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发展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
金融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它依附于经济生存,并影响着经济的增长。首先,可以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其次,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如通过发放贷款、贴现票据、购买有价证券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注入。再次,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来提高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效率以节约成本。同样,经济的增长也能影响金融的发展。首先,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其次,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从而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层次。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该研究的样本区间为1990—2009年,涉及的变量和数据资料主要包括安徽省GDP、第一产业产值、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业存款、农村储蓄存款。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
(二)研究方法
1. 模型选择
在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中,由于时间跨度比较长,而且考虑到时间序列的不稳定性,应用回归分析可能会产生伪回归现象,所以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
2.指标设定
本文主要从农村金融规模与农村金融效率的角度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从而建立起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联动性关系式如下:FZ=α+γCB+δDB+ρXL+ε(1)
其中,CB为安徽省农村存款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DB为安徽省农村贷款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率,XL为农村金融效率(即村贷款与农村存款的比值),FZ为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
三、结果与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协整检验
四、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检验表明,当前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具体表现在农村金融规模对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作用,而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则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当前的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心应该从扩大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向提高效率转化,构建一个高效、规模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
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构造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
第二,加强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
第三,继续推动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在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
第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
大通县目前正处在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向工业和服务业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伴随这一进程,城市住房和非农业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有些农业土地转化为城市用地,而且这种转化通常是被垄断的,这种做法在全国各地是非常鲜见的,农民在得到一定补偿后,便永久丧失了土地的所有权,因此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矛盾不断加剧。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新的政策,既保证国家建设用地,又要给农民以公平的补偿,给失地农民以妥善的安置。
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征地补偿必须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实行公平补偿,不能以侵害农民利益为代价降低建设成本,要改变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做法,农民用土地入股也可以,合营也可以。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城乡关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分配中仍处于不利地位,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方面仍然不平等。由于长期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在处理农村与城市关系问题上,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存在“重城轻乡”的观念,甚至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推进城镇化一定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是城市带动农村的最重要的体现,要进一步放宽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在城市的农民只要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应给予办理城镇常住户口,逐步实行以居住合法、固定职业为户口准入条件。农村居民在城镇落户后,在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应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履行相应的义务。让外来人口逐步融入城市,有利于城市各种服务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城市社会的和谐。
目前,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还较大,已经成为我县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会落空。加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现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政府投入已占了大头,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要真正落实中央提出的把农村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真正实现政府办农村义务教育,必须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农村卫生事业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医疗价格不断攀升,农民医疗负担重,有病看不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很普遍。
(邹平县长山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山东滨州256206)
[摘要]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通过阐述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作用,分析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并对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257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深入,村级政务公开举措逐步加大,由村级为构成单位的农村会计也正不断迈向职业化发展道路。村级会计人员管理长期以来均为农村管理的重要难题,其涉及农民的切实经济利益,倘若处理不当便会对党群、干群关系构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研究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作用
1.1为基层群众民主权利需求提供保障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能够逐步改善农村会计管理水平,强化村民对于村会计的监督能力,从根本上对基层群众民主需求予以贯彻落实,提升村领导工作透明程度,进一步确保村民民主权利。此外,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还能够改善农村会计管理水平,强化村民对于村财务的监督能力,从而培养起村民民主参政意识,强化村民身为新农村建设下主人翁的精神。
1.2对农村集体资产展开调控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集体资产由土地资产、一系列集体收入构成。现阶段,大部分农村面临村领导擅自卖农田建设工厂,私吞政府粮食补偿经济款项,极大地破坏了村民的利益,给党、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鉴于此,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全面强化农村会计管理水平能够对农村集体资产展开调控,加强党、政府在农村村民心中的公信力,进一步积极促进全面建设我国现代化小康社会的目标得以实现。
1.3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脚步不断深入背景下,摆脱城市农村二元体制、拉近城市农村距离俨然转变成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2]。为了进一步切实建设起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各项利益需求的新农村,其中最为基本的要点便是强化农村会计管理水平,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能够自资金角度发挥对村级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监督管理的作用,确保每笔费用均花在农民头上,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
2.1农村会计工作不受重视
现阶段,我国农村会计工作不受重视,而且农村村级会计基础工作处于弱势地位,各方面会计事务均通过村级领导一人经手,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无法有效展开;还存在部分农村资金开支未配备专人核准,长期不进行记账、结账、交账工作,对农村会计管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尽管存在部分地区配备有专人对会计工作进行管理,然而往往受会计制度不规范的影响,引发村级会计账簿不完整以及账目设置不规范等不良现象。
2.2农村会计人员团队不牢固
现阶段,我国农村村支部书记、主任均可获取国家公务员薪酬待遇,但农村会计薪酬则通过农村内部发放,受经费紧张的影响,薪酬待遇并不十分可观,会计人员权衡自身切实利益问题,均不愿到村委工作。此类因素致使农村会计人员团队出现不牢固局面,对农村会计工作开展造成不利影响,村级会计工作开展不到位进一步导致国家集体资源形成损耗,相关人员贪污等引发负面影响。
2.3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未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工作展开监督管理。现存农村会计人员聘用并未形成一定的体制化、法律化,存在很大程度的主观意识,任人唯亲的长期传统管理理念,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科学性、合理性构成严重负面影响[3]。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很大程度上对农村会计开展科学性、合法性及系统性构成了制约。
3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热点关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3]。如何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3.1强化对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认识
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深入,村级财务会计工作势必会被提出职业化发展的严格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应通过一系列方式方法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学习相关法规制度,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重视力度。经有效的宣传教育,使农村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是管理好农村经济行为、强化农村会计管理工作的必经之路;使农村群众深刻认识到,农村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自身监督所能够起到的作用[4]。
3.2规范农村会计管理体制
自规范农村会计管理体制角度出发,提升农村会计团队管理力度,充分对农村财务予以公开,达到农村财务管理有序开展的目的。现阶段存在一些农村采用会计兼职体制,这一方法虽然能够为农村会计管理带来便利,但是其某种意义上是在降低农村会计的专业职能。为了满足新农村建设需求,可实施会计机制,构建会计委托、委派体制,通过农经站对外招募、考核上岗及择优聘请的前提下,构建起一个专业的会计团队,为聘请的农村会计综合管理使用,给予农村科学到位的会计服务。
3.3健全农村会计管理制度
从不同农村的实际情况着手,结合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各农村的村级会计管理制度展开有效健全。在对农村会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健全期间,可实施会计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制度,充分厘清会计管理人员责任,清楚认识管理职责,同时严肃、严格追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对一系列经济行为活动予以明确的规定,包括资金管理、财会账目管理以及会计档案信息管理等,积极促进农村会计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5]。
4结论
总而言之,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6],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有效性,相关人员务必要清楚地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作用[7],全面分析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不断钻研,“强化对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职业化发展的认识”“规范农村会计管理体制”“健全农村会计管理制度”等[8],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下农村会计向职业化方向发展[9]。
参考文献:
[1]陈建中.村级会计委托制实施情况与完善对策——来自浙江乡村的情况调查[J].会计之友,2011(11).
[2]张笑涓,丁佳俊,万嫱.农村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28).
[3]师高康,黎阳.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在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中稳步发展[J].农村财务会计,2019(6).
[4]徐翾,康胜.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会计事务的创新发展探析[J].科技与经济,2011(9).
[5]黄明哲.对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多样化形式的思考[J].江西农业经济,2012(2).
[6]许所芬.陇川县城子镇村级会计委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6).
[7]韩立红,魏根良,冯志平.辛集市多措并举培训农村财会人员效果显著[J].河北农业,2015(3).
[8]李红.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5(6).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 因子分析 影响因素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4-0138-031 引言
农村信息化是指将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1]。发达国家在完成农业工业化、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后,广泛开展了农村信息化工作,从农业硬件基础设施的操作、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利用,到农产品市场的经营管理,无一不渗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市场贸易,美国是农业信息技术的领头羊,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紧随其后;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2]。这些国家根据本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利用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农民增收、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国农村信息化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不断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各地区贫富差距较大,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仍处于比较落后阶段,影响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仍没有得到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控制。
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村信息化现状分析
2.1 指标选取
本文结合《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有针对性的选取了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全社会固定资产对农业的投入、农村移动电话数量、农村家用计算机数量、农村投递线路长度、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农村广播节目的比重、农村电视节目的比重、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参加新农合人数、村民委员会数量、村卫生室数量等共13个指标作为分析因子。
2.2 KMO和Bartlett检验
经SPSS分析得出在KMO检验中KMO=0.772,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为单位阵(见图1),由KMO统计量在0.7以上适合做因子分析[3]可知,本文中所选取的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
2.3 公因子确定及命名公因子
通过总方差解释可以得出,前五个公因子共可以解释原来31个指标变量88.676%的信息量,基本保留了原始31个指标变量所反映的信息情况[4]。因此,可以选择前五个公因子对全国31个省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做到简化多指标数据结构的目的,有利于对各省市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图1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利用Varimax对变量进行旋转后得到旋转成分矩阵[5],对旋转成分矩阵分析可以得出,第一公因子主要包括参加新农合人数、村民委员会数量、村卫生室数量三个因子;第二公因子主要包括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农村广播节目的比重、农村电视节目的比重三个因子;第三个公因子主要包括移动电话数量、家用计算机数量、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三个因子;第四个公因子包括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两个因子;第五个公因子包括全社会固定财产对农业投资、农村投递线路长度两个因子。将降维后的公因子重新命名,命名采用公因子对所包含的指标因子进行属性归纳总结的方法,第一公因子命名为农村信息化社会环境,第二公因子命名为农村信息化资源环境,第三公因子命名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公因子命名为农村信息化农民素质,第五公因子命名为农村信息化保障环境。
2.4 计算公因子得分
2.5 因子得分及地区排名
每个地区因子得分的计算方法就是用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做权数,对每个因子进行加权,然后加总得到每个地区的总因子得分[6]。最后按照得分的多少进行排序,以反映各地区农村信息化的差异水平。计算各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得分公示如下:
F=F+F+F+F+F
λ=λ1+λ2+λ3+λ4+λ5,
其中,λ为各主成分初始特征值的解释方差,1≤λ≤5。最终农村信息化建设得分模型为:
F=0.379F1+0.26F2+0.172F3+0.099F4+0.091F5
由得分模型得到各地区因子得分及排名(见表1)。
3 全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成因分析
从总体水平看,农村信息化社会环境是影响各省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为农村信息化资源环境,再次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最终得分,可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5类,分别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类包括山东、江苏、河南、浙江、河北、四川;第二类包括陕西、湖北、北京、广东、福建、湖南;第三类包括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西、安徽;第四类包括上海、云南、广西、新疆、宁夏、天津;第五类包括重庆、甘肃、内蒙古、青海、贵州、海南、。
结合各公因子得分可以看出处于第一类的省市其农村信息化社会环境均位于全国前茅,并且各公因子在全国排名均处于上游水平,相互之间差距不大;处于第三类的省市其农村信息化社会环境排名均为中游水平,各公因子排名差距出现轻微差异,而处于第五类的省市农村信息化社会环境明显落后,各公因子排名差距明显,并且大多数排名都比较落后。综合最后得分及得分公式可以看出,导致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的首要原因为关键因素建设不足,其次是各公因子不能均衡发展,建设程度参差不齐。
4 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贫困;农村;经济发展
1前言
由于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影响,经济的飞速发展虽然也为农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还是相对滞后很多。如果不尽快解决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进程。由此可见,关于当代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当代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以前有了的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完善,还是农民收入的提高,都在预示着农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然而,当代贫困农村经济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难题与困境。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落后
农村地区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然而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农村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落后,甚至还存在着交通不畅、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在严重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发展进程。
2.2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通过了解发现,贫困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依然落后,农业科技的推广、农业的机械化以及自动化推广程度低,农民依然在延用着传统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这样就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的规模化以及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2.3不健全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直接服务于农村农业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本在乡镇以及,很难真正延伸到村社,这样就会导致无法及时给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指导;另外,由于资金等相关因素的先知,从事农业技术服务指导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甚至是敷衍了事,这样就无法在信息、技术、产品收购、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为农民排忧解难。
2.4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贫困农村地区的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很难再短时间内接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器具等,这样就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就大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当代贫困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要想加快贫困农村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3.1转变观念,尽快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在传统的扶贫工作中,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资金的投入上,相关部门都有明确的倾向性,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输血式”扶贫,这种扶贫方式固然会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为此,必须转变观念,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通过给予贫困地区以引导和帮助,立足农村地区的实际,结合当地的资源,调整现有的经济结构,尽快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这才是真正的脱贫致富之路。但是,在进行“造血式”扶贫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不要盲目照搬其它地区的经验或者做法,否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做法,甚至还会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造血式”扶贫的时候,不仅仅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同时也要注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否则很难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和健康发展。
3.2加强各部门合作,共同改变贫困农村地区现状
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注入了越来越多的资金,但是由于贫困农村地区基础薄弱,相对落后,他们很难真正争取到资金和项目。换句话说,资金不足、力量不够集中是当前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所在。为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解决农村地区贫穷落后的现状,必须集中管理源于不同渠道的资金,联合相关部门,统筹农业、林业以及交通等各方面的资金项目,重点向贫困农村地区倾斜,尤其要明确各部门用于贫困农村地区的资金比例。
3.3加快推进先进农业科技,全面提升贫困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
对于贫困的农村地区来说,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就必须尽快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整体水平,运用更加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为此,笔者认为,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加快推广实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尤其是农作物栽培技术以及水产养殖技术等。至于推广的方法,可以是集中培训,也可以上门指导,或者是通过建立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的方式进行推广。其次,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通过农业机械化,不仅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更有助于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实现。
3.4加强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
贫困农村地区现状的改变还需要不断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为此,我们不仅仅要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更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尽快成为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有文化、有素质、懂科技的新型农村,为进一步加快推进贫困农村地区的发展进程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贫困农村地区的发展还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农村交通、农村通讯、农村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贫困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物质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贫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虽然较以前有所改善,但要想得以根本性转变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仅需要农民转变自身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更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为贫困农村地区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朱秦杰.重庆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出路[J].重庆农业,2015(,3):88-89.
[2]刀波,乌小花,宋志光.武陵山区贫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