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前景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有机农业的涵义
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中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是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而有机食品是指来自有机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的,且获得了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和调料等。因此,有机农业符合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标准。
1.2有机农业的特征
以自然资源特别是可再生资源为基础;有效利用太阳能和生物系统的生产潜力;维持土壤肥力;最大限度实现植物养分和有机物质的循环;不使用自然资源以外的物质;维持生态系统和农业景观的基因多样性;向畜禽提供适应其行为本性的生活条件等。
1.3有机农业的生产原理
以生物学、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功能完美结合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相对封闭的生物营养循环体系原理、土壤是一种活的生命系统原理、应用生态学防治作物病虫害原理和保持养殖业的适载量及遵循动物自然习性饲养管理原理四个方面。
1.4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
依靠传统农业技术(时空多样性和连续性、空间和资源的最佳利用、养分循环、作物系统自我调控和作物保护)和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耕作与自然的结合,培育健康的土壤,保护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自然调节机制,生产高品质的食品。
1.5有机农业的理念
有机农业的生产观、价值观、消费观、环保观。是把生产视为人类为了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保持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通过合理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有机农业生产注重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前提下,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有机农业生产不仅规定了生产的实质内容,而且强调污染人类生产环境和破坏资源的活动不是有机农业。
2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在中国发展有机农业有着众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在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有机农业的精髓。有机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
其次中国有其地域优势,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尽管中国农业主体仍是常规农业依赖于大量化学品,但仍有许多地方,多集中在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农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农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
第三,有机农业的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一种产业,我国农村劳动力众多,这有利于有机食品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四,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脚步的临近,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会受到绿色非贸易壁垒的限制,有机食品的发展能与国际接轨,可以开拓国际市场。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在近几年内将有较大发展,因此有机食品在国内外都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也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机食品生产资料,比如武夷菌素(山东潍坊万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生产)供应2008年奥运会代表团的食品安全。
3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成果
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据OFDC的统计,1995年我国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有67万多亩,1999年更达到100万亩。通过认证的有机产品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中药材等100多个品种。中国有机食品出口贸易逐年增长。国际市场上对我国有机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加,需求的品种包括我国的有机大豆、稻米、花生、蔬菜、茶叶、果品、蜂蜜、药材、有机丝绸、有机棉花等产品。据OFDC的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约为1000万美元,1999年达1500万美元。国内有机食品消费也呈迅速上升趋势。由于人们对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它食品中残留农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担忧程度日益增加,消费理念也在变革,一个从生产到餐桌的革命正悄然兴起,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潜在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有机食品有茶叶、蜂蜜、蔬菜、粮食、奶粉等几十个品种。然而,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实际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加入WTO的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不断增大我国有机食品的国际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和发展有机食品的国内市场,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有机食品做贡献。
电子商务将给农资市场带来的改变
现有农资销售以经销商批发、乡镇农资店零售为主,不少农资店为谋取暴利,不惜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害农民。而农民苦于没有其他可信可行的农资购买渠道,购买大量假劣农资。当中假种子带来的危害最大,农民最为痛恨。
要彻底解决假冒农资的问题,就要减少中间批发环节,形成农资生产企业与客户的直接沟通,具有可控的销售终端。
农资电子商务就是解决之道,所有的销售环节在网上进行,有全程详尽的购买、物流记录,而且抛弃了问题的根源――现有的参差不齐的农资批发零售商。减少产品流通环节后,风险降低、成本降低,形成最核心的两个竞争力:保真、低价。再通过宣传、跟踪服务、用户体验彻底改变农民的购买习惯,占有市场。
农资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和运用,正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民提供可信可靠、专业的农资服务,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让农民得到实惠,拓展企业的销售渠道,社会公共效益与市场经济并举。
农资电商更能保证农民利益
没有物美价廉的良种、农药与化肥,农业生产和效益难以保证。在我国放开农资市场后,以供销社与国营种子公司为主的农资经营渠道因为管理与成本原因,逐渐被挤出农资市场;而各类民营、个体小农资店受利益驱动,大肆经营假劣农药。由于量广店多,农资执法难以到位,假劣农资难以查禁,农民苦不堪言。
农民如果到城里购买农资,成本太高,太不划算,发展农资电商与农副产品电商成为农民的强烈愿望,农民渴望用新技术新办法帮助其买到放心农资。
政府由管理与执法的难度,也希望新型农资经营模式的诞生,农民买到放心农资,以确保食品安全。
农民与政府的需求。随着电商环境的改善,借助农资电商这个新经营方式与技术手段,有望一举解决农民与政府双重难题。
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在农业生产中,农资投入越来越大,不少农民苦不堪言,借助电商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减少生产投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买到放心农药。
农业生产主体转型的需要。随着工商资本不断下乡,土地集中程度加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兴主体涌现,大批有知识的新型农民懂网、用网,他们呼唤农资经营模式转型。
农资电商的基础:农村“触网”越来越深
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图1)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不断保持上升,反映出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效。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27.5%,延续了2012年的增长态势,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减少,农村地区依然是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
国务院在2013年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这标志着宽带中国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该战略现阶段建设重点就在农村,要求到2015年,实现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全面覆盖,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bps。可以预见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将极大激发农村的生产和消费潜力,广大农村将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农村上网的加快普及,老一代农民逐渐退出农业生产,新一代农民具有相对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由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农村新的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懂网也用网,一批新型的知识型农民已经具备了使用网络的能力和习惯。
电子商务大潮下的农资电商前景
中国电子商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购物零售额不断增长,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逐年升高,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涉足电子商务,几乎每个行业都必须直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涉足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为23.5%。部分重点行业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到27.6%和25.3%。(图2)
2014年5月29日,商务部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网络零售额超过1.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
根据不同行业网络零售的特点和发展周期,网络零售占比也有所区别,一些行业已经达到较高的网络零售占比,如2011年化妆品的网络零售占比达到16.3%,3C类商品达到15.6%,服装则达到14.3%,农产品为1%。
参照网络零售整体发展情况,结合农村上网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网民的增长,湖北农资网络销售市场占比有望在5年达到市场总量2%,网络销售额达到2亿元;10年内占比达超过10%,网络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
如果传统农资销售渠道因为网络销售的冲击快速萎缩,网络销售的占比将会增长的更快。
我国农资市场规模约5000亿元,以湖北为例,湖北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200万亩,仅与水稻相关的种子化肥与农药市场规模就达80多亿元,全省农资整体市场容量在200亿左右。当电子商务销售额占到市场的10%,全省的农资电商即可超过20亿规模,全国农资电商容量达到数百亿元。
农资电商的发展路径探讨
――产品设计:从种子开始萌芽
先期以种子作为产品切入口,再逐步扩充到农药、肥料、农膜等农资产品。在农资产品中,种子是最基础最核心产品,应是打开市场的拳头产品,因为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更是假冒农资的重灾区,“保真、低价”将是种子电商销售的最大竞争力。而且价格和产品体系相对稳定,且价格让利空间大。
――渠道模式:用网线去打败农资店
农资电子商务的最大门槛有两个,一是农民很难相信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二是会上网买东西的农民不多。解决途径就是,拓展乡镇或村级网络代销门店加盟,让会用网络的人帮农民购买农资,这样就有了真人真店,农民放心,也没有了使用门槛。
――营销重点:大客户团购(合作社、农场、种植大户)
关键词 农牧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新疆托里
中图分类号 S1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38-01托里县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塔额盆地南缘,准葛尔盆地西侧,远离海洋,属大陆性温带气候,具有丰富的光能和风能,资源丰富,但是同时也具有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欠缺的特点。
1 光能资源
光能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能源,植株中90%~95%的干物质都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托里县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光能利用的潜力很大。
1.1 太阳辐射
托里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水汽含量少,太阳辐射量大,光资源丰富。经计算,托里县年总辐射量达567.35 kJ/(cm2·a),在农作物生长盛期的5—8月最为丰富,占全年总辐射量的50%以上,对农作物生长和促进籽粒形成有利。
1.2 日照时数
托里县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839.7 h,其中日照百分率 ≥60 % 的日数为237.2 d,5月下旬至7月下旬日照时数较长,对长日照作物的生长有利。
总之,托里县太阳的总辐射量大,日照时间长,光质较为优越,但是光热条件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农作物所需求的水、肥条件不足以及农业技术措施不当等造成。因此,需要不断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选择高光效品种,增加光合效能,达到高产的目的[1-2]。
2 热量条件
热量条件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之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在一定的热量条件下进行,热量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品种的选择、种植方式的确定以及产量的高低。热量条件还制约着畜牧业的生产、畜群种类的布局、畜种改良以及草场质量、牧草种类、数量等。此外,热量条件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林业的发展。
2.1 托里县热量条件概况
托里县地处中纬度地区,气候凉爽,地势南高北低,三面环山,易受偏西冷空气入侵影响,气温分布悬殊,南北四季温差较大,北部平原寒暑分明,山区夏季凉爽,冬季有一逆温层,使托里县的气候具有“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县城年平均气温为5.3 ℃。
2.2 极端气温的分布
根据托里县气象局30年气象资料显示,托里县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2 ℃,出现在1979年8月3日,极端最低气温为-36.6 ℃,出现在1974年2月21日。
2.3 积温
2.3.1 ≥0 ℃的积温。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 ℃,土壤开始解冻,田间活动开始,秋季气温<0 ℃,土壤开始冻结,是冬小麦的利用下限。托里县气温≥0 ℃的日数为206 d,积温为2 906.0 ℃。
2.3.2 ≥5 ℃的积温。≥5 ℃的积温日是越冬作物越冬后的积极生长期,也是喜凉作物的始播期,春小麦、油菜等作物开始播种[3]。托里县气温≥5 ℃的日数为169 d,积温为2 710.4 ℃。
2.3.3 ≥10 ℃的积温。气温稳定通过10 ℃以后,喜温作物开始播种,喜凉作物进入生长盛期,小麦开始拔节,油菜开始抽薹、开花等,期间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干物质形成的基本因素。托里县≥10 ℃的日数为132 d,积温为2 345.9 ℃。
2.4 农作物对热量条件的要求
综上所述,托里县≥10 ℃的积温,北部平原地区有2 513.1 ℃,可满足除喜凉作物外的部分喜温作物的生长要求,如早熟和中早熟玉米、喜温油料及瓜菜类等。县城附近积温为2 000 ℃左右,不能满足喜温作物成熟,一般只以喜凉作物品种为主[4]。沿山农区积温范围为1 500~2 000 ℃,只限于喜凉作物生长。
3 水分条件
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牲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水分资源的状况对干旱区的农牧业生产尤为重要。托里县属于灌溉农业,农业用水除了自然降水外,主要靠发源于各山系的河水供给。
3.1 托里县降水分布特点
托里县历年平均降水量为242.1 mm,山区降水量大于北部平原地区,降水量分布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季6—7月最多,冬季1—2月最少。可见托里县降水多在暖季且分布在山区,为牧草、林木的生长及农业用水提供了有效保证。
3.2 降水对农牧业生产的作用
农牧业生产和发展除了与温度、光热条件有直接关系外,自然降水也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在农作物生长的4—9月,托里县平原地区降水量约占年总降水量的56%,其中5—7月最多,此间正是小麦拔节和小穗分化期,降水量多,能补充田间土壤水分消耗,减少蒸发,有利于小麦增加小穗、粒数、粒重,使之丰产。山区4—9月有丰沛的降水,有利于牧草的商场和林木的生长。
4 风能资源
托里县风速分布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山区大于县城(下转第246页)
(上接第238页)
附近并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一般风的日变化以中午到傍晚或云生云消是较大,其他时间较小,四季变化不明显,≥8级的大风多出现在4—8月。托里县的风向分布以南风最多,可占全年各风向的24%,静风次之,为15%,最少是东风和西风。县城各季节都以南风最大,并以冬季最多,静风次之。风作为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不仅对农牧业生产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风还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为人类所利用[5]。托里县受山区地形影响,各月平均风速都在3 m/s左右,且风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加强。
5 参考文献
[1] 黄文.在保持生态平衡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地区农业优势[J].江西社会科学,1982(5):42-45.
[2] 张龙生,矫凤健,刘宗婉.县农业自然资源地图的编制[J].资源科学,1982(4):49-55.
[3] 顾庭敏.华北平原气候[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关键词 农业气象;决策服务;经济效益;理论评估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01-01
1 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潜在经济效益
气象是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农业生产面积广袤,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实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农业气象决策服务的潜在经济效益进行理论评估,才能实现促进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目标。
通过对农业气象服务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出最优决策,才可以在确保支出不超出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合理利用气象资源和条件,促进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根据气象服务制定科学的决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业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2 研究方法
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的理论评估核心分析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有2种,分别为确定最优决策的步骤和Thompson数学表达式,2种研究方法又是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效益评估的步骤。其中,确定最优决策步骤主要包括确定平均气候资源、确定理论评估采用的决策以及计算每一个决策的加权平均经济收益,根据当地农业发展情况,选择最优研究方法,确保理论评估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制定农业生产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而Thompson数学表达式是通过概率确定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对农业生产实现最佳长期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受气象灾害的影响非常大。利用Thompson数学表达式,需要先明确当地灾害天气出现的概率、防灾费用以及防灾时造成的损失,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灾措施才能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益。在采用Thompson数学表达式的时候,可以分为3种情况。当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概率>防灾费用/防灾时造成的损失,必须接受相应的气象服务,且进行科学防御,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当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概率=防灾费用/防灾时造成的损失时,只需要接受相应的气象服务,适当进行防御即可;而当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概率
3 服务与决策
气象服务可以按照离散的形式或连续形式表示,而对应的气象决策分别为离散模式和连续模式。其中,离散模式是农业气象决策常用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极为科学、有效的方法。而处于连续模式的时候,决策农业气象服务潜在经济效益值,根据某个指标确定最优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业气象决策的重要目标,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1-2]。
4 天气预报和列联矩阵、概率分布和条件概率分布
天气预报是气象服务的主要形式,其通过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当地气象信息,对未来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农业生产中对气象预报的关注,在气象灾害尚未发生前,提前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当气象灾害发生的时候,最大限度降低气象损失,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离散模式通过用m表示天气状态,连续模式一般用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表示。在农业生产中,需要用天气预报资料进行决策,必须确定函数f(x)的值。农业气象决策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明确概率分布情况,而条件概率分布的关键因素分别是预报值和实际值。
5 损失矩阵、气象损失矩阵和气象损失函数
损失矩阵,指的是离散模式时,天气状态和气象决策对应的经济损失,主要由多个气象状态和气象决策组成。由于使用损失矩阵,必须明确农业收益情况和损失情况,不具便利性。因此,使用效益损失矩阵,又被称为气象损失矩阵。气象损失函数指的是连续模式时一般用r(x,a)对气象损失函数进行表示。一般采用的损失函数可以分为2种,分别为线性损失函数和二次损失函数。而线性损失函数和二次损失函数又可以分为2种形式。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气象损失函数,才能保证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理论评估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4]。
6 案例分析
东北玉米产量在我国粮食总产量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根据气象分析玉米最佳播种量和时期,并确定玉米最佳生产结构和布局。干旱预报的气象服务效益,即可以在气象灾害之前,采取有效的干旱预防措施,通过蓄水池储水或者南水北调,解决干旱的问题,不断提高当地农业生产经效益。而为了确保农业气象服务经济效果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积累足够的资料,确定科学的农业气象服务效益系数。
7 结论
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潜在经济效益理论评估,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气象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必须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决策,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
8 参考文献
[1] LOMAS J,MILFORD J R,MUKHALA E,et al.农业气象教育和培训的现状与未来需求[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4(4):59-60.
[2] 于庚康,罗艳,高苹,等.区域农业经济气象敏感性和气象经济效益[J].生态学杂志,2012,31(5):1265-1271.
关键词:设施葡萄栽培种植;发展;前景分析
1适宜葡萄设施栽培种植的自然条件
民勤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县境平均海拔1 366m,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3 028h,有效积温3 149.40 ℃,无霜期162d,年平均气温7.80 ℃,平均昼夜温差15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耕作土壤多以沙壤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土壤渗透性好,地温上升快,非常适合设施葡萄栽培生产。
2葡萄设施栽培经济效益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2.1经济效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葡萄生产标准的规范及国家对农药残留与有害物质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强制实施,优质鲜食葡萄生产必将向少喷农药甚至不喷农药的地区转移。而民勤县乃至河西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对于生产绿色无公害、高档、大粒的晚熟等耐贮运优质鲜食葡萄有着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
葡萄是比较耐旱的作物。利用民勤县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红地球等葡萄晚熟品种推广栽培,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苗木前期露地生长,后期设施保护地调控生长,使葡萄在日光温室内达到1年栽苗,2年结果,3~4年进入盛果期,亩产2 000kg以上,果实在12月底到元月中下旬采收上市,比正常地区和露地栽培苗木延迟采收90~100d,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21%~23%,产品冬季不经贮藏,新鲜上市,极受市场欢迎。
2.2市场前景
2.2.1产品进入大市场限制因子。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壁垒逐渐失去作用,代之而来的是“绿色壁垒”,即用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卡”市场。农产品要进入大的流通市场,必须是无污染,食用安全,优质有营养的产品。可以预见的是:大宗直接食用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在5~10年内在每个产区将会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并由此会诞生一批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同时这已是保障农产品走无公害栽培道路的关键所在。
2.2.2贮藏保鲜葡萄与新鲜上市葡萄的市场空间竞争分析。经过冷藏保鲜的葡萄目前在国内保鲜技术上,全部采用SO2浸润式和洗涤式杀菌来处理的。经过长期贮藏的葡萄果品表面残留着大量的SO2分子,对人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而利用设施保护延后栽培的葡萄是依靠树体保鲜的,就有效的避免了这个难题。产品是绿色健康的,在葡萄生长后期配合使用套袋技术,使产品无农药残留,安全卫生,降低了病虫危害,果粒美观;果肉质量佳,味甜可口。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利用保护地种植出来的葡萄将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2.2.3规避风险,政府引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设施栽培葡萄乃至设施农业,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形式。产品一方面填补了市场空白,但同时也受到了市场控制。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低价农产品还占着较大的市场份额,优质优价的产品销售目标要锁定于大、中城市,要着眼于开发外部市场,才能真正起到高质量、高价位、高效益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这一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将起着积极的“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
3发展设施葡萄栽培的理由及前景展望
3.1理由
3.1.1由于民勤县地处两大沙漠交汇处,一年四季风大、沙多,还伴有沙尘暴,经过长期治理,有一定的改善,但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对于规模发展葡萄等其它农作物产区规划是一大难题,所以,要使得葡萄种植成功,结合当前有利的发展机遇,发展葡萄设施栽培种植是必然要进行的一个产业。同时,也丰富了民勤县区日光温室经济林的栽培种植资源。
3.1.2日光温室葡萄栽培,配合滴灌设施,节水率可达28%,可以有效的缓解民勤县区“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矛盾;也符合钱学森提出的“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沙产业技术路线。同时,可以有效的缓解压缩耕地面积和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
3.2前景展望“治沙”、“沙退人退”、“保护绿洲”,意味着要在一定的较长时期内,发展草畜、种树,退耕还林,退耕退草,“关井压田调结构”,压缩耕地面积,这些举措归根到底还是“节水”,为恢复生态。这样,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就是合乎目前民勤县情的;同时也加快了节水型农业发展的步伐。日光温室葡萄种植进入盛果期亩产量一般稳定在2 000kg,春节前后上市每千克售价在12~16元,亩收入可达2.40~3.20万元。比较效益是种植辣椒的8倍以上,小麦的12倍以上,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能给农民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