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将农业信息化发展作为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文章以兵团农业信息化为主题,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实证分析法,借鉴国内外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结合兵团自身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兵团农业信息化进行了分析,并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兵团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找到相应的策略,推动兵团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兵团;农业信息化;体系;对策
引言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活动和农民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等搜集、整理、开发、利用各种信息,给农业生产服务的信息技术[1]。农业信息化的实现有助于拓宽农业发展的市场,有利于农业劳动者及时有效的了解市场需求动态,便利了政府的市场宏观调控,实现了社会均衡发展,提高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2-4]。
新疆建设生产兵团(简称兵团)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下设14个师、185个农牧团场,其面积约占全国农垦总面积的1/5,是全国农垦最大的垦区之一,故兵团的农业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向及中央新疆工作会谈精神,兵团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今后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想要发展兵团农业信息化,必须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目前,兵团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并取得成效。但由于兵团基础条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使得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仍存在问题,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总结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推动兵团农业信息化向更科学、优化、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1 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国家和兵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已经发展了30多年,农业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师、团场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兵团的农场遍布全疆,农业信息化应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水平差异大。条件较好的农场和垦区已着手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师、团,信息技术应用较少。而已建成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数据库又出现了数量少、质量低的状况,且数据库专业分布不合理,商业化水平低,数据信息过时等现象,所以兵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化的道路还很长。(2)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化的建设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资金投入应连续。国家农业部信息中心每年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资金的支持,但对于兵团来说仍是杯水车薪。因此资金的短缺,造成信息化设备硬件、软件的更新缓慢,信息技术的落后、信息设备的陈旧、信息网络速度较慢,这些基础设施条件的薄弱制约了兵团的信息化发展进程。(3)信息建设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兵团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对农业信息工作十分重视,但基层因为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信息化意识较为淡薄。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所需要的技术体系不甚了解;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建设,如场体系建设、信用体系构建、政策法规制定等提上日程。造成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发展规模小、地区差异大,数据资源安全性、可靠性低等问题。(4)信息技术研发人才缺乏。农业信息化的开发与应用是需要精通网络、计算机、专业科学知识的人才,这一人才的缺少恰恰对兵团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形成了制约。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业信息研究型人才相对匮乏,研究团队不完整,导致大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
2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
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使得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农业信息化成功发展的国家进行经验上的总结,为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美国、日本、法国及德国的信息化技术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1)美国,采取以政府为主线,构建国家、地区与州的三级农业网络体系的模式发展农业信息化;在财政方面每年对信息化的设备投资达到15亿美元,充分的财政投入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农业部门及统计部门承担农业信息化的智能化、个性化的质量,及时有效地对市场的经营提供指导、决策等服务。(2)日本,主要以政府主导进行农业生产,首先将重点放置在都市综合性的都市农业信息建设;其次建立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根据系统提供的精确农业生产、运营信息,使生产处于一个高度透明的有序状态;最后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促进农业经济与技术的共同发展。(3)法国,地方政府帮助农民学会计算机,通过支持培训、装备及活动促进信息网络在当地的发展,以此提高农民劳动者的科技水平;建立农业合作社作为法国农业生产和销售中的民间自发机构,为成员提供了简便的行政手续服务,提供市场产品的信息动态;信息网络及产品制造商,以优惠的价格鼓励农民购买信息设备及产品,以此改善农村信息的基础设施条件。(4)德国,首先建立农业信息数据库系统,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其次建立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让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深入到农场,为农业信息的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再者建立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广泛地使用的是电子自动控制设备,实现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生产要素进行自动控制和检测,使德国农业信息化技术走向高度自动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通过上述描述发现,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充分的保障,政府起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数据系统建、信息服务体系,保证农业市场的运营状态高度透明。
3 兵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农业信息化数据库建设。兵团农业信息化数据库的建立是将兵团各方面分散的信息、数据等收集起来,经过分析整理,最后编号建档,为后续兵团农业信息化科研人员及院重大科研项目提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地区的系统规划、农业整体设计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数据。此外,兵团农业信息化数据库的建立并不是是单独存在的,它要与中国农业部建立的农业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兵团与中央紧密联合。(2)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的农业发展模式。一方面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宏观上管理者和决策者的角色,农业信息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兵团各级单位和部门应该投入资金建设公务服务的网络体系,免费为农业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经营者提供公务农业信息服务;另一面应让市场引导机制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引进外资,调动社会力量,实现多元化的农业信息投入体系。(3)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兵团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为兵团农业资源管理,农业生产过程中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及信息化的网络环境。兵团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应以科学观发展为指导,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数据库结合农学、经济学、水文学、地质学等学科,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营和管理等信息进行集成,构建全方位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4)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想要把兵团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好,人才队伍是关键。一方面是针对团场职工,团场职工是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将农业知识和科学技术进行培训和宣传;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对信息化的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实现“缺什么,补什么”,让从事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人员也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
4 结束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产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业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种植方式、管理概念及交易方式,促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面对农业信息化的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抓住机遇,面对挑战,探索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卢丽娜.农业信息化基本理论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1):168-173.
[2]吴宝华.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构想[J].农业网络信息,2001(11):36-37.
“互联网+农业”主指农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包括生产前、后的信息对接与销售环节等的信息化发展。本文先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通过研究探讨农业资源对接及资源信息化同农业的信息化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得出发展农业资源对接领域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对发展农业资源对接信息化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
1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通过“互联网+农业”的定义可以知道,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可以分为3部分:农业上游的农业资源的信息化;农业中游的生产种植信息化和农业下游的销售信息化。由于农业生产种植同样涉及到技术种子等农业资源,所以此处论述将农业资源信息化与生产种植信息化统称为农业资源对接信息化,将农业信息化分为2部分进行论述。以下为具体内容:
1.1 农业资源对接信息化现状
农业资源对接领域的信息对称与否同农业综合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农业综合资源配置效率高则反映农业资源对接领域的信息流通快速,范围也广,同时其信息化的程度也高。反之亦然。故分析我国的农业综合资源配置效率对分析农业资源对接领域的信息化可提供依据。据张乐等人研究分析,华东与东北地区一个是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高的沿海地区,一个是素有“中国粮仓”之称的农业种植基地,二者都拥有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和优势。而中西南部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低,且可种植土地面积小、土质差,故而农业资源的相关信息就滞后、不对称,所以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由此可见,由于农业地区间的发展程度与信息化的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也就有高有底。
1.2 农产品销售环节信息化现状
互联网销售农产品种类多样化。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质,所以之前农业物流就成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最大障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冷冻链和航空运输的发展,使得对各种难以存储的农产品运输成为可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各地人民都可以轻松买到之前不易买到的新鲜水果。比如西北地区可以在冬季购买南方的椰果香蕉樱桃等水果,而且价格较当地而言是便宜实惠,物流运送最晚也在48h之内到达。至于其他一些奇珍异果及肉类等食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运送到寻常百姓家。
2 农业资源对接信息化对农业信息化的影响
纵览全局,农业信息化范围广、内容多,农业资源对接信息化也属其一;细究其里,从上游的农业资源到下游的农产品销售,这一条产业链上的环节彼此连系相互影响。故而农业资源的信息化对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必有影响。农业资源所包含的劳动力、资源、经济投资等都是生产种植农产品的直接影响因素。假使某地劳动力短缺而资源充足,其他地方却劳动力过剩资源匮乏,若没有信息流通来对此种现象进行优化的资源配置,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因为农产品产量低下而影响农产品销售,进而农民收入减少,信息化的配置及知识就会相应落后,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势必会阻碍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
3 发展农业资源对接信息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新农村建设;时代内涵;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 03-0718-02
作为信息化建设和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农业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将信息化渗入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中去,有助于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新时期农业发展应以现代的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农村信息发展提供完整的服务体系和快捷的服务,让农业信息化带动新农村建设。
1农业信息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内涵
1.1农业信息化的时代内涵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整个农业过程的信息化,也就是说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农业领域中,使之为农业的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生产水平、效率及经营管理水平的发展带来动力。农业信息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农业资源信息化、农业环境信息化、生产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资料信息化、市场信息化、农业科教信息化和政策法规信息化。
1.2新农村的时代内涵
党描绘的新农村有以下几个特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指的是物质文明建设要发展,这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前提。乡风文明,指的是要注重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村容整洁,要求新农村不可忽视生态问题,要做到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两手抓。管理民主,指的是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支持。以上五个内容构成了“新农村”的内涵,它们相辅相成为一个整体。
2农业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2.1农业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农业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灵魂和突破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在信息方面的差距有重要意义。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城乡间的信息交流,加快农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在信息发展上的差距;还为农民带来现代科技知识和农业市场信息,带动农民转变生产方式,保证农民享受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权利,从而加快农村各项事业的前进。
2.2农业信息化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有了农业信息化才可能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使我国农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服务农业的作用,有助于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从而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优化,最终达到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3农业信息化是帮助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发展农村经济,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保证农民收入的最基本方式是将农产品引入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组织农民生产,让农产品的价值得以转换。要将农民与市场紧密结合就要注重对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保证农业增产,首先要提高决策力和管理能力。所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农业和农民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4农业信息化是农民学习农业科技的动力
在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掌握了信息上的主动权,就相当于掌握了生产、经营的先机,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农业信息 化是农民学习技术、收集信息最快捷的途径。学习了新知识、了解了最新信息的农民就可以主动地摆脱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经营不再单纯依靠经验、力气,抢占商机,最终在销售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农业信息化加快农业与世界的接轨
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农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国外市场的扩大等,为我国农业走向世界提供了及时的信息资料,以顺应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所以,要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强农产品和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农业信息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3.1坚持发展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根本动力,也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从而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劳动资料和对象也有新的要求,这就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取代落后的劳动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要置备信息设备、培养信息人才和巨大的资金投入,而满足这些要求的必经之路就是发展农村的生产力。
3.2坚持以农为本的道路
要使信息化发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就要不断完善本地的信息内容,引导农民使用这些信息,所以说,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第一,要通过宣传、教育及培训等方式,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使农民真正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在农村开展信息服务奠定基础。第二,听取农民的想法和意见,真正认识到他们的需求,开发专业的软件和产品,以满足农民学习的需要。
3.3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
信息化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一定要坚持政府的引导。坚持政府引导要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是坚持政府的规划指导;第二是坚持政府的组织领导;第三是坚持政府的示范引导;第四是坚持政府的依法管理。政府要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调动各方力量和组织,从而实现整体的统筹规划和优劣互补。政府要大力支持公益的信息库建设和信息传播工作,鼓励在市场上有发展潜力的信息服务;积极组织、开展有偿的信息服务,创新机制,调动积极性,引导企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构建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以加快信息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3.4加强涉农信息资源建设
建设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政府要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服务,还可以建成一些中介服务机构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和根基,农业信息资源则是农业信息化的核心。这就要加大对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及利用力度,围绕生产、市场、生活等建立健全供求信息、价格信息、专家咨询、灾害预测、卫生防疫等与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相关的信息系统。
3.5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农业信息化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加大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和新农村的关键点。因此,要在现有的工作人员中普及有关农业信息化的教育,逐步建成一支配合信息化发展的队伍。所以,要组织培训农民,普及农业科学文化知识,切实增强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发展。
3.6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农业信息涉及内容多而复杂,因此,法制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加强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其次,要建立信息采集标准制度,确保农业信息的及时和真实。最后,要建立健全信息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禁止虚假信息的传播。总而言之,在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规制度建设,才能使得农业信息化更好的推动新农村建设。
4结束语
多年来,我国的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也逐步开展推进。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体系逐步完善,信息网络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协作参与的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总所周知,要进一步促进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就要打破传统的发展思路,将发展农民素质作为农村工作的关键,不断发展、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形成一种培养机制;并吸取更多的力量加入到建设中来,如通过相关政策将大学生引入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知识知道农民生产。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有助于缩小我国城乡在信息化方面日益加大的差距,促使农村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翟光红.论三农问题的本质及其根本解决途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温暖,胡峰,冯晓,等.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2):7-10.
[3]胡大平,陶飞.农村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解决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也逐步走向高科技、生态化、高效率产出之路,因此有必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加以重视。就实际情况而言,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历史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工具创新等一系列的方面的创新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各级政府机关也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1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性
目前尽管已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之中,然而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从市场层面都并无成型的发展模版可供参考,因此仍然是处于探索之中。农业作为基础产业,肩负着保障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因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十分必要。具体而言,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因素。
1.1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其核心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其根本方法。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引之下,农业经济管理也务必走信息化发展之路,而这也构成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经济的发展也只有做到高效与高科技,才能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1.2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市场经济演变的进一步加深,经济结构调整、需求与供给的调整等方面已成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农业虽不同于工业产业的发展机制,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经济实现集约化转变的重要构成。
1.3世界经济发展影响下的必然要求。目前,外部经济结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这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另外,经济当中的不均衡发展等的矛盾依然存在,而在外部经济不稳定的环境影响下,这种矛盾也会随之扩大。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对稳固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缓解经济压力的必然要求。
1.4经济发展情况所决定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良好发展的势头,如何维系农业持续处于优势地位也是影响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组成。另外,人口也使得保持农业经济良好的发展对维系社会稳定而言也十分必要。因此,从农业经济发展视角来看,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是十分必要。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对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这其中也存在着较多问题,具体而言,有如下两大方面的约束。首先是信息技术开发资本的约束。信息技术开发资本的约束分为人力资本约束与物质资本约束。就人力资本而言,目前尽管不少学校与部门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受教育者却往往并不热衷于投身于农村生活当中,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当中缺乏高水平的人才。另外,目前农村的年轻人,很少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而这也使得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中缺乏必要的人力支持,农业生产因为必然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就物质资本而言,目前经济建设的焦点在工业信息技术开发领域,而对农业信息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并不很多,这使得科学合理的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工作缺乏资金支持,往往好的信息技术创新想法由于缺乏资金而搁浅。另外,由于农业的特殊性,自身的资本积累不仅缓慢而且数量也不多,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业信息技术开发的资金缺乏。其次是科学技术自身的约束。技术创新可为农业的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这表明,依靠传统的技术开发路径已难以获得相应的产出,因此有必要将技术创新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提升整体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技术创新层面上来,而科学技术开发就是全面技术创新层面的典型代表。然而,目前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较为匮乏,远远未能达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具竞争力的农业信息技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经济管理的快速发展。
3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
(一)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取代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处于关键阶段,如何正确利用信息化将是促进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发展知识型农业的重要手段。然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管理并未真正落到实处,许多政府部门在贯彻信息化管理要求时多流于形式,使信息化无法真正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学科与资源。
(二)资源整合能力差
相比工业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在采集农业信息过程中更侧重于以点盖面,收集信息渠道过于单一,使相关的农业信息失去基本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也由此出现了“信息孤岛”现状,导致信息化经济效益逐渐减弱。尤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信息化经济管理缺少相应的规划手段,即使采集到国外一些农业信息,也很难对其充分利用,更无法在农业生产方面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
(三)落后的基础设施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检验政府职能的必要手段,只有使其自身成为市场服务主体,避免完全依托于经济管理智能,才可正确分析农业经济市场,引导农业经济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然而大多地方政府部门在产业化程度、农业现代化程度等方面并不高,使信息化进程极为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力度不足,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缺乏基础保障。
(四)信息化建设队伍水平较低
农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要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还应保障具有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团队,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目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信息化建设队伍方面所表现的现状不容乐观。许多信息化建设人员并不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很难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性建议,而且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主要为农民,但因大多农民未接受过正规的信息化指导培训,使相关的技术应用水平难以提高。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举措
(一)强化信息化建设意识
作为现代农业主要标志,信息化建设应深入到政府部门以及农民发展意识中。针对农业发展中对信息化建设认识的缺失,要求政府部门应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引导农民投身于信息化建设中,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培养或鼓励更多技术型人才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这样才可使农业经济管理中政府部门、人才以及农民的作业充分发挥出来。
(二)合理规划农业信息资源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资源未实现合理配置,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对此现状需从三方面进行完善。首先,立足于信息化发展现状,统一信息标准。政府部门可根据当前农业经济市场以及信息化应用程度,制定相关的信息标准,以此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其次,信息收取渠道的开拓。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要求进行信息的交换与采集,相关部门应构建并拓宽更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信息收集渠道,如农业市场环境中的供需变化或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等。最后,信息资源有效性的检验。许多现代农业发展信息并不完全适用于各区域的农业发展,需在正确分析后在可投入使用。
(三)基础设施的完善
信息化建设的完善要求政府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同时也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其中,促使先进技术对信息化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对更利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相关设备如计算机等也需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以此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四)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化受有限的信息化知识影响,信息化建设更侧重于采集信息与信息方面,未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此现状要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农民群众应快速提高信息化知识水平并将其应用于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体措施首先可进行农民经济信息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尤其在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方面。其次在培养农业复合型人才过程中还需注重引进人才,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使信息化建设质量得以提高。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