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期融资方式

长期融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长期融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长期融资方式

长期融资方式范文第1篇

(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并求得发展,需要不断地筹集到资金。从企业资金来源的构成来看,企业成长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方面:内部资金积累和外部资金投入。内部资金是指企业留利和折旧资金,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留利水平低,企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资金,而外部资金需要从金融市场上筹集,其中短期资本通过货币市场筹集,长期资本则通过资本市场筹集,按照资金是否在供求双方调剂,可以把长期资金的筹集方式划分为两种方式,即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所谓直接融资,是指不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由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协商进行的资金融通。通过商业信用、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方式进行的融资均属于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则是由企业通过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地向资本的最初所有者筹资,它的基本形式是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从零散储户或其他委托人那里收集来的资本以贷款、购买企业股票或其他形式向企业融资。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的优劣如何,长期以来在理论界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银行的信贷范围比较广泛,使得融资具有相对集中性,从而可以调节资金的供求与运转,开发多种金融商品与融资渠道,使融资成本相对降低、金融风险减小。同时,由于金融机构掌握融资的主动权,能对企业构成信贷约束,有利于信贷资金的合理流向与配置。因此他们得出结论认为间接融资具有相对优势。而有的学者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出发,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银行对企业的低息贷款往往以银行亏损为代价,使企业的融资成本较淡薄,企业对资金的不合理占用上升,银行呆帐、坏帐大量增加,由此来看间接融资的成本从总体上并不比直接融资低。其次,银行对企业的信贷约束,在发达国家里是“硬约束”,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经常干预银行信贷计划,使银行信贷约束趋于“软化”,容易产生拖欠贷款现象,使银行信贷资金不能有效运转,从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由此他们认为,间接金融优势论只适用于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方式则具有相对优势。

从实践中看,各国在融资方式安排上都是二者并举的。不过,不同国家往往由于历史传统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美国和英国等老牌市场经济国家由于拥有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接近完全竞争,往往形成以资本体系为基础的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模式。而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产业发展受政府指导性计划干预,金融与产业间建立起政府参与的风险共担机制,银行在企业参股,积极参与企业经营,银企之间是一种生死攸关的链条式传递关系。这样其融资模式只能是以信用体系为基础的间接融资,非金融企业很少有机会利用资本市场来筹资,只能转向通过商业银行这种信用中介。因此,直到本世纪70年代,英美等国通过企业债券和股权进行的直接融资约占企业外部融资的55.60%,通过银行中介的间接融资占40--—50%,而日本等亚洲国家则相反,日本的间接融资在外部融资中所占的比重约为80—95%,直接融资只占15—20%。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缓慢的反向变化:英美企业增加了间接融资比重,日本企业则增加了直接融资的比重。

(二)

改革至今,我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条件下,在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企业融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代表政府直接注资主导国民经济运行,并通过各种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牢牢控制着社会资金的配置和流向,金融的市场化性质被否定,完全成了计划经济的附庸工具,这时,根本谈不上企业自主地选择市场化融资方式。

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的流程和运行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国家财政参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从1978年的30.9%下降到1997年11.5%,从生产建设型财政逐步转变为举债和吃饭型财政,而同时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和个人倾斜的趋势不断加强,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能力下降。(见表1) (2)在金融与企业的关系中,金融由原先作为财政的“出纳”转向逐渐独立,并担当企业融资中介,通过“居民储蓄存款ü银行贷款给企业ü形成企业的负债资产”这样的间接融资方式成为社会投融资的主渠道,政府则从过去的对信贷规模和利率的严格控制转到现在的通过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和利率等金融杠杆来调节社会资金配置。由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固定资本投资来源结构来看,银行贷款的比重逐年提高,特别是1985年“拨改贷”全面推开后,国有企业的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和几乎所有流动资金都依靠信贷资金。(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后信贷资金占企业固定投资来源的比重始终在23%以上,而自筹资金中也有一部分事实上来源于信贷资金。这样,在经济运行中便形成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方式,而成为一种以社会资金为支撑、国家银行集中借贷、国家办企业的“借贷型经济”,表现出货币计划经济的特征。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转变(%)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政府 29 27 23 11 10 企业 6 7 8 28 29 居民 65 66 69 61 61 摘自 “1997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表2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来源(%)

1981年 1985年 1990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投资总额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国家预算收入 38. 6 23. 98 13. 20 4.93 5.00 4.62 国内贷款 13.6 23.04 23.62 25.46 23.66 23.65 利用外资 5. 4 5.27 9. 11 7.11 7.89 6.73 自筹资金及其他 42.4 47.71 54.06 62.51 63.45 6 65.00 摘自1997年"中国统计年鉴"

随体制改革的深化,这种以银行为主渠道的融资体制产生出新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其一,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目前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0%,流动资金负债率已达到平均80%,从总体上看将变成风险极高的全负债运行企业,甚至是资不抵债企业。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融资几乎只有通过银行,其资产的资本金部分没有资金来源和注资渠道而无法注入;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种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体系并非建立在如发达国家一样的理性约束的基础上,与融资体制相配套的良性的经济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十几年来,以放权让利为主的国有企业改革在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国有企业吃银行信贷资金的“大锅饭”的不良倾向,造成国有企业大量举债经营,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形成资金负债结构的失衡,加大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困难。其二,由于体制原因,银行必须保证国有企业重点资金的需要,而国有企业借款不负经济责任,甚至只借不还、负盈不负亏,使银行的信贷约束逐渐软化,企业的低效益与高负债经营引起的严重的亏损,不可避免的要引起银行的呆帐坏帐。据测算,目前不良贷款占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余额的25—30%,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逾期、呆帐、坏帐贷款占全部贷款的20%,如果这一状况得不到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将消耗殆尽。同时,行业和企业结构调整中的死帐乱帐问题,以及前些年一度出现的“泡沫”经济破碎后的沉淀问题(如高档房地产积压),都集中反映到了银行,货币银行体系中积累了愈来愈多的不良资产,形成日益巨大的通胀压力,银行货币体系内长期、潜在的系统风险越来越大,导致社会资源配置使用的低效率和宏观经济经济运行的极不稳定。现在,我们实际靠政权威信、政府信誉使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资金吸纳能力,如果某些客观条件发生变化,商业银行系统风险及其经济社会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这些问题从深层次看,实质是市场经济与国有制经济实现形式之间的矛盾,出路只能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由计划融资向市场融资的转变,发挥市场机制在货币资金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 )

在市场化的融资体系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各有长短,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平衡。要解决目前国有企业和银行面临的问题,最佳选择就是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将国有企业的资本化筹资活动彻底推向市场。

一、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发展直接融资

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企业负债结构的优化、投资项目资本金的实行都有利于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金严重缺乏,已成为影响改革大局的严重问题。目前三分之一以上的国有企业资本金比率低于10%,有些企业甚至是全负债经营。国有企业资本金严重缺乏,已愈来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金融系统的正常运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长期融资方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企业 融资方式 选择

一、企业融资方式的类型

1.内源融资方式。即将本企业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内源融资无需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发生融资费用,其成本远低于外源融资,因此通常是企业首选的一种融资方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利润水平、净资产规模和投资者预期等因素,只有当内源融资仍无法满足资金需要时企业才考虑启用外源融资方式。

此外,笔者也赞成一些学者的观点,即相当一部分表外融资也属于内源融资。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表外融资可分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企业以不转移资产所有权的特殊借款形式属直接表外融资。其资产所有权虽未转入融资企业表内, 但其使用权却已转入, 故此融资方式既能满足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缓解资金不足之需,又不改变企业原有表内的资金结构。间接表外融资是用另一企业负债代替本企业负债,从而使得本企业表内负债保持在合理限度内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外,还可通过应收票据贴现、出售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产品筹资协议等方式把表内融资转化为表外融资。

2.外源融资方式。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企业的外源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方式和间接融资方式两种。(1)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是一种通过初级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初级证券包括非金融性支出单位的所有负债和被他人持有的股票。具体来说是指资金盈余方和资金短缺方相互直接进行协议,或是在金融市场上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要补充资金的单位,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一般来讲,直接融资主要以股权融资为主。(2)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间接进行证券融资的一种融资方式。即资金盈余方通过存款方式或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闲置的资金现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这些金融机构再以贷款、贴现或通过购买资金短缺方发行的有价证券等形式,把资金提供给使用单位,从而实现资金的融通过程。其代表方式是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根本区别在于资金融通过程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

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但是,每个企业在融资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 情况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保持资本结构一定的弹性。一个企业是 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合适,还是选择债务融资方式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行业特点、资产结构特点和具体的财务状况,所以每个企业都应以其现实的和今后几年预计的净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标准,同时考虑本企业的财务结构、资金使用率等情况来综合选择融资方式。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主要关注如下几点:

1.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在考核企业业绩和评价投资收益方面具有特别意义,因此,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企业增加投资者和追加投资的基本指标。这样,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 业,可能选择债务融资方式较为“合算”;而效益不佳、前景不甚明朗的企业,则可能选择权益融资方式较为合算,因为这样可以减轻其财务压力。当然,究竟采用哪种方式,还应根据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2.从财务结构来看,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低,就应当适当考虑减少股权融资比例,增加债权融资的比重;反之,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则应考虑增加股权融资的比重,同时减少债权融资的比重,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趋于合理。

3.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率的波动上,众所周知,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呈现周期性起伏。利率杠杆作为央行的政策调整工具随着国民经济在周期性运行中所处状态不同而相应地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在国民经济处于繁荣滞胀时,为降低通胀的压力, 防止经济恶化,政府会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调高利率, 抑制资金需求;而在国民经济处于低谷时,为刺激消费与投资需求,政府会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多次的调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的发展。由于中长期投资具有较大的时间跨度,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获利空间和避开利率风险的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周期的分析, 判断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处的景气状态及政府的政策取向,在决定融资决策时“ 顺势而为”,降低融资成本。其机理在于,中长期贷款利率是一年一定,而债券发行利率是一定多年,不受利率变动之影响。这样,在企业通过对经济的分析,预期利率将走高时,宜选择债券融资方式,避开利率风险,不因利率走高而增加融资成本。在企业预期利率将走低时, 则宜选择银行的中长期贷款融资, 顺利率下调之势降低筹资付息成本。

4.融资方式的选择还应考虑企业的规模和融资规模。由于企业的债券发行规模受制于企业的净资产规模和已发行债券的规模等,而贷款融资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办理抵押担保的资产的规模,也受企业的获利能力、商誉等因素影响。因而在企业确定中长期投资的融资方式时,如果企业资金缺口不大,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对付息成本差异影响较小时,可选贷款融资。在资金缺口较大,符合债券发行资格和条件限制,且预期利率将走高时, 则宜择债券融资或债券与贷款混合融资策略。

总之,一个企业的融资方式是否合理,筹资成本是否最低,投资者财富是否达到最大化,企业价值是否提高,对于不同的企业,要根据他们的经济环境、行业特点等情况进行具体的 分析。同样的资本结构、融资行为,对一家企业可能是合理的 ,但对另一家企业就不一定合理。同时,由于每家企业的资本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应根据变化了的经济环境 、经营状况采取合理的融资方式,不断调整资本结构,尽量使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优化,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勇士: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甘肃科技,2006(3)

长期融资方式范文第3篇

(一)企业融资方式单一

近年来,国家对企业的政策性优惠和补贴逐渐减少,企业越来越依赖于债务融资,忽视了自身积累的重要性,单一的融资结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融资成本较高

银行借贷是现代企业融资的重要融资渠道,然而企业的高倒闭率和高违约率使得债权人难以有安全性和收益性的保障,所以金融机构多采取抵押或担保的方式,造成了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三)企业信用障碍

很多企业不注重自身信用建设,信用意识淡薄,信息披露不完善,甚至公布虚假信息,这就会为银行借贷和信用融资造成障碍,极大地挫伤了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与客户和供应商良好关系的建立。

二、生命周期下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一)初创期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1.债务性融资

初创企业利润低,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效益,没有能力债券融资;企业在初创期很难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大量的固定资产进行银行借贷和商业信用融资,总而言之初创期企业债务性融资能力较差。

2.股权性融资

初创期的企业成本高,利润少,内源性融资的能力有限;也很难发行股票;初创期企业虽然经营风险较大,但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与风险投资的投资偏好一致,此时,风险投资是企业最好的融资选择。

(二)成长期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1.债务性融资

伴随着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形象的建立和商业信用的积累,固定资产不断增加,企业可以考虑商业信用融资和银行借款;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净资产增加,企业可以进行债券融资,但成长期企业债券发行量普遍较小。

2.股权性融资

成长期企业发展迅速,产品销售数量的大幅增加,市场份额的迅速提升,利润增加,所以这时企业可以考虑内源性融资。随着企业良好的发展,经营也已经较为稳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板上市,发行股票进行融资。

(三)成熟期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1.债务性融资

成熟期是企业鼎盛发展时期。此阶段的企业规模大,资产多,信誉高,更容易进行商业信用融资和银行借款。企业实力增强,可以通过债券融资,但考虑到债务融资兼具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的双重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权衡利弥以确定合适的负债规模。

2.股权性融资

成熟期的企业现金流入比较大,可以优先考虑通过内源性融资,部分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成熟期企业基本已经具备了主板上市的条件,可以进行股票融资。总之,如果企业处于成熟期,融资规模也会相对变大,企业应权衡利弊做出合理选择。

(四)衰退期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1.债务融资方式

企业在衰退期企业资金流入量下降,甚至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所以企业不应再大量举债。

2.股权融资方式

衰退期的企业通常现金流入比较少,很难实现内源性融资;企业可以适当发行股票进行融资;企业缺乏盈利能力,又不宜有过高的债务,此时最好的融资方式是政府捐款,若有政府扶持,企业可以利用原有的产业做后盾,集中企业资源进行产品创新,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开始新一轮的成长。

长期融资方式范文第4篇

在国内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中,徐灵超(2012)利用VAR模型,从消费和投资出发,证实了我国信贷市场利率通过对投资的显著影响进而影响产出。(2015)的研究表明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在我国的作用要远远大于以股票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而且其显著性也明显高于直接融资,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本文在结构上,选择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探究融资方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三、计量检验及结果分析

(一)经济发展与融资方式之间的关系

1.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为确定各变量的平稳性,运用ADF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序列G、J、Z是非平稳的,但各自的一阶差分都是至少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这表明原始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2.确定长期均衡的协整方程。对模型进行协整回归,并处理了存在的一阶序列相关,对应的表达式如下,其中括号内为t统计量的值。

经济发展与两种融资方式的协整方程:

Gt=4.83+0.47*Jt+0.045*Zt+0.51*AR(1)

(4.168)(3.60) (1.43) (3.02)

R-squared=0.96 F-statistic=133.463

通过方程可以看出两种融资方式都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说明间接融资对产出有促进作用,长期产出弹性为0.47。

而直接融资与经济增长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但在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同时长期产出弹性仅为0.045。

对于多变量,本文选用Johansen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经济发展和两种融资方式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在长期协整关系下,发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对经济产出有促进作用,但间接融资对经济产出的产出弹性为0.47远大于直接融资的产出弹性0.045.说明间接融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3.误差修正模型。由于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它们之间的短期非均衡关系总能由一个误差修正模型表述。因此,基于长期协整方程建立了两种融资方式和经济发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经济增长与两种融资的误差修正模型:

ΔG=0.68*ΔJ+00009*ΔZ-0.46*ECM(-1)

(4.230) (0.0304) (-2.39)

通过上述误差修正模型确定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在显著性水平为5%下,误差修正项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对变量恢复到长期均衡关系具有明显的修正作用。

从以上模型的结果来看,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在长期都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间接融资变动对经济的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符合我国目前发展状况,即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方式有利于经济增长。

四、结论性评价

通过上述两个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上计量检验结果并结合我国融资方式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长期融资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对策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企业贸易融资起步较晚,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我国的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企业更是数量繁多,是我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即便有这样的发展,我国的企业贸易融资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 企业国际容易融资的现状

1.1 融资形式单一

我国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依然以传统的融资方式为主,也就四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种类很少,而使用福费廷和保付的方式却比较少,这就使得我国融资方式与世界贸易融资的发展相脱轨,造成了我国企业贸易融资的困难。

1.2 办理手续过于复杂

在我国,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其申请的程序、办理的手续、审批的期限等等这一些,都非常的复杂,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在进行贸易融资时的效率很低,而且生产的成本很高,必定会打击企业的发展积极性。不利于我国贸易的长期发展。

1.3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现阶段的贸易处于世界的范围之内,这必定会加大我国贸易的风险,虽然这一风险相当的复杂,但是也是可以进行预测和防范的。然而,我国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却没有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造成企业的不必要损失,使我国的企业贸易发展受到很大的伤害。

2 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分析

贸易融资,在国际上被定义为基于商品交易的存货、预付款、应收款等资产的融资。它主要是强调对于操作控制,而在财务的分析和准入环节的控制上却相对薄弱。因此,这种贸易融资有利于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也能够有效地规避贸易的动态风险,加强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企业国际融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解决企业因信用较低而取法取得银行融资的问题。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贷款业务时,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业绩、负债和偿还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企业往往无法达到银行给予贷款的信用等级,造成了企业无法融资的现象。然而,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却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融资审批流程简单,能够实现企业的快速融资。企业在进行国际间的贸易业务时,往往会面临财务紧张的问题,这就对企业融资的时效性要求非常之高。而在传统的企业融资方式中,银行对企业进行资金的贷款时,需要对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审批的流程非常复杂,这一融资方式显然无法满足企业贸易的需求。但是,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简化了企业融资的流程,只是对企业单笔的贸易背景进行调查,然后结合企业的资信历史,进行及时的贷款发放。有利于企业的后续经营贸易的实现。

第三,风险性更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非常注重企业的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连续性,并且它会通过相关方面的调查,决定企业的融资额度,并且其期限与企业的贸易周期相一致,避免了融资资金被挪用的风险。第四,扩大银行的收入来源。这一种融资方式不仅可以使银行获取到直接贸易的中间服务收入,而且还能够间接地扩大企业对一行贷款资金的需求量,这样银行的收入必定会随之增大。

3 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对策分析

3.1 借鉴发达国家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经验

鉴于我国企业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发展较晚的缘由,我国在使用这一种融资方式时,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首先,大力促进本土产品的出口。很多发达国家,在进行国际融资时,所购买的对性都是本国的机器设备和其他产品,这样不仅会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数量,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自己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审贷分离。这实质是在说在出口信贷和担保上的审查制度要严格、严谨,以降低融资贷款的偿还风险。而一旦融资贷款被批准之后,要对贷款人进行密切的跟踪监督,已有拖欠行为的出现,立即采取相关措施。最后,多元化融资。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一定要注意融资资金的多元化,这是企业为了降低资金风险的重要举措。在进行融资时,要以国家原酸资金为主,并要积极进行其他方式的资金筹集。

3.2 充分使用新型金融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贸易需要也渐趋多样化。为了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银行必须适时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业务类型,以充分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例如将福费廷、保付业务、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贷款等等。此外,银行还应当积极创新金融的服务类型,对传统的产品做出适度的改革,这样不仅会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还会促进企业的贸易发展。

3.3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评估体系

我国的很多企业存在着规模小、融资需求旺盛、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这就需要银行为这些企业建立起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以有效的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因此,在进行融资贷款业务时,银行应当为客户建立往来业务档案,并根据交易的历史纪律来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此外,还需要尽力其企业的信息库,以方便对企业的产品、市场、进出口和资信情况等资料信息的收集,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变银行等级信息与实际企业信息不相符合的状况,能够进一步减低融资风险。

4 结语

企业国际融资方式对于改变现在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问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简化了我国传统融资方式的繁琐程序,而且还会相应的扩大银行的收入,对于促进我国企业贸易的长期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此,必须全面分析企业融资的问题,并给出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以促进我国贸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玲.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管理及对策研究[J].大观周刊,2012,(4)5859

[2]王佳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研究[J].企业导报,2013,(7):8889

[3]余刚.小微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2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