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媒体时代特点

自媒体时代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媒体时代特点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责任感;路径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属于道德建设的范畴,当前我国的道德建设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对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强盛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

大学生的责任感应当包括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自我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大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在承担自身发展的责任中作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和基础,是对大学生个人价值的满足。具体来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概括为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近几年,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当今社会进入了话语权的平民时代。时展的动向赋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新的含义:一是关怀社会的勇气。自媒体时代,人与人的温情逐步被符号、数字所代替,人们渐渐缺失主动去关心他人的勇气。近几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很大程度上是这一原因造成的。大学生需要关怀社会的勇气,从而帮助其寻找生活的真谛,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促进社会和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创新创业的精神。大学生仍处于一个学习锻造的阶段,只有把握当下,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自媒体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手机成为大学生上网“首选终端”;碎片化信息消费常态化,网络依赖症进一步加剧,缺少独立阅读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创新能力缺乏。因此,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创新精神,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积极投入到基础科学文化的学习中去,主动深入到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去。三是积极实践的能力。社会责任感是一种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动,才能在实践中领悟责任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随着平民话语权时代的到来,微公益在各大网络平台兴起,这无形中也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从义工、募捐、献血这样的小事做起,引导学生以己之力回报社会。

二、自媒体思维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的启示

(二)自媒体思维的特点

1.主体概念突出

当今网络发展高度重视个体价值,人与人之间高效的互动是自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自媒体时代,“集中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简单的命令说教形式逐渐被丰富多元化模式、双向(多向)和直接交流(互动)以及图文并茂、音视同期的多媒介并用的形式替代,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在建立”。人不再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而自媒体的发展则进一步满足了人对主体性价值的追求。同时大学生对互联网工具的依赖,使原有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在信息传播中所建立的新的工作、生活、沟通方式已经不可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观点的表达。

2.产品意识增强

自媒体的发展将市场逐步细化,使得人们对于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增加。更多的人们关注个性化产品需求而非产品数量,“私人订制”越来越受人追捧。如支付宝、美拍等满足个性需求的媒介平台成为人们追崇的焦点。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精力充沛、思想活跃的群体,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信息都存在探索、思考的内在驱动,是倾向于“消费”满足个性需求的教育方式。

3.传播广泛迅猛

自媒体传播具有广泛、便捷性。一旦产品所提供的服务超过了消费者的原始预期,就会给消费者带来一种满足感和体验感。大量自媒体的病毒式传播,就会形成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大量数据,这就为大数据分析创造了条件。大学生是自媒体使用的主流人群,高校可以通过分析其使用媒介的信息数据,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二)自媒体思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启示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媒体;交互性;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微博、博客、播客、论坛等自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人们传播信息、获取资讯、交流情感、参与社会生活的便利平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自媒体时代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主角,人人都可以发表和制造话题,自媒体作为一个数字化的信息交互平台,不断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认知,同时也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1 自媒体的特点

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为自媒体平台的广泛运用提供了良好的使用环境和技术支持。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手机已经成为社交、传媒和娱乐的主要工具之一。悉,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使用率分别为78.7%、67.4%。此外,微博在经过行业调整后,用户规模已达2.42亿,使用率为34%。自媒体的开放式、自主式的特点,再次改变了用户的通讯和阅读习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活动。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使得各类信息、各种言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展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没有审核部门的管控,因而传播速度极快,远超大众媒体。

自媒体另外一个吸引人的特征是它的互动性,数字化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单向传递,大众不再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拥有了更多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可以自由地选择所要浏览的各类信息,并发表自己的评论。同时也可以自己或转发信息,与他人互动,这种自由平等的交互方式使信息的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极为便利。

然而,自媒体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问题。海量的信息、庞大的用户基数,却没有任何的约束力,致使虚假信息充斥着网络,让人无从辨别;恶俗、消极、负面的新闻四处泛滥,不断抨击着人们传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底线。对于价值观、世界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这无疑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困惑和负面影响。

2 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活

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作为这一时代较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自媒体这一即时互平台已然成为他们学习、交友、搜罗信息以及了解社会的窗口。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以期能够了解自媒体在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28份,是以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其中一年级学生占21.3%,二年级学生占42.4%,三年级学生占28%,四年级学生占8.2%,涉及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三个专业。

经过调查发现,使用即时工具(如微信、QQ)的学生占100%,有博客的学生41人,占12.5%,有微博的学生146人,占44.5%,这足以见得自媒体有很高的普及率。数据显示,微信和QQ的使用率最高,其中73%的学生每天使用时间达到2个小时以上,有21%的学生能达到5个小时以上。他们使用微信和QQ的目的主要是结交和联系朋友、记录生活、了解朋友圈的最新动态、娱乐、信息搜索等。自媒体可以拉近他们和朋友之间的距离,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还可以让他们及时地了解身边的新闻和趣事,获取各种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自媒体平台的操作简单便利,对信息的传播更加直观形象,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加了乐趣,在大学生群体中所显示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日益显著,不但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对高校艺术教育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

3 自媒体对艺术专业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教学活动,自媒体平台显得更加灵活多变。快捷、便利的自媒体平台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提供了一条获取前沿专业资讯和掌握最新知识的新途径,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专业的了解更加深入。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学习的方式和形式也有较大的选择性,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教学,而是自主地搜索知识,分享感悟。自媒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参与体验度,使学习更具有趣味性,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

艺术设计是走在时代前沿的学科,是时尚、新潮的艺术,如果教育手段总是一成不变,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能及时更新,那么势必会让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失去兴趣,让学校的艺术教育失去吸引力。所以将自媒体的优势变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大助力,让艺术教育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4 自媒体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战略

4.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对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监控和引导,把握好舆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校、院系或班级的公共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洞察学生的思想倾向,了解艺术类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议话题。学校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学生面对网络信息时要有判断、选择、分析的能力。此外,学校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媒介素养,让自媒体成为服务学习、生活的工具,传播正能量的载体。

4.2 师资力量的培养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拓宽视野,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设计专业,知识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能及时发现行业动态,敏锐地捕捉到最前沿的行业资讯,丰富自身的信息储备。此外,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将知识传播出去,发挥现场教学的优势。最后,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继续深造、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增强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建立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

4.3 搭建网络平台

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我们应该根据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打破学科间、学校间、校企间的界限,共同搭建网络平台,会同所有力量,相互协作,相互推动,建立集课堂教学、网络交流、在线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平台。提高学科之间、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使教学活动立足市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顺应市场、把握社会发展脉搏,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学科。

5 教育革新策略研究

5.1 授课形式的革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但是多媒体带来的图片展示、频资料往往会使学生沉溺于炫酷的课件中而忘了动脑思考。并且,短短的课堂时间并不能让老师和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加上很多学生对课堂发言相当抵触,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师生的交流无法实现。

自媒体平台的出现是传统教学模式有力的补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本课程的微信群或QQ群,根据授课情况阶段性地组织话题进行讨论,学生们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教师只要在其中适时引导,最终总结发言即可。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对教师而言,通过自媒体平台可以听取各方意见,对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

5.2 设计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艺术设计类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综合性,涉及的知识和资料量比较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是有限的,老师无论多么博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行之有效的是进行相关设计资源的建设与共享。首先,教师可以将课程中相关的图片、视频、网页、电子书等相关资料储存到网络云盘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扫描生成的二维码或点击生成的链接进行下载阅读或收藏,完成资源共享。这样更方便学生进行课下复习,加深理解,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其次,目前有很多微信公众号、QQ空间经常会转载国际最新的设计资讯、经典案例,以及国际著名设计师的专题介绍,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里推荐给学生,只有多看、多了解,才能有更多的设计灵感,激发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学生可以去听听一些网络公开课,如网易公开课,MOOC等,它们是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路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的教学设计。网络公开课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视频可以随时中断和反复播放,学生还可以通过公开课的平台和名师们交流互动。

5.3 教学成果展示与宣传的舞台

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很大程度上都会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传递上,而忽视了最终教学成果的展示和反馈。很多艺术院校会在课程结束时举办一个课程作业展,这样的展览通常会持续一天或几天,会吸引很多的师生去观看、品评。但是这些反馈信息很少会传到主讲教师和学生耳朵里,而且展览的时间较短,带来的宣传效果很快就会消散。如果将这些课程作业用自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QQ空间、博客等出来,带来的效果又会不一样。这些信息将会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快速地向外传播,迅速地被推荐、转载、关注,大家都可以针对该作业进行评价和留言,而这些反馈的信息都是公开化的,有利于学生们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不仅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通过大家的反馈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

6 结语

信息科技的发展为艺术设计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将自媒体融入传统教学模式当中,能够很好地满足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对学科知识个性化的需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获得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和教学效果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顺应了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创新,为自媒体时代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找准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郭奇.基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移动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6).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视通联 上通下联 探索创新

通联――上通下联。在新闻工作中,通联工作是媒体联络社会群众的桥梁,也是媒体获得新闻线索并制作成新闻的纽带,它使媒体关注社会的范围更广、视野更宽。过去的电视通联工作由于要遵循电视声画合一的特性,只与各个层面的电视台同行或具备电视摄像、剪辑条件的行业、单位、通讯员联系。随着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从论坛、社区到博客,再到微博,自媒体时代全民皆记者,人人都是媒体传播者。新闻自由度明显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媒体逐渐走下高门槛专业操作的神坛,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化。在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竞争中,传统媒体不得不变得更快、更强、更敏感。随之而来的电视新闻通联工作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作方式在改变、合作对象在扩展。只有在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特点,不断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一、传统电视通联工作运行机制的利与弊

通联是电视台对外沟通的部门,也是新闻工作实现“上通下联”的桥梁。 “上通”,是指把本地一些较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及时、快速地送到上级台播出,从而让全国各地及时了解本地的最新动态,以提高本地新闻的影响力;“下联”指的是通过与市县(区)电视台的联系和沟通,及时获知基层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把其传送的素材加工制作成电视新闻传播给受众。作为省级电视台,以前的通联范围只是上到央视、下至市县区电视同行和行业通讯员,通联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这种不同级别电视媒体之间各取所需的天然合作关系有利也有弊。

1、第一现场是新闻的生命之源,基层电视台在突发事件中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优势,保障了上级电视台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分享到来源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长期以来,从央视到省级电视台再到市级电视台之间,建立起了稳固通畅的上传新闻渠道,画面和稿件都可以快速传送到千里之外,传输过程低成本且画面质量损耗较小。每当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尤其是像地震、洪水、台风灾害等地方突发性新闻事件,地方电视台依靠“东道主”的地理条件优势,往往能在最短时间内抵达现场,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行独家报道。而作为省级台,我们得到这些资料方便快捷,成本低廉也权威可信。

2、由于合作对象是电视台同行,同样也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喉舌”,必然受制于地方的局部利益

无论是报道口径还是传送时机,地方台有时会“身不由己”,特别是遇到一些敏感新闻事件时,市县台的报道和省级电视台的要求及受众需求相差甚远。再加上很多县级台由于人员、车辆、设备、经费缺乏,存在新闻理念与现实脱节、新闻传输滞后、突发事件或无力或无心赶到现场等问题。面对网络等新媒体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尖锐的“口无遮拦”,传统媒体已经不占优势,突发事件的不在现场、滞后缺失更是“不能容忍”。

二、电视通联工作在摸索中前进

1、建立记者站纵深发展,扎根基层“接地气”

改变从中央台开始,几年时间内央视的记者站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此后很多地方突发性新闻事件,央视记者站的反应速度比当地媒体还要快,一些省级台随后也步央视后尘。陕西广播电视台2012年7月在全省11地市设立了记者站,50名省台记者常年驻守地市,从此之后陕西电视通联工作在“下联”层面可以说是两条腿走路,记者站和基层电视台双管齐下、取长补短,平均每个月上传新闻400―500多条,其中记者站上传新闻量超过50%。记者站更是配备了先进方便的3G传输设备,碰到突发事件只要记者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就能传回现场实时画面和报道。记者站的设立,使我们在2012年陕南洪灾、南郑濂水河堤坝垮塌 水利局长被洪水冲走、“7・21”府谷特大洪灾、府谷瑞丰煤矿冒顶、“8・26”包茂高速特大交通事故、延安国贸大厦火灾、延安城管打人等很多重大突发事件中抢得先机,在媒体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但是不能回避的一点是,记者站的运行成本较大,人力设备有限,新闻线索不足,车辆、办公场所也条件不一。遇到偏远地区的突发新闻,有时成本太大,有时候赶过去新闻现场已经不在了。而要弥补这些问题,一是和县级台加强合作,二是可以考虑在一些重点乡镇培养通讯员,扩大线索源和基层报道力量,可通过就近在记者站培训、发稿费、线索奖励等多种方式建立一套合理的运行机制。

2、横向联合其他省级台,互通有无扩大影响

通过加入中国公共电视新闻网(cptn)平台,每天固定专人和网内其他省级电视台互通信息,紧密合作,把全国各地的要闻趣闻下载后二次加工制作,在最短时间内展现在我们的屏幕上,同时也把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民生百态通过cptn平台传播到全国各地。这种和外埠电视台之间的通联合作,丰富了我们的电视荧屏,也扩大了本地新闻的影响力。

3、建立微博、微信平台,增强网络影响力

从去年开始,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栏目设立了官方微博、微信,有固定的网络编辑全天候维护,及时把每天栏目选用的热点新闻、突发事件提前上传、预告播出,并随时和网友保持互动。截止2013年5月底,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新浪微博的粉丝超过4万人,腾讯微博粉丝超过3万人。《第一新闻》的微博影响力已从全省第十一上升到全省第四。驴友宝鸡鳌山失踪、救援队员营救被蛇咬、网友爱心传递蛇毒血清、各地下起今夏首场冰雹等多条新闻都是网友最先在微博上发出,《第一新闻》微博、微信持续关注,记者跟进报道并最终播出,有的新闻还直接采用了网友微博上的图片和视频。

2013年6月8日,新浪微博授予自然人蓝V媒体认证。一般来说,新浪蓝V认证只会授予公司机构、组织单位等,并不会给自然人认证。微博达人淘宝鬼脚七成为第一个蓝V认证的自然人微博。这意味着,新浪微博官方对于个人自媒体加大了支持力度。这一做法值得传统媒体借鉴,培养网上爆料人、把个人自媒体变成线索提供人和新闻生产者,进而发展成通联对象,好处是新闻线索源广、成本低廉,而且快捷,弊端是新闻真伪不能保障,在新闻鉴别和舆论引导方面必须把好关。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网络上的转型和融合势在必行,而电视通联在这方面必须要加强投入并设立专业的团队,跟上时代的脉搏,不断拓宽我们的新闻视野,才能把通联之路变得四通八达。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第4篇

一、移动互联时代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移动互联时代使人们摆脱了台式电脑束缚和笔记本电脑的不便性,它能够保证人们随时随地了解网络社会发生的一切,无论何种形式的信息交流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和完善,消费场景的多样化使消费者和商家之间能够进行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沟通和交流。这对于千方百计寻找客户资源,拓展客户群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迅速占领移动互联网市场,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管理体系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调整,以此适应移动互联网给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深刻革命。

4G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利用移动终端处理信息的速度和效率明显增强,这种新兴网络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在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下,企业生存的内外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当前企业管理的模式和体系都是建立在传统的营销和企业生存模式下的。传统的营销模式使得企业管理体系倾向于单向传播,而缺乏与顾客的交流互动,在出现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使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阻力越来越大。

二、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的管理命题和挑战

(一)移动互联时代的管理者使命

在移动互联时代,“不确定性”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时代特点。如何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带领企业不断前行?有两个关键点:拥抱 “不确定性”。当不确定性存在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未来的商业模式、游戏规则都可能被颠覆;颠覆自己。颠覆自己的理念,重新思考和调整自己的以往的管理实践。脱胎于工业时代的传统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应对移动互联时代的挑战,打破组织惯性,塑造一个全新的自适应组织,成为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

(二)对企业内部人员管理的冲击

技术的变革总是快于组织的变革和管理的变革,新技术的变革打破了旧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命令链条,由原来以领导者为中心自上而下的命令链条,变成以客户为中心的自下而上的命令链条。旧的模式是“企业怎样使人们为组织的目标服务?”新的模式是“企业如何建立值得人们贡献、能够获得创造力、热情和积极性的组织?”所以,我们将不得不彻底反思并及时调整自己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的传统管理观念,以及那些曾经很有效的管理实践。

(三)面对无边界信息流和无边界管理

移动互联时代员工和客户之间的区别会越来越微小。企业所关注的不再是如何从员工身上得到更多利润和生产效率,而是如何从社会中得到及整合更多资源。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企业管理者如何把握客户需求、合理调配信息资源、更好地进行内部沟通协作,成为企业克敌制胜的关键。企业微博、企业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办公等移动应用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三、移动互联时代的管理变革

(一)应对大变革时代:把人才组织起来

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才能的人”。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人才、技术和组织设计各要素内部以及它们相互之间有机结合起来,把人才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出来,转化成顾客的价值和企业的利润。而管理者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创造和构建一个充满“自组织”、“自适应”机制与环境的活力组织,使员工能够对如何更有效地创造价值,做出无数恰当的个人决定,从而有效应对外部纷繁复杂的变化和层出不穷的用户需求。

(二)以增强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为出发点

1、更加注重顾客体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和顾客的沟通效率大大提升,企业的新产品或者服务项目能够在第一时间到达目标客户群手中,这为企业检验自己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在这种高效沟通机制下顾客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产品开发当中。这样企业就能根据顾客要求和体验更加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产品功能和品质。这就相当于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真人实验。因此,企业必须以顾客体验为产品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不断的加大企业与目标消费群体之间的联系,建立适合与消费者互动的企业管理方式。

2、重新整合品牌传播渠道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已经打破传统的单向交流模式。在以往企业管理中将大量精力都用在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广告宣传上,通过这种广告传播方式向大众推广产品知识,强化品牌形象。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交流方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微博和微信这两大社交平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品牌传播方式,口碑即品牌,所有的渠道都是自媒体,每一个产品都是自媒体。

3、完善自身的信息反馈机制

在移动互联时代,信息更加公开和透明,用户在各种平台上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在对自身有利或者不利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企业品牌形象产生了各种影响。如果这些信息若不能及时反馈到企业管理部门就会造成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信息断裂。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应当增加一项新的职能,那就是网络信息搜集和反馈职能。

自媒体时代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其影响有了新的技术环境、文化环境及社会环境。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全面了解新时期影响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核心因素,并大胆创新当前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案,尽可能确保所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较好地满足新的教育需求,从而确保每个大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发展与成才。那么,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提高教育者综合素质

高校思政教育者要想在大数据这种全新的教育背景下真正提高教育实效,就需要大胆创新与主动学习,以显著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为高效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新时期,教育者应积极创新传统的教育观念,用先进的信息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这就需要思政教育者具有很高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主动学数学的原则方法与基本原理,能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与处理错综复杂的学生思政信息,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信息综合分析、归纳、处理及辨别能力,并可灵活运动各种大数据方法与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快速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网络系统全面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新媒体的关联点与契合点,尽可能做到调研、分析与解决问题动态的一致性。为快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供条件,比如常态化举办一些信息技术培训会,使得教育者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并学会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邀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权威专家到校为他们开办“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新途径”等专题讲座,使得教育者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还可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促使自身综合素质的大幅增强。

二、创新教育者工作方法

在大数据背景下,新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及新特点的教育主客体都需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大胆创新当前的工作方法,以努力探究出更为高效的工作形式,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的预警与教育。从而某种意义上来讲,大数据时代的思政教育核心工作是预测。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各种自媒体及社交网站中的各种正负面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与归纳,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学生在新的社会与生活环境中会有怎样的思想与行为,从而有针对性地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进而设计与分层的、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对特定特点的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最终有效预防极端事件及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把大数据时代的工作方法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大数据技术成为传统工作方法的有力补充,以实现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恰当结合,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并且,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主动和社会中的第三方进行合作,利用有关组织在信息技术与数据分析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更为全面、精确地获得当前大学生的各种数据信息,使其成为制定思政教育方案的有效依据。

三、构建思政教育“云课堂”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是“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在这种被动的、枯燥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吸收教师抛过来的理论知识,而没有自主选择与亲自参与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就需要教育者大胆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大数据时代特有而暂新的教育形式“云课堂”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尽可能提高教育形式的信息化与现代化,从而显著优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当前,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平板电脑、计算机及智能手机早已普及,这就为学生随时随地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当前的教育条件,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可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构建出题材广泛、主题明确的学生可自主接受、自主学习的思政教育新课堂,即“云课堂”。把寓意深刻、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思政教育内容集聚到一起,以丰富、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不仅可大大拓展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时间与空间,而且还可为学生提供有助于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教育质量的大幅优化。

总之,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育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因此,在全新的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者应全面了解新时期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特点,并借助大数据技术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案,以切实提高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 梁爽.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16,02:80-84.

[2] 胡小芹.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周慧敏.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相关期刊更多

新媒体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新闻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西部广播电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