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信用卡发展存在的问题

银行信用卡发展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信用卡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信用卡发展存在的问题

银行信用卡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银行信用卡发展状况;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如今,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已经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与此同时,我国的许多银行都把信用卡业务作为银行自身发展业务中最有潜力的业务进行建立和发展,最终能够为自身的银行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目前我国银行信用卡的发卡数量不断上升,对人们的生活消费也带来了许多变化,但是既有积极的变化,也存在消极的变化。虽然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使用量越来越多,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在这其中,我国银行信用卡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下文就对我国银行卡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进行详细的阐述与说明。

一、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进步。近年来,我国银行信用卡的业务作为目前消费者信贷的一种工具和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人们在使用银行信用卡的同时也在享受信用卡为自身生活带来的便捷。如今,信用卡使人们在购物、消费的过程中更加便捷,省去了现金支付的繁琐流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的消费心理需求也在逐渐提高,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的频率与效率。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大大拉动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在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发展问题和实质性的难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存在金融风险隐患,但是目前影响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根本因素还是缺乏与我国银行卡业务相匹配的完善的法律法规,这个问题的出现导致了很多银行信用卡业务都举步维艰,这无论是对人们的消费生活与生活质量,还是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匹配的完善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速度为之迅猛,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对人们的生活也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但是,近年来由于银行信用卡发展速度之快,难免还会存在许多问题。下文就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的分析。影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相匹配的完善的法律法规,这也是导致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任何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都需要相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与辅佐,这样企业才可以有序的经营,对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也是如此。然而,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恰恰缺乏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导致消费者信用卡的信誉问题。我们都知道,信用卡带有透支功能,如果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长期缺乏相匹配的法律法规,那么最终就会导致持卡人出现养卡、睡眠卡的现象,这不仅仅导致信用卡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还使我国的银行失去了部分财力与经济效益,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使用率普遍较低

近年来,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较快,与此同时,信用卡的发放数量也在逐渐增加,虽然这一现象看起来是消费者对信用卡的持有率较高,但是很多信用卡的持有者并没有充分利用手中的信用卡,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使用率普遍较低,这对于我国银行的经济利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目前,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使用率普遍较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银行的员工会出现利益驱使的心理,所以银行的员工就会大量的发行银行信用卡,只注重了表面的业绩与信用卡的发行数量,但是往往忽略了持卡者是否会真正充分使用信用卡来进行消费;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银行业务卡的使用已经普及到各个领域,但是还有许多的消费者与持卡者并没有真正弄清楚信用卡业务的使用方法以及信用卡自身的使用价值,所以长期下去就会导致持卡者手中的信用卡成为睡眠卡,从整体上降低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使用率,这对于我国银行不仅是一种经济损失,也使信用卡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三)银行之间恶性竞争

我国各大企业相继而起,由于市场的变化多端,所以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目前,许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市场地位与经济发展,在许多行业之间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现象,进而破坏了市场秩序。目前,我国银行之间信用卡业务之间也存在着恶性竞争的问题,这种极端现象的出现,对我国各大银行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我国银行之间信用卡业务之间存在恶性竞争,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首先,因为我国目前缺乏与银行信用卡业务相匹配的完善的法律,所以缺乏了法律的监督与制约,某些银行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受到利益的驱使,就会对银行的信用卡进行大量的发放,这种不计后果和不计银行成本的行为不仅会导致持卡者手中的信用卡变成睡眠卡,还会让银行的经济效益大大下滑,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法律法规的监督与管理。与此同时,许多新产生的信用卡使用中的问题以及违规行为都是因为信用卡没有相匹配的法律法规,如果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导致我国银行之间信用卡业务竞争的恶性循环,所以银行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从而缓解银行信用卡业务竞争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存在风险

我国银行信用卡的发放与使用确实给人们的生活以及消费带来了许多价值,让人们感受到了许多物真价实的东西,但是,目前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换句话说,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程度、发行数量与风险是成正比的。因为银行信用卡涉及到的领域越广泛,问题就越多,自然而然,它所承受的风险比例就相对较大。目前,银行信用卡业务中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由于信用卡客户的资信水平较低、经济状况恶化、还款能力差引发的银行经营中的信用风险,与此同时,对于持卡者的个人信息管理的业务来说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银行的管理者加强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做到有效减少风险,加强人们所持信用卡的安全性,为人们的消费生活带来更加便捷的条件。

(五)盈利能力比较低

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银行信用卡的发放与使用数量相对较多,但是我国银行信用卡盈利能力比较低。这一问题的出现也为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难题。一般来说,银行信用卡的运营成本很高,它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年费、透支利息以及手续费等。但是根据我国的情况而言,在银行信用卡业务方面投入的成本是相对较多的,所以我国银行信用卡的盈利水平往往无法赶超所投入的成本,再加上我国缺乏完善的与银行信用卡业务相匹配的法律法规,没有对银行信用卡的发放与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银行信用卡盈利能力比较低。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信用卡出现的问题的根本原因都是缺乏法律法规的建立,所以银行的管理者要抓住自身工作的重点,进而提高我国信用卡的盈利能力。

三、针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对策

(一)政府与相关机构出台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

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近年来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它所涉及到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这就避免不了银行信用卡业务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根据我国银行信用卡的发展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促进我国银行信用卡的良好发展。影响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缺乏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相匹配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政府与相关机构出台与之匹配的法律法规。目前,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信用卡业务的限制性条款,对我国大部分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信用数据的有效使用造成一定的制约。所以,想要改变这一情况,要在原有法律的基础上找到不足,并根据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进一步来完善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对于我国信用卡市场的某些欺诈行为与恶意透支等违规行为,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要通过法律形式,明确欺诈的惩罚制度,以及信用风险的主要承担责任的机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明确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管理部门以及管理对策,还可以加强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稳定性与有序性,这对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制定营销计划,加大对我国银行信用卡的营销力度

虽然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比较迅速,信用卡的发放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但是银行信用卡的使用率还是相对较低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银行的管理者制定完善的营销计划,进而加大对我国银行信用卡的营销力度。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想要加强营销力度,首先,就要对银行信用卡的营销进行有效的大范围的宣传,让更多的消费者转变客户的理念,进而调动持卡者的使用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睡眠卡的数量;其次,银行的管理者还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方式引导帮助消费者建立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进而充分利用信用卡自身的价值;最后,银行的员工要对信用卡的发放手段进行改进,不能只关注数量的多少,可以根据对消费者的分类统计,进而进行定期的发放,这样不仅会加强有序性,还可以充分让消费者感到信用卡的真正价值所在,对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监管力度,杜绝恶性竞争的现象

目前,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银行之间为了取得自身的经济效益,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银行之间需要互相协调与辅助,不能因为存在竞争关系,就将这种关系逐步恶化。这也是我国银行信用卡发展的难题之一。所以这就需要银行加强对信用卡业务的监管力度,杜绝恶性竞争的现象。想要加强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监管力度,首先,就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找出各个部门的责任与监管范围,同时也要明确各个部门的任务与职责,明确自身的管辖范围。并且对于市场竞争来说,合理的竞争是可以存在的。如今,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正所谓优胜劣汰,有市场就必然会有竞争,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是盲目的市场竞争对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心理,打消员工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于我国银行之间的共同发展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还会对消费者造成逆反心理,降低消费者持卡的使用率,降低银行的经济效益,所以加强对银行卡业务的监管力度,杜绝恶性竞争是十分重要的。

(四)设置风险监管机构,防范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由于我国银行信用卡的使用范围较广,再加上发放数量增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着许多风险,所以为了减少风险,就要求银行的管理者设置风险监管机构,防范信用卡的业务风险。对于信用卡的风险管理来说,想要降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首先就要降低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风险,换句话说,就是对持卡者个人信息的保管工作以及消费时的安全工作。因为消费者是信用卡的最K归宿,所以消费者使用信用卡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对于目前较发达的网络而言,诈骗现象无处不在,所以为了加强风险管理,就需要加强对网络交易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进而确保持卡者的信息与资金的安全,让人们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五)拓宽信用卡业务,提升业务水平,增强盈利能力

现阶段,对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状况来说,虽然银行信用卡的发放数量较多,但是信用卡的业务范围还比较狭窄,而且业务水平与盈利能力都相对较低,所以为了加强银行自身的营销能力与经营水平,就需要管理者拓宽信用卡业务,提高信用卡的使用率与消费指数,进而提升业务水平,最终能够增强盈利能力。例如:对于银行信用卡的发放来说,不仅仅可以进行基础消费信用卡的发放,在旅游方面也可以进行业务拓展,这样以来,更加有利于吸引消费者,逐渐提升信用卡的业务范围,有效实现信用卡的价值。

四、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虽然还存在许多实质性问题,但是它的发展速度与前景都是非常可观的,只要我们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根据发展遇到的问题做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建立完善的与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为基础与标准,再进一步扩大信用卡的业务范围,逐渐提升盈利水平与能力,就会从中减少失误与风险,进而从根本上改善发展问题,为银行自身同时也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更加便捷的服务,最终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长远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殷樱,宋良荣,唐惠贤.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2):62-66

[2]秦慧群,钟茜.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4(26):77-78

[3]赵壬荷.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4):142-144

[4]张爽.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2):187-188

[5]项义军,安雪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6(4):16-18

[6]陈鸿坤.中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商,2016(12):200

[7]王艳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3):43

[8]刘君.农业银行掌上银行业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农银学刊,2016(2):56-59

[9]王水莲,周海鹰,钟毓海,林洁.南宁市金融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6(1):55-60

[10]王亚琼.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6(7):282-283

[11]张承前.探究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贷款的治理对策[J].科技视界,2015(36):305

[12]王瑶.我国信用卡业务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2014(12):126

[13]⑾.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银行信用卡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问题一退货容易退钱难

原来,为避免信用卡透支消费,货款是不能以现金形式退还的。通常,单笔刷卡消费的退货款在回到持卡人账户前,需要经过店家、收单行、发卡行等几个机构结算程序。

首先,消费者必须办理退货手续;其次,店家要向自己的结算银行(收单银行)发出指令;最后,经结算银行审核无误,再通过银联系统,将款退还到持卡人的发卡银行,继而再充入持卡人的信用卡账户。如此周折,走一遍流程总得花上15到20天。

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卡消费后,退货必须向店家拿回原来自己签过字的签购单,如果该签购单已通过银行进行结算,则应要求店家通过POS机或压卡作退货交易,将原来的账款冲掉,把已消费的资金重新划回信用卡账户。

特别要记住,向店家索要退货单、结算单据作为凭证,同时多加关注自己的账户变动。

另外,如果你当天就发现所购买商品的问题,当天退货,那么收银员可以马上在POS机上进行一笔相反的操作,把钱退还到持卡人的信用卡里――银联规定,如果消费者刷卡消费当天在店家结算前退货,店家可以通过银联系统立即将退货款返还到消费者的银行卡里。

另一点需要提醒的是,不管退货款在多长时间内到账,这笔资金会一直占用持卡人的信用额度,消费者一定要先偿还该笔款项,否则会产生罚息。

问题二还款入账有“时差”

很多人都喜欢在还款日搭上“最后一班车”,在到期还款日时才办理信用卡还款业务,觉得这样才能把免息期用得最彻底。可实际上,不同银行的不同还款方式都存在“时差”。比如,在中国银行用自动存款机偿还信用卡欠款,在当天的20∶00点之前所存入的资金被记做当日入账,在当天的20∶00之后则要记入第二天;此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所发行的“国际卡”,中国农业银行的“金穗贷记卡”的记账时间都要比还款时间晚一天;招商银行一般要到存款第三天后才实际入账;而广东发展银行的信用卡在通过银行柜台还款时是实时入账,而通过自动存款机自助还款,就要到3天后才能入账了。

跨行实施的“柜面通”,是比较时新的还款方式,但由于受到系统限制,会造成一到三天的延迟。以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为例,如果从其他几家银行的网点用“柜面通”向信用卡内存入资金,则要等到还款的第二天才能转入招商银行,第三天才能记入持卡人的信用卡账户。中信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同样如此。所以,赶“最后一班车”还款最好考虑“时差”因素,小心莫名其妙吃“罚息”的同时还被记上“不良信用记录”了。

问题三密码并非“双保险”

有的信用卡明明设置了密码,可是有时不需要输入密码同样可以消费成功。要解答这个疑问,首先要搞清楚信用卡的密码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目前各银行发卡时让用户设置的密码,一是供提取现金之用,另外就是在银联的POS机上使用。也就是说,当信用卡遭遇本土商业机构的POS机时,密码有效;一旦遇到VISA或MASTER的POS机,密码形同虚设。所以说,在一些高档涉外场所消费时,可能就不需要输入密码,消费者这时一定要在签字前仔细核对刷卡金额,千万不要“潇洒一挥”。

消费密码有时会“不管用”,但信用卡(指VISA卡)上的另一个密码CVV2却始终恪尽职守,只不过它常常被人忽视罢了。CVV2码位于信用卡背面的签名栏上,就是紧跟在卡号末4位后面的3位保安数字。当用户使用信用卡进行电视、电话购物和网上交易时,特约商户就会根据需要,要求输入CVV2号码核实身份。

笔者支招办卡要“三近”

第一,要“近工资卡”。关联账户还款是最方便也最保险的,既不容易让你由于忘记还款而遭受罚息,又可以用足免息期。

选择信用卡的时候,最简单莫过于在工资卡所在银行办理信用卡,并开通“关联账户还款”,那么,在还款当日,工资卡里的资金就会自动转到信用卡里。

第二,要“近银行网点”。一定要挑选一些便于在家庭、公司附近的银行网点进行还款的信用卡。

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这6家银行推出的信用卡,还款业务只能在本行网点的柜台或是自动存款机上办理。不过,这几家银行在网点上具有较大的优势,网点遍布各大城市各商业区及住宅小区。

银行信用卡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信用卡正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信用卡是当今世界上广为流行的一种先进的支付手段、消费信贷、结算工具,是指银行或者专门的信用卡公司签发给资信可靠的用户包括单位和个人进行购物、消费、提取现金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的使用大大地简化了支付手续,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有效地刺激了社会消费。但信用卡的使用是以持卡人的个人信用为基础的,而个人信用在很大程度上又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信用卡业务具有与生俱来

的风险性。换言之,在信用卡为社会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的犯罪活动也越来越频繁。究其原因,自然是人的贪欲之心超越人的理性和理智,使人产生犯罪之心。以信用卡诈骗的原因为例,就其制度而言,发卡机构的管理是存在漏洞的。由于其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不完善、管理上的疏忽以及与特约商户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等原因,常使不法分子有机可趁。同时,持卡人自身防范意识的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故此,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犯罪成为当前影响社会

经济秩序的突出问题。《刑法》也专门设立信用卡诈骗犯罪予以打击。但不得不承认,我国目前打击经济领域犯罪的立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由于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犯罪的手段层出不穷,使其在各个犯罪环节上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在适用现行《刑法》上也就存在一定困难。现行的法律法规已经严重滞后于其犯罪的发展现状,难以对其犯罪行为进行有效的制裁和惩罚。在经济犯罪侦查中,涉及信用卡的诸多问题常常困扰着侦查人员。因此,认真研究信用卡犯罪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立法建议,这是金融界和公安机关的共同课题。笔者希望通过对经侦中有关信用卡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抛砖引玉,以期有利于经侦工作,打击经济犯罪。

二、信用卡诈骗罪中“信用卡”含义的确定

多年来,信用卡的含义是一个争论颇多的问题。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卡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对何谓我国刑法中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以及刑法中的“信用卡”与银行或

者其他金融机构业务工作中的“信用卡”是否应该具有完全相等的含义等问题引发了争议。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的一个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9 年3 月1 日公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第2 条之规定,银行卡是指商业银行(含邮政金融机构) 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

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银行卡按照清偿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借记卡和信用卡。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第130条之规定,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信用卡按照是否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两类。如果仅从这些规定来看,问题很简单,银行卡和信用卡的涵义肯定是不等同的。只是之前的一个规定让其问题复杂化了。中国人民银行1996 年的《信用卡业

务管理办法》中则将贷记卡和借记卡均归入信用卡范围之内。换言之,信用卡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变化,以前的信用卡既包括贷记卡也包括借记卡;而现在在银行业务活动中,银行卡已经代替了原来的信用卡概念,并限定了信用卡的含义,仅指贷记卡,从而将借记卡从信用卡中分离出来。其大背景是银行业务活动的不断拓宽以及需加强与国际接轨。由于我国现行刑法是在1997 年10 月1 日正式生效的,而其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中“信用卡”的含义显然是秉承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的内容,既包括贷记卡也包括借记卡。于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出现了:我国刑法中“信用卡”的含义是否需要随着银行业务管理工作中“信用卡”含义的变化而变化? 对此问题,学者们有不同观点,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此问题的尘埃落定最后还是源于 年12 月29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有关法律解释。该法律解释明确了我国刑法规定中的“信用卡”的含义,即在刑法意义上,借记卡今后将一律被视为“信用卡”,有关借记卡犯罪司法实践定性中的混乱局面将得以消除。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经济犯罪侦查的实践过程当中,涉及有关信用卡的问题,不仅仅只是信用卡诈骗犯罪,还有盗窃

信用卡,商业贿赂犯罪中信用卡金额的认定等。一般而言,这些问题中的信用卡均包括借记卡。但也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非法中介进行信用卡套现时,其信用卡则指的是具有一定的信用额度,可以先购物消费、现金存取后还款功能的贷记卡和准贷记卡。

三、非法中介进行信用卡套现的定性

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不是通过正常合法手续(如atm或柜台) 提取现金,而通过其他手段将卡中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现金的方式套取,同时又不支付银行提现费用的行为。非法中介进行信用卡套现的操作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中介公司申请pos 机或利用其它商户pos 机,用需要现金的客户信用卡刷卡,进行虚假消费,套取现金,二是中介公司用需要现金的客户信用卡到电信营业厅pos 机刷卡,购买话费充值卡,再将该充值卡转卖,套取现金。非法中介进行的信用卡套现活动给信用卡的使用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和隐患,一旦无法偿还透支款,必然造成发卡银行资金损失,也给持卡人信用记录带来污点,严重影响信用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由此,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出的《关于防范信用卡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就明确规定持卡人套现和商户提供套现服务属违法行为,要求各金融机构联合 工商和公安等部门进行打击和处理。

从社会危害性上看,非法中介的行为已经具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性质,影响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而套现行为通过虚构真实交易变相发放银行贷款,也使发卡银行存在潜在风险。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法律明文规定非法中介进行信用卡套现是违法犯罪行为。这就使得公安机关的经侦部门在打击此类行为时,往往面临于法无据的尴尬。即使在法律界有关其行为的定性也争议颇大,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讨论也使各抒己见,看法不一。例如,有观点认为中介组织的行为不涉及犯罪,理由是中介组织从事的是正常的公司代办信用卡业务,并向税务部门交纳营业税,所收取的服务费也是双方自愿,所以此类行为至多定性为违规而非犯罪;第二种观点认为中介组织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因为其行为系法律无禁止,且并没有直接侵犯银行财产,故只能对持有信用卡且恶意透支的人认定为涉嫌信用卡诈骗;第三种观点则认为中介组织的行为已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及妨碍信用卡管理罪;第四种观点认为信用卡套现已经有贷款诈骗的嫌疑,信用卡本质上是一种小额的信

用贷款,而信用卡套现的本质则是商户与持卡人合谋,恶意以消费名义从银行套取一定额度的贷款。这在某种程度上涉嫌虚构事实的贷款诈骗。如果套现者拒不还款,也触犯了《刑法》恶意透支的条款。笔者比较认同第四种观点,如果中介组织与持卡人在申请办卡时使用了虚假的身份资料和证明文件,就更加深了其贷款诈骗的主观故意,但认定本罪的难点在于客观方面:如果行为人提供资料真实、办卡程序合法、所套资金用于正常业务且每次都能按期偿还,是否能构成本罪未遂呢,有待于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由于目前非法中介套现活动凸显出法律空白,使其套现行为在适用刑事法律上和在实践执行中存在诸多难点。有侦查员认为,此行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但非法中介套现活动社会危害性严重,不打击于理不容。其实,定罪实际上是一种理性的找法活动,即应当将具体危害行为置于整个刑法系

统中,寻找有无完全符合或者相当的犯罪构成。因为将法律和司法文件适用到具体案件,离不开司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笔者以为只有吃透法律和司法文件的精神,充分发挥能动性和自由裁量权,才能真正把案件办好。

四、商业贿赂犯罪中收受信用卡之受贿数额的认定

银行信用卡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用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H69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8)33(c)-0028-02

一、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1)发卡量竞争是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的最大特色。来自银联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5月底,信用卡累计发行量1.1亿余张。2003年,国内信用卡的数量还仅为300万张。国内信用卡在几年内的发展异常迅速,各家银行大都采用“跑马圈地”的方式扩张着其信用卡的市场分额。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信用卡的竞争将继续侧重于卡量增长。(2)中国消费者信用卡的总体渗透率偏低,发展存在障碍。据CTR调查显示,目前信用卡持卡人比例已达36.9%,一线城市渗透率最高达44.5%,二线城市为35%,三线城市较低为17%。相比之下,在台湾和香港地区各收入群体中分别有70%和81%的家庭持有信用卡。CTR研究报告同时显示,在非信用卡用户中有近六成的人不考虑申请信用卡。(3)我国目前信用卡市场普遍亏损,只有招行等为数不多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领域实现盈利,国内商业银行要在当前阶段扩大发卡规模和提高服务质量间找到完美结合点并不容易。为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已不可避免进入信用卡业务中。在国外,信用卡业务是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我国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问题。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不仅在人均持有率和消费金额上无法和MasterCard、Visa、American Express等国际知名信用卡品牌抗衡,在金融立法、网络建设、信用环境以及风险防范上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给信用卡的市场推广工作带来困难。目前存在以下问题:1、信用卡外部环境存在问题。(1)信用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关于信用卡的法律法规只有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联的成立以及信用卡业务的日新月异,我国现行的信用卡法律法规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目前实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对银联公司和特约商户等市场参与者的准入条件和权利义务等未做明确的规定,给监管带来不便,也在市场上存在一些不稳定的隐患。(2)信用卡征信体系不完善,恶意透支、套现现象严重。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的征信网络,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初步建立了一些征信机构。而国内除上海外还尚未实现私人征信体系的联网,而且收录的信息主要为个人贷款、信用卡方面的违约记录,以负面信息为主,范围偏窄,对商业银行来说,可利用的价值不高,导致各银行间不能实现持卡人信用记录的共享,银行无法区别不同质量的客户。同时由于用POS机刷卡套现具有提现快、金额高、费用低的优点,银行卡恶意透支、套现现象日渐普遍。(3)国内信用卡环境不乐观。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卡到底赚不赚钱,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本身可能产生很多间接的效益,但需要用卡环境和刷卡消费环境的支撑。很多国家鼓励刷卡消费,比如韩国,如果商户安装刷卡设备,可以给商家退税,所以商户愿意安装。而在中国很多商户不装POS机,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这涉及到一国是否鼓励刷卡的相关政策。通过对客户奖励,实现交易金融的提升。(4)在观念上,中国人尚不能全面接受透支消费。中国人过于保守、不喜欢花明天的钱的传统观念,导致在中国1.1亿张已经发行的信用卡当中,除去睡眠卡、叠加持卡,真正的持卡人只有1000万左右。这就意味着六成的卡处于休眠状态。2、银行卡发卡机构存在问题。(1)发卡机构众多,缺乏统一管理。从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支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至今,各个商业银行都正式发行了自己的信用卡,并且在网络建设、设备配置、商户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虽然它们同属于万事达信用卡国际组织和维萨国际信用卡组织,但发卡银行之间只视对方为竞争对手,相互间却少有联系。各行自行设计卡样,编写章程,开发软件,使各卡自成体系,人力、物力、财力反复投入,系统网络重复开发。这就造成了各发卡行之间网络、设备不兼容,商户不能共享,使得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形不成合力,用卡环境受到限制,造成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2)银行卡功能品种单一,创新不足。大多数的信用卡提供的基本服务都是相同的,在增值服务方面,大部分信用卡都提供了保险、预定机票、预定酒店等服务;在促销方面,各发卡银行都采取了免年费、消费积分、抽奖、刷卡送礼、现金回馈等优惠措施。还没有在诸如个人身份证明卡、病历档案、地铁月票、保险等体现信用卡服务特色的领域发挥应有作用,致使信用卡在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同发展用于交通、邮电、医疗、保险等专用卡方面还是空白。(3)信用卡利润来源单一,发卡成本偏高。信用卡的利润来自三个方面:年费、手续费和透支利息收入。当前几乎所有的银行都采取刷卡消费免年费的方式,这意味着这块原本相对稳定的收入所剩无几。由于居民消费理念的缘故,国内信用卡业务利息收入绝对额和占比都不高,平均比例仅为30%左右,大大低于美国银行业70%的比例。占利润最大比重的是手续费收入,消费手续费的提升需要很大的客户总量,同时也需要信用卡活卡率、用卡环境、用卡使用率的提升等诸多因素。而与此相对应,信用卡业务初期成本很大,搭建一个系统就要几亿元,还需要配备大量的后备服务人员。为了竞争,银行花费巨额支出,光一张信用卡的前期成本就要60多元,银行在邮寄费上一年要花费几千万元。同时为防止销卡,各银行信用卡部门不惜花费成本,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甚至向持卡人送出高价礼品。(4)金融电子化水平落后,各银行间资源不共享。中国目前大多数基层行电子化程度低,许多地区通讯非常落后,严重制约了信用卡的发展。持卡人的资料和交易情况不能被银行及时的获取和共享,使发卡行不能对持卡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例如:黑名单的传递,持卡人交易情况的及时统计等。同时各卡间横向联系不够,造成持卡人资信资源、商户资源、设备软件等许多信用卡业务资源不能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信用卡业务的先进性。(5)缺乏风险控制能力。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银行卡业务风险防范体系,对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处置风险的经验和手段都存在比较明显的欠缺。部分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违规操作,银行卡业务计算机处理系统不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传输和账务清算不及时,使银行卡风险不能及时得到遏制。

三、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对策分析。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有关的法律、政策,为信用卡业务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1)继续完善信用卡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本次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就建议,希望及早出台规范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银行卡条例。马蔚华委员认为,人民银行1999年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在监管主体、产品类别、信用额度、风险管理、受理市场等各方面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监管要求和业务推动,应及早出台银行卡条例。(2)加强征信制度的建设。银行、公安、法院、公共事业等部门都要积极配合、支持征信机构,建设全社会统一的征信体系,增加与信用有关的正向信息的采集与披露。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严格的信用审核制度,完善个人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限制持卡人的信用额度,从体制上控制持卡人,使持卡人的信用额度各家银行加起来不能超过一个限额。对POS机的发放严格审查,防止恶意套现。(3)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信用卡消费。如对个人,可以规定对持卡消费者在所得税上予以一定的优惠;对接受信用卡的商户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也让商户意识到信贷消费加快了商品的周转,提高了经济效益,带来结算便利,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创造一个“人人用卡,方便用卡”的社会环境。(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用卡意识,解决“睡眠卡”问题。政府应积极营造有利于消费信贷发展的政策环境,通过提倡建立“不用现金”消费的政策来推进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人们用卡的积极性,提高银行卡的使用效率,有效解决“睡眠卡”问题。2、发卡机构应科学管理,规范行为,增强创新。(1)加强管理、统一技术规范。各发卡银行应共同联合建立全国银行卡网络中心,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设自动转账网络、自动柜员网络和自动授权网络,扩大网络覆盖面,充分利用计算机与通信网络技术,使持卡人实现自动转账、自动授权服务、自动查询对账、网上购物等功能,结束各发卡行自成格制、各自为政的局面。同时应尽快制定与我国金融电子化总体规划相协调的信用卡发展规划和政策,在技术上制定一整套信用卡的技术规范,打破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而造成的政策各行其是,技术规范各异,设备重复投资的局面,从而有效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减少资金重复投入,避免内部竞争。(2)迎合需求、加快创新、改善服务。各发卡机构应通过调查来了解、掌握大众消费活动的需求及动向,根据市场需求,在功能、服务方式、业务品种等方面大胆创新,提高卡的附加值,通过与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服务方式相结合,建立更多的支付终端,为持卡人提供便捷的服务,如信用卡附带购物保障、旅游保险、全球医疗紧急支援、优先订票及诸多商户的打折优惠等。在卡类品种方面,可以采用与更多行业的企业合作联手发行联名卡,积极推进公务用卡,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同时发卡机构可以通过对客户消费偏好、经济状况等信息的分析、统计、整合、挖掘,与不同行业合作,向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保险、理财、住房、装修等增值服务,提高信用卡客户的忠诚度。另外,还应根据客户为银行带来的利润大小,对持卡人实行差别化服务。(3)积极努力提高使用率、降低成本。发卡机构应通过宣传、创新、增加功能、给予特约商户便利、给予消费者适当优惠等手段,达到发展特约商户、增加发卡量、提高信用卡消费金额的目的。同时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可协调运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分工的优势,试点将信用卡非核心业务如商户的拓展与收单、卡片制发、透支催收等交给资质好、实力强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来完成。发卡机构集中精力重点做好产品设计、市场开发、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核心产品和服务。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可加大重点城市、重点产品、重点市场的支持力度,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收益高的产品、资产回报率高的市场在营销费用、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实行倾斜。(4)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金卡工程”的建设,实现业务网络的不断升级,改造通信设施,形成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效、安全信用卡联机网络系统,使信用卡持卡人无论在何时何地消费,信用卡联机网络都可以为持卡人提供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同时发卡机构要共同设立专门的信用卡信息机构,发卡行在调查持卡人信用资料的同时,把所获得的信息与其他发卡行共享,避免重复劳动。各发卡机构之间应相互通报信用卡透支情况,定期交换信用卡恶意透支者的名单,堵塞某些恶意透支者轮换办卡、轮流透支的渠道和漏洞。(5)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体系。首先,要树立对风险的正确意识,加大资信审查力度,从信用卡办理发卡阶段控制风险,在实际发卡中,要让办卡人亲自申请、亲自办理,提高发卡质量,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其次,要加强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强对现行适用法律的研究,熟练运用法律保障措施。最后,要有效更新银行硬件设备以避免存在的风险,建立现代化的授权交换网络和资金中心清算系统,缩短清算时间的周期,尽快实行实时结算,从而遏制风险的发生。

四、总结

我国的信用卡业务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13年中国信用卡行业的整体利润将达到130亿元人民币。报告称,中国信用卡市场依然是中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中成长最快的产品线之一。虽然行业经济效益充满挑战,但受规模效益以及消费者支出增长的推动正趋向好转,到中期即 2013年中国信用卡市场将实现盈利。只要遵循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信用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随着对相关制度和措施的完善、对相关风险进行控制,我国信用卡业务必将健康持续地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杜建芳.我国信用卡营销的短板问题与解决对策[J]商业现代化.2007.1

[2]张继年.信用卡规模经济发展探究.[J]中国信用卡.2008.2

银行信用卡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银行卡2011报告

随着市场的发展,卡业务在零售银行业务中的地位越发突出和重要,每家银行都在银行卡上下足了功夫,层出不穷的更换卡的类型和功能。为了能在业绩报告上留下闪亮的一笔,发卡量和交易金额已经成了衡量卡业绩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成为银行间相互攀比的一个重要环节。

工行信用卡发卡量傲视群雄

纵观中国银行业的卡业务,不可否认,在年发卡量方面,不管是借记卡还是信用卡,工行都具备绝对性的优势。

2011年上半年,各家银行的发卡量都在稳步增长。工行2011年上半年累计信用卡发卡量7079万张,新增信用卡713万张,居16家银行之首。招行和建行紧随其次,2011上半年累计信用卡发卡量分别为3687万张、3029万张。值得一提的是,招行在上半年新增信用卡210万张,名列前茅。

2010年信用卡发卡量增幅最大的为光大银行,2010年同比增长46.7%。工行信用卡比上年增加1165万张,增长42.2%。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267.96万张,同比增长23.06%。深发展也在快速发展之列,信用卡较去年同期增长13.47%。

信用卡发展至今仍处于烽火战国的年代,当然,发卡量也不能作为衡量一家银行是否盈利的唯一标准。

广东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总行信用卡中心的总裁表示:“发卡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实现盈利,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信用卡的发卡数量不是最关键的数据,衡量一家发卡机构是否成功,主要看三个指标:一是贷款余额;二是资产回报率;三是活卡率。”

信用卡发出去并不难,但发出去后让客户用起来才是关键。有数据显示,内地银行卡市场活卡率仅为30%,也就是说有70%的卡处于睡眠状态。

农行累计借记卡发卡量夺冠

具有存储功能的借记卡承载着银行的存款余额和各项相关指标。

2010年,农行以38500万张的累计借记卡发行量占据上市银行借记卡发卡量的榜首。而建行和工行累计借记卡发行量29200万张和29100万张十分接近,招行一卡通和浦发银行轻松理财卡发行量也不甘示弱,取得了5694万张和2177万张的成绩,其中浦发银行新增借记卡达到310万张,超过民生银行221万张新增卡的数额。

2011年上半年农行累计借记卡发行量41800万张,比2010年底增长了8.5%。而光大银行借记卡发行量猛增,累计借记卡发行量达到3237万张,股份制银行中仅次于招行。借记卡新增发卡量中,建行最多3657万张,工行其次2712万张。

从增长的份额上来看,2010年累计借记卡发行量工行比去年末增加5395万张,增长幅度52.7%,是所有银行中增幅最大的。

商业银行间发卡量比拼的战争从未停止,但究竟利润如何?一家大型银行的上海分行行长指出:“发卡量对银行的贡献不是很大。”

但广大中小商业银行在银行卡收费问题上往往面临两难的抉择,一方面银行通过免费的银行卡服务吸收更多客户存款增加自己的资本金;同时免费发放银行卡又会带来另一方面的困扰是,随意盲目的发放银行卡使银行需要承担高额的维护成本。

调查发现,坏账率是信用卡的软肋。截止到目前,数十家发行信用卡的商业银行中,只有平安银行、招行等少数银行实现了盈利。

虽然2011年监管层出台了政策,采取了干预借记卡收费的一系列措施,但是仍是杯水车薪。对于这种场面,用户和银行各执一词。

信用卡交易金额中行最多

在2011年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金额中,中国银行以8009.95亿元的交易金额名列前茅,其次为工行4318亿元的信用卡交易金额,紧接着是建行和招行,2617.4亿元和2285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招行为最优,其次是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金额分别为718.21亿元和704.25亿元。

其中,2010年兴业银行信用卡新增138.09万张,交易金额为662.50亿元,同比增长44.14%,实现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40.83%。

中信银行2010年信用卡发行量比去年末增长24.12%,全年交易量突破千亿元,达1001.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6.96%;信用卡业务全年实现业务收入24.5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9.37%。

2010年浦发信用卡POS消费金额超过36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7362万元,同比增长19%;信用卡中间收入40123万元。

2011年上半年借记卡的消费金额,工行以10522亿元傲视群雄,遥遥领先;其次建行的消费金额为8284亿元。

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银行的很多业务受到了限制。为了维系业绩增长,许多银行选择了依赖手续费和佣金等第三方收入。

银行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调高手续费和管理费的表象背后,是想增加一点利润而已,试图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银行作为市场经营主体追求盈利本来无可厚非,而提供了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理应得到相应的支付。况且从银行卡的成本收益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广大的中小银行仍处于收不抵支的状态,他们也急需用银行卡收入的增长来弥补成本压力。

卡类创新此起彼伏

创新是银行做各项业务的首要目标。在2011年卡创新方面各家银行也是不遗余力。

一位城商行的行长表示:“银行卡的金融服务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完成从银行卡产品的同质化向品牌的差异化竞争转换,这样才能吸引客户的眼球。衡量卡业务的业绩,主要来自于客户忠诚度、盈利模式、处理系统、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关键业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谁能解决这五方面的问题,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打造银行卡最佳品牌忠诚度。所以,银行追求的不应该是单纯的发卡量,更重要的是契合市场需求。”

2011年零售银行报告

向上走,向下走。中间是红线。

2011年零售银行的业绩正在排队接受检验。

18538款理财产品,交行发行数量最多,2327款。东亚银行收益最高32%,10%以上有48家。3家银行5款产品赔钱,其中,平安银行盈丰0712号-33.45%收益触底。

工商银行前三季存款总额达12.14万亿,贷款总额7.6万亿,遥遥领先同业。

电子银行业务成绩突显,中国银行电子渠道交易额29.33万亿,招商银行个人业务85.38%来自电子银行。

交出完美答卷的一定不是所有银行。警戒线的铃声随时拉响。

中国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的存贷比已超出75%安全线。

“不做批发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将来没饭吃。”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曾对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这样论述。

2011年进入尾声。零售银行业务条线从年初到现在承受着持续的压力。名为稳健实为收紧的货币政策、强硬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日趋严格的监管考核指标、关于理财业务的各种口头或书面“规范”以及动荡的国际环境,所有这些,都给零售业务的发展带来影响。

但是,零售银行的业务创新也在持续。更为重要的,零售银行业务为个人投资者带来了实在的利益。比如,2010年,银监会对15家大中型银行的统计数据表明,居民通过理财产品获得的财产性收入达到560多亿元。2011年,这一数字肯定又有大幅提升。

2011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处于上调之中。直到11月30日晚,标志货币政策实质转向的下调存准率政策出台。

相对于大银行而言,中小银行的存款压力更大。但大银行的零售业务负责人认为,中小银行在抢存款,大银行也必须争夺,为的是不想失去客户。三季报显示,一些主要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超过或接近75%的红线。

2011年,个贷结构出现调整。在新增个贷金额中,房贷占比已经居于次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个人经营性贷款或消费贷款。小微贷款成为银行监管部门和财税部门关照的重点对象。

但是,在信贷额度受限的情况下,即使是政策鼓励的小微贷款,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先生很勇敢,他说出了商业银行想说不敢说的话:“贷款限额控制”这一过时手段尤其应终止。

与2010年对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规范不同,2011年理财产品的规范重点是短期理财产品或超短期理财产品。从今年以来内部会议口头打招呼,到下发“91号文”,监管部门想要规范的是银行通过此类产品进行高息揽储的行为。现在,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骤减,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已是寥寥。

“理财产品的发行影响了有关部门对M2的统计”,这种观点已长期存在。实际上,这种影响被人为放大了。因为,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相当一部分会重新回到银行体系。

明年财富管理市场的表现与货币政策等因素相关。从目前看,多数分析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还会再下降几次,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应比2011年宽松许多。

模仿招行马行长的话,可提出另一句:对于商业银行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不做个贷现在没饭吃,不做财富管理将来没饭吃。”现在可以通过个贷稳吃息差过日子,将来随着利率市场化、资本约束加强,财富管理必定是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主战场。

做好财富管理需要商业银行在客户战略、产品体系、营销体系乃至人才体系和IT体系等方面做出不断创新。由此,卡类业务、电子银行等业务也需齐头并进。

2011年理财产品攻势凶猛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井喷式发展,它们或发行量剧增,或收益率大幅提高,比如发行量增长较快的苏州银行和成都农商行,比如收益率提升较多的星展银行。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在理财市场的格局也正发生变化。

攻势凶猛之发行量剧增

数据显示,从发行增量上看,建行增加最多;而从发行量排名上说,城商行异军突起;从产品收益率上,星展银行最高,同时变化最大。

截至2011年11月28日,2011年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8538款,而2010年全年仅为10779款,增长接近72%。

数据显示,共有87家银行发行了理财产品,其中交行发行量最多达2327款,占比12.6%最高。相比2010年,发行量增加最多的是建行,增加了1015款,是唯一一个增量过千的银行,其次是工行、深发展和农行等。

从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排名变化上看,市场上的新生力量主要是一些城商行。发行理财产品的87家银行中,有43家银行的名次出现了下滑,这其中下滑最厉害的当属东亚银行,共下滑了29位。

除了10家变化不大的银行外,另34家银行发行量排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最猛的当属苏州银行。2010年该行共发行了4款理财产品,而截至2011年11月28日,这家银行共发行76款产品。去年苏州银行发行量排名为73,今年提高到32名。

不仅苏州银行,发行量排名剧增的还有成都农商行、台州商业银行、江苏银行、徽商银行、兰州银行、包商银行和湛江商业银行等,名次都提升了20名以上。

攻势凶猛之收益率大幅提高

从2010年发行的产品预期收益率上看,平均的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为星展银行,高达16.08%。去年星展共发行了15款产品,平均收益率为6.08%,同期又提升了10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在全部18538款产品中,预期最高收益率不低于10%的产品才45款,星展在今年发行的35款产品中,有14款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在10%以上,占了近1/3。

其次是法兴银行,31款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10.85%。

星展有一款产品特别引人注意,预期收益率高达50%,居所有产品之首。该产品名称为“2011年‘股得利’系列1119期12个月国美电器股票挂钩澳元结构性投资产品EZDU”,投资于国美电器H股股票的澳币理财产品,预期最低收益率为0.1%,委托期限是1年。

分析星展的35款产品,发现其投资于股票的较多,高达21款,而投资利率和商品分别有8款和6款。而在2010年星展发行的15款产品中,6款投资股票,利率9款。很显然,星展的理财产品设计多投资股票,减少了投资利率的产品比例。而股票型理财产品一般都是收益高风险高。2011年多为浮动收益型,而2010年固定收益型占比高。

2010年汇丰银行75款产品中只有7款有明确的潜在收益率披露,而这7款产品的平均潜在收益率为8.99%;而2011年汇丰共发行127款,但只有8款有明确的潜在收益率披露,平均潜在收益率为4.43%,下降了5.56个百分点。

电子银行2011报告

2011年经过几年发展的网银进入深耕阶段,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平面时代,银行提供的是服务;网络时代,客户注重的则是体验。

在手机和平板电脑面世之前,你无法理解乔布斯的想象;而当乔布斯离去,网上银行、基于智能手机的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推出之后,银行客户再也不能忍受网点柜台业务的排队与低效。

跟乔布斯一样,电子银行带来的是体验,颠覆性改变的生活方式。

电子银行业务进入爆发阶段

2011年的电子银行业务,不得不提的是手机银行。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创造了手机银行的技术和市场基础,手机的便捷性更是让手机银行业务大受欢迎。

截至2011年6月末,工行手机银行客户比上年末增长30.8%,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9倍;建行手机银行客户298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2.93%;招行手机银行累计交易(不含手机支付)70.94万笔,累计交易金额达449.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81%和574.17%。手机银行业务增长远超过其他电子银行业务。

出门坐车、购物消费、在线支付等只要通过POS机支付的手机支付业务,无卡手机ATM存、取款业务,通过手机银行办理转帐、理财、基金业务以及手机预约消费等业务,让手机无处不在。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手机银行。

浦发银行电子渠道部总经理薛建华指出:“2011年,手机银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比如手机银行IPhone版,上半年只有几家银行有,到9、10月份时,已经有二十几家银行推出了IPhone版手机银行。”

除了手机银行,2011年经过几年发展的网银进入深耕阶段,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浦发银行电子渠道部总经理薛建华表示:“如果一家银行现在其柜面业务占比还是50%以上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在全国性银行当中将很难立足。”

目前,电子银行业务尚未大力发展的只是部分小城商行,大部分中型、大型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量早已超过柜台业务,现已接近2倍。

截至2010年底,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电子渠道累计交易357.29亿笔,交易金额628.52万亿元。而最新数据显示,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全行业务笔数交行是64.56%、中行62.43%、工行62%、农行61.5%、招行个人业务为85.38%。截至2011年8月,光大电子银行渠道交易笔数同比增长近100%,对私金融交易电子化率约80%。

电子银行的三大问题

中国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总体来看,还处于成长期,业务扩展之后静下反思,电子银行业务的问题也值得注意。

问题一:安全与便捷之辩

电子银行业务建立在虚拟的网络技术上,省去与柜台业务员或客户经理面对面的繁琐,也省去了柜台交易白纸黑字的稳妥,同时却带来安全性的担忧。

银行也在加强电子银行安全性控制,如电子密令、USBKEY的使用以及多环节的身份验证,从技术上来讲,也无可厚非,但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

2011年,电子银行安全案件主要集中在网银“钓鱼网站”和借记卡、信用卡盗刷两项中,这些案件的根本都是信息泄露导致客户网银、借记卡、信用卡信息被复制,然后再被盗刷。

电子银行安全问题是防止信息泄露,银行卡信息太容易被复制;手机支付无需密码值得银行未雨绸缪,值得银行重视的还有客户信息的泄露。

更重要的还是加强客户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的教育和引导。目前,我国还没有具体的法律对一些造成危害较轻的网络犯罪进行惩治,这也是需要完善的地方。

问题二:模式与标准之论

尽管很多银行家都认为,在目前电子银行蓬勃发展的阶段,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合作多于竞争,在发展之后,电子银行由谁主导,银行还是第三方支付,抑或是通信运营商?这是行业模式问题。

11月,华夏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率先推出跨行账户管理,客户上华夏网银后,可免费对自己在其他银行的账户进行明细查询、跨行汇款、收款等操作。打破银行间的壁垒的跨行账户管理让电子银行更为便捷,这是客户所希望的。这种模式,还需要统一各银行不同的标准。

问题三:收费与免费之争

2011年银行业影响最广的事情莫过于取消“11类34项中间业务收费”,这是一场监管层、商业银行、客户与媒体的多方博弈。可见业务收费是一个深受关注的问题。

2011年7月18日,一项调查显示零售银行,银行客户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银行为何要收ATM跨行转账费,能不能取消”,而两周之后一项“银行答客户”的调查,银行一再强调“这是监管层允许的,跨行转账需要成本”。

客户免费论PK银行成本论,也许可以考虑问题二中提到的打破银行间的壁垒创新模式,不过这是需要统一的标准。

电子银行未来趋势

中国最早的电子银行始于1997年招行的“一网通”,其最初的模式仅仅是推出一个网站。经过几年的酝酿和探索,2005年-2010年,网上银行大力发展,大部分银行都成立了电子银行部。

随着2009年电子银行向保险、票务、房产等领域的渗透,电子银行已经进入银行全面业务的渠道,理财、支付转账、购物、出行,电子银行可以解决衣食住行所有问题。

2011年,手机银行快速发展,让电子银行渗透更为深入。银联有关人士表示,目前全国有380万台POS机,已有60万成手机支付的改造,计划到2013年底全部的POS机都可以手机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