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企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内部审计;价值增值;武钢集团;经济责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65
0引言
监督职能作为内部审计的最基本职能,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采用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营活动进行审核评价,以加强对本企业经营管理。但是,随着21世纪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个组织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不仅仅只局限于监督及评价的范围内,内部审计职能也在进一步的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开始发生转型。内部审计不再只是把防止、检查并纠正错报放在首位,开始更多的关注如何改善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价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加强风险管理,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本文拟用武汉钢铁集团为例,以其对经济责任的内部审计实例来分析内部审计如何使企业实现价值增值,为我国其他上市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1武钢集团对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案例分析
1.1案例背景
武汉钢铁公司简称“武钢集团”,武钢现有三大主业,即钢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际贸易。武钢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武钢的内部审计也一直被行业内部称作是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先锋,其内部审计职能为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武钢集团的内部审计包含多个方面,但我们只从经济责任审计这一方面来谈内部审计如何提升其企业价值。
1.2武钢着重强调任期内审计
武钢全面开展绩效审计,其动机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形成。我们从公司数据可以看出,武钢对全公司管理层和子公司经营者的离任审计率均达到100%。公司还计划将审计的范围扩大到部门机构管理人员,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将经济责任审计着力于任期内审计,这种任期内审计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者履行其自身职责的自觉性,大大降低了管理者因个人私利或疏漏为企业带来的不必要的风险。任期内审计涉及到管理者的职位升降以及绩效考评,内部审计为企业员工的选拔、任用提供了依据,通过任期审计,及时的预防和控制了管理层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1.3对武钢任期内审计的评价
我们不难发现内部审计为武钢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证,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并为企业带来了价值的增值,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应用成为了武钢立足于钢铁行业的一把利器。这一任期内审计也降低了管理者离任后的风险,使得管理者能够在内审的监督下不得不提高工作绩效,降低犯错误的意识和机会。
将离任审计转换为任期内审计,使管理者在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下,不断地提高工作绩效,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不断地努力,有效的克服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矛盾,使得管理者能够更加尽职尽责的管理企业,避免了管理者为谋取其私人利益而损害公司所有者的利益,降低了因管理者操作不善等原因所造成的经营风险,并且对管理者进行定期审查,有利于监督和促进管理者的经营活动,使企业更加稳定的发展,为企业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
2使内部审计发挥价值增值功能的相关建议
2.1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行地位,平行的地位有助于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工作,主张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各部门的重要会议,切实了解各部门的迫切需求以及发展现状,内审人员可以从中帮助其他部门及时地解决或预防一些问题,使审计工作赢得其他部门的肯定与认同。
2.2明确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
价值增值型审计这一理念在我国提出的比较晚,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因此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内部审计人员,都应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对内部审计重新定位,准确的角色定位能够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地发挥其价值增值的职能。
2.3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
增值型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型审计的关键。内审部门应该不断深化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和教育活动,增强内审人员对增值型审计工作理解,使得审计人员对审计职能从思想意识上得到转变
2.4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益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效益为中心,内部审计所产生的效益包含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内部审计成本是保证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一些必要资源的投入。只有当内部审计效益大于内部审计成本时,内部审计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节约审计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邹娟.增值型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1,(31):4344.
笔者在对下属公司开展的一次财务收支审计过程中发现了一桩经办人假冒公司领导签字,骗取报销费用款的案件。笔者在抽查凭证时,发现费用报销单上的公司分管领导和总经理的签字均为仿冒,而该公司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该公司当时的费用报销纸质流程与电子流程同时审批的规定,这种事件似乎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么这个经办人是如何通过电子流程审批的呢?
进一步抽查该笔费用报销的电子审批流程,发现经办人在本来应该说明经济用途的备注栏,备注了“纸质流程已审批,请领导签字!”字样,骗得了领导电子流程审批。笔者认真对比该公司纸制审批流程与电子审批流程,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差异,该公司纸制流程是经办人填写费用报销单、部门主任审核、会计审核、分管领导审批、总经理审批、会计编制凭证、出纳付款;电子流程则将会计审核调整到总经理审批之后,会计审核是记账前的最后一道环节。该经办人正是利用这点差异,采用欺骗性语言骗得电子流程审批后,再填制纸制费用报销单,找费用审核会计审核,然后仿冒的部门主任、公司领导笔迹在费用报销单上签字,骗得报销款。
通过该事件,至少说明:一是该公司电子流程审批流于形式。对不符合要求的“纸质流程已审批,请领导签字!”备注,各环节审批人及财务审核人,均未提出异议,电子流程审批仅仅为了应付会计编制而设置,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监控作用。二是财务审核把关不严,财务部内部管理各环节的监督审核,形同虚设。一项支出的最终支付,必须经过财务审核、会计制单、出纳付款,而且在记账前,凭证必须经过审核。而根据相关法规及岗位职责,后向岗位的人员均负有对前向人员工作进行审核的职责,即凭证编制人员要对费用报销单的签字情况、电子流程审核情况、原始单据进行再审核,出纳付款前,也应检查纸制单据的签字手续的真实性、完备性。记账前的凭证审核,除检查前面的内容外,还应对会计科目运用的准确性进行检查。而该凭证上,制证、审核、出纳、记账以及会计主管等各岗位人员签章齐全,但半年多来,这一违规违纪问题一直没有发现,可见财务管理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并未有效发挥作用。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分支系统,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主要手段。内部审计通常站在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角度,代表管理层对整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及其遵循情况等进行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业务审计,促进企业内部各层级,尤其是高层管理层理念转变,变“要我控制”,转变为“我要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是组织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因此,内部控制应该是企业自发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却是来自外部的,由国家监管部门同过制定一系列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以及配套指引,给企业传递了一种内部控制建设是外部监管要求、上级规定的信号,以至企业内控建设缺乏主动性,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匹配,管理制度不支持流程系统,缺乏可操作性。而内部审计通过关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薄弱点和失控点,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改善的建议,促进管理者清楚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认识到健全适当的内部控制对防范风险、堵塞漏洞的重要性,从而转变理念,从“要我控制”,转变为“我要控制”。上面的案例,通过后续跟踪,该公司管理层已经转变认识,建立了自我约束的理念,抽调个业务领域的专家,对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了梳理,建立了简洁、高效的对内部控制流程。
(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定期评价,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每年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极其实施的效率、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期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熟悉公司组织架构、业务和管理流程,可以全面获取公司内部各控制环节的相关制度,深入了解公司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承担了组织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在自我评估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利用自身内部审计的专业背景优势,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在对各项内部流程进行实质性测试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薄弱点和失控点进行评估,并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管理漏洞提出整改建议,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
经贸观察
(1)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探析——引入美国经济表现对比 夏晓雪
(4)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稀土贸易被俘获的问题研究——基于稀土国际市场需求的角度 杨梦佳
(5)建立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经济发展方向概述 郭家炜
(6)欧债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杜德
(7)黄岩岛对峙背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 陈天明 徐群 李君芳
(8)安徽纺织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对策——基于swot分析 芮昊
(9)出口商品结构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对策 赵星
(10)新疆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小玲
(12)基于swot分析嘉兴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李爱香 李春暖 王蕾
管理创新
(14)从企业经营看环境信息披露 郭品 李勇勋
(15)eva的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李乐童
(17)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初探 赖娇娇
(18)eva企业价值评估在兵工研究所的应用探讨 王爱武
(19)从三鹿事件看食品加工企业采购环节内部控制 赵肖瑞
(20)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综述 周亭
(21)强化企业统计工作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 杨锦宏
(22)加强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研究 孙其兰
(2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研究 张翠霞
(24)后危机时代企业成本控制法宝——多维成本管理 刘彩霞 马鑫 李冬悦
(25)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张防修
(26)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影响因素探析 巫毅
(27)路桥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材料管理初探 陈迎春 韩瑞英 彭向阳
(28)mc公司内部控制的调查研究 郭莉莉 郑小凤
(29)基于不对称信息下我国中小企业加强自身融资管理策略探究 张宇丁
(30)基于dea方法的电网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刘凯 董萌萌
(31)提升全面成本管理,树立成本文化意识——打造成本文化核心竞争力 张瑞
(32)浅析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马鑫 李冬悦 刘彩霞
(33)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解决思路 周勇
(34)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 李宁
(35)erp系统实施与管理会计的互补性及业绩影响文献综述 童素娟
(36)创新管理 破解瓶颈 努力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湖南省凤凰县总工会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纪实 裴晓凤
经营有道
(37)对当前国内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的成因剖析 宋科进
(39)湖南低碳旅游发展研究 卢伟
(40)审计师独立性、信誉以及业
务——以德勤(中国)为例 汪洁
(41)雇主品牌推广策略 冯利敏
(42)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问题分析 刘燕
(43)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势分析 周燕飞
(44)浅谈品牌“回声”作用与多品牌的“共振”作用——由宝洁公司多品牌战略引发的思考 岳晓雯
(45)我国零售企业进入他国市场的模式选择 史博
(46)汽车后市场保险服务的特点以及对策分析 鲍艳萍
(47)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评价及对策分析 徐正虹 陈晓华 孙一闻 郑莉莉 葛洁蓉 陆兆蕾
(49)企业并购目的:追求协同效应还是产生共谋——基于百胜收购小肥羊的案例研究 许世杰
(50)对镇江宗教旅游开发的调研及建议 朱庆贤
(51)小议娃哈哈启力的市场定位 曾艳
(52)基于价值链视角的浙江省电动自行车产业升级研究 方柯 柏海花 陈聪宵 颜佳杰
(53)农业可持续发展新形式——以滨州沾化旅游观光农业为例 范慧敏
(54)美容设备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 万志军
金融天地
(55)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对新增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张玉洁
(57)商业银行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魏亚丹
(58)跨期羊群行为实证分析——以我国公募基金为例 杜婷婷 陈媛媛 韩剑飞 陈久盈
(60)我国发展金融bpo的建议 刘一博 邱焕喜
(61)基于央行实行逆回购操作——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葛慧侠 吴非
(6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对策 冯舒婷
(64)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及发展研究 王迪
(65)浅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及解决途径 郝阳
(66)基于信号传递的中小企业融资博弈分析 蔡再兴
(67)黄金价格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陈晓青
(68)探讨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模式与途径 苏鸿龙
(69)经济人“趋利动机”与股权融资偏好 周云 汝莹
(70)浙江外贸经济与人民币升值的关系研究 翁星星 樊振华
(71)我国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实施路径探析 朱英 陈万江 王小芳
(73)东京、香港、上海三地股市联动效应的探究 张传昌
(75)上市公司披露不实信息影响因素研究 李良
(76)欧债危机下我国汇市、股市的arch效应分析 袁啸
(77)期货套期保值理论研究进展 杨宝元
(78)基于因子分析的股票投资决策评价 徐哲
(79)扩大直接融资的渠道研究 刘畅
(81)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许艳阳
(82)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彭中云 翟万里
 
; (83)政治联系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来自深市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建蕾 梁娟
财会研究
(84)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相关问题的思考 杨华华
(85)浅谈监狱企业内管领导干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雷新民
(87)基于直联模式的代收学费业务系统建设的探讨 赵敏刚
(88)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甘泉
(89)对国内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思考 王娜
(90)山东省地方公路建投资情况研究与对策 韩冲
(91)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浅议 郑国芳 张勇
(92)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相关性分析 谈荣霞
(93)会计教学中的“做”与“学” 杨如梅
(94)论如何促进公益类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 陈芳
(95)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 徐媛媛
(96)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会计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陈思蓉 王积田
(97)实施动态会计监管的方法研究 贺美玲
(98)层次分析法在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中的运用 周婧璇
(99)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对策 张丽敏
(101)企业组织结构复杂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影响 辛薇
(102)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测算与实证分析 张虎成 孙艳霞 陈文浩
(103)我国大企业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通用电气为例 王绪
(104)我国养老保障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从包容性增长看农村养老保障基金 刘彦君
(105)注册会计师行业商业贿赂行为分析 宋丽 王晓娜
(106)食品、饮料零售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与股价的相关性研究 李洁
(107)新疆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分析 朱希斐
(108)新疆财政教育支出分析 唐梁凤 贾亚男
(109)多角度探讨我国宏观税负水平 张菊华 朱胜
(110)c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 韩潇
(112)我国税负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张菊华 朱胜
(113)浅析山西省税收收入结构变化 耿变华
(114)浅议对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评价 胡成江
人力资源
(116)创办教师养老年金,实现最优薪酬分配 宋莉芳
(118)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程蔚
(119)浅议如何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何静
(120)eva业绩评价方法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 马珂艳
(121)我国包容性增长战略下社会保障税实践的现实性探析 马冉冉
(122)北京市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分析——基于社会福利政策的选择维度视角 杜蔚
(123)文化比较视角下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
理新模式 宗娜
(124)区域经济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性研究 张丽英 李华
(125)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周静娅
(127)基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探究 周鹏飞
(128)浅析商场营销员的胜任力构成要素 赵海涛
(129)四川省各市州人口素质综合评价研究 曾佩琴 熊健益 梁冠立
(130)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许学珍
(131)利用微博资源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信息共享和互动性 江静 邱道欣
学术交流
(133)浅谈学好《基础会计学》的技巧 史可
(135)谈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办法 林凤平
(136)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 包小妹 孙昊 戴竹青
(137)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评方式探析 李迪
理论探讨
(138)商务英语函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翠波 张琳琳
(140)“五型”班组创建初探 谷荣宽
(141)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高璐 于虓
(144)台湾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周英英
(145)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研究电网物资需求预测问题 宋斌
(146)发展工业旅游促进河南“两型社会”建设探析 冯小伟
(147)浅析管乐教育在当代中国主要城市的普及发展状况 朱光
(148)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浅谈 方小英
(149)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探讨 蒋萍
(150)乐山融入成都经济区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何瑞
(151)从文化差异看国际广告在中国的本土化 曾俊秀
(152)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张克 杨悦
(153)大学教师如何重视一线课堂教学的研究 朱伟伟
(154)基于科技带动与支撑的咸阳食品工业发展研究 薛汉莉 朱文莉
(155)企业并购绩效文献综述 姚香
(156)强化基础创新机制推动发展——阿尔山市党的建设工作调研 徐东华
(157)河南省政治中心东移对郑州经济的影响 张霞
(158)中专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探讨 朱良 赵建峰
(159)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入手 王翠敏 刘毅 李炜
(160)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几点思考 叶柳凤
(161)独立学院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李小想
(16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 李波
(163)城镇化与农民工进城若干问题研究 王松江
 
; (165)贵州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杜叶婷
(167)青岛市利用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对策分析 于晓燕
(168)“合芜蚌”试验区协同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袁建明 郭思炜 王大伟
(171)河南省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李海云
(172)山区、半山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障碍性因素分析——以曲靖市麒麟区为例 彭琳 张洪
(174)贵州省工业园区发展中失地农民的统筹发展 王楚 王苗
(175)贵州产业承接对工业化进程影响实证分析 潘飞 李锦宏
(177)企业文化dna遗传机制分析 袁建明 邹晓雪 潘伟伟
(179)社区经济理论模型研究 杨朝继 马海英
(181)浅谈桩基检测方法与发展 梁潇文
(182)浅析洛克白板说哲学思想 林蓉
(184)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选择 李婧 王菁华
(185)sop范式下r&d投入与产业集中度关系研究——基于我国37个行业分析 韦巍
(186)意识形态一元与社会价值多元下高校德育解构 陈佳
(188)基于共生视角的“产品质量年”文化建设研究 张娟
(189)中美物价对比分析及思考 齐飞
(190)北京市生产业对服装产业的影响 常宏 吴思影 鲍丽珠 陈桂玲
(192)加快花垣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滕飞
(193)上海市生产业对服装产业的影响 杜鹃 辛馨 王竹宁 陈桂玲
(194)灰色模型在青海省经济预测中的应用 俞新昀 吴艳
(196)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关系研究 曾佩琴 熊健益 梁冠立
(197)江苏省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类型研究 汪敏 孟小会 黄挺
(199)在高中新课标下高职高专数学的教学改革教学实践与策略 毛大会
(200)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路径研究——基于技术进步分析 赵静静
(202)中国与美国民主基础研究——《论美国的民主》读后感 窦诚松
(203)基于消费价值观的市场细分实证研究——以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为例 侯蓓
(205)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努力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 李静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审计学》课程有机契合
【中图分类号】G847;F239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社会对高层次审计人才的需求数量倍增及需求标准不断提高。而现有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审计学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激发,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对审计学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促使我们进行《审计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教育部(2005)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201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明确提出建设创新性国家,需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性人才。党的十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可见,培养社会主义创新性人才成为高校改革的目标取向,而研究性教学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所谓研究性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理论为基础,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和应用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李冰等,2014),以具备更好的研究创新能力来适应社会对创新性审计人才的需求。目前,研究性教学模式在理工类课程中应用得较为广泛,而在人文社科类课程中尚缺乏足够的研究和应用。为满足国家对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需求,在《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应用研究性教学方式成为审计学教师在推动教学改革时亟待研究的一项现实课题。
二、研究性教学的发展历程
研究性教学思想,在中国最早可追溯至两千年前孔子倡导的“启发式教学”,在西方最早可追溯至雅典苏格拉底推行的‘助产术’式教学。在19世纪初期,德国教育家亚历山大?洪堡(Alexander vonHumboldt)就提出“教、学与研究三者相统一”的观点,认为大学教师的任务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教”,而是将科学融入其中,指导学生从事研究。美国教育学家梅滋(1965)指出,大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教授研究。要求教师以教学引导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美国教育家Ernerst Boyer(2000)提出研究性教学,在博耶委员会(Boyer)的推动下得以快速发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学具有问题性、探究性、过程性、创新性、自主性、开放性特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实践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式探讨。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有利于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性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逐渐引入,为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为提高《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开辟了重要路径。
三、《审计学》课程的学科属性及与研究性教学的有机契合
由于《审计学》学科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完善,加上课程教学内容多、知识更新快,尤其是在执业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审计职业判断。这些特点使其与研究性教学存在诸多契合点。因此,将研究性教学法运用于《审计学》课程,可为《审计学》课程的建设和审计实务搭建良好的平台。
(一)《审计学》课程的学科属性
审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是会计专业学的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多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创新型审计人才为目标。《审计学》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现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既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又挤压了学生的创新空间,导致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性审计人才培养的需要。要提高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革现行的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做到理论教学和研究性教学高度整合。其次,审计学课程的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三大领域,诸如环境审计、经理责任审计、绩效审计等都是综合性的审计,而且审计学理论和实践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从性质上来看,审计学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诸如会计学相比存在较大的区别,主要采用逆向思维、质疑思维,它要解决的不仅是“是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开展《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审计问题的能力,使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二)《审计学》课程与研究性教学的有机契合
随着社会公众民主意识、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审计在当今社会的政治治理、组织治理以及社会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审计学的不断发展更是要求审计师主动学习、随机应变。由于研究性教学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与《审计学》课程存在诸多契合点。《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不是把学生都培养成开展审计学术研究的人才,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审计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学习者转变。特别是对于审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后大学时代的工作岗位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审计问题,而不是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材上都能找到,这就要求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审计的能力。
1.审计学课程的隐性特征要求研究性审计教学
知识根据其可视程度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通过教师讲授,课堂课件的演示等方式传授给学生,而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难以用其他载体予以记载。《审计学》课程中充满了大量的职业判断、体会、经验等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特征决定了《审计学》课程既不像数学课程那样要求计算结果绝对的正确,也不像思想政治课程那样背背了事,例如审计意见类型中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与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和否定意见、保留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划分界限,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而且审计实务工作要求审计师能够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经济业务,判断收集哪些审计证据、如何收集这些审计证据以及如何运用审计证据,以形成独立、客观、公允的审计意见。因此,在审计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和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能力仅仅依靠教师对审计学知识的教授是无法实现的,通过开展《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探究审计学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未来从事审计工作的职业判断能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而且对于将来想继续深造的学生,这种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可以使其快速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李莉,2014),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审计方式因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产生的变化,隐性知识将会逐渐增加。面对着稍纵即逝但又颇具价值的隐性知识(石爱中,2005),需要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和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所营造的共同研究,共同学习的方式是共享隐性知识的良好途径(韩洁、齐爱荣,2013)。
2.现代审计的深入发展要求研究性审计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代审计的受托责任、本质、使命、边界、方法以及内容在不断的演进,审计的受托责任已从最初的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发展到现在的受托社会责任;审计本质从最初的经济监督、经济控制发展到现在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的使命从严肃财经秩序(党的十三大)到健全宏观管理体制(党的十四大),到权力制约(党的十六大),到服务于建设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以及当前的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党的十)演进;审计边界从公共财政拓展至公共产品(靳思昌、张立民,2012);审计方法从最初的详细审计发展到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进而发展到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审计内容从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展至预算审计、绩效审计、环境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诸多方面,内容不断丰富。这些演讲要求开展研究性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不仅掌握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还要了解最新发展状态;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审计学》课程的经验性、边缘性和综合性特征要求研究性审计教学
由于《审计学》课程的经验性特征,审计实务界很难为各种各样的审计行为制定出详细的、具有普适性的、亘古不变的审计准则,而且已有的会计审计准则也仅是适应于一定业务、比较抽象,在运用时还需要审计师的经验去辅助,在确定是否符合准则时,还需要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审计学》课程的边缘性特征,抽样审计是审计学和统计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审计学分支;环境审计是审计学与环境科学交叉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计算机审计是审计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而形成的边缘性学科(石爱中,2005);《审计学》课程的综合性特征,经济责任审计是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而成的综合性审计类型。审计学的这些特性,加上审计学的内容从概念和结构到理论和方法体系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审计学教学内容,提升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因而需要研究性教学。通过对《审计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即将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审计准则的易变性要求研究性审计教学
《审计学》课程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联系紧密,一旦颁布新的准则或修订完善现有准则,《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现行的“准则+解释”审计学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迫切要求《审计学》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培养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审计人才。因此,开展《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促进教师掌握最新的准则变动信息,站在审计学理论研究的最前沿,及时将其转换为教学内容,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去,将创新性思维传授给学生,以使《审计学》学术研究与《审计学》研究性教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相得益彰。
四、《审计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路径选择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教授的审计知识毕竟有限,只有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审计学》课程的能力、获取审计学知识的方法,学生在大学时代甚至后大学时代才可以受益。美国教育思想家吉尔曼指出,最高的教学质量只有在浓厚的研究环境中才能进行,最佳的训练只有在积极从事研究的教授们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因此,将研究性教学方式融入《审计学》课程教学,使得教学活动不仅仅讲授审计基本理论与审计技术方法、审计专业技能、审计实务操作,而是针对《审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和学生的“研究性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引入科研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从科研的视角去学习审计,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独立研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由“继承型”向“创新型”转变(姚瑞马,2014),有效应对未来社会审计工作岗位上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审计问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从而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创新型审计人才。
(一)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审计学》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的兴趣,在每节审计学课之前向学生设置一些社会关注的审计热点问题,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对其进行随堂讨论,在每节课结束之后布置相应的审计问题让学生思考(程罗根,2015),激发学生探索审计学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引导学生用质疑的“审计思维方式”,让学生领会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用审计职业判断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从而把课堂交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机,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优秀审计人才。《审计学》教师应将最前沿成果融入审计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审计实务知识,在一般的文献资料中不易查到的内容,结合审计教学传授给学生,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魏火艳,2009)。例如,对于“因拒绝政治交易,山西省一位优秀审计局长遭遇落选”这一案例,诱导学生对审计体制改革的探讨与研究。
(二)动态更新审计学教学内容
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并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教育思想,主动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将学科前沿融入《审计学》教学内容中,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雅斯贝尔斯(1991)认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秀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学生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科学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审计学教师除了讲授课本知识,还应加强与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联系,积极开展审计研究工作,尝试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学科的最新发展以及审计学学术界相关的前沿成果梳理归纳后,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从中捕捉到最新的学术信息,以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孙伟龙,2004)。这样可以丰富《审计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审计学》课程研宄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参与审计学科研课题研究,培养科研能力
《审计学》教师在从事科研课题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搜集资料、实地调研,甚至将学生纳入课题组,承担具体的研究任务。具体来讲,学生参与审计学科研课题研究:(1)能够较早地感受到科研气氛,调动学习《审计学》课程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运用学到的审计学知识分析审计实务的能力,提升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能够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查找资料、分析讨论和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3)能够带来新的思想火花,获得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得不到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顺利完成科研课题研究。
(四)指导学生从事审计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
研究性学习课题是培养大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形式,也是实现师生良好性互动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申报研究性学习课题,并且在选题申报、资料收集、课题设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申请书撰写等方面予以指导(谭正航,2012)。其次,鼓励学生对课题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不仅使学生了解知识表象,获得感性认识,而且融会贯通《审计学》知识中内含的本质和规律,形成研究性学习,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审计人才的需求。
(五)创建与《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评价
实施研究性教学必须建立与之适应的研究性教学评价。科学的研究性教学评价对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决定了《审计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从一元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转变、从知识导向为主向能力导向为主转变、从“结果评价为主”向“过程评价为主”转变,从而推动学生探索学习《审计学》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创新型审计人才的培养。
1.从一元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转变
传统的《审计学》课程教学评价主体是一元的,教师拥有教学评价的绝对主动权,也是教学评价中唯一具有评价学生能力的主体。而作为被评价对象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评价结果。为满足《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需要,应构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使各个评价主体都从自己的视角来评价学生,客观的反映学生《审计学》课程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的质量,从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
2.从知识导向为主向能力导向为主转变
目前的《审计学》课程教学评价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而研究性教学以能力导向评价为主。因此,从知识导向为主向能力导向为主转变,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核,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能力导向的《审计学》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具体包括:审计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审计发现问题能力、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审计团队协作能力、审计工作底稿的分析归纳能力、审计报告的撰写能力、审计创新能力等。在评价内容上既评价课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通过从知识导向为主向能力导向为主转变,将枯燥乏味的“审计数字人”变为通晓古今,纵览内外的“审计文化人”,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审计实务能力强、职业发展潜力大、就业范围广。
3.从“结果评价为主”向“过程评价为主”转变
目前《审计学》课程考核评价主要是结果评价,通常以学生期末书面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甚至是唯一依据。即往往是“一卷定优劣”。这种评定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书本知识和课堂笔记的掌握上,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成绩。从教师的视角看,《审计学》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只有进行动态的过程评价,才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从学生视角看,审计学认知和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相对应的评价也应是一个过程性的评价。因此,在《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中,构建从“结果评价为主”向“过程评价为主”转变(黄文艳,2015)。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研究态度、研究能力等,具体来讲,将学生的平时课堂发言、课程论文、审计创新能力等给予评价、期末考试试卷以审计分析、审计实务与创新题为主的方式,让学生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来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励学生树立学习《审计学》课程的信心。在评价结果上,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明确结论,又给学生指明发展方向。
五、研究结论
《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成功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师生共同探索《审计学》课程的求知过程。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创新能力为核心,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协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审计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氛围和良性互动,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创新性审计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冰,王海英,范宇红,姜滨玲. C++与数据结构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理事工作会议,2014-12-21
[2]Jone Theodore Merz.A History of European Scientific Though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965:167.
[3]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J].教育参考资料,2000(19): 23-45.
[4]李莉.研究性教学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7月
[5]石爱中.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7月
[6]韩洁,齐爱荣.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影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年12月
[7]靳思昌,张立民.国家审计边界的定位: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演进视角的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04:10-18.
[8]姚瑞马.加强审计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第21期
[9]程罗根.遗传学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的实践与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2月上旬刊
[10]魏火艳.财务会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第3期
[1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生活・图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52.
[12]孙伟龙.离核套计专业审计教学改革初探[J].财会通讯・学术2004年第7期
[13]杨华.大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