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房屋设计流程

房屋设计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房屋设计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房屋设计流程

房屋设计流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物流成本;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尚未进行系统的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更不完善。在此,笔者通过借鉴日本“物流成本计算标准”中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设计研究。

    一、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设计思路,可以分为会计方式、统计方式以及会计和统计相结合的方式三种模式。

    (一)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会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就是通过凭证、账户、报表对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报告。具体有两种形式:一是把物流成本计算与正常的会计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物流成本核算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两套体系同步展开,物流成本的内容在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得到双重反映,也叫双轨制;二是把物流成本的内容与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正常的会计核算相结合,增设“物流成本”科目,对于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若与物流成本无关,直接计入会计核算相关的成本费用科目,若与物流成本相关,则先计入“物流成本”科目,也叫单轨制。

    运用会计方式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提供的成本信息比较系统、全面、连续,且准确、真实,这是其优点。但这种方法比较复杂,或者需要重新设计新的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或者需要对现有体系进行较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的调整。

    (二)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统计方式核算物流成本,不需要设置完整的凭证、账户和报表体系,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现行成本核算资料的剖析,分离出物流成本的部分,按不同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重新归类、分配和汇总,加工成所需的物流成本信息。

    与会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比较起来,由于统计方式的物流成本核算没有对物流耗费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跟踪,据此得来的信息,其精确程度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正由于它不需要对物流耗费作全面、系统、连续的反映,所以运用起来比较简单、方便。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物流管理意识淡薄、会计电算化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可运用此法,以简化物流成本核算,满足当前物流管理的需要。

    (三)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所谓会计方式与统计方式相结合,即物流耗费的一部分内容通过会计方式予以核算,另一部分内容通过统计方式予以核算。运用这种方法,也需要设置一些物流成本账户,但不像第一种方法那么全面、系统。而且,这些物流成本账户不纳入现行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对现行成本核算来说,它是一种账外核算,具有辅助账户记录的性质。

    从实践操作来看,由于企业的物流成本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成本是指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已经反映但分散于各个会计科目之中的物流成本;而隐性成本是在企业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反映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主要表现为企业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考虑到上述两种物流成本各自的含义和特征,以及目前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与要求、会计管理与核算的基础工作的现状、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笔者认为,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是我国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物流成本核算科目及账户设置

    由于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模式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包括显性成本核算和隐性成本核算两个方面,其中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是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之外,通过统计存货的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不涉及会计科目的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这里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选取和物流成本账户的设置问题,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的核算而言。

    一般来说,在会计核算中,生产制造企业的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等科目,同时由于我国核算中对于采购存货成本的确认通常包括运输费、装卸费等与物流成本有关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连同存货本身的采购价格一并计入“材料采购”科目。所以,计算企业物流成本时,除了从上述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入手计算外,还应考虑材料采购科目中所包含的物流成本信息。

    显性物流成本往往需要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针对财务会计所设账户),具体需要设置哪些物流成本账户,取决于物流成本计算对象的选取和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基本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主要包括三维,即以物流成本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这三个维度,以“物流成本”作为一级账户,以物流成本功能所包括的具体成本作为二级账户,以各物流范围成本作为三级账户,以各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作为四级账户,按照以上思路,共需设置100多个物流成本明细账户。例如物流成本中自营运输成本的核算可以设置下列明细账户:

    (1)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供应物流成本

    (2)物流成本——运输成本——企业内物流成本

    (3)物流成本——运输成本——销售物流成本

    (4)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回收物流成本

    (5)物流成本——运输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

    根据需要在每个第三级明细科目下可分别设置第四级明细科目:人工费、维护费、一般经费。

    其他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可参照物流运输成本账户的设置,不再一一列举。总之,物流成本明细账户的设置只是开辟了一条核算物流成本的通道或者说是一种方法,明细账户设置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通道来核算物流成本。

    三、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核算物流成本需要分别计算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然后将两大成本汇总,即为物流成本总额。现分别依据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特征对核算步骤加以分析。

    (一)显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不变的前提下,还应该依据前述方法设置显性物流成本辅助账户。

    其次,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以及材料采购等科目及明细项目逐一进行分析,确认物流成本的内容。

    再次,对于应计入物流成本的内容,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在期中与会计核算同步登记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或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集中归集物流成本,分别反映出按物流功能、物流范围和物流成本支付形态作为归集动因的物流成本数额。

    最后,期末(月末、季末、年末),汇总计算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相应的二级、三级、四级账户和费用专栏成本数额。

    (二)隐性物流成本核算步骤

    首先,期末(月末、季末、年末)对存货按采购在途、在库和销售在途三种形态分别统计出账面余额。无论按在途或在库哪种状态统计,均以存货正在占用自有资金为统计标准,对于存货已购在途或在库但企业尚未支付货款以及企业已收到销售货款单存货仍在库或在途的,不计入统计范围。

    其次,按照公式:

    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账面余额(存货占用自有资金)×行业基准收益率,计算出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生出的机会成本。

    其中,对于生产制造和流通企业而言,若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则存货账面余额为扣除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

    四、企业物流成本表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出来后,需要通过一种载体披露物流成本信息,这个载体就是企业物流成本表。按披露物流成本信息内容的不同,企业物流成本表可以设计成企业物流成本主表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两张报表。

    (一)企业物流成本主表

    企业物流成本主表是按物流功能项目、物流范围和成本支付形态三维形式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各项物流成本信息的报表。它是根据物流成本的三维构成,按一定的标准和顺序,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功能物流成本、范围物流成本和支付形态物流成本予以适当的排列,并对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后编制而成的(见附表1)。

    (二)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

    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是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的补充说明。物流成本按支付形态划分为自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自营物流成本又有其具体的支付形态。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过程中,除了要了解自营和委托物流成本的数额,还需要了解不同支付形态下的各项自营物流成本数额。企业自营物流成本支付形态表对企业物流成本主表中的自营物流成本做了进一步的诠释和细化,使相关信息使用者可以更详尽地了解企业内部不同支付形态下的成本发生额以及不同成本项目的支付形态构成(见附表2)。

    【主要参考文献】

    [1] 鲍新中. 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 易华. 物流成本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傅锡原,高风琴.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M].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房屋设计流程范文第2篇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沈阳 110122)

摘要: 本文就财务流程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了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的思路,并给出了基于精益思想和六西格玛技术的流程优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 : 供应链;财务流程;精益六西格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021-02

作者简介:刘莹(1987-),女,辽宁沈阳人,实验室主任,助教,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0 引言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变成由多个企业形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提出把企业战略管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其对企业管理的理念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和审视,把整个供应链系统中的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了企业间的长期战略性合作,更加注重供应链的整体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一次飞跃。供应链环节下的财务流程是是供应链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是管理研究的中心。而针对供应链管理的财务流程优化是对供应链核心资金流重新梳理,能够以另一个角度提升绩效,降低工作成本。

1 供应链管理下财务流程的描述

在理论中,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设计以企业的可持续为基础,注重事中实时控制。此种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拓展财务业务的外延范围,还有助于丰富原有的财务管理体系的相关理论。在实践上,供应链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企业供应链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能够提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从而有益于企业形成与成功实施战略决策。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包括前期采购、中期制造和后期销售这三大部分组成。优化设计供应链管理时,应兼顾重组企业的业务流程、内外部产品、信息订单和对应的资金流,最后降低库存、运输等浪费环节,以此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 供应链管理下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的思路

财务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企业应该基于市场规律,结合经营规划,在供应链管理下构建科学的财务流程,并从以顾客为中心、流程化管理和风险控制三方面角度出发,对财务流程进行优化设计。

2.1 以顾客为中心 在客户需求的驱动下,供应链获得长远发展。客户满意度是对供应链当中所有运作环节的最合理的评价。第一,财务流程的设计要以创造客户价值为前提,基于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的视角,为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与传统的财务流程相比,在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要以完善的顾客服务体系为基础要素,更多地关注顾客关系维护和顾客服务质量提升。第二,财务流程的设计要完全面向顾客,通过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来保持企业财务活动的质量。使供应链中的企业整体资金流能够很好地为顾客服务,帮助其提升业务绩效,降低成本,提升价值增值。第三,供应链环境下的财务流程应该能介入并控制客户关系的生命周期,以确保通过关系的维护实现经营目标。

2.2 流程整体化管理 将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财务流程进行整体化管理,而不在是传统的每个企业单独进行割裂式、片段式的管理。

首先,利用精益思想,对财务流程进行价值分析。一是掌握整条供应链的业务内容、运作情况。二是基于经济性、柔性、运行绩效及实现难度等指标分析评价各项业务的运作流程,从中遴选出最佳方案。三是针对所选财务流程所包含的细部环节进行整体性分析。其次,对业务流程实行精益化价值分析时,借助六西格玛方法技术综合分析财务流中每一个小环节,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进行双目标优化。第一,最大化满足顾客;第二,满足供应链的运营需求。前一种能力以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增值空间为主要目的,后一种能力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打造流程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以此来拓展更多客户群。

2.3 注重事中质量风险控制 当前,对财务流程的设计多强调评价及反馈。这种事后控制方式无法防止由于市场及顾客需求的改变或战略失误导致的危机。因此,在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的优化设计要突出事中的财务服务质量及风险控制,制定财务流程控制方案,以保障财务流程的高效运转。在实施中,加强对全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的有效控制。采用链条式思路综合管理服务质量相关的管理措施及控制技术,调整业务流程,基于客户要求提高时效,降低价格,对商业模式进行优化,构建高效的测试评价体系。

3 供应链管理下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的方法

构建供应链管理下的新型财务流程能够有效地将供应链的各个企业的财务运转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加高效。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的财务流程能够很好地为顾客服务,需要建立面向顾客的财务流程机制,并且能够让顾客参与流程的运作及优化设计过程,促进顾客及全流程的价值增值。企业可以在六西格玛管理技术中融入精益化管理思想,以顾客满意为己任,不断创新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理念。精益强调暴露问题,通过对价值流的考察,发现非增值活动及资源浪费;六西格玛则是借助管理技术或管理方法,基于数据分析锁定问题根源,采取科学的办法加以改进。基于上述优化设计理念,构建精益六西格玛流程设计方法—DFSS-SM(Design For Six Sigma-Service Manufacturing)。该方法涵盖了定义、测量、分析、设计、验证五大阶段。

3.1 定义阶段 明确现有资源及财务流程的内容和范围。基于精益六西格玛工具定义价值增值方向及须改进项:①定义顾客需求,锁定变异项或浪费情况,寻找改进机会;②分析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情况及现有资源;③明确财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定义每个环节的业务范畴、关键输出及所用资源。

3.2 测量阶段 第一,分析和识别与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有关的顾客,并明确其需求和需求内容的多项关键质量特性。其中,包括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第二,进行数据采集,对影响财务流程各个环节相对于顾客增值大小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3.3 分析阶段 明确财务流程所包含的细部环节,深度查找问题,保证各环节无缝链接。控制变异项,维护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是财务流程运作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此外,从顾客价值增值的角度上去分析流程浪费的原因,提升增值空间。

3.4 设计阶段 基于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情况进行财务流程的优化设计,充分体现以顾客需求和供应链运营需求为双层目标的设计要求,并满足之。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环节功能设计,并进行简单测试。

3.5 验证阶段 对财务流程进行测试,检验是否能够在供应链环境下满足顾客需求与企业运营需求,并进行试运行。

4 总结

供应链环境下对财务流程的运转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流程的优化设计中,要更多地考虑供应链所处的整体环境、顾客需求等因素。本文在描述供应链环境下财务流程基础上,提出了财务流程优化设计的思路,并给出了精益思想和六西格玛技术相融合的方法,这不仅为供应链财务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而且进一步丰富了业务流程管理的理论。

参考文献:

[1]郭占海.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J].财会研究,2014(7).

房屋设计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测试管理;管理系统;第三方测试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1

The Test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ird-party Testing Service Processing

Yang Song1,Su Jia1,Chen Lei2

(1.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26,China;2.China Software Testing Center,Beijing100048,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of software testing, it also brings the rise of third-party testing service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testing and the progress of third-party testing services, software test process management tools and an increasingly diverse.By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software testing management system and found that there is an existing similar products are not uniform processes,platforms such problems binding. According to the above questions,refer to third-party testing service process,the paper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B / S structure software test management system that uses web2.0 design process in line with national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regulate the flow of third-party testing services to achieve platform independence,which can effectively ensure that the software testing process, software testing process standardized.

Keywords:Software testing;Test management;Management system;Third-party testing service

从软件质量保证的方面来说,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软件测试来验证软件是否满足了需求,验证产品是否满足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1]。近些年来,国内外在软件测试管理系统方面涌现出了很多产品,但是这些测试管理系统大部分都是依据各自的测试流程设计的,方式单一。同时大部分在测试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上都C/S结构的,不能满足跨平台操作系统测试的需求[2]。

软件测试管理是一种活动,可以对各阶段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流程,测试文档等进行跟踪、管理并记录其结果。针对上述问题,依据软件测试管理流程,本文介绍了笔者参与设计和实现的基于第三方测试流程的B/S架构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采用了和Microsoft SQL Server2000进行开发,兼顾效率和灵活性,确保了软件的质量。

一、B/S架构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测试工作流程分析

在测试工作之初,就是要制定测试计划,测试计划的制定主要是依据被测系统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等相关文档。制定测试计划后,根据测试技术和测试需求设计测试用例并制定测试过程文档格式;应用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同时记录测试缺陷,同步填写测试过程文档;同时将测试缺陷提交到缺陷管理模块;根据测试过程总记录的缺陷和测试记录进行缺陷分析;最后将测试缺陷、对应的测试问题分析和测试结果输出到测试报告生成模块产生测试报告。

(二)测试管理系统的设计

本测试管理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的设计方式,应用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进行的设计。测试工程师通过浏览器访问测试管理系统,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系统,访问系统各个模块,测试结果通过表现层经业务逻辑层的处理存储到数据库。测试管理系统部署在Microsoft Windows 2003操作系统中,因为应用了B/S架构,因此避免了平台相关性。

其中,系统管理员主要是通过系统和各个注册职员的角色分配任组建测试团队和分配测试内容。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整体测试项目的管理,其中包括:测试需求的制定、测试方案的撰写、测试执行过程、以及测试执行过程中缺陷库的更新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审查测试报告和撰写测试总结,属于监管控制角色。测试工程师主要任务是参与测试设计计划和撰写测试方案,更新缺陷库中的信息以及撰写最后的测试报告工作等,在测试管理体系中属于测试执行角色。

(三)测试管理系统的实现

第三方测试服务的测试过程中,用户、开发方和测试方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但三方的目标都是希望被测系统符合需求、能够稳定运行。本测试管理系统主要由权限管理、需求管理、测试计划管理、测试执行管理、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管理这几个模块构成。

权限管理主要是由系统管理员通过对系统中各个角色分析后,进行人员的分配,组建测试团队,同时分配给团队测试任务,进行测试前期的准备工作。

需求管理主要是设计测试需求,首先制定测试需求及其工作分解结构,然后对其进行评审,评审不通过要就行修改,评审通过后产生测试需求报告,进入测试计划阶段。

测试计划模块主要是制定测试时间、安排测试任务、设计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步骤并完成测试计划文档,为测试执行部分做好一切的准备。

测试执行部分主要是以测试计划中设定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用例集编写,然后通过项目组评审通过后按照测试计划安排的测试时间安排进行测试工作。

缺陷管理模块主要是配合测试执行模块一起执行的,在测试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将缺陷上传到缺陷管理中,同时在回归测试的时候再将重点放到已测出缺陷上,同时修改已不再存在的缺陷,存入缺陷库。测试报告模块主要是根据以上所有的过程产生的文档,自动生成测试报告同时将缺陷分析结果写入报告中,为企业提供以后系统改进的依据和系统调优的建议。

二、结论

本系统依据第三方测试流程进行设计,采用了B/S架构避免了系统应用的系统相关性。系统分为权限管理、需求管理、测试计划、测试执行、缺陷管理和测试报告生成几大模块,同时实现了根据测试需求自动生成测试用例,依据未关闭的缺陷和测试过程文档自动产生问题分析报告的功能。本系统已经在几个测试项目中得到了应用,系统同时支持100人的在线和50人的并发压力,经实践检查本系统符合第三方测试服务的流程,能够满足第三方测试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慧韫,李卓群.基于H模型的软件测试管理应用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1):1993-1995

[2]黄晓东,刘强环境下软件测试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27(6):37-40

房屋设计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重量问题;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是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多,出现了很多质量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来提高房屋的使用性能和结构,成为摆在建筑界人士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分析。

一、房屋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1、房屋工程设计出现的问题

房屋工程的设计会对整个工程的施工产生重要影响,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目前在房屋设计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程设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给工程项目带来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比如在进行钢筋净距的设计时,达不到规范的最小间距要求,造成混凝土浇注困难、振捣不实、强度降低、出现孔洞等现象;二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部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图集生搬硬套,对后期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且项目完工投入使用以后,容易出现诸多质量问题,可见前期房屋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2、房屋出现地基不稳、沉降的现象

房屋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开裂的情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但一般都是由地基土的质量问题引起的,用于地基土的土壤一旦出现松软和老化现象,就很容易导致建筑地基的不牢固,进而导致建筑受力不均匀,从而出现房屋开裂、倾斜、倒塌的状况和事故。

3、房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房屋的施工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有大量因素影响工程质量,和问题,比如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等,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或者是未搅拌均匀,又或者是采用含泥量过多的粉砂配置等,都有可能导致浇梁、板、柱、混凝土等出现蜂窝、麻面、孔洞或是裂缝;其次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些工程管理人员对施工流程了解不够或施工过程中指导不到位等,都会导致工程工序不能实现完善交接,对后期工程的顺利进行埋下了隐患;再次施工队施工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高低,如果施工队施工水平达不到标准,就很容易导致某些重要的施工工序的要求无法被严格执行,或者是一些重点操作未能遵循行业标准和规范;最后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有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行为,意图通过这些举动来到谋取不法利益的目的,这种行为会对工程质量埋下严重隐患,进而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4、房屋施工完毕后的监管及检测不到位

所谓的监管和检测主要指两方面,一是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二是施工完成后监管和检测,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就很容易规避管理不规范、偷工减料等行为,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其次是对工程完工后的监管和检测,这是一个必须进行的安全检查程序,但是很多工作人员在检查的过程中存在检查不严格或不到位的问题,这很容易就会漏掉一些严重的质量问题,对房屋的未来使用埋下了安全隐患。

5、施工队伍普遍存在素质较低的现象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方面是由于参与施工的人员本身流动性较大,造成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再加上很多施工单位不注重对工人的技术培训,致使很多工人素质普遍较低;第二方面原因是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认识不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不能秉持认真、严谨的态度,经常出现违规操作,致使房屋质量难以达到标准;第三方面原因是施工单位普遍缺乏专业化的技术人员,难以根据设计和施工图纸的要求做好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致使房屋在施工的过程中难以根据规范施工,很容易造成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

二、针对房屋出现质量问题应该采取的举措

1、规范和加强房屋设计方案

针对房屋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和规范,首先可制定具体方案,进行勘察的专项检查,对勘察的责任和职责进行具体明确,加强对勘察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勘察质量监督;其次要加强对勘察人员持证上岗的检查,定时对勘察设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勘察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最后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的管理,对于无证、挂靠、业余设计的单位要进行严肃查处,达到规范和净化勘察设计市场的目的。

2、针对房屋地基不稳应该采取的举措

房屋地基不稳造成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可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预防,选取相对较厚的地基,这样可减少地基底层的荷载,此外可设计合理的措施方案,这样可有效控制由于受力不均而引起的建筑质量问题。

3、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要想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和质量,首先要保证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和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工程主管方在选择施工方时,要加强对其管理人员的考核,检查他们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是否达标,能否对工程计划做到很好的理解,工程主管方必须要求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能够满足当前工程方案的要求;其次要不断提高整个施工参与人员的道德素质,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监督,在人员的素质上做到严格把关,尽量避免因为人为原因而出现质量问题;最后强化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对施工流程和工艺的理解,这样便于更好的对施工流程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工序的正常衔接,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检查,一旦发现缺陷和不足,要及时采取合理方案进行解决。

4、工程完工后要加强监管和验收

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工程进行监管,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定期检查,检查施工工序是否标准、建筑材料的使用是否合格等问题,一旦发现工程问题要及时汇报和妥善处理;在工程的验收阶段,监理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监理人员,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和监督体系,加强对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此外要督促现场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理职责,在检查时做到严格、认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以便提升施工现场监理质量。

5、不断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

这里所讲的提高施工参与人员综合素质,主要指三类人群,一类是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一类是项目施工人员;一类是项目施工技术人员,首先对于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施工单位要加强他们对于标准规范的熟悉和运用,提高管理人员对标准、规范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同时管理人员也要对自身严格要求,不断学习相关管理理论知识,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其次是房屋施工人员,针对施工人员普遍存在质量意识淡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施工单位要定期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不断宣传高质量施工的重要性,尽量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同时督促他们认真学习施工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三是针对施工单位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施工企业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比如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专业强的技术人员加强到施工队伍中来;或者施工单位可选拔一批职业素养好,建筑基础知识扎实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从而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技术人员为本单位所用。

6、对新技术的应用采取慎重态度

虽然在现代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鼓励通过科研力量来解决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也予以了高度重视,加大对科研的投入,积极推广新技术与新产品,但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新技术的应用还是要采取慎重态度,因为很多新技术和新产品技术水平尚不成熟,没有达到推广使用的阶段,如果盲目使用,很容易因为技术与产品不配套而产生质量问题,所以对这一问题一定要采取慎重态度,一切以保障房屋建筑质量为前提。

结语:

房屋工程在施工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势在必行,施工单位、监理部门等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切实提高房屋工程质量,从而造福于祖国与人民。

参考文献:

[1] 徐泽鹏,刘振华.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 西部探矿工程, 2009(04)

[2] 肖美英.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 中外建筑, 2009(07)

[3] 田斌,赵廷树. 房屋建筑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防治[J]. 中华建设, 2009(02)

[4] 黄启欣.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J]. 中州煤炭, 2008(03)

[5] 庞文红. 浅议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理[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9(22)

房屋设计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房屋 结构设计 概念设计

1 房屋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分析

1.1 防火设计问题

一些设计人员对防火规范、 规定不熟悉, 对建筑物分类有错误,导致在设计中对防火标准执行有误, 消防处理不当, 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重要场所的安全疏散出口、 疏散门开启方向不正确, 影响安全疏散;有些设计中的防火分区面积过大, 防火间距过长, 设计存在随意性;有些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不配套 ,建筑物一旦失火 , 消防设施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1.2 结构设计不合理,留下安全隐患

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第 7.1.8 条(强制性条文)规定 “底部框架- 抗震墙结构, 上部的砌体、 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 。有些设计把底层设计成大空间, 抗震墙很少, 上部砌体抗震墙大部分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不对齐 ,造成结构体系不合理, 传力不明确;有些设计中抗震分类、场地类别选用错误, 导致整个结构设计错误。一些混凝土构件, 特别是悬挑构件的最小配筋率达不到要求, 有的相差一半, 有的甚至一半都达不到;有些设计中荷载取值没有按规范要求来确定, 存在漏算错算现象;有些结构设计与提供的计算书不一致,结构强度远远低于计算结果 , 设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3 设计深度达不到规定要求

一些设计人员制作图纸“偷工减料” , 设计粗糙, 过于简单, 施工图中应有的系统图、 大样图、相关剖视图漏缺;一些重要的、应该用图纸反映的内容只标注 “见图集” 、 “由设备厂家确定” 等, 施工图设计表述不全, 细部大样不详, 不能反映工程的全貌;一些重要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 工程类别、安全等级、 耐火等级、 防火消防处理等在设计总说明中没有标明或交待不全。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房屋尤其是多层房屋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过程中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 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 对结构电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

2 房屋结构设计的规范要求

为避免出现上述结构设计问题, 在房屋结构设计时首先必须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2.1 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①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 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

②底框砌体结构验算。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 1.2~1.5 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因为底层框架结构中只有底层框架抗震墙,应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抗震墙承担全部剪力,框架按刚度比例承担剪力。刚度计算时,框架不折减,抗震墙折减到弹性刚度的 20%~30%; 应考虑底层框架柱中地震作用产生倾覆力矩所引起的附加轴力。

③避免楼板计算中方法不正确。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中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

④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有效评价。目前结构计算大多采用结构设计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必须根据工程设计的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判断,根据其正确与否,决定能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2 构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 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

②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 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

③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 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融热措施。

④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墙压顶,下至浅于 500mm 基础圈梁,或伸入室外地面以下 500mm 的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 房屋结构设计的概念设计与地基设计

3.1 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房屋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房屋结构的概念设计是指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 “概念” 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房屋结构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 计算再精确、 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 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因此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应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对不同形式的房屋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

①对一般多层砌体房屋结构,应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要求做到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不宜采用无锚固的钢筋砼预制挑檐。

②对钢筋砼多、 高层结构房屋,力求做到结构布置尽量采用规则结构。对复杂结构,可以设置防震缝,把它分割成各自规则的结构单元。结构布置以少设缝为宜,一旦设缝,则应使防震缝的设置与伸缩缝、 沉降缝相统一;框架与抗震墙等抗侧力结构应双向布置,以便各自承担来自平行于该抗侧力结构平面方向的地震力; 框剪体系的各抗侧力结构要形成空间共同工作状态,除了控制抗震墙之间楼、 屋盖的长宽比及保证抗震墙本身的刚度外,还需采取措施,保证楼、 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

4 加强房屋地基结构设计

为防止或减少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 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 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 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 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 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地基的结构设计应分别就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考虑不同的设计。

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张拉施工。为了保证锚索张拉锁定达到设计吨位,进行以下控制:

①张拉前先对千斤顶、 张拉油泵、 压力表等进行配套标定,并用油漆进行编号,防止张拉过程中张拉机具混乱使用;②.张拉前对参与锚索张拉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指定采用同号液压油,防止因液压油粘度不同产生标定误差; ③张拉前对参与锚索张拉的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 使每个参与锚索张拉的人员从理论上懂得锚索张拉工艺流程及在张拉过程中要注意那些问题; 从操作上熟悉张拉机具的具体操作;④整束张拉前,锚索先进行分束预紧,预紧张拉力为 50kN,确保在孔内的钢绞线顺直,以提高锚固效果;⑤锚索张拉力按张拉工艺流程逐级增大, 张拉过程中当达到每一级的控制张拉力后稳压 5min才进行下一级的张拉,达到最后一级张拉力稳压 30min;⑥张拉时升荷速度每分钟不超过设计应力的 1/10; 卸荷速度每分钟不超过设计应力的 1/5;⑦尽可能以钢垫板为基准,直接量测钢绞线伸长值,量测千斤预活塞伸长值作为钢绞线伸长值会有误差, 因为钢绞线弹性变形影响其伸长值的准确性;⑧.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张拉段段长取值为止浆环后端到张拉时钢绞线实际受力点的距离;⑨.当钢绞线伸长值大于理论计算值 10%或小于 5%时,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后,才继续张拉;除监测锚索外,抽约 5%有粘结锚索安装测力计,监测锚索锁定后 48h 后应力变化情况,如应力损失超过设计应力 10%,进行补偿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