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础体育运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初中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对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进行必要的创新。本文通过对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策略和基本方法,旨在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初中体育 创新教学 方法
体育教学没有运动技能教学,就失去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当前体育运动技术教学还是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初中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效果差、成效慢等方面的问题。现在体育运动技术的教学离不开教学方法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创新才能为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提供不竭的动力。
一、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策略
(一)创新模块下的运动技能单元教学计划
根据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确定模块选项教学内容,由一个大单元和若干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学年度为大单元,每学期设置若干个小单元。单元之间的运动技能教学要有整体性、连贯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运动技能教学内容的创新和重构,要体现时代性、教育性、健康性、价值性、兴趣性、技术性、推广性。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构建出层次性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进而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二)创新教学内容体现运动技能的多元化
依据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有效的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教学空间合理而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充分体现运动技能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教学手段的发展性和价值性。在教学中要克服单纯的为运动技术教而教,我们应通过如下种形式进行设计和运用:竞争竞赛、挑战自我、悬念刺激、自我显示、精神激励等特征。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将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与感染力,将教学方式多元化,从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体育缎炼奠定基础。
(三)创新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实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我们在创新和重构教学内容的同时,精心设计教学形式,构建符合课标与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而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强调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式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创新和重构教学内容时,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挖掘学生的运动潜力,增强学生参与体育缎炼的意识。
(四)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被较广泛运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例如幻灯、录音机、CD、多媒体计算机等。它可以把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等,全部再现于学生面前,能使许多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得教学化萦为简,变难为易。譬如在跳绳的教学中,引人音乐伴奏的节拍器可有效地加强学生的节奏体验,减少失误次数。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生动,而且更能强化体验式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预定的技能教学目标。
二、创新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增强体能,提高技术技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生理和心理负担。如在跑的教学内容是有快速跑、接力跑、耐力跑、障碍跑等。这些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耐久跑能力。如果简化跑的技术,用趣味性或游戏性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游戏中点拨技术要点,乐中学,学中乐。如“贴膏药”、“长江、黄河”、“让距离跑”等,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线路跑,持物跑、障碍跑、多人合作跑、与其他项目相结合的跑等。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练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技能和体能的提高。
(二)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如球类教材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对场地器材要求比较高,有时难以进行正规的教学和比赛,那么,我们可设计简易场地,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来组织教学,如“端线篮球赛”、“4对4篮球场足球比赛”、“滚运球”、“两人三足运二球”等。
(三)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如投掷教学内容有推铅球、投实心球等。这些教材旨在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投掷能力,我们可以篮球的头上传球、足球的掷界外球替代铅球或实心球的教学,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在教学中设计各种抛、滚、提和挥臂等方法。
(四)要灵活调整和转换竞技项目的特点,充分拓展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地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如跳跃教学有跳高、跳远、立定跳远等。这些教材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弹跳力。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的跳绳或跳橡皮筋;或跳过一定高度的障碍物;可以引导学生创编情景式的游戏“冲过火力线”等。
创新是对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拓展和开发,有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体需求,以及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使竞技运动项目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不断提高,体能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体育;运动;教学
《体育与健康标准》强调:体育知识技能是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离开了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体育能力的培养便是一句空话,体育教学的学科性质便会偏离。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一上课就开始“”的让学生“自定目标,自选内容,自主探索,自主锻炼”。学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对运动技术技能失去基本的要求和标准,将体育课片面的理解为只是让学生玩,让学生乐,过家家,走马灯,点到为止,只要学生玩得痛快,乐得开心就是“新课程”课,就是优秀课,实则无的放矢,甚者放任自流脱离了体育学科的本质特点,成了名副其实的活动课。如此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成了空中楼阁,很难设想,一个不会唱歌的人何来歌唱能力,一个不会画画的人何来绘画能力,同样的道理,一个不掌握运动技能的人何来体育能力,怎么知道自己练什么,怎么练。因此本人认为体育教学中不能忽略技术教学,要做好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技术教学,本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多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成功和快乐体育的内涵
虽然新课程标准允许甚至提倡教师自主处理教材,但是现代体育运动技术在时间的演变中,无论在科学上还是理论上都形成了严密、系统的知识体系,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素材,他是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探索知识体验困难的主要途径,因此教材中所出现的技术内容都是经过专家、教授严格甄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在学生体验或从事体育运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绝对不可以出现只追求形式,忽视实效的偏向。成功的体验,不仅仅是快乐,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既充满友谊和快乐,又充满艰辛和苦涩乃至挫折与失败,只有不畏艰难险阻,登上成功的顶峰,才能真正领略和体验体育的全部乐趣。降低教材难度,简化动作而让学生笑呀,乐呀,是浅显的,真正的成功是持续的,成功意味着克服挫折、失败。不体验艰辛与失败的滋味,快乐是不全面的,成功也是没有深度的。技术技能的教学是体育学科的本质,技术技能的掌握才是学生体验成功的钥匙,也只有在自身技术技能水平不断发展,提高,飞跃的同时,汗水与笑声才会让成功的快乐永远伴随他们一生。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体现都必须围绕体育教学这门学科的本质特点而展开。新课程标准根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制定都是以体育学科的特点为依据的。而运动技术的教学则应尽量p少枯燥的成分,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真正懂得运动的方法,在理解中练习,在体验中提高,这样运动就呈现可持续性,效益才会持久。应该努力做到以理施教以情导教相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严格的组织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相结合。
二、注重学生兴趣和技术的关系
曾经有段时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要求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导致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被动化,教学内容围绕着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失去了体育教学实质性的东西。在实施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我们教师必须关注教学中学生兴趣与技术的关系。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靠什么去保护学生的兴趣、靠什么去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篮球项目,学生喜欢投篮、喜欢打比赛,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就针对学生的这个兴趣去实施呢?经我们问卷调查,体育课堂中学生需要得到什么?学生的回答是技术的提高,学生关注的是技术技能的发展。我们学校实施新课程已经好几年啦,课堂教学中学生技术的提高和技能的发展是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我们不但要关心学生的技术发展,还要更加关注技术的连贯性和技术的运用能力,用技术、技能来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三、技能教学要以人为本
新课程的思想体现必须要以技能教学为载体,但不要认为学生掌握了某项动作技能就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这对新课程的认识是片面的。单纯把教学目标规定在技能目标上,就不能把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三维”健康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忽视主动学习的现象。新课标下的技能怎样教,学生怎样学?如何让学生扎实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就是要改变教师示范学生机械模仿的教学方式,注重单一教学目标为多元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例如学习立定跳远,不只是教学生掌握“屈膝下蹲、摆臂起跳、落地缓冲”的技术要领来完成技能目标,还要通过技能学习落实其它维度目标,通过“2人的立定跳远、小组的立定跳远”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来培养学生的不怕挫折的顽强精神。专业运动员要求熟练细化技术动作的全部要领,目的就是要通过训练提高运动成绩。而体育教学则区别于运动训练,它不能以训练运动员的方法去要求学生。如果采用过细的教学步骤,用训练运动员的要求来教我们的学生,必然会使生动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不要求学生重复某动作细节,它要利用各种有趣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培养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不怕失败的勇敢意识。这个过程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手段,就是变单调的一种规定动作为多种有趣的动作,这都是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习掌握技能打好基础。例如有位教师在上跳高课时,用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做横竿,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姿势和高度进行练习。学生可以用双脚、单脚、原地、助跑任选一种方法,采用跨越、俯卧、背越等各种姿势,通过实践体验哪种姿势跳的最高,效果最好。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兴趣,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为掌握正确的跳高技能打下良好基础。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身体技能教学,就象语文不能没有写作技能,数学不能离开运算技能,物理、化学不能放弃实验技能,外语不能排斥口语技能一样同出一理。更何况体育技能教学对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所具有的潜在价值。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与你同行,让健康伴随你一生。
【关键词】中学体育 运动损伤 原因 预防
一、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一)学生身体素质因素
大部分学生喜欢上网、打游戏、看电视,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缺乏必要的户外运动,久而久之,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体重增加、体型变胖,运动中就容易受伤。
(二)学生自身认识因素
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随意、认识不足,有时穿着皮鞋和牛仔裤,没有换运动鞋和运动服就来参加运动,天气热时甚至有一少部分同学穿拖鞋上体育课。这样的状况大大增加了运动的风险。
(三)技术动作要领因素
由于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课中不认真,对教师提出的动作要领没有放在心上,在运动中,哪个部位用什么样的力量,用力的方法是什么等掌握不清楚,运动的随意性比较大,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
(一)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目前看,初中生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较弱。所以,学校要认识到抓好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活动,加强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检查和排查力度,定期进行维修更换,做到检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加强引导,告诉同学在运动前的注意事项,不应该在运动的过程中大量饮水,这样会加重身体代谢的负担;不应该在吃完饭后立即运动,这样会阻碍肠胃的消化;不应该在悲伤的时候运动,这样会影响人体机能的健康;不应该在剧烈运动后吃食物,这样会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等等。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防止在运动中损伤身体健康。
(二)认真做好课前场地的准备工作
体育课前,体育教师要提前入场,仔细地检查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查看器材设备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场地是否平整,是否没有杂物。在排除隐患后,教师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仔细检查学生是否穿着运动鞋和宽松的衣服,运动服装必须要符合自身尺寸大小,具有一定弹性;不带任何有尖锐形状的物品,不要留长指甲,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三)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必备活动,可以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业性准备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堂课所要训练的运动项目,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前准备运动。在准备活动的时间控制上,应根据运动量合理设定,如半个小时的运动量,准备时间选择十分钟即可。如果在冬天,天气寒冷,教师可以适当地延长准备时间,使学生身体关节能够充分活动开,避免运动造成损伤。
(四)因人而异,严格控制运动负荷
在体育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各不相同,所以在一些运动量的安排上,教师要因人而异。在一些高强度、高负荷的运动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保证运动动作的规范性;对呼吸急促、面部表情痛苦的同学,要及时检查运动量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发现有身体不舒服的状态,教师要立即停止学生运动,防止学生因过度疲劳,造成运动动作变形,导致在运动中发生损伤。同时,学校要建立学生身体健康档案,加强卫生保健工作,全方面掌握每名学生的身体状况,为开展教学提供依据。学校要把有身体问题的学生信息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因人施教,合理安排运动量。
(五)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教学活动
体育运动主要是户外运动,但不代表可以随意活动,必须要按照课堂规定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强调课堂教学纪律,严禁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嬉戏打闹、你追我赶、野蛮粗鲁,对本堂课的运动安排,容易发生事故的部分,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前向学生们讲清楚注意事项、动作要领,本着由简到难的程序,循序渐进地安排活动任务。同时,在对于一些高难运动项目上,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难免会产生心理波动,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影响动作的连续性,造成动作变形。所以,教师还要善于做心理辅导,在运动前,给学生足够的心理暗示,告诉他们“我能行”,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使学生在愉快的运动中增强体魄和心理素质。
(六)对突发的状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策略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体育课上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学生受伤事故,所以教师要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对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和不确定性的受伤原因,无法进行处理的,要及时把学生送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
三、结论
小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运动卫生与安全知识,容易导致损伤事件的发生,最常见的就是闭合症软组织损伤,如果错误地处理则更容易导致康复时间的延长。因此,参加运动锻炼中职生应了解并依循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掌握正确的损伤处理办法,提高运动的安全性。
一、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专家们经过调查发现,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排前三位是:思想不重视、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和运动负荷过大。可见、运动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以下具体的预防原则供同学参考。
1、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运动前常用慢跑等全身活动及局部的体操和伸展练习热身;运动后积极做好整理活动,尽快消除肌肉疲劳。
2、调整负荷量,按照运动处方选择和调整运动负荷。
3、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帮助。
4、掌握正确的技术要点。提起和放下大重量杠铃时,应当直背、屈腿,靠腿部力量将重物提起;避免用直腿、弯腰的姿势提起重物。
二、急性闭合性软组织伤的紧要处理
急性损伤是指一次性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机体而造成的损伤。在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发生后的前两天,个人可以采取RICE的处理方法,以减少出血、肿胀、疼痛,收到止痛、松筋的效果,有利于恢复健康。R代表Rest,即休息、制动,可减少因继续活动所引起的疼痛、出血、肿胀、避免伤势恶化;I代表Ice即用冷剂、冰块、冰水等降低局部温暖,可减轻肿胀,还有止痛、松筋的效果;C代表Compress,即压迫,以贴布或弹性绷带略紧加压包扎,可减轻出血、肿胀、疼痛感;E代表Eievate,即将受伤肢体抬高超过心脏的高度,可使局部血流减少,降低肿胀程度。
一、导致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
1、学生在思想上缺乏安全意识。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活跃、愉快,非常喜欢上体育课,却往往忽视了体育课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有的学生表现为因为过分要强而在常规训练中动作幅度过大,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底线而导致运动损伤。还有的学生在其他同学面前过于爱表现自己,而忘乎所以,所做动作扭曲变形等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这些情况说明教育学生认识体育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都能在思想上提高了对安全的认识,这样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
2、热身活动不充分或不恰当。
首先是热身活动不充分,造成运动损伤。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部分,也就是热身活动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同学因为准备活动时往往枯燥乏味又没有新鲜感而对准备活动有抵触情绪,不能认真进行准备活动,在自己的神经系统和其它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的水平时,就进行紧张激烈的运动,因而时常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也就是运动损伤。其次是热身活动不恰当,造成运动损伤。有些同学准备活动时情绪过于亢奋,没有按照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大活动量,而是突然间的准备运动过于猛然,还没等进行正式运动,就已经产生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也就是运动损伤。
3、不能准确、合理的掌握教师安排的合理训练内容。
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中精神状态不好,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教师示范和讲解动作要领和方法时,没能仔细观察与模仿,对技术概念的含糊不清和动作要领未能掌握,在自己独立做动作时,往往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
4、对自己身体素质的过于自信。
有些同学经常存在过于自信的心理状态,往往不会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体能,对自己身体承受能力没有正确的评价,而又经常大运动量的运动,非常容易造成机体负担过大,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5、外界因素。
除了同学自身存在的诸多因素外,一些外界因素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例如恶劣的天气,如大风,或者特别寒冷,还有过于炎热,都会使学生容易损伤。再有场地的不平、器材的年久老化、缺乏可靠的保护器具、学生着装、鞋类的选择等诸多外界因素,也会造成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容易出现意外的运动损伤。
二、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提高对体育课安全性的认识程度。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的室内课,加强学生对体育课安全性的认识程度至关重要。要教育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课的安全性,了解体育课中各种运动损伤及其成因,并且高度重视,决不能麻痹大意,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2、课堂上准备活动要充分到位。
大多数学生往往因为准备活动的枯燥和单调忽视准备活动,教师可以在准备活动的安排上立意新颖,可以将单调的跑圈改变为有一定量的体育舞蹈健身舞,或者可以用有一定运动量的游戏做准备活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快乐的玩耍,又让学生在玩耍中充分的活动开身体各个关节,克服各种功能特别是植物的惰性,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避免因为身体没有活动开,准备活动不充分而导致的各种运动损伤。
3、提高容易出现损伤部位的练习。
教师要多了解初中学生的身体形态,这样有助于教师认识学生容易出现损伤的特点和规律,并且有针对性的对每个易伤部位进行练习。例如,打篮球或踢足球最容易受伤的地方是脚踝和腰部,那么就可以针对这两个部位进行训练,多做腰腹肌和脚踝力量的练习等。同时,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遇到重心不稳时,可采取低头、屈肘、团身、肩背着地顺势滚翻的措施加以缓冲。
4、教师要做好讲解和示范。
教师课前应认真备课,做好大量准备工作,对本堂课安排的训练内容的危险应有预见性。在给学生做示范的同时,要组织好语言,把动作要领强调给每位学生。并且示范动作要有分解,连贯,要领清晰,动作舒展到位。要把整套动作的重点难点告诉学生,使学生在没做动作之前就有一个充分的定位和认知,在头脑中对整套动作有一个定位和了解。这样,才不会因为盲目和疏忽大意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5、组织好放松活动。
许多学生不理解运动后放松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首先使学生认识到放松活动对于差事少运动损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教师做好放松活动的示范动作,讲解放松动作要领。同时可以用舒缓的音乐做伴奏,在优美旋律的伴奏下,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和缓解。不会因为运动后没有得到调整而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6、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状况的了解。
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身体状况的不均衡做出不一样的训练强度要求。有的学生性格懦弱,胆怯,当把某一运动进行到一半时,由于胆怯,突然减力或停止,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如在做前滚翻运动时,由于胆怯,双手支撑力不够,双脚蹬力不足,出现头着地的半倒立姿势或发生侧翻,极易造成头胫部或手腕的运动损伤,教师需要与这样的学生多进行沟通和鼓励,鼓励其勇敢,果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使其敢于做运动,同时教师要做好对这类学生的保护,就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就要针对此特点,循序渐进的安排训练内容及要求,不能急于求成,要稳中求胜,并且合理,这样才会极大限度的减少意外运动损伤的出现。
7、场地、设施、天气情况要及时掌握和了解。
教师应在体育课前提前检查场地和设备状况,对因年久未修的器材要做好维护和管理工作,在未得到维修或妥善处理之前一定禁止使用。教师还要对天气情况做好了解,根据天气状况的不同安排课程。这样会最大程度的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三、体育课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置
体育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损伤应急处置办法,尽管学生有校医,但我们不能保证校医时刻在校在岗,同时,对于有些运动损伤,第一时间的救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掌握一定的运动损伤应急处置办法,可以有效的对受伤学生进行第一时间的救护,避免学生运动损伤伤情的恶化。常见的运动损伤应急处置方法有:
1、擦伤处理:教师观察伤口的深浅度,如果伤口不深,将学生送往医务室,涂上紫药水即可。若伤口很深,应先止血,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2、鼻出血处理:教师让学生先坐下,仰头,暂时用嘴呼吸,然后用干净的纸塞住就可慢慢止血。
3、扭伤处理:以脚踝为例,立即脱掉鞋袜,不可以乱揉,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和疼痛。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脱臼处理:动作要轻,不可乱动。先采取冷敷的方式,再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送往医院就医。
5、骨折处理:首先让受伤学生不要乱动,同时清理围观的学生,坚决制止学生的搀扶等行为,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要给骨折同学加盖衣服保暖,及时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治疗。
总之,我们要对体育课运动损伤的成因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掌握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置办法,减少运动中出现的意外事故,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使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有了健康的身体状况的保证,才会使学生真正有效的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从而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生顺《浅议体育课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义务教育2005/26-27合刊(总第196-197期)体育与健康专辑(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