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师生关系实际上成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传统的教育观使广大教师习惯了按自己的思维定式,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行为“规范化”、“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1.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达到目标,对每个内容和目标进行三年、一年、学期统一计划和教学设计,使每个模块在每节课上,实现更好、更有效地分层次实施!在计划的设计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同一模块或同一节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育基础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弹性学习目标,提供时间和练习内容,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每节课学有所获,保持兴趣。
2.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制定教学计划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是说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材、学生等方面,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每一模块教学或每一节课上,想方设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包括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诙谐的讲解、规范的示范动作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竞赛活动诱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完善科学教学程序,精心规划课程结构
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单元投掷教学目标,课的主要内容上都做了适当的安排,即:各种方式的投的动作:投准、投远等。在课的结构设计上,做了精心的规划,即:激发兴趣、身心准备──培养兴趣、自创投掷──积极实践、提炼真知──活跃情趣、渗透教学──验收评价、创导合作──均衡发展、身心放松六个阶段,力求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创新和改革精神。
1.激起千层浪的导入: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热身活动,教师应努力使其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良好的课堂导入,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立即高涨,而且对整堂课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在导入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了富有情趣的游戏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积极、主动的教学环境。简简单单的两片硬纸板、普普通通的旧报纸,学生们情不自禁的跟着老师愉快的做起了准备活动,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和谐。
2.实践出真知教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出真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倡“自主式”教学和提出“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是现今教育改革中的实践创新。所谓“自主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其内涵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投掷教学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投掷形式远离生活实践,更难让学生以此作为健身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师角色;素质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在积极投身课改的具体实践中,我充分认识感受到这些变化,对我的教学工作认识、教学习惯、教学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课改的目的?课程的要求? 怎样全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体育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教学反思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将自己置身于新课程改革整体的大教育情景中,以自己的事业和专业发展为基础,以全面培养合格学生为出发点,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及时深刻地总结、研究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
1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师生关系实际上成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传统的教育观使广大教师习惯了按自己的思维定式,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行为“规范化”、“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 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 ”的教育目的.
2 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1、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达到目标,对每个内容和目标进行三年、一年、学期统一计划和教学设计,使每个模块在每节课上,实现更好、更有效地分层次实施!在计划的设计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同一模块或同一节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育基础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弹性学习目标,提供时间和练习内容,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每节课学有所获,保持兴趣。
2、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制定教学计划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是说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材、学生等方面,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每一模块教学或每一节课上,想方设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包括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诙谐的讲解、规范的示范动作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竞赛活动诱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
3 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1、爱岗敬业的素质
爱岗敬业是中学体育教师的首要素质,是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是教师的灵魂。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质工作,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他们立志终生当体育教师的原始动因。
2、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的位。教师应系统扎实的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及时的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到精通一门,兼教其他。二是教育学科的知识和教师基本技能,它主要体现“师范生”的特点,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教师必须掌握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掌握体育教育教学规律,能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具有与时代相吻合的崭新的教育观点。
3、 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体育教学;反思
一、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1.体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
一般的课程设置需要注重“知、信、行”三者的统一,为了实现行为目标,必须是受传者做到“知”和“信”。而我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忽视了“知”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体育教学中,理论课程设置较少,占据的只是一小部分,个别学校甚至存在不开设基础理论课教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积极采用现行教材中理论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体育教学,促使学生培养一种以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行为习惯。
2.不同学校之间的体育教学失衡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都比较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只是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课被随意占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实际工作中,虽然体育老师对现代教育理念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非常支持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认识偏差不同学校执行的实际情况不同。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长期不接收新的信息和观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及体育教学观念,因此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速度比较缓慢,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难度较大。
其次,部分学校在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内容方面,一些课程的安排突破不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束缚,部分学校无法正确的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实际操作;不能完全接受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对于有效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定困难。比如,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体育改革专家已将地方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到了课程资源体系中。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多数中学认识不到体育课程对地方文化传播和延续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地方传统体育项目的应用。这不利于发挥地方传统体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一个地区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能够反映这一地区教师的整体素质,甚至可以反映整体教学水平。而我们的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教师学历较低,以大专学历为主;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学技能欠缺,不能满足现代体育教学发展要求。这种情况无法满足新课标的教学需求,严重阻碍了教师“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进一步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说明了中学体育教师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必须要不遗余力的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结构比例。
二、新课程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观认为将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但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导致“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将学校体育教育也推向了风口浪尖。为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必须坚决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将“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首先,要根据中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和心理发展情况,研究适合学校实际教学工作的规律,要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过程。其次,教学方法上要进行突破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应由过去的“重视讲授”向“重视学习”转变,通过联系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探索一条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锻炼为目的,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再次,教师需要进行角色转变,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2.推进区域间体育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升级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支撑。目前对于贫困地区而言,缺少经费是制约其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因素。就我校而言,一方面,要增加偏远地区学校的体育经费的投入,政府要在财政预算和教育资金中划拨一定数目的资金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专项资金,并且实行专款专用,重点在于学校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保证。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应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中学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另外,学校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学校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渠道筹集体育经费,改善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
另一方面,自主开发体育器材,加强学校体育硬件建设。由于地区实际情况不同,个别地区财政资金确实比较紧张,没有充分的资金支持学校体育发展。这就需要学校教师按照国家对体育设施的要求,进行自主制作,并开展特色体育项目。另外,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的监督和评比,达不到标准的学校需要进行整改,以此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
3.构建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培育长效机制
目前,中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发展自己,提升自身各项技能,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求。一方面,从思想上重视体育教学,要加强体育学科的实验和研究,克服传统教学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充分领会新课改的精神,紧紧把握改革方向,勇于用实际行动践行课程标准。面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时,要认清体育课程的性质、把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和理念以及体育课程的实用与娱乐结合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育课程改革不偏不倚,正确发展。
另一方面,要加强体育教师入职以前和入职以后的职业技能训练,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适应新课改,推动新课改的发展。一是体育师范生在学校就读期间,要系统学习并了解课改的内容和精神,并且要持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为将来的教师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对于在职教师而言,每个地区和学校都要长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可以通过研讨会、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帮助体育教师理解改革的内容,并且通过交流学习分享各类成功经验,不仅可以增强体育教师课改的信心,也可以为课改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叶涛,谭月华,张艳云.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9,(2)
[2]孙亮.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转变[J].学周刊,2014,(5)
[3]刘征.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反思 作用
一、反思的作用
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提出转型要求,要求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反思已成为促使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增强教育效果和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课后反思是教师将课堂教学实践连同体会和感受诉诸笔端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一)反思可以形成经验
成功的教学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式方法去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好的做法都及时记下来,形成教学经验。
如,在400米耐力跑考试时,第一组学生在报倒计时的时候,还没有跑到的学生就会中途停下来,事后查问原因,她们的回答是:“反正不及格了就停下来了。”第二组练习的时候我没有报还有多少时间,只是给他们一边“加油”,一边说时间快到了,结果既使最后一个学生也冲刺到了终点,这使他们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于是我们在课后小结中写道:“区别对待,给学生信心,给学生希望。”这点感悟使我受益匪浅。
(二)反思可以优化教学
课后小结记录反映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成功的经验、失误的教训、需要破解的困惑和有待探讨的问题,等等。在后继的教学和下一轮教学的备课时,教师应重视参考利用前面的课后小结,吸取前面教学的经验教训,改进教案设计,提高教案质量,从而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这样长期坚持,可帮助教师提高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善体育教学中的欠缺之处。
学习永远是教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民族进行伟大复兴的新世纪,加强学习尤为重要。课后小结将教和思、教和写结合起来,在思和写的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会发现自己的理论素养、学识水平、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紧迫感。思和写越是深入,这种感觉越强烈。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选定或调整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加强理论知识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通过教和思、教和写的结合促进了教和学的结合,这种由课后小结带动的“三结合”,对于培养体育教师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都有积极的作用。
(三)反思可以改革创新
反思可以对运用的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思想、学科研成果而进行各种小型的教学改革进行小结。如教学生一些枯燥的跑跳时,教师可以把教学的内容孕育到游戏中去,让学生既学到技能,又得到锻炼。通过小结,有助于对新理论、新思想的消化、吸收和应用,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始终处于教学改革最前沿。教学后的反思,是一种有批判的行动结束后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着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因此,努力进行教学反思是我们不断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当然教学前、教学中的反思也是很重要的,这是想取得进步的青年教师所必须做的。比如,一堂课,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教师要多关注,也值得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去努力反思。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已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我坚信,教育事业的又一次腾飞已经到来。
二、如何做好课后反思
(一)反思要有据可依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例如我们可以把本校男女学生多次跑400米的成绩记录在课后小结中,然后根据记录的成绩计算出男女学生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以便为今后上课安排运动量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依据。
(二)反思教学机智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觉得某一知识点用另一种方法处理效果会更好。这些“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时所能想到的。体育教师从个别体育课堂教学获得的具体细微的感悟和启示,一般难得长时间保留在头脑里,有些顿悟,灵感更是稍纵即逝。因此,教师写课后小结,应尽可能在课后及时进行,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当天的时间,这样就能及时准确地记下教学过程包含着个性化体验和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所感所悟。课后小结贵在求真,贵在坚持。写课后小结有如教海拾贝,日积月累,它会在你面前展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你会从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三)反思学生见解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有创新,提出一些新见解、新问题,在课堂上予以肯定和正确引导,课后要认真记录,并虚心接受。这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教师的思路,对教师的教学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总之,教学反思是新课程的要求,是对新型教师的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实践。当然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求实。一有所得,及时纪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反思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关注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体育教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为指导,以高涨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中,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几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但是,笔者在观摩课堂教学实例中,发现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阻碍了新课程的深化。笔者在这里将这些问题提出,希望与广大教师商榷。
一、课堂教学应注意避免表面自主现象
《新体育课程标准》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这个转变可以说是最根本的转变。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自主。自主学习,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很先进的,也是我们培养人才所必须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旦成为教学现实,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
笔者曾有意识的听过几节体育教学公开课,我的目的是观摩别人是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中都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学方法很新颖,教学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都有一个特点:点缀。自主学习原则的内涵在于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参与到体育实践当中,惟此,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才是有价值的。
目前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一是学生整堂课都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忙碌”,练习、评价、展示,很难看到学生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练习。有自主学习之名,无自主学习之实。二是有的体育课堂,有教师淡化出场的尴尬局面,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是任之自流。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结合起来。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是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是建立在意志基础上的“坚持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引领学生,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任重道远。
二、课堂教学注意避免无效合作现象
在自我意识取代从众心理的现代社会,学生的集体意识相对淡薄,而未来社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集体力量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成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体育运动不仅表现为个体运动能力的展示,更多时候表现为学生之间的合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学生只有参与体育活动,才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手段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合作学习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参与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但是,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的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老师片面的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等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发展,违反了教育原则。
应该明确合作学习要取得实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合作学习的目标要明确、恰当,是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二是小组已经形成合作的机制,小组内的学生熟知合作的规则,明确自己的分工,学习在民主、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三是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地讨论、交流、整合;四是合作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体验集体智慧的力量,感受合作学习的效益和快乐,凡是个体学习能力能解决的问题最好不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组织合作学习,必须全盘考虑学习目标、时机、指导方式等因素,不能只追求形式。同时,教师要积极、大胆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三、课堂教学要注意避免随意探究现象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探究性学习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进入问题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意向,确定探究的方向,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进入探究性活动。二是尝试体验实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进行点拨、提示,向学生提供有关的材料,以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是表达交流小结。要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给学生继续探究的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要有教师的小结,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升华、提升以及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希望和要求,以期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能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避免以下几种倾向:一是整堂课事事探究时时探究,既没有效率,也没有必要;二是只重过程,忽视结果;三是不重课内重课外。这种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的培养有百害而无一益。
四、注意避免课堂教学的无度开放
如何设计体育课的教学环节,自始至终渗透着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体育课堂。
体育教学应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有利于个性发展的、“开放”、教学氛围,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师的心态也应开放,放弃权威意识,敢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的获得,应重视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培养。
但是,无度的开放就等于“放羊”。课堂的无度开放,就失去了体育课堂的功效,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五、注意避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用与学生兴趣、爱好的碰撞
每当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需求之间发生碰撞时,似乎应该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
中学体育课面对的教育对象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不是有的学生兴趣所在,教师组织教学时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对于这样的局面教师感到很无奈。这样的课堂气氛、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体育教学的初衷,既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又达不到教学效果。
怎样组织好体育教学工作呢?只有在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晓得什么是学生的最爱,使体育教学走进学生,教法贴近学生,才能组织好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成功的体育教学在于成功地寻找确立学生心理结构与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最佳结合点。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构建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实现潜能的最大发展。这就需要将体育教学置于研究基础之上,力戒“照本宣科”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把教学内容理解为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决定因素,同一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体育设施、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优选教学方法,突出“学法”指导,使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学中要克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心理需求之间存在的距离,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六、课堂教学应注意教学评价的运用
通过听课、评课发现不少老师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偏重于评价学生学习水平,而忽略了评价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不合理、不全面的。
应该明确: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教法、学法、教学评价组成了整个教学活动。要建立兼顾态度、方法和心智发展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模式,要改变单一的来自教师的评价,建立既有来自教师的接受性评价,又有学生自动参与的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的新评价机制,真真体现评价的丰满度,便终结性评价为全程性评价,开展评价信息的双向交流,使评价机制有机的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体现评价主体互动,评价内容多元,评价过程动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