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农业产业化概述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进步的体现,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区域化。农业产业化的区域化是指实现在一定的区域内将农副产品的生产连成一片,建立区域化生产基地,区域化使农业产业化生产便于管理,生产更加稳定。
2.市场化。农业产业化的起点是市场,也就是说农业产业花的经营要以国内外的市场为导向,打破原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固步自封的农业状态,使生产要素、生产资料等紧密的结合起来,在市场机制下得到合理的配置。
3.专业化。农业产业化的专业化是指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上的专业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土地生产率等,就必须满足专业化的要求。尤其是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要求将分散的小户进行整合,实施区域管理,专业化的生产有助于解决现代农业要求与小户经营规模较小的矛盾。
4.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是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只有在加工企业和加工基地达到一定规模的条件下,才能使农业达到产业化。只有农业产业化具备一定规模才能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实现规模效益。
5.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在于一体化,主要是指加工销售一条龙,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条产业链的经营方式,使各生产环节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步形成利益共享的整体。
6.集约化。在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要达到科技含量高,效益高,资源利用率高的要求,这就体现了农业化生产的集约化的性。
7.社会化。农业产业社会化是指农业服务体系社会化,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要建立起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在服务体系中要对农业的各个部分提供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技术、资金、经营、管理等的一整套服务,使农业的各生产要素结合的更加紧密。
8.企业化。这里说的企业化是指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这不仅要求农产业的龙头企业要有规范化的运作,农副产品生产的基地还要满足龙头企业运作的计划性规范性的要求。企业化要求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设施化农业发展,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必然性
以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
择,其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业产业化的生产要素需要金融的支持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各生产要素的投放需要资金作为坚强的后盾。首先,农业化生产中的实物,例如种子、化肥、大棚、饲料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资本需要资金的投入,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单纯的依靠劳动力,而是要依靠具备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在获得、培育、维持农业人才时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再次,农业生产的许多研发项目的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二)农业产业化的风险管理需要金融的支持
由于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给农业生产的收入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然而,农业产业的保障资金等金融工具能有效的转移其中存在的风险,保证农业收入的稳定性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金融的支持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影响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在农业的水利建设、交通运输等设施建设上需要大量的资金引入,来确保农业产业化的顺利进行。
三、金融支持农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缺少不了金融的支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不够
由于农村银行的服务范围较为狭窄,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也相对于来说也相对缺乏。农村信用社由于主要是以小额生产性的资金贷款为主,对农业的资金供给就出现了明显不足。同时,由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硬件设施等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的需求。
(二)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不够
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在政府支持农业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具体的文件可执行。例如当农业企业要进行资产评估时,政府的各部门在这过程中所收取的各项税费,加大了企业贷款的难度,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三)农业企业自身存在问题
由于农业企业的自身问题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融资资格,这就造成了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机构的融资难的问题出现,具体原因表现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产品单一受市场影响较大,产品技术含量低易模仿、产品没有稳定销售渠道缺乏可持续发展等等;同时又缺乏独立的资信、项目的评估机构,造成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改进金融支持农业化发展的对策
从上述可以看出在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必须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我们要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缺少不了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几点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支持:首先,建立政府与农发行联合工作机制,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化的发展。其次,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等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将龙头企业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重要的实施主体,承担相应创新和推广项目。再次,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基地提供便利,鼓励农业产业进行示范基地建设,使农业逐渐发展成集群型产业。
(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增加融资总量
在农业生产化过程中,农村信用社可以说是金融支持的主力军,它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完善关系到农业生产化的发展。因此,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功能,鼓励信用社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最大限度的吸收农村闲散资金,加大对融资的总量。
(三)营造金融支持农业化生产的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和经济的主管部门要与金融机构之间做好信息的沟通,对农业项目融资做好积极的推广,加大对一些科技含量高、有市场的项目的资金投放量。金融机构要在经济运行方面积极的为农业化生产解决问题,为其发展扫清障碍,优化农业化生产的金融环境。
(四)建立健全农业信贷约束机制,创新贷款方式金融机构要结合农业企业的特点,积极的开发适合其发展的信贷产品。放宽对那些信誉好、还款能力强的农业企业的贷款条件,使农业企业融资变难为易。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信贷工作者的管理,使他们积极地为农业产业化更好的服务。
五、总结
关键词: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
我国农业在近40a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生着改变,并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便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主流的发展趋势是产业化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当中,在确保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农业产业发展还会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更多科学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使我国农业逐渐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下面笔者就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影响进行阐述。
1农业产业发展的简介
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是以市场为其发展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其发展中心,优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素,并建立规模化、企业化、区域化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形式,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1]。农业产业化从本质上来讲是对传统的农业的改革,不仅是在技术上进行改造,还对其传统的农业产生模式进行了革新,使我国农业逐渐迈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农业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传统农业相比较还存在很多特点,如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等。这些农业产业的发展特点是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2农业产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2.1农业产业发展中各环节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农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在生产环节,各地区农民应当综合考虑自身的特点,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其生产的主要目的进行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的种植,以免出现重复种植的现象而影响到产业发展的多样化。此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确保所种植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2]。例如青稞的种植与生产,应当在该地区建立组织机构,鼓励农民能够参与到日常的生产种植当中,并邀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其种植技术进行培训与指导,从而为其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在销售环节,应当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利用媒体进行农产品的宣传工作,以便吸引收购企业的注意,使企业能够来到生产基地进行农产品的收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该地农民的收入。
2.2农业产业发展中企业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企业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环节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也具有积极意义。企业规模的大小与为农民所增加的收入两者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企业的规模越大,农民的收入也就越多。一般情况,农民的获利方式主要是在生产与销售2个环节获利,而企业则是在加工等环节获得利润[3]。企业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力量,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能够不断增加农民所获得的利润,提高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企业还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充分利用农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增收。
2.3农业产业的特色发展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能够对增加农业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时,应当形成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并建设相应的农业生产设施,例如节水灌溉设备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避免在雨季时发生洪涝灾害,从而保障农业的顺利的生产。与此同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当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3结语
我国政府开始不断对农业进行改革,形成符合现代化农业的产业结构,使我国农业逐渐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化农业进行转变。农业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我国各地农业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地农业进行改革,并结合当地农业的特点形成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希望通过本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进行地分析,使其能够为增加我国农民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来自河北省的证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28-31,34.
[2]孙新章,成升魁,张新民.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4(2):510-513.
从目前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具有下述几个特征:商品化特征、专业化特征、集约化特征、规模化特征和一体化特征等。
商品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商品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多样化的商品生产和多层次的商品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分布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尽管各种农副产品的属性不同,但大多都适宜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水准以及不同季节,对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消费也各有侧重,而不同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多样化的和多层次的商品生产会越加明晰。
专业化
农业产业专业化经营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第一,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专业性生产工具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作用;第二,促进专业性技术水平的提高,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第三,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掌握专业市场信息,有利于开辟市场,避免肓目生产经营和大起大落;第四,按照专业化生产,有利于资源的整体开发利用,促进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形成;第五,农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便于和“龙头”企业进行对接。有利于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的形成。
集约化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商品化、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的商业利润和返还利润也不断增加,这为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首先,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加快农业资本积累和资本投入农户作为投资主体,在能够分享到大体平均利润的情况下,愿意投资改进技术装备;同时,农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也会吸引非农产业的投资者投资农业,为农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从而可以提高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了各参与主体,特别是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提高了农业经济中的科技贡献份额。再次,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促进各种要素的综合、合理利用,避免重复和闲置,最有效地把“龙头”企业、农户等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形成农业产业化的集约化经营。
规模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农产品生产通过规模化种植或养殖,形成群体规模;另一方面是农产品储藏、加工、运销等,龙头组织,包括企业和各类中间组织,通过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甚至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联合和合作,扩大农产品的储藏、加工、运销等组织的经营规模。
—体化
? 一、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特点
? 近年来,各地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 (一)主导产业日趋明显。近几年来,在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充分发挥农业区划的成果,因势利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等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大力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传统特色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全省有60多个县开展了土地流转,面积达340万亩,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势头良好,有各类种养专业大户23万余户,其中种植业专业大户16万户,经营面积408万亩。全省以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十大主导产业逐步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如衢州市每县都形成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品牌的主导产业,全市粮油、生猪、白鹅、水产、柑桔、食用菌、笋竹、名优茶、蔬菜等9个主导产业产值达36.8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80%,农民收入的65%来自主导产业。
?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各地充分认识农业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导作用,围绕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农业龙头企业得到不断壮大。据统计,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除杭州灯塔养殖总场外拥有资产15.96亿元,固定资产8.74亿元,1—9月份实现销售额(交易)31.17亿元,创利1.11亿元,上交税收0.4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7%、21.05%、14.93%、13.98%和10.14%,带动农户14.93万户,建立基地57万多亩。23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拥有资产31.22亿元,固定资产9.94亿元,1—9月份实现销售额25.78亿元,创利1.2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1%、15.72%、2.55%和4.96%,带动农户62.64万户,建立基地205.66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开始向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如温州安达集团公司原是一家以加工淡水鱼和海洋低值鱼为主的水产加工企业,近几年向农产品加工方向转移,加工出口毛豆、芋艿、马蹄笋、榨菜、速冻磨菇等5大系列26个品种,迅速发展成为一家集农水产品加工出口于一体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
? (三)市场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了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和农产品流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0年底,全省有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362个(据省工商局统计),年成交368亿元。从城乡布局来看,位于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32个,2000年成交210亿元,农村的230个,成交158亿元。全省以销地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重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集贸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开始形成。市场带动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据统计,到9月底,13家市场拥有资产10.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3%和17.6%。1—9月份成交各类农产品371.4万吨,成交额148.1亿元,同比增长51.4%和33.4%,带动农户54万户,建立基地221.2万亩。有1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列入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
? (四)合作组织得到发展。随着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走向市场的同时,已经深刻地体会到提高自身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发展较快。到2000年全省共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667个,社(会)员数20.18万余个,固定资产5.21亿元,2000年经营服务总收入27.55亿元,纯收益2.42亿元,返还社(会)员收益1.73亿元。省级22家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209万元,入社社员7820个,固定资产6237万元,2000年经营服务性收入6.06亿元,经营纯收入4389万元,返利农户641万元。通过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专业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⒓庸ご⒃说然方谑敌凶晕夜芾怼⒆晕曳?窈妥晕曳⒄梗?蟠筇岣吡伺┟窠?胧谐『团┮瞪??淖橹??潭取H缦羯叫陆只?静?敌?帷⒘??褚岛献魃纭⑸嫌菔懈潜逼咸阎种残?帷⒃坪拖嘏┎?纷ㄒ岛献魃绲龋?馀??嵩诖??钡嘏┟穹⒄古┮瞪??衅鸬搅嘶??耐贫?饔谩?BR>? (五)“名牌”战略初见成效。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十分注重品牌意识,以名牌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优质农产品开发步伐,倡导品牌农业发展,全省已制定600多项农业标准和规范,经报经国家工商局核准的农产品注册商标4874个,有35个农产品制订了省级地方标准,被命名为“中国特产之乡”的有39个,占全国的1/5强。在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我省共有168个农产品被认定为农业名牌产品,列全国名牌数第二,品牌产品名牌效应日趋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去年,我省农副产品出口创汇达26.58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农副产品出口创汇13.89亿美元。
? (六)订单农业开始起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一体化经营程度明显提高,企业与农户的分工协作和利益联结机制有所紧密,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契约、合同方式,采取保护价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建立了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一定程度上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对接。我省今年粮食市场化改革之后,订单农业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一大新亮点。据统计,全省粮食、经济作物订单面积达到531.3万亩,总量252.75万吨;畜牧业生猪订单184.3万头,家禽订单1670万羽。如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去年8月召开新闻会,郑重承诺,对全省种植的“双低”油菜籽,按每50公斤到厂价95元保护价收购,并通过乡镇、村经济合作社、农民等多种形式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合同,共发展订单农业基地118万亩,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双低”油菜的快速发展。
?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制约因素
? 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难点。
? 一是总体规模小。经过近年发展,我省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在增加,规模在提升,但与其它行业、兄弟省份相比还相对落后,与经济发达省份不相符。受自然资源和生产规模的影响,“小而散”、“档次低”的问题突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带动力不强。全省产值上亿元的龙头企业只有十多家,至今还没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上市,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也仅有三家。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科技进步与经营管理机制创新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随着加入WTO日趋临近,农业产业、地区、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我省企业如何应对、增强竞争能力应引起企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
? 二是加工能力弱。适宜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品种较少,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特别是深加工、精加工相对薄弱。以柑桔为例,全省柑桔总产量达200万吨左右,但经过加工的仅17万吨,占7%,与世界柑桔鲜果与加工比例的65∶35相比,差距很大。加工环节薄弱,不仅限制了对初级农产品的消化吸收,同时也造成了农业产业链不长,难以实现拉长销售时间、拓宽销售空间和加工增值。初级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过多,成本高。农产品品牌战略实施主体分散,力量不集中,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份额的知名品牌更少。
? 三是利益联结松。当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处在初级阶段。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3/4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普遍存在订单好下,兑现难问题,纠纷较多,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 四是政策到位难。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和诸多部门,一些地方、部门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要性认识不足,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一是现有的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虽好,但操作性不强,对政策的实施对象和主体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由于涉及部门利益,如税收、信贷、绿色通道等,落实起来更加难。二是一些政策本身存在不科学性,如很多扶持政策往往限定特定的对象,忽视面上情况。三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税环节税赋过高,粗、精加工标准界定不清,税率设定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龙头企业的资本积累,发展进程不快。
?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对策措施
? 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产业化组织的实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户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按照大发展、大提高的思路,着重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坚持以发展效益农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以科技创新和重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动力,以建立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检验体系为保障,全面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使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 (一)扶强扶大农业龙头企业
?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
? 一是打破所有制界限,只要与农民有比较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建立生产基地,能够带动农户,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扶持。要根据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及建立基地情况进行扶持,逐步把目前由政府和部门建的示范基地转变成在政府规划引导下由龙头企业作为运作主体实施的农产品基地。省重点扶持50家带动农户1万户、建立基地面积1万亩以上、与当地主导产业关联度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市县要对经营机制好、科技含量高、产品有特色,有发展前途的中小型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
? 二是把培育、催生农业龙头企业与“扶强、扶优、扶大、扶特”结合起来。鼓励国有企业、工商业主、个私经济等多种成份通过多种途径创办农业龙头企业。推广万向集团通过控股临安人长久投资开发农业的经验,引导有品牌、有实力的知名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途径创办农业龙头企业。如蛙哈哈、旺旺食品、农夫山泉等。
? 三是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不同的扶持标准,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要对25个经济欠发达县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每个县扶持1—2家。
? 四是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应对我国加入WTO,引导同类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商会、协会等途径组建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今年开展以蜂产品、茶叶、出口蔬菜加工经营为主的行业协会试点工作。重点在规范经营行为、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加快培养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加快农业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要在用人制度、产品品牌、科技创新、企业文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今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领导轮训一遍。
? 五是对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每年根据考核评价指标,对建立基地面积大、带动农户能力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十佳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对确已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取消其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 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
? 一是统一规划,加强立项管理。逐步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产销结合、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培育农村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如台州、衢州、金华的果品市场,庆元、磐安的食用菌市场,舟山、象山、温州的海产品市场,新昌的茶叶市场、嘉兴的仔猪市场等。
? 二是要扶持市场进一步发挥服务功能。重点支持市场的冷冻、冷藏、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推行电子统一结算管理系统,提高交易和管理效率。鼓励探索竞价拍卖、直供配送和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引导优质、有品牌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发挥市场的信息窗口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采集、整理和系统,为农民、经营户、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 三是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发展。重点以果菜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为窗口,建立市场准入制度,从加强管理着手,配置检测设备,规范检测手段,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进场交易。在加强农业产前、产中管理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产后流通环节的抽检力度,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确保居民吃上安全、卫生的农产品。
? 四是加强市场开拓。加大农产品贩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培育,以市场为依托,通过组建农产品贩销户行业协会的途径,提高农产品经营户的组织化程度。引导贩销大户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以市场为中介,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牵头与大中城市市场建立业务关系等多种途径,扩大当地农产品对外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使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 (三)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 制定制度,加强规范,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 首先要明确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条件。从我省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明确的发起人和一定数量的会员,会员数一般在5人以上。二是要有共同的专业生产经营项目和具体的合作内容。三是要有一定的经营基础,具备一定的资金、技术等生产经营和服务要素。
? 其次要制定示范章程,规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组织建设。示范《章程》应包括: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宗旨、性质、原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活动范围;会员的资格和会员的权利、义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股金设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机构设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管理方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盈余分配原则;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变更、解散、清算等规定。
? 其三要明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和确认部门,形成统一指导、多部门多形式兴办的格局,改变目前的多部门指导和确认混乱的状况。社团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由民政部门登记,专业合作社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确认后如需开展经营活动,应当允许进行工商登记。
? 其四要抓紧制定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办法,通过法规或规章形式,使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建议省政府制定政策,加大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力度。除财政支持外,要明确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税收优惠,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输社员的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免缴过路、过桥费。在用地、用水、用电方面要对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一定的照顾和优惠。
? (四)努力提高产业化科技水平
? 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以省级五大种子种苗工程为龙头,加大新品种研究开发、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 品质,发展名特优新稀农产品。二是要加快建设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农业 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引进、试验和示范的窗口及种子种苗繁育中心。三是加强农产品质 量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逐步把 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成为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主体,重点加强省级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机构建 设,逐步在全省开展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逐步把农业龙头企业 发展成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生力军,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实行 产学研结合。五是鼓励农技人员、科研单位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和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重点培训50万户农业专业大户。六是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重点抓好“一库二网”建设,即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库和农业产业化信息网、农产品市场信息网建设。
? (五)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 针对我国加入WTO的现状,着重发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一是进一步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外良种、技术、设备、资金、人才及经营管理经验,吸引国外客商到我省建基地、兴办加工企业,改造和提升我省的传统产业,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二是提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产品比例,尽快改进我省加工、贮存、保鲜、包装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出口机制,重点扶持和发展外向型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出口产业。三是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营出口,建立出口创汇农产品生产基地,参与国际竞争,鼓励有条件的龙头组织到省外和跨国经营,开发农产品原料基地和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通过国际性的农产品展示会、博览会,加大我省农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使我省更多的农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
? (六)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 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核心。一是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农户与企业之间签订规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由企业提供销路,农户按订单发展生产,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最低保护价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二是鼓励和提倡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方向发展。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农业龙头企业可以吸收农户以土地、资金等入股形成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逐步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 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 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根据WTO的有关规则,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点地进行扶持。
?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1)在保持原有2000万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资金的基础上,每年有所增加,专项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用于农产品基地、龙头组织培育、农业科技投入等。(2)在省扶贫资金中专门切出一块重点扶持25个贫困县的农业龙头企业。(3)为解决农产品集中上市问题,延长销售时间,建议对龙头企业兴建冷库进行补助。
? 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1)针对农产品季节性强,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缺的现状,建议每年召开银企座谈会,由各银行根据农业龙头企业资产、经营状况确定授信额度。(2)对具备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先安排发行债券,优先推荐股票上市。
? 三是加大用地、用电扶持力度。(1)支持大型出口创汇企业建立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新办畜牧场用地,视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龙头企业在非基本农田保护内从事水产养殖、种植多年生经济作物,只备案不审批,在签订复垦协议的基础上,免缴土地复垦押金,临时用地土地管理费减半征收。(2)对列入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用地优先安排指标,免交土地出让金。(3)农业龙头企业从事种植养殖的生产用电按农用电价计收。(4)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产性用电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同等政策。
? 四是建立风险基金及组建担保公司。(1)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允许按订单额度的一定比例建立风险基金,在税前列支,用于抵御发展订单农业承受的自然和市场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资金来源让企业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省政府重点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给予一定的补助。(2)鉴于农业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建议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通过政府出一点,企业筹一点,运作公司拿一点组建担保公司,重点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金融约束 制度安排
一、 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约束分析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到位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创新,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很不适应。从现行农村金融机构来看,其市场定位虽然是为“三农”服务的,但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农户和个体工商户,从贷款期限、额度和方式上很难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功能缺位,主要是为粮棉油收购和管理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其他政策性业务 ,如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的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 ,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乏力;目前已经挂牌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因受自身经营管理的限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
(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力军,农信社潜在的风险仍很突出
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难以发挥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股东大会在农信社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事务中基本上没有话语权,难以行使监督和决策职能。目前,农信社“三会”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并不等同于法人治理的完善,这种形式上到位和实质上缺位的潜在风险阻碍了农信社的发展。二是增资扩股并未触及产权制度改革深层次问题,农信社内部人控制问题仍然突出。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农信社为了增资而增资,忽视了通过增资扩股改善股权结构,构建有效产权制度的重要意义,出现了存款化股金、承诺保息、甚至贷款入股等违规行为,股本金稳定性较差。
(三)金融 中介组织不完善 ,使众多农业产业化企业因资金制约发展缓慢
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不但使金融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 日常经营管理也更加严格、规范和有序。源于民间资本兴建起来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过程中有 86%以上的企业达不到银行贷款所要求的条件,再加之县域范围内基本没有为农业产业化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担保公司、信托公司或者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农业产业化企业在急需资金时,只能依靠 自身力量,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丧失了许多快速发展的机会,只能在缓慢发展中求生存,不能取得规模效益。
(四)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削弱 了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对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 ,深化改革后调整了其发展战略。推行集约化经营,在县域及农村的分支机构向中心城市收缩,信贷业务向大中城市倾斜,占县域及农村信贷市场上的份额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据统计,4家国有商业银行从 1998年开始至今.共撤并 3.1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上收了贷款权限,县域网点功能萎缩。
(五)民间融资长期得不到政府的认定和支持,制约 了其对农村产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民间借贷自古有之,特别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更是普遍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使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农业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银行信贷资金缺位的情况下,民间借贷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通过民间借贷融资高达 8000亿元至 14000亿元。民间借贷虽然有发展的必然性.、也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在历次金融改革中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地位得不到认可、发展得不到支持。致使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有资金的不能发放、需求资金的又得不到资金”的双困境地。
(六)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抵押担保制度的矛盾 ,使农业产业化企业有资产而无法抵押
厂房抵押是当前银行信贷通用的一种担保形式,也是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重要途径。《担保法》明确规定:“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但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建在乡镇或村组,厂房用地多是集体用地、宅基用地,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在法律上的模糊,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集体土地所有权很难确定,这种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在抵押上的错位。已成为众多农业产业化企业难融资、金融机构难变现、担保机构难担保的“死结”。
二、域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 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层次性,各种需求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表现出较强的多样性。因此,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应从功能视角出发,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标准,逐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 ,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小企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借贷组织等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协调运转的机制,打破和消除垄断格局,真正形成基于竞争效率的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开展竞争、提高效率,增加农业信贷资金供应,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对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二)完善农信社的管理体制 ,夯实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基础
一是把法人治理制度落到实处,增强决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杜绝管理风险。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足鼎立的分权与制衡治理机制,是农信社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际操作中,要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增强重大经营决策的透明性和民主性,确保“三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推动农信社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扩大增资扩股的范围,引入一定比例的民间资本或者外资入股,夯实基础,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内部人自控的问题。三是对农信社的监管,要与其他商业银行区别开来,在资本充足率、呆账核销、存贷款比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监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