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建筑行业也在这一背景下与时俱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然而由于现有的建筑行业相关规范并不完善,以及相关部门对设计方案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深,导致了劣质建筑的大量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一、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1、建设单位的技术要求有待明确与落实

目前的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面临功能、交通、环保、景观、法规等越来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和设计约束,在缺乏建筑设计方案雏形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很难提出明确详细的设计要求,其在设计招标文件中对功能需求、建筑风格的描述往往是模糊的或是框架的。因此,在明确中标方案后,应该基于中标方案的建筑布局,对各项技术要求、功能需求及设计约束进行逐一细化、优化和协调,并最终落实和确认。

2、中标设计方案有待成熟与完善

方案中标并不意味着方案的完善。通常情况下,自招标文件公布至提交方案,留给设计单位的有效设计周期不会超过40天。同时,依据招投标法规,招标期间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除“答疑”之外不能进行其他方式的沟通,因此,在有限时间与有限交流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拿出能够充分领悟建设单位意图、完全满足建设需求的方案是不现实的。此外为了加快进度,目前建设单位一般都采用“概念设计方案”招标。在功能布局及技术标准等方面,中标设计方案的深度难以直接衔接后续的相关设计活动,需要在设计方案优化阶段加以深化与细化。

二、建筑设计方案优化的风险与原则

1、识别并坚持中标设计方案的精髓,避免颠覆性的修改

设计招投标制度对中标方案的法律地位是有明确规定的,且大型重要项目的中标方案一般都经过了建设单位高层领导的认可,所以不能敞开来优化,而是应该充分挖掘、识别、提炼出原有中标方案的亮点,在保持原有方案精髓的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工作,切忌进行颠覆性的修改。

2、坚持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主导作用

优化不成反遭劣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但非专业因素过多地干预甚至主导优化过程是其中一项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建设单位的参与热情或领导的主观意愿不知不觉中影响或压制了建筑师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中标单位也常常存在任务完成式的被动工作心态,“既然已经中标了,业主单位说怎么改就怎么改吧!”结果是系统思考不足引发更多的问题,造成方案的劣化。虽然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博采众长的活动,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为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来自各方面的的意见与建议必须要经过建筑师的整理、甄别与过滤后,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段与技术举措加以落实。建筑师要摒弃任务完成式的消极态度,积极承担起方案优化的主导责任。同时,建设单位要给予建筑师以充分的信任与授权,并在工作程序、机制上给予保证。

三、建设设计方案优选方法

一些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虽然投入了大量精力、时间进行方案优化,但由于工作方法不当,往往出现调改了一个地方,却引发更多相关问题的现象。经过反复调改,却发现不是对中标方案进行了“优化”,而是丑化、劣化了原有方案,甚至颠覆了中标方案,轻者延误了工期,重者则造成工程建设管理的重大失误。为了实现优化目标,达到理想的优化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优化时,需要选择合理的优选方法。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把评价系统的各组成要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建立结构模型。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判断方案重要性排序。层次分析法(AHP)的一般步骤:首先按三个层次建立评价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然后构建两两比较矩阵,对于建筑方案的经济性指标可用数值直接相比;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利用一致性指标公式:并引入平均随机的一致性指标 R. I(见表 1)。计算一致性比例 C. R 公式:

2、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对方案的选择就是从众多方案中挑选出质量可靠、全寿命周期成本较低、而且可以相对实现其功能的设计方案。建筑设计项目中价值工程分析的核心是产品功能的设计,即产品功能定义、产品功能整理、产品功能评价 3 方面的内容。通过产品功能定义找出产品的功能,对这些功能进行整理和评价,为以后的方案设计打下基础。筑设计产品功能评价方法主要分为功能成本化评价方法和功能性评价方法。建筑设计中主要考虑实际成本和寿命成本[3]。实际成本是项目设计、施工等过程中需要的成本。可以通过项目规模、施工技术方案、项目进度等预算而得。寿命成本是寿命周期内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了解整个项目的使用寿命。寿命成本的计算方法有静态总费用法、静态年费用法和动态总费用法等,一般以静态总费用法为多。确定评价对象的功能评价值。对研究对象功能评价的方法就是确定其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所带来的目标成本。常用的评价方法:经验评估法、价格成本法、实际调查法、理论计算法等。确定功能评价对象的分值需要确定功能对象的重要程度与实现难度,功能难度的确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对比求和评分法。将某个对象与参考对象进行比较,然后按照对象功能与功能的差别进行打分,打的分有 0 ~ 4 分和 0 ~ 1 分。如此打分得到的指标有理有据,得到的结果公正性较强。倍数确定法。这种方法也叫重要系数法,它首先根据对象之间的重要性找出对象间的环比值,然后按照基本的评价对象与之对应的指标的值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获得该对象的可靠的指标值。各设计对象进行价值评价。对设计对象进行评价的目的是选择重点对象,通过成本找出差距,并为改进的对象提供依据。主要有强制确定法、最合适区域法、田中数法和基点法。确定评价对象的目标成本。就是实现用户功能要求所需的成本,在进行成本评价中可以按照功能指数的方式,依据功能评分的方法确定目标成本。

3、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其基本原理就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业主的实际需求,建立项目的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构建判断矩阵,按照运算法则,计算综合评定值(即综合得分),从而判断选择最接近建设意图,综合效益最明显的设计方案。确定因数集 K(即评价的指标)。确定评定集(即设定评定等级),一般对于设计方案可设定(好,较好,一般,差)4 个等级。统计单因素评价向量,形成隶属度矩阵 R。根据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向量,计算综合隶属度(即设计方案的综合得分)。根据得分多少,进行设计方案排序,从而进行合理的选择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因此人们对住宅和办公建筑的综合要求也更加严格。对于工程建设项目,尤其是大型复杂建设项目,方案优化工作已成为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和环节。建设单位要摒弃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可有可无的思想误区,在设计招标结束后不要急于展开后续设计,而要发挥各方优势,对中标方案进行充分的优化和深化,使各项功能指标及技术措施更为合理,建筑风格定位更为准确,造价与运营成本更为经济,并为后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环节提供科学、系统的工作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虎杰等,住宅建筑方案优化设计研究与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第12卷第6期

建筑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指标设置;模型构建;方案优化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环保生活理念的普及,绿色理念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当前一部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影响了建筑设计质量。为此建筑设计研究者以绿色建筑设计要求为切入点,制定评价标准,开展了设计方案综合评价工作。这一工作开展的目的在于利用设计方案的评价过程,优化已有的设计方案,确保绿色建筑工程设计与建设质量提升。

1 设计方案主要要求分析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其设计方案除了应具备普通建筑设计基本要求外,对于建筑绿色环保特点指导下,绿色建筑环保化要求包括了以下三点。

1.1 建筑设计中绿化作用的提升

将建筑绿化体系融入建筑整体设计中,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特点。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其应具备以下特点。(1)保证绿化比例。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对于绿化面积的比例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如屋顶绿化面积应达到30%,就是设计方案中必须达到硬性标准。(2)绿化的契合性。绿色建筑绿化设计除了需要达到设计要求外,还应实现与建筑设计的整体契合,是其融入建筑整体架构中,避免为达到绿化要求生硬绿化,影响建筑整体质量。

1.2 对于建筑节能性要求的加强

节能性要求的加强也是方案较为显著的特点。这一特点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节能技术的应用中。在方案中,设计者应大量采用节能技术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如在采光设计中,设计者应结合建筑地区的气候特点合理采用节能采光技术,进而提高建筑整体的节能性。需要注意的是,节能要求应建立在建筑整体质量保障基础上,方案中应避免过分使用节能技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

1.3 对建筑施工区环境的保护

建筑设计方案中,除了对建筑自身的环保要求外,设计者还应重视建筑施工区域周边整体环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对于疗养、旅游等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在地基、围墙、整体绿化、排水等结构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建筑对施工区域整体环境的影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2 方案评价工作主要内容与过程

在绿色建筑设计整体要求下,对于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工作过程包括了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2.1 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确定

在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确定,是整体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此评价技术人员需要结合我国管理部门制定绿色建筑相关指导数据,结合建筑自身设计方案内容,合理的设置评价指标,同时确定其相关的技术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其主要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环保指标与建筑技术指标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环保技术指标主要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中涵盖的环保设计技术指标,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了环保技术型指标、能源节约型指标以及环境保护型指标三个主要指标。在设计方案中,这三项指标是否合格决定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中的绿色环保属性,同时也是绿色环保设计方案的基础。建筑技术指标,则是指建筑设计中需要达到的普通技术指标,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建筑设计经济型指标与安全型指标两项内容。在指标设置与确定过程中,评价需要注意三方面问题。首先设计方案中首先要确保的是方案的安全性,这是建筑生产与使用安全化要求决定的。其次评价标准应兼具绿色环保与经济性兼顾的原则,避免因过度追求建筑的环保性造成建筑投入过大,造成经济浪费问题的出现。最后评价标准应建立在实用标准基础上,保证建筑绿色性与建筑功能有机融合,确保建筑实用。

2.2 构建具有实效性的评价模型

在评价指标设置完成后,技术人员下一步还需要将评价指标进行归纳,再利用数据化与结构化处理,将其搭建成立体化的评价模型。搭建评价模型的目的在于将零散的评价数据指标具体化,是其更便于评价工作。在评价模型构建中,模型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评价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在模型构建中,其工作要点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评价模型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保证评价过程中评价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模型提高设计方案的评价效率与质量。如模型中应具有较强的直接性特点,避免因计算公式或数据处理过多,影响评价工作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评价模型应具有一定的权重性。这里所指的权重性主要指模型中重点的评价内容与指标。在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模型中,其权重内容除了一般建筑设计中重点的安全指标外,还应包括方案中的绿色环保指标。

2.3 设计方案评价过程

在评价模型构建完成后,评价工作者即可根据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在设计方案评价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技术人员在评价模型基础上,对设计方案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综合考量设计方案各项技术指标,完成对设计方案评价工作。另一方面,技术人员在评价完成后需要对设计方案提出完善意见,并形成书面内容,为设计方案的优化提供支持。

3 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开展,是设计方案优化的重要过程。为此建筑设计与管理工作者,根据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利用评价指标的设置与确定、评价模型的构建以及综合评价工作,完成对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这一工作的开展,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中义,何浩.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评价[J].价值工程,2014(11).

建筑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地高层;建筑设计;设计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山地建筑正在成为建筑住宅发展中的一种趋势,但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山地高层建筑建设较一般高层建筑建设更加困难,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山地施工现场情况,为山地高层建筑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1 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思想

设计师在对山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时,在设计思想上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或趋势:①由于山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影响,在对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一定要考虑山地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建筑住宅设计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上应该注意将设计主题与当地山地景观相结合,并且要注意突出山地景观的特色,充分利用山地景观来建设住宅区景观设计,将高层建筑与周围山地景观有机统一起来,建设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②由于山地高层建筑住宅距离市区较远,市区内各种服务基础设施,山地住宅区的居民无法享受,因而在对山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时应该考虑为当地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从居住用户角度考虑问题,在设计中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强调山地居住区的配套化、便捷性以及舒适程度,并重视山地居住区道路设计,为山地高层住宅区居民出入提供方便;③由于地处山区,在山地高层住宅设计中,设计师应该注意体现居住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用生态平衡观指导建筑设计,贯彻循环再生原则,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的生态目标;④山地高层建筑设计中,应该将道路系统设计纳入到山地高层住宅设计规划当中,以立体化、多样性的道路系统来凸显山地高层住宅特色。

2 山地高层建筑设计手段

2.1 山地高层住宅设计要与山地地形相结合

设计师在对山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前,应该先对山地地形进行详细调查,山地用地环境是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的出发点。为了能够快速获得山地地形相应信息数据,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对山地总图布局进行编制,将住宅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采用二维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实现住宅与山地环境的一体化打好基础。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首先应该对建筑选址地区的山地平面构成进行分析,为了维持山体生态环境,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平面构成情况,对施工现场地形进行一定改造。按照地形的高低形成相应台地,体现山地高低变化,使高层住宅符合山地地形。在设计时,高层建筑平面应该随着台地变化而发生变化,使高层建筑之间形成自然过渡状态,丰富山地住宅区空间效果。其次,设计师应该对建筑住宅区中住宅与山体进行剖面设计。在山地住宅中,山体与建筑之间的结合形式常见有两种,一是与等高线平行的结合形式,二是与等高线垂直的结合形式,两种结合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山地高层住宅设计当中。对于不高的山体,采用平行等高线形式会使建筑遮挡山体,因而可采用垂直等高线形式。而对于山体较高的建筑设计,在结合方式的选择上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建筑与山体结合在一起,有必要采取平行等高线形式。

2.2 突出山地高层住宅设计特色

设计师在对山地高层住宅进行设计过程中,为了提升住宅区域品质,设计人员应该结合山地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山地地形地貌或地面景物,突出山地高层住宅小区特色。例如,若山地中水源较为丰富,设计师在设计高层住宅时可将主体设为山水生态,并强调住宅区域内的绿化设计,可将绿化设计分为四个系统,分别是公共绿化部分、庭院绿化部分、屋顶绿化部分以及空中花园部分,充分利用山地内水资源,为住户设计一个绿色生态居住环境。同时,由于每个山地高低起伏情况不同,使得台地连接方式也有所不同,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丰富山地高层住宅区域内的空间关系,消除建筑与山地环境,山顶与山腰,室外与室内之间的界限,提升山地高层住宅区域品质。另外,在设计中,设计师还可以利用住宅区内的台地楼梯、台阶、广场等资源形成独特的人流动线,不同山地住宅区的台地不同,其独特人流动线就成为山地高层住宅的设计特色之一。

2.3 强调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的统一

在对高层住宅户型和单元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该从小区整体设计风格出发,将总体布局与单元户型设计结合起来,重视空间围合和园林设计,促进小区内居民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在山地高层住宅区域内可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广场,增强山地高层住宅区的识别性,同时高品质的建筑设计还能够增强小区居民自豪感,提升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提高建筑企业信誉。在室内设计上,设计师还应该注意突出节能环保特色,以使山地高层住宅小区室内设计符合山地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2.4 合理组织山地住宅空间秩序

由于山地占地面积较大,山地高层住宅区域也比一般高层住宅区域要大,对于这种规模较大的小区,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空间秩序组织建设,将道路交通设计纳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在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山地住宅区中的台地和楼梯设计,将人流从住宅区入口广场向住宅区内景观主轴引导,并可在住宅区内的中间台地进行集合广场设计,使人流能够自动分散到住宅区内的各个台地中,避免了人流拥挤和人车冲突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对景观路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可以将其与住宅底层架空空间和台地空间结合起来,方便居民行走,使人流和车流交错分开,既能够满足居民对道路交通快捷方便地需求,又能够丰富小区内的步行景观,可谓一举两得。

2.5 结合山体对基面进行设计

建筑基面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基面主要是指主体建筑入口位置和外部空间之间的建筑层面。在对山地高层住宅基面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该注意将其与山体进行结合,由于在山地高层住宅中多是采用架空建筑形式,因而使得建筑基面与建筑底面出现不在同一层面的现象,这时设计师可以对基面进行景观设计,以丰富山地住宅区内的景观。另一方面,由于山地住宅区的建筑并不全在一个平面上,因而每栋建筑都有其自身的建筑基面,设计师可以对每栋建筑基面进行独特设计,同时又要注意基面设计之间的关系,将其统一于整个山地住宅设计当中。另外,由于山地住宅区内台地的存在,使得很多台地也成为建筑基面,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台地之间的联系来增强基面设计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特色的山地高层住宅景观。

3 结 语

由于山地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设计人员在对山地建筑住宅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高层建筑住宅一般设计要求,而且还要考虑住宅周围山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山体维护等方面要求,充分利用山地地貌特性,结合山地特有的地貌和资源,为客户设计一个建筑住宅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居住方案。

参考文献

[1]曾力涵.关于山地高层建筑设计中要点的研讨[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2(09).

[2]李媛,李宏利,邢同和.山地高层住宅造型设计的思索――以威海文峰二街改造项目为例[J].城市建筑,2009(01).

[3]卓刚.我国高层住宅套型设计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04).

[4]李帅,左玉兰.高层住宅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3(09).

建筑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校园;规划重点;设计前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学校园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家及教育部门也在不断的加大我国教育的投入,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就要不断改进中学校园的建设,使之与其相对应。目前的许多中学校园都面临着扩建校区的问题,为使中学校园的建设符合现代校园要求,在未进行中学校园改进时,要先行做好校园的规划设计,以确保中学校园的设计能够符合新时代的中学教育。

1现阶段中学校园的规划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都有所改变,但是,现阶段许多的中学校园建设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点:其一,盲目扩大规模,过分攀比,没有注重校园土地的利用;其二,校园的规划设计过于表面化,没有落到实处;其三,对于校园内的区域环境、人文因素考虑不周全;其四,建筑的标准普遍过高,没有考虑到经济的合理利用等等情况。这些情形都对中学校园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建设中学校园的规划重点

2.1重视指导思想的确立

第一,校园是育人的载体,是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场所。校园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中学校园的建设要带有积极的、知识性强的风格,让校园成为一个有趣的室外课堂,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打造多样化的教学空间。第二,重视校园环境的感染力。在新阶段的校园建设中,要打破传统建设校园的思维,不能过分的追求规模化,而要追求寓教于景的校园建设。学校是固定的育人场所,在建设中需要有景观元素,这种景观元素不是固定的、单一的,但是一定要有积极向上的意味,并且让人看了能够感觉到朝气,起到带给人们启迪的作用。另外,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统一的设计目标,在立意上要新颖,要切合校内实际,使学生行走在校园中能够从环境中得到启示,进而树立远大的理想。第三,简洁明了。在中学校园的建设中,要凸显出时代的气息,校园环境要以清新、自然、优雅、怡人为佳,与此同时加入现代化的建筑设计语言,以新颖的构思展现出时代的新风格。第四,凸出特色性设计。主要是指在建设过程中有效的利用校园内的地形,进行树木、花朵的种植,让校园看起来有活力,不似以往那么单调、枯燥。第五,景观设计。校园的建设要增加绿色植被的种植,以期减少学生及教师的压力,让人们能够在校园中得到放松;除此之外,绿色植被以及花朵的点缀会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空间,在表现上要更加注重自然美及意境美,让校园中充满活力。

2.2制定规划的原则

首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校园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人类服务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心情,使人的身心得到休养,利用校内原本的地形或植被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的,打造出更加人性化的校园空间。其次,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就是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教学区、宿舍区、教师休息区等等的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地形来确定,在不影响学校绿化建设的同时,要以学校的整体绿化方案为依据,进行学校的建设。最后,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文化艺术的融合。自古以来,水源是形成环境和文化的重要因素,环境依托水源而得到发展,水源为环境提供了养料。因此,在中学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意境的建设,对于人文景观的建设要符合校内的环境。

2.3正确处理校园规划与人文历史间的关系

中学校园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面貌,同时也是学校治学思想和校园文化的体现。中学校园建设过程中要避免片面性问题的存在,要重视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保护历史遗产,给人们带来完整的视觉享受。中学校园的建设要对学校的教学宗旨进行深刻理解,在建设时要注重传承与创新,不断发掘中学校园内的文化元素,让学校的独特的语言同学校的土地空间有机的结合,在尊重原始地形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建设中学校园。

2.4把握校园户外空间尺寸

合适的尺度能够完美的展现出建设造型。中学校园的空间尺度应该与学生和教师的心灵感应相通;人为的空间设计是为更好的服务人类,为了更好的适应师生的日常生活,要结合其所需的精神文化来进行建设。合理的利用围合空间、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来建设出有层次、轴线分明的校园,让校园的文化和校园的建设更加人性化。

3中学校园规划的设计方案

3.1校内空间景观规划设计

中学学校的校内设计要将功能区和教学区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整体的建设布局中,可以采取传统四合院式的建筑布局,形成庭院式的校内中心广场,中心广场的设计是整个学校设计的重心。学校的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地势平整,因此,校内得到景观设计应该遵循以下顺序即校园入口广场、教学楼的底部、中心广场等形成层次分明的开放式空间排序。

3.2交通规划设计

中学学校的建筑多采用围合式的建筑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校师生的学习、运动需求。主要的设计方案如下:第一,在校园建筑的各设计一个主次出口,并且与之配套的需设一个6米宽的环形消防车道路,中间的部分为步行广场;第二,可以加宽校园的主干道,即在主入口处加10米左右的道路直通主建筑,减少校园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交互影响;第三,在建设中可以将功能区与环路相接,并且环路内部则以步行交通为主,进而达到方便车辆和师生出行的目的。

3.3教学楼的设计规划

对于教学楼来说,可以根据教学楼的主体结构,分层次进行设计,例如:教学楼的主体为5层,其中包括局部2层、一共设置30间教室,二层可以设为多功能报告厅,直接与室外相连,办公区域则设在一、二层的架空区,形成合理的空间分配;教室间可以通过走廊相连,让整个教学区都能够连接起来;实验室则尽量设计在教学楼的两端,方便处理试验中产生的废物垃圾;这种局部庭院的建筑方法,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的共享,方便了师生间的交流。

4中学校园建筑的主要趋势

4.1立体化校园

立体化的校园建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校园用地立体化,即在建设过程中对校园的土地利用要更加合理;另外是绿化立体化,即校园内的植被种植要符合地势的走势,种植不同的绿色植物,避免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

4.2信息化校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大信息技术的使用,,并在教学过程中也导入信息技术,例如:远程教育、对媒体教学等方式。

4.3绿色化校园

我国的校园建设都使用的是传统能源,例如:煤、油等等,不仅污染过大还是不可再生能源,使得能源消耗量过大。因此,在今后的校园建设中,要注重新能源的使用,既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又能够减轻生态压力。

4.4智能化校园

智能化的校园设备有助于提高工作运行效率。为了响应节约型原则,在校园建设中实现信息与管理的智能化建设,逐步实现自动化办公,这对于提高工作运行十分有利。

5结束语

中学校区规划建设大致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学校建设的规模上,学校建设的类别上。学校建设的区域布局有所不同,但是,在中学校区的整体规划上要始终遵守合理布局校区的规律,与此同时,要对中学校区的建设适当加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并通过设计手法表现出来,以达到相互统一的目的,建设立体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中学校园。

作者:黎雪茵 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

参考文献:

[1]谭魏.浅谈新时代体现绿色人文关怀的学校建筑设计———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为例谈校园绿色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建筑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设计;生态效益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台州黄岩区院桥三块岩水库东南侧,地处黄岩与路桥之间,距路桥城区2.5公里,南面不远为拟建鉴洋湖湿地公园。基地现状为一处狭长的山谷和部分山前平地,山谷北部高处为一座小型水库,岸线逶迤,风景秀丽。山谷两侧为山体,坡度较陡。本基地用地包括两部分:11.93公顷的居住用地和33.1公顷的文化、体育用地。其中,居住用地位于山谷东侧地势较陡的山坡上,相当一部分用地为大于50%的陡坡地段,且部分山坡为背阴坡。

二、规划设计原则

1. 景观优先原则:“环境”是影响一个项目品质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一个项目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发与设计之初,就建立“环境”先行,景观优先的观念是达到开发、销售与使用三赢的关键。

2.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把建筑融于自然生态之中,使之和谐共生,体现生态对于建筑使用者的意义。

3.系统设计原则:采用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一个整体大气的项目形象和富有特色的高品质环境是由“人――建筑――景观”三大要素构成系统。要在规划设计之初,就着重于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查对象,以求最优地处理和解决问题。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将建筑与景观,使用(功能配置)与空间(视觉感受和体验)最大限度的有机结合。

4.综合效益原则:通过本项目规划的实施,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为项目的使用者创造一个沟通交流、增近情感的平台。

三、项目设计方案分析

(一)规划结构

本项目用地由文体用地和居住用地两部分组成,本规划布局建筑基本沿基地周边山体和南侧靠入口处平地布置总体,而将现状植被丰富的中间山谷及大部分山前平地留为集中的景观用地,总体呈现为“一心一环三片区”的空间结构。

1.“一心”:以山谷和大部分山前平地构成的中心景观区。

2.“一环”:以环形的主干道构成道路的主体框架,以此为起点向外有机生长出多条支路,建筑基本沿支路布置。

3.“三片区”:沿着基地周边布置的建筑根据功能性质的不同分为公共配套区(包括五星级运动休闲度假中心、文化中心、体育训练中心等、企业家运动会所片区、居住片区(包括低层休闲住宅、高层住宅)。公共配套区布置于南侧靠入口处,一方面其外来人流较多,靠近入口可以减少对内部的干扰,另一方面其位置特别是五星级运动休闲度假中心的设置在提升项目形象的同时避免了外界对中心景观区的视线干扰。

(二)道路交通系统

1.基本模式和原则

项目内部的道路以曲线型道路和尽端式道路为主,主路体现回归自然的感受,注重体现自然的韵味,营造丰富多变、步移景易的道路景观。尽端式的片区道路强调私人领地的进入感和归属感,通过植物的栽种与尺度的把握营造幽静的园区氛围,。

尽量减少一级道路(主干道)长度,节省道路用地,降低主干道对沿路建筑的干扰。

2.路网结构

本规划采用环形主干道----尽端式支路----组团路的三级体系,层层剥离来自外界的交通干扰。主干道车行道宽6.5米(其中主入口至体育训练中心段宽8米,两侧面各设不小于2.5米宽人行道),支路宽4.5米~6米,组团路宽4.5米。主干道两侧各留1.5米宽公共道路绿化带,支路与组团路两侧各留1.2米公共绿带。该公共绿带底部可做埋设工程管线使用,以减少道路车行路面上的管线井盖数。

(三).绿化系统

本规划充分尊重自然,最大程度地保护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挖掘和利用景观资源,力求使园区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浑然一体。在整体的景观环境营造上,规划着力打造“一核一轴多节点”空间景观体系。

即以山前平地的中心花园为核心,以沿山谷由水库至五星级运动休闲度假中心区景观的绿化带为空间景观发展主轴线,以利用建筑排布后留下的较大的边角空间和组团中心空间构成空间景观的多处节点。形成层层递进的景观层次,着力表现由公共尺度的景观环境、步移景迁的绿化步道到院落庭园所形成的空间序列感和意境。同时强化在整体连续的景观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节点,使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适应日常休闲活动的各种需求。

对山谷中原有的高大植物尽可能进行保留,形成充满自然野趣的原生态景观。成为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体味特殊的宁静,放飞心情,回归自我的“桃花源”。同时通过游步道的组织也为人们提供了一处富氧环境下的建身场所。

在建筑间设置具有一定尺度的邻里绿化,营造各具特色的绿化景观,并使之与园区公共绿化空间相互渗透,成为其空间上的拓展。邻里绿化强调以人工化的绿化景观为主,绿景、水景、园景与建筑间的相互呼应,并在其间辅以老人与儿童休闲、游戏空间,强调邻里文化与日常生活。

四、建筑设计方案分析

1.体育训练中心

训练中心位于基地西南面,分成三个部分集中布置。功能包括冰场、游泳池、篮球、拳击等运动项目。中心周围配有大型景观广场及相应的停车位,使用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建筑风格采用现代与简欧结合,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 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简化的部分结合现代风格的俊逸和干练,形成一种简单和复杂唯美的结合。和基地整体的风格形式相统一,又有训练中心自己独特的味道。让此部分建筑为整个基地提供完善的体育运动场所,同时也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位于体育训练中心东边侧,在五星级运动休闲度假中心附属套房区域底下1-3层布置。建筑风格与五星级运动休闲度假中心相协调统一,为基地提供各种文化服务,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基地品质。

3.五星级运动休闲度假中心

五星级运动休闲度假中心位于基地主入口正大门处,是进入基地以后第一个看见的标志性建筑。因此主楼建筑形体采用展开面较大的雁型布置,整体效果气势宏大,卓显尊贵地位。西面为五星级运动休闲度假中心的附属部分,采用分散围合型布置,让建筑松紧有度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内院,使得整组建筑更有趣味性。

建筑风格为新古典主义法式风格,法式风格建筑体型既有以清新、亮丽、现代为基调而形成轻盈、活泼的建筑形态,打破了混凝土方盒带来的凝重和沉闷,也有追求建筑整体造型雄伟,通体洋溢着新古典主义的法式风格。建筑外形丰富而独特,形体厚重,贵族气息在建筑的冷静克制中优雅的散发出来。两者建筑形态虽各具特色,但又同时围绕法式风格的理念进行精心设计的和谐理念,展示出建筑本身的多重魅力所在。为整个基地竖立一个尊贵而有魅力的入口形象。

4.企业家运动会所

企业家会所位于基地西面,依地势由南往北沿中心景观花园成组成团布置。结合基地的地形因势而建,形成错落有致,疏而不散的建筑群体。建筑面积适中,提供各种休息及建筑风格采办公功能,有效利用景观资源,形成环境优雅,功能齐全的高尚会所。建筑风格采用欧式风格,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5.低层休闲住宅

底层休闲住宅位于基地东面,依地势沿主干道两侧布置。通过支路及地势的高低形成自然围合的各个组团。形成前厅后院,既有共享空间又有独享私密花园的建筑格局。采用简化的欧式立面风格,简约而不简单,在平凡之处都能发现每一寸精雕玉琢独具匠心的设计。

6.高层住宅

高层住宅位于基地东南地势较低区域。结合地形和建筑本身的物业类型分散放置,不影响低层休闲住宅的同是又能享有中心景观花园的独特景观资源。建筑风格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表达了高端阶层所追求的高贵感;而形体又赋予古老的、贵族的气质,代表的是一种复兴的城市精神。强调建筑物的高耸、挺拔,给人以拔地而起、傲然屹立的非凡气势,体现出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不断克服地心引力而达到新的高度,表达出不断超越的人文精神和力量。通过新颖的造型、艳丽夺目的色彩以及豪华材料的运用,让建筑形体更显高贵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