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间接融资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2008年9月开始,由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国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规模迅速扩大。然而,基于对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累积通胀压力的考虑,央行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1月18日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的第二次调整,从而导致本已十分困难的中小企业融资陷入了更为艰难的境地。
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人手,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及融资难的深层原因,就如何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可知,金融机构的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间接融资渠道,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比例虽然有所增加,但所占筹资比重依然很小。根据人民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所做的《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报告》,国内中小企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据调查报告显示,当国内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时,62%的样本企业主要采取向银行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23%的样本企业会向内部职工、亲友及其它企业拆借,15%的样本企业则会选择民间借贷等其它方式。如果取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从而形成资金缺口,就会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极为突出和集中。
二、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特点
1 “短、频、急、小”是中小企业最为显著的融资特征。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融资大多作为购进原材料、偿还债务等短期资金周转之用,因此也就存在着时间和额度两方面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融资往往具有周期短、频率高、需求急、额度小的特点。
2 资信级别低、放贷风险较大是中小企业又一显著的融资特征。银行等金融机构审批企业贷款一般都将资产抵押、尤其是不动产抵押作为首要条件。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获得批准,大多是因为提供了足额的抵押物,其次是因为提供了有效担保。然而,由于受到资产(不动产)规模以及经营稳定性的限制,中小企业大多存在抵押物不足、缺乏担保的问题,从而导致金融机构这一主要的间接融资渠道受阻。
三、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来自企业本身的内部因素,同时又有来自金融体系的外部因素。具体来讲,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
1 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较大。中小企业经营、运作及管理的规范程度普遍较低、透明度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获得真实、准确、完整的放贷信息。此外,中小企业大多缺乏有效的担保,加之自身经营状况的稳定性较差,信用空白或不佳。这些因素均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增大,最终使得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支持。
2 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金融机构普遍缺乏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创新服务。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方式中,普通采取抵押、质押和担保等方式。虽然以上贷款方式具有安全性高、风险系数小的优点,但无疑将大多数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削弱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即使少数中小企业满足以上要求,这几种贷款方式的评估时间长、环节多、手续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贷款的交易成本,进而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
四、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1 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有效防范潜在的信贷风险,解决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和缺乏担保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构建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对于疏通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快有关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法律支持。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以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为前提,完善的信用立法体系能为我国的信用担保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约束。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已经具备完善的信用管理立法框架体系,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快《中小企业信贷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基本框架,从而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2)建立商业性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的信用保证。担保机构作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桥梁,通过信用保证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资信级别低的问题。我国目前的商业性担保体系尚未建立,由于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辐射面较窄,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我国急需建立具有一定准备金规模,完全按照市场模式进行规范化操作的商业性担保体系,以弥补该部分的市场空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3)充分发挥以商会、行业协会为主体的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强大的外力支持。由商会、行业协会出面以集体的名义同银行协商贷款事宜,能够很好地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为商会、行业协会对其会员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要比银行全面、准确得多。通过和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由资金充裕的会员出资组成担保金作为抵押,银行方面以协商的比例发放贷款。这种建立在集体信誉上的担保方式大大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还能为会员争取到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方面的优惠,从而更有利于中小型会员的发展壮大。商会、行业协会还可以考虑组建自己的担保公司,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进行规范化操作,当会员资金短缺时就能及时得到银行的资金供给。总之,商会、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为会员搭建一个快捷、便利的融资平台。
2 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支持。
(1)开发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元化信贷业务。由于中小型企业具有“短、频、急、小”的融资特点,针对大客户的信贷操作模式显然不适合中小企业的需求。因此,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创新,努力开发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信贷业务。比如自助循环贷款,华夏银行率先推出的“随心贷”业务就很有代表性。它基于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一次性授信,授信方式包括不动产抵押、存单国债质押和保证担保等方式。在有效期内客户均可以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查询机等自行操作贷款,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贷款的时间成本,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短、频、急、小”的融资需求。
(2)发展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的普遍存在,使得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高、信贷风险大,大型金融机构均存在对中小企业的“惜贷”现象。这不仅导致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低,而且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同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产权明晰、委托管理层次少、与客户联系紧密,具有业务决策灵活、交易成本较低等优势,更能适应和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温州的金融综合改革,既要注意发挥大银行在支持大企业和网络服务方面的优势,同时要根据温州民营经济繁荣,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鼓励大银行进行金融组织形式创新,如积极设立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企业专业支行、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科技专业支行、贷款公司等,延伸和拓展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领域,并从实际出发拓宽贷款主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流程、单独核定信贷额度,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提供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根据当前的金融组织结构现状,温州在金融改革中尤其需要加快发展与实体经济相适应的、与温州企业生态相匹配的、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这些小型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互相依存,共生共荣,契合度较高。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吸纳大量的民间资本,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另一方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让实体经济直接受益,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服务的“草根银行”。温州应在总结瑞安汇民资金互助社经验基础上扩大试点,先在各县市区各试办一个,然后在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同时要推广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兴办资金互助社的做法,以解决资金季节性供求矛盾。大银行与小微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小微金融机构成为大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重要平台。
正确处理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关系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仅要拓宽间接融资的渠道,而且要努力开辟直接融资的通道,逐步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重,做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正规金融融资和民间融资的有机结合,提升民间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的能力,实现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的有效对接。在间接融资中,要从实体经济实际出发,综合运用信贷、投资、债券、信托、租赁、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提供形式多样的信贷模式,如采用“银行+保险”、“银行+担保”、“银行+保险+财政补贴”、“银行+信托+租赁”等多种融资工具相结合融资模式,形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合力。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增加债券品种,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等,以及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试点,拓展企业直接融资的通道,使债券市场成为发展实体经济新的动力源。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增殖服务的关系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责任。温州作为金融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应当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方面为全省乃至全国作出示范,尤其要在完善专注于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创新体系方面创造经验。必须明确,金融创新必须根植实体经济,面向客户,适应市场,以金融创新产生的社会、银行的增殖和效果,以及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增加收入、节省开支、提高服务效率为检验标准,坚决制止以创新为名搞“转型收费”、“贷款搭售”、产品捆绑销售等不正当做法,减轻企业负担。当前小微企业不仅缺资金,更缺科技,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创新产品和服务,是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实体经济的当务之急。金融机构要针对种子型、创业型、扩展型、成熟型不同的小微科技型企业,采取针对性的融资模式、信贷产品、服务手段和抵质押方式,量身定做。要制定适合小微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单独客户认定与授信评审,建立绿色通道,并单独予以统计和考核。要创新符合小微科技型企业特点的抵(质)押担保方式,积极探索以科技型企业的股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作为贷款的质押进行融资,探索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等,为企业融资提供方便。
正确处理金融监管的规范约束与激励引导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创新 供给侧改革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日益显著。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讲,金融行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发挥了重要作用,就要看金融体制和机制安排是否有利于将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高效率地组合起来,让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形成较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经济增速放缓,而银行业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资源配置更偏向稳定、保守和传统优势行业,既不能满足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变化的金融需求。因此,金融创新势必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金融改革也将打破和重新梳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一、当前金融体制和机制对供给侧改革的影响
(一)金融结构偏重间接融资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融资为主导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显著特点。截至2015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超150 万亿元,机构总数4千多家,占总融资规模的65%,而十家上市的银行资产规模就超过100万亿,贷款超50万亿元。与此相对比,近三年来我国才陆续批准5家民营银行进入金融行业,资产规模不能与传统银行相比。传统银行业的资产分布特点是对公贷款占比70%以上,其中大企业、政府和银行机构贷款占据主要部分。金融机构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但由于传统银行业占据体制和机制的优势,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不强,服务意识更是落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随着民营银行的诞生,互联网金融开始崛起,依托互联网技术,民营银行将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工具融合,快速实现了资金、支付和各种应用场景的融合,开发出一系列使用便捷、成本低廉和符合需求的新兴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间接推动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快速跟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供给不足、供需错配问题。但只要银行业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大企业、政府和金融机构,其产品创新动力就不会有很大改变。即使被迫做出某些应对,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难以为继。
(二)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充分
一直以来,我国大力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持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截至2012年末,我国股票总市值已名列全球前茅,债券发行规模也保持了高速增长,2012年广义的直接融资占比达到40%,扣除影子银行业务融资额,直接(股债)融资也占到了18.8%,比起当初的10%左右有了较大发展。但从资本市场发展的逻辑看,为了开创直接融资市场的良好局面,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先进入直接融资市场的企业往往是效益比较好、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可在客观上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新兴企业被拒之门外。12年后我国股市开始走向低迷,股权融资规模也呈现萎缩状态。直至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后,一系列推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三板市场震荡前行,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有个更多的融资机会。
(三)金融创新是改变现状的重要手段
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金融行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主要任务是限制过剩产能资金供给,提高实体产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尽可能将潜在产能快速转化为实际产能。通过金融创新帮助解决因结构问题而产生的产能过剩问题,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点燃创造热情、激发创新活力。
二、金融创新支持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金融体制改革创新
体制创新我国金融发展创新的首要任务。体制创新主要是通过顶层设计建立防控风险与鼓励发展创新的体制,鼓励金融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供给侧主体结构单一化问题一直存在,金融领域的竞争仅限于相同或相似类型主体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由于缺少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创新意识、忧患意识不强,其结果是一方面新兴企业、创新企业急需启动资金和发展资金,而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虽有资金但缺少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产品,贷款难、贷款贵、难贷款的情况非常常见。所以政府必须有决心进行深刻的体制变革,通过体制改革改变金融从业者的意识状态,让其主动改变自己适应社会的变革需求。
(二)管理机制变革创新
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即便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等较小的金融机构与社会上一般的企业相比也是比较大的。而且其管理机制上更是体现了大的特点,就是不管这个银行资本有多少、人员有多少、地方有多偏,在管理上都体现的符合上级要求、听从上级指挥的特点。近年来,国家以及各金融机构多次出台政策措施鼓励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但效果均不理想的原因就在于银行机构在管理上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国有大银行条线管理机制。导致基层分支机构、基层网点虽然了解对客户的需求、地方的特色、产业发展的状态,但是没有能力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没有权限突破规定。因此,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模式,在庞大的运作机构中根据机构层级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保持基层机构灵活性的管理制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三)产品开发设计创新
一方面是金融体系内的资金充裕贷不出去,一方面是企业缺少发展资金,这最直接的反映出金融产品供给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矛盾,这也是金融在供给侧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传统银行机构内的人员没有足够动力了解众多小微企业和客户的需求,沟通他们遇到的各种限制,也就不会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他们的优势来化解风险,进而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来。未来成功服务众多小微企业、新兴企业和广大居民最终靠的一定不是谁得机构最大、谁的网点最多,而是谁最了解其客户需求并及时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创意;中小物流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5-6432(2008)49-0064-02
1 创意产业与创意中小物流企业
创意产业是1997年英国工党政府提出的,至今全球许多国家逐渐将其列为重点产业,因为所谓创意是通过知识创造出有用的新形式。创意产业则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附加值最高的经济形式。创意产业改变了旧的产业规模发展模式,有效地减少了产业生产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度。这个过程中知识、创意、文化等成为生产关键要素取代自然资源,创意的商品使消费形态也向着符号消费转变。
创意产业中的活动主体创意中小物流企业有如下特点:
今天创意中小物流企业的创意活动大多具备着高科技活动的特点,创意产品的生产工作是多种技能的复合活动,特别是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创意产品生产成本高而复制成本低;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创意产品消费形态属于符号消费,是一种高投资风险的企业,创意中小物流企业主要价值形式是知识产权形式,具有部分公共财产的特性很难通过价格机制完全私有化;多数创意中小物流企业的规模低于我国即将出台的创业板中企业的上市标准,规模较小、缺乏资金。这类企业融资较难,但是很大程度上企业的成长又依赖于融资,创意中小物流企业运营模式及融资需求产生阶段见下图。融资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快速成长,所以要完善创意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体系。
2 融资体系
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企业仅靠内部积累难以满足企业成长全部资金需求。当内部资金不能满足需要时,企业就必须从外部融资。发展创意产业,需要借助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创意企业主要价值形态――知识产权,完善以交易为基础的多层次的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和以银行和保险机构为核心间接融资市场,为创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主要建议措施如下:
第一,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政府应积极建设知识产权市场,构建知识产权的定价评估体系,引导和规范交易行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信息对称的公开定价系统,这样有利于客观定价和提高市场效率。
第二,建立创意产业园。2005年北京海淀区科技园区建成了第一个创意先导基地,并探索出“孵化器+基金池”的发展模式。从国际实践的角度看为创意产业设立孵化器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有助于该行业较快发展。为解决融资难,在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下,设立“创意企业成长基金”形式融资机构,并积极为传统行业转入创意产业提供通道。
第三,加强创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财务业务状况的透明度不高,也缺乏有公信力的外部资信的评级,致使外部资金不敢进入。所以必须加强企业财务及业务状况的披露制度建设,当企业财务及业务状况的透明度增加,较易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利于取得运营所需资金,使经营层更加了解企业运作状况。
第四,设立担保基金。创立初期及营运中的资金来源以自有资金为主,银行贷款居第二位,但中小物流企业中总量偏低,而其他法人机构的投资偏低。专门设立保证金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中小物流企业,国家应提供给创意企业政策性低利融资贷款。我国台湾地区对创意企业的方式有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其中的中小物流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就是专门针对创意中小物流企业申请贷款时,对该类企业贷款成本大,风险高等问题设立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方案。
第五,发展股权融资形式,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创意产业的出现变资本雇用智力的现状,为智力驾驭资本。资本与创意的结合可以使得投资受益最大化,但目前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阻碍了扩张期和成熟期企业海外上市的道路。海外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相对成熟,吸引海外创业投资机构投向国内初创期的创意企业,既能解决创意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引入海外成熟市场的风险投资管理技术,提高企业自身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提升国际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机会。
关键词:上市公司 融资方式 建议
资金对每个上市公司而言都是稀缺资源,如何有效地进行筹资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种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上市公司作为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在融资渠道和方式的选择上更为灵活多样,尽管如此,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的欠缺,上市公司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融资的基本概念
融资就是资金融通,从广义上讲,融资是指资金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流动,弥补资金需求者资金短缺的一种经济行为,是一种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包括资金的融入,也包括资金的融出。而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二、企业融资的基本方式
企业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目前引用得较多的主要是以下两种分类方式:按资金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按资金的融通是否通过媒介分类,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一)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内源性融资(internal financing,或internal sources)是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过程,即企业发展过程中从初创时期的原始资本积累到运营过程中的资本化。资金来源主要是原始投资,折旧基金、留存收益(包括各种公益金、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内源融资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内源融资是企业最有效率的融资方式,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性融资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从企业外部的经济主体处筹得资金,而不是通过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来获得资金。资金来源主要是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银行贷款等。外源融资具有规模性,有偿性,高效性,高风险性等特点。外源融资(external financing)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分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此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在一定意义上说也属于外源融资的范围。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融资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源融资已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已逐渐成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根据是否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格利又将外源性融资分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双方可以直接协商或在公开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给者直接购入债券或股票。通常情况下,由经纪人或证券商来安排这类交易。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货币资金需求者自身直接发行融资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证券商、经纪人等中间人的作用只是牵线搭桥并收取佣金。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介来进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各式资金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获得货币资金后,再以贷款或投资的形式购入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融通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凭证。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金融中介自身发行间接债务凭证,将货币资金供给者的货币引向货币资金需求者。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共同构成了上市公司外源融资体系。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两大融资方式的优点对应对方在发挥融资功能时的融资劣势,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构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融资体系。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也不是非此即彼,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现状分析
从上市地点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境内上市或者是境外上市。不管是境内上市融资还是境外上市融资,上市公司都可以选择直接上市融资和间接上市融资。上市公司很难达到直接上市标准,但可以选择间接进入资本市场。间接上市可以避开企业所在地监管机构和证券市场所在地的监管机构的双重审查。上市公司以其他公司名义收购一家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实现控股后,将本公司高科技资产置换到上市企业后继续融资。间接上市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造壳上市、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能够满足这些条件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大中性企业,特别是其中支柱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少部分的规模较大、技术或产品比较成熟、经营管理较好、经济效益较好、发展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类中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上市,或通过收购股权、控股上市公司,达到买“壳”或借“壳”上市融资。虽然市场总量在不断上升,但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很难主板上市融资。
从债券融资方式上看,债券融资是指通过发行有价债券融通资金的行为。债券是债务人开给债权人的债务证书,证书持有人可凭此证书在将来一定时期支付一定金额的利息,并在债券期满时向发行人要求收回本金的信用凭证。在我国,发债主体几乎都是国有企业,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难以达到标准,这除了上市公司主观上的种种缺陷,如资信度差,风险大,也存在着客观条件的约束。客观上,债券融资和银行信贷同属于债务融资,我国企业债券是作为银行信贷的一种补充。国家对企业发行债券有严格规定,企业债券完全受到计划额度的控制。国内的债券交易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企业债券,与企业股票比较,数量少,规模小。
四、有效拓宽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的建议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多渠道提高融资比重, 这就需要加快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拓宽资金渠道。”十七大报告指出了我国将来一段时间的金融发展目标,加快建立我国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融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一些高技术企业面临着融资渠道门槛高,退出困难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1)创新服务模式和方式。政府、银行、企业要三方互动,有效整治金融环境,积极搭建企业信用平台,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辅导工作,建立政、银、企三方交流定期会议制度,促进金融与地方经济发展互相交流、促进、融合和切入。
(2)建议设立中小企业银行,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事业。中小企业银行可以以城市商业银行为基础,通过多方参股来建立。此外,建议尽快建立我国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市场,比如利用和创建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二板市场。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企业,经过一段的考察与适应,达到交易所公开上市标准的则可正式挂牌上市。当其不再符合公开上市条件,则转到第二板市场,其原有股东的股份也在第二板市场交易,公司也可在第二板市场继续筹资。
(3)适度发展民间信用融资市场。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今天,就应该通过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引导与规范、发展。
(4)建议设立创新基金,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融资租赁和典当融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辉.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经济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