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的茶文化

传统的茶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的茶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陈列展示设计;应用思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从当前大的时代背景看,无论是传统茶文化体系,还是现代各项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都需要在充分结合时代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满足对传统文化理念的发展传承要求。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当前人们消费理念发展日益成熟,如今在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必须结合人们的客观需要和具体的时展方向,实现整体创新发展与体系化完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既实现了整个传统文化的体系传承,同时其也实现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有效传承。

1传统茶文化的内涵理念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大国,在茶文化体系发展形成过程中,其经历了体系化的历史阶段,无论是传统的时代内涵,还是具体的价值理念,其都在长期的饮茶历史中实现了系统化传承和发展,可以说传统茶文化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核心,通过对传统茶文化进行系统化分析和全面认知,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实际上就是:首先,整个传统茶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其经过历史性融入和全面展现,从而实现了极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理念,客观的说,传统茶文化体系不仅仅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理念形成有效融合的关键。在我国,茶叶从发现到系统化饮用,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唐朝时期,饮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因此我们想要实现对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了解,就必须对整个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进行系统化认知,进而才能对其中所拥有的价值内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实现理想的传统茶文化传承效果。其次,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对传统茶文化进行有效认知过程中,需要从传统文化体系的价值理念分析入手,通过完善探究其应有的价值理念和具体内涵,从而实现理想的传统茶文化传承效果,我国传统茶文化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饮茶元素,而是将整个饮茶活动和具体的社会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立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因此想要有效传承传统茶文化,就需要对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进行剖析,通过有效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茶文化传承效果。最后,整个传统茶文化不是单一的文化元素,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元素和内容,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全面视角切入,也就是说在对其进行传承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还要将其中所拥有的其他艺术元素进行系统化分析。通过具体融入,从而实现理想的茶文化资源传承与应用。而在当前现代文化理念发展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传统茶文化有着重要的传承价值和认知作用。因此通过深层次剖析其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从而为传统茶文化的时代化提供有效帮助。

2当前传统茶文化在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价值分析

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是当前充分利用城市文化资源,发展体系化的文化产业,构建文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有效利用这一活动,能够实现现代文化理念的全面传播。但是客观的说,我国在接触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时,相对时间较短,其更多理念是西方发达国家理念,因此在当前我国开展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时,其更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相关理念的融合再现,因此,无论是整个活动开展的效果,还是整个活动开展的具体理念和发展,都更多是对这一理念的系统化再现。不仅如此当前在开展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时,很多只是一味强调科技元素的应用,缺乏必要的文化内涵,因此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元素系统化应用在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必然能够给与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极大的创新力量和内涵。当然,还应该认识到随着当前传统茶文化传承发展压力不断加大,如今想要对其形成全面完善的应用和传承,不仅需要认知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和理念,同时也要系统化传承发展传统茶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传统茶文化的最佳传承效果。我国是传统茶文化大国,无论是传统茶文化理念和内涵,还是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应用,都是多元文化系统化发展的今天,我们所必须充分注重继承的内容。客观的说,将传统茶文化与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相结合,其也是整个设计活动系统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如果我们在开展这一活动时,不能对其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和内涵体系进行系统化分析,以及寻找到其创新的切入力量,那么这一活动就很难实现理想的效果。

3当前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分析

总的来说,陈列展示设计作为一种时代化的设计元素和方法,其同时也是一项具有时代化和现代化积极特点的活动,在整个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不仅需要展现应用的价值内涵,同时还要将设计活动开展形式与其具体内涵相融合,从而使其能够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当然,在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如果能够将传统文化体系融入到整个设计活动中,其不仅能够实现理想的陈列展示设计效果,同时其也能够为整个传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寻找到成熟的载体。结合当前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形式,我们可以看到,传统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与茶相关的文化理念,同时其还是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发展核心。完善传承传统茶文化,将对整个传统文化体系发展形成有效帮助。随着当前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压力不断加大,如今在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的具体理念和内涵融入其中,其必然能够实现最佳设计价值和效果。随着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日益成熟,无论是利用传统文化的具体思路,还是将传统文化系统化融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中,都需要通过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理念,从而为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相应帮助。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理念汇总,其中不仅为当前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提供了开展灵感,融入了全新理念,同时也是民族精神与现代设计活动系统化融合的具体需要。正是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使得我们可以系统化探究传统茶文化在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所独有的影响。

4传统茶文化在陈列展示设计活动中的具体应用思路

随着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建设日益成熟,如今在其具体开展过程中,无论是陈列展示设计活动的具体理念,还是具体的活动,都存在相应问题和较大不足。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未能展现其应有的理念和内涵,未能展现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随着当前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日益频繁,优化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应有思路就优为必要。对于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来说,如果其在开展过程中,能够充分融入传统茶文化元素,那么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其内涵水平,同时也能够赋予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的应有内涵。而对于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来说,想要有效应用整个传统茶文化元素,需要做到:首先,在陈列展示设计活动中,要适当借鉴茶文化中所包含的元素,丰富陈列展示设计活动中使用的元素内容。传统茶文化体系是系统化的元素体系,其中有很多元素都可以被借鉴应用到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中来。尤其是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传统茶文化元素的绿色生态更具传承和具体应用价值。在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时,不能一味堆砌素材,要结合人们对需要内容,优化素材搭配。其次,在开展陈列展示设计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传统茶文化所倡导的和谐统一理念,优化陈列展示设计活动素材使用,提升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建设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和匹配性。以往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重要问题就是整个设计活动开展,不能忽略了与周围环境的有效融合和搭配,从而影响了陈列展示设计活动的观赏效果。而传统茶文化中重要的内涵就是要有统一理念,而在进行陈列展示设计时,将设计活动系统化融入统一理念,其必然也能够为实现最佳效果提供帮助。最后,在进行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时,要充分注重将传统茶文化的文化理念及内涵融入其中。通过赋予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的相应内涵,从而实现理想的设计效果。文化内涵是当前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中,最为缺失的内容,也是影响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品质的重要原因。所以当前我们在优化开展该设计活动时,要融入必要的情感内涵,通过融入陈列展示设计活动中必要的人文内涵和要素,从而在提升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品质的同时,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中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和价值情怀,从而提升其观赏效果。

5结语

目前在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普遍存在设计理念缺失的问题,因此,丰富设计理念,融入全新内涵对于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通过对传统茶文化元素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能够将这一元素融入到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过程中,其必然能够在有效丰富陈列展示设计活动元素的同时,提升整个陈列展示设计活动的品质和内涵。当然,这一过程中也实现了传统茶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发展。可以说,这也是将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重要表现,其不仅符合整个时代的发展方向,更是其必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周业安.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式服装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11-113.

[2]邱长溶.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141-145.

[3]冯兴元.“技术形象”———“艺术形象”———结构思维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3-146.

[4]赵坚毅.浅析专卖店设计中传统元素的应用研究———以爵士鼓销售体验店设计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14):216-218.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茶叶;包装;设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文化交流紧密的相连在一起。而设计本身就是个舶来词,从上世纪80年代起设计的概念就随之引入中国,而在茶叶包装设计方面,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包装设计,乃是发扬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主要路径。在进行这些有意义的实践探索设计之前,其有必要先将茶叶包装设计的概论和对传统文化的一些理解进行简述明确。

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自于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它又得到了陆羽在其《茶经》里所写的:“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当中相继又出现了煎茶、点茶、斗茶、泡茶等不同特点、风格各异的饮茶习俗。赵贞信《封氏闻见记校注》所载:“茶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本草云:‘止渴,令人不眠。’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源于我国唐代,自唐开元年间起,唐人上自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不同程度地饮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文人亦与茶结缘甚深。中国茶史上历来就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制茶工艺有了新的突破,例如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龙凤茶名冠天下。元代作为从宋代到明代的过渡期,虽然历史较短,但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茶文化发展到明代,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唐宋煎点饮茶法变革成了用沸水冲泡的饮法。成为中国人至今都普遍使用的饮茶方法。这种品饮方式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根植于广大平民百姓之中,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艺术。

而在茶包装的色彩研究方面,我国传统色彩传统韵味的文化象征,中国的色彩理念融和了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观念,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色彩文化。在色谱的色系中,主要有红色系、黄色系、绿色系、蓝色系、紫色系、金色系、银色系、黑色系和白色系。红色系主要有中国红、浅粉色、粉红、水红、珊瑚红 、石榴红等,黄色系主要有琉璃黄、鹅黄、蛋黄、米黄、橘黄、杏黄、土黄等;绿色系包括浅绿、梅子绿、芽绿、碧绿、孔雀绿。蓝色系包括湛蓝、水蓝、粉蓝、淡蓝、群青、宁兰等。基于本文涉及的茶叶产品的本质特征,所以在选择颜色的标准上,采用了绿色之中的芽绿和孔雀绿为基调色。突显其茶叶包装在以传统文化中的体现,使其更符合人们的审美观、艺术性。

传统文化元素在包装中的运用,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色彩学搭配的美感,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抓住消费者的消费潜意识,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包装进行有意识的传统文化元素包装化处理,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一方面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面切合了市场的消费实际需求,为茶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价值。

我国的传统文案和图案内容丰富,式样多变,而且构图均衡、匀称,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例如民间传统图案有饕餮纹、云龙纹、凤凰图案和腾龙图,宗教图案有伏羲先天八卦图、杏黄旗、道符标示等等。明代的王象晋《茶谱序》中云:“茶,喜木也。一植不再移,故婚礼用茶,从一之义也。”清人陆廷灿《续茶经》引《天中记》中语:“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传统图纹的应用是包装设计中最能吸引顾客的,如果传统图纹的应用搭配得当,使消费者有一种赏,赏心悦目的感觉,就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涉及到的茶叶包装所用的传统图案,在色泽搭配上,首先以绿色为主,因为,茶源多产于青山秀水之护的茶树,少红时片经过烘制而成为冲,具备优美的色泽、形状、香气和滋味。茶叶由于制造技术的进步,品种也很多。对于茶的类别区分,有的将茶叶大致分为红茶和绿茶两种;也一有的将茶叶分为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砖茶、沱茶六种;还有的除乌龙茶、岩茶、水仙茶之外,加入青茶、白茶。尽管品种繁多,举不胜举,但是从茶树的根源分析,总离不开绿色。其在文案造型性上,以腾龙图为辅,腾龙一是显示茶叶品味高贵,品位不凡,二是腾龙形象,云烟袅袅,很符合茶品的定位。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的艺术形式,类型分为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对于本土特色很强的茶叶包装设计,笔者在进行茶包装文字设计时突出传统文化特色的手法。另外,还借助传统文化的特色,用隐喻的汉字书法增加包装的感染力。如“宝泰养生茶”的包装设计,采用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宋体为字符,以草书的偏旁部首作为设计素材,使整个包装以翠绿色为底色,充斥着南方地区的民间茶包装的文字设计和汉民俗族的民间特色。设计师选用纯度较高的绿色作为底色,配合色彩丰富的风景照片,表现了江南地域优美美丽风光和民风民俗。整体色调饱和、鲜艳,为避免画面效果过于强烈地步调味用变异的云龙纹图片,使包装既充满民族特色,又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中华民族历史渊源,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色彩,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绝大多数时期都是傲视群雄的,但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受到一些影响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文化也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在众多物质文明和非物质文明遗产中,即便经受千年冲刷,已然表现出很大现代价值。这里有几点可以说明: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形式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基础,其二,非物质文化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我们设计师的设计实践活动中,要自我着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切勿妄自菲薄,第二设计师在面对西方现代文明带来的物质文明,要积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丁建超.电脑美术与平面设计实例教程丛书——包装设计实例篇[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3-4.

[2] 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6.

[3] 王苏.世界糖果市场趋势[J].中外食品,2005,10(1):59-60.

[4] 王章旺.包装分类设计-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4-31.

[5] Nicolas Aparicio.Efective Package Design[J].AMA Newsletter,2003:1-3.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花卉纹样 花茶包装设计 纹样运用

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们很注重品牌形象要求,从而对商品的包装设计越来越看重。顾客大多是通过包装来想象和了解产品的质量,好的包装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引起购买的欲望。

有特色的包装设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文化形态,且越来越注重发掘和弘扬传统的艺术形式,中国的传统纹样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其中,中国的花卉纹样也是很早就被人们运用在各类设计中。中国传统花卉纹样蕴含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习俗和审美心理。将传统纹样融入现代包装设计中,在现代设计形式上注入新时代的文化内涵,两相结合,是对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一种诠释与开拓,同时更赋予现代包装设计另一种生命力,使其能更好地表现作品,与消费者引起共鸣。

1 传统花卉纹样发展和艺术特征

中国传统花卉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及辉煌的成就。花卉纹样的应用,标志着人的觉醒,摆脱了天或神的精神束缚,人们开始认识自我并追求自我;把自然当做自己欣赏的对象,以满足生活的需要;改变欣赏的观念,把欣赏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花卉纹样种类丰富。例如叶脉纹、四瓣纹、茱萸纹、荷叶纹、卷草纹、宝相花、瑞草纹等各种纹样数不胜数,每种纹样都独具特色,形式优美。花卉纹样有:花好月圆、延寿、折枝花果、百花献寿等。他们结构饱满,造型严谨,色彩明净。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形式美运用,包含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调理与重复。这些纹样装饰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为适应不同的材质和工艺,花卉纹样的形态保留了自然花卉的基本特点,又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重新构成,具有不同节奏韵律的视觉形式。中国花卉纹样的意境美,是设计者的思想与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通过花卉纹样的形式把美传递给更多人,引起共鸣。因而将其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必将提升商品包装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也能展现出更美好的视觉形象。

2 花茶包装设计现状及提升意义

从中国宋朝开始就产生了花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花茶包装种类多种多样,异彩纷呈。而现在我们市面上的花茶包装,缺乏新意。面对市场需求的增加,花茶包装设计还是落后于花茶本身的发展,还有各种问题。根据对现代花茶包装的分析,一是包装的缺失;二是文化的迷失;三是抄袭严重,过度追求国际手法,缺失本土内在精髓。

因而我们可以运用提炼和构成,将中国的花卉纹样巧妙地运用在花茶包装上,既简单大方,更能作为一种商标图案,增加品牌价值,花卉纹样与花茶十分贴近,也能使人们感受到花的美好跟魅力,花卉的形象也更能符合花茶,以其美丽健康、娇艳欲滴,来增强花茶市场的竞争力。

所以,我们应珍惜先人的文化遗产,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取传统精华,在传统中求新,将传统文化新用,在现代设计中加入传统元素,两相结合,既保持传统文化精髓,又具有时代感。因此,传统图案的再创新要结合现代设计的造型语言和形式,从民族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和发展创新应用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

3 花卉纹样在花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花卉纹样比较多样,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一样的特点,本次花茶包装设计是将缠枝纹和写生形花卉纹样相结合,使花卉纹样在以前的基础上,能够丰富多变一点,使包装能够更具特色。

3.1 在本次的花茶包装设计中主要选用的是缠枝纹,缠枝纹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重要装饰纹样,寓意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缠枝纹又名“万寿藤”,缠枝常常以青藤、紫藤、扶芳藤、金银花、爬山虎等藤蔓为原型。这些植物本是吉祥花草,饮花茶的本质除了美容养颜,也是使身体能够更加健康,更加长寿。缠枝纹样式表现出来或绵延曲卷,细腻柔蔓;或婀娜多姿,妩媚妖娆,也更吸引消费者。

花茶包装设计中还选用了写生花卉纹样。写生花卉纹样一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法;二是指花之生意、写花之生机,指创作方法和创作精神。内涵也比较丰富。而花的形态更是各异,可娇小可人,可富贵美丽,可大气如兰,可魅惑世间。而它本就是写实的,比起其他纹样来看,更加的真实美丽,也更能从形态和颜色各方面看出花卉姣好的面容。选择写生花卉,就是因为其真实性和它的美感,这是女性所渴望的,就好似喝了花茶能够如花一样娇艳欲滴,这样也更能夺取消费者的眼光。写生的方式也具有时代性,经过千年的发展和文化底蕴的堆积,其手法也是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

这次花茶包装设计中,将缠枝纹与写生花卉纹样两种元素重组成新的图形,直接以图形的形式运用在花茶包装设计上,是包装设计中表现个性的重要元素。因为图形有比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容易记忆,所以人们在设计中都非常重视图形的设计。在设计提炼中,花卉纹样按照变化与统一的原则,将具象的花卉纹样用重组的形式运用,在繁复的图形中,乱中有序,又是比较有规律性的排列,运用中整体上采用比较均衡跟对称的构图手法,在图形和整个画面中达到平衡感,整体看上去美观又大气,格调平衡简单化。对两种传统花卉纹样进行结构上的变化与重组,在显示民族风格上起着潜移默化的艺术效果。

3.2 同样本次设计色彩的运用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色彩,本次的包装主要运用了深紫色、红色、金色还有淡黄色,这些颜色明度的对比效果也使得花卉纹样更加出彩,刺激眼球,吸引消费。在色彩的运用上,选用深紫色,这是比较高贵及神秘的颜色,让人有探索的欲望。金色是比较华贵的颜色,使整个包装看上去更有档次和品位,这是本次包装设计中的主打色调。这两个颜色搭配起来,整体看上去比较的舒适典雅,同时,这种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应用与结合图形带给人们强烈的民族风情。

本次花茶包装设计中提炼出来的花卉纹样中,花型的大小、缠枝的粗细长短是多变的,但整体看上去却又是协和统一的,颜色的运用和构图十分协调。这样运用起来使得主题更加鲜明,视觉效果更加活跃。特别是缠枝纹的枝蔓攀结,曲线婉转,有如女人的特质,柔美极致,牡丹花卉的点点缀饰,又使之不缺华美精致。从在整体的花卉纹样造型设计中看,点、线、面秩序排列,色彩的浓淡、冷暖变化,便是条理与反复所表现出的特点。使得整个花卉纹样在实际运用中亦动亦静,浑然一体,融和恰当。

结语

用现代设计理念对传统花卉纹样进行元素提取和重构,将多种花卉纹样元素巧妙结合,在设计的整体上也要尽量的简洁大方,大胆突出所要展现的纹样面貌,使整体的形象设计既保持花卉纹样原有的风格与其深度的内涵,另彰显出时代特征。在本次的花茶包装中,通过对传统花卉纹样的运用,能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重要性和民族特色,也为花茶包装设计,创造了灵魂,赋予了它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得花茶包装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和识别性,同时也提升了其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达强.论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J].包装工程,2007:(10).

[2]陈三茂.中国花卉吉祥图案[I].科学网,2008-4-9/ 2010-12-12.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第4篇

我的家乡在陕西西乡,这里不但景色优美、物产丰富,而且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有山歌、小调、戏曲、小吃、民乐、花轿、彩船、舞龙、舞狮、传统节日习俗,还有对联、书法、国画、灯谜、歇后语、方言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就要数西乡的茶文化了!西乡因此也被称为“中国最美的茶乡”。

在古时候,西乡就有饮茶、制茶、售茶的传统。西乡茶叶以天然、纯绿色、无污染、富含天然锌硒,“香高、味浓、耐冲泡”的独特品质而闻名全国,远销国内外许多地方,成为“中国著名茶乡”之一。午子绿茶、午子仙毫被评为全国名茶。

喝茶是有讲究的,冲泡第一次时要把水倒掉,这是清洗茶叶上的灰尘。第二次用开水泡,茶叶进入水里,颜色由深变浅,逐渐变成了翠绿。然后,就能闻到一阵阵浓郁的茶香味了!尝一口,味道清香无比。

在西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茶。客人来到西乡,热情好客的主人,准会拿出最好的茶叶,给你倒一杯香气喷鼻的茶水,让你品尝。在每年的“茶叶节”上,都会举行赛茶会和茶艺表演,那时候观众真是人山人海,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云集西乡,都会来茶市上选茶、品茶、买茶。

传统的茶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美 教育 教学 文化传统 差异

【中图分类号】G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01-02

中美的教学无论是命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模式、作文评价都存在很大的差异,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中美文化传统的差异是导致中美教育差异最根本、最深层次的原因。

一、文学源头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源头,对我国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诗经》以抒情为目的,奠定了我国文学的抒情性。其次,《诗经》抒写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经验,其材料基本来自现实生活而很少有幻想的成分,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诗经》有着显著的政治和道德色彩,敢于对统治阶级中的腐败现象提出批判,所以后世写作评价中政治性和道德性都是重要指标;最后,《诗经》在表现个人的情感上有些克制,故而显得平缓,这种含蓄委婉的抒情方式同样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同样持续到现在,并且将继续持续下去。所以我国的作文题抒情意味浓郁;字数较少而且含蓄笼统,有很多隐形限制;作文材料主要来源于生活,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

朱维之、赵澧编写的《外国文学史·欧美卷》中指出:“欧美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文学发展的历史关系比较密切,因此,尽管它们的文学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也存在着种种复杂的情况,我们仍然可以把它看成一个整体。”与《诗经》同时代的荷马史诗被称为“英雄史诗”,是欧洲文学的源头,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奠定了西方以叙事为目的的文学风格。其次,荷马史诗反映了广泛而又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斗争,美国的写作题材更体现个人对社会现实人文历史的关注。再次,荷马史诗在描述人物和事件时,运用了丰富多彩的比喻,构成“荷马式比喻”,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最后,荷马史诗在刻画人物时,很少进行心理描写,而多用动作和语言写人物性格等对欧美文学同样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心理

“求稳”是中国人普遍的文化心理。我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相对封闭的封建制度下,以农耕经济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人们的小农经济的思想——仅仅满足于维持简单的生活和基本的生存,整个社会封闭保守,运行节奏缓慢迟滞。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很容易滋生永恒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的,“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主张“折中调和,过犹不及”。中庸与平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国人缺乏创新意识与进取精神。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些从欧洲大陆到达殖民地的人中有贵族、地主、资产阶级,以英国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和荷兰人最多,这些人大多数受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那些遭受宗教迫害和政治迫害的人,往往思想激进、见解独到。他们人格独立、思想解放、强调个人价值、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讲究速度与效率,勇于应付各种挑战,“求变”是他们普遍的文化心理。

“求稳”和“求变”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心理折射到教学上,自然使中美教学呈现明显差异:

中国的基础教育举世闻名。“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求稳”,自然特别强调“基础”。建国以来我国的几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中,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这一点丝毫没有撼动。强调基础知识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基础知识的内容和教授的方法都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美国教育似乎并不强调基础。有人对中美中学生素质作了八点对比,中国惟一的强项就是基础好。为什么我们基础好却创新少?为什么我们参加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可以拿奖,却拿不到诺贝尔奖?因为我们培养的是“考生”,他们只会答题而没有创新意识。美国的教育并不是不强调基础,只是他们的基础是“活的”基础,“变的”基础,是随着时展不断变化着的基础。正因为这“变”才有生命力、创造力。

三、价值取向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重人伦、重集体。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永远是“小我”和“大我”;而“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是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人们习惯在‘大我’,甚至‘无我’的集群化共同体或等级共同体中生活。从儒家的“修己以安人”,到墨家的“兼爱”,到法家的“废私”“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群体至上”的价值观就这样不断地得到确认和强化。在此过程中,也论及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但这种主体性永远让位于“大我”,服从于“大我”。“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就反映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已经自觉地依附和归顺于群体。在中文里,“私”是明显带有贬义色彩的词,如自私、私心、私情、私生子等。同样,“公”则带着明显的褒义取向,如公平、公道、公德、公仆等。

“首孝悌,次见闻。”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友爱兄长的道理,其次才是学习知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社会人伦,因此中国古代教育从《三字经》到“四书五经”基本上是道德教育,极少涉及自然现象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这些故事经久不衰,代代相传。从“修道之谓教”到“温良恭俭让”,中国人从小学的就是道德仁义,教育注重的是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的核心就是儒家的“仁”。于是,中国德育直接和最终指向的都是社会而不是个体,个体的存在是为了调和社会、利于他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就要“兼济天下”。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这种教育引领下,学生要逐渐学会隐藏、忘记乃至放弃自我。于是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成“仁”而不是成人,学生学习的重点就是求善而不是求知。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些从欧洲大陆到达殖民地的人大多数受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他们人格独立、思想解放、强调个人价值、崇尚开拓和竞争,追求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喜欢标新立异,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在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中,至高无上的就是个人、个人利益,个人凌驾于集体之上,甚至凌驾于制度之上。集体为个人存在,制度为个人设立。美国的德育更多地直接指向个体,把道德的问题归属于个人,还原了道德的本色,道德不再为政治服务,同时保证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所以美国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成“人”。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两种迥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折射到教育上,自然使中美教育呈现明显差异:

1.统一与多样

汉初,董仲舒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即“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为维护封建统治帝王的绝对统治服务。冯天瑜、何晓明编写的《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个“统一思想”的“大一统”统治了中国汉以后的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折射到教育上,自然就排斥个性而寻求共性: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评价机制炮制出一批又一批相同的“人才”。所以我国的作文教学没有因材施教,对所有的学生都要求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迹工整,甚至每篇作文不少于800字。教育的“大一统”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特征的发展。

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和教材。也没有一个教育管理机构来掌管全国一切教育事务。美国高考SAT的最初的组织者是美国12所著名高校校长,SAT的命题不是由国家组织,而是由受到普遍认可的专门的私人测试机构组织。美国把教育自选择权下放到每个州乃至每个学校,因为只有州最了解当地的情况,只有学校最了解学生的爱好与能力。所以,美国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课程和教材,每个学校都各有特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计划以及课程安排。美国人的自信、健谈、敢想敢做、想象力、创造力和他们从小所受的多样化的教育密切相关。

2.师生关系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如果把孔子的这个观点普遍运用于师生关系的话,中国的整个教育状况都会有质的变化。然而,随着董仲舒“大一统”的封建政治体制的稳定,孔子的这一思想与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严重冲突,荀况的师道尊严思想日占上风,师云亦云的陈腐风气逐渐盛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训取代了“当仁不让于师”。教师的形象高大威严,不可侵犯,只可仰望不可平坐,在“高大”的老师面前学生自然就变得渺小,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从来没有人质疑,有疑问也不敢提,提了是对老师的不敬,该当何罪!在这种师道尊严压迫下,学生的个性、批判精神、怀疑精神根本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虽然现在的教育环境、师生关系改观了很多,但这种潜意识影响的消除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在美国,教师交给学生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不是“学什么”而是“怎么学”。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崇尚个性、主见,他们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提出自己的看法、处理自己的问题。美国人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权威或者专家,他们通常都不是全盘接受,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反映到教学上,更是如此。学生质疑老师跟师生关系没有关系,质疑的是学术本身,所以学生能够毫无顾忌的向老师“发难”,老师也能够不存芥蒂的接受“挑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另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接受心理等都对中美两国不同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美教育的差异根源是文化的差异,包括学习源头、文化心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这些差异使得中美教育在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呈现较大差异,中美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教育。美国的教学经验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吸取一些好的做法,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陈园园.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教育考试,2008年第6期.

[2] 阎银夫.《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与教材建设构想》.《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