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 连云港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实证研究 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中小企业岗位需求协调发展研究 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现状、问题与对策 连云港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基于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十三五”时期连云港市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选择 连云港市银行机构支持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连云港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 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厉庄谢湖大樱桃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赣榆区杨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连云港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大学生体质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化工危险废物处置对策优化研究 连云港市初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及转化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连云港考核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中国江苏网http://.cn 2013-03
[3] 连云港小微企业招高校毕业生可享社保补贴—中国江苏网http://.cn 2013-04
[4] 连云港小微企业感受国家免税政策帮助带来的变化—中国江苏网http://.cn 2013-08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
【引言】: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TCP/IP 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网络融合【1】 。自2010 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国发【2010】5 号)、试点方案(【2010】35 号)、推广方案(【2015】65 号)等一系列文件,确定了三网融合分为试点阶段和广阶段两个阶段予以推进。《推广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三网融合试点阶段结束,进入全国范围全面推广阶段。
1.三网融合的发展现状
由于多年来受政策、监管和行业隔阂等原因影响,中国的三网融合发展缓慢。广电在数年前就已经在一些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但是由于网速、价格和监管的原因,其规模一直很小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发达城市的三网融合业务开展并不M如人意,但是在某些农村地区,三网融合业务开展的十分顺利。以南宁市宾阳县民范村为例,在推动农村信息化的政策支持下,当地村民就通过一条电信宽带享受到了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三种服务。
2.中国三网融合监管体制存在三大问题王启超:浅谈三网
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对三网融合行业进行监管应经成为毋庸置疑的命题。在三网融合进程中仍然存在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缺乏三网融合相关立法。
目前,作为电信行业最具法律效力的《电信条例》和作为广播电视行业最具法律效力的《广播电视条例》都只是各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条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在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之下,我们很难希望企业能够积极投身三网融合之中,这使得“三网融合”推进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不必要的猜疑和麻烦。
2.2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整个三网融合产业由于行业划分的不同,分别处在不同的部门监管之下。工信部是电信行业的管理机构,负责电信运营商的牌照发放和电信企业互联互通等经营性事务的管理,同时还负责频率资源的管理分发,以及电信服务质量的管理。但却不拥有独立的市场准入、价格监管权。广电部门则同时受广电总局、等部门的管理。互联网的管理部门就更加复杂:工信部负责管理ISP和ICP业务,同时广电总局、国务院新闻办、文化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等都对网络内容进行管理。多头管理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政出多门,缺少统一的指挥,各部门各自为政【2】。
2.3管理体制不到位,监管效率较低。
在传统的产业分立的情况下,管理方式是为了适应各个产业的特点设立的,并且由不同的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实施。但三网融合涉及到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三网融合推进的关键一年。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别指出“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3.三网融合发展策略
3.1技术发展策略
三网融合的技术发展策略的核心是经济、快速的推进技术层面的三网融合。一、融合网络建设要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尊重市场选择。推进技术标准化工作,停止无谓的标准争端,在保证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尊重市场的选择。二、促进技术创新、鼓励合作。以新三网融合为技术创新指导,提供友好的融合创新环境,形成内生的创新激励机制。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在各自发展的同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技术层面的网络融合进程。鼓励跨产业技术合作和国际技术合作。三、加快网络建设,提升网络质量,尤其是宽带接入质量。
3.2 市场发展与业务融合创新策略
三网融合发展策略的制定要以促进融合市场发展和鼓励融合业务创新为核心。一、规范竞争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尤其是规范广电系统与电信系统的竞争,培养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杜绝对市场垄断和破坏性市场开拓行为的变相补贴和行政权力支持,将企业引导到以产品为核心的竞争上来,进而形成鼓励业务融合创新的良好环境。三、开拓适合中国国情的竞争与合作模式。
3.3 产业政策与监管政策制定策略
产业政策与监管政策制定策略的重中之重是加强融合立法和成立融合监管机构 :一、尽快出台反映三网融合需求的《电信法》。从法律层面彻底消除双向进入壁垒,明确产业政策与监管政策的制定原则,明确监管机构的组成及其职能,以上位法的形式对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进行约束,清理过时的法规文件,从法律层面上解决重叠监管、多头监管和法规模糊矛盾的问题。二、依法建立融合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效率。将制作监管、内容监管,硬件标准和视听技术监管,接入网络监管和运营监管统一纳入融合监管机构,对技术、产品、企业行为和市场进行统一监管。可以在此机构下单独设立一个内容监管部门。三、市场监管要以法律为依据,主要依靠市场自身进行调节,尽可能的减少干预,提倡产业自律,重点保护未成年人和个人隐私【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三网融合是当前互联网、通信网和电视网发展的必经之路。接下来必定会有进一步推动三网融合的法律出台,为融合创建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都必须懂得适应时代的需求,肯干肯拼,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CHICHESTER, SUSSEX W, HOBOKEN J.Convergence:User Expectations, Communications Enablersand Business Opportunities[M]. John Wiley, 2008.
大荔尊天现代农业园区简介
大荔尊天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朝邑镇平罗村,由陕西省尊天农业有限公司2011年投资建设,园区规划面积5000亩,计划投资1.9亿元,利用5年时间,建设三个产业板块(大棚冬枣、温室冬枣、温室瓜菜),四大功能区域(标准化生产区、标准化养殖区、休闲生态区、物流中心区),是一个种养结合、生态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原则进行经营,目前已投资6000万元,以整村推进的方式,流转土地1800亩,建成了600亩日光温室示范园、800亩大棚冬枣示范园,完成了园区道路绿化、硬化、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按照“企业+基地+市场”的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绿色、有机设施瓜果为目标,大力推广土壤脱毒技术、植物全营养技术、富有机硒技术,以及集约化穴盘育苗、一网一板防虫、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病虫绿色防控等生态栽培技术,注册了“尊天”牌商标,园区年总产值达2500万余元,园区全面建成后,收入达2.5亿元以上。
园区借助地域资源优势,将现代农业、美丽乡村、湿地公园相结合,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建成了无土栽培观光区、精品花卉展示区、瓜果采摘体验区等多个观光农业景点,带动了休闲旅游观光发展,已形成了一产带动三产的立体发展格局,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按照“互联网+农业+旅游”主题,在园区内建成全省首个集科技示范推广、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信息交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场馆类农业基地——大荔农展馆,展馆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主题,通过全县农业发展规划现状,现代农业看大荔、三产融合、智慧农业、行政创新、农业新技术及特色农产品等展区,以多媒体、沙盘、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大荔农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美好远景,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随着园区不断建设与完善,形成一个集现代种植、休闲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大观园,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职业化、农业的现代化。
关键词 茶业;旅游业;有机结合;形式;对策;安徽黟县;宏村镇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323-02
茶业是中国传统农业产业,前景广阔。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茶叶一直以来是当地的主导农业经济作物,把茶叶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将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多元化发展,还能提升黟县宏村镇茶文化内涵,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1 宏村镇茶叶发展的现实基础
1.1 地理位置优越,宜茶区域广
黟县宏村镇地处黄山山脉及南北坡,境内峰峦绵延,山高谷深,境内最高的兴岭海拔为1 432 m;宏村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奇特的地形特点形成一定的气候差异,全镇年平均气温为15.5 ℃,最高温度年平均为16 ℃;全镇平均日照时数为1 815.7 h,日照率为41%;年降雨量1 600 mm,无霜期268 d。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最适宜发展茶叶的地区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茶区。全镇茶区10~40 km范围无任何工矿企业,生态环境良好,冬无极端低温,夏无酷暑,无霜期及降雨等方面具有适合茶树生长的优势,茶园分布在全镇13个行政村,面积约986.67 hm2。茶叶自然品质好,名优茶产量占比较大[1-2]。
1.2 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黟县宏村镇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唐代陆羽在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隐居撰写的《茶经・八之出》记载茶叶生产,清顺治《黟县志》载:“茶,即茗也。旧有胜金、嫩桑、仙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又有不及号者,是为片茶,有8种,其散茶号茗茶。近年,在钻研精制红茶技术基础上,又首创研制“抽芯珍眉”绿茶,远销国内外,得到茶界的好评,成为“屯绿”中的珍品。并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为当地极其深厚的茶文化积淀了基础。历史证明,该地是最早对茶叶进行加工利用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茶叶加工技术发源地之一[3-4]。
1.3 茶业基础扎实,旅游前景看好
茶叶是宏村镇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与文化相互促进,茶业基础扎实。一是茶树良种繁育与推广效果显著;二是有机茶园基地与老茶园改造逐步完善,规模化、无公害化茶叶发展迅速;三是通过弘扬茶文化提升茶产业,茶园观光体验游等项目发展被提上日程。
2 旅游资源及经济发展现状
宏村镇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现存明清古建筑625幢,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3处,中国传统古村落8处,先后荣获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等11项国家、省级桂冠。人文资源有宏村、屏山、卢村、木坑、塔川、龙池湾景区、赛金花故居、奇墅湖度假村8个景点;自然资源有塔川秋色、协里风光、木坑竹海、奇墅湖风光等众多知名景点,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宏村镇依托黄山大旅游的背景,全面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不断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2010―2014年宏村镇旅游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见表1。
3 茶叶旅游开发的主要形式
3.1 开展茶资源绿色生态观光旅游
针对宏村镇的生态梯级茶园和复合茶园建立起茶叶公园,将茶叶公园建设与旅游景区结合起来,有机融合生态观光旅游和茶叶生产,建立旅游景区沿线茶叶观光带,有机结合茶乡与民俗风情,打造特色茶叶旅游经济带。
3.2 开展茶叶生态保健游
茶叶内含成分丰富,有5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证明对人体有明显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我国有6个茶类,宏村镇就有红茶、绿茶、黑茶三大茶类生产。近年来名优茶独具特色,能满足来自国内外游客的不同要求。旅游过程中饮茶可以消除疲乏劳顿,促进生理机能的迅速恢复,长期饮茶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3.3 开展茶文化活动
茶艺即通过艺术加工展示茶的冲、泡、饮等技艺,是茶道精神的物质载体和具体化,茶艺表演展示择、冲、泡、品茶的高超技艺,同时展现其中蕴含的茶道精神和文化内涵。为适应新形势,需要一些有品位的茶楼开展茶艺活动,不仅可增添新的旅游项目,还可极大地促进宏村镇旅游经济的发展。
3.4 开展茶文化研讨会及旅游节
利用西递与宏村这2张“精品名片”,组织黟山茶文化论坛,将茶资源、茶产业和茶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挥优势。打造旅游精品,定期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扩大茶文化影响力,营造古徽州茶文化旅游的良好氛围。
4 宏村镇茶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
宏村镇茶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仍存在很多发展瓶颈,对于宏村旅游、农业重镇,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但茶文化的旅游形象未塑造完善;对相关茶文化旅游产品未充分开发,对此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4.1 重视旅游区茶文化的开发
近年来,宏村镇文化旅游发展较快,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应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形成规模效益。依靠丰富生态资源和高品位的名优茶,联系开发茶文化旅游景点,增添底蕴深厚的文化沉淀。需要大力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筹建新上茶叶博物馆项目建设,整合和发展茶文化旅游。
4.2 营造茶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利用茶旅游的经济效应深化对茶产业的提升作用。旅游部门应加大投资,加快对茶旅游产品的投入建设;旅游管理部门与茶业企业要加强合作,用科学理论指导茶旅游新产品开发,将茶文化旅游纳入宏村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提升茶文化旅游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5-6]。
4.3 打造黟县茶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根据黟县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情况,设计特色旅游线路,使游客一路观光茶园、品尝名菜、饮赏名茶,提高旅游丰富度。科学设计、合理安排,增加茶文化旅游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旅游者的需求。
4.4 壮大茶园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茶产业
抓住农村综合改革时机,吸引有实力的农民创建家庭产业农场,通过土地流转,适度规模建设茶场,帮助他们建设生态有机茶园基地,企业设计打造自己的名优茶品牌,引导企业参与建设经营茶叶旅游项目,依靠企业发展壮大,同时带动旅游产品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企业与农村的共赢。
4.5 突出黟县茶旅游的文化性
茶文化旅游必须突出其文化内涵,突出茶的属性,丰富与茶相关的传说故事,吟诵茶诗、茶词、茶联,制造意境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要深度挖掘和开发古黟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人文、自然条件,加大茶旅游开发的创新力度,形成特色茶文化产业,以茶兴旅,以旅促茶,创新性地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古黟宏村茶旅游的有机发展,促进黟县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5 参考文献
[1] 秦桂芳,廖东海,林佳,等.对山区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6):302-303.
[2] 叶丽琴.浙江温州茶文化与茶产业相互推动发展的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4(3):223-224.
[3] 何学菊.基于茶叶深加工的信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4(8):152-154.
[4] 赵晓罡,李录堂.陕西茶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3-98.
关键词:旅游 产业融合 乡村旅游
0 引言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2010.6)和《河北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0.12)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旅游规模宏大、产品结构合理、设施配套完善、管理服务优良、市场竞争力强、游客满意度高的旅游大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全省实现和谐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将河北省建设成为中国著名的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达到旅游强省发展水平,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实现这些目标,地方政府和专家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其中各地逐步兴起的产业融合现象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它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1 产业融合与乡村旅游概述
1.1 产业融合分析 产业融合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变革与扩散而产生的,并已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的主题(Tapscott,1996)。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品形态。产业融合的结果,使参与融合的产业产生了新的增长点和专业附加,进一步促进市场发育,促进融合产业的共同发展(王朝辉,2011)。
1.2 乡村旅游分析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乡村旅游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相当重视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认这涉及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但目前对概念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1.3 旅游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它涉及到食、宿、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同时与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邮电通讯业等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这些产业的支撑和彼此间的协调,同时它又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带动这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产业融合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旅游业和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旅游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创新形式,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旅游业与农业进行产业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相互延伸融合的产物,农业提供资源,旅游提供服务。乡村旅游成为了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都市型产业。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结合,如何更好的利用农村资源开发旅游是当前重要的课题。在产业融合的视角下,乡村旅游资源如何开发、政府在开发担当什么样的角色与责任、农村建设如何保持自身特色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
2 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根据河北省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2.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1600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超过20%和30%。
河北是综合性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大,农作物种类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种多样,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主要既有自然生态型资源也有文化资源;既有农事体验旅游,又高科技农业观光旅游。适合开发的旅游类型有生态农业观光、乡村体验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历史观光和乡村度假等类型。目前河北省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家、示范点31家,省级示范点61家,四星级乡村酒店17家。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由此可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对河北产业结构升级,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制约河北省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因素
3.1 管理体制落后 由于乡村旅游资源分布与类型等多种原因,导致部分重点乡村旅游景区分属多个不同的部门管理,存在“一山多主”、“一水多主”、“一景多主”等多头管理现象。这种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制约了旅游景区的发展活力,阻碍了旅游产业的做大做强。尤其是乡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农场或是庄园的规模经营。
3.2 经营理念落后 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管理者与经营者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足,整体规划意识不强导致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缺乏规划不合理,开发模式单一,许多乡村旅游项目盲目上马,开发中刻意模仿城市,内容与服务项目雷同。不能有效展示乡村差异、挖掘乡村内涵、突出乡村特色。乡村旅游企业或经营者各自为战,缺少联合促销,存在恶意竞争现象。
3.3 专业人才缺乏 由于河北省特色比较突出的乡村旅游资源集中在山区和相对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人民经济收入水平不高,不但留不住自己的人而且很难吸引外地人才,高素质旅游人才缺乏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普遍问题。由于管理、导游以及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导致了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落后。
3.4 产业融合度不够 目前很多乡村旅游资源富集的县仍是国家或省级贫困县,资金缺乏是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当地的首要任务,基础设施薄弱与资金的不足,不仅导致了旅游产品的低层次、粗放式开发,而且阻碍产业融合。由于乡村对农业的依赖和资金问题,导致农业与旅游,农业与工业,新农村建设与新能源推广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约。
4 促进河北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策略
4.1 加强领导,积极探索管理体制 在充分调研乡村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和经营权的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多头管理体制,理顺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多部门联动,促进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土的规模化经营,乡村旅游的转型与升级有赖于乡村集约化的进程。根据相关土地流政策,可以改变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耕作式,土地经营由零散变为集中,土地资源可形成连片专业化规模经营。乡村根据资源类型与市场需求等因素,实现区域性的大规模生产和差异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区域化、农业景观集约化、村庄主题化,从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
4.2 加强规划,引导树立市场观念 组织相关专家与学者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观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为了避免盲目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打破以单体景点吸引游客的传统促销方式,以复合型资源和整体形象产生魅力,形成强势吸引,塑造乡村旅游地品牌。
4.3 加强培训,培养引进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保障。为了提高乡村旅游业服务质量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加大对当地居民与员工的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巧;组织他们外出考察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审美水平,帮其认识不足。积极探索与省内高校合作,一方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定向培养,进行旅游人才储备;一方面建立大学生实习或是见习制度,或是利用当前大学生村官或是选调生,吸引人才投入乡村旅游建设。
4.4 加强产业协作,积极引导产业融合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旅游产业部门要打破部门分割的思维,以开放的观念求产业发展更广阔的空间,要跳出本产业看待产发展形势,树立大旅游观念,以产业部门的联动政策的出台,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政府应在旅游业融合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宏观管理作用,同时要发挥市场在实现旅游业融合发展中的导性作用,关键是要加快放松行业管制。旅游业现融合发展必然要求各种要素能够在不同行业之间较为自由的流动,旅游业才能与其他产业实现市、技术和功能等的融合。政府主抓战略规划、产品标准制定、提供公共物品和加强市场监管。
参考文献:
[1]吴三忙.旅游业融合发展中政府的作用[J].旅游学刊,2011.6.
[2]李赞.河北环京津乡村旅游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旅游纵横,2012.8.
[3]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