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范文第1篇

一、摸清“两个家底”,即乡镇财政家底和资产家底

乡镇家底的审计包括:核实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以及乡镇自有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注意检查财政收支中有无不真实、不规范、不合法以及严重损失浪费和腐败舞弊行为;对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和乡镇自有资金支出的效益性进行必要的延伸审计,检查有无决策失误导致的盲目投资、投资失败等问题。所谓资产家底,是指乡镇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至截止日的时点数。对“家底”的审计,必须查清领导干部接任时的财政家底及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这样便于截止日和任职时进行对比,看财政收支的增长变化及国有资产的增减、保值增值情况,以实际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业绩。

二、核实指标

财政、财务收支指标,应相应包括宏观经济指标,如工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等。审计中可以采用由乡镇自查自报、审计组抽查验证的方法。对于工农业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等宏观经济指标,必须从统计、经管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汇兑资料入手,按照报表的层层隶属关系,选择最基础单位进行逆向延伸审查,并结合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核实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客观性。

三、查清违纪问题

这包括隐瞒截留或虚报财政收入、挪用专项资金、挪用公款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发奖金补贴、私设“小金库”、贪污私分等违纪违法问题。审查的方式方法与正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一样,重在证实领导干部执行财经纪律,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情况。

四、搞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进行审计评价,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在。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中,如何划分乡镇领导干部的责任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审计查实的情况,应注意以下七个问题:

1、要紧扣“经济责任”的主题,评价的范围,只限于经济责任;评价的依据,必须是通过审计取得的真实材料;评价的角度,必须既能体现领导干部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又能反映执行财经纪律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要分清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对其任期内的以下行为应当负责: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失职渎职的行为;其他违反国家财经法规的行为。例如:某单位被审计查出小金库达70多万元,该单位领导对小金库的收入了如指掌,由其指定一人专门负责,且支出由该领导一人签字审批。这位领导己构成指使、纵容、包庇下属人员私设小金库的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且知情不报,对该项违纪问题应负直接责任。间接责任是指领导干部应负有的直接责任以外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它包括对经所在单位班子或党委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所承担的责任、对所在单位的管理责任以及对其下属单位应负的监督管理责任。

3、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由于领导个人主观决策、决定所引起的不良结果,应由领导负直接责任,有些问题不是领导主观因素造成的,应认真说明形成违纪行为的客观原因并区分责任。例如:某局由于财政核定经常性支出经费不足,导致正常经费超支挤占专项经费,这就是形成经费超支的一个客观因素。

4、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在现任领导任职期间发生的决策失误、违纪违规问题及其他问题产生不良结果,所负的责任是现任。因上任领导任职期间的决策失误、经营亏损或其他问题在现任期间体现不良结果的是上任责任。例如:由于前任领导对外担保贷款,在现任期间负连带责任被法院强行扣款,此项责任应由前任领导负责。

5、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一事项由主要领导个人作出决定的,其产生的后果所当然由领导个人承担,是属于个人责任。另一事项经单位党政领导或班子集体研究通过,那么,其产生的后果应由集体承担。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范文第2篇

全部政府性资产的涵义、规模和结构

全部政府性资产是比全部政府性资金涵盖范围更广又有别于国有资产的一种新提法,是指依法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用以支持政府运行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有权使用和依法处置、可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经过对部分县乡政府性资产的摸底分析,全部政府性资产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全部政府性资金。是指以政府公权力来归集并且政府有权使用或者承担责任的资金。二是部门存量资产。是指国家对行政和事业单位直接划拨或拨入经费形成、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并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固定资产总和。三是经营性资产。主要是指在各类企业中运营的国有净资产和集体净资产,也包括部门存量资产中非经营性转为经营性的资产。四是资源性资产。是指依法属于国家的资源,在履行了法定程序后形成的可计量的政府性资产。五是公益性资产。政府以各种形式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本金以及收益所形成的实物资产。

以某县为例,2007底县级全部政府性资产(不含乡镇一级)约105?郾85亿元,其中全部政府性资金39?郾82亿元,部门存量资产22?郾78亿元,经营性国有资产1?郾54亿元,资源性资产18?郾64亿元(仅评估无形资产),公益性资产23?郾07亿元。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结论,那就是全部政府性资产的概念表述虽然还缺少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但其规模巨大,一个县的县本级全部政府性资产的数量就已经相当于该县一年的生产总值(若将分布在乡镇的资产计入,数额更大),是财政总收入的十余倍,而且分布领域相当广泛,对此,我们应当予以高度关注。

政府性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衡量社会资源配置格局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逐渐上升,政府公共支出的扩大,不仅彰显政府公众受托责任的扩大,而且也带来政府资产管理问题。从今年县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调查情况看,政府性资产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账外资产混乱,监管十分薄弱。前述某县本级2007年的105?郾85亿元全部政府性资产中,纳入资产账簿进行核算和实施日常管理的主要是全部政府性资金和经营性国有资产,约占资产总量的39%,尚有占资产总量比例约61%的其余资产未完全系统建账或入账,大部分是账外资产,处于失管或随意管理状态。例如,该县城司,审计时共有自建拆迁安置用房总面积22452?郾94平方米,在拆迁过程中形成的房产12708?郾05平方米,合计4203万元的房产都是账外资产。而该县的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在全省具有普遍性。据今年对13个县市区重点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有301个项目、125?郾18亿元投资的交付使用资产未纳入政府资产管理,占调查项目总数的92?郾05%。同时还显示,对部门存量资产经营、资源性资产垄断权的租赁、公益性设施的对外创收,以及这些经营所形成收益的分配和使用,目前尚无系统规范的管理监督制度安排。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无疑加大了经济运行和政府管理的风险。

监管主体缺位,运营管理粗放。据13个县(市、区)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调查结果显示,有138个投资额达64?郾09亿元的交付使用项目未经综合验收或验收备案,占调查项目总数的42?郾2%;有254个投资额达109?郾85亿元的交付使用项目未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占调查项目总数的77?郾68%;有207个投资额达84?郾32亿元的交付使用项目未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占调查项目总数的63?郾3%。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监管主体不明确、部门管理分散、责任不清,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另外,政府对外投资管理责任不落实现象也比较严重。例如某镇2005年至2007年底对外投资7家单位计股权1227?郾6万元,除其中两家收益101?郾6万元外,其余5家对外投资的企业至今未收到过分红款,并已有2家关停倒闭。该镇资产经营公司对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了解或不掌握,存在资产流失和权力寻租的隐患。

部门利益割据,统管力度弱化。某县至2007年末,非经营转经营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郾27亿元,资产所有权划归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但管理权、收益权仍属原单位。调查发现,2005年至2007年“非转经”资产已过户给县国资公司的7个单位的租金收入为1177万元,这些收益虽在非税收入账户反映,但其支配使用权仍归部门掌握。而未纳入“非转经”的其他单位,则将经营收益直接留在部门自收自支。在对某区政府的资产审计中,发现该区2007年度事业单位约32200平方米的出租房产应收年租金为1160万元,但区财政局财政专户管理的实际租金收益仅为205万元,尚有约80%的租金收益散留在各单位。这种格局不仅带来权力与责任的脱节,也造成收入分配的不公,严重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制约部门预算改革步伐。

项目建设“虎头”,后期管理“蛇尾”。从总体上看,多数地方和单位,对项目的建设积极性很高,在申请立项和建设中都予以全力以赴,力度较大,但是,这种“热度”一般到项目建成后就急剧消退,后期的管理难以到位。有的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都要相应地成立指挥部、项目办等机构,但这些机构在项目实施结束后,不仅没有及时做好工程决算、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制度的制定、账户核销等后续工作,而由于部门和指挥部人员的各种利益关系,有的项目竣工已经十几年,指挥部仍保留着,项目亦继续无休止地在支付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和非转经用房,已经使用十几年也没有进入固定资产账,没有真正形成资产,有的实际上已造成流失。调查发现,某县2005年至2007年有11个完工交付使用总投资为8?郾47亿元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单位长期挂“在建工程”,未移交资产管理单位,或未及时结转登记固定资产。

政府管理缺位,公共服务不足。政府性资产既是可利用的资源,又是其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手段,有的基层政府在规划公共投资时,往往忽视预算的资本性和经常性支出之间的匹配关系,投资工程竣工后,对后续经常性维护投入保障考虑不充分,造成公共产品的服务功能不足。有的公共基础性项目建成后,管理、维护跟不上,维护资金、配套设施不落实,使项目的服务功能大打折扣。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集纳污管道不配套,或运行成本过高难以摊消,影响治污效果。据今年13个县市区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调查结果,投巨资建设的康庄工程使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建成后由于产权路权不清,养护管理责任主体不明,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大量通村公路处于失管状态。

加强政府性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切实提高对政府性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审计调查的情况看,被调查的有关县级政府对本级政府性资产的总量规模以及运用情况都不能全面掌握,各地出台的政府资产管理制度、运行和监督机制也不完善。因此,必须提高对政府性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通过管理政府性资产实现的。管理好政府性资产是深化预算改革、建设公共财政的需要,是科学制定预算定额、科学编制预算的基础,政府性资产管理就是政府的财力管理;管理好政府性资产也是约束政府权力、建设廉洁政府的需要,加强对政府性资产的管理是防止政府行为失范的实现途径。各级政府要明确政府性资产既是可资利用资源又是其提供的公共产品这一双重属性,切实树立资产资源意识、履责问责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规范管理的要求,落实管理职责,解决管理体制和机制缺失的问题,并纳入政府的日常管理。

切实加强政府性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以制度管资产,必须明确管理重点,加强对政府性资产的价值管理和管理薄弱环节的制度建设。对于管理法规相对完善的部门存量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政府要依法按照明晰的产权关系实施管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统筹管理力度,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于公益性资产的管理,应通过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制度,真正加强对这部分政府性资产的价值核算和实物管理,建立资产移交制度、台帐制度和定期核查制度,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对于资源性资产,应强化保护、合理开发和加强管理,积极引入绩效评估机制。在分类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加强立法调研,争取出台政府性资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从长远考虑,还应重视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问题。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财政管理;对策探析

作为基层组织的乡镇政府,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农村基层建设水平,对于保持乡镇地方政权和社会安定,都有很大作用。近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财政税务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乡镇财政管理现状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级主管部门也加强了对乡镇财政和财务管理的力度,可是,一些乡镇政府部门还是没有引起对乡镇财务工作和管理的足够重视,还经常出现不依照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办事,在实施过程中,有令不行的现象屡禁不止,怎样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支出大于收入、负债累累的现象,这是各个财政工作人员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思考。

1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财政预算精细化管理不够

通过近阶段对乡镇财务审计后所反映的情况看出,乡镇财务在资金预算批示、答复、整顿和实施等的过程中,还出现违背《预算法》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没有科学的预算编制,只是按照以前的按标准、按定额、按实际情况的“三按”办法,使资金预算不细致、不全面,造成资金使用不公开,也没有可行性操作。而乡镇其他方面的收入也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预算,致使许多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透明、不公开,也没有规范性地对预算进行调整。还有一些乡镇在预算进行追加时,缺少审批程序,监督不严格。

1.2专项资金管理不深入

因为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分散,没有设置专门的部门进行负责,权责不分,监督不力。特别是资金数目较大,项目很多的乡镇,没有按照有关国家对支农专项资金的要求,进行专门核算。各项目之间相互交叉,没有设置专门的核算支出列支,根本不能进行绩效评价和管理督察。另外,由于对专项资金只是抽查和突击性检查,并且对检查出的问题没有修正和进行相应的处罚,只是形式上的象征性地处理,因此,农村专用资金的挪用、占有、代管现象还比较严重。

1.3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

国家对财务管理虽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但是,各个基层财务管理机制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基层财务管理体制各种各样,所做账目也是千差万别,如有些是经管站,有的是财政部门,还有的是乡镇政府机关统一账目,这种乡镇财务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不科学、不精细的做法一直存在。还有的会计出纳不分,结账不及时,有的甚至年底才结一次账,内部管理形同虚设,还有的乡镇频频更换财务工作人员,交接不规范,致使出现混乱的财务管理。

1.4乡镇财政收支不平衡,没有长期的资金预算计划,负债累累

当前一些乡镇进行商业银行贷款、农民基金会等地方有很大数额的债务问题,有的是经过长期积累,给后期偿还带来了巨大困难。主要原因是一些工程项目没有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也没有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更没有进行精细的市场调查,致使追求暂时效益的企业很快出现亏损和资金流失、拖欠。还有些乡镇无计划、无目的,跟风上马,也没有考虑本乡镇的具体实际,没钱贷款也上;还有的出现乡镇机构臃肿,入不敷出,只能靠借款度日。

2乡镇财政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管理体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综合预算的观念,也没有规范的预算管理机制,约束力不强,编制程序混乱,也没有很完善的预算支出编制。2.2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法制观念淡薄在财务收入和支出方面没有按照财务规章制度和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去执行,使一些违规违章现象发生。

2.3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当前有些乡镇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不严密,根本没有多大约束能力,个别乡镇在财务收入支出的审批、票据的审核、认真履行财务岗位责任等方面没有相关的约束机制,有些财务工作人员也没有真正执行财务管理监督职责。

2.4乡镇负责人和财务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业务水平等方面亟待提高

有些乡镇负责人高高在上,目无一切,个别乡镇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道德素质低下,没有相应的教育培训活动,并且有些乡镇财务工作人员经常变换岗位,相互交接不及时,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2.5有些乡镇负责人对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

出现有头无尾现象对于乡镇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出现雷声大、支持力度却很小现象,尤其是后面的维护和管理跟不上。

3对乡镇财务管理实施的有关政策和建议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财政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财政管理职能也得到强化,因此,要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多方面努力,齐抓共管,发挥乡镇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

3.1实现乡镇财政管理模式的改变,试行“乡财县管”或者“镇财县管”的方法

根据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库单独账户的方式作基础,通过国库综合收入和支付作为主要方式,经过对乡镇管理形式的改变,实施乡镇财政县级管理然后申请回拨乡镇再用的方式,加强对乡镇财政的收支管理,深化乡镇财政管理监督机制,使乡镇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进一步解除债务风险,加快乡镇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3.2健全制度、夯实基础

只有建立健全乡镇管理制度,才能使乡镇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乡镇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各种工程项目管理、负债资金收支管理、专项资金收支管理等各种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支出和审批,要严格程序,对一些债权债务的管理,要逐渐对当前债务进行化解,明确债务存在的具体情况,逐渐使理财行为得到规范。

3.3加强队伍建设,规范管理要提升

乡镇财务人员的素质,加强队伍的建设与培训,调配精通业务、熟悉财务知识、素养高的人员充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考试考核,不断提高财会人员核算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约机制,规范财务核算;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财务人员相对稳定。

3.4加强财务监管,严格处罚管理

一是加强财务监管的广度,加强新闻舆论,把内部监督与公开曝光结合起来;二是加强财务监管的深度,健全领导离任交接制度,加强乡镇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三是纪检、监(检)察、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和制衡机制,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按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殷金胜.浅论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2008(2).

[2]陈谏.乡镇财政管理的现状及解决对策[J].经济论坛,2005(2).

[3]许晓剑.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