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范文第1篇

一、“两规”协调主要问题辨析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广义的对象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本文统称为“两规”)。

本次研究具体的对象为《峡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峡口镇城镇总体规划》,研究的重点为峡口镇“两规”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1.2 “两规”异同点

1.2.1 “两规”的差异

“两规”分属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其编制和实施管理。这两个行政部门基于其行使职能的需求,形成了各自独立的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编制技术和实施途径。“两规”主要在功能界定、具体内容、标准体系和行政权力这四方面存在差异。

1.2.2 “两规”的共同特征

“两规”出了在以上四点存在明显差异外,在“两规”的刚性与弹性、基础性与地域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等三方面存在明显的共同特征。

1.3 “两规”矛盾与负面效应

由于“两规”各自存在的差异较大,使得“两规”在实际操作实施中彼此存在矛盾,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粗放与浪费、耕地质量和数量得不到保障、城镇建设空间发展无序、政策严肃性得不到保障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等一系列负面的影响。

1.4 “两规”的求同趋势

近年来,“两规”在编制部门合作、用地分类标准调整和技术体系衔接方面存在一些求同的趋势。也为日后“两规”充分的衔接奠定了基础。

二、“两规”协调实施评价和协调机制

2.1 “两规”协调的要素

2.1.1 “两规”协调的边界

“两规”协调的重点在于确定好规划的边界范围。村镇居住空间与城市地区的差异之处在于:以生态空间为基底,建成区作为斑块分散分布其中,镇建设用地与外部生态环境互为依托。镇总体规划指导镇建设用地空间内部结构和布局,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镇建设用地空间与生态空间的有机协调。

2.1.2 “两规”协调的时间节点

“两规”协调的时间节点贯穿于“两规”编制和实施的整个过程。首先,进行“两规”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建设时序等核心内容的专题研究报告;其次,依据研究报告成果指导编制“两规”;最后,通过研究报告建议的协调机制来指导具体城镇建设中涉及“两规”交叉的实施操作。

2.1.3 “两规”协调的时空关系

“两规”协调的核心内容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改变。镇总体规划的约束效力主要集中在镇区建成区并向逐渐减弱,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效力则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并向镇区方向逐渐减弱。随着时空的推移,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大,镇总体规划的约束效力范围逐渐扩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约束效力范围则逐渐减小。

2.2“两规”协调的层面

2.2.1 行政层面协调

由于“两规”有共同的规划对象,所以在具体城乡建设活动中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交叉和共同作用的职权,应从“两规”的规划编制开始做好衔接工作,以便在规划实施中能更好的配合。

2.2.2 法律法规层面协调

“两规”虽然分属两个不同部门,但两者各自的法律法规均属于国家主干法法律体系。在各自规划编制中应共同遵守《土地管理法》和《城乡规划法》,对其他各自的法规规章也应该积极衔接。

2.2.3 技术层面协调

“两规”技术层面协调包括基础数据统一、规划技术平台的对接。如今,“两规”技术软件之间已经实现对接,主要是ArcGIS和AutoCAD间的文件转换。通过“转出”功能,或者“通用转换器”工具,将用地边界图、空间管制边界、规划建设用地分类图等土地利用规划图的GIS文件转换为CAD文件,也可以通过“导入”功能,将城镇总体规划图导入到GIS,进行比对分析。

三、峡口镇“两规”协调规划方案

3.1 城镇规模预测

相对于峡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峡口镇城镇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预测基础数据更完善、方法更妥当,人口规模预测较为准确,且有省级中心城镇人口适宜规模这项硬性指标的校核,所以本研究将沿用峡口镇城镇总体规划预测的人口规模,即近期镇区和镇域人口规模分别为3万、5万,远期镇区和镇域人口规模分别为6万、7万人。

3.2 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和用地选择

上一轮城镇总体规划根据自然条件、人工环境、规划及政策性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对用地条件、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现状城镇发展条件、产业发展基础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峡口镇今后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峡口镇区近期宜向南、西发展,远期宜跨江向北发展。

本研究坚持了原总体规划大致的发展方向并作出微调,确定峡口镇今后发展方向为近、远期宜向西、向南发展,远景可以考虑跨江向北发展。

3.3 “两规”协调规划思路

坚持和优化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构、城镇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安排,并以此为指导,坚决执行上级政府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并以此为载体,同步实现规划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任务的落实。

在此基础上,分两个层面展开规划编制和实施操作工作,通过“结构化”处理,形成导向化方案,指导“两规”协调;通过“精细化”处理,形成操作化方案,指导近期操作部署工作。同时,对原有峡口镇“两规”提出优化提升建议,并依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管理和评估机制,优化规划体系框架,建立“两规”阶段性协调机制,实现“两规”的阶段性动态平衡。

3.4 “两规”协调规划方案

3.4.1 导向化方案

(一)土地利用空间的“结构”控制

如前文所述,“两规”在工作内容上各有侧重,本研究将“两规”分别侧重的要素进行提炼,对土地利用进行“结构化”处理,形成城乡建设用地、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用地,在图纸上以面状结构表达,确保城乡土地利用空间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并且对“两规”的后续修编有指导作用。

(二)土地利用空间的分类管制

本研究在导向化方案阶段引入空间管制概念,以加强对城乡用地的分类管制,实现空间与资源、环境协调,在原来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的基础上,增加划定城乡建设用地弹性边界,对应“一类有条件建设区”和“二类有条件建设区”。将用地空间划分为 “允许建设区”、“一类有条件建设区”、“二类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五类。

3.4.2 操作化方案

(一)“三线一点”的操作化方案

“两规”协调的指导操作性方案体现为“三线一点”的控制和落实,是提高“两规”协调操作性、保证各自实施有效性的关键内容之一。

“三线”的控制包括规划建设用地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和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其中,产业区块控制线和基本农田保护线是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别重点关注而需要进行确定的控制线。

(二)“三点一线”的控制要求

“三线”控制方案注重操作性,偏重于近期。近期根据各控制线实际运行要求,分别实行刚性管制,远期由于发展条件可能发生变化,只提出弹性控制的要求。“一点”的落实是指近期重点项目选址的建议。

3.5 “两规”协调实施保障和工作方法

为了使“两规”在修编阶段到具体实施阶段能充分协调,减少两者矛盾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在工作方法上进一步明确“两规”空间职权范围,建立“两规”动态修改机制,完善“两规”利益补偿机制,以便“两规”在全阶段的实现充分对接,推动城乡建设有序发展。

四、相关用地指标研究

城乡建设用地作为约束性指标,强化对包括城镇、独立工矿和农村建设用地在内的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控制。其规模在江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峡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进行了明确的控制。我们在满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的前提下,对能够调整用地指标和新增用地指标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研究。

(1)对返回地指标的产生与使用,衢州市的政策与江山市的相关政策。返回地指标作为国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而返还农村用于二三产建设的用地指标,该指标由征地项目产生,指标落实到村里,指标的具体定量可以有江山市政府制定方案,具有较高的机动性。

(2)对于用地指标整理,主要研究批而未供用地,在建设用地面积不增加,农用地面积不减少,耕地实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将某一经合法批准的地块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调整区位到另一地块使用的行为。这个方面主要是调整用地空间分布,异地盘活用地指标,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协调,在建设时序上更加统一。

(3)土地流转指标主要是由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相关政策产生,是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而产生的新增指标。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快速城镇化、乡村规划、规划失效、控制与引导、编制体系、管理机制

Abstract: In the area of rapid urban city, rural construction land demand rapid expansi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space contradi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is comb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planning management planning in Bijie City explores in the full establishment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improvement of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ry to enrich the practical relevance and the future orient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rapid urbanization, rural planning, planning failure, control and gu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system, management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发展背景

毕节市地处乌蒙山区中段、贵州省西北部,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破碎,是典型的岩溶山区和喀斯特地貌区。全市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贵州“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以来,毕节市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据统计,毕节市的城镇化率从2005年的16%提高到2010年的27%,2012年的城镇化率为30.17%,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毕节市正处于从以乡村建设为主迈向以城镇建设、乡村建设并重的发展阶段,在空间规划上偏重城市规划,而忽视乡村规划,使其面临着城乡建设空间冲突和城乡规划工作失效两个方面的突出矛盾。

1.1 建设空间矛盾突出

由于地处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的山地地区,毕节市适宜建设用地破碎零散,同时随着整体发展环境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矛盾突出。

(1)城市空间拓展迅速

根据毕节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其城市规模将从2010年的45万人、32平方公里发展至2030年的160万人、190平方公里。毕节市中心城区将进入迅速扩张阶段,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增加16平方公里,两年时间现状城区将扩大一倍。

图1毕节市中心城区2010年与2030年建设用地对照图

(2)乡村建设需求旺盛

毕节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自然村落数量多且空间分布分散。据统计,2012年末,毕节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共有村庄225个,村庄密度达到23个/百平方公里,农村人口约60万人。

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毕节市“三农”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农村家庭收入有了大幅提高。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926元。农民收入提高,急需改善居住环境,促使农村建设需求迅速释放,同时由于乡村建设粗放、无序,导致用地需求量大。

1.2 规划管理失效严重

在快速城镇化初期,城乡规划工作常偏重于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的研究,而忽视乡村规划建设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在面临城市空间快速拓展和乡村建设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城乡建设空间矛盾导致了规划管理失效现象的出现。

规划失效的一个表现是乡村规划管理无法开展。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核发“一书两证”(规划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依据,乡规划和村规划是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依据。一方面,由于缺乏乡、村规划作为规划管理依据,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目前已停止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另一方面,在毕节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重点对城市发展目标和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了研究和安排,而没有对规划区范围内乡村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做出具体安排,在没有编制乡规划和村规划的情况下,难以指导乡村规划的编制和乡村建设管理。

规划失效的另一个表现是乡村违法建设现象严重。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回乡创业需求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乡村建设需求日益增加。在乡村建设得不到合理疏导的情况下,乡村违法建设活动亦日渐增多。

2 原因分析

规划编制与管理上“重城市轻农村”、“重管制轻疏导”是导致并加剧“建设空间矛盾”和“规划管理失效”的两个主要原因。

2.1 规划编制上“重城市轻农村”

受行政体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体系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毕节市在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上出现“重城市轻农村”,主要体现在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不足。

首先,缺乏对乡村地区规划建设进行针对性研究。一方面是毕节市原为毕节地区,受行政职能的限制,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职能由县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其规划编制工作集中于县城的城市规划而忽视了乡村地区;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欠发达,政府在规划编制费用上的预算较少,难以满足全面开展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需要,尤其是乡村规划的编制工作。由于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偏重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对乡、村建设用地没有做出具体安排,难以指导乡、村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导致现有城乡规划难以满足城乡空间拓展和统筹协调城乡建设的要求。

其次,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对城乡规划体系进行前瞻性创新。在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前,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着重于城市规划,在乡村规划编制上的法规、规章、规范不完善,难以指导城乡统筹规划的编制工作。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明确了“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五个层面规划的城乡规划体系。但对城乡规划编制中的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能否布置乡村建设用地、能否批准乡村建设、能否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证的依据是什么等等,需要在相关的法规、规章、规范、标准的修改中进行完善。

2.2 规划管理上“重管制轻疏导”

受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困扰,城市政府存在“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与乡村建设用地指标此消彼长”的认识误区。同时,由于缺乏规划指导,在乡村建设规划管理上,采取了“城市规划区内禁止进行乡村建设”的一刀切规划管理方式。这种以管制为主导的规划管理方式导致了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管理工作出现脱节,主要表现在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统筹性不足。

首先,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管理的不协调。一方面,在毕节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没有安排乡村建设用地,为保障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禁止在中心城区范围内严禁乡村建设;另一方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则每年都有新增的宅基地建设用地指标。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进行乡村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中心城区范围内的乡村建设因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无法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而无法落地,使区内大量乡村建设的合理需求失去了合法的建设途径,从而导致违法建设严重和规划管理成本增加。

其次,相关部门在乡村建设计划上缺乏统筹。当前,多个部门在分头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如交通部门的通村公路建设、教育部门的教师周转房核学生宿舍、住建部门的危房改造和棚户区改造计划、发改部门的生态移民搬迁、水利部门的饮水工程等等,这些工程的建设缺乏统筹安排,导致城乡的无序建设和重复建设。

3 途径探索

针对前文阐述的现实问题和原因分析,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上应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运用控制与引导并重的工作方法充实城乡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

3.1 充实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毕节市正处在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型、城市经济的转型和城市空间的跨越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作为支撑。

(1)加强城乡空间一体化规划

毕节市政府提出跨越式同城化发展战略,跳出七星关、大方原有城区在中部地区建设新城和产业园区。在快速城镇化地区,由于原来城市建成区范围较小,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其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仍为乡村地区,在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乡村建设仍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城化战略的提出,使原来处于城市边缘的乡村地区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地区,要求加强城乡建设空间的统筹规划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建立城乡空间协调机制,协调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的矛盾。

首先,统筹确定乡村发展规模。当前多数城市在编制总体规划时,重点放在了城市发展规模的研究上,鲜有对镇、乡、村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进行研究,从而导致乡村规划缺乏功能定位和发展规模上的指导。应充分研究城乡发展的动力机制和需求,激发城乡各层面对发展的积极主动性,根据规划期末的城镇化率来确定乡村人口和建设用地的规模,指导乡规划和村规划。

其次,划定乡村建设用地空间增长边界。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除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外,还应提出镇、乡、村的建设空间范围,划定乡村建设用地空间增长边界,以指导下层次的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规划,合理确定乡村建设用地标准和安排建设用地布局。

图2城市、镇、乡、村建设用地空间增长边界示意图

(2)制定乡村用地分类标准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五个层面的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的修改将建设用地共分为六个中类: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1)、区域交通设施用地(H2)、区域公用设施用地(H3)、特殊用地(H4)、采矿用地(H5)和其它建设用地(H9);其中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H1)细分为四个小类,包括城市建设用地(H11)、镇建设用地(H12)、乡建设用地(H13)和村建设用地(H14)。

2011版用地分类标准中城市建设用地、镇建设用地、乡建设用地和村建设用地的划分与城乡规划法的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相对应,为总体规划中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全覆盖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乡、村建设用地的分类标准还没有制定,需在此基础上,根据乡村实际和发展需求制定乡建设用地、村建设用地分类标准,指导乡规划、村规划的编制。

(3)充实乡村建设规划内容

制定一个开放、可生长、可持续、刚性与弹性兼备的乡村建设规划。通过该规划实现统筹安排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控制和引导农村建设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协调发展,保障和促进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落地等各项核心工作顺利推进。

第一,建立农民建房档案管理制度。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充分了解农村村民住房建设需求,将农民住房情况分类进行建立档案管理,详细登记住房困难户、住房改善户、已有住房户的资料。采用“建房人申报”的方式,由村委会组织村民进行个人建房申报,经村委会、镇政府审核后报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纳入规划进行统筹安排,明确近期建设任务。

第二,提高乡村建设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规划作为实施总体规划的行动计划,找准抓手逐步解决问题。探索多样化的农民住房用地管理模式和住房建设模式,合理确定农民住房建设规模、布局和标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选址,控制引导村民建房;逐步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综合交通系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开展美化工程,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景观风貌。

第三,衔接国土部门用地管理。按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城市建设征用集体土地的,应返还10%的用地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发展集体经济和配套设施建设。若城乡规划中没有乡村建设用地布局,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将返还建设用地落地,导致城市与乡村建设的用地矛盾进一步激化。

3.2 完善乡村规划管理机制

由于地处山区,毕节市适宜建设用地资源紧缺,在城市建设需求和乡村建设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城乡建设空间矛盾日渐凸显。如何促进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之间的协调发展、完善乡村规划管理依据和管理程序,成为毕节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也将影响未来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1)制定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办法

通过该管理办法的制定,统筹协调规划、国土、住建等行政主管部门对乡村建设的管理。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细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申请、审查、核发程序;规定乡村建设标准;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模和规划选址,划分为乡村建设控制区和乡村建设引导区两类地区;明确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申请条件;明确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标准。

(2)协调城乡建设时序

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充分衔接上层次规划(土地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企业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规划(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生态移民搬迁、“五园”新村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选择投资省、见效快、带动效果明显的试点。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建设计划,协调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安排各项政策性资金投入,撬动村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 结语

毕节市正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空间拓展均处在转型当中,规划将在城乡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因此,充实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和完善的乡村规划管理体系是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有力保障,作者仍将在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工作中尝试作出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仇保兴,《追求繁荣与舒适——转型期间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若干策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5.

2.仇保兴,《和谐与创新——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危机与对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6.

3.王蒙徽,《广州城市发展中失地农民城市的问题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08.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近年来,城乡总体规划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虽然如此它还是存在一些漏洞。这样一来就要求我们要找一些更加有效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战略环境评价体系发挥出它真正的功用。我们国家要对城乡总体规划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就必须做好这样的工作,就要采用更加好的方法措施。

1城乡总体规划的目的以及意义

我们国家的城乡规划体系现在变得越来越完善,也是在不断的发展,目前在城乡总体的规划上面有了一些变动,现在越来越关注城乡发展的综合性以及它的全面性,这两个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在这个规划当中还谈到了城乡发展这一战略的大局观,要让这些战略计划能够真正的开展起来,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情况当中,它们必须是切实可行的[1]。我们可以把城乡总体规划分成很多小的方面,不管是城镇的规划,还是乡村的规划其实都是涵盖在其中的。相对于这些小的规划来说,总体的规划是有政策基础的,因为它所涵盖的内容更多更杂,这也就意味着它比其他的范围要广,同时目标会更加清晰。在发展城乡建设的进程中,城乡总体规划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它在社会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协调能力并不是很好。城乡总体规划在近期也是做了一些改变,虽然它的协调能力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还没有达到要求的标准,也就是说并不是很成熟。以此总的来说它的策略依然是经济制约。另外,在城乡总体规划这个过程当中,政府各部门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在很多时候他们的思想以及所做出的决策并不能达成共识。每个部门都只看中自己的职能,所以实际情况就是统筹协调的工作做的非常不好,很多细节地方根本就衔接不上。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在实施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的过程中也要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策略。对于现有的一些研究方法要慢慢加以改进,在理论指导方面也要改善,除了这些之外对于技术手段也要更新。

2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

如果想让经济跟环境能够很好互相协调,这里就需要用到战略环境评价这种方式,其实它是一种技术手段,同时也是非常有效的。除此之外在城乡总体规划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要依靠战略环境评价这一理论依据。政府各部门所做的一些决策以及他们的规划,是必须要经过综合评价的,在这之中,战略环境评价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它将环境等很多的方面联系在一起,从而开始比较系统的分析。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政府,使得政府能够更好的制定策略并且将它们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对于城乡总体规划而言,战略环境评价它是用于评价的一种手段,它跟那些单一的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不一样的。就战略环境评价而言,对于环境因素的分析是最为重要的,这在统筹分析的时候占有着绝对的地位,针对一些环境问题它要进行各种方面的考虑,然后再根据之前的探究做出选择,或者是进行调整。针对战略环境评价来说,它所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多的,也很全面,这就使得在经济布局的全面性方面不会有太大的疏漏[2]。在以前,资源、人才跟市场经济都是评价当中非常注重的,甚至说仅仅只注重了这些,所以并没有考虑环境的因素,不知道它对决策的承受能力到底有多大。这就使得经济布局并不怎么全面,就这点来说还是有一些缺陷的。在规划制定的初期,战略环境评价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它对所做的决策做了非常充分的考虑,不管是在环境方面还是在生态的破坏力方面都是如此,同时它也考虑了一些综合的因素,例如资源以及经济等等。在经济布局方面有时候是会存在一些漏洞的,但是利用战略环境评价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点,从而可以避免很多的战略上的失误,使它更加的有效。

政府制定规划的时候,在它的前期利用战略环境评价来探讨分析,这样可以起到一个预防的作用,在整个城乡规划的过程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战略环境评价这一体系当中有一个项目就是公众参与,其实市民以及社会组织他们对环境都是有一些要求的,这样就从侧面把这些融进了城乡总体规划当中去[3]。另外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环境就成为了主体,对它下面的一些因素加以考虑,同时还要考虑一些内部的因素它们之间的联系。

3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分析

我们国家现阶段对战略环境评价体系的分析还没有达到深入的地步,还只是在理论的层面上,相对而言评价体制还是淡稚嫩的。尽管如此,它对城乡总体规划战略环境评价还是有理论依据的。我们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在这种形势下,战略环境评价体系也是不断的发展。在以前还是比较单一的项目评价,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了综合性的环境评价体系,不管是在评价的深度上面还是在广度方面都变大了。针对不同的城乡区域,应该使用不同的战略环境评价分析,这样就能够最终得出一个可以适用于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的体系,然后就可以把最终这个最全面、最有效的一套战略环境评价体系用到城乡总体规划的具体建设中去。

4总结

城乡总体规划它是一种法定性的文件,它有非常大的意义,同时它的参考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不管是在政府所做的决策、规划方面还是在城乡建设以及发展的方面都是如此。其实对于城乡建设而言,城乡总体规划就是一种理论的基础。战略环境评价在城乡总体规划中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它是城乡管理以及发展的依据,同时可以规范土地开发,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晓生,叶澜.城市总规划的战略环境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18(4):65-67.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增减挂钩项目;预审管理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的关键之年,规划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保障发展、保护耕地的“双保”方针,按照政府“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而其中规范增减挂钩实施行为尤为重要。

单就重庆而言,相关管理部门要严格遵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38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在线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975号)、《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试行)》(渝国土房管发〔2010〕180号)、《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紧急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11〕127号)、《重庆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实施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等规制,做好具体的实施工作。

--!> 一、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的优劣的影响非常明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从国家层面解读,是政策制定的基本依据之一,从工作本身来解读,它是对土地进行综合化管理的关键,也是对土地用途合理分配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标准,同时,从法律和法规的层面来看,它也是保证城市用地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实现土地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方面之一,是实现城乡规划的基本起点和落脚点,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环。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市、县(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审批,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

1、进一步提高规划实施法律意识

当前在规划实施中广大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实施规划意识淡薄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的思想依然存在,在工作中不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不明白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点“江山”,特别是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在招商引资中不考虑规划,随意承诺提供土地。

而因项目选址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需调规,而且有的项目还占用基本农田,无法按时提供土地,给投资商造成经济损失影响招商投资环境,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所以,我们要清醒认识,特别是我们基层国土人员,更应该提高认识,要有政治敏锐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2、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行为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我们不能随意调整。确需调整和修改的,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这是《土地管理法》明文规定的。在此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除法律规定允许占用基本农田的项目外,其余的规划调整一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二是必须依法完善相关手续,并将调规相关资料报相关部门备案。

二、严格规范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行为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挂钩工作的指导原则和重要意义

总的来讲:挂钩工作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坚持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目标,以优化用地结构和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保护资源,保障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认识挂钩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指导原则,严格规范管理,扭转片面追求周转指标规模等倾向,防止大拆大建,强行拆迁,拆而不整,侵害农民权益等行为发生。

“双挂钩”工作是当前和经后一段时间国土管理上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是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我市年度用地计划和规划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重要措施。

(二)审查主要内容及要求

1、资料完整性

(1)项目区实施规划文本、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2变更)、土地利用实施规划图、城镇实施规划图(纸质需区县规划部门盖章)一套;(2)项目区基本情况表一份;(3)项目区建新、拆旧拐点坐标标准EXCLE或文本格式电子档一份;(4)申请项目区审批和申请下达周转指标的报件资料;(5)拆旧地块权属证明材料、协议书;(6)拆旧复垦项目入库备案通知书、或测绘审查意见;(7)资金承诺证明。

2、文本审查要点及要求:(1)基本情况表:须按照备案要求表格式填写。(2)关于建新、拆旧区。

拆旧来源:已验收、已入库备案、或已通过测绘审查的复垦项目。拆旧规模大于建新规模,拆旧复垦新增耕地大于建新占用耕地面积。叠加土规,核实布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拆旧地块不能布设在有条件建设区内;第二,城镇建新地块应优先布局于允许建设区内,特别是中心城区有新增城镇工矿的,应在新增使用完后才能布局于有条件建设区;布局于有条件建设区内的,须保证城乡建设用地不增加、允许建设区规模不增加;城镇建新区应在城镇规划范围内布局;第三,中心城区布局的城镇建新地块应是非经营性用地;第四,项目应安排5%的周转指标用于农村建新,并明确用途;第五,核实减少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是否大于等于新增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

(3)地块详情:每一个拆旧地块中应分清农村居民点、工矿废弃用地、其他建设用地面积;每一个建新地块应分清位置具体用途,占用耕地和占用耕地质量情况。在文本中对拆旧地块汇总说明,建新地块分城镇和农村汇总说明,在附表中表达清楚每个地块详情。

3、挂钩周转指标使用、归还计划

要求按照区县计划使用情况和实际复垦安排,进行制定。

4、安置补偿方式

方案中应详述拆旧建新地块涉及农户的安置方式,明确需要货币安置、住房安置的户数和人数;需要住房安置的,应明确安置住房面积标准。

5、关于资金分析

(1)参照《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调整地票价款分配及拨付标准的通知》(渝国土房管发〔2011〕170号),对拆旧区以及农村建新区的投资费用进行计算,对土地增值收益进行测算,提出增值收益及时全部返还农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城镇建新费用不填入项目区基本情况表资金预算总额内,但应纳入文本分析投资总额。

(3)阐述清楚先期投入拆旧区以及农村建新区的资金筹措渠道及资金量。

(4)编制总体资金平衡表和典型农户收益情况平衡表。

6、权属调整

权属调整方案中补充规划实施涉及征为国有土地的面积,乡(镇)、村、村民组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整面积,农用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之间的调整面积。

(三)挂钩周转指标的使用与管理

挂钩周转指标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定期考核、到期归还”的原则进行管理,专项用于项目区内建新地块的面积规模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用拆旧地块复垦出来的耕地面积归还,归还的耕地面积数不得少于下达的挂钩周转指标。其他地类整理复垦的耕地不能用于核定归还指标。

三、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概述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权限

根据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第42号令)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用地实行分级预审,需人民政府或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由该人民政府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需核准和备案的建设项目,由与核准、备案机关同级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预审。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的有效期限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的有效期为两年,自批准之日计算。

总结

在把控好政策大局和形势大局的前提下,认真落实做好规范增减挂钩实施的相关措施,就一定可以达到我们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武会玲.周富娟.探析农村建设用地国有化的具体操作方案[J].知识经济.2009年16期.

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范文第5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的基础上,按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要求,通过对废弃工矿企业及砖瓦厂等项目拆旧区进行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以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试点工作原则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试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试点工作,通过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挂钩周转指标合理安排项目区拆旧建新规模,调控实施进度;

(二)以项目区实施为核心,拆旧区以行政辖区为主,实行县、乡双重审批、统一考核、统一管理,确保拆旧区实施后,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三)采取“先垦后用”方式开展工作;

(四)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先易后难,零拆整建,分步实施;

(五)尊重群众意愿,维护被拆人的合法权益;

(六)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挂钩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试点申报、项目区拆旧、建新安置方案的落实。

四、试点范围及时间安排

*县挂钩试点项目区拆旧区所涉及水泉乡、甘招乡、山咀子镇、南公营子镇、白塔子镇、老爷庙镇等六个乡镇及白塔子煤矿、道虎沟铁路、南汤火车小站、原沈空雷达站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0.2417公顷。

*县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项目实施期限为2年,周转指标安排为2009年20公顷,2010年20公顷。具体计划安排如下:

(一)2008年8月至12月完成拆旧地块摸底调查,制定方案。

(二)2009年1月至6月完成县冶金铸造工业园区挂钩拆旧地复垦工作,归还周转指标20公顷,拆旧地块面积21.5703公顷。验收按实际面积计算。

(三)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完成县利州工业园区挂钩拆旧地复垦工作,归还周转指标20公顷,拆旧地块面积28.7328公顷。验收时按实际面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