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市 环境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们社会发展的速度也随之加快,工业和经济的增长变得更为便利和快捷。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给城市环境建设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大气污染加剧、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城市垃圾逐年增多以及城市噪声和电磁辐射污染等等,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环境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1.我国城市发展状况
1949年建国初期,全国城市总数为136个,有不到10个大城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到1960年全国城市总数增加到199个;城镇人口由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6%,提高到19.7%,达到世界上初步城市化水平。醉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得到提高,到2002年底,我国有设市城市660个,城制镇20660个,城镇化水平达到39.1%,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逐渐增加。
2.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通过观察研究,笔者总结城市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有大气污染加剧、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城市垃圾逐年增多以及城市噪声和电磁辐射污染等问题。
首先,城市大气污染加剧。我国城市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煤炭的燃烧,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占城市全部大气污染的85%,其中烟尘占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80%左右,SO2占城市排放量的90%左右。[1]煤含硫和灰分较高,许多都没有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燃烧,加之城市居民家庭小炉灶直接低空排放,产生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严重的煤烟型大气污染;迅速的城市化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在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机动车尾气污染,形势严峻。
其次,城市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城市水污染主要由工厂排水和城市居民生活污水造成的,近年来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为7%,有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目前我国每日排放的废污水量约1亿多吨,这些污水有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河段受到污染;同时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城市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充分的废污水排入流经城市的河流,使径流水质恶化。[2]由于城市增长快,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用水集中、量大、增长快,因此缺水现象首先反映到城市。在我国目前660多座城市中,有300 多座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以上,重点缺水城市108座,严重缺水城市50多座。
再次,城市垃圾逐年增多。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每年生的城市垃圾量为1亿t ,同时每年还在以10 %的速度递增。在我国671 座城市中,至少有2/ 3都已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中。特别是在焚烧垃圾时,产生的二恶英类污染特别严重。垃圾还造成土壤板结,大中城市周围土壤80 %污染严重。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工业固废和生活垃圾还将日益增多,这些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城市和农村用地,同时,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还会给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
最后,城市噪声和电磁辐射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发展的加快,噪声已成为城市一大公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城市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和建筑工地。目前我国约70%的城市人口遭受到高噪声的影响,在70个有监测的城市中只有60%的主要城市达标,而一般城市只有33%达到噪声控制标准。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不到50%,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超过了70分贝,社会生活噪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再加上城市电磁辐射的加剧,使人们精神紧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此外,城市环境建设中还有不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城市管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到位以及城市整体规划与环境保护衔接不到位的问题。
3.解决对策
目前,入世使我国城市环境面临机遇与挑战。今后一段时期,应该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策略,实现
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此,提出对策如下:
首先,正确的认识环境规律。正确科学认识环境与人类及其生物的辩证关系,探索人类及生物种群受环境因素制约的基本规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环境的和谐程度,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人—环境和谐既是环境核心规律,又是人类—环境相互作用中的重要内容。[3]城市是具有最强烈人文与自然的复合系统,人—环境和谐就更是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不仅是工厂企业造成,还与每个市民和每个家庭密切关系。只有全体市民自觉采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生活,才有利于环境问题的顺利解决。
其次,确立新的我国城市的环境战略和目标规划。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要求,全国城市分布特征、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和因地理条件带来城市环境条件和环境要求的差异,综合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确立按层次分类的城市发展的环境战略,指导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环境战略,制定不同类别城市发展环境目标规划,用于修订和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和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行动,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再次,积极开展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推广国外新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推行集中供热,普及型煤,积极开发燃气和清洁能源技术,重点解决烟尘污染。研究推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使生活垃圾资源化。推行节水和污水治理技术,使废水资源化。研究和推行城市绿化技术,增加绿地覆盖率。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控制污染产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研究提高城市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水平的科学技术,保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较高科学水平。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要重视市民城市环境意识和公共城市环境意识提高。市民有了这些意识后,政府会使自己的决策行为,企业会使自己的生产行为,民众会使自己的消费行为,一致地向城市环境保护方向倾斜。使全体市民在城市环境保护事业中成为一支重要的监督、支持、促进的力量和立法、守法的重要社会力量。
此外还应该合理征收环境保护费、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法规来治理城市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笔者希望通过一个环境工作者的设分参加到这项工作者中来,不断总结经验规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万里.城市环境问题及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7)。
关键词:森林资源;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
一、森林的重要功能
(一)环境功能
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所在的环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其环境功能主要有:净化空气、调节气温、改善空气湿度、降低城市噪音、吸附粉尘、减缓温室效应、维护物种多样性等,并起到拦蓄降水、含蓄水源、减少地表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等作用。
城市森林对空气的净化作用主要表现在:(1)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吸滞烟尘,稀释、分解、吸收并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质,化害为利,据何绿萍测定,树木可以降尘23%~52%,夏季成片林地降尘率可达61.1%,冬季降尘也有20%;(2)能扩大空气负氧离子量,据王洪俊测定,乔、灌、草结合的复层林中空气负离子水平最高,空气清洁度等级最高,空气质量最佳;(3)城市森林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CO2释放O2,这对保持城市CO2-O2平衡起着重要作用,据陈自新等的研究表明,1hm2森林每天可吸收CO2 1000 kg以上,相当于1000多人的呼出量,同时生产O2 730kg左右,相当于970多人O2的吸进量。
城市森林对城市的气温、湿度、气流等都有一定的影响,据陈自新等测定,夏季乔灌草结构的绿地气温比非绿地低4.8℃,空气湿度可以增加10%~20%。
城市森林在降低噪音方面作用也非常明显,据段舜山测定表明,绿化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降低噪音8~10dB。乔、灌、草结合的多层次的40m宽的绿地,减低噪音10~15dB。
(二)服务功能
城市森林的社会服务功能表现在了改善城市景观、提供游憩空间同时以不同层次体现了城市文化的内涵等方面。
(三)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功能
中国城市和城郊的动、植物物种具有一般城市的共同特点。植物方面:城区野生植物草本种类多于木本种类,城市野生植物中杂草和伴人植物占较大比重,野生植物的种类丰富度从城区中心地带向城郊逐渐增多,抗污染的种类多。动物方面: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城市中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急剧恶化,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是一些伴人种和居民区的栖居者,以及一些城郊农田荒地种类;城市动物的特点是种类少,但同种的个体数量大,物种丰富度从市区向郊区逐渐增大;几十年来,城市绿地增多,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环境,使有些种类有所增加。
城市中的动、植物园不仅是人们参观游览,更重要的是对濒危物种进行迁地保护的重要基地,全国许多植物园都成功地引种繁育了相当数量的珍稀濒危植物,使第一批公布的“全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中绝大部分种类得已迁地保护。
二、呼和浩特市森林资源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呼和浩特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依据“8337”发展思路,在今后一个时期呼和浩特市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个更加宜居、和谐、美丽的城市。
2013年呼和浩特市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有关部门正在积极修订《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条例》、《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呼和浩特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力图科学划定城市绿线、蓝线,指导城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的合理布局,确保城市绿地系统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并以此作为呼和浩特市绿化建设的基本依据和蓝图。
目前,呼和浩特市林业用地面积702697.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0.82%;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56340.1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2.25%,以纯林为主占有林地面积的96.56%;疏林地面积为2627.1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7.39%;灌木林地面积为199670.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8.41%,全部为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灌木经济林为780.5hm2,占灌木林面积的0.39%;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124678.1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7.74%;苗圃地面积为749.4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11%;无立木林地面积为31754.5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2%;宜林地面积为156672.6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22.30%;辅助生产林地面积为30205.2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30%。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9.89%。人工林栽植乔灌树种有油松、云杉、槐树、杨树、柳树、榆叶梅、连翘、侧柏和丁香,主要经济林为苹果、梨树、杏树等。
三、呼和浩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森林建设规划滞后
城市林业是园林的扩大和传统林业的提升,需要一个统一、持续的总体规划。近年由于呼和浩特市规划变化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城市道路改造力度加大,造成先毁树后植树、砍大树种小树现象严重,而且绿化树种更新频繁,影响了城市绿化效果,新的绿化苗木较小,生态效益不明显,虽然总的绿地面积在增加,但生态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
(二)城市绿化结构非常单调
绿化时选用的树种虽较多,但绿化结构层次单调,存在树种单一,比例搭配不当现象;绿化树木基本都是单种成片,色彩单一,没有能正确利用植物多样性的特性,搭配使用不同种类植物造景,绿化美化效果较差;树木的引种驯化工作滞后,而又过于追求行道树的多样性和高档次,致使越来越多的外来树种在城市绿化中唱起了主角,乡土树种失去了应有的地位,造成造林成活率较低。
(三)城市森林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森林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绿化建设相对市政建设滞后,机制不灵活;森林绿化前期规划不到位,栽植的树木没几年就换掉,造成年年种树,年年无大树;在实际工作中重建设、轻管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对树木只重浇水,;而很少施肥、追肥及防治病虫害。
(四)缺乏统一的城市森林法律约束
城市森林需要林业、城建、园林、水利、交通、环保、农业等各部门和区、街道各级政府的合力建设,由于行政体制的条块分割,各部门分别从各自行业出发,缺乏相互有效的衔接,所依据的法律规章也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以统一的理念、标准来建设城市森林。《城市绿化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损坏城市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砍伐城市树木,必须经城市人民政府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更换绿地要砍伐树木,没有经过公示或论证,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四、森林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对策
(一)科学规划城市绿地
保护好现有林木,加强呼和浩特市的总体规划,严格限制城市建设用地,减少对土地的低效及无效占用,留足绿化面积;利用城中村改造的机会,扩大城市中心的绿地面积,做到开发一方、绿化一方,建设一条路、绿化一条路;把规划绿地和见缝插绿、找缝插绿结合起来,使城市森林建设既有地方特色,又能保证其健康、安全、稳定、持续的发展。
(二)坚持生态优先,保证因地制宜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根据本地区自身特点和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确定立地类型,同时结合市区原有的绿化方式,在充分调查区域乡土树种、草种,并在分析其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绿化树种;并结合呼和浩特市地处北方缺水地区的特点来选择绿化树种,进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三)根据绿化实际情况来配置植物景观
在具体的城市绿化中,植物可以采用列植、群植、孤植,或充分考虑空间结构的合理利用来设计,尽力使乔、灌、花、草搭配错落有致。
(四)依法治林,加强城市森林资源管理
要坚持依法治林,法治为主,法制、经济、行政手段并用,建立健全林业公安防火、林政、森检等林业执法和城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构,对城市森林区的乱砍滥伐、违法占用林地的案件,必须依法进行查处,努力清退城区范围内重要自然或人为景区附近违法、违章建筑物,加强城市森林绿化法制建设,保护绿化成果。
(五)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及防灾工作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以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目的,全面推进森林资源管护机构建设,落实森林资源管护措施,保持严打势头,提高执法力度,拓宽执法领域,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执法宣传;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防灾工作,积极搞好预防,抓好宣传,认真做好森林防火的各项工作;持续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从而开创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支如东,邹德萍.森林正快步走进城市[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15)
[2]贾治邦.城市森林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J].生态文化,2011(04)
[3]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杭州举行[J].浙江林业,2009(05)
[4]铁铮.中国进入城市森林建设新时代[J].中国林业,2010(11)
[5]林福平,李朝秀.打造杭州模式 建设森林城市――“杭州城市森林建设模式”再解读[J].浙江林业,2008(07)
[6]耿国彪.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在杭州举行[J].绿色中国,2009(11)
关键词 疾控机构;图书情报;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011-0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为组织实施卫生防病工作的技术指导部门,是集疾病预防控制与应急、监测检验与评价、应用科研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综合防治与健康促进为一体的专业机构。其内设的图书馆作为疾控机构图书情报工作的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学术动向,进行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但鉴于种种原因,晋城市疾控机构图书馆馆藏文献有限、查询方式落后,利用率较低,难以满足读者工作需求,影响着公共卫生领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1 晋城市疾控机构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图书馆人员自身的努力下,我市疾控机构图书情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由于受其自身基础设施、技术条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多数疾控机构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专业人员匮乏,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晋城市共有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中,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在晋城市疾控机构的各个图书馆(室)从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9名工作人员,都不是图书情报学专业毕业,专业知识相对贫乏。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仅1人,专科学历的3人,其余的都是中专及以下学历,且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大部分人在45~50岁之间。人员知识结构的陈旧,导致馆员素质参差不齐,外语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都有所欠缺,且大部分为兼职,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不够充沛,再加上基本上没参加过正规系统的业务培训,工作仅限于馆藏图书和现刊的借阅,很难为科研部门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服务,极大地影响了其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对图书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
1.2管理方式滞后
良好而有效的管理能够有效地发挥图书资料的价值和作用。但目前,我市疾控系统图书馆仍延用传统的“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馆员主要依靠图书馆目录为读者提供图书刊物借阅和文献资料的查询工作,服务对象为本单位职工,服务时间仅限于正常工作日上班时间,存在“被动服务”的意识,不能满足读者提出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使现有的图书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制约了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外现有的图书资料服务的手段和设备落后,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开发利用明显不足,未实现网络化管理,未建立自己的网站,不能实现资源共享,更谈不上网上情报信息交流和服务。
1.3图书资料信息资源有限
在数字化引领信息的时代,我市疾控机构图书馆仍沿袭自我封闭的传统图书馆模式,收藏对象主要是纸质书籍、报纸杂志、影音资料等,阅读方式主要有办证阅读和馆内阅读两种。受图书馆资金和馆舍的限制,信息的存储量极为有限,不足以满足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大量、及时、便捷的需求,因此,实行疾控系统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2加快疾控系统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对策
2.1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队伍建设是疾控机构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基础。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已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向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服务,同时对疾控系统图书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图书馆员应具备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图书馆工作技术方法、较高的外语水平、良好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网络知识、广博的学科基础基础知识和疾病预防控制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目前我市疾控机构的图书馆员距此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加快专业人才引进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还要优化用人环境,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做好人力资源的储备。
2.2加强管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和“封闭式服务”的陈旧观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图书馆的需要,疾控机构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向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多样化及时化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2.2.1优化馆藏结构
各级疾控机构馆员要更新观念,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本中心学习、工作和科研需求的藏书结构,对有价值的图书资料的收集要做到系统完整;同时要大力加强硬件建设,努力实现图书资料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2.2.2做好图书信息宣传工作
为让读者能及时了解和利用新书刊,定期利用网站、微博、宣传栏等多种途径,对图书馆新购书籍刊物进行宣传报道,特别是要及时报道书刊中的新信息新观点,同时图书管理员要尽快熟悉新书的主要内容、观点动态,并能随时提供给读者。
2.2.3协助公卫人员做好科研工作
首先是图书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申报科研项目的相关科室,了解其科研工作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并按要求想办法采购相关书籍;其次是在科研人员确定科研课题后,要密切跟踪科研人员相关课题的进展情况,及时了解国内外类似课题研究现状,以帮助研究人员及时调整研究内容,避免重复性研究。
2.3建立特色信息化数据库
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获取途径日益方便、快捷,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大大突破了图书馆的物理界限,进一步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满足了用户的多种需求。
2.3.1进一步加强馆藏资源数字化
各级疾控机构应加大力度将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在数字图书馆中,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和利用,使馆藏信息资源得以共享。数字化对象的主体是用户需求量大、利用率高且无版权争议的的文献。
2.3.2建立特色数据库
各级疾控机构的图书馆可根据本馆性质、读者需求及研究课题侧重点的不同,对现有馆藏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围绕资源和学科优势,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独具特色的信息化数据库,利用网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
2.3.3适当补充电子文献
各级疾控机构可以根据本地工作、科研的需求,在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合理补充电子文献,实现实体收藏与虚拟电子文献收藏并存,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馆藏资源,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关键词]招标、投标、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2000年《招标投标法》实施后,国家把建筑市场作为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和重点,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和施工管理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了围标串标、盲目低价中标,但由于建筑市场存在的问题积重颇深,得从目前社会大背景及建筑市场的运作方式和制度中找原因,对症下药。
一、 存在的问题
1、“暗箱操作”、“违规操作”,剥夺了潜在投标人的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给一些腐败分子提供了机会,危害了整个建筑市场。
2、招标人在工程不具备招标条件下进行招标。有些项目,在施工图还未设计完、设计审查未通过,有的甚至只有扩初图或方案图,就因某领导要求立即开工、工期紧等理由进行施工招标,施工招标后因设计变更太多,导致工程造价无法控制,招标失去了应的有的作用。如某博物管工程,因当初只有扩初图纸进行招标,后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几次提出停工重新签订施工合同,给业主和施工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勘察设计不到位,施工招标后工程变更导致工程费用增加及工期延期。如太湖某静水试验池,因勘察不到位,实际淤泥深度为6米,而勘察提供数据为2米多,施工过程中土围堰无法施工,重新修改设计方案,设计方案通过多方论证后大约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因为时间的推后太湖水位上升,致使失去了最佳施工期,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增加300多万元。
4、投标单位诚信度不够,给招标方带来困扰。如某小区桩基工程,施工招标时图纸设计为PC桩,要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利用压低PC桩价格,低价中标,在中标后因为冬季施工管桩生产厂家不供应PC桩,从而施工单位提出因甲方指定厂家无法提供货源,提出修改为PHC桩,要求业主方调整管价格。因为此原因导至施工时间托延了一个多用,给业主的后续工作带来了困难。
5、招标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工作人员素质悬殊太大、责任心不强,导致编制的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控制价质量水平差异较大。
6、投标人借用资质现象严重、标人弄虚作假。
7、当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评标方式不尽合理,目前国内招标多采用综合评分法或经评审的最低价评标法,不能给予投标方自主定价权,无论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有多高,都无法保证企业能根据自己的内在实力获得报价高分或接近评标最低价,从而取决于标底和其它单位的报价等外部因素。
8、当前采用固定单价合同或总价合同,对于风险的约定普遍不明确,因此在施工或结算过程中,往往因为材料差价调整、政策性人工工资调整、索赔等发生纠纷。
9、工程中标后的跟踪管理不到位,国内目前在项目管理上通常采用分段制管理,招标后交与施工段人员管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缺少与招标人员沟通往往给施工单位钻空子,重复计算费用,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问题。
10、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于成本控制的不重视,缺乏法律意识、没有合同观念、成本控制制人员至少质不高等。
二、解决对策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作为招标人在投资策阶段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咨询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条件、建设资金量等各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2、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应建立一套严格的审查制度,审查源头从立项开始,杜绝领导指令制。
3、对于施工比较特殊的项目事先组织专家论证,做到施工方案的安全性高,、经济、施工可行性高,特别是一此水上施工项目,地下施工项目、高空作业等。
4、委托有实力的招标单位,指定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招标专业人员;对招标文件质量、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控制价的准确度,在招标合同中明确奖惩条款,因招标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至建设费用增加的,在招标合同中约定单位应承担一定有经济赔偿,同时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选用单位。
5、资格预审衙对潜在投标人进行实地考察,同时对其单位和拟用项目经理审查其信誉度,对于有弄虚作假的单位一率不用;对于串标、围标、借用资质和弄虚作假的推行经济赔偿,投标保证金没收制度。
6、工程量清单招标为了防止串、围标我们设立最高限价,同时为了防止施工单位有意压低投标价获取中标,我们同时也可设最低价的限价,在评标过程中请评委专家对可能中标的单位进行仔细评审,同时发现问题采用现场答辩。
7、重视合同中风险条款的约定,同时做到甲乙双方共赢,合理约定双方风险,有利理工程管理和顺利的实施,最后保质按期完工。
8、工程管理实行跟踪管理的模式,实行责任人制,做到一个项目有一套专门管理班子,这样有利于工程的全过程管理,全面控制。
关键词:城市建设,消防安全
一、城市建设中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消防安全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任务,它具有与国家人民财产息息相关的重要性。
第一,城市建设中消防安全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火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据调查,我国现阶段火灾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而它对人民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火灾发生会烧毁大量的物品,严重时会蔓延至周边建筑物,甚至会有人员伤亡,给人们的有序生活造成严重混乱。所以要重视消防安全建设,城市中的消防安全建设为人们的生命财产提供了基本保障,人们可以通过消防安全相关的知识预防火灾,或者在火灾发生时实行自救行为,及时的保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自主的消防安全意识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有序。
第二,城市建设中消防安全是城市建设一项重要表现。城市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生活的场所,因此城市建设的设施要齐全,才能够保证人们生活的协调的生活,尤其是城市建设中的消防安全,更是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只有消防安全建设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彰显出城市的本质,因为安全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证,只有在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才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消防安全建设就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基本设施,是城市建设的突出表现。
二、城市建设中的消防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虽然消防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于消防安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城市消防安全建设的成效,这些问题如下:
第一,消防设施发展落后。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城市消防设施的建设相对于人口增长的比例来说不足一半的城市将占30%,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消防设施大建设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较低。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的水平为76%,为我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现在,随着我国人口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快,城市的密度也在不断增加,而相对于城市的发展速度来说,城市消防设施的发展仍处于落后阶段。
第二,公共场所出现火灾的几率大。火灾长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易燃易爆品引起的,而在公共场所,这些物品是比较集中的地点,如商场,酒店,办公楼等地,这是城市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因为城市消防设施落后的结果。因此,要对公共场所等人群密集的重点地段加强消防设施的建设,这也是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
第三,城市发展不平衡,消防问题却共存。因为城市发展的时间长短不同,规划也有区分,因此形成了城区的新旧之分。然而,还有很多城市正建设在新城区与旧城区之间,使得城区之间形成了极高的城市密度。而有些城市之间由于规划等问题而使易燃易爆物品的摆放没有规范,消防设施落后以及交通拥挤等问题使得这些城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对于城区之间的消防要做好预防措施。
第四,居民取法消防安全意识。目前,虽然整个社会的公民素质都有所提高,但是对于消防安全意识,居民仍是较为缺乏,很多居民的意识还很落后,只知道火警电话为119,而对于火灾的急救措施以及消防设施的基本用法并不了解,在火灾发生时不能够积极的实施自救,更有甚者因为消防意识缺乏而拒绝拨打消防电话。还有在一些公司,企业等地,因为领导者缺乏消防安全意识而在公司内部没有设有消防设施,因此,因为居民消防意识的薄弱极大的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几率。
三、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消防安全问题的措施
既然现代城市建设中消防安全存在问题,那么为了提高城市建设中的消防安全建设,我们必须要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其措施如下:
第一,城管部门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城市的消防安全问题,一方面是由消防设施建设滞后引起的,而另一方面是有居民安全意识薄弱引起的,因此,城管部门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消防安全的管理。
首先要快速发展消防设施建设,对城市采购的消防设施进行严格的规范审查。据调查表明,城市发生火灾的概率越来越大是因为对于向购物商场,酒店,地下建筑相关的消防忙点的消防设施不健全,形成了非常严重的火灾威胁。因此要提高消防设施的建设,在公共场所要安装自动的火灾报警装置,而且还要有相应的消火栓以及防排烟防火卷帘等,尤其是要有管业的消防管理人员,对于缺少这些装置及员工的场所禁止营业。只有人,物相统一才能够全面的进行火灾防范,将火灾在初始期就将其遏制。
其次,在公共场所要制定一些关于消防的应急方案,因为在商场,舞厅等地点,对于火灾发生的突发状况很多,建筑物内会有大量的浓烟,电源也会受到火灾影响产生停电,人们在黑暗中会产生混乱而盲目的跑动,进而形成更严重的后果。所以,要在或再发发生之前制定完善的火灾应急方案,并通过火灾演习而熟悉流程并对消防管理进行责任明确,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火灾发生时不产生慌乱,使消防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且在事后有专业的人进行负责,降低公民的经济财产损失。
其次,要大范围的宣传消防安全意识,对居民进行消防安全意识,在个人让公民了解火灾引起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全用火,并掌握对火的管理,向公民宣传如何进行防火,放电等消防相关的规范操作。同时,要向居民教授自救措施,使居民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自救。公民自救是火灾发生时减少居民生命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方式。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防患于未然,使居民在生活,工作中做好救助工作。此外,为了加强居民防火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奖励措施,对于在防火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体给以一定的物资奖励,以这种方法宣传全民防火。
第二,加强关于消防安全的法律制定及执行。消防安全的加强不仅要以公民的自主意识为基础,也要有法律作为辅助。加强消防安全建设,首先要有规章制度作为指导,使人们在火灾发生前后能够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居民的义务和责任,进行主动的报警以及自救。同时,我国也要建立相关法案对火灾时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消防部门和群众的自觉遵守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强化消防安全意识。最后,要对建筑项目的消防安全设施的建设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不符合消防检测规定的建筑物要禁止投入使用,同时还要对消防产品等消防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以免因为这些设备的质量问题而使火灾不能够及时制止,甚至得以蔓延,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总之,消防安全的顺利实施不仅要有相关人员及广大居民的积极配合,还要有法律,制度进行规范指导,此外还要对城市的布局进行规划,降低城市的密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消防安全建设的更好。
小结
城市建设中的消防安全建设,不仅关系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关系着国家的财产安全及治理,所以,消防部门要加强消防安全建设。这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管理,完善城市中的消防设施的建设,最为重要的是要转变人们对于消防安全的意识,使他们的消防意识有感性上升为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们的配合下,对消防建设进行有效的实施和管理,进而保证人民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熊继梅:《浅谈新形式下社会单位消防宣传存在问题及对策》,《中国消防》,2007年第9期
[2]张鸿鹤:《高层公共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