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管理与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做好采购管理,应该从两个层面着手,分别是从技术层面提高业务的执行能力和从系统建设方面创建采购的环境,并不断从这两个方面持续改进,最终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益。
规范采购行为,在技术层面上提升业务能力
材料采购管理是从采购计划开始,到采购询价、采购合同签定,一直到采购材料进场为止的过程管理;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关注经济采购量的概念是如何在实际操作应用的。
一、采购计划
编制材料需用计划。材料的需用计划一般由项目的技术人员编制,其主要依据是图示量和施工方案的选择等具体要求,编制好的材料需用计划是物资部门确定经济采购量和编制材料采购计划的主要依据,物资部门再依据采购计划确定订货点,继而签定采购合同以及进行后期的存货管理。
确定经济采购量。经济采购量就是项目一定期间材料存货相关总成本达到最低的一批采购数量;与存货相关的成本,是指为形成和维持材料采购管理而引起的各项费用支出,其总额随材料数量、价格等属性的变化而增减,主要由订货成本、购买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四部分构成。确定经济采购量的目的,就是使与材料有关的上述四项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根据施工项目的一般情况,由于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相对较小,重点要考虑购买成本和缺货成本之和的最小化,最终得出一定期间的经济采购量。
编制采购计划。根据材料的需用计划和采购经济采购量的分析结果以及将要选择的合同类型编制采购计划,说明如何对采购过程进行管理;具体包括合同类型、组织采购的人员、管理潜在的供应商、编制采购文档、制定评价标准等采购计划一般由项目物资部门制定;根据项目需要,采购管理计划可以是正式、详细的,也可以是非正式、概括的,关键强调其正确性、及时性和可执行性。
二、采购询价
采购询价就是从可能的卖方那里获得谁有资格、谁能最低成本完成材料采购计划中的供应任务,确定供应商的范围,该过程的专业术语也叫供方资格确认,获取信息的渠道有招标公告、行业刊物、专业建筑网站等媒体。
做好采购询价管理,现在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借助网络优势,快速地浏览和获取需要的信息,从而保障采购询价管理、得到询价结果的高效率。
三、供应商确认和采购合同签定
选择供应商的主要参照条件就是在采购询价环节的评价结果,当然也要参照其他标准,如供应能力、历史信誉等。比如具体确定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是一家还是多家,一般都要考虑不少于两家供应商,以防供应不及时导致停工风险的发生,这里就需要考虑到混凝土浇注本身需要连续性等要求。
采购合同就是在确定了供应商后,项目与供应商之间签定的确保双方履行约定的一份法律文件;在签定之前,需要对合同类型进行选择,因为不同的合同类型决定了风险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分配;项目的目标是把最大的实施风险放在供应商,同时维护对项目经济、高效执行的奖励;供应商的目标是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使利润最大化。
常见的合同可分为以下三种:① 成本加奖励费合同:主要用于长期的、硬件开发和试验要求多的合同;② 固定价格加奖励费用合同:长期的高价值合同;③固定总价合同:项目易于控制总成本,风险最小;供应商风险最大而潜在利润可能最大,因而最常用。
遏制采购腐败,在系统建设上全面完善
现职某建筑项目采购的管理人员坦言:“采购腐败是防不胜防的,我做了这么多年项目,大多数项目都绕不过这道坎……”“采购腐败可谓触目惊心,在许多项目,只要你和采购粘上边,一个项目下来,几万、几十万是常有的事情,这里的名堂太多了!”这就是现实。为寻求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在以下多个方面来着手去采取措施:岗位建设、人员选择、员工培训、员工绩效考核、薪酬分配制度建设和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监督等等。
岗位建设
针对采购环节,需要设置不同的岗位,是为了解决采购权力不要过分集中,需要互相制约和监督,同时又不要影响各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一般来说,项目需要设置采购总负责人、询价员、合同员、采购员和库管员等五个岗位;采购总负责人全面负责材料的采购管理,依据材料需用计划和岗位目标责任成本的管理规定等,制定并执行采购计划,协调并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最终高效低成本地采购到所需要物资;询价员主要负责按计划探询市场中定向物资的信息,书面提供给采购负责人和采购员,同时进行文档的存档管理;合同员的职责就是管理合同文件,随时监督合同执行情况;采购员的职责更多的是具体按合同,以指定的价格和数量执行采购任务;库管员的主要职责是按标准验收材料入库,材料进场后,合理规划存放和使用,尽可能的减少储存成本,做好库房的管理。
岗位设置的多少也不是一概而论,要以项目的大小和施工时间的跨度等实际情况而定,最终目的就是把事情做好,建立好内部岗位间的权利制约机制。
人员选择
采购管理各岗位人员的选择标准,需要具备以下综合素质: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法律意识、清廉等,还要尽量避免项目最高管理者如项目经理的直系亲属担当采购总负责人。专业能力不仅包括对所负责的材料属性有一定的认识,还要对材料管理的流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清廉的素质,对经常与花钱打交道的采购人员来说尤其重要,虽然在内部管理各个环节上采取了种种措施,但对一线的采购人员来说,还是不可避免地遇到供应商主动提供的种种诱惑,怎样防止诱惑背后的陷阱设置,就需要采购人员本身要具备清廉的素养和法律意识等等。
员工培训
对采购各岗位人员的培训包括:业务培训、法律常识培训、公司制度培训等等。业务培训重在提高业务能力,比如采购的流程管理、采购经济采购量的确定方法、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采购询价等等;而法律常识培训和公司制度培训则重在在环境上约束非正常行为,清楚和明确采购腐败的风险成本。
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建设
公司对各岗位成绩进行考评,引进和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即绩效考核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不断促进采购管理的各环节的持续改进,对有效的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其他一些非增效工作就给予客观性的评定;目前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这方面的差距普遍存在,可以说是一项空白。
成本管理的过程包含了六个环节的管理,分别是成本策划、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策划和计划阶段可有针对性地将采购各岗位目标责任确定下来,再通过强调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成本降低率等手段,对做好其他环节的管理如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都会收到明显的效果。目前在上海的某知名施工企业已经成立了成本策划部,其实质意义也是重在前期确定成本责任目标,以便为后期做科学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奠定基础。
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加强监督
关键词:企业;材料采购成本;问题;基础工作;手段
材料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初始环节,材料采购成本对企业后续的生产经营成本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降低企业材料采购成本是企业改善现金流的重要手段,其还能够直接的降低成本费用,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方法和手段很多,从企业整体经营层面而言,采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手段来对材料采购成本进行控制是效率最高,效果最显著的。因此,本文基于财务管理与控制角度探析企业如何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一、企业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材料采购的财务管理手段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日益复杂化,企业原有的采购成本管理体系以及管理手段等已经难以适应要求,采购成本管理的效率非常低下。企业生产类型的多样化以及业务范围的多元化导致传统那种单一的采购成本管理模式无法满足需求,要求从财务管理与控制的角度来统筹材料采购成本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是由采购部门单独来负责完成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工作,成本控制主要仅仅是针对采购环节来进行的,这种控制模式的局限性非常强。随着企业经营管理范围的扩大,材料采购涉及到的环节与部门日益增多,这就需要从企业整体来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因此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手段就显得尤为必要,财务部门必须加强与采购部门的协调与合作,统筹领导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工作。另外,大型企业的材料采购涉及到的种类众多,采购成本的信息量巨大,需要依托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与控制。
2.企业材料采购人员缺乏成本意识
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材料采购人员大多数缺乏良好的成本意识,一些采购人员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按时按量完成企业交给的材料采购任务,在采购过程中没有对材料采购成本的高低进行考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材料成本的高企,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另外,很多企业将材料采购的成本控制仅仅放在材料采购事中,而对于材料采购的事前和事后的工作缺乏重视。材料采购成本的管理涉及到的因素众多,从供应商的选择、招投标管理、物流状况到产品生产等环节都需要有着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因此,如果企业缺乏贯穿于材料采购全过程的成本意识,就很难有效的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
材料采购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众多的工作,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材料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通过材料采购程序以及制度的完善来为成本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1.健全材料采购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完善的材料采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保障,其能够将企业的材料采购工作予以规范、保证企业材料的及时正常供应,从制度上规范和控制企业材料采购人员的行为,防止采购过程中出现盗窃企业材料等行为。企业一定要加强材料采购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将材料采购的预算、授权、流程等予以明确。企业的财务部门一定要加强对材料采购原始凭证的管理,严格准确的对材料采购数据予以录入,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2.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
企业要对材料的供应商以建立档案的形式进行管理,并及时对供应商的资金状况、信誉以及运营等资料进行完善。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供应商的档案录入和管理工作,档案中应该对供应商的历史交易记录、财务状况、资信评级、银行账号、材料供应的效率等进行记录。企业在进行原材料采购之前,应该根据档案的资料进行供应商的选择。还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材料供应商必须在经过企业财务、审计、质检等部门的考核之后才能成为候选。
3.完善材料价格评价体系
材料价格评价体系是材料采购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要建立完善材料价格档案,从而为后续的采购成本管理奠定基础。首先,在材料价格档案建立之后,企业要将后期采购的材料价格与档案中的材料价格进行比对,并对发生价格差异
的原因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新的材料采购价格是不能超过已经归档的材料价格;对于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企业要重点进行管理,建立材料价格评价体系,由财务、采购、生产等部门进行合作并抽调人员组成专业的价格评估小组,对供应商的报价进行定期的统计、分析以及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档案;另外,企业要制定材料采购的标准价格,并以此为依据对企业采购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财务部门要结合产品的标准成本以及市场的供求状况,制定材料采购的标准成本,并督促采购人员拓宽采购渠道,尽量以最低的采购价格来获取原材料。
三、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方法手段
1.财务人员要加强对材料采购的了解
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企业的材料采购不甚了解,导致难以参与材料采购工作。财务人员要加强对材料采购工作的学习,在采购每一种材料之前要熟悉其价格构成,掌握材料供应商的原料价格来源,从而能够参与材料采购的核价工作,为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奠定基础。另外,企业要成立专门的材料价格审核部门,负责统筹材料价格的审核工作,企业财务部门要积极的参与价格审核,增加材料采购的透明度。
2.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材料采购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企业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重要环节,企业财务部门要加强与库存管理部门的协作,将财务手段运用到库存管理与控制中去。材料库存管理效率的高低影响到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情况,库存比过高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严重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与使用,并且材料积压时间过长也会导致贬值以及损毁。“零库存”是企业材料库存管理的最理想状态,企业要尽量合理安排材料的供货以及生产来达到这种状态。然而,由于目前物流技术以及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限制,企业难以达到零库存的要求,因此需要企业制定科学的材料库存管理策略,在满足企业正常经营运转的前提下,将材料库存占用的资金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从而最小化材料库存成本;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ERP等管理软件的应用,财务部门一定要积极的利用信息系统和软件来加强对材料采购的监督和管理。通过ERP,财务部门可以对材料采购进行流程管理,要求采购部门提交申购单并在批准后才能够进行入库、报账和付款,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合理的控制材料采购的数量和价格;另外,财务部门可以通过采购预算的方式来加强采购管理。财务部门要在生产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以及消耗定额来编制采购预算,并严格监督采购部门执行预算,并通过预算考评的方式来促使采购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降低材料采购的成本。
3.做好招标采购工作
实行原材料的招标采购能够保证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材料采购,能够有效的实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财务部门要积极对招标过程进行监督,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从而保证招标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确定指标体系的时候,不仅要对招标者的资格条件、经营规模、服务水平等进行考量,还要对投标者在毛利率水平、资金实力、履约能力、价格优惠比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要对指标评价体系中的各个部门制定合理的权重,采购部门要根据采购物资的价格、数量、特点等因素,在指标体系中赋予合理的权重,从而保证招标工作的公正合理。
4.加强材料采购流程和运作管理
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流程与运作管理,以一套规范化系统化的流程与管理方式将材料采购工作固定下来,从而提升材料采购的效率和透明度。首先,企业在材料采购前一定要对采购成本进行合理估算,制定严格的采购预算计划,从而为后续的材料采购提供依据。采购预算是采购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对采购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建立资金的使用标准,确保采购资金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其次,企业要建立科学的采购信息系统平台,对产品的材料消耗、单价、价格变化趋势、材料利用率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一旦发现出现采购异常的情况要进行财务预警;另外,企业要不断加强材料采购的运作管理,积极对材料采购的手段以及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与协调,从而不断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确保企业材料供应渠道的畅通。
材料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一定要加强重视,通过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手段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及时的发现材料采购管理环节存在的漏洞,通过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供应商档案、完善材料价格评价体系等方法来做好采购基础工作,并在后续的具体采购工作中积极的运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手段来指导和管理材料采购工作,从而提高材料采购工作的科学化和高效化,不断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斯建东.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03).
摘 要:针对园林工程采购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实践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与同行进行探讨。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s on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st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discuss with colleagues.
关键词:园林工程; 采购流程; 成本控制; 风险管理;
Key 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process; cost control;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园林工程采购成本控制
园林工程采购的材料如苗木、石材、管材、种植土等应严格执行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实行询价、比价、议价的原则进行市场询价,努力降低采购成本。采购前应进行采购材料的质量、价格等市场信息调查,掌握主要采购材料信息变化,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应根据市场信息,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比质、比价采购。公司主要材料采购及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采购,在采购前应根据 ISO 质量体系要求审查评定选择 3-5 家合格供应商;对已确定的合格供应商,应及时掌握其质量、价格、信誉变化情况。采购部门应根据材料使用及采购特性,选择最有利的方式进行采购。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采购,都应该以最低的成本并严格保守公司机密且承担相应责任。
二、采购风险管理
针对采购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风险,园林企业应建立合同管理措施、预付款管理办法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理采购业务,并定期对各类采购活动进行跟踪、检查、考核。采购人员应根据项目部提交的需求计划选择供应商和报价,报价必须经采购部门经理认可后送企业总经理审批。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采购业务知识的学习,精通采购业务和技巧,培养采购人员廉洁奉公的情操。采购人员既要熟悉园林企业的生产运作和材料存储能力,又要了解材料的本身属性、市场行情等,这样防止采购人员上当受骗,使企业不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采购人员应具有服务意识,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在每次采购初期积极召开采购会议,主动邀请与采购工作相关的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对材料的质量要求标准等信息,了解各种材料数量,规格等的变动情况,确保所需材料在种类、规格、功能上的可获得性、可使用性,如遇材料的可获性差,及时与项目部沟通,及时调整材料需求。真正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从而减少采购过程中的沟通风险。
园林企业应建立统一信息系统平台,在采购过程中,收集、传递、接收、处理和实施各种各类采购信息。采购部门与采购工作有关的各个部门沟通,实现了园林企业采购计划、采购管理以及采购控制信息化,将采购申请、采购审批、采购实施等一系列采购流程标准化、公开化,即简化了园林企业采购的环节,又实现了采购环节的透明化、公开化,实现了企业采购功能工作的无缝作业。
园林企业在采购过程中,不管价格如何有利,若供应商选择不当,日后难免会出现材料品质欠佳、交货期不准等问题。对供应商的资格预审、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与建立良好的采购外部关系是采购工作成功的关键,也是减少采购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需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每年分时间段评估现有供应商,对主要供应商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按照最优性价比原则,综合评价备选供应商的质量、价格、服务等以确定优质供应商;建立供应商的档案管理以备随时查阅和更新,也为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做储备。
关注政治形势与行业发展变化,从而有效避免采购过程中的法律、汇率等外部风险。在采购过程中,政治、法律与汇率等外部风险是可以提前预期并采取有效措施的。在采购稀有石材等装饰物品时,采购商应当根据咨询公司行业报告等重要资讯判断市场行情,特别是与国外供应商交易时,更应当注重政治、汇率与法律因素对采购活动的影响,在定制合同时加入灵活性较强的条款,以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应对,从而避免大规模的财产损失与长时间的工期推延。
经济合同风险。应对审查合同的内容和交货期执行情况,做好材料到货验收工作和原始记录,严格按合同规定付款。如有与合同不符的情况,要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处理,对不符合合同部分的货款拒付。对有关合同执行中的来往函电、文件都要妥善保存,以备查询。审查材料验收工作执行情况,对材料进货、入库、发放过程进行验收控制。对不合格品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管理,审查材料管理部门是否及时记录发现的不合格品。重视对合同违约纠纷处理的管理。
价格风险应对。制定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通过事先认真测定、以每采购单位产品为基础表述的在可达到的或可接受的业绩水平上的应有成本,也就是成本管理的目标值。在标准成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该发生的“浪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本”,也是企业在采购中的价格依据。准确分析采购材料的价格走势;采购市场价格走势的准确分析预测是规避采购价格风险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要对采购市场做出准确的分析,首先,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一个生产周期内采购市场价格波动状况分析主要依赖于宏观调控和行业投资。
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采购信息管理部门,由专门队伍进行分析研究。其次,要有畅通、有效的市场信息渠道。影响采购材料价格的因素主要是年度生产情况、气候、国家政策等,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从信息系统中获取,也可以委托相关中介机构获取。第三,科学的分析预测。专业性的咨询机构不仅有明确的价格走势分析,还有科学的、详细的各因素对采购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预测市场价格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企业应大量利用远期合约方法,从而获得最高的成本收益比。由于远期合约一般不需要太多的市场营销知识,无须保证金,交易成本较低,有利于企业生产者在一个完整的营销年份捕捉最佳的价格机会,减少价格风险。同时,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纵向联合,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园林工程采购成本进行控制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合同管理目标,促进企业效益,实现企业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崔巍洁(1984-),女,汉族,山东威海人,青岛零零一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园林施工。
参 考 文 献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我国开始注重电力系统的完善。我国电网公司为了促进电网的发展,让自己跻身国际一流企业,开始加大对电力设备的采购,及电网的建设。在如今的电网建设中,对变压器、断路器及相应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才能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工作。供应商为电力企业提供物资,因此加强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风险管理,即实现对采购产品质量风险控制,从而有效促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推动我国电网公司的发展。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产品质量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电力企业为用户提供电能,需要经过变压器、电抗器、组合电器等设备,以及电缆、导线等材料,因此在电力运行的过程中,电力设备和材料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在电力设备和材料的采购中,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达不到电力运行的要求,则会导致设备在工作中出现质量问题,严重者还可能导致电网崩溃,给电力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电力设备出现问题,还会给周边人群带来人身安全的损害。因此电力企业需要注重采购质量风险。
采购产品质量风险除了供应商供应产品的问题外,电力企业内部物资采购控制也有一定的关联。随着我国电网公司加大电网建设的力度,供应商对电网建设物资的供应压力逐渐提升。电力设备行业利润率偏低,然而人工费和原材料嘉禾却在不断上涨,致使供应商形成较大的压力。电力企业为了保障电网运行的质量,对供应商提品质量的较高。然而目前我国电力设备及材料供应质量,一般很难完全达到电力企业的需求,因此产品质量问题成为制约电网建设的重要因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将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产品质量不过关或交货延期,都会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影响电力工程的建设进度。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产品质量风险具有必要性。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产品质量风险识别
采购产品质量外因型风险
采购产品质量外因型风险主要是指供应商的原因,或者其他外在因素,致使出现产品质量风险。常见的采购产品质量外因型风险主要包括产品制造风险、供应商诚信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中供应商产品制造风险,是指供应商在产品设计中原材料采购、工艺控制、出厂试验及安装调试等各个方面,出现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造成产品质量风险。如在产品设计中,供应商没有完全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要求和产品工作环境进行设计,致使电力设备存在绝缘设计指标不足、机械设计不合理、强度不够等问题,从而致使生产出的产品到不到工作要求。如在材料采购中,供应商对原材料厂家的选择不够重视,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参数进行原材料的采购,致使原材料的性能不符合生产要求。在原材料进入车间时,没有严格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交接试验,致使原材料在实际使用中达不到要求。如在工艺控制中,供应商自身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发挥厂内质监体系的作用。另外供应商工艺问题、作业指导书也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对产品质量检测的设备不够先进、工艺时间的控制不足等,都是工艺控制中存在的产品质量风险。如在出厂试验中,供应商不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产品的检测,对于检测程序和试验项目,随意删减,致使出厂试验无法全面检验出产品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致使最后产品在使用中,出现安全隐患。
供应商是为电力企业提供物资的主体,如果其存在诚信问题,则无法拨正其提品的质量。供应商为了能够提高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严格按照合作条例进行产品的生产,致使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随着我国电网建设力度的加强,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市场竞争压力增大,虽然一些供应商不具备投标的标准,但其通过伪造资质,而参与到投标中,中标之后又不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致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采购产品质量内因型风险
采购产品质量内因型风险主要是指电力企业产品监督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包括计划风险、监造风险和抽检风险。其中计划风险是指在产品质量监督的计划中,明确了监督的范围、重点等。但由于电力设备种类繁杂,数量多,导致供应商也较多,在实施质量监督控制计划时,不能够有效根据不同的设备制定相应的监造和抽检方案,导致不良设备运用在电网之中,出现质量风险。在监造单位中,首先要保证监造人员的资质满足要求。如今,会有一些监造单位伪造监造资格,实际其不具备相应的监造资格。而且,如果在监造过程中,如果不对监造实施方案、监造过程进行监管,也可能会造成校验的质量问题,出现质量风险。最后还需要进行抽检,但在目前的抽检中,由于供应商及设备数量大,类别多,很难满足全方位的抽检。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产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对电力企业物资采购产品质量风险的分析,需要针对每一种风险进行改善,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采购产品质量风险管理改善进行分析。
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电网公司的发展,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逐渐形成两级物资管理和三级物资供应的组织架构,电力企业需要在该种组织架构下,构建科学合理且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供应商产品质量的全面监督。在电网发展和电力工程建设中,需要直接使用供应商提供的电力设备和材料,因此工程建设项目单位需要对生产厂家的信誉和设备的参数要非常熟悉。电力物资企业需要根据上级物资管理部门的规划,根据项目单位和其他专业部门的要求,明确自身的责任。
计划风险应对措施
对于采购产品质量重存在的计划风险,在产品质量监督计划中,需要包括所有的招投标采购批次,包含所有的供应商、包含所有的规格型号物资,对于220KV及以上的变压器、组合电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和线路材料,需要进行重点监督和管控。在进行计划编制时,需要根据批次物资到货情况,进行年度整体思路的计划、季度重点工作的计划、阅读实际工作的实施计划等。在计划中,需要确定监造的范围、时间、重点等,并在抽检计划中,需要明确抽检的方式和抽检的单位等,将计划细致化。
监造、抽检风险应对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早在2012年就对电力设备、线路材料的抽检进行规范,需要从计划、审批、问题上报等流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让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向专业化发展。电力物资企业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检工作,对于变压器、互感器等重点设备,需要集中抽检。在抽检工作中,还可以根据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输和调试等各个阶段进行。要选择技术过关、信誉高的监造单位进行设备的监造,确保监造工作人员都持证上岗,同时还可以通过扩展监造范围,包含更多的设备。
电力企业及监造单位可以结合设备在运行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问题进行监造和抽检的改善。
供应商诚信风险应对措施
供应商诚信风险应对措施首先可以针对供应商建立相应的产品质量信息库,针对供应商提品,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后进行追溯,确定供应商责任后,要求供应商进行赔偿。电力企业还需要制定《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实施细节》,确保党供应商出现不诚信行为,对能够有相关的依据进行惩处和公示。为了确保投标供应商都具有相应的资质,可以将供应商绩效评价结构参与到招标环节中。另外电力企业还需要注重于供应商的合作,以伙伴关系的方式,实现电力企业与供应商共赢。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过程控制原理;图书采访质量控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多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应用于图书情报工作领域,从图书采购到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中文图书采购的过程更加细琐繁杂。而各高校的购书经费日趋紧张,图书采访中的质量控制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对中文图书采购实施质量监控是图书情报学领域一直以来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此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邓珊妮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控制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1];马启花指出,图书采购与一般的货物采购存在着本质区别,图书采购招标对图书采访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保障图书采访质量的策略[2];刁慕戈、倪海涛则提出馆配图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3];韩葆青从建立采访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读者专家与图书采访互动机制、选择多种采访方式等角度提出优化控制图书采访质量的新思考[4]等。但是过程控制理论应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引进过程控制理论来监控整个采访过程,并辅以广西大学图书馆的实证研究,对中文图书采访质量做出浅显的探讨,希望能从新的角度开辟一条提高采访质量的道路。
2图书采访工作中使用过程控制理论监控采访质量的可能性
本文从质量控制理论的角度,对图书订购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其过程的质量监控,从而为图书订购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2.1 过程控制理论的含义
过程控制理论(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即统计过程控制,是指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其本质就是一种运用数理统计和图表形式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的思想与方法[5]。其基本原理是指基于过程波动的统计规律性,利用数理统计工具判断过程状态,对导致过程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控制,并采取经济的、适宜的措施保持过程在稳定状态下运行。SPC的核心就是变事后的检查为事前的有效监控和预防。而更宽泛、更简单的说法就是找出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系统的措施解决问题。
2.2 图书采访工作中使用过程控制理论监控采访质量的可能性
图书采访是图书馆工作的第一道工序,也是重要的工序之一,但这道工序不是单一的工序,而是由很多环节构成的,它包括制订采购计划、经费使用、图书招标、图书订购、图书验收、图书进库信息反馈等环节。我们把过程控制理论应用于这些环节中,通过对这些阶段的一些数据和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影响该阶段工作质量的因素,就可以把出错率减少到最小,从而更好地控制图书采访的质量。实际上,无论过程多么琐细复杂,都是可以通过过程控制理论监控的。
3过程控制理论在图书采访工作各阶段中的具体应用
以下以广西大学图书馆(简称“本馆”)为例。
3.1 经费使用过程
目前,本馆由当初学校评估时的经费猛涨阶段进入经费平稳阶段,每年的购书经费变化不大,但是实际购买中文图书的经费越来越少。这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一是近几年物价飞涨,纸张、印刷等原料以及运输费用也不断上涨,导致图书零售价不断抬高,近一两年社科类图书每本平均价格大概为30元,而自科类图书平均价更高,相对于前几年而言,同样的经费所能购买到的图书就减少了。第二个原因就是电子资源对纸质资源的强大冲击。众所周知,电子资源虽然不能代替纸质资源,但是图书馆趋向于电子化已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大力发展电子资源势必压缩纸质资源的经费,从而直接导致购买纸质图书经费的下降。表1是本馆近5年的图书经费使用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馆的纸质图书经费从2007~2010年变化不大,但是到2011年就减少了20%的费用;电子资源经费逐渐向纸质图书经费看齐,在2009年超过纸质图书,在2011年甚至达到了纸质图书的4.5倍左右。这些情况就成为影响纸质图书采购的因素。本馆根据这些因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采访计划。首先,因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造成实际购买力下降,这就要求本馆对图书的种类、复本数量进行控制。本馆的做法是:原则上学术类图书要尽量收全,社科类图书平均复本为1.8册,自科类图书平均复本为2.2册,励志类、生活类、小说类图书严格控制其复本量,尽可能使有限的经费购买更适合馆藏、适合教学科研的图书。第二,处理好纸质图书与电子资源的关系,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为补充。纸质图书受到载体限制,一次只能为一人使用,而电子资源可以同时为多人使用,因此在纸质图书复本不够的情况下,应鼓励读者使用电子资源。另外,本馆购买了大量数据库,并针对这些数据库的内容,对纸质图书的采购做出了有效的调整。例如购买了皮书数据库,在纸质图书订购中皮书系列就不再订购;购买了一系列考试数据库,读者可以直接在网上模拟考试场景答题,这样在纸质图书采购中考试类图书的采购就得到了严格控制。这种根据经费使用情况来制定采购计划的方法,既避免了经费使用的重复浪费,又从宏观上把控了图书采访质量的源头。
3.2 图书招标及书商服务过程
图书招标是图书采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能否招到能力强、服务好的书商直接影响到一个图书馆藏书质量的好坏。目前图书采访由图书馆自主采购转向政府招标采购,政府招标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腐败,有利于提高经费的合理使用。但是政府招标也存在诸多不足,最大不足就是偏向于看重折扣,从而导致不能选择最优书商、书商低价中标后服务跟不上、图书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影响图书采访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图书采购中,要针对图书招标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图书采访质量得以控制。
本馆自实行政府招标以来,每年选择5家书商。每年招标前都会根据前面几年来书商的表现及本馆的需求,在标书中制定个性化要求。这些个性化要求是在对影响图书采访质量因素进行分析以后形成的。
首先,了解书商提供全品种图书目录的能力。是否能提供全品种图书目录对图书采访来说非常重要。本馆之前一直以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提供的图书目录为主,辅以其他中标书商提供的书目数据。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改制以后,本馆经过多方考察,以北京图书大厦提供的图书目录为主。这样就基本囊括了当年的图书出版信息,为图书采访的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多方考察书商的服务能力。本馆通过实地考察、与兄弟馆互相交流,并结合与书商合作的经验,多方面去了解书商的综合服务能力,以此作为书商中标的必要条件,并将到书率作为考察书商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表2为本馆2011年招标书商的到书率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北京图书大厦、三新、南国、人天这四家书商的到书率均达到了92%以上,基本满足本馆要求。但是某书店的到书率才53.23%,严重不足。这就作为2012年图书招标的一个重要依据(本馆2012年图书招标时,某书店未中标)。
第三,形成了馆配书商之间的良好平衡。每年有5家书商在本馆中标,其中必有一家是本地书商,而且要求本地书商提供现货数据,这可以使一些热门图书快速入馆,加快图书流通脚步。这样本馆就形成了外地书商与本地书商相结合、期货图书与现货图书互补的局面,充分发挥了书商各自的优势,更好地为图书馆服务。
本馆每年都会根据前一年的工作总结及图书出版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个性化要求,并将之详细写入标书中,以避免政府招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达到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的目的。
3.3 图书采购过程
之前说到的经费使用过程及图书招标过程都是为了图书采购过程顺利进行打基础,而图书采购过程则是整个图书馆采访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图书采购过程中,图书出版的状况是影响图书采购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书出版的状况直接影响图书的订购情况。目前国内中文图书出版状况令人担忧,国内比较大的出版社有500多家,每年出版图书几十万种,但是受市场经济影响,出版质量下降,高质量、有品位、专业性强、适合科研的图书鲜见出版。据统计,每年出版的新书中社科类图书占68%,社科类中的经济类图书占25%,法律类图书占20%,文学类图书占20%,其他只有3%。这些经济、法律类的书,或是每家出版社都出,内容雷同,互相抄袭,良莠不齐;或是第二版、第三版,内容变化很少;或是书名变了一两个字,或是文字顺序有些颠倒;或是一书多家出版社出版,这就导致选择图书非常困难。
影响图书采购过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高校师生教学科研需求的了解。目前各高校都在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另外,一些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兴起,而各学科之间交叉范围扩大、加深,这都对图书采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这两个影响图书采购过程的重要因素,本馆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对策。首先把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注重人在采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馆采访部中,负责采购中文图书的人员共6人,其中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2人。每个采购人员都在图书馆工作了7年以上,而且都在图书馆各部门进行过轮岗,对读者在图书馆不同方面的需求都有所了解。这6人再根据自身所学专业进行具体分工,3人(图书馆学、化学、林学专业)负责选订自然科学类图书,3人(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专业)负责选订社会科学类图书。这样一支采购队伍为提高图书采购质量、满足读者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不断学习,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影响图书采访质量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因素。只有采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才能在主观上保证图书采访的质量[6]。本馆采访部除了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学习培训之外,平常就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交流,这样既解决了问题也使采购人员的认识更加深刻。另外,采购人员还经常向其他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学习,借鉴他们的有效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成果,弥补自身的不足。
第三,采取各种方式,积极主动了解各学院教学科研需求。虽然采购人员各自都有专业背景,但是毕竟采访部的各位人员并不是专业教师,学科结构、知识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完全把握各个学科专业的发展动向,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的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图书采购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积极主动了解各学院需求是客观保证图书采访质量的重要因素。本馆采取了以下措施:针对全校进行了图书采访调查,并搜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开通多条读者荐购图书途径;将采购人员的办公地点设在流通部借还处,直接面对读者,既可了解读者借阅图书情况,又可直接与读者进行交流;深入各学院调研,与各学院师生座谈,了解师生需求,并就师生针对图书采访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解释,使双方更进一步互相了解;提取预约图书数据以及馆内未借或少借图书数据,分析读者阅读倾向;进行回溯订购;关注各大城市新华书店图书排行榜;关注图书书评,等等。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对广西大学两个社科类学院进行的调研中了解到:两个学院的师生都不需订购或者少订购教材类图书,其中一个学院倾向于多订购电子资源。针对这些情况,采访部及时调整采购政策,较好地满足了各学院的需求,使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更具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