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鉴赏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鉴赏教学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第1篇

一、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鉴赏教学的基本前提

音乐鉴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以音乐作品为媒介开展的,学生参与的重要形式是聆听。我们既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官得到愉悦,更要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升华。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聆听前教师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相关音乐知识等不进行过多的介绍,以免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思维定势,影响他们对音乐作品创造性的理解,音乐作品的不确定性能给他们带来很大的艺术想象空间;(2)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随意插话或终止播放音乐,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和正在获取的感受;(3)聆听结束后,老师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不同体验,把个性化的东西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通过语言行为或非语言行为表现出来。

二、关注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

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单一的,有些作品的情感是对比的,有些作品的情感则是复杂而多变的。这就要求人们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关注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在关注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同时,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乃是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本质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所以,要促进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并做出积极的判断和反应。当人们的感情不能用歌唱表达时,则借用种种不同乐器的音色、音域、演奏手法等,超脱人声的限制,运用独奏、合奏、协奏等形式,这就是一切器乐曲产生的缘由。以上实例说明,生活中不仅需要音乐的陪伴,而且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是人们寄托思想情感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又可以娱人,更可以通过音乐,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古今中外无不如此,特别是人类越进化、越发展,音乐的复杂性、细致性、多样性越明显。并且大部分音乐已超越国家民族、人种的界限,以人类共同的感情语言特性,进行相互间的感情交流。音乐对人们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虽然不能完全像我国古代儒家那样,把音乐艺术对道德的作用提升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多听高尚的音乐,多听铿锵雄壮的声音,会使人们意志坚强起来,情绪高昂起来。

三、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中专学生一般都比较重视主课,往往将音乐鉴赏课视为放松课,只听听流行音乐而已。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让他们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逐渐让他们对音乐鉴赏课感兴趣。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在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种技巧。例如,每次课前十分钟,让学生介绍一部音乐作品,体裁不限,只要内容健康向上都可以,也可以几个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一部作品。这样能促使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在寻找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这种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留意音乐作品,并从中获得知识。或者,让学生创编音乐,利用学校的打击乐器,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场景,用打击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不同节奏,通过表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的表演,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简短的点评足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另外,一堂课,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那将是一堂失败的课,如果一个班级中大部分学生上课都比较积极,那么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努力创造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不要刻板的欣赏,要让学生感到愉悦、自由、坦然,给他们自由想象、探究的空间,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学生营造有个性地欣赏、自由表演、自主表现的教学环境。音乐教师更要学会包容学生,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欣赏的,从而更有兴趣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第2篇

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导入 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南国.初中生音乐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第3篇

教学计划

学科:

年级:

教师:

学校:音乐 高二 陈明明 龙口二中

上学期教与学情况分析:

上学年音乐鉴赏课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感受了音乐的美,从探讨音乐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到培养音乐的耳朵,增强了学生的鉴赏兴趣,感受了音乐不一样的美。

给学生美的享受,也为以后的音乐鉴赏活动做了铺垫,以致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要求:

根据新课程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本学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并鉴赏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外国的民间音乐以及具有时代性的音乐,让学生丰富音乐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多元化文化价值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 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 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 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 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 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 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 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 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导入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南国.初中生音乐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音乐鉴赏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音乐鉴赏 教学 审美教育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要重要得多,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他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因而美化。”由此可见,音乐鉴赏教学对审美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我国新修订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大纲中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以“把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的最基本的理念,“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 、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这些音乐教育的新理念给新世纪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既符合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也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审美体验是音乐鉴赏课程价值的最主要体现。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及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课的这一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音乐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这与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驰的。

音乐虽然不能像其他艺术那样给人以具体美的感受,但它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在美的享受中获得一种崇高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音乐的美感教育所激发起来的,虽然是无形却渗透进人的灵魂的那种火花。所以笔者认为音乐鉴赏教学是贯彻审美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发挥并利用音乐艺术的多方面功能,积极作用于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领域,能有效地提高审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音乐美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音乐语言是经过不同的声音巧妙地结合而成的,它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它既没有小说或戏剧的故事情节,也不具备绘画和雕塑的视觉效果,音乐只有经过演唱(奏)者的再创作才能为人们的听觉所感知,比起其他艺术形式有它的局限性,但却能表达线条、色彩和语言所无法表现的东西。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语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始。”这无疑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与语言虽然都是艺术,但是音乐这种非语义的艺术,是语言永远都无法取代的。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语言作为现象的器官和符号,绝对不能把音乐的至深内容加以披露。当它试图模仿音乐时,它同音乐只能有一种外表的接触,我们仍然不能借任何抒情的口才而向音乐的至深的内容靠近一步。”

音乐美的完整性是包含在乐曲进行的整个过程之中,乐曲的进行有开端、发展、和结局等。如我国民族古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意邃深远、由十个乐段组成的乐曲。有序曲、有展示、有尾声,欣赏它犹如观看一幅淡墨山水长卷,其微妙的情绪色彩和深藏的意境因素贯穿在旋律进行之中,随时间的流动展示给听众,具有时间的连贯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它无须语言描绘,就会引人步入诗的意境;无须借助色彩涂抹就能引起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共鸣;无须物质造型却能感触到音响体系所构成的宏大建筑。如聆听《江河水》,你就会感到凄楚、悲愤的情感;《春节序曲》则表现了愉悦欢快的喜庆氛围。

《荀子·乐论》中曾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就是说音乐对人的教化是迅速而深刻的,它是靠对人的陶冶而不是靠外在的规范和限制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感受和欣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聆听各种优秀音乐作品,可以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增强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音乐是文明的音响,是情感的世界,是智慧的结晶,极其丰富和神奇。可见,音乐鉴赏教学对审美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实现,首先要具备感受音乐的耳朵。音乐,特别是纯音乐——器乐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语言是难以解释的,往往“只可意会”,因此理解音乐还必须用音乐本身的手段来达到。中学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能动作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节奏感、音乐感、音高感、和谐感、对比感、层次感等。让学生在学习鉴赏音乐的时候,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竖琴表现的流水之音等,让学生在情思飘缈、联想浮翩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

其次,美的旋律可以美化生活,陶冶心灵,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力量。一个美好心灵的培养和形成,虽然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音乐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欣赏《命运交响曲》,应使学生感受到“扼住命运的喉咙”的斗争精神,去探求人生的哲理和意义;听赏《梅花三弄》让学生体会梅花傲雪、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学生在歌唱、演奏和欣赏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感的起伏和共鸣,从而升华了精神、陶冶了性情。

音乐犹如“内在的海洋”,虽无汹涌的波涛,却能浸透人的灵魂。但并不是所有的欣赏者都能领略、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它需要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是美的教育者、传播者,把充满美感与积极向上精神的音乐传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之中。

参考文献:

[1]陈曼君,吴跃跃.中等学校音乐教学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12).

[2]王次炤.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4]袁江.走进音乐的殿堂,倾听心灵的歌声.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