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发展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乡村规划;新方向
1 政府规划与主旨的新转变
首先乡村社会作为比较独特的群体,拥有较大封闭性,稳定性以及传统的承继性,因此乡村规划的理念应该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也有别于现代城市的规划,充分尊重村庄的“主导”性作用。
1.1 规划主旨的改变
现在各个学科对乡村问题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与升华,同时伴随着乡村问题的不断凸显,研究方法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同时乡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也引发了一系列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基于乡村规划与乡村研究,乡村规划的主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植入式的工程技术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乡村规划的发展要求以及发展方向。新时期的“生产发展、管理民主”的乡村建设表明“工业反哺农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空口号,而是利用更多的第一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更多的农民就业。另外为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转变用地理念,保持持之以恒的发展来增强农业支撑能力。另外在生态环境上,要高度关注气候的变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从被动的污染治理变为注重资源节约以及采取新能源的主动保护;从历史传承上,保留乡村特色的独有发展,从而逐渐落实村庄的民宅空间结构设计、空间布局,从而促进了空间心态以及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协调共生。
1.2 转向规划态度
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严禁任何形式的强迫主义与形式主义,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根本举措。另外,必须借鉴国外的经验,紧跟国内的形势,乡村的规划与发展必须实现态度上的根本转变。第一要务是规划人员的人文转向,在充分理解乡村文化传统,环境与资源等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协商的方式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乡村规划的发展。注重乡村公共空间的营造,通过“驻村体验”式的深度调查,削减技术交流壁垒,培养对乡村的深厚情感,从无灵魂的村庄材料中认识有灵魂的、生动的村庄肌体,为乡村规划注入人文气息。村头的水口林荫树下、村内的场院与晒谷场、寺庙与祠堂、小集市等承载着乡村自治管理、文化景观、、商业休闲等特殊功能,彰显着乡村精神与特色风貌,表达着乡村最易识别和记忆的篇章,是乡村“气质”之所在,是维系村民认同感与归宿感的精神领地之所在。
2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乡村规划新模式的实现路径
2.1 合理布局,突出特色
乡村综合体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基于合理的规划。就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根据工农业发展的特点以及产业发展的水平,合理确定新乡村综合体的数量与规模,在布局的选择上,既要考虑辐射范围与能力,同时又要兼顾已经建立的基础。而且在建设模式上,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形貌的差异,新乡村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同时重点在于对中心各项功能设施进行配套与完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尽量满足周边农民的各项生产与综合服务需求;在建设模式上,应该做到能整体协调而且功能合理,除了体现乡村特色外还要对农村住宅的特色予以保护。
2.2 多举措筹资,从而保证资金充足
新乡村综合体的建设经常面临着资金短缺等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创新的思路筹集专项资金,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的作用,并且通过财政贴息与信贷支持等杠杆促进新乡村综合体建设;并且通过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村集体经济的俄合作、新技术与新农产品的引入等。多渠道的引入都可以实现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与资金的整合效率。
2.3 创新体制,提升新农村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1)根据乡镇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其机构及人员编制,改革、精简现有的乡镇政府机构。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框定政府职责,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农村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深化县镇财政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覆盖农村的公共型财政新体制合理划分县、镇(街)政府支出责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把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各级财政支持范围。科学界定镇、村社会管理事权,把农村社会管理支出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政权运转的财力保障制度,逐步实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由财政供给。积极筹集财政资金,继续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构建农村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建立激励型财政制度,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实现财政收入有效增长。
3)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以提高农民及其子女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新体制重点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
4)进一步明晰集体资产产权,积极发展以土地入股为主要形式的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的营运和管理方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依法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所有权归属,理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的关系,逐步实行“村企分开”、“村社分账”,健全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审计监督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股份合作制,通过量化资产、固化股权、出资购股、合理流转的办法,切实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利。
2.4 建立生态型农业社区
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应结合本村的实际,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通过全面科学的规划,选择适当的标准和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一个长期和综合的工作,由于市场对生态农业的认知有一个过程,其经济效益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方能显现出来。
3 结语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乡村规划中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才能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业的发展并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健雄,冰峰,陈土;致富思源 富而思进——乡村发展世纪论坛特别报道[J];小城镇建设;2000年05期
[2]葛丹东;华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葛丹东;华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3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发展现状;问题;建议
一、幼儿教师的重要地位
学前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学前儿童对于周遭的环境会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获得感知,进而通过幼儿自身情感的内在消化,转变成自我认知,儿童在这一时期,主要通过模仿大人的行为来认识世界。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一级环境,家长的行为举止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是在幼儿年龄较大的时候,家长就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一方面是由于家长时间有限,不可能全天时间都会在孩子身上,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得到科学的、系统的、全方位的教育。在对幼儿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负责安排各项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有利于其成长的活动。通过科学的课程安排,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健康成长,在增加幼儿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通过群体教学、规范性教学,让幼儿学会在群体中生活,知道某些规矩必须遵守,为幼儿以后的成长和生活带来帮助。另外幼儿教师要扮演多种角色,由于幼儿年龄小,没有自理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往往要充当保姆、家长的职责。科学研究表明,幼儿6岁之前是性格形成的主要时期,因此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的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主要因素。幼儿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教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幼儿教师在不断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教师的发展群体中,普遍出现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教师群体专业化程度不高、薪酬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等问题。
(一)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
幼儿教师相比较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而言,社会地位是比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幼儿教育不像中小学教育一样受社会重视,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保证安全、有地方玩,学习不是幼儿的主要任务,所以对于幼儿教育并不重视。正是因为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才导致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家长认为看护孩子、陪孩子玩,不需要多高的专业技能,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所以看不起幼儿教师。另外,在幼儿教师群体中确实存在着专业化水平不高、素质较低等情况,造成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也有幼儿教师自己的原因。
(二)幼儿教师群体专业化程度不高
幼儿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整个幼儿教育环境来说,私立的幼儿园越来越多,这些幼儿园成为居民的主要选择,但是私立幼儿园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是比较低的,无论是学历、经验还是专业,仅程度都要求较低,因为在私立幼儿园为了保证个人利益,会使用低薪的刚毕业学生,这些学生往往不是正规的学前教育高校毕业的,知识水平不够,同时也没有相关的教学经验,对于幼儿的成长很难做到良好的指导。从教师群体上讲,一些老的幼儿教师,经验丰富,但是思想比较陈旧,一些新的老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新旧老师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造成整个幼儿教师群体的不专业。
(三)幼儿教师薪酬较低
幼儿教师相比较中小学教师来说,薪酬是比较低的。一方面由于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尽管社会需求量大,但是能够得到入编机会的教师是非常少的,有相当数量的幼儿教师服务于私立的幼儿园。幼儿教育不象中小学教育一样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在幼儿投入中,家长愿意投入的就比较少,因此均到幼儿教师身上的工资就更少。(四)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与中小学教师相比,虽然没有很大的升学压力,但是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却非常多。由于幼儿自理、自律能力不强,幼儿老师在生活中要时刻看护这些孩子,防止他们因为贪玩、打闹发生事故,在课堂上由于幼儿活泼好动,教师需要不间断的提醒、约束这些幼儿。另外在跟幼儿讲道理、说故事的时候,要非常注重技巧,要用幼儿听懂的语言、方式向幼儿讲述。看护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精力、时间,但是幼儿教师要同时看几十个幼儿,要照顾到各种事情,更是难上加难,幼儿教师工作的压力非常大。
三、针对幼儿教师发展现状提出的建议
在幼儿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可以从加强社会支持,正确评价幼儿教师、提高幼儿教师入职门槛、开展教研活动,增进教师经验交流、提高待遇,激励教师工作、通过自我调节消除职业压力等方式进行改进。
(一)加强社会支持,正确评价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有教师自己的主观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首先要从教师内部进行调整,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针对社会原因,除了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人士注意到这个问题,一些社会机构也要参与到这个问题中来,将幼儿教师的重要性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影响传播出去,呼吁更多社会舆论正确评价幼儿教师,让更多的家长重视幼儿教育的作用,自然幼儿教师的地位就会提升。
(二)提高幼儿教师入职门槛
教育要达到一个高度,必须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幼儿教育更是如此。幼儿教师团体的品质一定要高,要经过高品质的教育和专业的培训,并且要不断的学习,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是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幼儿园在招聘教师的时候,首先要对教师的学历、专业有严格的要求,尽量在具有专业高等学历的应聘者中选取,因为这些应聘者往往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有一定的实习经验,能够很快适应幼儿教师的工作。
(三)开展教研活动,增进教师间经验交流
在幼儿教师群体中往往出现新老教师断层、沟通不畅的问题,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观念陈旧,新老师往往理论知识扎实,也乐于尝试新的教育改革,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失败。新老教师之间如果能够实现互补,就可以优化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开展教研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在沟通交流中,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提高待遇,激励教师工作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工作辛苦、压力大,薪水待遇也比较低,长此以往,教师会对职业产生倦怠,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工作激情和效率就不会高,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可以通过提高待遇来激励教师。具体可以通过一些幼儿赛事的比拼,来体现教师的劳动成果,根据比赛结果,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实现激励老师的目的。
(五)帮助教师学会自我调节,消除职业压力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2-0227-01
1 基本情况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106°04′,北纬35°35′-36°14′。全县土地总面积3130 km2,
农耕地面积225.53万亩(其中保灌水浇地13.64万亩,旱耕地211.89万亩)。西吉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19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891 mm(E601)。截止2009年底全县总人口49.8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76万人,回族人口27.87万人,人均纯收入2943.7元。大家畜存栏11.91万头,羊存栏15.10万只,猪存栏5.59万头。
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2.1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西吉县达到饮水安全的农村人口数量为29.8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8.66%,其中: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13.28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16.54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普及率38.1%;饮水不安全人口13.61万人。至2009年底西吉县达到饮水安全的农村人口数量为33.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6.67%,其中:分散式供水工程解决14.08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19.22万人。集中式供水工程普及率44.26%。
2.2 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
2.2.1 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38处。按受益范围分:跨乡跨村工程10处,村级供水工程28处;按水源类型分:地表水水源工程4处,地下水水源工程34处;按水源水质分:采用特殊水质处理工程1处,采用水源水质达标工程37处;按供水规模分:达到千吨万人供水规模的工程3处,千吨万人供水规模以下35处。38处集中供水工程总供水能力7988 m3/d,人均日供水能力42 L/d,受益人口16.54万人。
集中供水工程坚持服务群众,保证供水,用水缴费的原则,实行计量收费,以水养水,自我维持,自我发展。水费由各乡(镇)管理站负责计收,计收水费使用管理总站统一印制的水费专用收据。管理人员收缴水费时应如实填写水量、水费单价、总金额、用户名、表号、用水量的起止码、收款人的姓名,将收据联交给用水户,并为用户填写统一的水费收缴管理卡。用水户缴纳水费时必须索回票据,做到“吃明白水,交放心钱”。各水利工作站收缴的水费全部上交管理总站统一管理,用于集中供水工程的正常运行、管护维修,并建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水费由管理总站按工程逐个进行核算,并报县物价部门批复后执行。为确保集中供水水质达标,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总站与县卫生部门联合进行水质监测,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取常规检查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的办法,对水质检验进行完整清晰记录,并保存完好。
2.2.2 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分散式供水工程主要有泉水改造、集雨工程和人饮机井、土圆井。全县泉水改造工程的数量达到600处,受益人口5.38万人;集雨水窖2.7万眼,配套砼硬化集水场1.96万处,受益人口6.47万人;人饮机井20眼,土圆井1.03万眼,受益人口6.60万人。根据对已建成的泉水改造工程使用情况的调查,由于工程规模较小,受益人口也较少,工程管理多采用村组自行管理,水费大约为0.8元-1.0元/m3之间,水量比较稳定,供水比较及时,群众非常满意。集雨工程和土圆井都实行由农户自管自用。但由于近年来干旱频繁发生,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泉水及土圆井出水量严重不足,年均达100 d-150 d。
3 今后发展方向
3.1 指导思想
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保证农村居民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
3.2 基本原则
1)优先解决规划内人口,统筹解决新增不安全人口。在总结和吸取近年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到2013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总体要求,全部解决2004年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核定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同时结合近几年农村饮水工程的实施情况,适当考虑确因不可避免的原因新增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2)坚持工程建设、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与监测并重。在搞好工程建设的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防止污染和人为破坏;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环境责任原则,加强源头治理。对集中式供水工程,加强水质净化处理,落实工程验收的卫生要求,强化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确保水质达标、水量有保障;对分散式供水工程,要因地制宜地建立水质检测和监测巡检制度,及时掌握水质、水量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坚持以集中式供水为主、分散式供水为辅,合理确定工程方案。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的有机衔接,根据城镇化进程和农村人口变动的实际,城乡统筹,合理确定工程布局和规模,避免重复建设。人口居住较集中的地区,应打破村、镇、农场行政区域界限,尽可能发展适度规模的联片集中供水,供水到户;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供水方式可暂先建到集中给水点或分散式供水。
4)建管并重,专业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相结合。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工程开工前,明晰工程所有权、落实管理机构,明确合理的水价和收费办法,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确保供水工程发挥最佳效益。要采取多种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的饮水安全和健康意识。
5)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原则确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计划。集中供水工程入巷管道以上的骨干工程投资全部由国家补助,入户工程由群众自筹解决。同时,加强对社会投资的鼓励和引导,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
3.3 目标任务
西吉县2010-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3.92万人,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1.15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3.05万人,饮用污染水人口(属其他)0.27万人,饮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9.45万人。另外,需解决95所乡村学校1.43万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0.16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0.33万人,饮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0.94万人;需解决58所清真寺0.54万受益回族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0.06万人,饮用苦咸水人口0.11万人,饮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人口0.36万人。
参考文献
[1]何云.浅析西吉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J].中华建设科技,2011.
[2]那艳斌.农村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
关键词:新农村电气化;发展方向;农网改造
为营造农村和谐供用电环境,不断提高新农村电气化水平,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关标准,华北电网公司关于做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要求和意见,结合河北省霸州市农村实际情况,霸州市供电局提出“超前、全面、科学发展”的指导方针的,以“完善农村电网建设、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企业理念,加速霸州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
一、以超前意识,为未来十年霸州市新农村建设铺路。
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即供电可靠性强,电能质量优良,供用电关系和谐,电力负荷均衡。超前意识要求供电企业要根据当地政府的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经济产业的性质,提前预判未来电力负荷的中心及总体负荷要求。
霸州市经济基础较好,农副业生产、工商业较为发达,对供电质量要求相对高于周边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县市,且工业发展相对集中于东部,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趋势,选取以经济发展重心为电力负荷中心,以点及面的规划方向。中西部以小康型村庄产业为主导,经济基础薄弱,农民生活尚不宽裕,公共设施和环境面貌较差,对供电环境要求较低,采取供电能力满足需要,供电基本安全可靠,电能质量符合标准,服务水平较高,供用关系和谐有序,满足新农村5―8年经济发展需求。
二、三期农网改造后存在的问题。
霸州市农网经过三期建设,大大改善了35kV变电站站点匮乏、部分变电站单电源供电、10kV配电网薄弱的问题,提高了负荷供给能力,提高了地区供电可靠性,改善了电压质量。但农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35kV变电站存在着负荷不均的问题。虽然各个35kV变电站容载比都比较高,但仍存在个别变电站容量不足、主变负载率非常低的问题,需要通过对配电网的进一步改造来均衡负荷。第二,部分35kV变电站设备运行年限较长,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变电站的可靠运行。第三,部分供电线路过长,线型过低,线路损耗较大,过负荷严重。目前霸州市农网仍存在部分线路损耗较大,末端电压质量偏低,线路负荷分配不合理,线路负载过重等情况。2010年5月霸州市供电负荷已超过60%,个别线路以超负荷80%。每年夏季用电高峰期,部分10kV架空线路负荷趋于饱和,供电裕度很低,互倒互带能力非常差。由于部分线路为长线路,挂接用户较多,一旦发生故障,将损失大量电能,并且事故处理复杂,不能保证及时恢复供电。
第四,农村低压配网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农村低压线路大部分采用裸导线,未实现绝缘化,10kV开关绝大部分仍是油开关。农村居民计量表计大部分使用铁箱,运行环境差,接地线缺失严重,漏电问题突出。部分城乡综合变压器存在过负荷问题r水利台区以下低压资产长期未进行改造,设备老化,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第五,农网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资金投入相对集中。虽然农网用电量持续高增长,但是农村用电量的增长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仍然很难与农网建设投入资金相匹配。农网收益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将面临比较严峻的资金紧张局面。
长期以来,新建住宅小区的配套电力设施及其市政建筑等外电源,一直是由用户负责投资,电力部门组织建设。由于产权关系不清,供电企业无法提取折旧费,没有10kV配网维修及改造资金来源,使得配网的更新改造不能满足负荷发展的需要。
三、新农村电气化发展方向。
(一)推进新农村电力基础建设
完善农村110kV、35kV变电站建设,调整负荷的供用平衡,提高配电网线路的供电裕度和绝缘化程度,改善新农村低压村网线路及配变台区的综合容量,加大对0.4kV以下接户工程的投资,确保以安全可靠的用电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
(二)农网发展需要长效机制
农电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调控和投入。以往农网改造以国家控制招投标采购,以地方政府协助来推进完善农网改造。国家应继续坚持一、二、三期农网改造所形成的投资机制,保持对农网投资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农村电网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村电力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电力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确保农村电网能够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用电需要。
(三)建立激励机制推动节能工作
农村电网有巨大的节能潜力,变压器经济运行、单三相混合配电方式、节能型变压器等节能技术和设备在农村电网的应用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但投资和电量收益却无法匹配。需求侧管理在终端用电领域有巨大的节电潜力,供电企业是电力需求侧管理的主体。可以通过负荷管理、分时电价政策等管理手段缓解电力紧缺矛盾。节电项目投入和售电量减少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政府应建立激励机制和专项资金,给予供电企业合理的经济补偿,为节能工作的开展注入动力。
(四)促进推动能源替代
在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引导下。以环保、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契机,以市政、商业、居民用电市场为主攻方向,以稳定工业市场用电为重点,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积极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气、以电代薪,促进提高电力在农村能源市场的占有率,实现电力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同时,由政
(五)制定落后地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扶贫政策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不应只针对经济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落后城乡也应该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针对贫困乡镇建设资金少的问题,政府应给予支持,积极促进贫困地区用电环境的改善。
(六)提高电力行业服务机制
作为供电服务行业,搞好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尤其是“95598”客服中心等窗口单位,充分发挥抢报修管理系统的独特优势,通过热情积极的服务态度及高效快捷的服务质量,积极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完善克服系统与调度系统的信息链接,尝试语音转换功能,不断加强坐席人员的素质培养,举办流动红旗等比赛,督促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服务功能的提升,提高农民用电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电力服务行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把握电网内在规律、市场规律以及企业发展规律,推进企业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基础建设和体制创新,弘扬供电行业精神,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努力打造绿色、高效、节能供电环境,为进一步完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纲要,2007年.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生为主;实践活动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教育事业在不断的深化改革。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浪潮冲击着全国各地每一个有人烟的角落。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和完善。在山区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小学教育必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教育核心,使每一位教师围绕这一个核心进行实施教学,必须长期有的放矢的抓下去,这样才有良好效果。
1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1.1强化教育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自觉地树立培养与时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思想。相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起主体作用。用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自己的学生,这是转变观念的基础。首先学生是人类社会活动着的人,当今社会人类在不断的进步,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经济的价值急剧变化必须在他们身上反应出来。丰富的校园生活以及其它传媒的传播,使他们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在各项活动中,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平均分的道理。其次,学生来自不同的环境,不同家庭的教育前景,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很强,但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不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也不一样,各有各的特征。第三,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有意识的学习过程,每一个学生都要用积极向上的心态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又只有经过学生自身的“发现”与“再创造”,使之内化,才可能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中固定下来,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要坚定地确立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学生的思想,真诚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数学的能力,都有学好数学的心愿,都有成功的可能性。这样,教师才能倾注全部爱心,将受教育者从被动的地位转达向主体地位上,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并积极参与追求及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中的自我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一切从育人的目的出发,一切教育教学都是为了育人,仅有良好的愿望还不够,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育人成为现实。还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形成的必要条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在学生提问时,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先想一想,大胆的回答,说错了不要紧,重来好吗?”对学生的特殊想法解法,先要肯定他们积极思考的态度,但不要轻易下结论,教师适当指点后让他们自己去交流,认识后,教师再提出:“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法了?”教师提问要由针对性,根据难易程度和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提问学生,使经过努力都能回答。多看学生的长处,多表扬,多夸奖学生“聪明’’、“听话”、“有进步”,切莫辱骂学生“笨猪”、“草包”、“浓包”、“没有出息”等。特别对差生更应该鼓励。提倡师生的角色心理换位,教师要设身处地的想学生之所想,学生才会依赖教师,才会跟教师说心理话,使学生好学、善学、乐学,落实素质教育各项指标才有保障。
1.2课堂教学是主阵地
现代数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是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按课堂教学的要求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必须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把素质教育的目的这一任务落实在每节课上。
①体现教学大纲,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制订的,它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及内容要求,并具体体现在教材中。我们要以素质教育的角度再认识教学大纲及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内涵,从整体上细节上把握教材的实质。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使教师在课堂上“教活”,学生“学活”,教师“用活”教材。
②课堂教学要重视课堂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过去“分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考是教师的法宝“,为了换取学生的升学,在课堂上反复地采用“灌、压、探”等方式,从而造成了“高分、低能”的局面,牺牲了学生不少的代价,这种教学观念必须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知识的本位”从根本上转移到培养“四有”新人的轨道上来。教学生做人,把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及知识巧妙地融为一体,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把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学识和才能,积极主动的活学活用。例如: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引导儿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认识“长度单位”使学生“想量学量会量”成为学生认识,实践的往返过程,真实地感受到1米,1分米,1厘米等究竟有多长,使学生不但会量,而且看到一般物体就能大体得目测出它们的长度,自己学会估量。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长度单位的进率,有了清楚的表象,就能真正建立起长度单位的概念。
学生学习的主体活动本身具有两种形式,即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而实践活动常常是内部活动与外部活动的统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学习在进行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同时,学会用脑,运用语言,形象以及其他符号性的信息把主体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人的外部活动素质,也促进了内部活动素质的形成。
1.3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创造力
①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是多种多样的,研究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几种不同的模式,用以概括解决问题的步骤。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下述四阶段。第一阶段,呈现问题情境的命运。第二阶段,明确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第三阶段,填补空隙过程,学生看清楚了“已知条件”和”目标”之间的空隙或差距,并建立联系,这一过程是解决问题过程的核心。第四阶段,解答之后的检验。
上述论述是有代表性的。小学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大致也是经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要有一个问题的情境以激发小学生的疑问。第二,让小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第三,验证这些假设。第四,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的思考不断发展的过程。
②问题解决的步骤。
第一步:认清问题。有了问题后,学生必须了解目的意义,确定研究主题,试着重新叙述一遍题目,以了解题意,进一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分析问题。学生收集必要的信息,弄清问题中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学生应不断地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是否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题目想要表达什么?能否找到有利的线索?题目问了哪些问题?希望发现什么等。
第三步:提出计划。
第四步:进行反思。学生在得出答案后要进行反思,看一看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反思是“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对解决问题的“评估”,解决问题的反思并不是以“答案”为唯一目标的,是能否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步骤。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进行解答问题教学活动前,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和选择问题。无论是从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是从学校的学习环境中,都存在着值得研究的数学问题。比如,学校附近的交通,家庭中的开支问题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提出各种数学问题。
1.4小学生问题解决策略性知识问题。
小学生在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发展策略性知识是很重要的。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有条有理,但部分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上还是有所欠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他们的策略性知识,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
①问题解决策略的几种形式。
第一、猜测,猜测是一项主要的思考策略。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进行大胆猜测,并核对猜测与问题的情况是否符合,再根据核对得出比较正确的推测,形成解题的有效策略,并加以灵活应用。
第二,作图,这是一种具体化的策略,可以帮助审题、分析和检验。作图不仅包括线段图,而且包括实物简图等。小学生在纸上涂涂画画可以拓展思路。使用这些解题策略,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具体性的特点。
第三、举例,这项解题策略的实质就是把问题情境图解化。通过举例使问题的情境具体化,使思路比较清晰。
第四、情境,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人或物模拟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比较清楚问题的具体情境,使语言叙述的问题变得生动具体,便于理解。
第五、简化,这种策略对于叙述比较复杂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简化可以去掉一些无关的因素,也可以把大问题变化成几个小问题,使因果关系比较清晰。省略也是一种基本做法。除去不适用的数据,减少解题的困扰。简化题目的目的,是使学生自己的解题思路比较清楚。
第六、验证,学生在进行解答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验证是确定结果的过程。验证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是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进一步说明某一问题的结果。
第七、延伸,学生利用这种策略,能够对问题进一步的思考,使结论更一般化。这样,对于知识的迁移有好处,学生利用这种解题的策略,也能更加清楚的看到研究成果的意义所在。
一般把问题解决的策略分为审题、解决问题和回答三个部分。
②理解数量关系。
小学生在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核心的环节是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问题解决活动中,优秀学生的特点是比较清楚地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把握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就解决问题数学方面进行研讨,得出发展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策略的一些要点,其中包括。
第一、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要对问题心存恐惧。
第二、教师应鼓励学生发问。
第三、教师要设法维持学生学习的欲望。
第四、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新问题,发现新的解题方法。
第五、教师必须发展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六、教师必须挖掘学生潜在的解答问题的技能。
第七、教师应发现有趣的问题,应创造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
第八、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制订解答问题的计划,教师并不要求学生解答所有的问题以作为问题的引导。同时,小学数学教师本身也要加强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适应当前课程改革需要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它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首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加强基础教学的需要。实践证明数学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把课本里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去的教学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无论在教材上,还是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都存在着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脱离的现象。致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抽象、难学,因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相脱离,致使学生在答题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通过教师的精心组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操作。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再次,实践活动的内容不一定界限于教材内容。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内容。比如:课外活动、调查活动、制作活动或一些有益的活动等。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体验数学的价值。总之,我认为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最关键就是要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且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实践活动注意的问题。实践活动要注意激活思维。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大的活动空间,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实践活动要落实学生的活动。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尝试,无论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还是在具体方法上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研究与探索,这就需要广大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努力去研究、去实践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孔企平
[2]《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刘晓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