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分类;农业生产;应用

中图分类号 S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63-02

Microbial Fertilizer and Its Application Progres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NG Jing-chao

(Shandong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Ji′nan Shandong 250100)

Abstract Microbial fertilizer is a new kind of fertilizer,it can not only enhance soil fertility,but also can improve crop quality,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een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bial fertilizer,microbial fertilizer class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ere reviewed.The problems in microbial fertilizer development were also analy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icrobial fertilizer;classificati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application

当今是一个生态文明的年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十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1]。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田土壤质量深受影响。首先是化肥和农药的超量使用,不仅造成使用效率下降,而且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其次是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土壤生态功能。微生物肥料的开发和应用对于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在提高与保持土壤肥力、转化营养元素、提高化肥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害、净化环境与平衡生态系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目前,人们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对绿色农作物青睐有加,因此对微生物肥料的需求也将增加,这为开发微生物肥料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2]。目前微生物肥料逐步成为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等肥料的主力军,正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着越来越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本文对微生物肥料的发展与在农业上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微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状

所谓微生物肥料,是指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能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制品[4]。微生物肥料也被称为菌肥、菌剂、接种剂,是肥料制品中的一种,与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等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从而使其生长旺盛、产量增加[5]。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开始出现根瘤菌肥料,而我国的微生物肥料研制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6]。最开始研究的是大豆和花生的根瘤菌剂,之后从原苏联引进细菌肥料;后来开始推广使用固氮蓝绿藻肥和放线菌肥料;7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VA菌根,以此来提高植物的水分利用率和磷素的利用率;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将固氮菌和生物钾肥混在一起作为拌种剂使用;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基因工程菌肥、作基肥和追肥用的有机无机复合菌肥、生物有机肥、非草炭载体高密度的菌粉型微生物接种剂肥料以及其他多种功能类型和名称的微生物肥料[7]。当今,微生物肥料已被农民普遍接受,不仅应用于粮食作物,还应用于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2 微生物肥料的分类

微生物肥料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进行多种划分。一般认为微生物肥料可分为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8]。微生物菌剂是指含有1种或多种目的微生物的活菌制剂,这些目的微生物都是经过工业化处理的,或生产增殖或浓缩或经载体吸附[9]。菌剂从形态上可分为固体和液体,固体菌剂呈粉末状,易于保存和运输,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生物有机肥则是将特定的目的微生物与腐熟的有机肥复合在一起组成的一种新型肥料,它同时具有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2种效用。生物有机肥外型上为颗粒状,是一种环保肥料,适合在有机农业生产中使用[10]。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和有机质复合而成的肥料,既有微生物的作用,又有化肥的作用[11]。

按照制品定微生物种类进行分类,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细菌类肥料、真菌类肥料和光合细菌类肥料[12]。若按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进行分类,又可分为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钾细菌肥、硅酸盐菌肥和复合菌肥[13]。

3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偏少的现状,加之我国土地资源具有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和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等特点,这就要求提高产量[14]。而施用化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增产途径。但是,长期施用化肥会致使土地肥力过剩,出现土地板结、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化肥的大量使用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破坏土壤生态系统[15]。另外,化肥的施用还会增加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影响农产品的品质。这与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要求相违背,也不符合人们追求健康食物的意愿。而微生物肥料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它具有长效、无毒、无污染、节约能源、成本低等特点,可弥补化学肥料的缺点和不足[16]。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大致如下:一是通过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大量有益菌在植物的根系周围形成了优势种群,抑制了其他有害菌的生命活动。二是改善土壤,培肥地力。三是促进植物生长,改善抗逆性。四是分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避免残留农药对下季作物产生药害,还对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系排放的有害物质进行分解[17]。大量研究证明,微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自身的生命活动及其代谢产物来增加养分供给量,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和减少化肥施用等目的[18-19]。现在,微生物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在粮食生产中,施用微生物肥料可明显改善农田土壤生态,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比和肥效微生物数量,优化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降低土壤容重,提高阳离子交换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20],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在果树中,施用微生物肥料可改善果品的品质,提高有益成分的含量,降低水果中有害成分的含量,满足现代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有研究表明,施用微生物肥料可以协调砀山酥梨氮素养分的吸收,明显促进砀山酥梨对其他矿质养分的吸收。并且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加微生物肥料,单株果树增产可达25%以上。施用微生物肥料还能增加果实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等,大大提高梨果的品质[21]。

在蔬菜生产中,施用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协助蔬菜吸收营养,降低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提高抗病能力,从而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22]。

4 结语

微生物肥料作为一种新兴肥料,具有其发展优势。施用微生物肥料可减少化学化肥的施用,改善土壤微生态,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但是,由于生产及研发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微生物肥料的推广和普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首先是市面上的微生物肥料产品众多,但是产品的技术创新严重不足;其次是微生物肥料的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存在不足,没有针对微生物肥肥力的检测标准,现行的只是一些地方标准,不利于微生物肥料产品的发展;最后,作为微生物肥料核心的菌种,其选育和改进处于严重滞后状态。这些都不利于微生物肥料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微生物肥料的发展:一是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发展优良菌株的选育和改进工作,提高微生物肥料的肥力稳定性;二是增强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

5 参考文献

[1] 牛翠芳.我国微生物肥料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10):36-37.

[2] 燕永亮,李力,李俊.根际固氮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及微生物肥料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5):93-101.

[3] 孟瑶,徐凤花,孟庆有,等.中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6):276-283.

[4] 葛诚,吴薇.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应用及问题[J].中国农学通报,1994,10(3):24-28.

[5] 张雪峰,胡滨.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生态环境修复效应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1(2):98-100.

[6] 郐士鹏.我国微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现代化农业,2005(11):15-17.

[7] 袁田,熊格生,刘志,等.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9(7):44-47.

[8] 王素英,陶光灿,谢光辉,等.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1):14-18.

[9] 张敏,王兆玉.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前景[J].北方园艺,2004(5):6-7.

[10] 孔凡真.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J].土壤肥料,2006(11):24-25.

[11] 葛诚.微生物肥料生产及其产业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2] 郭永利.微生物肥料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J].陕西农业科学,2012(4):134-136.

[13] 江涛.常用微生物肥料的种类与应用[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2(1):30.

[14] 杨尚友.微生物肥料及其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科技,2009(6):51-53.

[15] 菅广宇,苏百童,邵秀丽,等.3种有益微生物混合发酵液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1):141-144.

[16] 刘健,李俊,葛诚.微生物肥料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杂志,2001,3(21):33-36,46.

[17] 许前欣,孟兆芳,于彩虹.微生物肥料农业应用的效益评价[J].天津农业科学,2000,6(2):44-46.

[18] 葛均青,于贤昌.微生物肥料效应及其应用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11(3):87-88.

[19] 成春彦,熊顺贵.微生物肥料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报,1997,2(S1):12-15.

[20] 孙中涛,姚良同,孙凤鸣,等.微生物肥料对棉田土壤生态与棉花生长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3):54-56.

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一、忠县成熟的农业资源和特色的生态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忠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距重庆主城180公里,渝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长江黄金水道横贯县境88公里,有3条省际公路交汇于县城,公路四通八达,规划建设中的沿(长)江、梁(平)忠(县)、梁(平)黔(江)高速公路及沿(长)江铁路过境忠县,忠县将成为西部地区通向华中、华南最便捷的陆上大通道和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节点,地理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一)农业基础扎实,发展前景广阔

忠县地处暖湿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气候, 温热寒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境内低山起伏,溪河纵横交错,中小型水库近百座,地表水平均径流量11.48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约5.3万千瓦。土地面积2187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积5.31万公顷,忠县独特的地理和气候、土地肥沃,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是国家粮食主产县、国家瘦肉型猪基地县、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县和重庆市优质水稻、柑橘、大豆、蚕桑、榨菜、苎麻等生产基地县,曾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当前,忠县按照“135”现代农业体系发展思路,结合优势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了“柑橘、优质粮油、甘薯、大豆、蔬菜、苎麻”六大支柱农业产业和“苎麻、大豆、蔬菜、油茶、油橄榄、绿竹”等一乡一品,特别是柑橘产业,派森百橙汁公司生产的NFC鲜冷橙汁已步入国宴餐厅,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还有三峡生态鱼、汤圆粉、白公酒、茗岳有机茶、忠州土猪、忠州豆腐乳等30多个特色农业品牌。

(二)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特色突出

忠县生态保存完整,物种丰富多样,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天然基因宝库,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林业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4.1%。境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天池森林公园,山高、水足、温适,植被类型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川东至今保存较完好的原始森林之一。天池峰峦连绵、地势雄伟、绿茵覆盖、山花似锦、风景秀丽,是人们疗养避暑、跑马狩猎、观光旅游、会务旅游的理想境地。

水资源丰富,三峡库区全面蓄水后,将形成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的人工湖泊,水库总库容最高可达393亿立方米,成为国家水资源重要战略储备库。忠县拥有横贯县境的8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两岸支流水系发达,水域宽阔,纵深径长,加之临水、平湖特色,为高档临水地产、游艇产业、水上赛事举办和水上娱乐活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无限商机。

生态产业优势凸显,忠县海拔117米至1680米,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气候,是亚洲乃至世界最适合柑橘生长的地区之一,忠县正积极打造国家级现代化农业旅游示范区和最具有观光价值的园区“中国柑橘城”,它将是世界首家将柑橘育苗、种植管理、品种博览、标本展示、高效生态柑橘园、加工制汁、鲜果处理集中展示的精品园区,也是绿色生态农业、现代高科技条件下柑橘种植与加工、休闲娱乐和优美田园风光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奇、异、野、土、采、尝、购的强大吸引力,拥有观赏、旅游、休闲、健身、参与、习技、科考、求知等多项功能。

二、发展生态农业做大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忠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忠文化、柑橘文化为主题,大力发展旅游业,塑造忠县“半城山水满城橘”的旅游形象,积极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当前已建成柑橘景观为主的中国柑橘城核心区、金色杨柳、三峡橘海等三大乡村生态旅游景区,以高山消夏度假旅游为主题的白石镇巴蔓竹韵乡村旅游区、石子乡杨兴村消夏度假区等项目,但“以橘为媒”,打造的是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来发展乡村旅游业,仅仅提供简单的吃、住,而且容易受到地理和季节性的限制,没有充分利用忠县其他丰富的生态资源,从特色发展、规模档次、服务项目、生态打造等方面上不去,乡村旅游发展总体缓慢,主要表现在:

(一)农业投入不足,产业粗放

侧重点在工业上下功夫,缺乏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对农业、农村资源、农产品等的挖掘、整合、利用、创新、包装和宣传不够,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未能有机结合,仅有“柑橘”农业景观得到深度挖掘,其他独特的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缺少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品牌,造成乡村旅游内容单一,乡村旅游形象不够突出,发展缓慢。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一是道路交通设施相对落后,目前忠县无铁路经过,高速公路仅有沪渝高速,难以形成与长江黄金水道配套的高效物流网络,农村公路通达通畅率较低;二是生态环保问题突出,库区遗留的消落带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乡村旅游观念不强,生态知识贫乏。旅游资源缺乏统筹规划,开发不足且不合理,有些乡村生态游为主题的景区虽然小有进展,但没有大项目,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管理部门不能很好的处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很多生态农业企业和村民普遍对生态旅游知识贫乏、对乡村旅游开发价值的认识不全面,对政府的决策意图和政策措施了解不多,乡村旅游的氛围还不浓。村民和游客对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意识不强,环境保护意识差,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

(三)乡村旅游产品内容单一

乡村旅游产品不够丰富,基本都是过境观光旅游,趋同现象严重,参与体验和互动的活动内容少,游客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消费项目少。

(四)旅游接待设施和规模参差不齐

度假村、民居旅馆、星级农家乐是生态旅游接待主体,但当前忠县仅有七家三星级农家乐,而且整体规模偏小,发展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农家乐以餐饮为主,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没有突出主题和特色休闲项目,在挖掘本地民俗文化和农家乐知识、带动游客参与等方面做得不够。

(五)旅游专门人才和信息化建设滞后

旅游专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有待提高,懂生态学尤其是乡村旅游学知识,能准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乡村旅游发展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集信息交互、电子商务、网上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网络交互平台的专门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六)宣传营销力度不够

对外宣传方面力度不够,游客和潜在游客对其旅游形象感知度较低,虽然“半城山水满城橘”的口号响亮,但其深厚的底蕴缺乏相关产品的支撑。

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做大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做大做强乡村旅游,首先要做好“质”。应充分依托忠县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枢纽,抓住扎实的农业基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扶持和开发生态农业促进乡村旅游业大发展。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山水为依托,以农业为支撑,以生态为根本,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来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努力建设重庆市乡村旅游示范县,积极打造三峡库区特色旅游目的地。

(一)政府的调控职能,开展多维度的措施保障

①创新体制机制,成立专门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和文化旅游宣传营销中心、招聘懂得生态知识和乡村旅游人才,有计划、有规范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完备的二级管理体系,在主要景区设立管委员会,并充分发挥旅游协会专业分会的作用;②完善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③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强化资本运作;④落实旅游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切实保护当地的生态农业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

①发展优质农业: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发展高效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业设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形式发展李、桃、梨、枇杷、葡萄、柑橘等特色水果,种植中药材,大力推广笋竹、茶叶、大米、米酒、豆腐乳等特色农产品,让更多的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从而带动“三峡橘海”、“金色杨柳”、“艺术田园”、“低碳竹海”等休闲旅游景区的发展;②发展特色农业:借助独特普观光游、柑橘DIY、举办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③打造精品农业,大力培育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推广“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创建农业品牌,推进品牌化经营。努力建设一批生态的农业休闲山庄、农业观光示范场、农业生态体验区,将忠县打造成三峡库区的农产品供应中心和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及农业科普教育中心。

(三)深入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全力打造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

①发展森林生态游,利用忠县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积极开展观光游、消暑避暑游,借助“忠文化”和森林美景,打造浪漫婚庆旅游专项产品;团体游客还可以借助“忠文化”和美景,根据自身需要组织团日活动、党员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素质拓展训练等特色活动,达到寓教于游,使之成为凸显忠县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②依托独特的水域生态资源、辅以完备的基础设施,推出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水上观光、休闲度假及运动旅游产品,打造长江上游最大的水上休闲运动基地和游艇基地,开发长江黄金水岸水上运动产品,如魅力江景游、建筑奇观观赏游、游艇休闲度假游、水上运动休闲度假游等活动。

(四)大力发展农家乐,努力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鼓励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开发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完善农家乐的发展优惠政策,依托良好生态环境,用好丰富农业资源,借助特色民俗文化,把“家园”和“田园”相结合,打造一批星级农家乐和建设一批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同时,将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将部分农村转变为旅游景区(点)、将部分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者,以旅游开发带动农家乐的发展和农产品销售,实现农旅相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

(五)整合多种营销方式,唱响忠县旅游品牌

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资源;农业产业化;发展;途径;甘肃灵台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361-02

灵台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属于北方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县域面积2 038km2,年平均气温8.6℃,日照时数2 453h,无霜期159d,年平均降水量650mm。境内具有丰富的土地、光照资源和良好的水利、交通条件,发展潜力很大;但也有一定的资源局限性和脆弱性,发展速度缓慢。为促进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笔者在对全县农业资源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充分发挥比较效益的观点出发,提出该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途径。

1灵台县农业资源特点

1.1土地资源丰富,但土壤肥力较差

灵台县位于北纬34°54′~35°14′,东经107°0′~107°57′,总耕地面积5.22万hm2,其中山地3.33万hm2,川地0.61万hm2,塬地1.28万hm2,总人口22.56万人。海拔890~1 520m,地形为“一塬(什字塬)一山(南部山区)两道川(达溪河、黑河川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垆土,其次为黄绵土。地势平坦,土地面积广阔,便于机械化作业,适于规模化生产经营和产业化开发利用。但灵台县土壤肥力较差,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11.5mg/kg以下,有机肥源不足,70%左右的耕地土壤为低产田或中低产田。

1.2水利条件较好,但季节分布不均

灵台县境内达溪河水利工程总干渠全长21.03km,设计水流量0.8m3/s,年灌溉面积670hm2,3条支渠总长8.147km,支渠以上的渠系总长度12.3km。目前,斗渠、龙渠和毛渠等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及平田整地工程基本就绪,整个引水工程已经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降雨季节分布不均,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5%,每年在农作物生长期有40~50d为停水期,不能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地下水资源贫乏,埋藏较深,农田灌溉能力差。这对需水较多的大田作物、园艺作物、冬春设施栽培以及较大规模的养殖业都有一定影响。县政府已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在达溪河灌区上游涧河流域投资修建大型水库,随着水库的建成使用,这些问题都将得到很好地解决。

1.3光照资源充足,但热量条件有限

年平均日照总时数达2 453h,夏季平均日照8.5~10.0 h/d,年辐射总量563.4~587.3kj/cm2,光能资源丰富;且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0.0~12.6℃),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但年均气温仅为8.6℃,平均无霜期159d,作物生长期1年有余2年不足,霜冻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威胁。≥10℃的有效积温2 804℃,冬春季严寒期长,但光照充足;夏季气温较高,秋季降温较快,总热量对蔬菜等露地经济作物生产有一定限制。

1.4交通运输发达,但优势发挥不够

灵台县东南与陕西长武、彬县、麟游、千阳、陇县接壤,西北与崇信、泾川县毗邻,西宝高速、平定高速及天平高速3条高速公路与灵台县相邻,国家正在投资建设的西安到平凉的铁路于相邻的陕西长武县通过,咸阳国际机场距离灵台县不到200km,无论公路运输、航空运输,还是铁路运输、通讯条件均十分便利。但由于灵台县农业综合开发起步较晚,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数量少、生产经营规模小、且带动能力不强,可供运输的农副产品数量少,发展的交通运输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1.5发展前景广阔,但开发步伐缓慢

由于灵台县是“一塬一山两道川”,地形以塬地和川台地为主,随着达溪河川区水利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使该县两河川区从传统的旱作农业变为灌溉农业,大大提高了土地、光热、生物资源的利用率。但由于灵台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农民综合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农业生产投入水平不高,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致使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1]。虽然灵台县先后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或试验场,但因科技投入不足,未能发挥应有的科技先导作用。

2灵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具体途径

2.1把粮油等传统基础产业做优做精

粮油生产是灵台县的传统基础产业,在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同时又是一种弱质产业。粮油产业效益低是一个全国性的普遍问题,但不能因此而不重视粮食甚至放任不管,如果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把粮食安全寄希望于进口,那是非常危险的[2]。为此,必须树立粮油产业大有可为、粮油产业也能为农民增收做贡献的观念,在把粮油产业做优做精上大作文章。通过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推广优良新品种和新型实用技术,增加粮油生产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产量,改进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加工增值,从而有效提高这一基础产业的经济效益。目前,灵台县粮油产业应重点发展以冬小麦、春玉米为主的粮食生产加工业,以冬油菜、胡麻、荏子为主的油料生产加工业,以豆类和糜谷为主的小杂粮生产加工业。

2.2将草业作为新兴基础产业优先发展

根据灵台县南部山区土地资源丰富和土地利用率低下的实际,应将以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为主的草业开发作为发展生态农业的先行基础产业来抓。草业是朝阳产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3]。种植豆科牧草有六大益处:一是为养殖业提供足够的饲草,实现就地转化增值;二是进行饲草生产加工,实现产业化生产经营;三是可以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的大面积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是豆科牧草根系发达,需水较少,可以缓解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五是种植豆科牧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六是可以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耕地的用养结合[4]。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很高,是畜禽养殖的优质饲草,而且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应成为灵台县草业发展的首选饲草作物。根据灵台县中低产田改造、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养殖业发展的要求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牧草种植面积应保持在耕地总面积的30%左右,其中紫花苜蓿可占到牧草面积的80%。

2.3把畜禽养殖业作为主导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从灵台县综合农业资源情况和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等因素考虑,发展畜禽养殖业的比较效益高于种植业,因此养殖业应是灵台县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主导优势产业,也是“草业—养殖业—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农业产业链的中心环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可大力促进草业发展,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持续增长;同时可以生产大量的有机肥,有利于加强土壤培肥,促进沃土工程的实施,有效提高种植业的产量和效益。灵台县养殖业应以发展草食型肉用畜禽为重点,适度发展奶蛋畜禽养殖,逐步优化畜牧结构,大力推进品种改良和暖棚养殖技术,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出能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家庭养殖为基础,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奶牛、蛋鸡养殖业,适度发展养渔业和特种养殖业,按照小规模养殖、大群体经营的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新型养殖基地和畜禽良种改良基地,促进养殖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从现在的不到20%逐步提高到40%~50%,使畜禽养殖业真正成为灵台县农业产业化的优势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4将苹果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

灵台县位于被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优势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是以苹果为主的“平凉金果”主要产区之一。境内光照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苹果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当地农民具有栽植苹果的传统习惯,但因面积较小,未能形成真正的产业优势。近年来,随着“平凉金果”这块“金”字招牌的名气越来越大,灵台苹果也呈现出价升快销的喜人局面,已远销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多个大中城市及西欧、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年销量达2万t左右。2009年苹果的产地销售价已达到4元/kg,果农户均果品收入达3~4万元。因此,灵台县应抓住这一机遇,树立“小苹果、大作为”的观点,并在苹果的品种、品质、规模和深加工等方面狠下功夫,使传统的优势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2.5使种业、林业等潜在优势产业发挥潜能

随着灵台县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一批新的潜在优势产业已经孕育成熟,有望成为灵台县的阳光产业。一是种业。灵台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病虫害少,生产的农作物种子籽粒饱满、发芽率高,具有较好的良种繁育条件,可与相关种业公司联合,进行冬小麦、玉米、高粱、油菜、胡麻、油葵、西瓜、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良种的大面积繁殖。二是林业。林业是灵台县生态改造和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重点工程,一方面,要抓好枣、杏、扁桃、核桃等经济苗木和红叶李、国槐、侧柏、梧桐等绿化苗木的生产繁殖;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以核桃、毛杏、枣、仁用杏为主的经济生态林建造和以杨树、刺槐为主的环保生态林建造;同时结合农田防护林建设,在渠边、路旁、地埂大力栽植小叶杨、毛白杨等速生用材林,使灵台县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乔木与灌木结合、经济林与生态林并举的重要林业基地。

整理

3参考文献

[1] 年艳.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9):10-11.

[2] 李玮.浅谈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9):13.

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对策

1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

所谓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成果和手段,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内部的物质和能量闭路循环,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它是一种农业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模式[2]。它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农业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涉及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农业的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及绿色消费等一切有利于农业环境发展的循环经济系统;其次,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双赢的经济形态,它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并且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再生闭路循环利用为特征,实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的目标;再次,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它的实现离不开现代高科技成果和手段;最后,农业循环经济必须以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为载体,它的发展必然与合理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息息相关。因此,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3]。

2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过多与农业资源有限矛盾突出的国家。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面临着以下几点的困难。第一,我国的农业资源总量虽然比较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很少。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800m2,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有79%的耕地属于中低产地耕地,总体质量偏低,而且目前耕地面积还因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逐年减少。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4,且水资源的分布严重不均,长江以北水资源少但耕地多,长江以南水资源多但耕地少,并且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缺水少雨。第二,我国面临着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和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农业机械虽有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但仅占世界水平的8.8%。有些农业资源比如秸秆的开发利用率很低,一般都作为燃烧材料使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第三,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一些乡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未经处理就直接把“三废”排放到农田,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最大危害。此外,在农业生产中,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等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4-5]。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下,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推行清洁生产,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才是长久之计。

3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并且缺乏循环经济的观念。我国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远远达不到担当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任。此外,农业生产中农民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加之政府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农业循环经济观念在农业生产中缺乏,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相关的技术研究落后。循环经济的发展是要以技术研究为支撑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关键的技术无法得到满足,而且已有的技术推广应用也很不到位。总体看,我国农业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而且推广应用效率低。第三,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前期,必须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满足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要求,但我国财政资金投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数额还很有限。第四,缺乏相应的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虽然我国已颁布《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并制定一系列促进企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政策。但专门针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还没有制定[6-7]。

4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4.1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理念

要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尽快把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培养成新型农民。要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大力实施以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到农村地区创业,为农村发展提供新生力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尽快适应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根据我国农村的特点,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宣传车、黑板报等多种传播媒介,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观念的宣传,使广大农民进一步认识和明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由此带来的好处。广泛的推广利用可循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利用高科技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强化农业循环经济理念[8-9]。

4.2加强农业科技发展及推广

首先必须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方面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只有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推进相应的技术研发。其次政府扶持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起示范和技术扩散作用。最后我们要推广相关的农业技术体系,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比如发展滴灌、膜下滴管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集约型生态养殖业;加强农村沼气和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等[8-9]。

4.3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和多元化投资机制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比如政府对一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直接投资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支持;在农业税收制度创新方面,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建立新型的税收制度,为农业循环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要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入。如鼓励金融机构对技术含量较高和发展前景较好的循环农业科技项目提供专项贷款、设立政府发展循环农业专项担保基金;创造条件,降低风险,吸引工商资本和私人资本投资发展循环农业等[10]。

4.4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广泛宣传,使现有的农业循环方面的法律法规为民众所熟知。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有关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这样,才能树立法律的权威保证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然后是制定《农业循环经济法》及各类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要结合我国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经验,制定一部针对性强、内容科学的《农业循环经济法》,以此来引导和规范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其光.浅淡农业循环经济[J].安徽科技,2005(9).

[2]李志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6(l).

[3]崔欣.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与对策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2008.

[4]李荣生.中国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J].中国农村科技,2006(5).

[5]闰慧霞.对我国农业现状的几点反思[J].农业科技与经济,2007(6).

[6]陈晓波.试论福建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问题及对策[J].能源与环境,2005(4).

[7]王秀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6(6).

[8]任咏梅,胡灵红.建设节约型农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10).

[9]李香兰.内蒙古发展生态农业的宏观调控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3(3).

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

鉴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加速发展,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一支十分重要的骨干力量。这是因为旅游业具有非常大的乘数效应以及综合功能,从而让乡村旅游发展为落实解决城乡统筹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在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进程之中,如何推进农产品销售始终是无法忽略的重要课题。虽然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乡村旅游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于如何利用乡村旅游推动农产品销售却极少有人进行深入探究。在此,笔者针对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实施了探究,期望能够更好地调整我国农村地区的 产业结构,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实际参考。

一、开发适应于乡村生态旅游农产品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对乡村农产品销售工作愈来愈重视,逐步采取了诸多举措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市场竞争变得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应当深入结合本地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产品等各类资源,使用新型包装技术以及设计新观念,结合乡村旅游实际,利用各项销售措施,从而让当地农产品能够升级为具备浓郁地方特点的乡村旅游纪念品。这类农产品不但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游客对原生态产业的好奇心,而且还能够丰富当地的乡村旅游形态,进而产生旅游升级换代新产品,形成吸引外来游客的全新焦点与亮点。乡村生态旅游视角下的农产品外包装设计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天然和无污染。农产品包装视觉语言应当侧重于对色彩、图形以及文字的调配,并且还应当在技术上加以全面创新,通过把传统工艺和当前的新型工艺技术相互联结,从而推动农产品朝适应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方向加以转换。

二、乡村旅游视角下我国农产品的特点

乡村旅游具备了有别于与普通旅游产品的鲜明特点,这样一来,乡村旅游之中的农产品销售自然也就具备了特殊性。归纳起来,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销售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具备即时消费性。乡村旅游之中的农产品销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购买与消费之间协同性。我国乡村农产品绝大多数为各类食物,诸如蔬菜、水果以及海鲜之类,此类农产品因为自身所具备的生物性以及自然性特征,往往具有鲜活和易于腐烂的特质,因此游客们买了之后马上就可食用,例如烤玉米棒、烤鱼以及新鲜水果等。此类食品的最大特征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农家风味,显得清新而又自然,而且这类当地农特产品对外来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即时消费。二是供给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乡村农产品可以说是当前乡村游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乡村农产品文化资源的鲜明特色是地域性非常强。我国的地域非常广,民族很多,而且风俗也各不相同,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差别非常大,我国 各地在食品口味上具有极大的差别。例如,我国的西北地区的口味偏酸,西南地区的口味偏辣,华北地区的口味偏咸,而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的口味则偏甜。在乡村农产品旅游之中,各地农产品自然也会有极大的差异。同时,南方与北方的饮食习俗也各不相同,两地游客在乡村游中购置农产品的偏好自然也不会相同。三是直接销售降低了流通成本。乡村游中农民们往往会把自家所产农产品直销给外来游客 ,这就极大地压缩了农产品营销途径,自然也就压低了流通的成本,提升了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同时也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取得可持续发展。

三、乡村旅游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销售现状

(一)农家乐销售模式

农家乐作为新开发的一种乡村旅游方式,业主们对自家所生产的农产品实施加工,依赖于周边良好的自然田园风光以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住宿、休闲、购买农产品,且价格较为低廉。目前,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区均有农家乐在经营,通过这种方式来购买农产品,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乡村休闲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经营特点之差异,农家乐可划分成以下三大类型:一是食宿接待模式。此类农家乐以餐饮和住宿为主要内容,通常位于城市附近或者知名景点周围,致力于为广大游客提供高质量的食宿类服务、特色化农家娱乐体验类项目。二是农业观光模式。以参与和互动为主要内容,一般位于城市郊区或者乡村,致力于让游客们深入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开展农耕文化方面的亲身实践,以投身农事活动的方式来体会农家乐的内涵。如浙江省宁波市奉化滕头村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三是休闲度假模式。主要内容是品茶、娱乐等。这类农家乐依托于本地出色的生态环境,从而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消费,比如,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梅家坞就是如此。

(二)科普旅游销售模式

科普旅游销售模式是指利用农业观光基地、农业科技园、农业展览馆等科普场所,通过让游客们参观游览,从而对农业技术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此类乡村游所销售的农产品包括两大类,一是采摘类农产品,比如瓜果蔬菜等;二是深加工之后的农产品。我国科普旅游发展步伐较晚,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宝钢的开放型生产流水线开放对外参观,标志着我国科普旅游销售的开始。其后,我国的诸多卫星发射基地、航天机构以及汽车、电力、石油、酒业等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开始实施科普旅游销售工作。本世纪以来,我国农业企业的科普旅游开始兴起,很多大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开通了农业科普旅游项目。比如,天津农科院就建立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其中的农产品科普旅游项目有农事体验园、园艺植物世界、农产品深加工区以及酿酒文化休闲区等,可以让游客们在放松休闲的同时学到许多农业科普方面的知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农产品一定要以本地乡村特色化产品为其内容,切不可照搬传统旅游景区所售商品,否则就会失去自身的特色,从而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

(三)民俗风情旅游销售模式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所构成的,具有十分辉煌的文化以及文明史。各民族均有自身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耕种文化、婚丧习俗、传统节庆、工艺产品等,从而组成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美丽画卷。乡村旅游中的民俗风情游就是将民族风情作为吸引外游客的主要特点,通过吸引各类游客来开发民俗类旅游资源。民俗风情游可分成乡村民族文化游览、耕作文化游览、民族文化游览等,能够很好地提高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含义,并且依靠这一特色来销售民族特色农产品。这一类型的乡村游的典型代表当属北京民俗旅游文化村。

(四)农事体验旅游销售模式

近年来,因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宣告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体验经济下的人们已经不再只局限于以观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而是需要追求更加多的参与感以及新奇体验。这样一来,农事体验旅游就开始兴起了。参加乡村旅游的广大游客唯有通过这种旅游方式,才能全面参与到当地农村生产生活之中的诸多方面。在此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把垂钓、采摘以及狩猎等体验内容穿插于旅游的全过程之中,这样一来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推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进而让游客们在最大限度上体验到当地农村生活之乐趣。

四、乡村旅游视角下农产品销售的发展前景

(一)农产品价格定价体系将会持续调整

价格始终是广大游客购置农产品过程中极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如今,我国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产品市场价格极为混乱,甚至影响到了商品流通量。除本地工商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法提高监管工作的力度之外,还应当积极运用更有效果的举措,以规范农产品经营人员 的营销方式,切实防止在乡村旅游农产品市场之中出现不合规定经营之现象。当然,农产品经营者还可依据消费者的差异化层次出台合理的农产品差别化措施,从而更好地提升农产品对外销售的额度。一是用技术上的差别进行价格认定,也就是按照农产品所采取的技术以及服务难易状况来进行定价。二是用团购优惠来进行定价,也就是依据购置农产品的具体消费者人数进行定价。比如,一旦有十人以上购买即可享受到八折优惠等。三是用时间差别来进行定价,也就是分淡旺季、工作日与节假日等时间上差别,分别收不一样的价格。

(二)农产品品牌销售将成为常态

今后的农产品市场营销如果缺少了品牌效应,那么营销成效就会事倍而功半。所以,未来的农产品营销必然会向着品牌化加以发展,品牌化发展也能给农产品销售带来很好的经济利益回报。消费者们在品尝特色乡村旅游农产品之后,如果对产品比较认可,就能够感受到当地的农耕文化和品牌特性,这样一来就能带来更加多的游客。

(三)农产品网络销售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网络销售可以说是传统市场销售方式和计算机网络之间相互结合之产物,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商品销售方法之一。网络销售以国际互联网为基本载体,把全新市场营销手段以及观念融合至市场销售实践之中,全面发挥出网络的巨大优势,跨越时空之限制来实施营销活动。 农产品网络销售就是把网络营销方式运用至农产品销售之中。它具备了个性化和跨越时空等特征。因为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我国的农产品企业以及政府均愈来愈重视农产品网络端销售状况,而且政府部分也及时采用了诸多举措来推进我国乡村网络建设,而且成效明显,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实施网络销售的进程。因为电子商务技术在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具体的农产品网络销售过程中,乡村旅游类网站也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如今,淘宝、艺龙、携程、同程等网站在乡村旅游中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利用这些网站,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来促进农产品销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网站中的乡村旅游页面一定要有十分丰富的信息,除常规旅游网站都有的旅游类信息之外,还要着重介绍本地农产品的详细信息,诸如当地农产品的鲜明特色、实惠的价格、出色的外包装等各类信息,并且可以提供线上交易,消费者下订单后只要数日即可收到新鲜采摘的特色农产品,如此一来自然能够吸引到众多对乡村旅游感兴趣的消费者们前来购买,就能够很好地提升本地农产品的销量,进而提升当地农民群众的收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乡村旅游的全面推进,运用乡村旅游来推动农产品销售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一销售方式不仅能够为当地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加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升当地农村群众的实际收入,而且还能推动我国农产品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为我国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予以更大更有力的支持。当然,通过乡村旅游视角来分析农产品销售的探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的分析还不够细致全面,对于下一步发展前景的把握也不一定准确,这些均需要在今后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推动我国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构建新型生态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系统探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01)

[2]范小华,牛永革.基于独特销售主张理论的旅游口号评价――以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

[3]李肖楠.体验营销在邮轮旅游销售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01)

[4]张佳通.黑龙江省海林农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营销策略[J].农场经济管理,2015(05)

[5]刘雷,赵丽丽.新常态下海南农业旅游营销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16)

[6]王凯.SWOT分析视阈下的生态农业旅游营销开发[J].商,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