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笔记整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多元化护理;穴位贴敷疗法;无创机械通气;幽闭恐惧症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呼吸内科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70例, 男38例, 女32例。排除诊断明确的严重心、肝、肾疾患, 脑梗、脑出血等重大颅脑疾患, 精神疾病史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不作为排除条件。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观察组35例, 年龄平均70.63岁;对照组35例, 年龄平均70.57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长短、有无合并症,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患者由于病情需要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由护士准备呼吸机,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无创机械通气的目的, 使用方法, 配合事项, 取得理解后为患者佩戴面罩头带, 连接呼吸机管道, 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配合情况。
观察组:采用多元化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
1. 2. 1 多元化护理包括
1. 2. 1. 1 “一对一”责任制护理, 与患者建立互知互信的关系, 给予家人式陪伴, 亲情式服务, 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由于陌生的环境及治疗方法, 所造成的恐惧、焦虑情绪, 增强其安全感。
1. 2. 1. 2 戴机示范、讲解 使患者通过视频了解无创机械通气使用的全过程, 包括面罩的佩戴, 头带的固定及如何有规律的放松呼吸以配合治疗, 用最直观的方式使患者了解治疗方法。
1. 2. 1. 3 指导患者手语训练 使用面罩无法进行语言沟通时使用手语表达需要, 患者就不会有与世隔绝的感觉, 避免了产生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3次/d, 安排上午、下午及睡前, 2~3 h/次。责任护士守护在旁, 随时根据患者情况调节呼吸机参数, 以减轻压力变化带来的不适, 最大限度地避免幽闭恐惧症状的促发因素。
1. 2. 1. 4 夯实基础护理 保持面部舒适, 可使用减压贴贴于面部, 避免面罩压伤。满足患者身体舒适度的要求。
1. 2. 1. 5 为患者效能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1. 2. 2 穴位贴敷疗法 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 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穴药结合的外治方法, 依据是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 就其施治部位和治疗原理来讲, 属于针灸学的范畴。涌泉穴, 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乃是肾经的首穴。吴茱萸及其变种的接近成熟的果实为常用中药, 其性热味苦寒, 有散热止痛, 安神定志之功。将吴茱萸研成粉与醋调成糊, 敷于双侧足底涌泉穴, 用透明敷料固定, 每日更换一次。此法可以引火下行, 镇静安神、缓解焦虑。使用透明敷料可防止药糊干燥, 还可便于观察敷药部位的皮肤情况, 及早发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1. 3 观察内容 患者在初次接受通气治疗时往往由于对呼吸机作用不了解, 以及由于呼吸机供气时的正压作用使患者产生幽闭恐惧症(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患者不能主动配合产生人机拮抗[1]。采用自制患者幽闭恐惧症状评估表及患者病情监测表对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评估, 比较使用多元化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后, 患者幽闭恐惧症状发生率的变化, 配合治疗的情况, 及PaCO2下降20%所用的时间。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多数年龄大, 病程长, 其气道狭窄, 肺顺应性降低等器质性和功能上的改变大多不可逆转, 以致部分患者在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后PaCO2仍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 鉴于此种情况, 以PaCO2下降20%为病情监测指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幽闭恐惧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配合治疗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aCO2下降20%所用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即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二者比较, P
3 讨论
3. 1 无创机械通气是呼吸内科用于COPD及呼吸衰竭的早期治疗的主要方法, 可达到一定水平的气体交换和改善氧合的目的, 且无需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 可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 减少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痛苦和创伤[2]。患者在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时, 由于需要使用鼻(面)罩, 不能说话, 不能活动, 就像处于一个狭小的密闭空间, 与世隔绝, 是患者产生恐惧反应的条件刺激, 其治疗过程中压力变化带来的不适更是促发因素。尤其是首次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由于幽闭恐惧症状的影响可导致机械通气与自主呼吸不同步, 自主呼吸增强, 耗氧量增加, 机体缺氧加重, 导致患者喘憋, 甚至拒绝治疗[3]。多元化护理是多方位地扩大服务领域,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 系统的, 整体的责任制护理活动, 强化健康教育, 提升护理质量, 本次研究表明多元化护理用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2 穴位贴敷疗法简单易行, 安全而无副作用, 且治疗各科疾病确有良好的效果, 故临床应用较广[4]。吴茱萸热性, 有小毒, 入足少阴肾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具有安神定志之功。涌泉穴是人置最低的穴位, 可引气血下行, 功擅主降, 是升降要穴, 刺激涌泉穴可宁心安神[5]。醋调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可引火下行, 镇静安神, 缓解焦虑。
4 结论
雷海潮说过“传统的护理模式使每个护士对患者的照顾是片段式的, 并且偏重治疗, 忽视了对患者的整体照顾, 而优质护理服务则是为患者提供了全面、全程、无缝隙的整体护理, 提升护理服务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 护理模式也从以前的单纯医学护理操作向多元化护理及中西医结合护理转变。本次研究表明采用多元化护理结合穴位贴敷疗法, 可明显降低首次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幽闭恐惧症状的发生率, 提高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及治疗效果, 使得患者能够顺利接受并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 也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 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彩芳, 殷兴艳. 呼吸内科ICU呼吸机幽闭症心理护理体会. 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1):91.
[2] 陈秀桃. 心理干预对无创通气患者的影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 29(1):97.
[3] 王曙红, 蒋冬梅. 机械通气舒适研究进展. 护理学杂志, 2006, 21(13):77.
1.直观性和展示手段多样,更符合《统计学》教学的实践性要求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来说,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强调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统计方法进行数量分析的实践能力,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应用式教学。在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学条件和时间的限制,较多地偏向了统计学方法的数学推导和例题演示计算,更多是一种研究式教学,无法展示统计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与之相对应的,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为辅助手段进行案例教学,如制作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进行数据展示,对大规模案例数据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等,直观、生动地进行统计方法的应用教学,更能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授课信息量大、节约时间,能够提高《统计学》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概念多、公式多,在传统板书教学中需要教师板书的内容也就很多,而多媒体教学由于将这些内容事先制作成演示课件,这就大大节约了板书所占用的时间,给教师充分的时间讲解。同时,还可以补充相关案例应用,授课信息量非常大,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3.高效率和实践性特征,更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改革
近年来,适应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各高校纷纷展开了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面、培养创新人才为主导的教学改革。为此,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进行了课程体系的调整,通过压缩原有课程课时增加或调高实践教学比例,等等。而这些改革对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多媒体教学所天然具有的实践性特征既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其教学的高效性也能很好地完成压缩课时下的基本教学任务。
二、《统计学》多媒体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授课模式单一
《统计学》引入多媒体教学主要原因在于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多样,除了以计算机投影教学课件展示教学内容以外,还需要以板书进行必要的公式推导、计算演示和解释,更重要的是,必须结合相关的统计软件操作演示,以培养学生在实际中的统计分析能力,这些才是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统计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目前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完全依赖课件演示,过多地依赖投影课件使得多媒体变成了单媒体,很少甚至没有任何板书对《统计学》中的部分公式进行必要的推导、计算演示,教学过程完全变成单一的教学课件展示,更不用提结合相关统计软件给学生演示统计分析过程了,这样的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思考理解《统计学》中各种方法的思想和应用。
2.教学内容单一
《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主要是为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定量分析本学科、专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对统计方法的应用和理解也就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区别和侧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制作《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教学内容时,对所有专业基本一样,没有区分,教学内容整齐划一,与专业结合不够,使得学生难以理解统计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的作用,而往往把统计学看做一门数学课,更难以理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这个问题在目前许多高校《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课件的内容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3.课程考核模式单一
在目前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模式、方法大多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而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在课程考核方面,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仍然停留在过去那种单一的以“期末考试+平时作业”的模式,期末考试的比例一般多为70%甚至更高,考试内容也基本上以教材理论内容为主,平时考核主要是考勤加课后习题作业。这种传统的“轻平时、重期末”课程考核模式对于《统计学》这样强调应用的课程来说弊端重重:
首先,平时考核以课堂考勤和课后习题为主,课堂考勤只是点名查到课情况,课后习题作业一般是学生课后完成,也可以通过照抄、拷贝完成,这就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压力和动力,无法有效督导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改进。
第三,这种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模式与《统计学》的实践性要求相去甚远,难以锻炼学生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信息量过大、教学密度过高
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投影设备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加大授课信息量。但是这一点优势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就会适得其反。在《统计学》多媒体教学中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部分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便利条件,过多加大了授课信息量,却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同时,教学信息量的加大使得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够突出,不能引起学生特别重视,这些都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5.课件播放速度过快
主要是在《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学内容的输入与学生接收效果的关系,授课节奏掌握不够好,经常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授,课件播放速度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要么忙于记笔记,而无法听教师讲解;要么听教师讲授而记不了笔记,上课成了“满堂灌”,严重影响《统计学》课堂教学效果。这一点可以说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通病”。
三、提高《统计学》课程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思考
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接受者,也是教学效果的最权威评价人,因此,在《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注意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演示、统计软件操作和内容讲解的反应,随时调整课堂节奏与信息量,同时,在课间和课后要深入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授课情况,积极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2.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和分享《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发现问题、激发教学创新,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最有效途径,具体的,对于《统计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统计学》的授课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和分享《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经验。
3.加强统计学实践、实训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生对《统计学》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统计学》教学效果。而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只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其价值,吸引学生学习。在统计学多媒体教学中,应适当增加统计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在《统计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一定的实践、实训教学内容和时间,如让学生课余就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亲身完成问卷设计和调查工作,并运用统计软件实践操作,完成调查数据的搜集、整理、展示、概括性描述、模型分析等,体验完整的统计研究过程,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统计学方法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统计学》多媒体教学效果。
4.结合授课学生的专业,建立和完善有侧重的《统计学》多媒体教学体系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多媒体教学中,应结合学生专业,建立和完善有侧重的教学体系,这包括教学内容、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侧重与不同。如对市场营销专业讲授《统计学》时,考虑到该专业实际中经常需要进行市场调查以及分析调查数据,在教学内容上就需要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等方面适当多讲些,教学过程中可以案例教学为主,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教学软件方面则建议选择EXCEL、SPSS等市场研究中常用的基础统计软件;而对于经济学、金融学等经常需要统计建模分析的专业,则需要在统计推断、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内容部分有所侧重,可以理论教学结合研究式教学,选择EXCEL、Eviews等软件;等等。当然,这一点对于《统计学》授课教师来说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统计学》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以及该专业有较清楚的认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学生也能理解统计学和本专业的结合点。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专业技能,成为应用型人才。提高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当前中职统计学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的现状,谈一谈中职统计学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它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各中职学校都以中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2)计算机操作。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如统计图表的绘制、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软件的使用等。因此,在考核中必然要体现这一环节,并把它作为检验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纳入综合考核中。
三、结束语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中职学生自身素质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才能真正改变目前职业学校统计学教学的现状,使学生真正学好统计这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参考文献:
[1]王新华, 刘红红.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4)
[2]梁雁. 关于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科技信息, 2010,(23)
1.1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现有病床550张,开放5个手术间,年手术量约6000余例。收集整理2010-2011年入科的5名新护士的培训资料为对照组,2012年以后入科的5名新护士为观察组。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一的传帮带培训模式,即新护士进入手术室后,经过护士长1周科室管理制度等培训,进行岗前理论考核合格后,指定1名热心带教、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带教老师,负责新护士全程带教,从简单手术的洗手配合开始培训,时间为1年。培训期间由带教老师每2个月组织一次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科内护士、手术医生对新护士进行满意度测评,综合考评合格后担任独立值班工作。观察组采用集中岗前培训与专科护士带教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训时间也为1年,具体方法为:
1.2.1完善带教体系
科内成立由护士长—总带教—专科护士组成的培训小组,制定1年培训计划、目标,建立新护士培训项目单。给新护士每人提供1份资料袋,内有科室规章制度手册、手术室工作流程、1年培训及考核计划、专科轮训计划表、各科手术配合手册、常规器械卡、新护士技能考核表、护士业务技能评估表。
1.2.2集中岗前培训
由总带教集中岗前培训1个月,第1周:学习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进行与手术室相关的职业教育;第2周:采用多媒体反复学习外科洗手、无菌操作、留置胃管尿管、手术摆放等基本操作,认识各种手术器械的名称、拆装、保养及用途;认识各种引流管、缝线、手术材料的名称及用途等;第3周:到中心供应室学习清洗、打包手术器械及各种无菌包;第4周:在示教室里情景练习各项基本操作。1个月学习结束后,由护士长和总带教对她们进行岗前理论及操作考核,2项各占50%,总分100分,成绩在80分以上即可进入下阶段培训。
1.2.3专科护士带教
将新护士分散至各个专科小组进行临床手术配合学习,我院分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6个专科,根据各个专科手术特点,安排4~12周不等。在专科培训期间要求新护士每天做手术配合笔记,写出物品准备、手术步骤、手术、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医生个人习惯等,做到术前预习,每重复配合一次,就将笔记完善1次,直到详尽、准确为止,专科护士每周批改1次。专科护士每周用PPT进行专科理论授课1次,并与新护士就工作中的困惑进行互动交流。
1.2.4阶段性座谈会
护士长和培训小组成员在新护士入科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组织座谈会,内容有新护士在该阶段工作中优点及缺陷,满意度测评反馈,提出下阶段培训目标,征求新护士对带教管理及科室工作的建议。
1.2.5带教过程管理
总带教定期对专科带教阶段进行检查与评估:每天有配合笔记;每周有理论课;专科出科有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专科学习结束后进行满意度测评;按技能评估表内容对新护士进行工作能力测评;新护士项目培训单记录完整。
1.2.6考核标准
2组新护士均采用统一考核标准。岗前理论考核包括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基础理论包括各专科解剖知识及基础医学理论,仪器器械使用注意事项,各专科手术配合要点等;操作技能考核有手术摆放、仪器操作、无菌技术、实际手术术前、术中、术后配合等。新护士工作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包含新护士工作态度、医护手术配合、科内护士之间配合、学习态度、对患者服务共5个条目的满意度测评,按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计20、16、10分,总分100分。对新护士的理论(30%),操作技能(30%),满意度测评(20%),应急能力(20%)进行综合考评,总分85分以上为合格,即可独立承担值班工作。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岗前理论考核、基础理论、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满意度及综合考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传统带教存在弊端
传统的一对一传帮带方式基本上由护士长一人管理,新护士的临床手术配合要服从带教老师的轮班需求,所以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并因各个带教老师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不等,新护士培训后出现操作不规范,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现象,需相当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并存在安全隐患。
3.2新带教模式的优点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经过高考入学并随机分班的2014级高职护理第五教学班共105人作为试验组,2014级高职护理第六教学班也总共108人作为对照组[3]。使用科学出版社出版,郑美蓉和方义湖主编的第1版病理教材,研究时问为2015年6月,共1学期
1.2方法试验组与对照组授课老师、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4]。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体过程为课前提前1~2周分配预习教材任务,教师将本次课的教学课件和重点难点在在班级手机微信群,QQ群,并由病理学主讲教师亲自录制或者网络上优秀的开放视频资源。接着学生要完成老师准备的课前作业,帮助巩固掌握基本知识点,同时每次指定一个小组(10人)准备电子课件,并将学习情况、作业情况、难点问题带回课上讨论解决[5]。课堂随机点名指定小组某个成员上台“授课”。其他同学则进行相应提问或补充。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在小组间相互交流讨论先征求学生进行主动回答,对不能现场解答或未完全解答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解答。最后进行随堂测验。并做出总结反馈。课后指定小组同学协作整理成果,完成分享。见图1。
1.3评价方法。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考题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实行统一考试。并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6]。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末考成绩的比较
试验组末考成绩为(76.67±12.35)分,高于对照组的(72.68±1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传统模式与翻转课堂模式的评价效果
在问卷调查中,试验组对各项目评价效果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最早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通过录制讲课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请假缺课的学生补课。但没有缺课的同学也经常观看学习,于是两位老师颠倒教学模式,让学生课下学习教学视频,而在课上师生互动交流讨论问题,极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2007年非盈利的在线可汗学院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创建,为翻转课堂的实践建立了雏形。2011年,他的主题演讲《让我们用视频重造教育》在TED会议上发表[7]。从此翻转课堂成为各级学校教学改革推行的热点教学模式之一。1991年,哈佛大学著名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Mazur)研究并归纳出学习主要包括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过程[8],传统的病理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上往往受教学时间有限、内容繁杂,老师很难在45分钟时间内要将本节课全部知识点教会学生,学生往往忙于听课记笔记,课后经常在内化知识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有人提供帮助只好死记硬背,这就影响了学习效果。而我们实行的翻转课堂将知识传递过程从课堂上转移至课下,知识内化过程从课下转移至课堂上,完成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新范式[9]。通过课下全神贯注观看短小精炼的教学微视频,完成在线练习,并可以通过重复播放对难点内容加以强化学习,这种知识传递过程克服了传统课堂知识传递的枯燥乏味,而且节省了时间。由于内化知识的过程有教师参与,有同学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帮助学生做到消化巩固和融会贯通,从而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双双产生质的飞跃[10]。并且通过布置小组任务倒逼机制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这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考试成绩还是教学效果评价试验组学生均高于对照组,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病理学的教学质量。但在该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教学水平,课堂驾驭能力和知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探索[11]。
作者:王晓蔚 李芳 朱萌 单位:山西省运城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陶彩云,蒋雪梅.病理学教学中预防与临床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5):326-328.
[2]严佳鸣.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杠杆教学[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33(2):62-63.
[3]宋晓环.病理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对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1(1):9.
[4]宋晓环,甘卉,李伟.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3(4):114.
[5]徐进.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19(12):27-30
[6]朱莉,宋晓环,王忠超.病理实验课CPC教学法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72
[7]杨改学,李军.微课程与少数民族中小学微课程开发与制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5(5):73-76
[8]宋艳玲,孟昭鹏,闫雅娟.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4,32(1):105-112.
[9]卢炳祥,罗卫群.翻转课堂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5,61(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