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

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

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范文第1篇

DTC广告传播

1997年8月,美国FDA颁布《工业指南: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广播电视广告》草案,宣布放松对药品广告传播的限制,规定生产企业只要提供包括关于有效性、不良反应、禁忌症等的简要说明,或者提供可以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就可以在电视、广播和杂志等大众媒体上做DTC广告。而在此之前,处方药不允许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宣传,大众媒体只能为非处方药OTC(Over-the-Counter)提供广告传播服务。

随即,制药公司开始纷纷增加DTC广告投入。据IMS HEALTH报道,美国医药市场DTC广告营销费用从1998年的13亿美元上升到2001年的2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5.38%,带动美国药品市场规模大幅增加了35%;而在欧洲,同期药品市场规模只增加了近19.5%。巨额的投入同样为制药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其中,先灵葆雅公司的DTC广告支出达1.37亿美元,这使其抗过敏处方药Claritin(氯雷他定)的销售额增加了21%。

DTC广告的品牌效应很明显。美国一份电话调查报告表明,在199位美国首席医生中,30% ~ 36%的医生曾被患者指定开他们在广告中见到的药品,平均每星期就有5名患者提出此类要求。

DTC网站传播

互联网也为制药公司提供了DTC营销传播机会。先灵葆雅公司通过Claritin网站药品的经销信息;此外,患者还可以在网站上编辑个人档案,查看空气质量(花粉含量)和天气状况,请过敏病学专家在线诊疗咨询,以及最新的治疗研究进展情况。

施贵宝公司为全身性焦虑症(GAD)的患者建立了一个互动型、朋友式的网站。患者能在网站上搜索到该种疾病的全套教育资料、医疗服务机构的信息、自我诊断的方法等,并最终要求医生为其试用该公司的新型抗焦虑药物阻滞剂BuSpar;网站同时也为医生提供GAD的相关治疗信息资源,以鼓励他们对BuSpar的积极支持。

DTC网站允许世界各国的消费者直接进入,包括美国和其他不允许处方药作DTC广告的国家。现在,几乎每一个著名品牌都有自己的网站,如Xenical(赛尼可)、Lipitor(立普特)、Prozac(百解忧)等。

此外,DTC营销传播组合还包括口碑营销(Word of Mouth)、消费者教育(Consumer Education)等传播策略。无论采用何种方法,DTC营销传播的核心都将始终围绕消费者,而不再是医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唐・舒而茨教授提出整合营销传播(IMC)观念。IMC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它注重以下综合计划的增加价值,即通过评价广告、直接营销、促销和公关等传播手段的战略作用,以提供明确、连续一致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DTC营销传播正是IMC观念在医药市场中的应用。

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范文第2篇

300万一台的进口CT机,也许过不了多久通过网络仅用100多万元就能买到,国内的医院将可以节省购置医疗设备费用,病人的看病支出也会降低。

这种原先想象不到的事情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近来大大增加,以规模低价采购医疗设备和物料而闻名的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大鳄Broadlane公司CEO桑德斯近日低调来华探营,据说其与国内医药电子商务巨头海虹的合作也因此进入最后阶段,Broadlane试水中国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

来自业内的消息说,Broadlane公司CEO桑德斯上周到内地多个地方考察,并拜会各级卫生系统官员。除此之外,桑德斯此行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与海虹进行有关合作的实质性谈判,谈判结果将在数周内揭晓。

不过目前阶段,无论是Broadlane还是海虹均不肯对合作的方式和意向作过多评论,未来是技术性合作还是采取合资方式都是未知数。

■不会涉及药品招标采购开拓全新业务领域

海虹意欲牵手美资医药电子商务巨头的消息早前已有传闻,但当时处于朦胧阶段,消息只是称海虹已与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巨头Broadlane公司达成初步共识,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战略合作。

海虹和Broadlane对合作密不透风,迄今为止只有海虹总裁康健曾明确表示,未来的合作将不会涉及海虹占据强势的内地药品招标采购业务,而是倾向于在Broadlane更富优势的为医疗保健产业提供业务集成服务方面。

据介绍,目前国内医药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药品招标领域,海虹占有市场大半份额,预计今年内地将有接近80亿元的药品采购在海虹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上完成。而对于Broadlane来说,这家美国电子商务巨头的主要业务则集中在医疗服务和产品的采购和物料管理方面,它是全美排名第三位的集团购买组织(GPO),药品采购并非他们的重点,仅占他们业务的十分之一左右。有关人士分析说,在这种背景下,海虹与Broadlane进行药品招标采购领域合作的意义不大,双方更看中的是医疗服务和产品的采购。事实上康健也表示,假若实现与Broadlane的联手,目标就是要开拓内地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新业务。

医疗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在中国尚处于空白状态,在美国以规模采购降低医疗采购成本而取得市场成功的Broadlane早已窥视中国市场。据说它之所以看中海虹,不仅是因为注意到了海虹在药品招标采购方面的成功,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海虹与内地一万多家医院之间的业务网络。

Broadlane的高层人士不断向中国医疗界介绍他们的业务优势。早些时候他们在佛山考察时发现,许多医院购入的CT机耗资二三十万美元,他们告诉当地医院管理者,如果将这些采购交给他们,通过他们的系统来做,价格会降到十几万美元。

购入医疗设备与物料,特别是进口产品的价格过高,以及一个区域内医疗设备购置重复一直是国内医疗行业的普遍现象,这也给患者带来了医疗服务价格的上升及设备的浪费。“引入Broadlane这样的公司会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但能否很快见到效果,尚不得而知。”一位业内人士评价道。

资料显示,Broadlane的业务模式接近于通过电子商务手段为医疗机构提供采购解决方案,这一平台可以平均节省10个百分点以上的费用,Broadlane可以从中获取1%至3%的佣金。Broadlane在美国获得了成功,Broadlane公司目前已有45家供应商和Broadlane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Broadlink完全联网集成;在医疗机构方面,有455家医院和Broadlink联网集成,其中312家可以处理订单。2004年,Broadlane客户直接和间接购买该公司产品和服务价值高达71亿美元。

事实上Broadlane在进入中国之前,已经先后进入英国、印度等地并取得不错业绩。据说在上述两个国家,Broadlane均采取与当地公司进行合资的方式进行合作。

■桑德斯决意进军中国

从亚马逊到Ebay,美国电子商务巨头已几度试水中国并取得成功。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中美两国医疗行业的不同,不少人看淡这一领域的合作。

面对外界的怀疑与疑问,服务美国医疗行业10余年的桑德斯却不这样认为,他表示,中美两国医疗行业的确存在很大不同,但双方在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方面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通过提高竞争水平从而让医疗机构购得更好的产品、降低药品单价以及实现采购自动化。

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范文第3篇

(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发展医药电子商务是时代的大潮,它涉及到经济、民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因此对于它的研究极具意义。从制度法规、物流建设、企业意识和人才培养以及消费习惯方面分析了我国医药电商发展所面临的阻力,并探讨了应对这些阻力的对策,旨在推动医药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 :医药电子商务;药品流通;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5.015

收稿日期:2015-04-04

医药电子商务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医药产品商、网络信息提供者、消费者等作为网络成员,通过互联网以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一系列电子商务活动。它具备着一些独有优势,因此在很多国家深受青睐,并有着不错的发展。

2014年,阿里巴巴斥巨资买下慧眼医药科技的医药平台交易牌照,天猫医药馆成为我国第一个网上药品第三方交易平台;不久,八百方医药健康网购商城又成为第二家网上药品第三方交易平台试点企业。入主医药行业、抢占医药电子商务地段,已成为许多企业谋求新市场高地的战略。

1 国内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起步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0年确定了10家试点单位开展互联网药品交易,中国医药电子商务自那时起步。国内医药电商经历十余年发展,至2013年交易总额约为40亿元,其中2010~2013年,这项数据维持了250.35%的年均增速,网上药店规模从35家增长到132家,截至2013年5月,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的企业共142家,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企业4 098家。

放眼世界,欧洲药剂师协会下属的药店,90%以上开展了网上药品预订服务,美国有1 000多家网上药店,市场规模将近1 700亿美元。较之国外,中国的医药电商发展慢、规模小,做专业纵深的电子商务应用,是我国医药行业的一大契机。

2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阻力

2.1 医院管理和国家制度的冲突

我国的处方药鲜能在网上销售,一个重要原因是医院体制和国家制度的冲突。医院长期垄断药品零售终端,在传统“以药养医”的体制下,处方外流直接影响医院和医生的利益,于是一些医院在开具处方时通过种种手段阻碍处方外流。此外,医保体系未能与医药电商对接,若消费者在线上购药不能得到 “医疗保险”、“新农合”等制度的支持,便直接在医院购买可提供报销的药品。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院不得限制处方外流,同时对医生开具手写、电子处方的要求进行了规范,然而医院能够“法外”限制处方外流,说明改革未能依法办事;更有诈骗单位非法广告,售卖假、劣药,造成恶劣影响。现行的与医药电商相关的法律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法》,缺乏一部明确医药电子交易行为、监管具体依据措施的法律。

2.2 专业的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不成熟

国家对药品流通的管理十分严格,能通过认证的物流企业少之又少。在新版GSP的规定下,药品采存需要的票据管理非常严格,部分药品需要冷链配送,还有些是易碎品,像“四通一达”这样的物流佼佼者都不具备药品配送资格。此外,医药物流行业呈小、散、乱分布,国药、上药、九州通这些行业领头人,其市场份额的占比却十分微弱。传统的自建物流浪费大、效率低,费用率高达10%,利润率仅为0.6%~0.7%。普通的药店没有专业的配送网络,物流覆盖能力低,很容易失去网上交易的优势,医药物流建设体系没有与有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起来,导致我国医药物流依然处于建设初期阶段。

2.3 药企对电子商务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复合型人才

国家对药品信息限制严格,因为“无利可图”,药企在网站建设上动力不足。很多拥有网上交易和服务资格的企业不重视网站的维护,互动社区、论坛反应迟缓,客户提出的问题无法立即得到解决,导致客户的积极性受挫;大多数公司不注重公司网页版本的建设、格局的更新,电子商务系统简单,功能集中于信息。

从事医药营销的人才主要有三种:经验型营销人员缺乏市场营销专业知识,营销手段简单重复、效率低下;医药型营销人员医药知识丰富,有较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但营销能力欠缺;营销型营销人员具备营销专业知识,但缺乏医药学知识,难以完全胜任学术推广工作。自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相关政策放开后,企业“人才凋零”的问题显露无疑,电商每年的人才需求量达到200万,而毕业于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仅有8万,可想而知,能适应医药电商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更加奇缺。

2.4 消费者对传统路径的依赖

在B2C方面,很多消费者处于信息盲区。由于疾病的突发性,患者习惯性地去医院求医,相关医药产品也会从医院购买。此外我国网络信息的覆盖人群主要是高学历的中青年,大量有需求的人群处于信息盲区。图1和图2是2014年我国网民与非网民年龄结构对比及网民与非网民学历结构对比。

中青年占据网民总数70%~80%,老年人群占据非网民总数的半壁江山,然而老年人群在医药市场有着很强的购买力,这造成了第一个不平衡;与网民相比,非网民学历显著偏低,受教育程度严重的影响了他们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能力,这是第二个不平衡。

3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克服阻力的对策

3.1 规范处方外流制度、加强法制建设

第一,严格执行处方外流,促使医药电子商务对接医保制度。医院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与改革办法有着重大冲突,这就需要政府出于民生工程的目的来进行政策导向,从点到面逐渐推行处方外流模式。2014年9月,商务部等六部委的通知提出“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的新模式,自此,地方政府处方外流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种局部的改革需要扩大到全国。美国政府在1998年了电子商务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一系列共同的标准,以确保网上购物的消费者享有与在商店购物的消费者同等的权利,政府的支持使得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由1999年的64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3 700亿美元。

第二,完善法规,从严执法。目前较可行的方法是采用网络实名制和信用评级制度,对低信用网站进行严格监控,一旦发生不法行为,立即封闭该网站,以此来规范网络行为。

3.2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现代物流具有多种模式,最受社会推崇的无疑是第三方物流,即专业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合同形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普通药企专业化的结果就是主营业务与物流业务分开,属于物流的那部分最终极有可能被从中剥离出来,形成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是可以统筹多个用户和多个供应者,很容易汇集成较大的流通规模,达到规模效益。此外,相关机构应出台配套的认证标准,对于药品流通中药品的名称、编码以及包装要进行统一规范,减少因标准不一而造成的货物不合格、错发少发等问题。

3.3 加强设施建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药企应该完善电子商务的设施建设。最好是建立起集网络信息、销售渠道以及售后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拓展信息渠道,加强服务营销的意识,增强供需双方沟通,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美国有企业将药店联网,并完善网页、手机APP等软件设备,收购若干供应商,整合药店资源,加强与相关行业合作,实现信息共享,突破了国家对药品信息管理带来的局限。

采用内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公司岗位设置。医药英才网调查发现,我国80%以上的医药电商平台都没有设立产品经理和UI设计等职位,负责市场、运营以及产品的相关人才在医药电商团队中凤毛麟角。除了吸收高校人才,企业还应重视内部培养,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

3.4 做专业服务,克服“数字鸿沟”

对于医药电商B2C环节,在数字鸿沟困境下企业宜回归根本,做专业服务。第一,药店不能仅当“搬运工”,而是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对消费者进行“干预性”指导,增强体验提升患者对电商企业品牌认知,实现顾客忠诚;第二,建立会员制度,开发线上社区,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加强客户健康管理,引导并满足普通患者防病、治病、养生等健康需求。

4 结语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医药市场逐步放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健全,为医药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于制约因素,任重道远,在国家加强引导的同时,企业要审时度势、放眼长远,医院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共同克服医药电子商务所面对的阻力。

参考文献

1 .国外医药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6)

2 许琪.我国网上药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3 龙萌萌.浅析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制约因素及推进措施[J].商情,2014(3)

4 曹立明.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制约因素与推进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

5 李沛然,刘永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医药营销人才培养[J].中国市场,2013(17)

6 孟令全,刘志刚,施伯琰,等.美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药房,2006(7)

7 王淑静,郭丽萍.药品网络销售现状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3(16)

8 孟令全,刘艳杰.医药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J].咨询服务,2007(8)

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范文第4篇

一、医药零售行业趋势向好

我国老龄人口众多,老龄化进程快。2015年中国大陆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44亿人,老年人口占比升高至10.5%。近10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占比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定程度上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2015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在城镇居民死亡构成中占比超过80%。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将提升对药品刚性需求,成为药品市场增长的重要有利因素。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也在快速增加。2015年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支出达到1100元。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支出分别以约20%和10%的速度增长。

2015年国内药品市场规模达到13775亿元,同比增长7.60%。其中城市等级医院渠道仍占据超过半壁江山,零售实体药店占比仅为16.41%。美国药品市场的结构是零售80%,医院20%。在医药分离政策的持续推进下,医院渠道增速明显下滑,医药零售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

现行医疗体制中医疗资源相对短缺,医院掌握着社会几乎全部的医疗资源,在药品选购中占据决定性地位。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居民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来了解药品。慢病药物、OTC类健康药物主导权逐渐回归消费者,也为零售药店业务发展带来机会。

为破除“以药养医”的医疗环境,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控制药占比,监控辅助用药,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从而引导处方药外流。

处方外流的最大收益者将是零售药店。2015年国内零售药店处方药销量共939亿元,在零售药店整体营收中占比首次突破30%,同比增长14.93%。随着医改的推进,处方药将逐渐成为引领零售药店发展的重要业务板块。国内零售药店也在积极布局,从品类拓展,商业模式,专业服务和支付方式等多角度发展,迎接处方药业务放量。

二、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现状

1、处方外流、医药分离带动零售药店行业成长。2015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总规模达3093亿元,较2014年增长9.8%,其中药品类(不含药材类)销售达2260亿元,同比增长11.6%。

2014年中国药品零售市场中药品销售占比78.31%,同比增长9.15%;非药品销售占21.69%,同比增长11.08%。非药品增长持续快于药品。非药品品类的增长主要由家用器械和食品两个细分类别带动,婴幼儿配方奶粉和相关类别导入药店销售对食品在药店的高速增长有积极的作用。

国内连锁药店乘行业东风迅速跑马圈地,一方面在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寻求资金支持拓展全国市场。为适应行业发展,药店积极布局专业化医疗服务,开展慢病管理及个性化诊疗,推广中医特色医馆。优化互联网+运营模式,带动行业横向延伸。

新版GSP政策要求零售药店配备执业药师,执行药品电子监管,提高了药店的运营成本。医药零售市场接近饱和,竞争激烈导致零售药店利润不断下降。单体药店的生存空间受到强烈冲击。相对而言,连锁药店体量大,对上游议价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放大资本优势使得公司抗风险能力加强。因此连锁化是药店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1年5月,商务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指出,到2015年药品连锁百强企业销售额要占药品零售行业销售总额的60%,连锁门店在药店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目前,国内医药零售药店数量庞大,但分布不均衡,连锁化率和集中度较低,距离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2015年我国零售药店数44.81万,同比增长3.02%。全国平均每家药店服务人口数为3011人,接近2500人/店的饱和标准。近五年来,零售药店总数相对平稳,而其中连锁药店占比不断攀升。尤其在2015年连锁率加速追赶目标,实现45.73%,然而与三分之二的目标尚有差距。

2015年全国百强连锁的直营门店数量接近3.3万家,同比增长12.5%。百强连锁直营店在国内零售药店中占比仅为7.32%,而实现营业收入占整个零售药店行业销售额34.8%。说明连锁规模效应带来的品牌效应可以增强药店竞争力,优先获得市场认可。

2015,我国十强连锁药店营收总额在零售行业中占比仅为17.04%。行业龙头国大药房营业收入仍不及医药零售市场整体3%。美国三大药店(CVS、Walgreens、RiteAid)在2014年合计销售额则达到其零售药店市场份额的89%。无论从门店数占比或销售额占比角度,我国零售药店行业集中度均仍处于低水平。

2、目前国内医药零售行业格局以区域连锁为主,行业龙头通过外延扩张布局全国市场。区域龙头药房掌握区域核心资源,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不同地区经济及民生特色各异,企业发展状况及地区开发程度不同,为行业整合带来机遇与挑战。

2015年,全国医药零售市场规模最大的三个地区依次为广东、江苏、浙江。从单店产出来看,上海市以243万元遥遥领先,江苏、浙江、福建、陕西、北京等地药店的单店产出也都超过100万元。

从各区域经营状况看来,以上海、福建和陕西为代表的地区药店密度较小,而单店收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们将其定义为A型区域。该类型地区市场需求相对旺盛,并仍未被完全满足,因此是新店开拓及资本进入的最佳区域,开发难度较低且市场空间大。相对而言,区域B单店营收及药店密度均较低,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医疗结构,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新的药店经营模式有望改变居民生活及医疗观念,开发难度较大,未来有望开拓蓝海市场。

大部分省份属于D竞争激烈区,目前药店密度相对较大,且单店收入小于90万元。该区域是目前国内药店丛林时代的最显著缩影,需要改变单一的医药销售经营方式,把握处方药外流的机遇,开拓新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方式。最终,零售药店希望进入黄金发展C区,实现药店密度满足人民要求(约2500人/店),且单店营收较高。

2015年,国大药房营收领跑国内零售药店,同仁堂、大参林、桐君阁和一心堂的营业收入均高于50亿元。日均坪效可以表征药店单位面积的额盈利能力。国内各连锁药店坪效差异大,经营模式不同是重要原因之一。

以同仁堂为代表的连锁药店重视医疗服务,店内有中医坐堂,业务板块融合提升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差异来自于地域差别。老百姓坪效表现优秀,门店布局中南部地区,药店密度较低,空间大,门店盈利能力强。

3、中国的药店正经营进入丛林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单体药店陷入经营困境,现阶段连锁企业并购扩张的最佳时机。医药零售行业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三大连锁药店先后上市,迅速外延扩张跑马圈地。区域龙头开启抱团模式。医药零售市场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药店之间整合包括三种模式:直接并购模式;松散型联采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

近两年,老百姓、一心堂和益丰药房先后上市,凭借资本优势加速并购整合。上市公司收购方式主要是全资收购,后期也包括一些现金+股权置换模式。大型连锁药店在重点区域内实现高密度覆盖,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后选择进行全国性扩张。包括老百姓和一心堂在内的上市公司在门店拓展中更倾向于基层市场。基层市场竞争相对较小,尚有空白区域需要填补。顺应分级诊疗的推进,基层市场需求将被激发,实现快速放量。

目前全国共有20多万家单体药店,在城市、城镇、农村分布比例为1∶3∶1,主要服务于城镇社区,区域特征明显。单体药店运营最大的问题是对于上游议价能力弱。通过商品集中采购的方式,成立县级药店联盟、省级药店联盟,可以有效联合整合区域采购需求,降低采购成本。

国内区域龙头并购风云不断升级,各地以区域内零售商股份制合作为主要形式,先后在贵州与四川区域开启并购新模式。

四川省内药店密度高,单店盈利能力较弱。若仅依靠区域合采分销手段难以有效更合区域资源。2016年9月6日,四川东升大药房联合巴中怡和药业、南充嘉宝堂正红大药房等5家四川连锁药房正式签署股份制合作协议,成立跨区域连锁公司。本次股份制合作中,合作股东均以所有门店全部资产入股,原有公司不再保留任何独立运营权。最大程度上实现资产、股权、管理、运营全方位合作,加快整合四川药品零售市场。

三、中国药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药店发展分为内生和外延两大方面。现阶段外部机会明显,行业步入兼并扩张的热潮。同时政策导向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处方药市场开放为药店的发展带来颠覆性改变。药店唯有通过内部优化升级,才能在时代浪潮来临之时抓住发展机会,迅速占领市场。国内医药零售经营模式从未停止过改变的步伐,我们可以从DTP和O2O为代表的新兴经营模式中窥见未来。

1、所谓DTP(DirecttoPatient),即制药企业不通过任何商,直接将产品授权给药房经销。患者在医院就诊拿到处方后,可直接到药店买药,并获得专业用药服务。DTP从形式上是指从药厂到患者的直销形式,其本质是搭建在药店专业服务平台上的一对一服务。该业务模式依赖药房与制药企业资源的深度绑定,产品以高毛利专业药为主。

DTP模式在21世纪初进入中国,十余年间未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医院对于处方外流的严格限制。中国以药养医的弊病根深蒂固,改革任重而道远。DTP模式销售产品以新特药为主,价格较贵,使用频率相对低。目前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医药改革力度不断加大,DTP药房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医药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CFDA批准的新药数目不断上升。同时居民医疗保健需求被释放,医疗支出快速上升,也将带动新特药市场发展。DTP模式可以融合医生、药店、厂商和患者四者需求,发挥新渠道优势。

医院从新特药中获益。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政策要求公立医院药占比降至30%的期限越来越近,且药品零加成削减医院售药利润,更多处方药将流向零售市场。近年来政策严格限制医院药占比,药品招标政策改革导致高价药、专科药、新特药流标。面对高不可攀的进院标准,厂商毫无疑问将转向院外渠道,零售药店最佳接盘者。医生用药受到限制,会倾向于接受与药店合作,进行患者导流。

药店专业化演变。政策大力推进处方药外流,对于药店来说是重要的发展机会。未来零售药店想要承接处方药销售,必须具备专业药事管理能力及医疗服务水平。DTP药房将是医药零售行业专业化演变的第一步。

2、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网上购物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带动了苏宁等一批线下商铺的腾飞。电子商务势必对传统销售市场带来冲击,线上线下融合势在必行。因此包括上游药厂,中游流通企业以及下游药店纷纷布局医药电商模式,但是互联网购物的热潮是否能有有效复制到医药领域值得深入分析。

零售药店经营医药电商先天优势十足。实体门店是顾客信任中心、顾客服务中心、会员扩展中心、线上流量源泉,同时也是售后服务点、信任基点、送货点、信息点、品牌展示点、自提点。以现有高密度分布药店为根据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送药上门是医药电商的最佳模式。

零售药店多分布在社区及人口聚集地,深耕细作多年,拥有牢靠的用户基础。以一心堂为例,在云南地区布局超过2600家门店,十余年经营建立起百姓信任的品牌,并培养超过1000万会员。连锁药店拥有会员数据库,了解会员的基本信息及大致需求,有助于向线上导流,并进行精准营销。

另一方面,网上售药可以有效整合药师资源,实现网络远程健康管理,提供专业用药指导。GSP要求线下药店配备执业药师,辅助患者进行用药管理。医药零售商搭建电商平台,可以以此为载体实现门店间执业药师资源线上共享。

同时为患者提供线上医药问询服务,对于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远程管理,建立会员健康数据库。特别是对于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医药电商平台持续获得有针对性的药师服务,并直接下单补药,接受药店送货。

第三方医药电商相对于药店有更加完善的配送体系及线上经营经验,因此在前期医药电商经营中影响力更大。7月底,国家食药总局宣布第三方网上售药平台试点工作已经结束。

政府对于网上售药的限制主要来自于对于配送环节,及处方药销售的顾虑。第三方售药平台的退出给予零售药店弯道超车的机会。然而,目前消费者网上购药仍心存疑虑,市场空间有限的,蓝海市场有待开发。

互联网医药市场规模范文第5篇

1、网上售药成趋势,中国药品营销步入互联网时代

Google一下“网上药店”,网上就有10400条有关网上药店新闻、网页、报道。各地都有这方面的报道。2005年10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要求,网上药品零售业务经营许可从2005年12月1日起,在取得相应资质后,医药连锁零售企业可以开设网上药店销售非处方药品。

2005年12月29日,京卫大药房网上药店(yaofang.cc)通过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现场验收,获得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京C20050001号)。这是目前国内首家获得网上药店经营许可的企业,标志着我国药品营销尤其是B2C(网上药品零售)开始步入互联网时代。

重庆首家网上药房“康E福网”由重庆赛络尔科技公司负责开通,网站正在进行测试中。已经拿到重庆药监部门的运营牌照。共有8家本地连锁药房与该公司合作。最迟今年5月1日开始营业。

业内认为:网上药店的市场大约在1000万元左右,但国内具有连锁、配送等开设网上药店资质的只有50家,市场空间是很大的。

以美国为例,美国医药界已进入因特网交易的新时代,形成平均17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在美国,网上药店有1000多家。据预测,美国网上药品零售、批发的规模在未来两年内将超过传统的医药市场。

近期,美国连锁药店公司纷纷发展网上售药。例如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之一CVS(拥有4200家分店,为5千5百万患者提供2亿8千万的处方量),1999年投资3000万美元,收购了著名的soma.com网开始开展网上售药。

2、消费者选择网上购药的利益

·足不出户的患者和远离药店的人可以得到更多的药物;

·在许多站点中进行比较而容易找到最合理的价格和产品;

·更多的便利性和更丰富的产品;

·相对于传统药店方式,更加容易获得产品书面说明信息和参考资料;

·可以在家中更加隐蔽地购买药品和与医师进行咨询。

3、网上售药的准入门槛

·申请进行网上售药的企业需同时具备连锁药店零售资质及互联网药品信息资格。即要有完善的网址、网页及其方便的户动软件支撑,完成基本的网页建设,这对于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传统连锁药店,也是一个较高的门槛。

·目前网上只能进行非处方药(OTC)品的销售,范围大大受到限制。

4、网上药店经营管理存在的难题

目前网上售药还存在许多局限和缺陷:

1.网上药店可以逃避安全防范措施。传统的售药方式中有几种安全措施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非安全用药的侵犯,其中包括:药品只能通过有效处方得以销售;新的处方必须通过身体检查才能开出。通过因特网,没有职业道德的医生可以非法在网上给从未见面的患者开出处方。

2.虚假的网上药店使网上消费者冒更大的风险。在网上,消费者没有办法判别一家网上药店是否合法经营。从非法网上药店购买处方药的消费者,会面临以下风险:一是药品不对症,二是某些药品之间可能拮抗作用,三是药品可能在储运邮递过程中被污染。另外,患者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提供的虚假信息获得药物,所以存在严重滥用药物的可能性。

3.联邦诉讼权利受限,处罚力度不够(以美国为例)。因为对联邦权利上的限制,FDA对某些违法者很难采取行动。例如,网上医院雇佣那些不问患者既往病史、不考虑药品潜在相互作用的执业医生。而且,即使FDA有权提起诉讼,在许多案例中,处罚力度不够或不足以威慑此类欺诈案件的发生。

第一:支付问题

我国的网络银行、网上支付难度还比较大,方便性和安全度都有问题;在美国的支付情况大体如下:

1.用户在网上药店开设一个帐号,提交信用卡和保险信息。网上药店必须持有执照可在何州经营,在何州销售处方药,有时需要跨州的执照。

2.在建立完帐号后,用户必须提交一个有效的处方。医生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用户用传真或信函传递给药店。

3.一些网上药店从其业务中心配送药品,而其它一些网上药店允许客户在当地的药店拿药。处方药一般来讲要在三天之内送到,一般是免费的。如果付额外的费用许多站点将连夜送货。

4.网站应该有这样一种典型机制:允许用户通过E-mail或免费电话向药剂师问问题。

根据药店设计、客户服务、药物咨询等内容的评比,美国排前5名的网上药店是:Plane Rx.com、Dragstore.com、Your pharmacy.com、CVS.com及Rx Universe.com。

第二:网上售药的公众安全问题

一是处方药销售的混乱,目前不少网上药店一是没有经过国家审批认证,二是网上售药目录中处方药也在公开销售,三是药品质量保证问题,假冒伪劣可能流入老百姓的手中,四是过时或者即将到有效期的药品的处理问题,有些人把自己用不完的药拿来在网上出售。因此网上售药的安全问题,对于监管部门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第三、网上药店的赢利问题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药店,通过什么途径卖药,赢利才是根本,网上药店也不例外,并非是为了图个新鲜,京卫网上药房总经理卢实刚表示,网上药店的价格也将比京卫实体药店低10%以上,达到目前平价药店的价格水平。同时,在配送方面,京卫大药房就推出了免费送货服务,四环以内满50元即可1小时内送货上门,低价要赢利较难,因此就有个前提:患者购药的客单价要达到50元才能送货。这样就是消费者购药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因为一般消费者客单价20元就算是较高了!

第四:网上售药的配送安全问题

由于消费者买药不象在药品大卖场或者药店买药,数量肯定不会大,自建配送队伍肯定不花算,借助第三方物流,如何保证药品在配送途中的破损、调换问题。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假设,第三方配送人员不慎弄坏或者丢了贵重药品,有不想受惩罚,以次充好怎么办?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渠道谋财害命就更麻烦了!药品网络营销真的不同于当当网上书店,书和吃进肚内的药品毕竟有差异。因此这一离开药店途中的安全问题谁来负责。

第五:目标消费群来源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网民已近一个亿,但是绝大多数是年轻人,而年轻人不是药品的主力消费群体,药店的注意目标顾客群是中老年人,而这部分人多为“网盲”,或者不整天泡在网上。因此,不可能指望一下子有较大的营业额。网上药店只能在短期内起到展示药店形象,宣传药品知识的作用。

第六:监管问题

网上销售由于其天生的隐蔽性,很容易避开监管之门。资格合格性监管、销售药品的质检管理、销售过程的监管。药监部门有无人力和技术去监管网上药店。目前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在内,全球对网上药品交易的监管都显得力不从心。

美国规定,网上药店必须具备所在州的医药管理部门的充分认可和批准。每种药品的上网销售必须出示“会员制健康医疗团体”和保险公司的证明及担保证书等方可运营。

第七:消费者购买心理和习惯问题

目前消费者最担心的问题有三:一是药品质量及其来源问题,二是担心被骗问题,三是觉得买药就要去医院和药店才是安全的,四是邮寄过程的时间、费用、破损了店方认不认帐等问题,另外如果长时间收不到药就会耽误病情。

对此,美国的消费者也有相同的担心:

“皮尤因特网与美国人生活规划”组织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只有4%的美国人曾在网上买过药,62%的美国人认为网上买药不如到药店买药安全。

调查发现,多数网上买药者来自高收入家庭,通常有超过6年的上网经历。75%的网上买药者说,他们最近一次通过因特网买药是为了治疗关节炎和高血压等慢性病,其中多数人对所购药物感到满意,并愿意再通过因特网买药。

二、网上药店经营管理畅想

1、网上适合销售什么品类的产品

笔者认为,根据赢利、价格、监管、安全等因素考虑,适合网上销售的产品有以下几种:

·保健品和保健食品:这类产品在网上早就有卖,而且安全性问题不大。

·OTC产品:尤其是高毛利率的OTC产品。

·差异化的产品:消费者在一般零售药店较难见到的OTC产品。

·名牌产品:如果因为由于网上开药房节约了店面费、药品仓储费,网上药房的价格比市场价可能要低10%以上。 在网上销售就有价格优势。

·常见的副作用不大的处方药。但是针剂显然不能在网上销售。

·常见的医疗器械:尤其是适合家用的中小医疗器械。

·化妆品:尤其是功能性化妆品。

·隐私性产品:对于隐私性较强的产品,由于一些患者不愿在药店向店员讲述自己的隐私性疾病,在网上则无此禁忌,正如在网上可以和陌生人无话不谈一样。

·储运过程不宜打破和掉包的品种。

如果一开始一些低价药品的网上不售卖,消费者就会以为网上只卖高价药品,以后也就较少光顾网上药店了。美国消费者网上购药的理由是:大多数人表示,便利和低廉的价格是促使他们在网上买药的主要原因。

2、如何解决网上售药的处方来源问题

开设网上电子处方:网上药店可以在其总部,可以通过MSN或者QQ可以开设一个网上专家门诊。对于从网上购药的客户来讲,一般都是网虫,肯定会使用QQ。这样就可解决部分处方来源问题。

在就是与一个社区医院合作,请其医生为患者开处方。

3、如何收取费用

现在的网上购书是通过配送人员送书到客户手中,然后才收取购书款的,网上售药的送药人员,应该佩带专用标志,并且明示姓名和编号。说明投递到家的专门语言,以便消费者识别,对顾客负责。

4、充分发挥网上售药的服务优势

网上最大的优势是互动、信息全面、及时、准确、费用较低。作为网上药店要充分发挥这一作用,做好以下服务:

·把某类疾病的知识由浅入深,客观准确全面地告知消费者。

·设计互动和相关链接,让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容易得到相关疾病和药品的多方面的信息。

·比较网上药店产品和零售药店的价格差异和产品差异,使得消费者了解网上药店的独特点。

·设立网上够药积分卡,以培养忠诚顾客。

·设立网上疾病知识咨询窗口,让患者把其疾病和治疗状况以BBS留言方式和邮件方式反应上来,医生再给予全面回答。

·设立病友康复BBS,让一些“播客”、“播客”充分发挥作用,甚至把一些知名医生的健康疾病讲座内容制成“声邮”文件,或者播客文件,供下载和广泛散发。

·说明治疗某类药物的优缺点、各类药物的毒副作用。

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而各种西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建立良好的药物管理沟通平台对每一位患友至关重要。

这些服务做好了,消费者自然也就选择了从网上购药。

5、与传统药店联营

网上药店在初创阶段,笔者认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是与传统药店联营,网上药店可以把传统药店的优势品种集中起来,在网上展示售卖,但网上药店只提供药品购买信息,把信息以电话方式或者邮件方式反馈给定点的合作药店,药品物流和货款回收工作仍由散布在市区各地的传统药店来完成,网上药店只收取信息中介费。这样就可免除很多麻烦,比如:药品购进、药品安全责任、药品储运等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