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近年来,由于农业种植中农药和化肥的大量施用,对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如何保护植物生态体系的健康发展,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俨然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植物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所造成的安全事件日益增多,已被人们广泛关注。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解决农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也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使国力增强,同时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具有非凡的重要意义。因此,采取有效合理措施对植物进行保护,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农产品达到无污染、绿色标准,真正做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联系
(一)植物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中,由于植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完善了病虫害防治体系,强化了病虫监测保障工作,很大程度上减少与降低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同时也有效地开发了绿色无污染农产品,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缓解了我国农业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因此,做好植物保护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促进与实现对植物资源的保护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从而在农业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向前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更应注重食物安全生产,同时有效利用与保护农业生产的资源、生态及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应对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实施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一)强化植物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要想落实相关措施,就要强化相关从业人员及农民的植物保护意识,并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全社会对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达成共识,从而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在具体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地区、季节与作物的不同及生长情况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较合理的植物保护保障体系,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采取更加适宜的植物保护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抵抗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
(二)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加快新型农药与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要想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使用各种化学农药时,要对其化学特性、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规律等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所以,进行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并加快与重视对新型农药的研制,以及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新剂型、新防治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做好适用性、安全性评估。
(三)建设与推广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与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联系,这是获更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与有利于资源环境保护(包含植物保护)的一种农业生态体系,其在实践中已彰显出合理性与科学性,所以对生态农业要大力建设与推广。
(四)提倡生物防治
人们对害虫防治的方法无外乎两种方式: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虽可以快速彻底,但对自然生态平衡会造成较大破坏。相反,采取生物防治,以配合其他相关防治措施,既可改变以往定期施药的状况,可减少农药施用次数,同时还可降低农业成本及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四、结语
河源本土化农电商主要针对本地有丰富资源但面临农产品销售渠道少、农业劳动力老化,农业技术落后等发展瓶颈,销售渠道较少的欠发达地区,加之电商对使用方的专业能力要求不高、门槛低;作为一种适用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支持多种业务模式如虚拟交易市场、农产品直销、招标等,提供交易撮合、库存和查询、数字签名、网上支付等功能,利用河源本土的电商平台,提高河源农户的电商意识,缩短农产品供应链,提高交易的效率和质量,解决河源农产品的产销问题,增加农户经济收益,改善农户生活水平redlw.com。
实施“互联网+农业”模式,利用IT技术、4G、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结合河源的农电商发展情况,解决在采购中信息不对称和客户需求响应迟钝的问题,提高农业信息化,实现全程的可追溯,促进统一规划河源本土的农业种植,作物统一管理、数字化管理,减少效益波动,降低农业风险。实现河源农产品供求市场的有效对接,让供应链上的农户、企业从传统的为库存采购转变为订单采购,即采用“订单农业”的生产方式,其优质的成本管理使产品价格被消费者所接受,同时又为农业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增强和扩大电子商务适用技术给人类和自然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河源生态的永续利用、资源的高效使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绿富”双赢。因此,在适用技术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河源农业发展现状,结合河源的本土资源,农电商企业可发展适合河源的农电商平台,推动河源农业的转型、电商的发展。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电商而言也意义重大。在适用技术理论指导下,农业的不断可持续发展,能不断合理、科学、可持续地开发和转换本土资源,促进农产品的可持续增产,并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以此保障电商企业的产品供应稳定,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提高电商企业竞争力。网络电子商务市场的未来发展将不再是依靠用户数量的增长,消费深度的不断提升将成为驱动电子商务市场的主要动力。顾客满意度指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顾客网上消费的深度和电商企业在开拓网络市场的竞争力。保证网络销售产品的质量,建立网站声誉,利于塑造网站品牌。利用农业适用技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保障电商企业销售的农产品品质,提高顾客满意度,加深顾客的消费深度,建立电商企业的声誉,开拓电商企业的网络市场,对于电商平台的品牌塑造具有积极作用redlw.com。
乐清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农业环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海域辽阔,滨海农业资源丰富。位于瓯江口北侧,北纬27°59′~28°23′、东经120°57′~121°16′的乐清湾从南到北纵贯乐清全境,海岸线总长125千米。全湾面积427平方千米,其中乐清占一半以上,拥有滩涂1.15万公顷,浅海水域1.2万公顷。资源丰富的海岸带和滩涂区,一向被誉为天府之地,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为振兴农业经济,加速对滨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就要树立“在海靠海,管海吃海。”的观念。乐清湾内水域辽阔,滩涂面积广,生物资源丰富,起步的产业应当是滩涂养殖业。在此基础上,逐渐实现湾内水域农牧化,同时相应地发展加工工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建立符合滨海地区特点的大农业生产体系,作为当地今后的发展方向。
明确了方向后,就要进行具体的滨海资源开发利用。我们认为三大区域(即围垦段、滩涂段、港湾段),有利于进行多层次的开发利用。
一、围垦段开发。乐清已围涂2700公顷,围涂利用率达70.86%。而且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7℃左右,1月份平均气温在7℃以上,≥10℃积温在5600℃以上,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条件优越。因此,应实行“果基鱼塘”的开发模式。即以“两水”(水果、水产)为发展方向。有计划地发展以柑桔为主的亚热带经济果木,并辅以防旱措施,在低洼地深挖塘沟,扩大淡水养鱼面积,既确保柑桔产量的稳定和丰收,又发展了养鱼业。
二、滩涂段开发。滩涂是陆地的延伸。乐清现有乐清湾滩涂面积1.15万公顷,其中高、中涂面积8066公顷。分布在沿海的湖雾、大荆、雁荡、清江、南塘、南岳、蒲岐、天成、翁洋、黄华等11个乡镇的潮间带。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必须从滩涂位直到低潮位的潮下带,建设好不同的生产基地:
1.对虾养殖基地:重点应放在半开放型的外湾位滩涂区,即从蒲岐山头以北,总面积8200公顷。这里涂宽数千米,潮涨为海,潮落为滩。位中段以上涂面(全市约2000公顷)不宜于贝类养殖,长期荒芜。把这些荒涂利用起来,分期分批进行围垦建塘养虾,将可建成700公顷以上集中连片的对虾养殖生产基地,近期可围垦的有胜利塘(从慎海至盐盆)面积569公顷(现正在围垦的胜利塘南片面积为267公顷)、翁洋塘(从海屿至黄华)面积约800公顷、蒲岐娄岙外塘40公顷、天成外塘34公顷等及其它小片面积合计约1470公顷。随着养虾事业的发展,相应地建立生产前服务业和产后加工业,发展外向型产品,为国家出口创汇作贡献。
2.贝类苗种增殖基地:适于养殖和附苗的涂面积1.13万公顷(其中高、中涂面积8066公顷,是后备的土地资源)目前已利用面积为5733公顷,重点应建设清江以北,即内湾中潮线附近和低潮区下段滩涂为贝类苗种集中增殖区。该海区水产饵料非常丰富,平均每立方米的海水中有浮游生物量达50.83毫克,有利于多种贝苗繁衍增殖。据调查,海涂养殖面积5766公顷,占农业可利用滩涂面积的58.14%,海水贝类养殖总产量年达22252吨。其中养蛏3216公顷,占海涂养殖面积的54.70%,养蛤1236公顷,占21.41%,养牡砺477公顷,占8.14%,其它851公顷,占14.74%。今后应继续采劝封、育、改”相结合的措施,严格封涂育苗和全面改造附苗涂面,将该海区滩涂作为重点贝类苗种资源增殖保护区,把资源优势变成商品优势。3.发展“名特优”品种养殖:乐清湾有许多值得开发的鱼、虾、甲壳类生物资源。据温州市水产研究所调查资料,鱼类资源有60多种,贝类有40多种,甲壳类有60多种。内有不少珍贵产品,如质优味美的锯缘青蟹(又名蝤蛑),三疣梭子蟹、刀额新对虾。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脊尾白虾,以及名贵品种鳗丽、香鱼等市场畅销的水产品。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量不断增长,市场价格不断提高,在乐清湾发展“名特优”品种养殖更为重要。
三、港湾大水面开发。乐清湾有270平方千米可供开发的水域。自然条件优于象山港,可因地制宜地把当地的优良品种和过去有基础的品种发展起来,并大力加强人工放流(如对虾放流增殖)的研究,使乐清湾成为乐清养殖业生产量和高产值的重要基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为了创造竞争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使产品制造企业能够不断保持优势地位,并获得利润,生存和发展下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将会大大提高成果转化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农业科技成果与经济的结合,支持对象以科技型农业企业为主,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申报转化资金项目。但在实际推广应用中,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存在着浪费科技资源的现象,产学研不能完美的结合,科研选题与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使得科技成果与生产企业的需求相脱节,科技成果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技术创新单一而且可持续发展较差,关联度较小。笔者以2013年申请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44个项目为研究对象,来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特点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1产学研结合较少44个项目,独立申报的有27项,联合申报的有17项,其中有4项分别为科研单位和科研单位、企业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独立申报中,企业独立申报的有18项,科研单位独立申报的有9项,联合申报中,以企业牵头申报的有8项,以科研单位牵头申报的有9项,产学研结合占申请项目总数的29.5%。技术创新面较窄,产学研结合不紧密。
1.2申报项目企业年销售利润较低26家以企业牵头和独立申报的企业年销售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有8家,500~1000万元的有2家,300~500万元的有2家,300万元以下的有14家,占企业总数的53.9%。
1.3申报项目企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研发能力弱26家以企业牵头和独立申报的企业,当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3家,500~1000万元的有4家,100~500万元的有9家,低于100万元的有10家,占企业总数的37.7%,其中3家研发投入为零。申请企业的研发人员多以新毕业的本科生为主,全职高级研发人员较少,且企业核心和骨干研发人员多为离退休兼职人员,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农业科技绩效评估问责制的最根本的保障。因此,要进一步努力创新、深化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符合农业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并将绩效评估机制纳入到科技管理中,使农业科技管理体制为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科技项目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法规及相应的实施细则,完善科技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和完善追踪问效机制,使农业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分别与科技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工作考评挂钩,使科技项目绩效考评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以确保农业科技转化项目评估工作顺利实施。
2.2加强产学研结合,树立市场化观念,提高科技成果成熟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我国科研部门大多是事业单位,大部分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是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产生的,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下达的科研任务,往往只注重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忽视了市场竞争的需求,企业则往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储备能力和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就出现了很多科技成果资源浪费,导致很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使得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脱节,农业科技链与产业链脱节,造成科技成果难以转化,难以形成产业。这就要求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服务,推动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对推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2.3增强涉农企业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作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农业科技成果与经济的结合,支持对象以科技型农业企业为主,突出强调以企业为主体承担项目,鼓励“产、学、研”结合,注重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承担项目,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企业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但是很多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可持续不强,所以引导和支持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要素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发挥企业的载体功能,这不仅为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成果找到了出口,也提升了涉农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升级换代,为大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也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和质量。
3结束语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benef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Du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mographic factors, resource factors and system factors, China'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ces many problems,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现象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滥用化肥农药,污染土地和水源,同时也可能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大水漫灌造成土地的盐碱化,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这些都是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给自然造成的破坏。这样下去,不要说下一代的利益,就连我们这一代的利益都很难保障。自然环境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现在的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道路必将越来越窄。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
2、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公正。农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其他地区的人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剥夺他人发展生存权力,确保当代人和后人对农产品的需要都获得满足。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把农业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局部发展和全局发展结合起来,使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就是生产力。然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各个环节, 急待提高,比如:政府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2、产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弱
我国农业虽然规模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众多,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据统计只有5%左右的企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普遍存在规模小、没有特色和竞争力弱等问题,起不到带动和支撑区域经济的作用。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效应就更不用说了。
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利用力度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如兴修渠道、农田配套等水利设施。改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扶贫工程、湖泊水域综合治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防洪减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农业远没有达到机械化程度,在部分县镇机械化程度仅局限于小麦、水稻的收割和部分田块的翻犁,至于栽插等农事操作仍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播种、育苗、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主要凭经验进行,无从谈起科技含量,据调查显示农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不足10%。
4、农民素质低
当前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进入21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更大一些。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三、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
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人才。要善于发现农村实用人才,并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积极培育农业技术骨干,引进生产型、经营型人才,解决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山东寿光实现了农业科技全员化,为特色蔬菜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这一点值得其他县市借鉴。
2、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
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生态农业建设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实施起来,才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农技推广等工作,依托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民相信科学,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顺利进行。
3、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切实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4、提高和完善信息化。
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仅仅是进入到了应用推广阶段。政府应该提升统筹规划意识与执行计划能力,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的农业信息系统,形成权威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人才服务队伍的培养,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农业科技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过去,我们说“知识就是生产力”,而现在我们还应该加上“信息也是生产力”。在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生理需求、防病治虫预警服务。相信信息技术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5、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通过制定法规、完善规划和宣传教育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让农村变成宜农宜居、产业化和生态化融合的美丽富饶之地。生态农业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水,促进物质在系统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就能获得稳定的、较高的、长期的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从宏观角度来看,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还能构建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无论从农业生产现实客观需要来说,还是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前途来讲,发展生态农业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6、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发展现代农业,克服资源要素约束,关键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国内外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未来,我们要找准农业产业化着力点,在夯实农业基础、挖掘比较优势、实现规模发展上发力,从而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龙型经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骨干型农业龙头企业,真正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主体作用。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运营模式,使农业在组织经营结构上从超小型、脆弱、缺乏风险保障制度的农户经济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架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辐射、示范及带动作用。
二要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走多元化出口之路,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突破农业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资源的优势互补。
三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逐步形成自我运作、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将分散、弱小的单一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农户生产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措施使农村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学会编,常平生.农牧结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战略需要[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2]高旺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王东升,杜砚如,鲍建梅.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