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计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尊敬的上级公司领导以及xxx同事们:
xx年x月至2xx年x月由总公司任命我担任xxx副院长,于是有幸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在您们的领导、您们的关照、您们的理解与支持下经历了适应新的设计管理需要,摸索新的工作方法,考验任职能力的两年。现在把两年来我所想的、所做的,分几个方面报告如下:
一、适应设计,积极配合参与做好与市政xxx“联合”的工作
xx年春,当公用事业局牵头提出局系统设计单位联合申报综合甲级资质时,xxx院长召集院领导班子慎重研究分析“联合”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以及可能给我们生产与经营带来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执积极态度。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利害关系积极地提出,并建议院长向总公司报告;二是积极的按市政院的要求配合做好报送资质材料的工作,并和院长一起共同研究《承担工程项目划分协议》的起草工作。
虽说“联合”后出现了“失去独立的设计资质”问题,这个问题给总公司的机构改革和我们院的经营运作带来很大障碍,但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留给我们的问题是怎样培植一个“符合资质”条件的问题。
二、适应工程管理需要摸索设计阶段生产管理的方法
这两年工程项目(特别是公司内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设计有关的比较突出的是“设计变更”问题。我认为,“设计变更”本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正常程序。至于那些属于不恰当“变更”的原因很重要的原因是设计准备不充分,原始资料不齐全或不准确,设计要则不确定。一方面是业主(或项目主管部门)有时并不清楚我们下在做什么标准的设计,另一方面有时我们也不太准确地了解业主(或项目主管部门)究竟想要什么质量的东西。反复出现的不恰当“设计变更”一是影响投资效益,二是挫伤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干扰设计生产的正常进行。为此我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反复学习了国家规程、规范有关处理“设计变更”程序的控制规定,起草了符合总公司工程实施实际情况的《处理设计变更事宜的有关规定》,《规定》经征求意见,院长批准后作为院生产管理制度试行。第二件是注意在接受设计任务时从业主(主管部门)那里把设计要求问清楚,在下达生产计划时,将设计深度和方案要点向设计人员讲清楚。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通过抓好中间环节,强化项目设计的严肃性和严谨性,实现既便于责任部门对工程项目密切控制,又便于设计人员准确理解任务要求,把握设计要素实现质量目标。
三、适应工程多种管理形式,摸索做好设计配合的方法
这两年,一些重要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公司内部项目采取了多种管理形式。如市区管网改造项目采取了内部招标制;内部改造项目采用了“使用单位负责制”,投资3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等多种管理方式。要适应这样的情况,在设计配合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具体工程管理形式的特点,要求设计人员在处理现场问题时,针对不同当事方的职责权力,按规则依程序办事。同时,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承包单位其实际的施工能力尽量即时地给于技术上的支持。把握好既尽责做到位又不“越权干予”。
四、摸索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法
怎样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法,实际上是优化设计的问题,本是设计单位为之不断努力的目标。以往有许多情形,现在依然有这样的情况,当工程验收时方方面面提出了许多不满意的“说法”。特别是公司内部的改造修缮工程。
这两年里,作为院设计生产负责人,说实话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每当我听到这样,那样的议论,每当我看到设计人员辛苦工作了不但得不到承认反而心里委屈。我想到自已有责任。我的责任是应该事前估计到可能发生的后果,要求设计人员尽量优选方案,避免人们感观上的“不习惯”,同时及时向有关负责人解释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慎重的“灵活”使用《标准图》。
五、还应适应什么,摸索什么?
今后在副院长这个职位上工作,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⒈ 适应设计市场要求,摸索争取设计市场“制高点”的条件和方法。
⒉ 适应已与市政院“联合”的现实,摸索如何在生产管理方面扮好“分院”的角色。
今年是我进建筑设计院里的第二年,两年来,在工程实践中,在许多前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取得了很大进步。
作为一名建筑专业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今年通过大量的施工图绘制,我对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建筑规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接触的民用建筑施工图不多,只接触到了剖面、楼梯、卫生间等详图部分,但通过这些也掌握了一些设计技巧,凡是都要从简单的入手,从详图绘制一步一步来,最终才能绘制复杂的平面图。除了这些,我还接触到了车辆段的施工图,可能是领导对于自己的信任,将几个大库的全套施工图交给我画,在刚接触到这些的时候确实有了不小的压力,但是我并没有退缩,不懂就问,不懂就翻规范,慢慢的对于停车场的施工图有了一定的熟悉度。对于车场的图要掌握工艺流程和基地周边的情况,处理好各种流线的关系,包括人流、货流路线等;还要对各个专业进行配合,尤其是工艺、站场、轨道、通讯等外专业的配合,提资与反提资,这些协调好对于出图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业务能力方面,进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磨练,我已由一个初出象牙塔的青涩学子成长为一名具备专业素质的职业建筑师。建筑专业是一个龙头专业,建筑设计工作影响到各配合专业的工作,因此建筑师应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与把控能力,同时这些能力应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作基础。在这一年中要感谢身边的同事对我的大力帮助,尤其是我师父的细心指导,以及总工的不厌其烦的校对,这些让我成长迅速,并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这一年中虽说有一些加班,但是这不仅培养了我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还使我有了不畏艰难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在工作作风方面也培养了我良好的服务精神与团队协作精神,这些都是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建筑师所不能缺乏的品质。在理论方面,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一些建筑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书籍,由此对实践工作进行指导与反思。建筑是社会生活形态的空间语言,它反映了时代的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社会审美取向,以及世界观等信息。而这些内容都需要有相应的专业批评,对建设水准、建筑水平、产品品质、环境效果,及职业道德的培育和社会引导等方面做出必要的评判和剖析,同时也达到建构与提升建筑理论的目的。因此,建筑理论应与建筑实践产生互动才有真正的价值。
以上工作的经历是我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今后我将更为坚定踏实的工作,努力进取,绝不辜负院里各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以及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加强学习,认真负责,提高完善自己,为院里的发展多做贡献。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 分区供水, 真空排水, 二次污染,真空节水。
随着目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物质基础就是能源, 同时也是制约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力降低能量的消耗,我国的重要的问题就是最大可能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的水资源严重不足,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 而建筑给排水设计涉及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给水、 排水、 热水、 消防和回用水等消耗能源的多个方面, 故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工程在整个建筑节能工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中的节能问题, 总结了以下节能途径。
1 给水系统
(1) 合理利用市政供水的可用水头 Ho。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 如果将市政供水管网直接连接用户自身的贮水池, 将导致市政给水网的可用水头 Ho 的损失。而当我们将高层用贮水池设计于地下层时, 则会将市政管给水网的余压全部转化成负压,这些不利于节能。因此, 市政给水管网水压的充分利用不容忽视, 我们应充分采取无负压给水设备来解决市政供水水压浪费的问题。 (2) 减少二次加压能耗, 进行分区供水。依据市政管网压力大小, 分层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和无负压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供水。高层采用变频调速水泵根据水量大小自动调节水泵电机转速, 以调节速度的方式来调节水流量, 避免电机频繁启动, 防止电能浪费。
2 排水系统
(1) 中水回用。中水回用是指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污水采用生活废水、 粪便污水采用分流制排水, 再将各种排水经过处理, 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 从而可将非饮用水再次在生活、 市政、 环境等方面使用的节水利用方式。(2) 采用环保高效的排水处理系统技术。环保高效排水处理系统是一种节能、 生态、 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工艺, 即利用太阳能、 生物能和重力能等为能耗, 设计一个微生物、 植物和动物的生物链的生物圈系统, 采用高科技的污水生态处理设备进行排水处理, 从而实现污水零排放、 运行零费用的排水处理系统。(3) 采用真空节水排水技术。为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 可采用真空节水技术, 即将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 代替原始的单纯用水冲洗, 快速将卫生洁具及下水管道内的污水、 污物冲洗干净, 达到节约用水、 排走污浊空气的目地。此节水技术平均可节约用水50%, 更好地达到了节约
用水、 有效排污的效果。
3 绿色自然能源的利用
(1) 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用于加热冷水的技术方面。其原理十分简单, 即利用有效的冷水加热设备将太阳光能吸收, 进而将冷水加热。此工作原理节能、 环保, 且集热效果和保温性能均比较高, 应广泛采用。
(2) 雨水利用。雨水作为另一种自然资源, 其利用原理也非常简单, 就是将屋顶或小区的地面雨水收集起来, 经过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处理后, 使得雨水达到某种水质标准, 再次利用于诸如洗车、 绿化、 冲厕等用水方面, 实现自然水的可持续利用。
4 消防水池及消防加压系统的合理设置
(1) 合理设置消防水池。消防用水不同于生活用水, 对水质要求不高, 因此, 可将消防用水同生活用水分开设置, 减少用水净化成本和水池清洁成本。(2) 采用合适的加压设备。在高层建筑群消防加压系统设置方面, 应按其中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来计算, 尽可能共用消防水池和加压水泵, 既避免建筑设计在消防加压方面遇到的诸多技术问题, 同时又可节省工程建设和设备投资费用, 避免了多座贮水池的大量消防贮水频繁换水造成的浪费。
5 各种新型的节水节能设备的采用
(1) 节能卫生器具。在卫生器具方面, 目前市面比较流行的有脚踏开关淋浴器、 真空式大便器和节水延时自闭冲洗阀等, 均可以不同程度地起到节水、 节能的效果, 应广泛使用。
(2) 节能配水管材。优质的管材也对建筑设计节能工程有着巨大的贡献, 以往采用的镀锌钢管极易生锈, 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需放出部分锈水, 导致水资源浪费, 同时水管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 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如果采用新型的铝塑复合管、 钢塑复合管、 不锈钢管、 铜管、 PVC- U 管、 PP- R 管和PE 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此外, 在阀门方面, 截止
阀比闸阀关得严, 闸阀比蝶阀关得严, 采用合理节能的阀门一样可减少漏水带来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厨房的洗涤盆、 盥洗室的面盆龙头沐浴水嘴若采用充气水嘴或瓷芯节水龙头, 均可在不减小水流直径的同时达到节水的目的。
6 提高水表在用水管理中的使用效果
(1) 增加小区进户总水表的设置。根据对各户水表输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的工作, 查出漏水隐患, 进行节水查漏工作。(2) 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水表计量的准确性关系到对用水漏损控制的评价和相应对策的采用问题。而目前由于选型和水表制作本身的问题, 约有 40% 的水表不符合± 4%的精度要求, 使得水表计量的准确性相对较差, 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度。(3) 发展 IC 卡水表和远传水表。目前, 我国住宅设计多将水表设于管井内或统一设于一楼,这种设计存在供水管线的使用量大和施工难度大及成本高的问题, 而且住户查看水表也很不方便。因此, 水表的应用技术改进应朝着 IC 卡水表和远传水表系统的方向发展。4) 限制水表使用年限。由于目前我国对生活用水表只做首次强制检定, 对到期更换的规定并未采取强制措施予以落实, 所以实际生活中水表大多数是无限期使用, 而水表自身零件存在机械磨损问题, 水表的使用年限越长, 其准确度就越低, 因此为了提高水表的工作精准度, 应限制其使用年限。
7 防止二次污染造成的水资源浪费量
建筑供水中采用水泵、 水箱二次供水方式时, 常有二次污染事故发生, 而水的二次污染, 不仅影响给水系统的正常工作, 而且受到污染的水需要排放, 这都造成水资源的流失。同时, 污染后需对供水系统进行清理, 这也需耗费大量的自来水, 这些都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为解决此问题, 在条件许可时应优先考虑叠压供水的方案, 该方案无需设置生活水箱, 可以有效的防止二
次污染。同时, 应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有关水池材质选用、 配管和构造设计及防止管道系统回流污染等规定; 定期清洗水池、 水箱, 严格执行水箱清洗周期, 适当增加水箱的清洗次数, 确保将二次污染降至最低。
8 结语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结构抗震的概述
地震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目前是很难做到的 。而建筑物本身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在遭受地震作用后其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十分复杂。 且在结构分析方面,由于未能充分考虑结构的空间作用 、非弹性性质、材料时效、阻尼变化等多种因素,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因此,结构工程抗震问题不能完全依赖“ 计算设计”解决 应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着眼于结构的总体地震反应,按照结构的破坏过程,灵活运用抗震设计准则,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既注意总体布置上的大原则,又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构造,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概念设计涉及到从方案、结构布置到计算简图的选取,从截面配筋到构件的配筋构造都存在概念设计的内容。强调结构设计的重要性,旨在要求建筑师和结构师在建筑设计中应特别重视规范规程中有关结构概念设计的各条规定,设计过程中不能陷于只凭 “结构软件计算的误区 ”若结构严重不规则、整体性差,则按目前的结构设计及计算技术水平,很难保证结构的抗震、抗风性能,尤其是抗震性能。
二、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
1、选择有利的抗震场地
人们常常看到在具有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场地上,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破坏程度是明显不同的。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到既然在不同场地条件下建筑物所受的破坏作用是不同的,那么,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避开不利的场地进行建设,就能大大地减轻地震灾害。 另一方面,由于建设用地受到地震以外的许多因素的限制,除了极不利和有严重危险性的场地以外,往往是不能排除其作为建设用场地的。这样就有必要按照场地 、地基对建筑物所受地震破坏作用的强弱和特征进行分类,以便按照不同场地特点采取抗震措施。 这就是地震区场地选择与分类的目的 。因此,应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应避开对抗震不利地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分别采取加强地基和上部结构整体性和刚度、 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
2、选择合理平面与立面布置
在建筑结构的立体结构与设计平面中, 则有以下几方面:(1)建筑的结构刚度以及它的抗震能力, 在水平的地震作用下它是双向的, 在结构的布置上, 结构应该可以抵抗任何方向的地震。 一般情况下, 可以促使结构从平面的主轴方向,它具有足够的抗震力和刚度 。所谓结构的抗震力, 它是从结构的强度以及对延性反映的综合情况。 而结构的刚度选择则是要减少对地震的作用, 但又要控制好对于结构的变形度, 因为变形过大会产生一定的重力效应, 也会破坏结构 。(2)简单的结构性。所谓结构简单它是对结构在地震时所具有明确和直接传力方式,也只有在简单的结构, 才可以把结构的计算模型以及位移内力进行分析, 控制薄弱的部位出现,因此对抗震结构的性能估计也是比较可靠的。(3) 整体性结构, 在高层的建筑设计中楼盖的设计在整体结构中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构中的楼盖是等同于一个水平的隔板 不仅是传递惯性力到每个竖向的抗侧力子结构 ,并且对这些子结构可以协同承受一定的地震作用, 当布置不均匀的竖向的抗侧力子发生水平变形时在整个的结构中, 是要依靠楼盖的作用把抗侧力子结构来协同工作。
3、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
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是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结构方案的选取是否合理,对安全性和经济性起决定的作用。具体而言,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设计:第一,结构体系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结构应具有必要的赘余度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即使地震中部分构件退出工作,其余构件仍能将竖向荷载承担下来,避免整体结构失效或失稳。第二,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在这过程中,竖向构件的布置,应尽量使竖向构件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压应力水平按近均匀;楼屋盖梁系的布置,应尽量使垂直重力荷载以最短的路径传递到竖向构件墙、柱上去;转换结构的布置,应尽量做到使上部结构竖向构件传来的垂直重力荷载通过转换层一次至多二次转换。与此同时,整体抗侧力结构体系也必须明确,抗侧力结构一般由框架、剪力墙、简体、支撑等组成,它们宜尽量贯通连续,若它们沿竖向要有变化,则变化要缓慢均匀。第三,结构体系应具备必要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能力,能较充分地发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第四,结构体系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框架结构设计应使节点基本不破坏,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晚形成,应当使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分散;对于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4、保证结构的延性抗震能力
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地震作用下的非弹性变形,因此,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延性与结构的强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为了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引起的动力反应过程中表现出必要的延性,就必须使塑性变形更多地集中在比较容易保证良好延性性能或者具有一定延性能力的构件上。具体思路有三步: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可接受的塑性变形机构。 现在普遍使用 “梁柱铰机构” 即是通常所说的“强柱弱梁”。 为了实现能力设计方法中的强柱弱梁机构,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对柱截面的组合弯矩乘以增大系数;也可以对由梁端实际配筋反算出梁端可抵抗弯矩,即实配弯矩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来实现,并用增大后的弯矩值进行柱端控制截面的承载力设计。第二步是要通过人为增大各类构件的抗剪能力,使其不致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在结构延性未发挥出来之前出现非延性的剪切破坏,这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强剪弱弯。 通常的做法是用剪力增大系数增大梁端 、柱端、 剪力墙端 、剪力墙洞口连梁端以及梁柱节点处的组合剪力值, 并用增大后的剪力设计值进行受剪控制截面控制条件,进行验算和设计 。具体措施也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对一跨梁两端截面的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的组合弯矩值乘以增大系数,再与梁上作用的竖向重力荷载代表值一起从平衡关系中求得梁端剪力;另一类是沿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求得一跨梁两端截面按实际配筋能够抵抗的弯矩,对其乘以增大系数,再与梁上作用的竖向重力荷载代表值一起从平衡关系中求得梁端剪力 。第三步是通过相应的构造措施,保证可能出现塑性铰的部位具有所需的塑性转动能力和塑性耗能能力。 通常通过箍筋加密,限制轴压比等措施来给予保证。
总之,地震是一种目前难以准确预测的自然灾害 。为避免它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 作为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的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应从整体宏观的观点出发,综合处理好建筑功能、 技术、 艺术 、安全可靠性和经济合理等几方面内容,从而创造出更加安全、 实用、 经济美观的建筑。
参考文献:
[1]覃绍文. 论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相关问题[J]. 广东科技, 2009,(22) .
关键词:建筑设计;噪音控制;节能策略
引言:在建筑施工中采用节能策略是降低建筑耗源和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的重要方法。随着我国近几年建筑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对建筑节能事业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建筑耗能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得建筑噪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建筑施工单位因建筑噪音问题时常同周围的居民引发矛盾纠纷,使得因建筑噪音而造成的投诉日益增多。城市化建设加速,经济发展,道路交道网络越来越发达,机动车流量越来越大,也给临街住宅的住户带来不少噪音污染。施工单位产生的噪音通常来源于工地施工设施的运作,例如打桩机、混凝土搅拌车、人工吊笼等等。这些噪音通常分贝比较大,还有不少单位会因赶工期而连夜施工,造成周围居民无法正常休息,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噪音污染。因此,在建筑设计时综合考虑噪音控制和建筑环保节能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建筑节能和噪音控制的意义
建筑节能方面,不管是夏季的隔热还是冬季的保温,建筑耗源主要是房屋门窗、屋顶、地面和外墙面的导热和气流渗透。在此我们把房屋门窗、屋顶、地面和外墙面,统称为围护结构。围护结构的传热与其传热系统密切相关,系数越小传热越慢,反之亦然;气流渗透同建筑的密封性密不可分,密封越好,渗透性越低,由此可见传热系数小,切密封性好,有利于室内的保温或隔热,从而节省能耗的消耗。
噪音控制方面,指的是围护结构的隔音效果,为确保建筑达到噪音标准要求,围护结构必须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来抵挡外界的噪音干扰。另外,建筑的密闭性对外界的噪音也有影响,假如围护结构有缝隙或孔洞都会降低建筑的隔音效果。
建筑节能和降低噪音的策略
加强对施工单位进行有关环保的法规方面,政策方面的传导和教育,使施工单位明确对于建筑噪音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施工单位的绿色环保意识,充分认识建筑噪音给人们及社会带来不良的环境、社会以及经济效益,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建筑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降低噪声污染,以此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将噪音污染降低至最低水平。
在建筑施工中,切实将噪音控制形成制度化管理。每一个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在环保部门做好登记注册,将工程的规模和工期以及易产生噪音设备的设置位置进行申报,并且加大对于施工噪音的检测力度,强化现场检查和管理工作。
目前施工噪音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国家颁布了有关防治噪音污染的条例法规,各级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做具体规定如下:在开工15日之前,施工单位需向项目所在区域的环保局提交噪音申报登记手续;在进行施工时,要将建筑施工环保牌悬挂在工地明显位置,并且做好环保负责人及电话号码的标注,提示公众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噪音排放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于超标排放的单位要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缴纳超标费用,减少或避免再次超标,造成噪音扰民。
针对为了赶工期在夜间施工的现象,政府也做了相关规定,禁止施工单位夜间在居民区或者医疗区进行建筑施工作业,以免产生噪音及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同时,国家对建筑施工的工具及设备做了相关限制和规定,凡是违反规定拒保或者是故意错报施工噪音排放申报的施工单位,不按时缴纳超标排放费用的施工单位,拒绝环保部门检查监督或夜间进行违反规定作业的施工单位,给予媒体曝光及严重处罚,有甚者吊销其施工许可证。
建筑绿化对噪音的控制和节能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大量的工业化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减少和消灭污染源头。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限制,消灭这一根本性的源头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和时间。植物作为人类自然环境的创造者,是改善目前环境污染的重要法宝,因此,扩大绿化建设要做好对园林植物的相应选择和对本地条件的合理性应用。在园林植物上应该选择本土化的植物为主,节约运输费用,可以适当选取一定的观赏性高且适应能力强的外地植物,在设计时应遵循自然生态的生长特性进行有效的科学搭配合,创造出自然的绿色景观,以此来净化空气,美化居住环境。合理应用就是尽量的少动土方,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地形地貌进行绿化,这样做不但显得绿化环境自然真实,而且在资金方面降低了投入成本。
在降低噪声污染方面,可以在建筑物同噪音区之间,种植高大的灌木和乔木树种,或者铺设草坪,由此形成浓密的绿化带以便降低噪声干扰。
房屋结构对噪音的控制和节能
在实际的应用中,节能与隔音通常能够综合处理,一举两得。下面分别从入户们、室内门窗和外墙等围护结构的选材和构造来分析如何能够同时有效地控制能耗和提高隔音效果。
入户门
在入户门设计中,大多采用多功能防盗门,其具有保温、隔音和防盗的作用。这种门的中间一般是用玻璃棉等保温材料进行填充的,具有很好的保温和吸声的作用。除此之外,门缝和窗缝的处理,对于保温和隔音也有很大影响,一定要做好密封处理,防止空气的渗透。
室内门窗
门窗的大小对于能耗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因门窗朝向的不同,窗墙比对能耗上的影响也不同。随着建筑风格的日新月异,大的飘窗和落地窗受到越来越多购房人的青睐,使得现在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外墙传热系数需要更小,才能达到一样的节能效果。在隔音方面,窗墙比越大,隔音效果越差,反之,亦然。因此,适当的缩小窗墙比对节能和隔音来说更易满足建筑要求。在门窗材料的节能方面,原始的木质材料、断桥铝合金和塑料要优于铝合金。由于木质材料存在热胀冷缩易变形的问题而被日渐淘汰,断桥铝合金在成本造价上较为高昂,因此,铝合金仍然是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窗体材料,另外在窗体中镶嵌中空玻璃,不仅能提高节能效果,而且对于隔音也有不错的提高效果。
外墙
目前建筑外墙多采用空心砖为主,把20-60厚度的膨胀聚苯板增加在分层里,这样的材料构成外墙的保温结构,以此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现有的建筑砖墙厚度强,墙面密度大,隔音比较好,可以满足建筑的隔音要求。
总结:施工单位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噪音扰民,减少施工环境污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在科学的指导方法下进行设计施工,加快我国的经济文明建设。在建筑设计中,适当选用材料以及有效灵活的建筑构造可以同时提高隔音和节能效果,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