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管理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材料;采购管理;优化措施
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采购到材料质量的好坏对于建筑工程的优劣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材料的价格对于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以及企业的利益有非常大关系,而且材料的采购是否及时对于建筑工程的进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对于建筑材料采购管理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提出优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现阶段建筑材料采购管理的现状分析
建筑材料采购对于工程建设来说至关重要,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质量。因此,现阶段建筑材料采购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工程系统来说意义重大。
(一)建筑企业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材料采购过程中信息不完善。在材料采购中,供应商的选择是基础环节,现阶段的材料采购过程中承包商与供应商的信息不对称是主要的问题。建筑材料用量非常大,获得利润相对较高,材料供需双方之间的竞争大于合作,信息交流与沟通出现障碍,结果带来交易成本提高,风险增加的结果。其次,采购质量难以控制。材料采购质量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材料自身的质量,另一方面是交货期限。在现阶段的采购模式下,供应者与需求者都存在短期性、不稳定性等缺点,在材料质量和供货期限上控制难度较大,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供货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最后,材料储存库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按时完成,所以很多建筑材料都是提前进行采购,材料的安置和储存为管理带来难度,增加了管理费用,影响材料采购管理成本控制。
(二)材料采购过程不规范存在原因分析
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行为,分析其存在原因如下:首先,采购工作衔接存在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不高。材料采购需要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采购计划通过生产通知书来制定,而在采购过程中存在采购计划制定延迟,计划制定缺少详细规划,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出现订单重复,订单缺失等现象,工作人员责任不明,互相推脱,导致工作效率极低。其次,供应商不稳定,采购数量不足,导致建筑材料成本增加。建筑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对建筑工程整体成本控制非常重要,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为整个施工带来难题。再次,供应商不稳定,导致材料质量难以控制。材料采购过程中,经常更换供应商,对其材料质量检查方面存在困难,不能保证材料质量。[1]最后,采购部门对建筑材料采购缺乏统一规划。常常会出现订单重复,多订货或者忘记下订单,材料供应不足,延误工期等现象。
2 建筑材料采购管理优化的措施
(一)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
建筑材料采购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对采购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采购人员要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物资管理政策的指导进行采购,熟悉掌握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其次,工作人员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按照生产计划、施工方案进行材料采购。再次,制定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按照规章制度完善采购工作。最后,综合各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购模式,增强材料质量控制,保证供货期限。
(二)提高采购信息获取能力、树立市场意识
建筑材料采购要关注市场动态,材料价格变动信息,树立较强的市场意识。材料市场较为复杂,材料价格变动直接影响采购资本,因此,采购人员要提高采购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开通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树立强力的市场意识。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坚持"三比一算",比较材料的价格、质量、运输状况等,加强采购环节成本核算控制和管理,在满足工程质量需要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最低、距离最近的,认真考察供应商资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利于控制采购质量和成本。[2]
(三)建立健全严格的招标采购制度
招标采购是在市场经济下,一种科学合理的竞争采购科学方式。招标采购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在建筑企业材料采购中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由于建筑企业材料需求的品种较多、对材料质量要求较高、可变性强,采购周期短,部分品种可比性差等特点,招标采购的规范化管理较为困难。所以,要想实现材料采购管理优化,就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招标采购制度。在建筑材料采购中,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材料性质特点,综合影响采购的综合因素,公开、公正、公平的进行招标比价,完善采购管理体制。[3]
(四)加强采购组织与采购人员的建设
建筑材料采购组织及采购人员建设很重要,要培养采购人员遵章守纪的意识,强化采购人员主人公意识、自廉意识,规范采购环节管理,加强材料成本意识,为建筑企业节约资金。在材料采购前,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针对采购细节和注意事项进行讲授,加强采购组织管理。采购人员培训中还要注重培养自主思维,对材料采购进行项目化组织管理,在组织结构中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促进采购人员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采购组织化管理还可以制定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3 未来材料采购管理发展方向
(一)加强计划管理,寻找料源,采购招标信息
材料采购管理工作重在计划,针对生产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寻找治疗可靠的料源,与其供应商建立长期可靠的合作关系。还可以通过公开招标信息,进行公开的采购招标,化零为整,公开比质比价。
(二)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
招标采购集中化,有利于对各个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价格进行对比,同价格的材料进行质量比较,同质量的材料进行价格比较,同质量、同价格的材料进行交通运输方便与否的比较。强化采购统一配送管理,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优化供应商商品,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联合采购,提高采购部门的内部效率。统一配送管理能够提高采购数量,保持与供应商亲密、坦诚的合作关系,加强彼此沟通,降低材料单价和采购成本,改善交货服务,促进供应商对客户需求的反应力度。
(三)严控材料在数量、质量上验收入库管理
材料采购完成后,在验收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严格检查,严格控制材料的数量,加强对材料质量的验收,保证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进而保证施工质量。材料采购数量要严格控制,材料数量过多会增加库存管理,提高材料保管费用,占用大量的资金,影响资金的周转。材料数量不足时,会影响工程进度,严重影响工期。推行联合库存管理,保证材料入库后性质稳定。联合库存管理有利于减少企业库存问题,促进建筑企业与供应商双赢与合作。
4 结语
当前,建筑材料采购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因此,要加强对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措施优化,掌握未来材料采购管理发展方向,切实做好材料采购工作。
参考文献:
[1]田元福,李慧民,李潘武.建设工程投标决策风险评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2)137-140.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采购 库存控制
随着原材料水平的不断上涨,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采购压力倍增。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PPI(Producer Price Indexes)数据,中国PPI呈持续上涨趋势。PPI的上涨意味着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大,利润空间被压缩。对于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中小企业来说,提高控制库存水平,缓解流动资金压力,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势在必行。
一、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中小企业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超过全省经济的平均增速,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中小型企业逐渐突破了传统行业和产业的束缚,涌现出许多新兴行业,一些行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销售产品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从中小企业的从业人员来看,从业人员正逐渐呈现多元化,家族制管理逐渐减弱,开始吸收外来人才,有时还不乏有高学历的技术人员,使从业人员范围和素质不断得以提高。
截至2006年末,围绕石化、煤化、医药、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全省形成规模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已发展到56个,集群企业数量达4256户,其中核心企业334户,从业人员18.1万人,年实现销售收入219.8亿元,增加值56.6亿元,上缴税金9.4亿元。中小企业成为扩大社会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中小企业有效解决了下岗失业职工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平均每年提供了7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成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二、中小企业采购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尽管黑龙江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创业初期,经营、运作机制不完善,从业人员平均水平不高。对采购的技术性和应有地位缺乏认识。采购监管与控制缺乏细致的监管体系和具体可行可量化的管理政策,导致中小企业的战略无法落实。
中小企业管理层对采购的定位和理解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由于采购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难以实行较高程度的信息化管理。一般没有使用ERP软件进行系统管理,库存管理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被动运作,库存管理自主性差。没有充分发挥库存管理在减少企业采购成本中的应有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采购部门运转效率低,原材料不能及时供应
中小企业一般生产批量较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少,对原材料和库存的要求相对较高。随着原材料水平的不断上涨,这种问题被突出的暴露出来。为了压库存而使中小企业容易出现整台设备等个别零部件的停工待料现象。供应不上造成拖期不仅使中小企业遭受过拖期罚款的经济损失,而且给中小企业的声誉造成影响。供货的稳定性、维修等成本则无从考虑。
2.库管水平低,库存过高
库存结构不合理,采购周期设置过时是中小企业采购管理的常见病。库存物资明细不“明细”,积压物资比例过高,安全库存量缺乏指导性。由于采购管理体系不完善而带来的库存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正成为省内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三、完善中小企业采购管理的对策
针对黑龙江中小企业的特点,为了提高采购水平,减少存在资金的积压,加强对库存物料的监控和订货量的控制是较为可行的办法。可以从ABC和EOQ两种模型入手。通过逐步提高量化管理在中小企业采购中的地位,建立系统、规范的采购管理流程,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1.灵活运用ABC分类法
传统的ABC分类法在中小企业中被广泛采用,但由于采购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往往流于形式。控制库存还是凭个人经验,靠感觉。通过调查发现,采购管理人员对于对物料进行ABC分类监控(见表1),重要物料重点管理并没有异议。问题在于,进行分类监控的工作繁重,分类标准模糊不清。
表1 对物料进行分类监控
中小企业经常采购的物资种类繁多,规格不等,数量不均,将近千种物料进行分类,随时进行监控,是一个比较繁重的工作。尤其是在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手工做账的情况下,由采购主管来兼任此项工作是不合适的,建议设专门的职位负责。
在分类标准方面,考虑到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较大,可将库存物料按年度货币占用量分为三类。划分方法为:将每个库存品种的年度需求量与每件库存的成本相乘。A类是年度资金占有量最高的库存,这些品种可能只占库存总数的15%,但用于它们的库存成本却占到总数的70%-80%。B类是年度资金占有量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30%,占总价值的15%-25%。那些年度资金占有量较低的为C类库存品种,它们只占全部年度货币量的5%,但却占库存总数的55%。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把A类物料定为年占用资金量最大的前200种物资;年占用资金量最小的前200种物资定为C类物料,B类为A类、C类以外的物料。
对B、C类中符合下列条件的酌情提升为A、B类:
①进货困难,交货期不稳定的;②需求量将发生较大变化的;③体积大、占地多的;④缺货成本高的;⑤易被盗变质的。
2.运用EOQ法实施订货点管理
最优的物资库存应该既能满足生产需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占用,不发生库存过多或不足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合理确定物料的订购批量。一个常用的技术是经济订货批量(EOQ)方法,即使订货与存货的总成本最小化的产品数量即为采购数量。EOQ(Economic Order Quality)试图寻找使库存成本(主要是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最低的订货数量。
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计算经济订购批量。设以T代表简单条件下(不允许缺货)的存储总费用;R代表物资年需要量;C代表物料单价;S代表一次订购费用;K代表年保管费率;Q代表一次订购量。
与订购量有关的库存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
T=RS/Q+QKC/2
根据微积分的知识可知,经济订购批量的公式如下:
此时的Q为经济订购批量。
这个模型假定在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资品种单一,不允许出现缺货现象,采购条件中不规定商业折扣条款,每批订货均能一次到货等。随着模型假定的逐渐放宽,模型的公式可以进一步完善。
从中小企业的现实条件看,可编制物料控制手册,实施订货点管理。订货点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对中小企业的A类物料确定最低库存量和经济订货批量。当领料使一物料永续盘存记录上的库存下降到预先确定的订货点水平时,就发出补货订单。(见表2)
表2物料管理手册
需要指出的是,物料需求计划(MRP)比EOQ方法优越得多,但MRP需要有关数量、提前期、物料清单、产品规格的采购记录完全准确,要求与供应商的相互配合达到相当的水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能在企业发展比较成熟,业务流程规范以后才能考虑采用。
参考文献:
[1]邵绛霞: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结合点.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阎海燕,陈奎峰:现代采购―供应链中的增值服务.科技管理研究.2003,(4)
【关键词】财务管理 理论结构
一、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界定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规律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的结果。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作为对实践的能动反映,理论并非是抽象的、无益的和琐碎的,它侧重于研究行为主体及其行动的思想,阐明行为主体的行为为什么应是这样,不能是那样;或者为什么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不能采取那样办法的缘由,从而帮助行为主体在思想和观念之间寻求相互联系的思路、理由和目标,权衡可供选择的观念、程序和方法,扩大理论的范围并深化其含义。可见,理论对实践具有本能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解释、评价、指导和预测等方面。
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人类在长期财务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所产生的关于财务管理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它是理论一般在财务管理这一具体领域里的体现。系统化认识要求有一定内在结构。结构是系统的“部分的秩”,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指财务管理理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程序,或者说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和组合形式。同其他系统的结构一样,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结构也具有稳定性、层次性(包括等级性和多侧面性)、可变性、相对性等特性。
财务管理理论结构是人们基于对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认识,通过思维活动对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排列和组合方式所作的界定。其功能在于:界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覆盖内容与容量,展示其整体框架,使财务管理理论系统的构成要素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和层次化。揭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层次关系,指明其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首尾一贯、结构严谨的有机整体。梳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脉路,指导和促进财务管理学的建设与发展,为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学科体系提供理论指南。有助于推演出更加合理的财务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有效地改进财务管理实务,促进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
过去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财务管理理论也十分贫乏。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们都是引用原苏联的财务管理理论,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党的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密切联系实际,并大胆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有用成果,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扬弃,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步履仍然十分迟缓,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和财务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理论结构至今仍处于朦胧状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不完整。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的实质、财务管理的对象、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等部分问题上,而对其他理论问题,如财务管理的基本假设、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等则研究不够。从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看,对财务管理客体理论研究较为深入、全面,面对财务管理主体理论,如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和观念,长期以来则一直缺乏全面系统的探讨,更谈不上将其纳入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之中,这种人为地把财务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割裂开来的现象,致使许多问题得不到本质性的阐述。
层次不清楚,在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中,一般都是将财务管理的现象及理论诸要素无序地加以罗列,没有按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进行科学的归类,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加以排列组合,也没有确立各要素在体系中的方位,因而难以确认其层次结构。这种状况致使人们对不同层次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对象、任务、功能等认识不清,有时往往把两个层次理论研究目的相混淆。
逻辑不严谨。完整、科学的理论结构应该首尾一贯,协调一致,做到前后呼应,逻辑自治,现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由于没有对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的归类,缺乏必要的勾稽关系,没有明确的主线,因而前后不能贯通,首尾不能一致,不能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紧密相联的有机整体。上述问题说明,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发展。
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要解决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从何处着手,以什么作为逻辑推演的出发点,即如何确定逻辑起点问题。逻辑起点是构建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的出发点,是该学科理论体系和理论结构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理论范畴,它不仅是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该学科其他理论要素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逻辑起点对理论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的逻辑起点会形成不同的理论结构。因此,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首先必须正确择定逻辑起点。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进而阐述财务管理概念、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任务、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方法等理论问题。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来看,对财务本质进行比较科学的规范是必要的。但是,以财务本质作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则显得有些牵强。这是因为: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缺乏与实践的直接联系,以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理论脱离实践,使一些理论争鸣难以受到实践检验。财务本质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理财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财务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认识。因此,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以其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理论结构是一个逻辑系统,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推理,以财务本质作为逻辑起点,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违背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以财务本质为起点建立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内容体系,既不利于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理论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逻辑规律,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起点的缺陷促使我们重新择定逻辑起点。近年来,有人提出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其理由是:“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反映着理财环境的变化,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它是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和最高层次,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本质起点论”理论脱离实践的缺陷,突出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应用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助于使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保持同一性,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但是,“目标起点论”也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财务管理目标同财务本质一样不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因而难以担当逻辑起点的重任。其次,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理论是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能动思维的产物。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财务管理目标显然不具备这一特性,它不是纯客观的,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且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将会有不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以此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将是一种基础不稳固的理论结构。再次,财务管理目标不仅受理财环境的影响,而且受财务管理职能的制约。财务管理目标不能超越财务管理职能,而只能限于财务管理职能范围之内,此外,财务管理目标还受财务管理对象等因素的约束。因此,以财务管理目标作为逻辑起点来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全面揭示财务管理理论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内容,最终将会导致财务管理理论的贫乏和理论结构层次的低下。笔者认为,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明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环境决定一切,存在决定一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时间、地点等环境决定的。无论是财务本质,还是财务管理目标,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们对财务管理现象的一种认识,有什么样的理财环境,就必须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理论。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的本质,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对象和职能,进一步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理财环境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从而决定了财务管理假设和财务管理原则,进而决定着财务管理程序与方法。财务本质和财务管理目标最终都统一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统一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理财环境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必须从理财环境入手,只有对理财环境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中发现其实质及精华所在,才能揭示财务管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总之,理财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从此点出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符合推理逻辑。而且,理财环境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包含了财务管理实践的全部内容,孕育着财务管理理论要素的全部“胚胎”,以此为起点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可以揭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因而是全面的、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四、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构想
观点一,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企业、事业等单位资金运动规律性及其运用方式的科学,它的基本概念是资金运动,它的基本规律性是资金运动规律,它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则是对资金运动规律性的应用。从财务的本质资金运动看应包括对象、职能、主体、环境等理论要素;从资金运动规律看应包括管理目标、原则、体制等理论要素;从资金运动规律的应用出发,应研究管理环节与方法。
观点二,按逻辑的规定性将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内涵方面的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对象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其规律体系,可称之为基本理论体系;另一部分是财务管理外延方面的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方法体系等,可称之为具体管理形态。
观点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该是以财务管理目标为起点,以财务管理原则为中间环节,以财务管理方法为归宿的一个结构体系。
上述观点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它们都存在结构不完整、内容不全面、起点不明确或不恰当等缺陷。根据前面对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内涵的分析,结合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信守的原则及研究起点,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应由起点理论、基础理论、目标理论和行为理论四个层次组成。财务管理起点理论即理财环境理论,它主要研究理财环境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其对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制约及要求等问题。财务管理内外环境息息相通,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构成研究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发展的整体环境,即理财环境,或称财务管理环境,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理财环境,从理论上讲,有助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规律,塑造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并围绕该目标确定一套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理财观念和制定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财原则、程序与方法;从实践上看,有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财务决策,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力度;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企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而据相关实践研究可知,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经济效益。换言之,企业增强本身竞争力的一条重要有效途径是提高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水平。因此,对加强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力度的途径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所谓“物资设备采购”是企业通过相关的支付方式来对供应商进行支付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生产的成本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物资设备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资设备采购的计划并不完善,不仅原材料的准备缺乏一定的计划性,而且没有科学地测定采购过程中的经济订货量,从而导致生产成本处在较高的水平;二是,物资设备采购询价并不全面,不仅忽视了调查供应商的信息,而且也缺乏相应的采购人员评价制度,从而难以确保采购货物的质量;三是,采购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不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业务素质也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水平;等等。
二、加强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力度的途径
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既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企业中的重要经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是否做到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其管理力度,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促进企业长久、稳健、健康的发展。笔者根据上文所述现状及问题,并结合相关的工作经验共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采购人员队伍
人才既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又是其各项工作的执行者。在一定程度上,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要加强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力度,应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采购人员队伍,以此来提高其整体素质。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企业应对物资设备采购人员的招聘制度进行规范,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和考核制度,以此来确保物资设备采购人员整体素质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二是,企业还应定期组织物资设备采购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再教育活动,以此来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素质;三是,企业还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奖惩制度和监督机制,以此来提高物资设备采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这还能有效的规范物资设备采购人员的职业行为;四是,为了防止企业物质设备采购人员因与供应商相勾结而影响了企业物资设备的采购,企业还可以实施物资设备采购人员的轮换制度,并制定各种相关的管理制度;等等。只有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物资设备采购人员队伍,才可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水平,从而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二)建立并健全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
由于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的建立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要加强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力度,应先建立相关的采购管理制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对其进行健全和完善。而一般而言,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由比价采购制度和费用审批制度这两部分组成。故而,企业要建立并健全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则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其具体内容如下:
1、制定合理的比价采购制度
由于采购价格是采购成本的主体部分,且采购价格的比较是降低采购价格的重要且最为基础的途径之一。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制度一个科学、合理的比价采购制度,以此来实现对采购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从而达到经济最大化的目的。
2、制定合理的费用审批制度
由于采购与仓库经费也是采购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直接影响了采购成本的高低。因此,企业必须根据具体实际的情况来制度一个合理的费用审批制度。同时,在发放到采购部门之前,相关部门还应严格对这两项费用进行审批。
(三)进一步规范物资设备采购权利的管理
企业要加强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力度,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对采购权利的管理进行规范。其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企业应将采购管理中过于集中的权利进行分化,并将隐蔽的权利公开出来;同时,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建立分工协作与分段管理的工作关系;二是,企业应明确物资设备采购部门内部的职责,并实现分工的专业化;三是,企业还应建立并健全监督机制,以此来实现对采购过程的全程动态监督以及效能监察;等等。
除此之外,企业加强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力度还包括建立科学、合理的供需新关系、形成科学的合格供应商的评审办法、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物资设备采购的成本以及形成科学且严谨的定价机制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管理中,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换言之,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既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又是企业中的重要经济行为。同时,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其经济效益的高低。此外,它还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要获得长久、稳健、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并做好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必然存在不足之处。故而,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加强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力度的途径进行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程国满.规范和加强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初步探讨[J].现代商业,2013(8).
[2]赵曼青.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经贸,2014(23).
[3]胡宪武.供应链集成下的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与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2011(20).
一、企业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传统的业界与学界更多的是强调市场营销,而不是采购管理,大部分企业都更注重拓宽市场份额、增加销售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企业在面临竞争的状况中,开始逐渐认识到企业管理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一部分企业开始强调采购的重要性,但无论从力度上还是数量上来看,都是十分薄弱的。企业强调地更多的是采购要企业降低成本,由此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后果。在如今市场环境下我国采购管理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采购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企业整体缺乏合理的采购制度,采购的大权往往由企业领导掌握,采购缺乏具体的操作组织,并且过程的不公开透明,极易造成中饱私囊的现象。这势必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经济损失。同时,企业对采购行为没有合理的规定与管理方法,也会造成采购行为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
(二)采购信息不对称
采购行为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性的体力活动,而是一种信息活动。现代交通以及传播技术的发展导致了市场信息的瞬息万变,传统的采购行为不能够适应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谁能及时抓住市场信息,就能占据竞争中的优势。然而市场的滞后性特征以及信息的私有化、不共享都对企业的采购带来了负面作用。
(三)采购过程更强调降低成本
传统“营销至上”的理念也导致了企业对利益的追逐,强调采购成本和企业最终获利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的原料供应商的原料价格,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购买原料。把整个采购管理当作是为企业节约成本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把采购管理看作是对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点来看待,这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前些年出现的“三鹿毒奶粉事件”等,都是企业没有把好采购管理这一关所造成的,最终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使企业走向了破产。可见,从产品的采购源头上保证产品的质量有多么重要。因此提升采购管理在整个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是企业必须慎重考虑的大事。原材料关系产品整体质量,关系企业的存活,不容轻视。
二、现代采购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现阶段面临现状来看,采购管理对我国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影响从而参与国际竞争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应该科学规划对待,实现企业采购管理行为的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企业采购管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能够有效节约企业的成本。采购管理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原料价格和成本。企业节约了成本,才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和研发上,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形成合理的企业整体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第二,能够有效把好产品质量的第一关。采购的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而产品的质量可以说是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命脉,产品质量的提高带给企业的是整体品牌形象的提升,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品牌文化竞争力。世界上许多大的知名品牌企业都注重产品的质量问题,也是其品牌竞争力的关键,可见把好产品质量第一关,加强采购管理,十分重要且必要。第三,采购管理能够为企业的产品规划提供参考。市场的瞬息万变,消费需求的改变,都需要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规划。企业通过在市场上采购,接触到市场信息,通过原材料的变化,掌握市场最新信息。我们知道,市场上的原材料供应状况对于企业产品和下一步发展规划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采购的原材料增多,那市场的自发性必然导致更多的企业进入;原材料的减少,会导致企业数量的减少。由此可见,企业采购能够为企业的产品规划和下一步规划带来有效的参考。
三、建立现代采购管理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建立有效的采购组织
采购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当前我国企业对营销的强调和对采购管理的轻视,都要求企业转变,建立和构架有效的采购组织。企业采购组织是整个企业极其重要而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很多企业却恰恰缺少完善的采购组织。采购组织要去为企业采购获取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建立企业合作,设定企业采购目标,将各种资源整合在一块,作为企业链条上的第一环节,为企业的发展把好关。
(二)建立合理的企业采购制度
企业采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降低采购原材料的价格以降低成本,同时把好产品质量关。因此,为了有效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对企业的采购管理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采购的过程要公开透明,采用招标等方式。采购的原料质量要好且合格,这是最终决定产品质量好坏的关键。选择良好的供应商,根据企业的采购制度进行操作,加强采购人员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举措。
(三)具备现代采购管理的最新理念方式
采购管理已经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上的知名企业都是如此。我国企业要想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就一定要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就要加强采购管理理念的创新,与国际接轨。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理念,引进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使采购管理在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中得到提升。因而,无论是从改变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还是从加强国际竞争的需求角度出发,加强我国企业现代采购管理水平,实现其制度化、规范化和组织化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和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旭红 单位: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海外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建敏.浅谈市场经济形势下的采购管理[J].北京:煤炭经济研究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