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绿色住宅、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Abstract:Enter since twenty-first Century, green residential concept has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Green residential real towards the practice and promotion, must have a comprehensive and feasible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scope of implementation, clear goals. The"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construction points and technical guidelines" and"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example, the first analysis of ecological residence and green residential different concept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two based on cont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Key words: Green houseEcological residence
Gree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district construction points and technical
guidelines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F28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绿色住宅的定义
生态住宅与绿色住宅的概念比较:
借鉴约翰・托德(John Todd)在《从生态城市到活的机器:生态没计原则》(From Eco―― Cities to living Machines: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Design)关于生态技术原则的论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编・绿色建筑・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以及文化生态学的观点,笔者认为如果住宅建筑在建造、使用、以及改造或销毁再利用的物质循环全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原则,就可以称其为生态住宅[・生态住宅设计初探・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2]:
建设过程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破坏,尊重自然界的生态现状。
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耗费
体现地域性特点,同周围自然环境协同发展。
尊重使用者。关注使用者的物理及心理因素,包括其文化需求。
关于绿色建筑的概念,引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中的观点,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绿色住宅的定义。
由此可见,生态住宅与绿色住宅的内涵是相通的。生态住宅与生态系统相呼应,涵盖的方位更广,绿色住宅概念范围较小,可实施性更强。
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绿色生态住宅技术导则九个评级体系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2001]在能源、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绿化、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绿色建筑材料九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1)能源系统要求对电、燃气、煤等常规能源进行分析优化,采取优化方案。有条件的地方鼓励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及其他再生资源),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宜达到小区总能耗的10%。
2)水环境系统: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在室外系统中要设立排水、雨水等处理后重复利用的中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其使用量宜达到小区用水量的30%。小区的供水推行节水器具。在有需要的地方,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
3)气环境系统:室外空气质量要达到二级标准。居室内达到自然通风,卫生间具备通风换气设施,厨房设有烟气集中排放系统,达到居室内的空气质量标准。
4)声环境系统:包括室外、室内和对小区以外噪音的阻隔措施。小区周边产生的噪音如果影响了小区的声环境则应采取降噪措施。
5)光环境系统:着重强调满足日照要求、室内要尽量采用自然光,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
6)热环境系统:要满足居民的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等。住宅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并因地制宜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鼓励采用不破坏大气环境的循环工质。
7)绿化系统:规定绿地率≥35%,绿地本身的绿化率≥70%,并对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包括:乔木量、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植物种类有相应要求。
8)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包括收集与处置两部分。生活垃圾的收集要全部袋装,密闭容器存放,收集率应达到100%。垃圾应实行分类收集,分为有害类、无机物、有机物三类,分类率应达到50%。
9)绿色建筑材料系统:一是提倡使用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二是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宜采用取得国家环境保护标志的材料、部品。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中的住宅建筑有专项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六大指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
1)节地与室外环境:要求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24m2、高层不高于15m2。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并对旧建筑利用、共享公共服务及公交设施、地下空间利用做了引导性规定、
2)节能与能源利用:热工和暖通设计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居住建筑节能标准。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并倡导高效灯具、有效遮阳、热量回收装置。有可能的情况下再节能20%,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避免管网漏损‘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采用雨水或中水作为景观用水。有可能的情况下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10%-30%。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规定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将建筑施工、拆除和场地清理时的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
5)室内环境质量:规定了日照、采光、噪声、通风、室内空气质量的具体要求。倡导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设置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居室使用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
6)运营管理: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控制,对废品分类收集。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有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
4.《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比较
比较《导则》和《标准》两个技术标准,笔者认为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了几方面的提升:
1)《导则》中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综合为《标准》中的室内环境质量,归纳的更为简洁明晰,便于申报和实施过程中的管理。
2)《标准》增加了节地与室外环境,对场地和人居用地指标作出了规定,涵盖方面更为全面,更适合绿色生态建筑的内涵;改废弃物管理为运营管理,更为清晰的体现了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详见表一)。
3)《标准》中的条文规定分为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控制项为必须达到的指标,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可选指标。更具可选指标的多少又分为一星、二星、三星的不同等级(详见表二),这样既体现了权重比例,又有一定的灵活性。
同时笔者认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量化指标不足:量化指标的不足不利于绿色住宅切实推广和评估,《标准》之后,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于2007年7月试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充实了很多量化指标。但对于切实的指导目前的生态住宅实践而言还远远不足。
2)减少了绿化系统的内容。也许是便于部门的管理,《导则》中专项的绿化系统《标准》中并入了节地与室外环境专项。绿地本身的绿化率,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包括:乔木量、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植物种类等相应要求,都未体现。
3)未体现已有建筑绿色改造的评价。由绿色住宅尚在推广普及的过程中,《导则》与《标准》中均未涉及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部分。就绿色住宅的推进时序而言是无可厚非的。但已有建筑量大面广,逐步推进相应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指导旧建筑的绿色改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疏散出口数量
关于出口数量,因为商业网点术语中并没有直接提到,且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中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定义相同,这就给设计带来不同的要求,现将不同规范中所涉及得到的条文罗列如下:《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0045—95(2005年版)中第6.1.8条: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0.90m。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m2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第5.3.8-1条: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该房间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1:1房间位于2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20m2,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m2除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外,房间位于走道尽端,且由房间内任一点到疏散门的直线距离小于等于15m、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m。据了解,深圳某些建筑消防支队执行《高规》GB50045—95(2005年版)中第6.1.8条,面积超过75m2时要求两个疏散出口,且要求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而郑州市无论多高层均执行《建规》GB50016—2006中第5.3.8-1条,当底层超过120m2时要求两个疏散出口,有些城市执行各自不同的地方规定,比如上海重庆等城市据了解一个疏散出口即可,并无其他要求。
二、层高
商业服务网点层高的要求主要来自《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中第9.1.6条: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注:1.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注:2.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根据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住宅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设定为一层二层,而根据上述条文每层按3m计算,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则一层加二层的总高度最多为3+3+1.5=7.5m,大于7.5米则应计算为三层,这就不能再归为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了。本人认为两层7.5米的层高实际也是能满足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等功能的,但精明的开发商哪里满足于做上述几种功能的建筑,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实际设计中商业服务网点的地上一二层的总高度往往能做到8.5米左右或更高,实际用途大部分被改为大商业、餐饮或其他类型。
三、节能
商业服务网点的节能设计有如下两种观点:观点一,住宅为居住建筑,节能计算依据为国家或各省市所制定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而商业服务网点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理应而且必须按公共建筑设计标准来计算节能,因其所适应的标准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结果没有可比性,因此应分开计算,分别达到所需要求。观点二,商业服务网点的确为公共建筑,但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住宅节能比公共建筑节能所执行的标准要高,按国家规定,以寒冷地区来说,住宅执行节能65%标准,而公共建筑执行节能50%标准(部分省市执行节能65%标准),所以全按住宅节能结算所得结果更能起到节能的效果,在业主同意的情况下,在国家一再提高(而且仍将提高)节能标准的趋势下,这种做法应得到提倡,而且,根据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民用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9J801设计说明中深度规定条文的3.15.1应认为:商业服务网点按住宅计算节能应为允许的。第3.15.1条本工程为建筑,建筑应执行标注和地方主管部门的规定。注:公共建筑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居住建筑执行不同气候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注,有些地方也制定了严于国标的地方标准。有些建筑为综合楼,建筑下部为公共建筑,上部为住宅,此种情况分别执行两个标准或按较严的标准。
四、结语
关键词:灰色多层次;内蒙古;居住建筑;节能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内蒙古地区地处祖国北部严寒地区,建筑能耗大。而且内蒙古是能源产地,建筑节能意识低,建筑节能形势不容乐观,建筑能耗过高对能源、环境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对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进行评价就迫在眉急。
在建筑节能的评价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多个建筑节能情况同时进行评价,且进行对比排序。本文运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多个项目同时进行节能评价,并排出优劣次序。
二、构建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属于严寒地区。严寒地区建筑设计要求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本文参考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节能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结合内蒙古地区气候特征、地理位置和地域特点,并经过专家、教授的咨询和审阅,确定了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1。
三、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过程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基本思路是,首先对基础层的指标进行单层次综合评价,然后把对基础层的评判结果作为下一层次的原始指标,再重复进行下一层次单层评价,以此类推至最高层。本文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三阶层体系,即首先要对指标体系中的第三级指标进行单层次评判,把三级指标层的评价结果作为二级指标层的原始数据,再重复单层次评价,最终实现对总目标的评价结果。
四、多项目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1)项目简介
选取内蒙古地区5个居住建筑项目进行建筑节能综合评价,各项目工程建筑指标见表4.1。
五、结论
本文结合内蒙古地区的特点,从建筑综合能耗、建筑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建筑采暖系统、建筑技术经济五个方面入手,选取细化指标,构建了内蒙古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对选取的五个居住建筑项目节能情况进行了综合对比评价。希望建立的模型可以为内蒙古居住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实现居住建筑节能65的节能目标。
参考文献:
[1]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2]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采暖居住建筑部分),DB 15/T259-1997
[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35-2008
[4]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32-2009
[5]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 50362-2005
[6] 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 50668-2011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应用;优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096
1 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体系的应用
1.1 完善给排水设计体系
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建筑给排水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参考国外典型的案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将建筑给排水设计做好。需要进一步完善给排水设计体系,借鉴外国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在符合我国建筑给排水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水平。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较多,因此建筑给排水设计十分重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前提就是要构建科学的设计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多应用先进的技术,发挥人才自身的创造性,完善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体系。
1.2 规范设计标准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设计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建筑设计系统越来越智能化。为了节约土地,我国城市中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大,在建筑设计中应强化防火方面的设计,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完善规范设计标准,将建筑设计的各环节做好。建筑管理与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给排水设计规范做好防火设计,使建筑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我国建筑排水设施中地漏是一个经常出现问题的位置,因此建筑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将加强建筑生活给排水设计,针对用户的使用要求,在符合地漏设计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做好地漏设计工作。在地漏设计时还应对管线的沉积性进行检验,避免有毒有害气体对居民健康造成威胁。目前我国建筑设计时,对地漏的设计都不够重视,地漏设计不当时,水会渗入地板,影响居民生活。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时还应对管线布置进行合理设计,管线位置的确定应符合实际情况,保证管线的设计符合规范。同时选择适合的管材,防止管壁过薄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居民的日常休息。
2 建筑给排水设计方案优化与应用
2.1 建筑给水设计的方案优化与应用
建筑给水系统包括给水管道和民用消防系统等。对于建筑面积较大的住宅通常设计为多个卫生间,通常的建筑设计上会将卫生间设计在远离厨房的位置,但这种设会增加给水管道的长度。管线长度的增加带来的影响就是管线末端会发出噪声,对居民的日常休息带来不利的影响,还可能使供水管道压力增加,一旦超过管道的符合,管道将丧失稳定性,出现管道震动的情况,影响居民生活。在建筑给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对居民的影响,在管道材料的选择上应选噪音较低的给水管道,并合理设计建筑的大小和比例,尽可能缩短给水管道的长度,防止出现给水压力过大产生一系列问题。
居民在使用建筑消防系统时,要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在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对消防用水系统和给水管道系统进行合理设计。目前民用建筑给水系统采用的供水方式是分组供水,如发生火灾时分组供水系统可以提高灭火效率,控制火情;为了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在给水设计时可设置安全阀装置,居民住宅中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造成压力增加,如果压力超过限制可能发生爆炸;安全阀的作用就是能够有效控制管道和容器的压力,保证居民生活的安全。此外,在建筑设计时,应尽可能降低给水压力,增加管道承压能力,提高建筑给水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管道排水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应用
建筑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和地漏等。目前排水管道所选用的管道材质主要是铸铁,但铸铁排水管道的缺点是容易生锈,因此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目前我国通常采用塑料排水管道,避免管道生锈的问题,这种新型排水管道目前应用较广泛。但这种管道的缺点是噪音较大,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塑料管道跟其他管道相比更易产生噪音,因此设计人员应对塑料管道设置进行优化,再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将排水管道设计在距离卧室较远的位置,并安装消声装置降低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有排水需要的房间应设置地漏,这种设施是为了防止用水量较大的厨房、浴室等发生流水故障给居民带来经济损失和不便,因此地漏的设置也应合理。建筑物设计需要优化地漏,按照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合理设计。对于淋浴间建筑排水设计应采用特殊型号的地漏,提高美观的同时有效的控制水封深度。排水管材选择应符合实际情况,选择隔音材料和减压阀,防止共振噪声,保障居民日常休息不受影响。
2.3 节能设计的应用
建筑设计时应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并严格遵守规范标准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目前太阳能环保系统的应用增加了建筑设计的环保性,利用更加无污染、可再生的太阳能,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的经济效益。节能型设备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还极大的减少居民的经济支出。目前新建的住宅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循环泵供水对贮水箱的自来水进行加热,并储存到水箱中,并通过太阳能系统对水恒温。
3 结语
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应在符合国家相应规范和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的问题,有效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我们应将协调好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各个环节,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完善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体系,使建筑给排水设计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君,吴亚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 2015(03).
[2]何辉.浅谈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方法[J].城市建筑, 2013(24).
[3]黄玉珠,王峰.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应用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2(10).
[4]张力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关键词:住宅建筑 窗墙面积比 耗热
一、引言
在寒冷地区,窗户的热损失在传统的砖混结构居住建筑中占总耗热量的20%左右,在节能建筑中约占30-40%。一般而言,窗户的传热系数远大于墙体的传热系数,所以尽管窗户在护结构表面中占的比例不如墙面大,但通过窗户的传热损失却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墙体。可以看出,窗户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中除墙体之外,热量损失的另一个大户,对窗户的节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中规定:对于窗墙面积比:南向不大于0.35,北向不大于0.25,东、西向不大于0.30。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住户越来越偏爱大面积的窗户。住宅开发商考虑住宅市场的需求,住宅窗墙面积比也有加大的趋势,如近几年与生活阳台相连房间一般设计成落地推拉门窗的形式,服务阳台用作厨房,与服务阳台相连的房间一般设计成推拉门窗或只设置门洞。但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尤其是住宅建筑更应该首先要考虑住户的需要,所以上述的变化趋势是不应也不易过分加以限制的。总之,窗户面积大小的设计,不能单纯只求绝热,必须全面综合地加以考虑。
二、住宅窗墙面积比与建筑节能
(一)住宅窗墙面积比与建筑耗热量的关系
设窗墙面积比为β,以窗墙面积比为β0=0.25时住宅的传热耗热增长率η0=0,以单位面积为计算单元,则窗墙面积比为βi的传热耗热增长率ηi为:
式中ηi-传热耗热增长率,%;
Q0-单位面积墙体窗墙面积比为0.25时的传热耗热量,W/m2;
Qi-单位面积墙体窗墙面积比为βi时的传热耗热量,W/m2。
根据《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中的规定有:
Q0=(ti-te)・ β0・・K窗・ε窗+(ti-te)・(1-β0)・Kw・εw(2)
Qi=(ti-te)・ βi・K窗・ε窗+(ti-te)・(1-βi)・Kw・εw(3)
式中ti――全部房间平均室内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6℃;
te――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ε窗,εw――窗户和墙体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K窗,Kw――窗户和墙体的传热系数,W/(m2・K)
设β0=0.25,由(1)、(2)、(3)联立解得:
从以上公式可以得出:(1)住宅的随窗墙面积比(β)变化的传热耗热增长率(η)与墙体、窗户的传热系数及各地的太阳辐射情况有关。当K窗・ε窗
(二) 住宅窗墙面积比与建筑节能
一般情况,南向窗的透明玻璃窗在冬季是有利的,尤其是采用双层窗,与其热损失相比,太阳辐射所起的辅助作用更大些。利用双层玻璃窗或双层窗,对太阳能的摄取超过了它本身的热损失,即使是单层窗,太阳热量的摄取量占热损失的百分比也很大,如在东京约为85%。
建筑节能应该理解成积极有效地利用能源,而不是消极被动地节省能源。基于窗户的热损失主要包括通过窗户传热耗热和通过窗户的空气渗透耗热,窗户的节能应从改善窗户保温性能,减少窗户冷风渗透和控制窗墙面积比三方面着手来提高。建筑的节能不宜过分依靠减小窗墙面积比,应重点提高窗户(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热工性能、加强窗户的气密性和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来抵消因窗墙面积比增大给节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住宅建筑达到节能的目的。
三、结论和建议
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虽然住宅建筑耗热量随窗墙面积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建筑的节能不宜过分依靠减小窗墙面积比,应重点提高窗户(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热工性能、加强窗户的气密性和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来抵消因窗墙面积比增大给节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住宅建筑达到节能的目的。
对于严寒和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窗墙面积比确定,要依据这一地区不同朝向墙面冬季日照情况(日照时间长短、太阳总辐射强度、阳光入射角大小),冬季室内外空气温度、室内采光设计标准、住户需要以及开窗面积与建筑能耗所占比率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从节能角度考虑,住宅窗墙面积比可以适当地扩大,但对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窗户,其传热系数限值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应有所区别。当窗墙面积比超过节能标准规定的数值时,窗户的保温性能适当提高,可以选取比节能标准规定高一级别的窗户,即选取比节能标准规定的传热系数小的窗户。
参考文献:
1、[日]山田雅士著,景贵琴译,建筑绝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