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快速融资的办法

快速融资的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快速融资的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快速融资的办法

快速融资的办法范文第1篇

财务准入指标放宽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介绍,修订后的创业板首发管理办法取消了营业收入或净利润持续增长的硬性要求,更为符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点,显著扩大了市场覆盖面。

在创业板首发修订具体内容中提到对财务准入指标的具体修改措施为:修订前的财务准入指标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或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修订后的财务准入指标是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

通过对比,修订后的财务指标简化了财务要求,取消了财务指标持续增长的硬性要求,允许收入在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只需要一年盈利记录即可上市,这样扩大了服务中小企业的覆盖面。成长性为创业企业的核心特征,创业板应该服务于成长型企业的市场定位,要求保荐人对发行人的成长性进行尽职调查和审慎判断并出具专项意见。修订后创业板财务指标较主板低,但高于新三板挂牌条件,虽然与美、韩等境外较为成功的创业板市场准入要求更为严格,但是中国创业板市场改革也更加注重企业成长性,趋于接近海外创业板较为宽松的财务指标的特征。例如,美国纳斯达克及香港创业板对盈利能力不设限制,只对经营活跃期或净资产有要求,英国创业板则实行“零门槛”。

VC/PE退出渠道拓宽

创业板的改革意味着公司的好坏交由市场来定夺,这种竞争模式可以有效转变VC/PE机构的投资策略,更加注重价值投资和投后管理。为了让上市企业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认可,VC/PE机构也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价值的提升。另一方面,创业板是最受VC/PE投资机构青睐的退出渠道,在之前,很多未来潜力大但现阶段盈利水平较低的企业,难以在创业板上市;此次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进一步拓宽了VC/PE的退出渠道,可支持更多企业发行上市,拓展服务覆盖面,推动创业板成为真正支持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良好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的上市企业增加创业板上市股票供给,这将有利于市场的优胜劣汰。

再融资制度制订的背景

张晓军介绍,再融资制度是创业板市场制度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制定《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完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对创业板市场的融资制度进行了补充,提供了公开增发、配股、定向增发、可转债等多个融资品种,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二是强调投融资功能均衡协调。要求再融资既要考虑到发行人的资金需求,也要重视投资者回报。公司须最近两年盈利,且按公司章程的规定实施现金分红;公司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满足资金需求的,不支持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稀释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三是防范上市公司过度融资。除设定资产负债率的最低要求外,前次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完毕,或前次募集资金使用进度和效果与披露情况出入较大的上市公司不得再融资;要求本次募集资金用于业务发展,不得用于金融投资、资金拆借等非实业用途。

四是合理设置各融资品种的发行条件,鼓励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对于通过定向增发进行收购兼并的,可以适当放宽对盈利的要求。

创业板再融资制度中,设定了“小额、快速、灵活”的定向增发机制,具体制度安排包括:一是将“小额快速”定向增发的融资额限定为12个月内累计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10%,每次不超过5000万元且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10%。二是适用简易审核程序,监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三是设置年度股东大会一次决策、董事会分次实施制度,提高决策效率。四是允许发行人不聘请保荐、承销机构,自行销售股票,降低融资成本。五是缩短股票发售至上市的间隔,降低市场风险。

发行定价“随行就市”

快速融资的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宜都市 中小企业 融资

一、引言

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发改委2008年的资料显示,在中国中小企业有4200万户,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其生产总值占全国总产值的60%;上缴税收总数额占全国总税收的50%;全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所研发的。不难看出,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的特点是资金量不大且随着企业的成长对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极不相称的。据国家社科基金卷调查显示,有53.8%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企业发展最不利的因素。

在被推选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14大范例之一的宜都市,中小企业是该市域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如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继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物价上涨,人力资源成本上升,企业成本增加的同时银行紧缩银根,企业发展步伐受限。

二、宜都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宜都市现有企业1831家,其中,规模企业174家,小微企业1657家;企业职工6.38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82.3%;2011年实现企业总产值482.59亿元、增加值163.27亿元、营业收入456.77亿元;实现税收15.76亿元,其中国税6.31亿元、地税9.45亿元,分别占全市税收总额的97.71%、93.01%。根据国家相关统计口径,宜都市企业均属于中小企业范畴。

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成功引入国家开发银行来宜投资,以“担保公司+信用协会+会员企业”的独创方式支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宜都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宜都市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及《宜都市残疾人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截止2011年底,市内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全市企业累计贷款余额达70.94亿元,其中2011年新增贷款20.14亿元。同时,市财政每年争取省级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1-2亿元,为缓解部分企业的流动资金困难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调查发现,宜都市四分之三的企业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据市人行统计,到2011年底,全市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72家,仅占企业总数1831家的14.9%;有56.4亿元集中投向东阳光、楚星化工、兴发化工、中路公司等12家企业,占到企业贷款总额的79.4%。大银行偏好向大企业、大项目贷款,大多数中小企业因抵押物不足或信用等级不高,很难获得贷款支持,只能靠民间高息借贷和内部集资解决资金困难。

三、存在问题及影响

(一)银行贷款难,中小企业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延缓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增长。目前,宜都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9家,到2011年底,各项存款余额10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5.78亿元,存贷比93.81%,金融工作功不可没。但与宜都市经济快速发展和预期发展目标需求比较,近百亿的信贷总量仍不相称,资金缺口巨大。宜都市要打造“工业强市”就必须有“金融强市”做支撑。宜都市中小企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担保力量不足加上银行放贷门槛高、成本高,中小企业创业和持续经营资金真正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只占35%。缺乏资金,周转不良,致使中小企业产销不畅,出口受挫,成本增加,效益下滑。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不能为整体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应有的动力与支持。

(二)中小企业上市难,融资渠道不畅,滋长了非正规金融市场。由于资本市场结构单一,上市融资条件苛刻,加上融资成本高,在我国所有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还不到3%,我国通过有价证券融资所获得资金在企业资金来源中仅占10%。一些中小企业被迫将目光投向非正规的地下金融机构。这些非正规的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为了规避风险、提高收益,设置了很高的借贷利率,降低了投资效益也增加了企业成本,这些都不利于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及产业政策发展。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结构性矛盾突出,使资金利用率降低。在宜都市,从不同企业规模的融资便利程度看,存在着一部分中型企业融资问题基本缓解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依然十分困难的矛盾。从信贷资金供给的期限结构看,存在着短期资金供给相对充裕与中长期投资性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从内外源融资结构关系看,存在着对内源融资过度依赖和外源融资相对不足的矛盾。从融资方式看,存在着对债务性融资过度依赖与权益性融资市场开发相对不足的矛盾。对中国企业来说,资金是一种稀缺资源,而这种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且大部分滞留在流通领域,利用极不合理。

四、宜都市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

快速融资的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产业;融资

我国竞技体育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政府有限的投入,不论体制上还是比赛安排都靠政府独家操办,毕竟政府财力有限,而且在市场条件影响下,投入的非持续性和低回报,使政府最终也无力承受巨额的支出,最终导致投入的严重短缺,投资方向的偏差、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显著是必然的,这些因素必然成为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障碍,所以,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竞技体育产业融资体系势在必行。

一、加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的基础和条件

(1)改革开放创造了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地方行政分割,在政府职能转变的环境下,在国家提出实施“奥运战略”的背景下,为我国体育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职业化创造了条件。

(2)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观念的转变,个人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体育消费也不断增加,不仅要吃好喝好,还要生活好,其中体育娱乐和健身就是其首选。在锻炼的同时还要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实惠和乐趣,包括观赏竞技体育比赛和观看电视转播。

(3)社会经济基础的日益壮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投资比例在竞技体育中的投资比例呈下降趋势,非国有经济投资比例大大上升,集体和个人投资在国家竞技体育领域增大投资,为拓宽投资渠道提供了可能。

二、拓宽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的分析

(1)体育产业股权融资。在证券市场上,体育产业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体育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要快速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就要借鉴发达国家利用证券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办法,借助证券市场解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2)体育产业债券融资。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体育产业债券是体育产业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对外发行的借款凭证。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有利于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加强社会对企业的监督,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出台将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奥运经济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体育产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将是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的必然选择。

(3)体育产业基金融资。为有别于财政、银行、股市的融资手段,体育基金是伴随体育产业发展起来的带有行业色彩的准金融机构。它通过向社会公众和企业事业单位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开放性基金的受益凭证不能上市,也无须上市,所以它不仅不会加剧股市资金供给不足的压力,而且可以避免投资基金的受益凭证在二级市场上被投机炒作,充分发挥其为体育产业融资、促进体育存量资产盘活和广泛开展资本运营的应有功能。

(4)商业银行贷款融资。体育产业的企业可以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银行贷款方式融资比较灵活,企业既可以申请具有专项用途的长期发展资金,也可以申请短期流动资金周转贷款。贷款可以用体育场馆等固定资产做抵押,也可以找信誉较高的大股东做担保,与证券市场融资相比较,银行贷款能快速地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当然,与股权融资相比,举债经营对企业运作及战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家可以考虑对体育产业实行适当的产业投资倾斜政策。

(5)体育赞助融资。体育赞助指向某一体育资产(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公益性体育活动等)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与该体育资产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组织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体育赞助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实际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体育教研部

王晓红河北省体育部田径管理中心

宋志强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快速融资的办法范文第4篇

据报道,证监会近期启动《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并向部分证券公司下发征求稿,此举对证券行业影响非常深远,若付诸实施,将标志着证券行业监管放松再次加速。

《管理办法》拟下调券商三项风控指标等:1.“净资本/净资产”≥40%”调整为“≥20%”;2.“净资本/负债≥8%”调整为“≥4%”;3.“净资产/负债≥20%”调整为“≥10%”。在证券行业逐渐从“轻资产”转向“重资产”业务模式背景下,着力于“负债”、“资产”两端松绑的政策将为行业拓宽长期发展空间。

瑞银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潘洪文认为,《管理办法》与原规定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净资本要求减半,净资本计算口径改变,突出表现在净资本/净资产比例下限减半,资本金监管放松力度大;而且,以前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扣减比例为100%,该比例过高不合理,扣减比例下降将释放净资本,同时引导资金更多投入创新业务,因为目前多数创新业务通过子公司经营且记为长期股权投资。此外,净资产/负债比例降至10%:杠杆率上限由6倍提升至11倍,目前融资渠道受限杠杆远没到6倍。

财务杠杆上升空间打开

2013年以来,证券行业“重资产”业务快速增长,对负债、资产的管理要求也逐渐提高,如两融业务、股票质押融资、约定式购回,以及将要推出的新三板做市、期权业务等。截至2014年6月,融资融券余额同比增长83%,达4064亿元,两融业务收入占比由2013年的12%大幅提高至2014年上半年的18%,重资产业务占比正在逐渐提高。

从业务发展看,近年来“重资产”业务不断增加,计划于8月底正式上线的新三板做市,同样具有明显的“重资产”特征。

证券行业逐渐从“轻资产”转向“重资产”的业务模式,将促进券商通过债务融资来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此次风控指标的修订,拟将负债占净资产比例的理论上限从5倍大幅提升,未来存在巨大提升空间。负债端上限提高,有利于提升财务杠杆,也契合行业业务模式转型趋势。

目前证券公司的债务融资工具中,除收益凭证以外,其他债务融资工具都有规模上限的限制,且短融、公司债、同业拆借对证券公司作为发行主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资质要求。

从近两年的政策推进节奏来看,债务融资工具方面的约束松绑正在加快。以公司债为例,自2013年3月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公司债的限制放松以来,目前19家上市券商中已有11家获批发行公司债,募资总额达1064亿元,占2014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净资产的13%。配合本次财务杠杆上限的提高之后,可以预期,未来监管部门在各项债务融资工具方面的约束有望逐渐松绑和拓宽。

资产端约束降低

证券公司在进行金融资产配置、设立子公司时需要扣减净资本,由此导致投资业务和子公司较多的券商受净资本约束最为明显。

以中信证券为例,公司主要业务的开展均受到公司净资本规模的限制。截至2013年年底,中信证券净资本/净资产的比例已达48.54%,已逼近监管红线。本次降低净资本占净资产、负债比例,将显著提高券商资产配置的灵活性。

快速融资的办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防范

近年来,在政府、银行和民间力量的综合作用下,河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出现,犹如一剂剂,有效地缓解了银行和中小企业的资金供求矛盾,既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又实现了银行的风险转移和控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起步晚,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各地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口径不相一致,融资性担保公司质量参差不齐,金融风险累积严重,违约倒闭现象层出不穷。河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融资性担保公司倒闭事件,但风险程度依然不能漠视。这些风险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向纵深方向发展,甚至可能危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河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概况

河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和全国情况大体相似:1999年起步,2003年起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河北省已有各类融资性担保机构约588家,其中担保资本金上亿元的担保机构超过211家,拥有担保资金达到388.37亿元,担保总额达到1369亿元。近年来我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全省范围来看,石家庄、唐山、廊坊、邯郸等地担保业务发展迅猛,这也和资金紧缩背景下当地资金相对短缺密切相关。

二、河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中面临的风险问题

1、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信息不实,担保能力令人质疑

根据2012年出台的《河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第七条的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实施属地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并向国务院建立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第十条规定: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注册资本为实缴货币资本。由于我国会计制度监管的缺位,有些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注册时与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共同伪造相关资金证明,虚报注册资本,或者与民间资金贷放者达成借款协议,待注册成功后将资金抽离。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只是一个空壳子,担保能力令人担忧。

2、资金使用不规范,违规吸存现象、违规放贷现象较为突出。《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等活动。?但出于高额利润的吸引,有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视相关规定于不顾,大肆在社会上公开揽储。以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迅速的唐山市为例,融资性担保公司在诸多公共场所(如大型超市、人员密集的广场集散区)大量散发融资性担保公司收益宣传单,公开揽储,承诺一年期风险收益率在12%-18%左右,并刻意模糊资金使用性质,以逃避相关监管。在资金使用上,有些融资性担保公司不顾风险警示,向资金短缺的房地产和资源型企业违规发放贷款,借贷比例个别最高达到月息5分的水平。在如此高的利率水平下,借入企业还贷风险巨大。资金链一旦断裂,投资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广大投资者可谓损失惨重。

3、行业监管失控,配套风险防范机制、损失善后机制不健全。融资性担保公司敢于冒风险从事违规业务的原因在于相关监管机构监管缺位。与银行机构直接隶属于银监会监管不同,融资性担保公司有许多“婆婆”。融资性担保公司大多挂牌在各地中小企业局下面,表面上由各地金融办、人行支行、工商局、财政局等共同管理,实际上缺乏直接、有效的对口监管部门,监管体制非常松散。这种松散监管的后果造成了融资性担保公司成为很多投机者套取资金的工具,套利成功后迅速撤离,融资性担保公司宣布倒闭,人去楼空,烂摊子往往由政府来善后。相关管理机构没有配套的风险防范机制、损失善后机制出台,在融资性担保公司出事后既无力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又无法追回被融资性担保公司负责人卷走的全部资金,只能出于维稳的需要安抚受害的投资人。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民间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不利于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