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硬件设计
(1)无线通信设计。本设计选用成熟的无线发射和接收模块,无线编解码采用软件编解码;工作频率选择433MHzISM频段,该频段无需申请,具有穿透性强、传播距离远的优势。
(2)无线烟雾探测器。本探测器部分采用成熟的光电式感烟探测器。硬件模块选用超低功耗单片机,采用l6位总线结构,外设和内存统一编址,具有统一的中断管理;具备两个16位定时器,8路10位A/D转换,WATCHDOGE、10个I/O口、一个通用的串行口。无线烟雾探测器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3)无线报警器。本报警器核心模块选用成熟移动通信方案,支持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O,HybridAutomaticReqeatReguest)、快速调度、快速小区选择等技术,保证报警电话的畅通和报警信息的可靠传输。无线报警器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软件设计
无线烟雾探测器软件流程如图4所示。硬件初始化完成后,定时进行传感器信号检测,发现有火警信息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射报警信息。无线报警器软件流程如图5所示。硬件初始化完成后,循环检测探测器发出的报警信息,发现有报警信息时,根据设置进行本地报警、拨打电话报警、发送短信报警。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均通过移动通信模块支持的AT命令进行。
功能
无线火灾报警器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1)电话方式火灾报警,支持多组号码。(2)短信方式火灾报警,支持多组号码;短信方式可支持实现集中监控。(3)电话/短信报警方式可选择设置。(4)无线烟雾探测器故障报警。(5)一个无线报警器可支持多个烟雾探测器。
测试和案例
经过实验室和现场应用测试,本无线火灾报警器烟雾探测器和报警器之间无线通信距离可达100m,信号传输没有延时,报警器拨打报警电话的时间小于2s,发送短信的时间一般小于3s。烟雾探测器电池工作时间不小于1年,报警器备用电池工作时间不小于24h。
本文介绍的无线火灾报警器可靠性高,实时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省去布线工程,广泛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无人值守场所,“九小场所”,新建高层/小高层住宅,老年公寓、寄宿制学校、幼儿园、福利院等特殊场所。现已经开始推广应用。目前独立式火灾报警系统已在山东青岛、威海、德州、临沂、滨州、泰安等市区部分九小场所安装使用,效果显著,成功避免了多起火灾。
关键词 环境分析 模式 住区设计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因其凝固,所以不能脱离所在的环境来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无论是和谐还是对立;抑或相连或是疏离。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里,有许多从环境中得到灵感的例子,不一一赘述。本文只想从设计方法的角度来探讨一种模式,那就是----从环境分析出发,从而发现设计思路的构思方法。
若把一个设计比作数学题X+Y=Z,X是已知条件,Y是隐含条件,Z是设计的结果。环境要素作为已知条件X中最重要的信息,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环境分析的思路可以简单概括如下:环境特点-->分析矛盾-->操作策略-->设计构思。
通过充分挖掘环境特质,分析其中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加以扬弃,最终就能发现较为优化的设计思路。下面,笔者以一个投标方案为例,初步探讨一下这种设计模式的操作方式。
项目环境条件
该住宅项目地块位于珠江三角洲某新兴卫星城市,周边为规划道路,地块附近有105国道和广珠轻轨,且距离珠海约2公里,地理位置是该项目突出的优点.作为大型住区该项目除高层住宅外,还包括配套商业和幼儿园等公共建筑,具有综合性社区的特点。
基地地势较平坦,地块被规划路分为两个部分,南侧三角地块面积较小。项目环境要素包括:道路交通、污水河、现状村落和高压走廊。其中北东南三边道路皆为城市干道,交通非常便利。
分析矛盾
现状环境中的优点包括:
1,毗邻珠海澳门,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地块旁的市政道路与珠海相连,交通便利.
2,周边有学校,医院,银行,酒店等完备的配套设施.
其中需要规避的因素是:
1,地块北侧的高压走廊,南侧的污水河道等不利景观,对住宅有一定影响。
2,南侧的现状村落,因规划凌乱年久失修,形象不佳。
地盘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圈一线标竿产品,园林式住区典范。甲方希望充分发挥本地地理优势,打造生态宜居的园林社区,创造环境优雅经济实用的居家产品.为城际生活圈增加一抹亮色.
设计需要达到以上目标,必须打造独具特色的园林社区,精心设计和推敲户型空间,并追求用地效率的最大化.为此,项目确定了以下七个设计原则:
1. 在规划中尽量使园林景观效益最大化.
2. 本地区辐射珠海等区域的地标型物业
3. 充分考虑珠江三角洲的生活习惯和市场需求.
4. 户型设计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创新和增值因素.
5. 合理的商业及公建布局是开发商关注的重点之一.
6. 生态式半地下车库已成为珠海等地高档楼盘的一大亮点.
7. 合理的成本控制对本项目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以上条件,设计中总结出以下项目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社区景观品质的提升;以人为本的交通组织系统;对高压走廊不利影响的规避;污水河道的规避;处理好与村落区的关系。处理好这些矛盾,设计就能在合理性方面找到重要支撑,同时也为设计的构思提供正确的方向。
解决之道
操作一:围合式规划布局
住宅布局方式上,常用的有围合式、联排式和自由式。在本项目中,围合式布局相比后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规避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操作二:半独立休闲商业配套
设计中考虑到商业流线与住户流线的关系,尽量使商业人流独立循环,形成半独立式休闲商业区域。
操作三:弹性户型平面
考虑到住宅结构的经济性和平面组合的灵活性,设计中尽量使户型方正实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操作四:生态停车空间
半架空停车使人车分流成为可能,并把自然风引入地下车库,大大改善了地下环境。
操作五:大尺度中央庭院
围合式的空间布局,为中央庭院的大尺度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设计中夺目的亮点。
最终方案
在最终提交方案中,整个住区规划通过“两点一线”的景观建筑一体化处理,营造以人为本,顺应自然的园林式住宅小区。总体布局利用现有地块形态,使内部空间优雅而富有情趣,为住户提供最大化的庭院空间。户型设计精心推敲,使之与整体布局相适应。外部形象清新、明快,富有视觉冲击力,充分考虑项目在城市中的地标性作用。
小区主入口充分考虑城市节点景观及人流主要方向,使之成为区域环境中的一个城市景观标志节点。空间序列以主入口为起点,形成一个以地形相协调的景观主轴。一系列的入口广场,会所及居住建筑,由此展开,使庭园空间丰富而多变。在住宅选型和布局时,根据价值定位要求,在景观朝向好的位置布置尽可能多的户数和大的户型,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率。
小区实行人车分流,主入口处设置地下出入口,车行道不不打断小区内园林,避免了人流、车流的交叉干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社区环境。
建筑单体设计以当地气候特点和现代人居要求为出发点,引入工业化设计的理念,创造外观方整内部功能灵活多变的空间效果。在住宅户型平面设计中,引入弹性公寓和潜伏空间的概念,所有户型除服务空间外,其余空间均可以遵循工业模数灵活分隔,并保证其方正实用南北通透。
小结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large earthquakes, the researchers have constantly studied and been concerned abou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structures, and have obtained many effective results in the use of new materials. After repeated experiments and trial, housing demonstration room with bamboo engineering materials, has the ecological, energy-saving, seismic, economic and other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new type of bamboo structure housing demonstration room of the are displayed and demonstrated, and the selection of bamboo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he outline of the idea of earthquake resistance are discussed,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ructure selection, material design, and other major seismic design, engineering ideas,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o on.
关键词: 竹质材料;工程结构;安居示范房
Key words: bamboo materials;engineering structure;housing demonstration room
中图分类号:TU3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108-02
0 引言
竹材具有结构性能优于其他建筑材料的性能。在新型抗震安居房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这一新型材料的使用,为抗震安居示范房的材料选取上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案。尤其是在遭受到地震破坏的区域,使用这一抗震房屋设计方案,推动了地震多发地带的村镇住宅建设。经过实验和使用,新型竹质工程材料的基本构建,如材柱、层积、材梁等具有很好的强度和弹性。值得在震区村镇建设中推广使用。
1 竹材的优势
竹子在我国分布区域非常广泛。竹材的使用古已有之,竹结构的建筑至今仍然在南部地区广泛存在。作为质优价廉的建筑材料。竹制房屋一直是南方农村地区普遍使用的主要房屋建设模式。经过现代复合、重组等技术的优化组合,如今的竹材料已经不仅仅限于农村普通住宅的材料使用,成为建筑结构中重要的承重构件,在装修材料、建筑板材、建筑梁柱、墙体门窗、天花板等各个位置被设计者所采用着。现代的竹质材质经过萃取和优化,不仅具有轻质、耐久的特点,而且在韧性、强度等方面更加强化。竹结构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领域占有更高地位的现代化建筑模式之一,具有其他结构类型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①在生态性上,竹材料生长速度块,可再生。
造林后可持续利用性强。于木材相比,竹材生长周期短、种植养护容易。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小,没有废弃材料需要处理。建造过程相对简单,建造周期短。比起混凝土钢筋水泥建筑,更加符合现代建筑绿色环保理念,在节能减排抗污染方面都具有其他建筑材料不可取代的优势。而且竹结构建筑建成后可以再次拆除充足,有利于竹材生长和再利用,对于提高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竹结构的施工由于重量轻、工艺相对简单、构件标准化、可预先加工等优势,因此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一般性的二层住宅大约需要五到六个人,四十天左右即可竣工[1]。
②竹材人造板材的保温节能性能,要高于混凝土和粘土砖,这也是南方地区温暖潮湿环境下建筑建筑中多使用竹材的原因。竹材的热导系数为0.13-0.19之间。对于建筑节能效益很有帮助。同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耗也较低。
2 竹质工程材料性能
竹质工程材料采用的是原竹作为加工材料,其基本性能和形状为中空、圆柱、尖削度大。但是也存在容易裂开、霉变的缺点。在作为现代建筑结构的原料之前,需要进行复合、重组技术,改变原竹的部分性能,使之能够适应现代建筑的技术要求。具有防潮、防腐、防霉、阻燃等性能。这种竹质工程材料一般是以原竹为材料,使用环保型胶黏剂,经过现代加工技术进行合成之后的材料。包含的材质主要为胶合板、层积材、重组材等。在使用过程中里利用率高,规格多样。可以使用各类工程需要进行工厂化生产[2],如表1。
3 新型竹结构抗震安居示范房的设计案例
本文所选案例为震灾后的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用房。建筑模式为独立式住宅建筑。每栋建筑面积一百八十平方米。建筑功能为满足使用者基本生活需要。主要建筑结构包括门廊、柱廊、家庭活动空间、卧式、厨房、餐厅、储藏间。根据建筑需要,室内空间一层高度为三米,二层高度为4米。如图1。
①考虑了抗震安居房的建筑原则以及国家有关灾后重建结构抗震能力的要求,结构平面注重了抗震力、立面规则、侧面刚度均匀的要素,还要考虑建筑整体的抗震性能以及构件之间的联系。现代木结构中的梁柱结构体系采用了传统建筑形式,梁柱为主要的建筑形式,形成受力体系承载负荷。轻型木结构由众多断面较小的规格材料和面板均匀组成,这种空间箱形体的结构可以承受各种荷载。案例中选用的竹质材料发挥了轻质、高强度的特点,将两种构件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结构体系总体采用的是梁柱、墙骨等的受力体系,除了框架柱以外,门窗、主梁均采用了平行框架,这种结构可以抵抗地震作用下的水平侧向力,并可以通过墙体的抗震刚度和侧向承载力设置斜向支撑和水平横撑,形成多重抗测力体系。在保证墙体刚度和抗震能力的同时,满足骨架构件的变形要求,骨架和面板之间链接牢固,墙体的整体呈稳定可靠的状态。
②为了加强结构的整体性,煤层高度均设置了贯通的竹制连系梁,楼面采用了贯通的竹制圈梁形成受力体系,在骨架和面板之间设置连系梁,连接其骨架与面板滞后,用螺钉固定楼面板,考虑抗震设防要求,地震区屋架采用四支点的竹质屋子架,斜向处理。屋架顶部与竹锚固在一起。用水平撑杆支撑在框架柱上。尽可能采用沥青瓦、石棉瓦等减轻结构自重。
③节点设计是木结构的比较关键的问题。连接构件设计中,要保证强度、荷载的传递,防止构件开裂、收缩、膨胀。在本案例中所采用的链接方式包括齿链接、赤板链接、普通钉接等方式。中西方统一采取的木构件的链接方式,有着受力不均加工复杂的缺点,还会削弱构件截面,不利于受力。因此这种链接不太适用于构件截面结构。在接长和接厚方面抗压能力较低,这种节点在实际操作上比较难以应用。普通钉接承载能力与受力链接上不能固定和链接。螺栓链接比较适用于木结构。因此在现代木结构中被广泛使用。本案例也采用了这种节点连接。如图2。
借鉴轻型木结构对本案例中竹结构房屋主要构件节点的构件螺栓进行详细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①使用厚矩形缸筒,采用对拉的方式向两个方向固定竹柱和缸筒。在矩形缸筒焊接处链接1厘米的后钢棒,使用M20锚栓锚固在基础上。地震作用导致上下部和基础结构间出现错动。
②在墙骨柱之间链接两篇对称角钢,使之与基础的额链接节点继续宁固定。竹墙骨柱于L形角钢之间通过钉接固定。通过M12锚栓固定。
③使用螺栓固定竹竹之间和四周的链接钢板。将钢板外侧焊接成U形托,使U形托在竹梁和梁端经过螺栓的位置实现对梁的支撑。
④将主、次梁的链接节点通过相互垂直焊接的U形板链接,主、次梁的对拉螺栓使用螺栓固定。其他链接节点需要满足复杂节点以保证传力路径明确。同时预加工的金属链接件要保证安装质量和速度。这样才能保证住宅的标准化和工业化,实现建筑再结构良好的前提下达到抗震标准。螺栓链接使得构件结构可以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3]。
4 结语
竹结构建筑的优势在于它的生态性、节能环保、抗震以及经济耐用。本文对震区安居工程建筑用料采用的新型竹材料的优势以及实际案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重点论述了新型主结构抗震安居示范房的主要构件的关键技术。该示范房的设计与建设表面,充分利用竹质材料,合理利用其结构形式和节点进行施工,可以使抗震安居房经受住一定震级的强力冲击。而且在防潮防蛀等有关舒适度的问题上得到强化。不仅满足短期内受灾人口的安置问题,在长期使用上也得到了保障。只要将关键技术执行好,就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事实证明,选用新型竹结构抗震安居示范房建设对于震后村镇住宅重建确实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正,韩冬青.竹质复合材料的空间营造与形式表达――南京周里村便民服务中心[J].新建筑,2013(4):88-91.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集从业人员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等一种或几种用途混合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的场所(俗称“三合一”场所)大量出现,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也是当前火灾事故多发的重要场所之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如何消除“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遏制群死群伤火灾发生,是当前摆在公安消防部门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任务。
关键词:“三合一” 隐患 对策
一、“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分析
目前大多“三合一”场所都是以私人产权买断或租赁的形式存在,其室内的使用、布局、装修等往往缺乏有关法律、规章的制约,加之许多个体私营业者,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其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法制观念、防火意识较差。其主要消防安全隐患有:
一是建筑不规范,消防设施差。有的设置在同一座平房建筑物内,有的设置在同一幢高层建筑物内;有的是租赁或利用倒闭的厂房,有的是通过民用住宅改建的。而且大多数“三合一”场所建筑未经消防审核、验收合格,其建筑内部装修、生产功能分区、员工宿舍的布置等大多由场所经营者自行安排,随意性极大,普遍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低、疏散逃生条件差、消防设施缺乏、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不足等消防隐患。
二是责任不落实,有效管理少。很多经营业主由于受“重效益,轻安全”的思想作崇,只考虑自身经济利益,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消防投入不足,消防器材配备缺乏,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制度,没有落实相关责任,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大部分场所内人员密集,拥挤混乱,电线乱拉乱接,设备陈旧。原料性能复杂,仓库堆放混乱,一旦发生火灾,往往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很难组织起有效的灭火和逃生,容易导致人员伤亡。
三是意识不强化,自救能力弱。大多数“三合一”场所上至业主,下至员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消防安全意识差,员工消防安全观念淡薄,缺少相应的消防培训,灭火和逃生常识缺乏,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发生火灾初期时的处置能力。目前,小规模的“三合一”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则是大片场所、仓库甚至生活区连成一片,员工在生产、生活上随意动用明火,稍有不慎,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形成大面积火灾。
二、防范措施
对“三合一”场所的消防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堵疏结合、强化监管”的原则,从政府和场所两个层面着手,循其特性,齐抓共管,集中整治,形成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一)政府宏观层面
1、紧密配合,健全网络,加强源头管理。
政府要牵头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网络体系,摸清底数,加强对现有“三合一”场所的监管。在建筑规划、设计、审批、发证、管理等各个环节,明确相关部门的审批、监管职责,严把关口,防止产生新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工商部门在注册登记和执照年检时,根据场所的安全条件严格审查登记;国土资源部门在规划用地时,合理安排民营场所的生产、生活用地;建设部门把城镇消防规划和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纳入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完善;劳动部门认真抓好外来劳务人员的管理和安全培训,加强对场所用工安全的监察;规划、建设、消防等部门对场所、商住楼和沿街商业用房进行行政审批时,严格按照规范把好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投用关;公安部门结合警力下沉工作部署,增调人员充实基层一线,充分发挥派出所等基层管理机构和村委会、居委会的作用,利用他们熟悉环境、了解情况、联系群众的优势,突出属地管理,管好辖区“三合一”场所。
2、分类指导,堵疏结合,落实各项措施。
一要深入研究辖区“三合一”场所特点,在严厉打击的同时,积极予以疏导分流。不能通过简单取缔租赁单位或驱逐住宿人员搬迁等强制手段来消除上述存在的火灾隐患,而应制订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加以落实,切切实实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宿的后顾之忧。二要继续向政府报告辖区“三合一”场所的火灾隐患现状,提出可操作性的整治措施,应积极提请有条件的区县政府考虑规划建设外来务工人员公寓、宿舍,只有这样,才能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心为城市建设作贡献。
3、强化整治,严格执法,纳入常态管理。
要充分认识“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加强消防监督执法管理、集中整治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作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照公安部提出的四类整治对象,分门别类地开展排查整治,建立健全本辖区“三合一”场所档案,力争做到完整、实时,不遗漏。二要果断采取措施,维护法律尊严。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发动街道、乡镇,深入辖区边、散、远地区开展拉网式的排查,对发现存在“三合一”的现象要严格依法办事,对逾期不整改的,特别是态度恶劣、跟执法部门打持久战的,要依照法律规定该处罚的就处罚,该提请政府挂牌督办的提请挂牌督办,决不姑息迁就,以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执法威信。三要纳入消防安全常态管理。从完善法制、健全机制和综合整治入手,进一步加大排查整治力度,始终把“三合一”场所纳入日常消防监督的重点对象,努力铲除“三合一”场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做到不断减少火灾隐患“存量”、防止增加火灾隐患“新量”。
(二)场所微观层面
1、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三合一”场所出租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如配置合适的灭火设施、减少火灾荷载、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和简易喷淋,在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上进行喷淋加密,在二层以上场所放置逃生绳、室外逃生爬梯、软梯或缓降器,保持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等。
2、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力度。
一要结合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加强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通过剖析“三合一”场所的典型火灾案例,及时跟踪曝光“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进一步触动场所业主和员工消防安全意识。二要突出抓好“三合一”场所的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其消防安全主体意识,完善单位内部消防安全制度,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务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三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疏散逃生演练。
3、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建筑消防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和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添置必要的消防器材,是每个单位有效控制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的重要保证措施。场所的管理或使用单位必须根据建筑使用性质、用途,安装相应的消防设施,如设置消防取水平台,设置消防值班室,配备义务消防队,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装备,并切实加强维护保养管理,确保临警完整好用。(作者单位:宜昌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监督处)
参考文献: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层层压实责任。一是提请党政统筹主导。市消专委注重靠前协调,赢得党委政府和安委会重视支持。在政府层面成立工作推进组和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推进三年行动。市委书记蒋斌、市长犹王莹(合拼)多次批示指示消防工作,常务副市长徐鸿亲自调度,主持召开会议对三年行动、“畅通生命通道”、深化“九小”场所等专项整治行动进行部署强调,并带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市政府出台《新余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新余市无物业管理小区物业全覆盖过渡工作方案》等文件,将老旧社区消防风险治理列入办实事工程、民生工程,督办整改一批老旧社区火灾隐患问题。出台《新余市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提质增量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计划今明两年新增公共停车场13个,公共停车位3000个,改造临时停车场650个,新划道路停车位500个,开放行政事业停车位4500个,有效解决违法占用消防车通道等“老大难”问题,高位推动三年行动落实。二是科学建章立制。紧扣工作方案,制定出台2020年政府相关部门重点项目清单,细化明确11项30条具体任务、责任单位和进度时限,压实工作责任。专门印发推进工作制度,建立了工作专班、定期调度、督导督办、宣传曝光和考核奖惩“五个方面”措施机制,明确市各相关部门联络员和工作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推动。各地、各部门在总体方案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整治行动方案等方式,将消防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三是推动行业部门履责。各成员单位按照“三管”原则,扎实开展本行业、本系统的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房管、城管、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定期开展打通“生命通道”联合执法行动;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组成专家组对全市危化品危险源企业开展督导检查;教育、消防等部门开展秋季学校开学复课消防安全专项督导;市应急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将消防安全整治纳入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建筑施工等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要内容。
(二)坚持全面排查、铁腕执法,大力整治火灾隐患。一是精准治理打通“生命通道”专项行动。市政府下发行动方案,并通过新余政务、新余等政府官微“通告”,浏览点击量万余次。市消防救援支队专门成立工作专班,联合市城管局召开全体物业服务企业会议进行部署约谈,建立微信群要求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自查自改,目前已有71个高层住宅小区、146个多层住宅小区、239个社会单位完成消防车通道施划线、障碍物清理以及室内消火栓出水测试工作。另外,城管、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相互协作,共享车主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与相关公司签订代履行委托协议,对违法车辆进行暂扣停放保管处理。截止目前,共联合开展联合突击检查行动10余次,依法查处占用消防车通道车辆80余辆。相关经验做法被《新法制报》整版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二是紧盯“九小”场所整治。克服“九小”场所点多面广,消防监督力量不足的实际困难,全面发动街道乡镇、公安派出所和村(居)两委,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以村、社区为单位,成立100余个联合检查组,组织300余名网格人员深入 “九小”场所集中区域开展消防检查巡查,列出隐患清单,按照“六个一律”刚性措施,逐个督促落实整改。对确实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和隐患问题突出的场所,书面报送当地政府,现已向各地政府书面报送8份,高位推动责任落实。截止目前,全市共检查“九小”场所3522家,发现火灾隐患4980处,督促整改火灾隐患4121处。另外,支队在全市推广各类物防技防措施,解决“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痛点难点。截止目前,全市共督促推广安装智能独立烟感报警器5352个,安装简易喷淋装置94套,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303个,配备灭火器4418具。三是狠抓危化品专项督导。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召集全市8家危化品企业法人代表召开会议进行约谈部署,要求全面开展重大危险源排查建档和隐患自查自改工作,同时与应急部门建立联合复查工作机制,由市应急局和市消防救援支队分管领导担任联合组长,抽调两个部门专业技术骨干以及聘请危化品和消防安全专家进行督导,并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截止目前,8家危化品企业检查发现的16处火灾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四是力促标准化管理。市消防救援支队协调将全市消防安全社区达标创建工作纳入全市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和评选,推动全市社区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商务、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创建活动,选择新余市恒太城作为试点单位,制定大型综合体网格化消防管理、消防安全检查评估、全员消防培训等制度,全力打造标杆示范单位。民政、财政、住建、消防等部门开展全市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提升工程,全面建设养老机构消防标准化。
(三)坚持加大投入、统筹建设,着力夯实消防基础。一是加强消防站建设。支队按照“大站建强、小站建密、微站建广,织密城乡灭火救援网”思路,提请市政府将渝水区纬四路、仙来消防站、高新区九鼎消防站以及袁河经开区小型消防站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消防工作目标任务、全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和全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行统筹推进,并将其作为地方目标责任考核、日常检查、政务督要内容。目前,九鼎消防站总平面布置已基本确定,外观设计正在调整,竖向设计已完成,现场测量与土方计算正在进行;纬四路消防站已完成测量定位,正在征地;袁河小型站、姚圩镇专职消防队已完成选址设计。任务完成后,我市中心城区共有12个消防队站,队站布点密度为6.66平方公里,达到国家规定的5至7平方公里布点密度要求。二是加强消防信息化建设。全市采用“政府+市场”模式,落实智赣“119”规模化应用专项经费,市政府将智慧消防物联网一级监测平台纳入2020年新余市本级政府投资新建项目当中。目前市级平台正在商洽方案,数司已对接。渝水区政府、分宜县政府和仙女湖管委会分别投入450万、600余万、200余万元建成县级综合性消防物联网平台,将各县区运营商、维保单位物联网平台接入统一监控管理。同时,继续在老旧高层建筑、学校幼儿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场所推广安装NB-LOT感烟报警器,今年已安装2万余个。三是扎实开展消防宣教培训。在持续抓实重点人群、部门实操实训的基础上,结合“九小场所”专项整治行动,部署开展“九小”场所从业人群实操实训行动,今年以来共开展培训495批次,培训合格人数9321人,超额完成上级指标。深入推进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利用消防宣传车开展走街串巷活动,依托各地消防科普馆,组织社会群众、单位员工、在校师生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和灭火逃生技能。夯实了消防宣传基础。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媒体中心完成了人员招聘并进入实体化运作,各大队宣教工作站组织机构完成了设立。举办了全市消防宣传骨干培训和宣传岗位练兵比武竞赛,进一步锤炼基层应急宣传能力。着力在提升消防队伍形象上下功夫,今年以来,全市共在省级以上媒体上稿239条,中央级27条,中央电视台14次报道我市消防工作和灭火救援行动,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3次使用支队抗洪抢险画面。始终强化消防新媒体运营。支队新媒体平台累计粉丝量突破20万,累计内容2221条,阅读量达1.3亿,点赞数超43.6万,影响力持续走在全国消防新媒体前列。
(四)坚持立足实战、瞄准打赢,做好灭火救援准备。一是执勤备战严阵以待。市消防救援支队常态化开展“三随三实”实战拉动演练,考核基层队站23次、拉动指战员1000余人次。紧紧围绕“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工作要求,投入52.1万元采购996件套水域救援装备。联合蓝天救援队,开展水域救援技术培训2次。组建40人抗洪抢险专业队,先后开展3次抗洪抢险拉动演练。我市入汛以来,支队共参与抗洪抢险5起,营救被困群众35人,疏散转移群众107人。全力增援鄱阳抗洪抢险,共出动1032人次,134车次,舟艇151次,营救被困人员279人,疏散群众463人,运送物资860余件,清理垃圾淤泥约239立方米、防疫消杀面积1800余平方米,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二是全员练兵斗志高昂。市消防救援支队始终坚持督训善导、体能主导、实战引导、安全向导的科学组训理念,制定《全员岗位大练兵量化考评规定》,形成党委成员带头练,机关、大队早晚两练的练兵氛围,坚持每周全员普考一次,考核成绩与个人量化考评及绩效奖励直接挂钩,促使每一名指战员从“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支队在全省冬训交叉考核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其中支队机关、大队平均分位列全省支队级单位第一。三是信息化建设有所建树。市消防救援支队紧紧围绕“扁平化、可视化、精准化、智能化”建设要求,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新一代智能化119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测试阶段接警调度时间已成功节约30秒。此外,支队安排信息化建设经费891万元,包括指挥中心改造、接处警与“三台合一”切割、各级应急通信分队装备配备、系统运维及网络安全等建设任务,目前各项建设任务正全力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不小差距。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投入经费编制消防规划,但普遍“重文本、轻实施”,很多规划停留在纸面,离真正执行尚有很大距离。据测算,全市城市普通消防站和市政消火栓欠账率普遍较高,如城区规划消防站14个,实际只建成7个;市政消防栓应建3527个,实际仅有1216个。大部分农村乡镇仍处于消防力量保护盲区。
二是灭火救援装备难以适应任务需要。改革转隶后,消防救援队伍从处置单一火灾,向应对“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转变,救援任务呈指数增加。各地灭火救援攻坚力量比较薄弱,消防高精尖装备配备不足,全市现有装备大部分于2012年通过融资租赁采购,老化陈旧,且50%的车辆将达到强制退役或报废的要求。
三是消防智能化水平落后于时展。部分行业部门对建设本系统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主动性不强,推动难度较大。另外,目前政府只能投入经费进行“智慧消防”平台建设,但在后续物联设备的维护管理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运行机制。
四是部分重点场所隐患治理难以托底。全市共有8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部分设备老化严重,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安全隐患突出;共有合用场所3000余个,建筑内部装修、生产功能分区、住宿布置随意性大,缺少独立设置的疏散设施和辅助疏散设施,消防安全管理混乱;共有养老福利场所70余家,部分单位自动消防设施、消防水源、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室内装修等达不到消防安全要求;城市居民小区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消防车通道被占用现象十分普遍,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充电等问题管理困难;农村缺少消防基础设施,生活人群以老、小居多,消防安全知识匮乏,容易发生小火亡人;电商的发展和网购消费方式的转变,带动大型仓储、物流仓库兴起,一些淘汰下来的空闲厂房改建成大型仓库,不少“微商”在居民住宅楼内开设网店、储存货物,带来不少新隐患新问题。
五是群众消防安全素质偏低。一直以来,虽然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与社会公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尤其是对特种作业人员和物业、保安、巡防队伍以及大型商场、市场和高层、地下建筑的物业管理消防专、兼职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火灾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对消防安全常识以及逃生自救技能的培训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不断健全消防安全责任体系。一是完善基层火灾防控责任。推动各地政府出台《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明确乡镇、街道、村居委员会的消防属地监管责任,结合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对沿街门店、居民住宅楼院实施消防管理。二是进一步落实消防安全监管责任。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完善行业消防管理规定;国土、规划、建设、城管等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对违法建筑、违法改变建筑规划用途的查处力度。三是探索建立消防规划督查机制。推动各地政府应将消防规划实施纳入整体规划督查督办内容,并探索建立消防规划专项督查机制,确保消防设施真正同步建设。
(二)全力夯实公共消防基础建设。一是改善城乡居住消防条件。针对老旧居民小区(城中村),推动各地政府将基础消防设施建设以及电气线路改造等作为整体改造的重要内容同步推进,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推广运用独立式火灾报警器、简易喷淋、消防卷盘等设施器材。二是确保消防用水充足有效。推动各地重点加快城区消防水源薄弱地区改造建设步伐,填补乡镇空白点,充分利用天然水源,加快取水码头、市政消火栓等取水设施建设。
(三)推进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一是继续紧盯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合用场所、“九小”场所、群租房、消防车通道等重点场所区域,推进“高大化下”等高危场所,“老幼古标”等敏感场所排查,电气火灾、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开展城市社区和人口密集乡镇、物流仓储、施工工地专项治理。二是持续推动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和一般火灾隐患公示,确保按期整改。三是加快推进消防安全社区达标创建活动,将创建消防安全社区活动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内容,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四)建设“智慧消防”抓好火灾防控。一是推动各地政府加大“智慧消防”建设的投入力度,在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高层建筑等积极推广应用自动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系统及消防物联网监控技术,全面提升智能管火水平。二是针对电气火灾事故高发的问题,应在人员密集场所、文物建筑等重点场所推广安装火灾感烟报警器系统,推动各地政府匹配相应经费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