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科评估

统计学科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科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统计学科评估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第1篇

《通用技术学科技术素养评估研究》的基本思路:确立一个评估理念,把握两个关键问题,遵循三个评估原则,建立四维内容结构,构建三维四要素评估体系,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确立一个评估理念

现在,国际社会对技术素养的一般认识是“技术素养是人对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实际上,技术素养的表征是一个人对技术方面问题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是人在技术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拥有一定的技术素养,有利于适应技术为主导的当代社会发展,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为此,必须确立技术素养的评估理念。

技术素养的评估基本理念是:把在注重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作为其核心的功能。

如何更有效地构建和塑造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素养的培植和其他素养的培养一样,有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牢牢地把握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总体目标,突出通用技术课的特色,使通用技术课成为融知识、技能、方法、情感为一体的课程。

笔者在教学“结构的连接”时,涉及到各种连接方法的讲解,如铆接、榫接等,这些知识点单纯靠教师口授,学生感觉很抽象,而采取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操起工具亲身操作的方法,学生便有兴趣学,对各种连接方法理解便透彻,记忆便牢固。

二、把握两个关键问题

技术素养就是人在对待技术问题方面所具有的态度、习惯和一般理论、知识、工艺、思想等的一定水平。在评估技术素养时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问题:质与量的问题。技术素养内涵丰富、结构复杂、领域宽广,要把这些都做实了无疑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量”和“质”的问题,也即技术素养标准指的应该是最低要求,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并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能够达到的基本标准。另一方面,由于个体不同,技术素养存在很大差异,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差异,都必须综合考虑技术素养的四维结构,这就是“质”的问题,也即技术素养标准的制订必然是完备结构的基本标准。

笔者在教学便携式小凳的设计时,让学生在完成制作的过程中,根据“信息收集――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实验制作”的实验步骤写一份实验报告。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又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想法,实现了创新思想的再提升。同时,要求学生把所做的实验步骤写下来,即自身的思维步骤,从而逐渐形成了技术设计的思维方式。

三、遵循三个评估原则

根据技术素养的内容范畴,结合学生认知规律、认知特点及心理发展水平,在评估通用技术学科技术素养时应该遵循以下评估原则:

1.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

2. 体现学科的基础性和通用性。通用技术课程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且是应用广泛、具有时代特征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经常以项目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进行技术实践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交流表达能力。这个过程中就落实了核心素养中人际交往的目标。

3. 体现体系的开放性和可行性。技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湛江地区是台风多发区,每年都要经受台风的考验,广告牌被刮落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在《模型或原型的制作》教学时,让学生课前观察广告牌的样式、制作工艺和安装方法,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并要求设计一款抗风广告牌,要求完成作品设计方案(包括材料、结构、工艺、流程的设计和草图绘制),还完成对方案自我评价等环节。

四、构建三维四要素评估体系

技术素养是一种结构性的存在,涵盖了知、情、意、行各个方面,是一个多维的复杂体。它的内容结构是理解技术、选择技术、使用技术、管理技术,这四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构成了技术素养完整的结构(如图1所示)。

1. 技术素养评估维度。为使评价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技术素养分为三个维度。维度一: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素养的知识;维度二:一系列技术学习的过程,包括言语与操作技能、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设计、生产、解释与评估结果;维度三:知识及技能的应用,包括制造、能量、交流、计算机控制、建筑、生物工程等。从这三个维度制定科学合理的通用技术学科技术素养评估体系,并进行整体、综合、全面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技术素养的结构。从要素来看,技术素养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行为能力、技术思想和方法、技术态度与情感。技术知识是技术素养的基础,技术行为能力是技术素养的核心,技术思想和方法是技术素养的灵魂,技术态度和情感为技术素养的导向。四者在各自的方向上,呈现出前后发展的连续性,技术素养便表现为四个方向上四种发展状况的整体交汇点(如图2所示)。

3. 技术素养评估体系(见表1)。

五、反思三个主要问题

1. 评价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问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缓慢变化的过程,本次实践在短期内,有些已初显成效,有些还不明显。只要教师有发展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坚持长期开展实践探索,不断总结提高,一定会有显著的效应。

2. 评价的科学性与公平性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处在不断地变化中,对技术素养的评估应该是动态的,如何建立切合实际,简单可行而又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待探索。

3. 如何真实评价通用技术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值得研究。通用技术课程情意目标的评价在实际实施中是对学生技术活动的精神层面的分析和评价,问题较多,操作也困难。评价的原则、评价的途径、评价的方法等还需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并在实践中继续总结和积累经验。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第2篇

PDCA循环是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提出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PDCA循环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护理管理方法,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分别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科学化、标准化的一种管理体系[1]。跌倒是指患者突然发生或非故意倒于地面或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应用PDCA循环,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的评分结果,制定不同的护理重点。评分≥10分,属于高危上报者,采取相应预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6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小儿脑瘫16例,脑卒中患者18例,脊髓损伤患者6例;选取2016年7月―12月我科收治的40名高危跌倒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小儿脑瘫15例,脑卒中20例,脊髓损伤患者5例,两组病员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跌倒的发生,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法。

1.2.1 P:计划(plan)对新入院病人均使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记录单》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评分≥10分为高危并上报的患者,责任护士按照评估频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落实预防措施,评估单上有评估护士、质控护士、患者家属签字确认。

1.2.2 D:实施(do)

1.2.2.1 护理部定期对全院护士进行预防跌倒培训,科室再次培训使全体护士能熟练掌握如何使用预防跌倒的评估单。每位患者床头均悬挂警示标识(床头牌插入“安全警示”:防跌倒坠床),评分≥10分患者的腕带有警示标识,加强巡视,做好护理记录。

1.2.2.2 防范措施落实到位:①各病房厕所、台阶贴防跌倒温馨提示;②脑瘫儿童的病床四周加贴塑料软垫;③厕所左右加扶手;④清洁工及时处理水渍;⑤严格床旁交接班;⑥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评价宣教效果;⑦治疗师负责病人的接送工作;⑧行走训练时,家属与治疗师双人陪同。

1.2.2.3 评估频次:每周评估一次;病情变化再评估;转科后重新评估;手术后当班评估;住院1月评估一次;病危、大于或等于21分三天评估一次;病重患者每周评估一次。

1.2.2.4 如果患者发生跌倒,应迅速采取应急预案,实施救助措施,向护士长汇报,24h内上报不良事件到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讨论改进措施,并落实整改。

1.2.3 C:检查(check)质控护士对评估单及时检查,护士长观察护士工作动态。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病人的跌倒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有无及时动态评估,病人的依从性是否提高。

1.2.4 A:处理(action)每月召开护士会议,对于依从性差的病人及家属,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并做再次计划,从而转入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应用X?进行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试验组的高危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康复医学科病区与其他病区有所不同,这里收治的大多为小儿脑瘫、脑损伤后的偏瘫患者及脊髓损伤的患者。患者本身有较多发生跌倒的高危因素及外在因素。因此康复医学科是发生跌倒的高危科室,预防工作尤为重要[2]。PDCA循环管理,在康复医学科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既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也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PDCA循环医院感染管理重症医学科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常规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29岁~72岁,平均年龄(60.82±0.63)岁;重要脏器功能衰竭12例,休克11例,脑血管意外11例,消化道大出血12例,内分泌急症14例。管理组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29岁~73岁,平均年龄(62.11±0.55)岁;重要脏器功能衰竭13例,休克10例,脑血管意外12例,消化道大出血11例,内分泌急症1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家族性精神类遗传病以及存在沟通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一般性抗感染指导等。管理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即:①计划阶段: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小组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结合重症监护病房管理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严格制定针对性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管理计划。②实施阶段:根据制定的管理计划,组织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熟悉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医院感染类型、预防措施以及护理技巧,要求临床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定期对重症监护病房、空气、设备仪器等进行消毒、杀菌处理。③检查阶段:小组成员收集资料,评估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及临床护理人员培训情况,针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④处理阶段。小组针对前三个阶段的管理和评估评价资料,进行总结,制定改进护理措施,经开会讨论后进行实施,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环节。

1.3评价指标

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结果,对比2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管理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8.33%(P0.05)。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统计学特色专业 综合实验教学 学科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经济与管理的各个领域越来越依赖于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为应对这种变化,吉林财经大学坚持“加强理论基础,注重社会实践”的方针,强调“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并举,知能品德兼修”的思想,加快了统计实验教学的改革步伐,大幅度增加了实验时数和实验教学内容,斥资500多万元兴建了开放性的统计综合实验中心,以满足全校师生教学与科研的需要。

一、统计综合实验示范中心的管理体制

1、实验中心的建制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学校负责制定实验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总体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实验教学改革与实施的经费、实验教学中心所需的场地和仪器设备;统计学院负责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人员配备及培训。统计学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吉林省统计学重点学科,将学科的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的可持续发展。实验中心负责全校经济类及管理类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统计实验教学的组织工作。

2、实验中心管理模式

统计学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实验中心主任重点负责实验中心的定位与建设规划、工作计划、经费预算编制及其实施的监督控制;负责实验教学人员的聘用与考核工作;带领实验教学中心成员完成科研、教学等任务。中心根据具体情况设置1名副主任,具体负责实验中心的建设、管理。

3、实验资源利用情况

统计实验中心实验教学项目和实验设备均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各实验室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实验任务外,也对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实验中心所有的仪器设备在计划时间以外对校内教师免费开放。中心承担的实验课程共计18门课程,每年约有4000名学生在中心完成各类实验教学任务。统计实验中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构建了以培养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统计综合实验示范中心的信息平台

1、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平台

中心重视实验室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依托学校内部网络,建立了包括实验教学课程资源、实验教学参考资源、学生实验成果资源的整体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平台。在实验软件上,我们也注意了专业软件与通用软件的结合。近年来,中心先后购进专业通用软件10多种,让学生通过这些专业工具来预测、分析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与素质。同时,实验中心还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市场调研实验设备,为相关专业课程或实验课程提供了仿真或近似实战的环境。实验过程中,师生可以比较方便地提取实验教学数据、实验教学资料、音频视频资料、软件资料等。此外,实验中心还建立了实验教学参考资源信息平台,放置了大量学校购置的经济管理类科技论文数据库、重要报纸数据库、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数据库,同时与国内重要的管理网站连接,让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入调阅参考。

2、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

在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平台上,根据实验教学特点,设置并在供学生学习参考的相关网站展示实验开课管理、实验计划管理、实验选课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成绩管理和意见反馈管理等模块。师生可以根据需要方便了解实验教学管理规定,获取教学管理文件,如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重点和难点、实验案例、实验日程安排等。同时,设置了实验意见讨论和作业提交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三、统计综合实验示范中心的队伍建设

1、队伍构成的模式

统计学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实验教师队伍、实验管理队伍与实验技术队伍共同组成。实验教师队伍由校内外专兼职实验教师组成,形成优势互补的实验教师队伍,按实验项目管理的方式分工协作完成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与校内模拟实习等内容;实验管理与服务队伍由中心专职管理人员、院系实验管理人员组成;实验技术队伍由研发与技术支持人员构成。

2、队伍的培养与优化

学校和学院十分注重对实验教学队伍现有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制定了一系列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制度,统计学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做法是:按“双师型”标准,组织实验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校内参加有关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实验室设备及其管理、统计实验操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确实提高实验项目操作能力、实验设备管理能力和实验技术服务能力。采用送出去培训、请进专家来讲座的办法,让实验教学人员了解最新实验技术和实验手段。

四、统计综合实验教学定位和改革

深化统计实践教学改革要处理好统计实训与实验的关系、单项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的关系。通过构建课程实验、专业模拟综合实验、跨专业跨学科综合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四个层面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统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强化统计特色实验课程建设、加强校内仿真实习等改革措施,最终实现“五个转变”:即教学关系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学内容从理论为中心转向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手段从单一转向多样,教学组织形式从一元转向多元,教与学评估从注重结果评估转向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兼顾。

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目前已构建了包括基础统计方法操作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基础统计方法操作性实验项目主要包括课内单项实验、课程综合实验。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验证统计相关理论与方法,巩固基础理论,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跨学科综合实验。如《宏观经济分析》、《经济预测与决策》、《市场调研与预测》、《股市行情分析》等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和跨学科综合实验。主要结合经济或管理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准确选择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解决系列问题的综合能力。

统计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的选题则主要来自教师或政府或企业的研究课题、各种大学生竞赛项目。实验采取学生自主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的内容、方案、进度等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安排,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必要的场所、设备、经费,并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发表、出版、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和帮助。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研究的能力、开拓能力和创新意识。

统计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把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实验中心作为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以基础操作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重组实验内容,选择最实用流行的SAS、SPSS、Excel等统计软件,形成以严谨的课堂训练为主的基本训练部分,改革训练内容,以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入手,重视实验技术研究,配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引导实践教学规范运行,强化实践效果。

2、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我训练、自主操作为主,强调合作式、自主式、研究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安排由浅入深,从简单到综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单项实验。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和解读数据的能力。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学生到统计模拟实验室、市场调查实验室学习统计软件的运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综合性实验。独立设置实验课程,将研究问题的提出、调查问卷设计、数据的搜集、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录入、数据整理、数据解释与数据分析结合。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进行综合实验,由被动参与到自主设计,了解并掌握统计工作的一般过程,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教师积极研究探索案例教学,专门撰写各种教学案例,根据课程进度进行相关的案例分析,使学生在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增强对统计学方法应用的感性认识,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项目教学。推行“三个结合”的办法,即统计社会实践与当地政府统计部门相结合,与国家组织的各项统计普查和重点调查工作相结合,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我们既自选项目,也承担社会各单位委托项目,学生近几年先后完成了60多个项目。

参加全国普查等社会实践,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和应用。目前,本专业与吉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吉林省调查总队、吉林省普查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近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的试点、全国人口普查、全国R&D资源清查、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录入工作,使学生工作后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角色,因而广受用人单位好评。

五、统计综合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依托良好的实验环境和软件资源,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中,教学改革取得了多项成果。2006年《统计学》网络课程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2010年《市场调研与预测网络课程》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

近几年来学生完成了《长春市轿车生产消费系列调查》、《吉林省医患关系调查报告》、《云烟在东北市场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农民工生活状态调查》、《吉林省农民失地情况调查》等60多个项目,20多篇获全国大学生调查评比和全国建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通过实验示范中心的锻炼,学生就业率高,本科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近三年平均为95%,有27%的学生考上各级公务员,15%的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等攻读硕士研究生。经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

(注:吉林省教育厅课题《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统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马敏娜:统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统计教育,2007(5).

[2] 孙亚静: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统计教育,2007(10).

统计学科评估范文第5篇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2013年11—12月中国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和2013年7—9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科两家单位的道路交通伤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纳入标准为:≥18周岁的道路交通伤患者,包括涉及电动车、摩托车、汽车、工程车等交通事故患者。

1.2调查方法与内容双方合作设计《MVCSurveyQuestionare》(中英文版),供两家单位开展问卷调查。选取急诊医学科医生或研究助理作为调查员,采用标准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到达急诊医学科的方式及交通工具、是否系戴安全带或安全帽、车速、救护车上紧急处理情况、损伤类型、影像学检查情况、会诊情况、转归等。

1.3质量控制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大,基本保证了研究时段内符合入选标准患者入组的连续性,减少了抽样误差。在调查问题设计方面,由中美双方急诊医学专家充分研讨,最终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调查项目,并明确定义每项调查内容,确保双方理解一致,在答案选项设计上重视封闭性。英文版的调查问卷由美方专家根据共同研讨结果直接设计制定,避免了由中方翻译而导致的理解误差。同时,双方对调查员进行了标准化的调查方法和沟通能力的培训,强调调查员运用口语化的方式向患者进行解释,并要求调查员能够识别被调查者的礼貌偏误和迎合偏误。数据录入前核查遗漏或逻辑错误等问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调查共发放问卷425份,回收合格问卷399份,有效率为93.9%,其中中国有效问卷155份,美国244份。中国调查对象中男97例,女58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42.0±5.2)岁。美国调查对象中男143例,女101例;年龄19~87岁,平均年龄(33.0±5.8)岁。

2.2调查指标比较到达急诊医学科的方式:美国道路交通伤患者救护车使用率高于中国,自备车使用率低于中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交通工具:两国摩托车、货车交通事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自行车、电动车、行人交通事故发生率低于中国,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率高于中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损伤类型:两国道路交通伤患者腹部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颅脑、皮肤软组织损伤发生率低于中国,胸部损伤、骨折发生率高于中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影像学检查:美国道路交通伤患者X线、CT检查率均高于中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两国住院率、病死率、救治成功出院率、入住ICU比例、急诊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道路交通伤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本研究发现,道路交通伤发生后,80.3%的美国患者选择救护车,而只有56.8%的中国患者选择救护车,而中国42.6%的患者选择自备车,美国仅有6.2%的患者选择自备车。可能主要与美国完善的创伤急救体系建设、布局合理的各级创伤中心设置以及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和保险业的发展等诸多因素有关。而在中国,由于院前急救点分布不够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患者支付能力有限、部分居民尚未充分认同院前急救医疗服务(EMS)的作用,患者及家属往往根据受伤患者当时情况选择自备车等其他交通工具转送患者到医院。而对于严重创伤或者活动性出血的创伤患者,居民可能更倾向于选择专业院前急救人员到现场采取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等紧急处置,并选择救护车来转运患者。两国之间另一个重要的区别是中国道路交通伤患者颅脑损伤发生率(27.1%)明显高于美国(11.1%)。这可能与美国发生道路交通伤患者大部分发生于汽车内(62.7%),而中国只有14.2%的道路交通伤患者发生于汽车内,而电动车患者、摩托车患者和行人均占较高的比例,分别为32.9%、20.0%和16.8%。因此大部分受伤患者暴露于车外而得不到保护,导致颅脑损伤发生率较高。该现象不仅说明基于目前中国社会和经济现况,驾乘汽车比例尚不如美国高,同时也表明在中国,骑电动车、摩托车、甚至行人的道路安全问题堪忧。因此,对中国骑电动车、摩托车及行人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佩戴安全帽比例,以有效降低颅脑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美国,胸部损伤和肢体骨折的比例较高,分析胸部损伤比例高可能与美国较高的驾驶汽车患者比例所导致的方向盘相关性胸部损伤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对每位汽车驾驶员开展系安全带预防胸部损伤知识的普及与培训。

本研究同时发现,美国道路交通伤患者影像学检查率明显高于中国,包括CT和普通X线检查。分析调查人群的伤情特点,中国组数据中小的软组织损伤患者占第二位比例(25.8%),部分患者可能并不需要行进一步影像学检查,但中国组数据中仍有较多量的颅脑创伤和骨折患者(27.1%和23.9%,分别占第一位和第三位),同时美国组数据中软组织裂伤病例也占有一定的比例(15.6%,占第三位),因此仅从疾病谱的差异尚不足以解释该现象。分析原因可能更重要的是由两国急诊医务人员的诊治思维与习惯的差异引起,美国急诊医务人员可能更多的从诊治常规和标准程序出发,对所有创伤患者给予标准检查与处置,这势必会导致较高的影像学检查率,但优点是诊治标准化和规范化,能根据ATLS的要求,对患者伤情进行客观地动态评估,尤其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全身CT扫描对早期明确诊断及正确治疗起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而中国急诊医务人员在诊治道路交通伤患者时,在采用客观思维分析判断患者伤情的同时,有时会应用经验思维来评估病情,尤其对于轻症创伤患者,通过简单评估遂做出伤情判断和处置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影像学检查的比例。然而对严重创伤患者实行全身CT扫描而导致患者过多放射线暴露等弊端也是当前学术争论的热点。

因此过分强调影像学检查或过分强调根据经验决策诊疗计划都有失片面。希望下一步继续对美国阴性影像学检查率情况及中国误诊率、漏诊率与影像学检查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一个合理的影像学检查率参考。近年来,循证医学(EBM)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依照系统、严谨的研究和医学理论知识指导医疗实践,不仅仅是经验医学的延伸,也是对经验医学的超越,是医学模式质的飞跃。在道路交通伤患者处置中,应用EBM的思维与方法,能规范诊疗行为,充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目前在ATLS实施中,已有较多医院开始使用Checklist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做到标准化与同质化。但患者均有其个体特异性,其受伤机制、疾病史、伤情和具体经济条件等情况均不同,因此临床医师根据自己的创伤救治经验进行诊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仅凭经验进行道路交通伤的诊疗具有漏诊、误诊及延误治疗的风险。然而,中国医务人员在诊治患者的同时不得不考虑患者的保险情况、经济情况和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及配合程度等其他非医疗因素,最终决定患者的诊疗方案,虽然中国医生运用了ATLSProtocol,但非标准ATLS诊疗程序,可能删减了部分检查、检验等程序,这些个体化的“改良ATLS诊疗程序”可能是导致影像学检查比例低的主要原因。但不可否认,改良的ATLS诊疗程序确实能降低医疗费用、缩短患者诊治时间和提高患者满意度,让部分患者受益。但该现象是否会导致整体误诊率、漏诊率的升高和诊治成功率的降低,由于本研究未设计该方面的调查项目,目前不得而知,但数据分析显示两国患者在住院率、入住ICU比例、病死率、急诊手术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未来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证实“改良的ATLS诊疗程序”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一步被“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