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管理的价值

采购管理的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采购管理的价值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第1篇

(①南京工业大学,南京 211816;②南京邮电大学,南京 210046)

摘要: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物资采购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使得投入效益最大化,是当前高校物资采购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将价值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到物资的招标采购中,建立高校物资采购的价值管理模型,实现学校投入效益的最优化。

关键词 : 高等学校;价值管理;物资采购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001-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加大了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的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馆资料等大宗物资的采购量也在迅速地发展。将价值管理原理引入到高校物资采购中,对投标单位所提供的物资进行功能成本分析、科学选择中标单位、配置合理物资设备、实现学校投入效益的最优化,不仅可以为学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提供物质保证、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能为学校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在高校采购物资中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投资的效益和提升投资价值势在必行。

1 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

1.1 价值管理的内涵 价值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企业界开始出现,经麦肯锡顾问公司提倡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目的是通过对价值的有效管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实现企业长期持续有效的经营。价值管理中的价值V,是指研究对象的功能F与实现这个功能所耗费用C达成的比值,即V=F/C。价值管理的重要特征是对研究对象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功能分析,找出并剔除不合理的和过剩的功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也是价值管理不同于一般投资控制的一个特点。

1.2 价值管理的一般步骤 ①对象选择,即选择对功能和成本构成影响的因素作为分析对象;②功能分析,进行功能分类、功能定义和功能整理;③功能评价,按照归一化的方法,求各功能的重要系数,然后求出价值系数;④价值分析与改进,根据价值系数大小进行意见分析或直接进行方案优选。

由价值管理的原理可以看出,凡是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都可以应用价值管理的基本原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物资采购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何使得投入的效益最大化,是当前高校物资采购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2 目前高校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度放大价格的因素 当前,高校物资采购的评标办法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低价中标法,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价低者中标;还有一种是综合评分法,综合考虑产品的技术质量,供方的信誉、品牌、供后的服务水平,以及产品的价格等,这其中价格因素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在现实的采购工作中,过度放大了价格因素,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物资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也是物资采购的核心,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关键要素。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要把质量放在首位,服务紧随其后,要相同质量讲服务,相同服务讲价格,确保使用部门能够顺利使用物资。

2.2 片面追求物资的功能 高校物资采购的特征是数量大、品种多、对象复杂。面对品种繁多、数量较大的物资需求,很多商家、厂家就片面想以尽可能多而且先进的功能争得这一市场,以求在招标中赢得优势,为高校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同时,高校为了迎合教育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采购高科技产品的过程中确实会出现片面的追求物资的功能而忽略了用户本身的实际要求的情况。因此,在编制采购计划的过程中,往往是脱离实际的需要追求高大上,使得确定的技术参数、技术指标、商品质量过高,造成功能的过剩,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浪费现象。

2.3 缺少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高校采购的物资涉及的面广,许多物资设备的专业性非常强,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高校一般设有招投标办公室,有的是独立设置,大多是与财务处、监察处等合署办公,人员严重不足。一方面,管理人员不够,造成工作头绪多、难以应付的状况,很难做细;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更缺,在编制采购计划的过程中,对所采购物资的功能定位不准的现象经常发生,给招标和评标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2.4 缺乏谈判议价的能力 在高校的采购招标中主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由于高校教学、科研设备技术指标复杂、性能指标精确度高,现行选用的单一的公开招标方式已很难满足需求。

3 建立物资采购中的价值管理模型

采购物资的评标,就是在高校物资复杂的采购种类和采购内容的情况下,通过竞争选择一个能实现采购目标,又同时实现采购成本在同期采购计划下处于较低水平的状态。采购工作中的这一目标与所要实现的价值管理最优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将价值管理的理论应用于高校的物资采购中是切实可行的。

3.1 采购物资的功能界定 采购物资功能的界定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权重的确定和功能值的计算三个部分。完善的功能指标体系是所有评标工作开展的前提,而指标权重的确定能够显示出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度区别,是投标单位采购物资价值评估定量分析的根据。在分析采购物资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较为健全的评估指标体系,再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各个功能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值。

3.1.1 采购物资的功能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功能指标体系。需要建立功能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应该包括:产品技术与产品质量、履约能力与经营业绩、售后服务与维保承诺。一级指标下还可以有二级指标。产品技术与产品质量指标下包括产品的技术参数满足度,以及产品质量(根据产品的先进性、匹配性、稳定性、专业性、可靠性等划分等级);履约能力与经营业绩下包括投标产品生产者(制造商)资质、近二年的销售额以及成功案例情况;售后服务与维保承诺下包括免费质保、施工组织方案、本地化服务能力、期后服务方案等。

3.1.2 采购物资的功能指标权重的确定

①评分法:评分法是一种对定性描述进行定量化转化的方法,选择领域内若干代表性专家根据评价对象的特征制订出评价标准,将评价指标划分评价等级,并根据等级赋予得分范围,等级的选择可以参照学界公认的标准,按10分制的评分标准,可按9-10、7-8、5-6、3-4、1-2打分。专家综合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依据制定的标准给出各评价指标的打分,经过对评分结果的综合、整理、分析,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②环比评分法:是一种通过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系数来评价和选择创新方案的方法。是指从上至下依次比较相邻两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给出功能重要度值,然后令最后一个被比较的指标的重要度值为1(作为基数),依次修正重要性比值,以排列在下面的指标的修正重要度比值乘以与其相邻的上一个指标的重要度比值,得出上一指标修正重要度比值。用各指标修正重要度比值除以功能修正值总和,即得各指标权重。

3.1.3 采购物资的功能值的计算 根据功能指标体系所列各项指标,对各项功能给予一定的赋值标准,评分标准如下:

①产品技术与产品质量(满分100分)。

a、产品技术参数满足度。投标产品满足标书全部技术要求的得60分;在此基础上,有一项正偏离(评委会认定有实际意义)得1分,有一项不满足扣2分,最高不超过70分;六项及以上不满足的本项不得分。

b、产品的质量。根据投标产品先进性、匹配性、稳定性、专业性、可靠性等划分等级,本项总分不超过30分。

②履约能力及经营业绩分(100分)。

a、投标产品生产者(制造商)资质(50分)。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得25分;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得25分。

b、投标人所投产品的生产者上年度实际完成的产品销售额(30分)。按照销售额高低前三名的分别得30、20、10分。

c、投标供应商所投品牌的产品近二年以来单个合同供货成功案例(20分)。

③售后服务及维保承诺(100分)。

a、响应招标文件要求免费质保及维保期限6年的,得20分,不响应不得分。在6年质保及维保基础上,免费质保及维保每延长1年加2分,最高得25分。

b、投标人具备本地化服务能力(25分)。在本市设有生产者授权的售后服务机构得25分。

c、项目整体施工组织设计及安装完成验收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靠性,较好的25分,一般20分。

d、免费质保及维保期内及期后服务方案(25分)。如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故障解决方案、响应时间、软件升级、专业技术人员保障及培训计划等。

评标委员会专家对各方案功能满足程度分别用百分制打分并取平均值,按照各功能指标的权重系数加权得分。所有的参数应在招标文件中载明。

3.2 采购物资的成本界定 采购物资的成本是由买价、采购费用、售后服务维保费用构成的,买价也即产品本身的报价;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售后服务的维保费用,包括项目施工安装、故障解决、软件升级、产品配件的优惠供应等。这些费用应全部包含在投标单位的报价成本之中。

3.3 采购物资价值的界定

3.3.1 采购物资的价值 由价值管理的原理可知,价值管理并不是单纯的追求降低成本,也不是片面的追求功能的强大,而是追求二者的比值提高,把价值管理引入到采购评标中,就是利用价值管理的原理,预设评标因素与评标标准,通过一定的评审程序,对各投标文件进行分析,比较各种采购方案,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力求处理好功能与成本关系,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选择价值较高的投标者,最终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对此进行优化和改进。根据价值管理的公式,价值V(Value)=功能(Function)/成本(Cost),高校采购物资的价值公式可表示为:PGV=PGF/PGC,其中:PGV——采购物资价值(Procurement Goods Value);PGF——采购物资功能(Procurement Goods Function);PGC——采购物资成本(Procurement Goods Cost)。

3.3.2 采购物资的价值系数 在价值管理理论中引入价值系数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功能和成本的单位不统一。采购物资的价值是以采购物资的功能指标实现情况来衡量的,某种物资的功能指标体系中指标具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如产品的技术参数、产品的信誉和品牌的质量、履约的能力和经营的业绩、项目施工、售后服务、免费质保及维保承诺情况。虽然我们为了统一计量功能值,把功能值按照其实现的情况赋予了相应的得分,但其单位是“分”,而采购物资的成本都是以货币来衡量,单位为“元”,单位不统一不具有比值意义。针对这一主要问题,在高校采购物资的价值计算中通常采用相对系数比的形式。

把单个参投单位的功能值与全部参投单位功能值总和作比,采购物资的功能系数反映的是某参投单位的功能值的相对大小。

把单个投标单位的成本值与全部投标单位的成本值总和作比,物资采购的成本系数反映的是某投标单位成本值的相对大小。

其中,PGVC——采购物资价值系数(Procurement Goods Value Coefficient);PGFC——采购物资功能系数(Procurement Goods Function Coefficient);PGCC——采购物资成本系数(Procurement Goods Cost Coefficient)。

3.3.3 采购物资的价值分析 当PGVC >1,即PGFC > PGCC时,说明该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相对于购买成本是有过剩的,物美价廉。

当PGVC <1,即PGFC < PGCC时,说明该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相对于购买成本是不足的,物次价贵。

当PGVC =1,即PGFC = PGCC时,说明该投标单位所提供的采购物资的功能相对于购买的成本比较匹配,物有所值。

价值系数大于1或者小于1的情况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比较常见,在采购物资中运用价值分析,为合理地选择中标方案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的因素综合考虑。

4 价值管理在高校物资采购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某高校预为全校学生宿舍购置7500台(功率为1匹)空调设备,现向社会公开招标。现有A、B、C三家投标单位合格,A的竞标价格为2100万,B的竞标价格为1900万,C的竞标价格为1700万。现以价值工程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和评审,步骤如下。

以空调招投标作为价值管理研究的对象,各项功能一级指标分别为F1——空调技术与空调质量、F2——履约能力与经营业绩、F3——售后服务与维保承诺。

首先,按照各功能重要性程度进行比较,计算出各个功能权重系数Ki,如表1。

其次,计算各投标单位的功能系数,由评审委员会对各评标方案的各功能满足程度以百分制评分,将各方案得分按功能权重系数Ki加权,然后得出各方案的功能系数Fi,如表2。

再次,计算各投标方案的成本系数,详见表3。

最后计算各投标方案的价值系数并选择中标单位,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见,C投标人的价值最高,选择该投标人中标。C投标人获胜的原因不仅在于其价格最低,而且,该厂家提供的空调功能也是最好的,其性价比最高。

5 结论

可见,价值管理理论在高校物资采购评标中的应用应该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招标投标活动中的一些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招标投标,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招标过程中的效率和积极性,同时有效地引导了生产者的经营方向以及销售过程中的不足。现阶段对价值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实际应用还是鲜少出现,倡导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中是高校管理者需要不断为之努力的。

参考文献:

[1]王清水,江雪梅.价值管理在高校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中的应用[J].莆田学院学报,2009.

[2]李杨.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探析[J].财会通讯,2012.

[3]刘鹏.高等学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第2篇

公共价值是政府采购绩效管理最本质的体现。本课题在分析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共价值理论运用于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并从公共价值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

公共价值;政府采购;绩效管理

一、相关概念及释义

(一)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内涵

政府采购,作为政府部门一种带有市场性质的经济行为,其绩效管理是采购主体为达成绩效目标,而采取的对采购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过程。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内涵,是公共财政资金如何发挥最大采购功能的问题。其中,采购主体为了让采购行为的价值符合预期目标,就必然会综合考量采购成本,以及采购行为之后的价值收益,并通过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对采购绩效进行科学的管理。

(二)公共价值理论的释义

公共价值理论,在勾勒政府采购公共价值的愿景,制定战略,落实目标,进而实现公共价值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采购绩效与公共价值密切相关,采购绩效管理的实现,也是政府上下层,以及政府治理过程被公共价值所约束的结果。换言之,公共价值,不仅是政府采购绩效管理最本质的要求,也可为政府采购绩效管理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二、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化制约着绩效管理的提升

在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中,由于采购资金来自于财政拨款,采购主体在采购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财政预算任务的限制,无法从发展的角度,综合安排采购任务,这种采购需求和财政安排相脱节的现象,极大地制约了政府部门采购的市场化行为,而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绩效的提升。

(二)权责设置尚需完善

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遵循三级管理的原则,即由财政部门制定采购部门的采购标准,而采购部门会把采购预算报送同级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和采购单位的主管部门联合对预算作出审批,然后财政部门做出批复后,再由主管部门下达批复,采购部门便可根据预算进行采购。如此一来,财政部门拥有绝对的权力,主管部门的权力被弱化,而采购部门只能处于被动的状态,这一情况往往会导致资金和需求的不匹配,以及需求和采购的失衡。

(三)管理的流程仍不够优化

在目前对于采购物资,即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存在着财政部门与采购部门对于采购物资管理相脱节的现象,而对采购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作为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延伸,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在物资管理的系统、流程上并不匹配,多为自行其事,造成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问题。

(四)评估体系存有较大漏洞

我国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制度化的绩效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在指标评估体系上存在着不规范、不完整和导向不明确等问题,而且,由于主管机构的不明确,相关法律的不到位,以至于在采购过程中往往注重采购的合规性,而忽视了采购公共价值之所在,缺乏对绩效管理的整体认识。

三、在政府采购绩效管理中运用公共价值理论的必要性

运用公共价值理论实现对政府采购绩效的管理,可以说是由政府采购的公共效用和公共价值的一致性所决定的。由于政府采购是为了满足公共需求,所以采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围绕实现公共价值而进行的,由公众的需求而产生的公众服务,便成了政府采购公共价值的最直观的反映,当然,公众对于政府采购绩效的评价,也同样是从公共价值出发的,因此,可以说,公共价值是政府采购绩效管理最本质的要求。

四、基于公共价值理论的政府采购绩效管理改革思路

(一)完善预算制度,加强对预算环节的管理

对于预算绩效的管理,主要从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上入手,通过不断地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理,而在具体执行上,可以充分考虑采购单位的需求,以及政府采购目录和标准,运用节支率和资金的完成进度,来实现对政府采购预算环节的科学管理。

(二)优化组织模式,大力推行“阳光采购”

现阶段我国政府采购的组织模式,主要遵循集中采购必须委托机构采购,而分散采购,则采用可以委托机构,也可以自行采购的模式,对于分散采购,采购单位采用自行采购的形式,因缺乏监督往往会出现采购结果异化的现象,无法体现采购的公共价值。因此,需要优化政府采购的组织模式,采用可以保证采购质量和效率的“阳光采购”,以实现节约成本、抑制腐败和宏观调控等各种功能,以确保政府采购公共价值的最佳体现。

(三)完善管理流程,提升政府采购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政府采购的管理流程,需要从制度和运行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为政府采购的预算、采购、执行、验收等各个环节提供可靠的法律支撑,另一方面则通过优化采购的运行方式,执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弥补法律的不足,规避权力的滥用而产生的采购结果异化的现象。

(四)优化技术储备,提升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传统的以人工为主的采购模式,严重制约着政府采购绩效管理的进程,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采购的需求。而运用互联网技术,在政府采购中取消利用纸质文件的逐级上报,改用统一的电子采购系统,并在政府采购中建立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姚艳霞.政府采购国家法律比较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2]王亚星.政府采购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价值链 构建 财务管理 价值链管理

构建管理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它们所承受的来自于已有竞争者、供应商、客户、潜在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对对财务的有效管理,进而对价值脸的而构建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价值链的含义

总所周知,价值链是1985年Michael E.Potter在《竞争优势》中提的。价值链可以看作是企业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连续完成的增值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是由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组成的,前者指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后者包括企业基础设施(如财务、企划、行政等)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企业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共同组成价值链体系。价值链侧重于从单个企业的观点以及企业与供应商、顾客可能的联系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利润是主要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有许多,但如果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却无法识别这些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活动进行分解。价值链理论认为,在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来自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我们称为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长期保持的优势,是企业在价值链中某些特定战略环节的优势。通过考察这些活动本身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这就是价值链分析方法的内涵。价值链分析将一个企业分解为战略性相关的许多活动,企业正是通过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重要的战略活动来赢得竞争优势。

二、从财务管理角度看价值链

价值链被描述为一个公司用以“设计、生产、推销、交货以及维护其产品的内部过程和作业,把企业内部的作业看成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的组成要素。任何公司的价值链包括价值生产作业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从最初的供应商得到原材料直到将最终产品送到用户的全过程。公司的内部价值链通过采购作业与供应商价值链发生联系;同时又通过销售及售后服务作业与客户价值链发生联系,直到最终用户,由此形成了价值链整体。价值链管理站在战略高度,从价值链角度研究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识别和重构企业价值链,通过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竞争的优势。具体而言,价值链构建的管理是通过对价值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和优化,以满足顾客需求,并提高价值链中成员效率和效益。其内容主要包括:基于价值链重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构建支持价值链管理的信息技术基础、建立价值链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对价值链进行日常营运和绩效评价。

三、财务管理对价值链构建的影响

价值链既然成为管理新视角,也就必然导致其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渗透。

价值链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对各环节资产价值的合理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无增值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价值管理效率 ,保持并创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通常将价值链划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三大类。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顾客创造价值所发生的基础活动及相关的辅助活动。虽然辅助活动不直接参与企业向客户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过程,但却能帮助企业提高创造价值的效率。纵向价值链是连接企业与供应商、顾客的价值链,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在价值链中选择最具有竞争力的环节,获得专业化的竞争优势。横向价值链是在纵向价值链上处于同样位置的企业之间形成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没有明显的接触点可以寻找 ,但是确实存在。这种联系实际构成了一个产业的内部联系,这种联系作用的结果可以决定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相对竞争地位 ”。主要体现为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既属于企业价值增值过程辅助活动 ,同时又可以通过财务管理本身的职能实现对企业内部价值链优化 ,帮助企业提高各项价值作业活动并使它们之间的联系趋于协调。纵向价值链的概念拓展了财务管理的视野 ,将企业、供应商和顾客视为共同生存于同一条价值链有机体, 财务管理可以利用其特有的技术和方法重新选择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与销售渠道,实现价值链的剪裁与重新构建 ,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财务管理对象应该是价值运动或价值增值运动。实际上资金运动与价值链都是对企业价值运动在不同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的阐述。但是一旦从价值链角度考察资金和资金运动,它就有新的特点:一是强调价值增值,二是强调价值链一体化。企业价值链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将成为顾客价值的一部分,企业价值链内部的各种价值传递和价值递加,最终取决于顾客价值链。因此,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有赖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联系、有赖于企业在整个价值系统中相互联系、有赖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的相互联系。

四、结语

时代在进步,企业价值链的构建出了依赖以前成本等各环节合理配置外,当今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价值链管理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对企业价值链构建的影响,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焦:《价值链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09

[2]王颖:《浅析价值链管理》,经济与管理,2003,06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1985.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医院财务制度》;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3(b)-0191-02

2012年1月1日起,由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新《医院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执行。新制度是立足于当前国内经济制度改革和相应政策的变化,为适应我国新时期医疗卫生与保障体制改革,通过在原有的1998年颁布的财务制度基础上修订和进一步完善形成的。作为目前国内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开展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行业性规范,新制度体现了政府对于公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方向性、指导性要求,对于进一步健全财务核算和内部管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保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是指经营主体所拥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并为其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经营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公立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主体,其资产历来具有数额巨大,专业设备多,资产种类复杂等特点,对于其资产的管理历来都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近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立医疗机构所拥有和控制的资产种类和金额都在快速增长。尽管作为公益性单位,公立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对其所有的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为人民群众提供有效、低廉的医疗服务的职能就难以得到保障翻。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对资产的科学管理,从而充分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率,以低廉的费用提供高质的服务,是当前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问题之一。

1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资产管理者权责不清,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由于体制原因,公立医疗机构由于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不分,往往导致管理者的责、权、利不相对应。因此,往往导致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意识淡薄,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维护等错误思想。同时,由于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也往往因此而导致无谓的资源浪费甚至的产生嘲。

1.2 资产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由于对投资缺乏有效的管理,决策缺乏科学论证等问题,盲目投资、重复投资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导致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措施,经常出现各类资产有物无账或有账无物。账实不符现象的频繁发生,往往导致固定资产家底不清,增减无据,无人管理和损坏丢失严重等问题。

在流动资产方面,同样由于医药收支界定不明确、财务信息不规范缺乏以及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等,导致医院部门内部私设小金库,职员私挪或侵吞公款等问题是有发生。此外,医疗机构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不能及时收回,药品、器械及耗材的不合理库存等问题,也会导致医院资产的闲置和浪费,严重影响流动资产的有效使用。

1.3 固定资产价值不实,运营成本管理粗放

由于旧的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固定资产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提固定资产修改基金,这一方法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一直保持为入账时的修建或购买价格。而实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无形损耗和有形损耗所导致的固定资产损失并为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有效体现,虚增的资产价值容易给运营成本的核算造成误导。

2 配合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加强资产管理的建议

2.1 进一步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新制度对于资产管理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建立相应的资产处置核销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资产的采购、领用、保管制度以及使用责任制度等,并采用相应措施将管理责任和目标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相关责任人。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对资产的统一管理。

2.2 认真开展资产清查

为配合新制度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变化,应当及时组织人员定期对单位所拥有的资产进行系统的清查,并及时处理资产的盘盈、盘亏,并及时计入当期的损益,以此保证国有资产的完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此举也有利于摸清单位的家底,有助于管理层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

2.3 及时清理债权

对于单位发生的各种应收款项,应当尽可能控制应收款项的额度和收回时间,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时组织结算催收,防治因意外导致的流动资产的损失。

2.4 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系统,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加强对固定资产采购及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控,重视自制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同时,对发生增值或减值变化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加以科学评估,以适应新制度对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要求。同时,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药品、设备、后勤物资、卫生耗材等各类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以确保及时正确反映医院资产的实际状况,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采购管理的价值范文第5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高校则不同,长期以财务收支平衡,不以营利为目的。但随着高校教育和科研经费的扩大,资金来源逐渐多元化,学校内部各类产业也越来越多,从而决定了高校财务既不是单一的企业型财务,也不是单一的事业型财务,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即使不以营利为目的,也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目前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缺少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难以对学校资金进行优化配置,产生了较大的财务风险。为了全面系统分析高校财务资源的配置,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发挥综合优势,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作出及时、有效的反映。

二、 构建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由于高校事业的迅猛发展,资金来源、使用用途日趋复杂,建立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合理规划资金投入、准确评价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有利于引导高校教育与经营行为,制定合理发展规划

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薄弱,一些高校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和学校的长远利益,使得学校背上各类沉重的包袱,给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开展财务绩效评价,能够引导与规范高校的行为,促使高校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合理进行财务规划。

(三)有利于引入绩效机制,控制高校财务风险

根据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进行合理分配资金,减少投资盲目性与分配随意性,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防止发展不考虑成本,大量举债,增大财务风险,对财务运行边界进行预报,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三、 构建合理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财务绩效指标不全面、不科学、可行性差、认识度不高等问题,构建合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已迫在眉睫。根据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财务运行绩效指标。所谓运行绩效,就是按照投入与产出对高校财务运行效能、效率、效益等产出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它能全面反映高校获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情况。属于高校财务的运行绩效指标主要有资产收入比率、净资产收入比率、投资收益比率、年度收支比率等,具体包含教学服务收入年增长率、科研服务收入年增长率、教育事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报酬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仪器设备利用率、校办产业资本金利润率、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学校其他对外投资收益率等。

(二)财务发展潜力指标。财务发展潜力反映了高校负债状况和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及其发展能力。随着高校教学和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资金筹集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衡量和评价高校财务潜力,主要看财务发展潜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资产权益比率、净资产增长率、年度收支比、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等。

(三)财务综合实力指标。高校财务综合实力应当合理反映高校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状况,同时反映学校综合实力如办学条件、科研水平及未来发展动态等。财务综合实力的绩效指标可由以下两部分构成:

(1)资金筹集能力指标。高校经费来源主要为国家拨款和学校自筹两部分。国家拨款主要为主管部门拨付的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学校基本建设费等。学校自筹主要为教学、科研、后勤、开办校办产业、其他增值产业以及从社会各界获取的各类赞助与奖学金等。反映学校资金筹集指标包括学校总经费收入、学校自筹经费收入、科研服务收入等。

(2)学校办学水平指标。主要为学校年末资产总额,包括学校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对外投资年末价值总额。

(四)非财务指标。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有部分非财务指标来不充说明,这样才能更综合、真实地反映高校财务情况,揭示高校财务绩效的综合水平。属于非财务指标主要有人力资源、科研能力、对外交流指标,具体包括行政人员人数、辅导人员数、工勤人员数、科研机构人数、数、科技成果数、国内外学术交流参加人数等。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论述,提出构建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引导高校规范管理,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做好风险控制,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对财务绩效评价进行了大致设计,对于具体指标权重、评价模型和方法,没有详细探讨。由于高校财务的复杂性,就目前而言,现有评价方法中,能简捷、精确评价出高校财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蕾.高校财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时代经贸.2006(4).

[2]李云.建立高校财务综合实力绩效指标体系的思考.会计之友.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