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管理总流程

采购管理总流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管理总流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采购管理总流程

采购管理总流程范文第1篇

[摘 要]设备选型 招投标 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M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266-01

一、建立规范化的设备采购管理的重要性

设备采购管理直接影响设备的后期管理,同时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重要。设备采购管理行为的随意性、主观性,不但会造成投资的直接损失,还会影响今后的设备维护保养,产能发挥,产品拓展等方面,甚至影响企业的竟争能力和发展机会。研究统计表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95%以上,在其设计制造阶段已经决定了。好的设备采购管理,不但可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投资回报;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设备使用期中出现的问题,大大减少设备维护费用,从而减少设备寿命周期总费用。因此建立规范化的设备采购管理,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有效资源,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装备技术,以提高企业设备前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二、如何建立规范化的设备采购流程

设备采购流程由设备决策、调研选型、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监造、安装调试及验收管理等环节组成。建立规范化设备采购流程的目的是明确设备采购职责,规范设备采购流程,确保设备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所采购的设备安全、可靠、经济,并且满足使用要求。

1.形成规范化的制度流程

设备采购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设备、规划、工艺、财务、审计、安全与环保等多个职能部门,要求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分工合理,并能协调配合,否则会影响和制约设备采购管理。这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以明确目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管理内容以及考核标准,并使制度流程规范化,标准化。

2.建立设备选型可行性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

2.1设备选型可行性分析研究

设备采购前期调研是进行设备选型可行性分析与综合评价的前题,有选择性地对设备供应商、产品和售后服务进行调研、考察、评估,对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工艺流程、重要设备选型、总体布置等进行比较、论证,并推荐出可供决策的建议方案。

设备的性能应体现和保持行业的先进水平,以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将“质量第一”和“经济合理”结合起来,坚持“比质比价”和“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原则。经济效益好的设备不仅应安全、耐用、可靠,而且价格应合理,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耗低,维护费用低。

2.2设备寿命周期分析

设备的寿命是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的重要决策依据,设备更新改造是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节约能源而进行的。其中设备更新也可以是从设备经济寿命来考虑,设备改造有时也是从延长设备的技术寿命、经济寿命的目的出发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将设备寿命划分为物资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和折旧寿命。

设备寿命周期的故障率曲线

设备的寿命周期反映在设备的故障率上,设备使用过程中故障发生期分为初期故障期、偶发(随机)故障期、损耗故障期三个阶段,故障率特性曲线实际上是描述设备从开始使用到退出使用的故障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即描述设备从出厂、投入使用、退出使用的全部生命周期。

根据设备的使用、管理及维修等相关工作的信息,建立完备的设备寿命周数据库系统,以便了解设备的性能指标、使用环境、故障率、维修费用等。研究发生故障的机理和原因,对日后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及改造更新提供依据。

三、建立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

制定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规范采购招标管理,维护企业利益及投标单位的合法权益;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以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择优定标。

1.制定设备招标采购程序:设备的招标投标同其他工程、货物、服务项目等的招标投标一样,不仅具有明显的组织性、公开性、公正性和规范性等特点,而且基本程序也都是由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和签订合同等六个阶段组成。根据以上招标投标程序,制定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

2.规范招标管理内容:

2.1对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和议标三种招标方式进行规范管理;

2.2完善招标采购项目的立项、审批流程;

2.3根据调研收集的信息,建立入围单位审批流程;

四、建立规范化的设备合同管理流程

设备采购合同是设备招标选型后的重要环节,是从合同谈判到合同执行完成的全过程管理,监督设备采购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实施情况。合同管理分为合同谈判、合同签订、合同执行三个操作步骤。

1.合同谈判分为交流验证阶段、技术谈判阶段和主合同谈判阶段。

1.1交流验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了解当前世界上的先进技术信息,比较不同设备的优缺点,这一阶段的谈判和交流可以作为设备规划和决策的依据,这一工作在设备前期调研阶段已基本完成。

1.2技术谈判阶段是在设备招标完成并确定中标单位后进行,与选定的供货商进行的技术谈判,谈判可直接涉及合同的相关条款。技术合同及附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的产品大纲、生产能力、技术参数;设备技术规格说明和供货范围;供货商提供的技术资料及交付日期;设备的设计、制造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标准;合同的总进度计划;技术服务和操作培训等。

1.3主合同谈判阶。主合同即商务合同,是交易双方在交易中权、责、利和义的书面表达方式。合同的内容比较全面详细,除了包括交易的主要条件如品名、规格、包装、数量、价格、交货、支付外,还包括不可抗力、索赔、仲裁等条款。

1.3.1合同的结构

i.约首:名称、编号、订约日期、地点、序言(订约原因和条件),必须注意序言对双方有约束力,应谨慎重拟写其意愿以及保证部分。

ii.主体:条款,即双方在交易中的权、责、利和义务的具体体现。

iii.约尾:执行合同的“技术细节”:包括合同语言、份数、效力、签字,注意签字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1.3.2合同的基本要求

i.合法、有效:形式合法;约因合法(不得有违“公序良俗”);签约主体合法;签约条件合法。商务合同条款应符合国家合同法规定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惯例,涉外商务条款应尽量符合我国有关部门颁发的规范条文。

ii.合同各要件齐全完整。

iii.合理条款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无歧义。合同的文字必须严格准确,避免使用有歧义的词汇;涉外合同应使用中外二种文字书写,外文文本应请外文专家仔细审查,避免因中外文理解上的概念偏差而引起合同执行时出现异常。

iv.合同对当事双方均有约束力,合同必须明确双方承担的责任,以及所获得的利益。

五、结束语

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采购管理,在设备调研选型、设备招标采购、设备合同管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践证明现有流程管理同已往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调研选型,既符合先进的工艺要求,又节约投资成本,避免了由于事先考虑不周而出现重大方案变动或返工造成的损失,加强投资的可靠性。

2、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使招标更具有组织性、公开性、公正性和规范性,通过招标采购,引进了一大批功能齐全、性能优良、价格实惠的设备,为公司的生产以及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加强招标的监督管理,促进了廉政建设。

3、通过实施规范化的设备合同管理流程,严格控制了设备的设计、制造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检验标准;严格控制了合同的总进度计划;严格控制了供货商的售后服务。对规避投资风险,控制成本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采购管理总流程范文第2篇

近几年,随着市场政策导向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洗牌、行业洗牌加剧,行业内竞争已由“注重规模”向“提升效益”转变。如何在劳务成本逐年攀升,不同地域基数趋同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物资集中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无疑是促进管理效益的重中之重。

施工企业何以集采难

在实施过程中,“总部管理乏力,职能归口不清,平台专业化程度不高,数据库更新滞后,区域市场可操作性不强”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物资分散采购的问题。

组织机构不健全。集采是一项多专业协调配合开展的系统工作,组织协调是这项工作的重点,企业总部的顶层设计直接关系到区域市场工作开展的效果。部分企业推行集采还处在路径试点阶段,只是在企业总部象征性地设立了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的配置缺失无法满足正常工作开展需要。二级单位区域市场事业部一级(以下简称事业部)只有部门设置,基本上没有专职的人员配置,集采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形式大于内容,项目还是分散采购。

管理流程归口职责不清。企业推行集采,首先要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从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管理流程、业务归口、具体管理办法等方面做好实施路径规划设计,做好各专业联动接口设计。在推行实施过程中,此项工作应由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出现物资采购合同由商务组织评审,评审表中没有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签字项;商务在物资采购合同评审中要求解释材料确定价格及最终选定品牌、厂家原因;事业部的部分物资采购合同由企业总部签订,事业部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参与招标评审却要对项目进行标价分离、材料款项支付等现象。

平台专业化程度不高,数据库更新滞后。集采是通过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的电子交易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实现采购业务流程标准化。随着行业市场化变革步伐加快,材料的创新研发应用周期不断缩短,价格也在市场和政策要素下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装饰装修专业新型材料多、价格变化快,平台新型材料及价格的添加录入审批权限复杂,过程漫长,数据库没有定期更新,严重滞后于市场行情变化,不能满足项目施工时限要求。

应对特殊情况能力不足。项目施工过程中,受政策导向、市场环境、业主、设计等因素影响,常常会出现设计变更、材料替代、甲供材料、甲指乙供材料、新型材料、特殊要求材料、零星小型材料、阶段性工期等特殊情况。集采平台数据库分品种和价格两个模块,相关数据不进行定期更新,只能以最新审核录入的数据作为参考,与市场行情存在严重偏离,用于比较参考的意义不大,严重制约了项目的正常工作推进。

如何走出集采难的困境

以“区域集采”促进“实质集采”。当前,集采实施主体分为三级:企业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作为最高决策层,为第一级;事业部统筹管理辖区内项目物资采购工作,为第二级;项目部是具体负责物资采购从计划到实施的基本单位,为第三级。相较于企业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宏观篱控而言,在区域市场管理半径大、管理链条长、地区发展不均衡,总部人力资源、社会资源与区域市场发展实际情况不协调的市场和管理现状制约下,以区域市场为主体、为抓手是促进实现集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区域中枢平台建立运行。事业部是区域市场的经营和生产责任主体,在“区域集采”工作中也是实施主体。首要任务是建立区域中枢平台即事业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配置专职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和分管领导,成立物资采购招标小组,负责辖区内市场的物资集采工作。人员配置要有从业年限要求,兼顾业务需要和专业背景,配齐物资、技术、商务专业人员。要特别重视专业人员优化配置,确保平台运行质量。通常情况下,年产值在2亿元以下的事业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专职人员配置不少于3人,经理1人;年产值在2亿元以上的事业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专职人员配置不少于5人,经理1人。

区域资源整合,信息库建立。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资源整合的过程,集采也是如此。事业部首先要编制采购材料清单将材料进行分类,在区域市场就项目大宗常用材料与当地总、授权经销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要特别重视地区总的作用,尤其是特殊要求定制材料的采购涉及区域项目经销备案,一定要与地区总充分沟通,促进双赢。零星小型材料应与1~2家综合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当地供应商签约合作,不宜再对相关材料分类、分开采购,有利于节省采购时间成本和控制总量价格优势。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促进资源整合,加快区域网络体系建设,助推区域市场集采信息库建立。

区域信息库维护更新。信息库数据的维护更新直接关系到集采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是判断集采工作开展成功与否的标准,区域信息库要有专人负责维护。由于行业发展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区域信息库的维护更新频率要打破现在基本不更新的做法,必须做到定期更新,实时更新。区域市场还要在不同地区以地区经理部、项目部为单位建立基础信息库,收集汇总当地信息数据,定期更新上报。事业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要对不同地区上报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阶段区域信息库,定期统一提交至企业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确保数据信息及时准确更新。

“区域集采”重点解决的问题。“区域集采”强调的是以地域为单位在不同地区开展的属地化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地域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实施“区域集采”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摸清市场行情,做好有效分权分级,不断加强资源整合和流程完善,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循序渐进地做好这项工作。要重点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找准市场定位。市场导向是行业发展、企业发展的风向标。了解掌握区域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城市阶段总体发展规划、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行业发展模式、人力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等相关要素,对地区市场做出发展趋势研判,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优势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规划,确定目标市场和潜在市场,为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的定制产品,是打开市场的基础。

明确职责权限。“总部管理乏力,职能归口不清”的集采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项目正常工作的开展,集中反映出的是一个管理环节的突出司题:集采工作业务上归谁管,总部管什么、事业部管什么。要改变这一现状,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集采,关键要分清主与次,明确责权利。集采工作在业务上到底归谁管,谁来配合,各自的职责是什么,总部和事业部的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必须要明确,材料要实行分级采购。

完善流程制度。完善流程制度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对整体管控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二是事业部依照企业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制定的流程制度要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具有属地特色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形成属地管理模式,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企业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整体管控流程制度的完善。

特殊情况集采的应对策略。企业推行实施集采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因模块设计缺陷导致诸如甲供材料、甲指乙供材料、新材料、特殊要求材料、零星小型材料等特殊情况应对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集采平台没有相应模块、流程设计,新材料、特殊要求材料信息数据审核录入程序复杂漫长,不能满足项目施工时限要求,零星小型材料的采购权限在企业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没有分级下放。

甲供材料流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方与材料供应商直接签订合同支付材料款,施工单位只负责上报计划和收货,不收取材保费。另种是甲方与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签订三方合同,明确了施工单位负责上报计划和收货及承担责任、付给材保费、材料款由施工单位支付的形式。此类材料集采的第一种情况是因甲方直接付款采购,施工单位不需要走集采流程;第二种情况是因三方合同甲方确定材料品牌价格。施工单位应简化逐级上报的集采流程,由项目部申报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直接录入。

甲指乙供材料流程。这种形式,主要是指由甲方指定或限定具体材料品牌及技术要求,有时也等同于指定材料厂家,施工单位与材料供应商直接签订合同支付材料款。此类材料集采原则上应按照正常程序在信息库查找相关数据信息对照参考,逐级上报审核录入。由于甲指乙供材料通常数量较大或品质要求较高,如无类似材料信息,施工单位应缩短逐级上报的集采流程,由项目部申报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审核录入。

新材料、特殊要求材料信息录入。随着科技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实现复杂结构有特殊要求的材料越来越多。如可塑性较强能实现异形造型的金属、玻璃纤维加强石膏、有绿色环保可实现循环再利用、耐高温、耐腐蚀、耐酸碱、隔声、保温等特殊性能要求的新材料、特殊要求材料。此类材料集采难度较大,集采平台信息库没有可供参考的品种和价格信息,按正常程序逐级上报审核录入权限复杂,过程漫长。为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完善基础服务功能设置,集采平台应专门设置此类材料处理模块,简化集采流程,由项目部直接申报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审核录入。

零星小型材料采购权限。主要是指构成工程实体用量较小,没有规律的零星小型用料,如编号用油漆、钉子、铁丝等。此类材料的采购权限集中在企业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应集中下放到具体项目部,由其负责采购。便于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集采与区域化发展战略。事业部区域市场一般由几个相邻省份组成,在划定区域辖区内按公司要求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集采是在区域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区域市场的发展质量也与集采息息相关,二者在战略定位上是平行协调的。区域内地区市场发展不均衡是区域化发展战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区域集采重点关注的问题。

集采多元模式探索延伸。在市场份额不断缩小,材料物资价格透明,项目成本持续攀升的情况下,走投融资、自主创新、产研结合、多元并举的发展路径无疑是促进集采不断发展,构建多元模式的必由之路。以下几种模式值得探讨。

区域中转基地建设。由于企业发展经营布局的区域化,各事业部辖区跨度非常大,项目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管理半径也非常大。企业总部采购管理部(集采中心)负责大宗材料的统一采购调配,常常会出现项目时间成本和物资运输成本增加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区域跨度大、运输成本高造成的。在企业总部成立物流公司并在总部和相邻事业部间建立中转仓储,形成区域物资中转基地,按计划按需配送,可以极大地提高运输时效,降低运输成本。

投资融资模式试点。这里的投资是指企业以直接投资出资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合作建厂、出资购买设备或以购入材料供应商股权的形式获取投资收益及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投资。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在内部认购股权,在外部申请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形式筹集资金的方式。投融资是企业扩大收益、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有一定风险,需要注意客观评估自身条件,量力而行,认真研究投资环境、投资项目,要作好市场调查,作好试点,不能盲目。

科技研发品牌建设。施工企业加大科研创新力度,以设计、科技、技术力量为依托,在总部成立技术中心,主要负责科技成果总结转化、科技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推广。通过信息收集、市场调研,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为切入点,在新型替代材料、新材料、新产品等领域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创建自主品牌,并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行业内形成核心竞争力。

采购管理总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采购成本;供应商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发展趋势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项目及其资源为对象,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设备和材料采购管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许多相关物流活动。

1、项目采购管理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工程项目采购主要有四种管理模式:(1)业主自行采购模式。(2)工程项目总承包建设模式。(3)业主委托承包商代采购关键设备,业主付款模式。承包商按业主的要求代采购工程项目关键设备,采购费用由业主支付,承包商负责采购管理,收取采购服务费;(4)业主聘请工程项目管理承包商采购管理模式。

2、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关键环节。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根据不同工程项目或各工程项目工作包的特点,充分考虑成本控制、设计、施工等因素确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从而确定工程项目采购模式,便于采购成本控制;(2)实施工程项目采购预算制。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能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3)供应商的优化选择和管理。工程项目前期供应商一旦选错,将给工程项目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招投标尤其是国外设备招投标要特别慎重。通过最大化使用本地资源,降低工程项目采购成本,保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工程项目成本,要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对供应商也要加以控制,对供应商的材料购进进行必要的控制;(4)采购包的划分。根据设备材料的性质、市场供货商的供应能力和经济批量划分采购包。合理划分采购包,可降低采购价格;(5)充分利用好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充分利用采购环境,同样是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之一;(6)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二、常用的承包商采购模式

1、EPC总包下承包商采购模式。EPC总包下,业主一般只对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实施监督,采购也是由业主的采办部门监督承包商进行,EPC 承包商必须按照与业主签订的EPC承包合同要求去采购相应的材料设备。业主在工程项目中如何适量选择器材的类别、如何选择供应商是工程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对 EPC承包商限制过多,直接影响其积极性;限制过小又不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2、EP+C模式下承包商采购模式。业主选择一家承包商负责设计与采购,另一家承包商负责施工,工程项目的设计与采购由一家承包商负责,可使该承包商在设计阶段就能够使工程器材的概算尽可能即满足工程的要求,可有效地从设计源头控制工程材料预算。

3、E+PC模式下承包商采购模式。业主选择一家承包商负责设计,另一家承包商负责采购与施工。整个工程项目设备材料由采购与施工承包商统一购入,一是便于承包商开展质量管理,二是有利于承包商根据业主的采购决策制定出最佳经济批量,可以明显降低采购成本。

任何采购模式,业主对采购承包商的控制都必不可少,如承包商必须向业主报采购方案,业主根据工程进度审批;业主审批标书主要条款;关键器材由业主指定供应商(如CFRE);进口器材的境外运输及港口报关都由业主指定承包商等等,确保整个采购过程受控。

三、工程项目采购预算与估计成本

工程项目采购预算是对工程项目的采购对象及其采购各环节进行资金的有效计划,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由负责采购管理、监督、检查的一方制定并推动实施。具体实施工程项目采购之前,有关人员对工程项目采购成本进行估计和预测,建立起一个工程项目采购资金使用标准,业主和采购人员可以对采购实施行为中的资金使用进行即时的检查与控制,保证工程项目资金在合理的范围内浮动。有了采购预算的约束,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资源的调配, 查找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例外情况,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的目的。

四、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1、选择供应商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的方式主要是竞争性谈判采购和招标采购。工程项目采购时让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公平竞争,充分利用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来压价格,使工程采购以最低价格取得符合要求的器材;并且有利于提高工程采购的透明度和采购效率,从而有利于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

2、选择供应商的数量。在进行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既要避免单一货源,寻求多家供应,同时又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的价格和采购成本。这样既能保证采购物资供应的质量,又能有力地控制采购支出。一般来说,供应商的数量以4~5家为宜。

五、采购环境的利用

充分利用采购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熟悉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有关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的多方面市场信息。比如,结合所采购货物或服务的种类、性能参数、质量、数量、价格的要求等,了解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及供求信息,所购物品的供求来源、外汇市场情况、国际贸易支付办法、保险合同等有关国内、国际贸易知识和商务方面的情报和信息。这就要求工程项目组织建立有关的市场信息机制,以达到有效利用采购环境的目的,良好的市场机制包括:建立同一类货物的价格目录,以便采购者能进行比较和选择,充分利用竞争的办法来获得价格上的利益。对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市场变化的预测,使采购者在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如何发包及采取何种采购方式时,能有可靠而有效的依据作为参考。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市场信息机制,才能在工程项目采购中做到“知己知彼”,并对采购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这使得采购者能处于供需双方的有利地位,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不仅取得高质量的货物或服务,也能取得成本上的利益。

六、供应商的管理

基于长期的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出发,在工程项目的采购管理中应该贯穿一个“供应商管理”的思想,也即把对供应商的管理纳入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一个部分。

1、与供应商建立直接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使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也使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以保证其产出规模的稳定性。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能给采购方带来长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利益。

2、供应商行为的绩效管理。比如,建立供应商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行为绩效指标等等,并利用绩效管理的结果衡量与供应商的后续合作:增大或减少供应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时间等,对供应商以激励和奖惩。这样能促使供应商持续改善供货行为,保证优质及时供货,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项目采购总成本。

七、全流程成本控制概念

在探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降低成本的问题时,应该确立采购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我们所应该关注的是整个工程项目流程中的成本降低,是对总成本的控制,而不是单一的针对采购货物或服务的价格。获得了低价的采购物品固然是成本的降低,但获得优质的服务、及时快速的供货、可靠的货源保证等也无疑是获得了成本上的利益。同时,降低采购成本不仅指降低采购工程项目本身的成本,还要考虑相关方面的利益,成本就像在U型管中的水银,压缩这边的成本,那边的成本就增加。单独降低某项成本而不顾及其他方面的反映,这种成本降低是不会体现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的利润之中的。所以,需要建立这种全流程成本的概念,来达到对整个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总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总流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集团;集中采购;分散采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的加剧,为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更加注重产业多元化战略,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企业经营规模持续攀高,企业管理也愈加复杂,组织模式逐步向集团化管控的方向转变。伴随着这种转变,各个集团企业对于物资采购管理的模式也在进行调整。原来由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子公司各自负责物资采购和生产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提升采购管理的效率,有效降低采购总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对采购的理解也由成本向利润转变,许多大型集团企业对于物资的采购逐渐由分散采购向集中采购转变。

1集中采购的定义

集中采购是企业采购的一种组织实施形式,把企业分散的原材料采购需求进行集中,把分散的采购人力资源进行集中,把复杂多样的采购流程进行标准化,统一由集采中心实施采购活动,从而获得企业采购的规模效益,提升采购价格谈判的能力,提高采购资金利用效率,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集中采购的3种不同组织形式。

1.1总部集采

集团公司总部成立集采中心,履行供应商开发和物资采购相关的全部职能,集团下属各分子公司不再设立采购部,所需生产物资全部通过总部集采中心进行调拔。

1.2组织集采

由集团总部汇总采购需求,组织需求单位共同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签订采购框架协议,但总部不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具体采购业务由需求单位实施。

1.3授权集采

集团总部根据物料共性情况,授权集团内需求量最大的单位负责某一类物料的供应开发和价格确定,需求单位与授权集采单位签订委托采购合同。

2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对比分析

分散采购模式下,各分子公司结合各自的管理习惯和管理特点,各自建立采购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在集团层面缺少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分子公司各自为政,无法形成可复制、可输出的管理规范,集团内各分子公司采购信息不共享,同一规格同品牌的物资采购价格有高有低,同一供应商在集团内多头采购,集团采购资源的协同效应无法体现。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的对比情况见表1。

3集采模式框架的设计和实施

3.1集中采购模式框架

集中采购模式框架见图1。

3.2集采模式的实施

3.2.1公司成立采购委员会。对重大采购事项提供决策支持,审核集中采购目录,建立集中采购监督考核机制,确保集中采购政策落地。3.2.2明确集采中心的职责。主要负责供应商寻源与定价、承担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职责,与供应商签订采购框架协议,指导和监督生产部门执行框架协议。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向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交付计划,并跟踪落实,履行付款职责。3.2.3物料采购实施品类经理负责制。采购人员按物料品类进行分类管理,培养采购人员专业性。物料采购经理通常从技术部门择优选拔,技术背景有助于采购经理掌握物料工艺和成本构成,把握议价策略。在集采中心内部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成本分析师队伍,为品类经理和采购经理提供专业化的成本数据分析支持。3.2.4资源中心负责采购流程与管理标准的建立、专业化的培训,以及市场情报信息的收集,IT平台的搭建。统一公司采购管理标准和采购业务流程,建立采购数据永久追溯,业务公平、公正的信息化采购平台。3.2.5总部集采与分子公司授权集采相结合。标准化、系列化物料由集团总部集采,体现集团规模化采购的优势,定制件、非标件由分子公司集采,体现集中采购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既能实现大批量物资规模化采购降本的目的,通过采与购的分离和授权集采的方式又可以确保采购响应生产的速度,满足订单交付。

4结束语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企业必须转变采购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物资集中采购的优势,持续改善和提升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与供应商互惠互利,共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供应链。

参考文献:

1毕延云.集中采购模式分析与应用[J].才智,2012,21.

2刘晓英,郭威兵.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J].电子商务,2012,5.

3马都民.对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探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2,3.

4谭颖.集团公司集中采购方案的实施研究[J].企业导报,2013,11.

5张宏.H集团集中采购管理的优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8.

采购管理总流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资管理;系统;流程;微机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351-02

1 系统概论

陕西安康水力发电厂物资微机化管理软件系统是按照电厂物资信息管理的实际需求,利用先进的MIS系统操作平台,涵盖物资使用人员、物资计划员、物资采购人员、仓库管理人员、物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职能部门、决策管理人员等各对象的使用要求,特别是计划性、流程审批、项目资金控制、预算、决算、特殊统计等要求,将物资应用架构在整个企业网络上。通过建立物资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适应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规范物资管理,降低物资公司运作成本,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公司良好的整体形象。系统基本分为三大部分:物资需求查询及提报系统、物资信息编辑系统、物资信息管理处理系统。

2 物资需求查询及提报系统

(1)支持多套帐管理。管理主业、多经等多套帐业务,支持主业与多经间物资调拨等业务;

(2)管理流程化。从预算资金计划、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物资入库、物资领用等均具有较强的流程控制;

(3)物资资金计划性,使物资在项目上的使用资金控制及时到位,避免了以往计划的盲目性,并实时提供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4)采购智能化,可根据需求情况及库存最新情况智能计算采购数量,为采购员提供计划基础;

(5)支持多种库存操作。包括验收入库、待验入库、发料、内部借料、外单位借料(调拨)、废料回收、退料、报废、盘点、内部销售等;

(6)支持库存报警,实现最低库存、最高库存上下限的控制及报警;

(7)支持借料到领料的转换,例如由于生产紧急需要不能等待正常的需求计划审批手续,可直接从仓库借料,后再进行相应的需求审批。

(1)年初制订的全厂工程项目资金定额及工程项目分类编辑;

(2)全厂物资需求计划编制汇总、物资需求计划自动生成领料单;

(3)全厂物资采购计划编制汇总、物资采购计划审批、物资采购询价、自动生成入库单;

(4)按职能部门计划部、生产技术部、财务部、审计部、纪检监察等部门相应的管理权限和流程进行接受、审批、查询上报的各种计划、申请及其他相关信息,下达任务计划、批复结果。

(5)合同汇总及执行情况查询

4 物资信息管理系统

(1)物资验收入库、待验收物资入库、领料发料、内部借料、外部借料、退料、废料回收、物资盘点、物资报废可随时查询。

(2)按不同部门、不同项目随时可以进行统计,对全厂各部门的费用进行宏观掌控。

(3)财务稽核更加方便快捷、准确。

(4) 系统设置、用户及权限设置、流程自定义基础数据管理(物资系统中各业务、物资需求计划岗位定义、物资需求计划流程定义)、物资编码(仓库及账本代码设置、物资编码、库存期初数量设置)科学严密。

(5)强大的物资备份系统,实现每天的自动备份,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

(6)库存查询、删除物资查询、库存出入明细帐查询、库存结转帐查询、物资需求计划查询、物资采购计划查询、验收入库查询、发料查询、其它库存操作查询、物资费用统计(各部门材料费用统计表、各班组材料费用统计表、工程项目费用统计表、工程项目用料明细表、库存物资积压情况表。

5 结语

陕西安康水力发电厂2008年8月1日通过实施物资微机化管理,企业各种资源得以有力整合,仓储、业务、计划管理、采购管理、数据的准确性明显提高,统计更加全面和准确,预算表生成方便快捷、灵活,使管理层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制订经营决策,办公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实际运行过程中体现了强大的管理优势:

(1)物资管理系统实现了组织管理流程再造。物资管理系统从物资需求预算形成到物资送达使用单位结转,将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都纳入系统管理之中,实现了各个工作环节操作流程再造。操作流程再造主要分6个阶段,即提交、计划、采购、核价、验收、考评。

(2)物资需求预算制定阶段。职能部门受理、审核各单位物资需求预算;各用料部门汇总自己部门的物资需求预算;物资公司编制物资采购需求预算。

(3)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促生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推行和应用,进一步完善了物资采购管理体系。管理系统的方便快捷,为领导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领导可利用较少的时间,对物资厂商准入、申请计划形成、采购计划制定、存货状态、资金拨付等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并及时形成有效决策。全面运用物资管理系统后,重新修改、制定了《预付款管理办法》、《计划、采购人员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物资招标采购实施细则》、《物资需求预算管理实施细则》、《物资定点采购供应管理办法》、《物资采购供应商市场准入实施细则(暂行)》、《物资比质竞价择优采购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等办法、细则。这对提高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增强约束力均体现了较好的效果。

(4)物资管理系统的应用,大大增强了物资采购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管理系统的方便快捷和透明,敦促采购员在采购物资材料前,不仅对物资材料的市场销售价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而且对供方的产品质量、企业资质、信誉、供应能力、售后服务和产品价格等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合格供方及价格信息档案,及时掌握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为比质比价采购、控制采购成本、择优选定合格供方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5)提升了物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物资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物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的工作需要,快捷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如物资相关人员对价格信息的掌握、对供应厂商资料的积累和选择、对物资消耗规律的掌握等都在管理系统应用后非常简便地得到实现,进一步提升了物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

(6)提升了物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物资管理系统的应用,使物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个人的工作需要,快捷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如物资相关人员对价格信息的掌握、对供应厂商资料的积累和选择、对物资消耗规律的掌握等都在管理系统应用后非常简便地得到实现,进一步提升了物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