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产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检查验收;技术规范;福建龙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132-04
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是一项政府涉林重点建设项目[1-3],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开展绩效评价,不仅有助于加强项目实施技术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而且对于进一步加快花卉产业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5]。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检查验收的术语和定义,检查验收依据、对象、内容、制度、方法和步骤、评价标准、结果应用与处理等。本规范适用于龙岩市范围内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的检查验收,各类花卉项目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2.1 花卉栽培设施
花卉栽培设施是人为建造的适宜或保护不同类型的花卉正常生长发育的各种建筑及设备,主要包括温室、塑料大棚、冷床与温床、荫棚、风障以及机械化与自动化设备、各种机具和容器等。
2.2 温室
温室是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供栽培植物的建筑。
2.3 智能温室
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是指配备了由计算机控制的可移动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湿窗帘/风扇降温系统、喷滴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基于农业温室环境的高科技“智能”温室。
2.4 标准温室
标准温室是连片建设面积2 000 m2以上,檐高≥2.5 m,脊高≥4 m,外遮阳高≥5 m,每拱跨度6.0~12.0 m,开间3.0~8.0 m,配备风扇水帘降温系统、加温系统、供水及浇灌系统、外遮阳系统、卷膜通风系统的温室。
2.5 荫棚
荫棚是为园林植物生长提供遮阳的栽培设施。
2.6 大棚
大棚是由热镀锌管制成的拉杆、压杆、立柱以及拱杆等材料作骨架,覆盖塑料薄膜而成为拱圆形的料棚。根据其形状特点分为拱形钢架塑料大棚、连拱钢架塑料大棚、标准钢架大棚。
2.7 喷灌
喷灌是利用喷头等专用设备把有压水喷洒到空中,形成水滴落到地喷灌面和作物表面的灌溉方法。
2.8 滴灌
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
3 检查验收依据
①《福建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闽财农〔2008〕92号);②《省级设施农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闽财农〔2013〕115号);③《福建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试行)办法》(闽财农〔2009〕16号);④省财政厅、林业厅印发的省级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和省级设施农业(花卉)项目年度申报指南或申报要求;⑤省、市下达的年度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计划任务;⑥市林业局、财政局印发的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文件;⑦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图;⑧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建设竣工资料;⑨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施工合同书。
4 检查验收对象
承担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和各类设施农业(花卉)项目的县(市、区)及相关实施单位。
5 检查验收内容
5.1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对照项目批复文件逐项检查建设任务完成实绩。设施栽培示范基地项目重点检查设施建设面积、工程质量、配套设施设备及建成后的使用情况,苗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重点检查基地建设面积、各分项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及工程质量。
5.2 资金到位使用情况
省级下达的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5.3 组织措施落实情况
项目县及项目建设单位为推进项目建设采取的具体措施办法。
5.4 项目建设成效情况
包括种植花卉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增幅及农民增收的情况。
6 检查验收与备案制度
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实行三级检查验收和省级备案制度,即实施单位自查、县级初级验收,市级竣工检查验收,省级备案。
7 检查验收方法和步骤
项目竣工验收采取自下而上的自查―初级验收―竣工检查验收―备案程序。
7.1 单位自查
各项目建设单位应组织专人根据项目批复文件,逐项检查落实批复任务的完成情况、建设质量和成效,以及省、市下达的项目资金和地方及建设单位配套资金到位使用等情况,并出具审计报告,连同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设情况总结(含建设合同、工程决算书、竣工图、验收报告等),上报并申请县林业局、财政局组织项目验收。
7.2 县级初级验收
7.2.1 准备工作。检查验收工作由县财政局、林业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完成;购置检查验收工具、文具等设备;学习检查验收方法、标准、要求;收集检查作业设计说明书、图纸,施工合同、自检报告等资料文件。
7.2.2 验收比重。全面验收。
7.2.3 外业检查验收方法。
(1)钢架大棚(温室)外业检查验收方法。①面积测量:用皮尺或其他高精确度的仪器测量钢架(温室)大棚内部长度、宽度,计算面积。②主体结构:用皮尺或其他高精确度的仪器测量钢架(温室)大棚檐高、脊高、外遮阳高、跨度、开间、纵向立柱间距、顶高等。③配套设施:验收时现场查对项目建设标准提出的主要配套设施设备是否配齐,主要配套设施是否达到要求。④材料质量:由实施主体负责提供生产厂家的质检证明,或供货单位的证明,或实施主体提供的证明,作为验收附件。
(2)观赏苗木生产示范基地设施外业检查验收方法。①田间道:用皮尺或其他高精确度的仪器测量田间道长度和路面、路基宽度。质量符合《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NY/T 2194―2012)。②生产用道:用皮尺或其他高精确度的仪器测量生产用道长度和路面、路基宽度。质量符合《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NY/T 2194―2012)。③蓄排沟:用皮尺或其他高精确度的仪器测量蓄排沟长度和沟底宽、沟深。④喷溉设施:喷灌工程需符合《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应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正确;应检查土建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应检查设备选择是否合理,安装质量是否达到本规范的规定。应进行全系统的试运行,并应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实测。⑤滴溉设施:滴灌工程需符合《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2009)。应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正确;检查土建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设备选择是否合理,安装质量是否达到本规范的规定。应进行全系统的试运行,并应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实测。⑥蓄水池:用皮尺或其他高精确度的仪器测量蓄水池容积。
7.2.4 检查验收标准。检查验收标准见附录A。
7.2.5 检查验收成果资料。检查验收报告书、检查验收统计表见附录B。
7.2.6 检查验收报告内容要求。①检查验收基本情况,包括验收时间、验收组织、验收方法;②检查验收结果及评价;③完成任务情况分析;④建设资金筹集、投入和管理情况。
7.2.7 检查验收成果上报。县(市、区)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检查验收成果一式4份,于每年11月底前上报市财政局、林业局。
7.3 市级竣工检查验收
在县级初级验收的基础上,由市财政局、林业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完成。
7.3.1 听取项目实施情况汇报。听取项目县(市、区)及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管理与实施情况汇报;观看项目实施过程的录像资料;开展检查质询等。
7.3.2 查阅项目文档资料。项目县(市、区)及项目承担单位需提供的文档资料主要包括:①项目申请、计划批复、实施方案、自查自检等文件资料;②项目资金拨付文件、会计账表、管理制度等;③项目建设合同、工作总结;④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监查、录像、照片等有关资料。
7.3.3 项目区实地检查。实地检查主要包括建设内容、建设面积和工程质量等内容。①建设内容:核对与项目批复文件的建设内容是否一致;②工程数量:实地测量,核对与项目批复文件的建设任务是否完成;③工程质量:检查各项工程的建设标准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7.3.4 竣工检查验收方法标准。竣工检查验收方法标准与县检查验收相同;竣工检查验收结果的确定。①以实施单位为主体,检查面积(长度、容积),市级竣工检查验收的核实数量与县级初级验收之比≥97%者,则按县级初级验收数量计算成效,否则,以市级竣工检查验收数量为准;②工程质量以市级竣工检查验收为准。
7.3.5 竣工检查验收成果。
(1)竣工检查验收报告内容。①竣工检查验收工作简况;②竣工检查验收情况及结果;③工程典型经验介绍;④主要存在问题和建议。
(2)竣工检查验收统计表。①竣工检查验收统计表(附录B);②市级竣工检查验收与县级初级验收情况对比总表;③竣工检查验收结果评分表;④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表。
7.3.6 竣工检查验收成果上报。市级竣工检查验收成果于每年12月底前一式2份上报省财政厅、林业厅。
7.4 省级备案
县级初级验收后,将项目批复文件、经专家评审修改确认的实施方案及附件、工程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工程决算书及验收报告、现场签证材料(含影像材料、主材合格证、设备出厂证书等)、项目现场布置平面图、项目实施总结及审计报告等材料作为县级初级验收报告附件,需逐页盖章,连同县级初级验收报告一并上报市财政局、林业局。市级竣工检查验收后将市级竣工检查验收报告及竣工检查验收结果评分表一起转报省财政厅、林业厅备查。
8 评价标准和结果应用与处理
8.1 评价标准
8.1.1 资金到位使用情况(35分)。包括资金到位、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等指标。主要评价资金的拨付、列支、核算、管理执行有关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的情况。
8.1.2 建设任务完成情况(55分)。按任务完成的百分率计算得分。主要评价项目技术方案是否科学、项目实施是否规范到位、建设任务是否完成等。
8.1.3 项目管理情况(10分)。主要考核项目县在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科学指导、确保成效等方面采取的措施;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核项目在提高产量、产值,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成效;检查内业资料,包括照片录像资料以及文档管理情况(附录C)。
8.2 结果应用与处理
8.2.1 县级初级验收结果应用与处理。县级初次验收不合格的,由县林业局、财政局向项目单位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项目单位限期整改;第2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县林业局、财政局必须及时上报市林业局、财政局,市级项目由市林业局、财政局取消项目补助,收回市级补助资金;省级项目转报省林业厅、财政厅,由省林业厅、财政厅取消项目补助,收回省级补助资金。
8.2.2 市级竣工检查验收结果应用与处理。市级竣工检查验收结果评判实行百分制,计分采用量化指标,满分为100分(附录C)。根据得分的不同情况将考评结果划分为4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70~79分(含7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1)省级财政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竣工检查验收结果应用与处理。市级竣工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由市林业局、财政局向项目单位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竣工要求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市级对检查发现存在弄虚作假、套取补贴资金的项目,取消项目补贴资格,收回补贴资金,情节严重的暂停该县(市、区)下一年度补贴项目。
(2)市级财政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竣工检查验收结果应用与处理。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按批复的项目内容、数量、标准及时间要求完成,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经市级竣工检查验收任务完成率100%以上的,项目验收为合格,且申报单位建设项目(温室、大棚)或苗木基地内的花卉苗木栽培面积必须大于申报建设项目(温室、大棚)面积80%的,予以全额补助;50%~80%的按比例补助;50%以下的不予补助;经市级竣工检查验收任务完成率低于100%的,验收为不合格,市级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由市林业局、财政局向项目单位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竣工要求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市级对检查发现存在弄虚作假、套取补贴资金的项目,取消项目补贴资格,收回补贴资金,情节严重的暂停该县(市、区)下一年度补贴项目。实施多个项目的单位任务完成率按补助项目资金权重加权计算。任务完成率(%)=符合质量要求的实际完成数/批复任务数×100。
9 参考文献
[1] 晓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通过竣工验收[J].农业工程,2014(4):43.
[2] 李.水稻轻型栽培机械化技术规范[J].贵州农机化,2001(6):26-27.
[3] 何少波.规范和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9(9):30-32.
[4] 阮雅琴.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资金管理亟待规范[J].杭州(周刊),2016(2):42.
[5] 袁静.规范农业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和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5(1):142.
附录A 项目建设标准和要求
1 省级财政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质量标准
1.1 智能温室
1.1.1 主体规格。檐高≥3.0 m,脊高≥5.0 m,外遮阳高≥5.5 m。每拱跨度8.0~12.0 m,开间4.0~8.0 m。
1.1.2 结构材料。钢结构骨架使用质量不低于Q235优质钢材,所有钢架及构件均采用热镀锌材料,并经防老化、耐腐蚀处理,风载≥0.75 kN/m2(相当于11级大风以上)。现场组装不经焊接工艺,确保温室密闭性。
1.1.3 覆盖材料。透光覆盖材料使用适合南方气候特点的长寿型PEP利得膜,厚度≥0.15 mm,透光率≥85%。
1.1.4 遮阳系统。需安装双层遮阳网,可根据生产用途选择使用合理遮光率的针织遮阳网;配备电动和手动2套控制系统。
1.1.5 降温系统。水帘厚度≥10 cm,蜂窝孔直径≤9 mm;风机功率≥1 kW,排风量≥40 000 m3/h。如设有侧通风,需加装防虫网。
1.1.6 排水。水槽须用热浸镀锌或热浸镀锌板冷弯成型,壁厚不少于2.5 mm,并满足最大排雨量≥120 mm/h的要求;落水管为PVC,直径≥110 mm。
1.1.7 其他。温室四周裙墙需砖砌。配备移动苗床的智能温室,移动苗床面积应占智能温室面积的70%以上,地面硬化率≥60%;无配备移动苗床的,地面不需硬化。
1.2 大跨度生产荫棚
1.2.1 主体框架结构。跨度≥30 m,纵向立柱间距≤6 m,可根据生产用途选择使用合理遮光率的针织遮阳网。
1.2.2 灌溉设施。每跨配备1台大型多用途移动喷灌车。
1.2.3 地面处理。由机械平整土地,整成折扇型地面,斜度为 ≥2°,地面铺设≥8 cm厚小碎石,覆盖园艺地布,并设排水沟。
1.3 连拱钢架塑料大棚
1.3.1 大棚规格。跨度≥6 m,肩高≥2 m,顶高≥3.6 m,开间≤4 m。
1.3.2 水槽。用热浸镀锌或热浸镀锌板冷弯成型,壁厚不少于2.5 mm。
1.3.3 覆盖材料。覆盖层采用适合生产需要的长寿型PEP利得膜或长寿型PEP利得膜和针织遮阳网。
1.4 拱形钢架塑料大棚
1.4.1 大棚规格。主骨架采用国产热镀锌钢管,棚体高度≥2.5 m、宽度≥6.0 m,拱间距≤1.3 m。
1.4.2 覆盖材料。覆盖层采用适合生产需要的塑料薄膜和针织遮阳网。
1.5 观赏苗木生产示范基地
1.5.1 田间道。路面宽3~4 m,路基宽3~4 m,纵坡标高应高出地面≥0.5 m,路面采用泥结碎石,质量符合《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NY/T 2194―2012)。
1.5.2 生产用道。路面宽1.0~1.5 m,路基宽1.5~2.0 m,路面高出地面≥0.3 m,采用砂性土夯实,质量符合《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NY/T 2194―2012)。
1.5.3 蓄排沟。沟底宽≥0.3 m,沟高≥0.3 m,沟底为C15混凝土底板厚度为10 cm,沟壁为12墙砖,并用M5水泥砂浆抹面 1 cm。
1.5.4 喷溉设施。喷灌工程须符合《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2007)。
1.5.5 滴溉设施。滴灌工程须符合《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485―2009)。
1.5.6 蓄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砌成;全埋式或半埋式蓄水池也可采用砖混结构砌成。
2 市级财政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质量标准
2.1 温室
连片建设面积2 000 m2以上,各项性能参数不得低于以下要求。
2.1.1 主体规格。檐高≥2.5 m,脊高≥4 m,外遮阳高≥5 m。每拱跨度6.0~12.0 m,开间3.0~8.0 m。
2.1.2 主要性能指标。风载≥0.75 kN/m2(相当于11级大风以上),最大排雨量≥120 mm/h,电源参数220 V/380 V,50 Hz。
2.1.3 材料及工艺要求。①钢结构骨架使用质量不低于Q235优质钢材,所有钢架及构件均采用热镀锌材料,并经防老化、耐腐蚀处理;②透光覆盖材料使用适合南方气候特点的长寿型PEP利得膜,厚度≥0.15 mm,透光率≥85%。
2.1.4 设备要求。配备风扇水帘降温系统、加温系统、供水及浇灌系统、外遮阳系统、卷膜通风系统等。
2.2 标准钢架大棚
连片建设面积2 000 m2以上,各项性能参数不得低于以下要求。
2.2.1 标准钢架大棚规格。跨度≥6 m,肩高≥2 m,顶高≥3.6 m,开间≤4 m,拱间距≤1.3 m。
2.2.2 立柱。采用4 cm以上热镀锌管,设置抗风钢丝绳或抗风内支撑,四周手动或电动卷膜。
关键词:全域成都;成龙走廊;现代农业集中区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046-04
2007年6月7日成都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年7月19日,市委书记李春城代表市委首次提出“全域成都”的新概念,作为实施城乡统筹的战略思想。在2007年8月的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的《关于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提出,成都将运用“全域成都”的理念和“三个集中”的原则,完善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逐步形成“一城两带六走廊”的格局。其中,中心城――龙泉走廊是成都市区在空间发展格局中向东延展的规划区域,并对接南充和资阳。在全市产业按“梯度分布、分类聚集、规模发展”原则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确定成龙走廊以机械、汽车等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产业和文化休闲产业为主。
由此可见,农业不是规划中的成龙走廊的产业重点。但这不意味着成龙走廊的建设可以置农业于自然发展状态,相反,从很多角度看,在成龙走廊上进行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农业集中区是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的增长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基础上,按照产业生态链思想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以此集聚农业相关产业,在地理位置较为集中、资源利用更为经济有效的条件下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的一体化。本文首先对此进行论证,并就如何进行产业集中区的建设提出系统化的设想。
一、建设成龙走廊现代农业集中区的战略意义
第一,从解决中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来看,建设现代农业集中区,从经济、技术、社会各角度而言,都是在目前状况下的最优路径选择。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系关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现代农业集中区能通过投融资渠道的扩展、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改变传统的分散、粗放、初级的农业发展状况,进行现代农业的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民的收入。成龙走廊传统上就是以农业和农村人口为主,该区域的三农问题解决,离不开农业发展本身的转型。
第二,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对各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农业集中区不仅是改变农业本身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他第二、第三产业的提升和转型也离不开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发展。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或称为花园城市、田园都市)是一种将人类社区包围于自然或人工绿化的区域之中,平衡住宅,工业和农业区域的比例的一种城市规划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因此,尽管成龙走廊并非在成都市各种规划中定位于现代农业基地,一方面,该走廊地域范围内的自然之美需要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以更有效地对土地进行资源整合和规划建设;另一方面,规划中的走廊重点产业的发展,需要与农业的发展进行系统地整合,才能在土地资源和环境上为“田园城市”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第三,从成龙走廊的本底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农业仍然是该地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发展模式下都是不可忽视和抛弃的。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仍然是必要的。目前,该走廊区域的农业产业发展已初有成效,而且在成都市政府和龙泉驿区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下,几个具有典型代表的农业集中区已初具雏形,如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的“五朵金花”休闲农业;龙泉驿区以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建设为起点,龙泉驿区先后规划了成都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成都水产物流市场、三联畜禽产品物流市场等大市场。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土地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进行纵深发展,通过建设现代农业集中区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层次,农业仍然会是该地域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
第四,从地理位置上看,成龙走廊位于成渝线上,是成都市向东部延伸的通道,进行成龙走廊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是成渝经济带上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重要的和关键的连接点。
综上所述,成龙走廊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在该地域按照“一城两带六走廊”的规划及定位进行建造的过程中,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重要的一环。
二、进行成龙走廊现代农业集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成龙走廊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不仅涉及到整个成都市的整体规划,也涉及到该走廊地域内的各次地域经济;不仅事关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事关该地域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必须在科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下展开,否则,会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后果。
(一)要着眼于整体和全局
成龙走廊,是成都市政府在“全域成都”的战略定位和“三个集中”的原则指导下规划的六走廊之一。在“全域成都”理念和“三个集中”原则的基础上,成都将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同时,将加快市域城镇群建设,高质量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对该走廊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定位上,也是在按“梯度分布、分类聚集、规模发展”原则进行整合的基础上确定的。
因此,成龙走廊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根据成都市整体的走廊规划,成龙走廊以机械、汽车等现代制造业、商贸流通产业、文化休闲产业为主,这个主体是不能有所忽视的,而且是一切经济发展规划的中心。现代农业集中区的规划和建设,也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进行统筹安排。在资源的整合和配置过程中,要全面系统,力求均衡,但要分清主次,对重点要有所倾斜和让步。总之,不能仅仅立足于成龙走廊来建设成龙走廊的现代农业集中区,不能仅仅着眼于农业来建设成龙走廊的现代农业集中区,要放眼于“全域成都”和“世界田园城市”的战略构想,从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建设农业集中区为途径和契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要立足于比较优势
为了避免在成都市域范围内与其他走廊形成低效的竞争格局,成龙走廊的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要立足于该地域的比较优势。成龙走廊,在自然资源禀赋上,较于其他五大走廊,有其明显的特点;在地理位置上,也有其重要作用。从自然资源禀赋上看,例如,该走廊上的主要区域――龙泉驿区,该区地质结构稳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素以“四季花不断,八节瓜果香”著称于世,一直以来都是四川的水果苗木基地。如今的龙泉驿是闻名全省甚至全国的“花果山”、“米粮仓”和“副食园”,是“国家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型三高农业示范片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及“中国水蜜桃之乡”。依托这些自然资源优势和传统农业,近几年来,龙泉驿区大力发展以花果产业基础的农业产业和休闲农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格局。桃花沟、枇杷沟、万亩观光果园等,这些地名已成为龙泉的农业标志,传统农业走向了集中,同时也迈向了新型的休闲农业和城市农业。从地理位置上看,成龙走廊是成渝经济带上成都连接重庆的出口带,也是重庆连接成都的进口带,重要的交通通道位置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重要枢纽地位。聚和(国际)果蔬交易中心、三联畜禽产品物流市场的建立,不仅基于该地域的特色农业产业,更为看重的是其独特的交通枢纽地位。
成龙走廊的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整合该地域的优势资源,综合考量成都市六大走廊的整体规划,明确本地域农业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市场定位,这样才能既避免市域范围内的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同时确保本地域农业产业在更高层次的持续发展。
(三)要树立产业生态链理念
现代农业集中区,绝不仅仅是农业生产单位或农业加工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集中,更为核心和关键的是集中区内产业生态链的形成。产业集中区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位于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关联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共享地方资源,减少信息沟通和市场交易在空间和时间上阻隔,使地方资源能最有效的使用,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因此,在集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集中区内的企业,要根据产业生态链的要求,进行积极地引导,力求集中区内的相关产业的平衡发展。
现代农业集中区,则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生态链建设,担负着更为重要的功能。首先,是农业本身的产业化和现代化问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问题不可分割的两面,这涉及到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和市场化。传统农业分散化、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需要在改革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向规模化和产业化转变,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产出并增加收益。当然,这意味着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除了意识需要革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农业产业化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其次,也是现代农业集中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和加强的,就是在农业产业生态链上,除初级农业产业外对初级农产品进行不同程度加工和研发的相关企业和研发中心的集中。这不仅是传统农业成功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对解决初级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农民问题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再次,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农业集中区,不能为集中而集中,更不能借着集中的名义对农业用地进行吞噬,尤其在“世界田园城市”的战略构想背景下,如何维持农业生态环境,也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三、进行成龙走廊现代农业集中区建设的具体构想
那么,如何进行成龙走廊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笔者在长期关注和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成龙走廊上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所谓“集中区”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建设构想。
(一)全面、综合地整合该走廊的农业资源,确定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及产业定位
首先,全盘清点成龙走廊的农业资源,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确定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其一,基于优势自然资源而形成的花果种植业。在该走廊地域内,三圣乡的鲜花种植,龙泉驿区的水蜜桃、枇杷、葡萄及猕猴桃等水果的种植,在其传统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市场中业已形成独特的口碑。在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渐推进,地方政府在大力挖掘和利用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张旗鼓的重整和改革,并且有些已取得明显的成效。如三圣花香的“五朵金花”,目前已成为成都市最为集中的乡村休闲中心。根据该成龙走廊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现代农业集中区可以集中于三圣乡的花卉和龙泉驿区的水果。三圣花乡可定位于以休闲及观光农业为主,拓展鲜花产业的发展层次和空间;而龙泉驿区整体上可定位于水果之乡,以果业本身的产业发展为主,以休闲和观光农业为辅。其次,基于特殊地理位置和交通要道的优势,成龙走廊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一来可以选址于交通便利的地方,如成渝高速公路旁或城东客运中心附近;二来可以放眼于成渝经济带的整个农业,即不仅仅立足于成龙走廊的优势农业。如农产品物流中心,市场交易中心等等。
(二)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首先是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需要对农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就目前成龙走廊农业发展状况来看,市场化特征已经非常明显,但距离产业化和现代化还有相当的距离。也就是说,分散的、粗放的生产经营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有所改变,农业产业仍旧处于初级阶段及较低的层次。没有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就不可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集中区。
第一,是初级农业本身的产业化和现代化问题。实践已经证明,农业要向产业化和现代化迈进,必须进行农业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不管是由分散走向集中和规模化,还是由粗放走向集约和科技化,都需要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和公司化经营主体的参与,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和努力是改变不了现状的,而且效率低下,但政府的主动引导确是需要先行的。具体来说,如三圣花乡,分散的农家乐式的经营模式可以保留,但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如大中型花卉种养基地,以鲜花为加工材料的相关产业或体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在改革土地流转制度的基础上引进公司企业进行经营,实现规模化和市场化。而龙泉驿区的水果种植,在地理位置上已经有一定程度的集中,如桃花沟、枇杷沟等,但由于分散经营,规模化和产业化不足,导致水果产业发展受限,果农靠天吃饭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方面,龙泉驿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首先是为了土地的有效流转,建立了土地产权制度。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确权颁证后的土地流转,农民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农民能更放心地把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自己赚取土地租金和工资,收入有保障且有所增加;土地流转使得规模化能得以实现,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高;土地流转为城市资金进入农业,为工业反哺农业打开了通道。如今,龙泉驿区开始酝酿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实践产业发展高度集中。
第二,初级农业能否真正产业化和现代化,现代农业集中区能否真正建设起来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还在于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研发的发展,即农业产业生态链的构建和完善。就成龙走廊目前的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现状来看,主要的问题仍然在于农产品的市场出路上。以三圣乡为例,尽管休闲观光农业已基本成熟,花卉种植也初具规模,市场化明显,但各竞争性企业规模较小,同时经营模式单一,市场定位雷同,使得彼此之间竞争相当激烈,常常出现产品滞销,导致资源浪费。其实,以花卉为原材料进行深层次加工,不仅可以拓展花卉的市场发展空间,避免在初级市场的低效竞争,同时能提高产业层次及增加收益。再以龙泉驿区为例,虽然进行了土地产权制度的探索,建立了公司+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一方面,大部分的公司在产业环节中,仅仅充当着批发商的角色,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利益,因此,农户的收入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在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过程中,对农产品的研发和进行深度加工的企业引入很少,因此,该地区的水果产品的出口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因此,该地区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立,首先是高效的物流体系的建立;其次是产业生态链的纵向发展,包括产品研发、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的集中建设和运营。
(三)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避免政府的短期政绩和投资商的短期投机行为,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实现投资和运营的长效性
在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过程中,产业生态链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是集中区能否持续存在并发挥其预期功能的必要条件,在这种状况下,政府要在科学地、系统地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引导。但目前这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三个:一是政府的短期行为。政府着眼于短期的政绩,圈地建设这样那样的中心,但最终可能仅仅是一个空壳;在引进公司投资方面,缺乏系统规划,为引进资金而盲目接受企业在该地域的投资,并提供大量的优惠条件,有时甚至损害农民的利益和农业自身的发展。产业生态链很难形成,农业进一步产业化的产业通道不畅,仍然脱离不了原有的生产和市场形态。二是投资公司的短期投机行为。许多公司采取短期承包的方式,通常是在水果产出旺季时赚得盆满钵满便离开。这样的做法,事实证明带来了这样的后果,公司注重短期收益,以最大产出为目标,因此在水果种植上,采取所谓的先进技术或引进所谓的新的品种,却使得原有产品的品质及口味特色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传统特色在盲目的、短期的规模化过程中丧失殆尽,特色农业受损,农民的状况更不可能得到长期的改善。三是有些公司借投资的名义进行圈地运动。这不仅损害农业生态,也损害农民的利益。
因此,在现代农业集中区的建设过程中,政府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立足于统筹城乡、资源整合、生态保护的高度,着力于集中区的功能定位和持续发展,在融资方式上,探索出对投资企业有更长和更有力的约束作用的合作模式,如在合作时间的长短、出资比例及方式、管理制度等多方面予以严格的要求。当然,企业是自由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农业企业在集中区的聚集,最终还在于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政务效率、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吸引力及集中区自身的自我发展和集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向阳.产业集中、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4).
[2]李磊,陈果.成都市空间发展战略的新――以成都市成新走廊规划研究为例[J].规划师,2007,(10).
[3]陈永正.“现代农业集中区”构想[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1).
1.农业产业化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1.1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业支撑 农业产业化通过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渗透、联合,打破传统农业生产、加工与流通相对分割的格局,形成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从而夯实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通过突出地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科学整合资源,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推进农业企业向优势农产品集中的区域聚集,可以实现规模效应,促进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1.2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组织支撑 农业产业化推动着农业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以及农业经营模式和分配机制的完善。农业产业化实行“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龙头企业以收购、加工和销售农产品为主,上连农产品销售市场,下连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可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带动农业商品化生产。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稳定的经济契约关系,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形成企农利益合理分配机制。
1.3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经济支撑 建设现代农业,既要靠国家和各级政府扶持,也要靠农业自身积累。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财力保证与经济支撑。一是壮大地方财政。农业产业化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可以大幅增加地方的经济产出和税收;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农民除了农业收入,还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获得工资收入,或直接分享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的部分利润,从而增加收入;三是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进程。农业产业化通过三个产业联动,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促进过去用于工业和城市的投资转移到农业和农村。
1.4农业产业化为现代农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打破农村的局限性和封闭性,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为农业现代化吸引人才;农业产业化可以推动三个产业的整合,使一批农村建设人才在实践中成长起来,提升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农业产业化通过促进农、工、贸、技、科、教等各部门、各行业的联动,成为现代农业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现代化,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
2.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2.1以工带农,壮大龙头企业 要瞄准建设农产品加工转化大县的目标,把扩大加工转化作为推进产业化建设的首要环节、农业增效的重要内容来抓,纳入新型工业化体系加以扶持,做强龙头企业。要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重点扶持标志性旗舰企业,要引导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避免同类竞争原料和市场;提升科技含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采取政府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引导企业提高科技竞争力,通过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或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的方式,推进产学研结合,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2科学规划,打造特色产业 要坚持“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把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抓好单体成规模、总体成区域的优势产业发展,建立各具特色的产业开发带。
凡符合县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均可申报。已通过县以上认定的农业产业园区不重复申报。
二、申报认定条件
1.规划设计科学。规划由资质单位、权威机构或者专业部门编制,经所在乡镇政府批准。
2.产业特色明显。根据自然现状,资源优势,园区建设要突出主导产业,产品相对集中片,综合性产业园区明确一个适合当地的主导产品,专业性园区要形成鲜明特色,名、特、优产品比例在50%以上。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产地市场,园区主导产品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70%以上,园区核心区规模要达到2000亩以上。
3.科技含量较高。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设,园区要有1名固定的农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园区新品种种植比例要占70%以上,有市级以上品牌1个以上。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园区成立专家工作站、研发中心、教学基地,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
4.物质装备先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农田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园艺项目设施化比重达到70%以上,要充分运用智能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等先进设施装备。畜禽养殖实行规模化生产,占地50亩以上,圈舍不少于15000平方米。配套科学的饲养设施及粪污与废弃物处理装备,实行清洁生产。渔业基础设施先进,养殖池达到规格化、标准化要求,有独立的排灌系统和先进的配套设备,面积不少于500亩。
5.运行机制灵活。园区建设主体清晰,管理部门明确,内部制度健全。园区农业科技、信息、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等服务体系健全。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等主体在园区兴业、创业。园区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统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6.综合效益显著。蔬菜园艺类园区、水产类园区年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畜牧类园区年亩均效益2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显著。
三、申报认定程序
申请认定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须填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申请表,并按照认定条件提供相关材料和附件证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申报工作,由所在乡镇政府同意后,报送县农委。县农委根据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提出初步意见,经县政府审批同意后发文认定。
四、监督管理
1.对被认定的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退”,定期进行考核,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园区取消其“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称号。
百忙之中,甘泉县人民政府苏醒仁县长就农业经济和农村工作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新西部:5月7日召开的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三强一富一关(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奋斗目标,全省干部职工群情振奋,精神昂扬,请问,这对于甘泉的发展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又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苏醒仁: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于今后五年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绘就了以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为标志的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科学发展蓝图,在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导下,甘泉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责任并重。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关键是要科学应对挑战,准确把握机遇。
就面临的挑战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全省所面临的挑战,在甘泉毫不例外地同样存在,同时,就甘泉的发展实际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挑战。一是甘泉的经济仍然是以石油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于受石油产能下滑的影响,甘泉的经济处在了异常困难的阶段,2011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为3.2亿元,增长-18.9%,今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2.2%,甘泉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在全省退位,在全市后进。二是工农业产值占比不平衡,2011年,农业总产值为5.4亿元,仅为全县总产值的29.5%,这表明,我县农业产业还很不发达。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近年来,尽管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产业,但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低,10万亩川台地,菜畜(禽)两大产业不足4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占到了65%,且品种单一,以玉米种植为主。四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还只是刚刚起步,群众的思想认识还不完全统一、不完全到位,产业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还很低。五是近年来侧重于做生产,忽视了做市场,产业链条不长,特色工业规模小、效益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大。所有这些既是甘泉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甘泉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瓶颈,更是甘泉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当务之急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同时,我们满怀希望地看到,在新的起点和征程上,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确定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我县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二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保障条件,坚持基础先行,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完善路网结构,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农业基础改善、农产品信息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三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统筹区域城乡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支持延安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这为我们实现“三化”同步,补齐农业短板创造了大好机遇。四是延安被确定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为把甘泉打造成为延安的蔬菜产业核心区,建设延安乃至西北地区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提供了机遇。五是甘泉产业基础良好,从1997年开始发展菜畜(禽)两大主导产业,截止2011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1万亩,猪饲养量达到10万头,鸡饲养量达到205万只,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农民也积累了一定的种养技术。六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经起步,纪丰现代农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全县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模式,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七是特色品牌逐步形成,绿色放心菜、劳山土鸡蛋、甘泉豆腐干、隋唐美水酒已成为驰名省内外的四张名片,有6个蔬菜品种通过国家农业部绿色认证,7个蔬菜品种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认证。
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就是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应对好各种困难和挑战,聚精会神地把我们正在做的和需要做的事情做好,具体地讲: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尽快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大力推广纪丰模式,发展以蔬菜种植、畜(禽)养殖和陕北小杂粮种植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二是要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尽管我县财政十分困难,但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不能减,破除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习惯思维,树立办多少事找多少钱的理念。三是要谋划长远。甘泉即将撤县设区,要站在全省、全市的角度谋划甘泉的长远发展,按照“依托延安、服务延安、发展甘泉”的思路,自觉地把我县工农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作为市区的一部分来谋划,统筹推进“三化同步”发展。
新西部:国家农业部把延安确定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省委、省政府又把今年确定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这个对甘泉的发展都是一个客观上的利好因素。甘泉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和大的进展,有什么样好的举措和思路顺利推进?
苏醒仁:县委第二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招商带动、项目支撑、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激发全民创新创业创优,加快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生态旅游做大做强、社会事业和谐进步、统筹城乡突破发展,确定了打造全省转型发展先进县、现代农业示范县、特色产品驰名县、绿色生态宜居县奋斗目标。可以看出,推进农业产业化优先升级,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具体地讲,就是到“十二五”末,全县要建成20个以上的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其中以蔬菜种植为主的10个,以畜牧养殖为主的10个,每个乡镇至少要建成两个现代农业园区。20个现代农业园区中,达到省级标准的6个以上,市级标准的8个以上。围绕豆制品、红小豆、米酒等特色产业,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按照园区化的要求,建成至少两个千亩以上的陕北小杂粮种植园区。这既是我们的工作思路,也是具体的奋斗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几条措施,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我们对全县6个乡镇两个中心社区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安排,根据立地条件、资源禀赋确定是宜菜、宜畜(禽)、还是宜粮,每年有侧重地建设两个乡镇或中心社区,一次性规划,逐年实施。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今年,首先在道镇、下寺湾镇两个重点镇建成4个现代农业园区。
二是加大争项争资力度。前面我谈到,甘泉县的财政处在了非常困难的阶段,而现代农业又是一项高投入产业,我们坚持实施“招商带动、项目支撑”战略,破除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保守思想,树立办多少事找多少钱的观念,落实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争项目、争资金责任和任务,制定了《甘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甘泉县招商引资奖罚办法》、《甘泉县争项目争资金奖罚办法》,鼓励广大干部职工走出去“找钱”,“拿回来”办事。2011年,我县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不足1000万元,今年初,我们计划安排了1600万元,根据目前看,实际投资预计要高于这个数字。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我们修订完善了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各项制度,修订出台了《甘泉县农业产业扶持办法》,《甘泉县农业产业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产业建设不再按乡镇平均分配,而是按照园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安排,把资金、项目、人力等各项要素集中在当年有建设任务的乡镇,当年没有建设任务的乡镇要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和园区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四是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我们已经建成了纪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了纪丰模式,充分发挥其对全县现代农业建设的示范引导作用,在经营方式、产业链条、园区功能、产品质量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使园区发展的生命力更强,农民的收入更多。
五是加快土地流转。我们采取实物折算、土地入股、有偿租赁、无偿租借、成立土地银行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流转土地,凡在沟道整治中新增土地面积,实行一次性流转,统一规划安排,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
六是改善基础设施。我们大力实施沟道土地整治工程,增加基本农田,提高土地质量,规划五年内实施5万亩沟道土地整治,今年已经完成4500亩整治任务。投资8000多万元,实施了雨岔水库供水工程,解决产业用水,同时对园区的用电、生产道路、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实施,同步到位。
新西部:就现实来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农业经济和农村工作的有效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能否谈一下甘泉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有哪些需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