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项目投资研究

农业项目投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项目投资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项目投资研究

农业项目投资研究范文第1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三、市场(产品或服务)供求分析及预测(量化分析)。主要包括本项目区本行业(或主导产

品)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现有生产(业务)能力调查与分析、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等。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原则上应是具有相应承担能力和条件的事业单位)。包括人员状况,固定资产状况,现有建筑设施与配套仪器设备状况,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等。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项目建设地点选址要直观准确,要落实具体地块位置并对与项目建设内容相关的基础状况、建设条件加以描述,不可以项目所在区域代替项目建设地点。具体内容包括项目具体地址位置(要有平面图)、项目占地范围、项目资源及公用设施情况,地点比较选择等。

六、生产(操作、检测)等工艺技术方案分析。主要包括项目技术来源及技术水平、主要技术工艺流程与技术工艺参数、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选型方案比较等;

七、项目建设目标(包括项目建成后要达到的生产能力目标或业务能力目标,项目建设的工程技术、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功能结构等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及总体规模;

八、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工程、配套仪器设备等。要逐项详细列明各项建设内容及相应规模(分类量化)。土建工程:详细说明土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建筑结构及造价。建设内容、规模及建设标准应与项目建设属性与功能相匹配,属于分期建设及有特殊原因的,应加以说明。水、暖、电等公用工程和场区工程要有工程量和造价说明。田间工程:建设地点相关工程现状应加以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说明新(续)建工程名称、规模及数量、单位、工程做法、造价估算。配套仪器设备: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对于单台(套)估价高于5万元的仪器设备,应说明购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设备,需说明是否具备使用能力和条件。配套农(牧、渔)机具:说明规格型号、数量及单位、价格、来源及适用范围。大型农(牧、渔)机具,应说明购置原因及理由及用途。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依据建设内容及有关建设标准或规范,分类详细估算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并汇总,明确投资筹措方案。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根据确定的建设工期和勘察设计、仪器设备采购(或研制)、工程施工、安装、试运行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整个工程项目最佳实施计划方案和进度。

十一、土地、规划和环保。需征地的建设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附国土资源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证明或项目用地预审意见。需要办理建设规划报建以及环评审批的,附规划部门规划意见书以及环保部门环评批复。

十二、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运行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人员配置等;同时要对运行费用进行分析,估算项目建成后维持项目正常运行的成本费用,并提出解决所需费用的合理方式方法。

十三、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测算与分析(量化分析)。特别是对项目建成后的新增固定资产和开发、生产能力,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社会供种量,带动多少农户、多大区域经济发展等)等进行量化分析,并列附表,且从可研报告、初步设计、竣工验收及项目运转三年内各环节均要求填报此表。

十四、招标方案。按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编制招标方案。

十五、有关证明材料(承担单位法人证明、有关配套条件或技术成果证明等)。各种附件、附表、附图及有关证明材料应真实、齐全。

十六、应附表格。除可研报告编制需要提供的工程量、设备清单等表格外,为便于评审汇总,还应附以下两类表格:一是项目基本情况表,二是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明细表。

另外,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封面要求如下:

农业项目投资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政支农;规模;结构

一、美国财政支农的项目

美国的财政支农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农村发展、食品、营养与消费者、食品安全、自然资源与环境、市场营销与调控计划、科研、教育与经济、农场与海外农业以及其他方面。

1.农村发展方面主要包括农村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如农村的电气、电信、电话设施、农村的远程教育与医疗、农村的垃圾处理、农村的社区发展等等。

2.食品、营养与消费者项目是目前美国政府支出的最大的项目,主要负责全美的国内营养计划,食品券计划、儿童营养计划、妇女婴幼儿专项营养补充计划、农产品援助计划、食品捐赠计划等项目。最初,食品、营养与消费者的项目支出主要是为了解决美国过剩的农产品,到后来才逐渐的增加了一些福利成分。同时尽管这项支出归于农业部的预算,但实施对象人不仅仅是农村居民,还包括城市的低收入群体,此外,对老人、妇女、儿童还有专项支出。

3.食品安全是美国近年重点投资的一个领域,主要任务是保证国内外公众的健康。主要的工作由美国的食品安全检验局负责,工作主要包括联邦食品检验、实验室服务(主要用于科学实验以支持检验工作)、工厂自动化和信息管理(为众多的工厂提供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同时通过远程通讯提高广泛分布的检验人员的通讯水平,以便及时了解各种有关的信息)、对州拨款(是指食品安全检验局对州际检验计划进行复检,确保州际检验标准符合联邦政府的标准)、现行使用费和信托基金(食品安全检验局对定期检疫和在节假日进行的检疫服务收取使用费,以弥补部分成本费用).

4.自然资源与环境是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投资。主要通过自然资源和环境计划来实现。其中包括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的保护、水流域的调查与规划和防洪活动、农地保护计划、环境激励计划、野生动物栖息地激励计划、湿地保护计划等。目前自然资源与环境是美国政府的农业支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2002年的新农业法中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支出增加了。

5.市场营销与调控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适应美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营销需求,确保动植物健康及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美国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共同利益。它通过管理一系列旨在提高市场营销和农产品分级水平的计划,促进竞争、有效的市场环境的形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共同利益。

6.科研、教育与经济,该项投资主要负责有关的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与高等教育、经济分析和统计相关的生物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知识的研究和传播。主要的负责机构有农业研究局、州合作研究、教育与推广局、经济研究局和国家农业统计局。其中农业研究局提供农业信息,进行科技开发,为解决国际范围和国内高度关注的农业技术问题提供帮助。经济研究局是美国农业部内最主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任务是通过研究,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的经济实证依据。州合作研究、教育与推广局的主要职责是在广泛运用的国家农业研究、推广及高等教育体系内建立联邦与州间的联系,负责多学科性的研究和推广计划等。

7.农场与海外农业,这项支出分为两个方面,即农场方面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方面。农场方面主要指政府对一些农场的资金贷款援助。海外市场的开拓主要是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国内的剩余农产品而致力于开拓国外市场的投资。其中美国的海外市场的开拓是美国农业支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为了提高本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稳定国内的农业生产和农场主的收入,每年对此项投资规模巨大,具体项目在介绍美国的投资结构设计时再介绍。

8.其他项目,主要包括美国农业部每年的各种活动支出。

二、美国财政支农的规模和结构

2000年美国GDP达到99634.67亿美元,其中农业GDP为1594.15亿美元,第一产业约占1.6%.美国2000年对农业的总体投资(仅包括美国政府方面的,不包括私人和企业的投资)达到了900.51亿美元,占农业GDP的56.49%.由于美国的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不到2%,如果平均到每个农业人口上,数量是非常高的。用OECD组织的单位专业农户PSE等值来衡量,美国2000年的单位专业农户PSE等值达到了20000美元,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日本2000年的单位专业农户PSE等值是30000美元).因此,美国对农业的支持是非常大的,而且这种支持和投资力度一般都比较稳定,投资数量、投资方向都由各时期的农业法规定,政府农业部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执行政策,因此,美国对农业的投资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而且由于很多项目都是连续几年(一般美国一部农业法的管辖期间为5-6年)实施,对各项目的投资既持续又稳定。

以上是美国2000年对农业的总体投入情况,在分析美国农业投入结构时,可以发现美国的农业投入结构具有独特之处。

三、美国财政支农的特点

(一)美国对农业投入力度很大

美国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从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农业的投资不断扩大,体系日渐完善,已经对农业、农民和农村建立了严密的收入安全网,以确保美国农民的收入不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二)联邦政府是美国对农业投资的主体

美国政府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虽然美国州和地方有独立的财政预算权,但在农业投资上,联邦政府占主导地位。美国几乎所有的补贴,以及大量的跨地域、跨流域的农业基本建设工程和环保项目都由联邦政府承担。美国成立了农业政策性公司,专门执行国家的各项农业政策,其费用和支出均由联邦政府承担。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等政策性公司承担联邦政府的各项支农任务。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为美国农业部农场服务署的农产品计划、农场服务署与自然资源保护局的保护计划,以及海外农业局的出口计划提供资金。

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农产品信贷公司进行的农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9.03%.其他的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投资的农作物保险支出2000年占农业总投资的1.96%,仅这两项美国联邦政府的支出就占总投资的40.99%.因此,美国的农业投资联邦政府是主体,一般联邦政府的投资都超过了50%以上。中央政府投资占主体的现象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农业投资的稳定性。

(三)市场流通环节是美国投资的重要环节

由于美国农业高度发达,农业生产率极高,产品常年大量过剩,而不得不实行休耕政策,控制农产品的供给量。因此,美国政府对农业生产环节投资不多。相反,一方面为了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为了给社会公众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美国对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投入较多。从2000年美国农业投资的情况看,对流通环节投资达到263.04亿美元。而对生产环节的投资仅为101.93亿美元。这种投资结构是由美国农业发展的阶段和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决定的。从流通环节的各项投入看,其中对农产品计划的投入最大,2000年的投入达到195.48亿美元,占市场流通环节投入的74.32%.其次是海外市场开拓,2000年投入51.9亿美元,占19.73%.其他的食品检疫、包装、营销总投资为15.78亿美元,占6%.从这个投资结构可以发现,美国投资的重点在于帮助农场主生产后顺利的出售,同时又得到合理的收入,如价格支持与营销贷款、差额补贴贷款、购买与销售支出等。食品检验、检疫、营销方面的支出则主要是为保证消费者得到安全、健康、方便的食品,提高消费者的福利,同时也提高美国农产品的质量。而海外市场开拓支出则主要是为了扩大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缓解国内农产品大量过剩的压力,为国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机会。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用于支持农产品出口的资金约为64.74亿美元,占总投资的7.19%,其中45亿美元用于农产品信贷公司的出口信贷担保计划,4.94亿美元用于出口促进计划,900万美元用于市场准入计划。同时,美国农业部根据第480号公法对外国食品捐赠计划还提供9.87亿美元。到2002年的新农业法中对促进农业出口的投资又有所增加。其中为促进美国农产品出口的项目包括市场准入计划、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计划、出口贷款担保项目、促进对新生市场的农产品出口、对特定作物的技术援助、生物技术和农业贸易项目等。由于美国对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美国农产品的25%用于出口,2001财政年度,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高达567.1亿美元,是1970年73亿美元的7倍多。从世界市场的份额上看,美国农产品占有很高的比例: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出口占34%,玉米占21%以上。

相对本国投资项目而言,美国对生产环节的投资不大,但和其他国家的情况比较,美国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还是很大。2000年美国对生产环节的投入为101.93亿美元,投资数量最大的是农村公用设施建设,为38.19亿美元,占37.47%.这些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主要是对农村的一些社区的设施建设、农村的电气、电信等的投资、对农村水和垃圾的处理等等,目的在于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农场贷款与拨款项目投资30.13美元,占生产总投资的29.56%.这些贷款与拨款由农场服务署实施,目的是资助那些处于创业阶段的小农户,使他们能够有机会获得自己的农场或者保持现有的农场。作物保险计划是为生产者提供10-15年期的地租补偿,以使高度侵蚀的农田和其他环境敏感性土地退出生产,保护环境。2000年为此项目投入15.96亿美元。作物保险计划是为了帮助农业生产者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害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帮助农场主减少灾害的损失,及时恢复生产。作物保险计划投入17.65亿美元,极大的帮助了农场主抵御自然灾害。

(四)美国农业投资的主要形式

美国对农业的投资大部分都是以各种项目、计划的形式进行的,如各种农产品计划、食品券计划、儿童营养计划、农作物保险计划、土壤保护储备计划、农地保护计划等。这些计划或项目的好处在于,对每一项支出都有明确的目标,投资一般都比较连续和稳定,并且项目极具可操作性。在项目或计划的实行过程中容易实施过程监控,政策效应比较明显。而且这些项目或计划一般都在美国各时期的农业法中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操作或执行中只能以法律的框架为依据,不能随意的进行项目或计划的修改,减少了项目执行中的随意性。

以上是美国财政支农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四、美国财政支农对我国的启示

(一)必须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我国从2004年左右开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并且把农业作为党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出台了很多的支农政策,如取消实行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出台了粮农直接补贴政策、农机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等,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是与美国相比,我国对农业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仅仅是把长期实行的扶工抑农的政策调整为工农并重而已,按照OECD的PSE值来看,我国对农业生产者的PSE值刚刚从负值接近于0.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质性会越来越突出,因此,今后,必须借鉴美国经验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二)对农业的投入必须法制化

美国农业的投入之所以能够稳定而可靠,主要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的农业投入是以法制化作为保证的,它不受时间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美国农业投入稳定又持续,这也是美国农业能够长久保持世界第一的原因之一。而我国对农业的投资还没有建立法制化的管理方法,随意性较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当农业出现危机了,国家和政府才开始重视农业,加大投入力度;当危机缓和了,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就相应降低了,从而导致我国农业的发展波动较大,损害了农民和国家整体的利益。美国的农业投入法制化应该对我国下一步的财政支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投资力度

从美国的投资结构看,市场流通、开发海外市场是美国财政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农业已经结束了短缺时代,进入了受市场约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扩大农产品的需求,规范农产品市场是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面。而我国目前对农业流通环节的投资主要是粮食储备补贴,而对于产品产后的运输、检疫、包装、帮助生产者寻找销售市场等等投入很少。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投入是我国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主要着眼点之一。

(四)适当上移农业投资主体

农业投资由于具有强外部性、高风险性,一般地方政府都不愿意对其大量投资,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还经常挪用中央政府的农业专项投入。据统计,我国对农业的投资大约有30%左右不能落实,而问题就出在地方政府身上。所以,美国等其他国家都是以中央政府作为农业投资的主体。为了提高我国农业投资的效益,我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适当上移支农主体。

农业项目投资研究范文第3篇

一.江苏绿港公司简介

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756亿元,是以科研为主,集生产、流通、技术服务、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高科技服务企业。

公司总部位于其自主规划建设的高科技示范园--绿港现代农业科技园内,园区占地1606亩,总投资2.52亿元,建设有各类现代农业设施23.5万平方米,科研生产设施2万平方米,是集现代农业设施与光伏生态发电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科技园。园区内设有四个研究中心:蔬菜新品种研发中心、设施农业装备研究中心、自动化与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研究中心

江苏绿港致力于打造中国一流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现代蔬菜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

第一家在中国大规模推广椰糠无土栽培的公司;

第一家在中国从事无土栽培蔬菜新品种育种的公司;

第一家在中国引进和推广建造荷兰新型智能温室并全套国产化的公司;

第一家设立园区运营管理团队并管理运营多家农业园区的公司;

第一家开发出园区生产、人工管理和销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公司;

第一家创造了“1+X”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模式,并得到政府认可和推广的公司。

江苏绿港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省民营高科技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二、项目定位

项目打造标准:双鸭山市农业重点龙头企业

建设一个规模化的高标准蔬菜生产销售、现代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的现代农业科园。旨在以科技、高效、安全生产及推广优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带领当地农民及种植大户按照现代农业技术要求进行种植管理,以实现优质高产、增收致富的目的。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优质蔬菜。

1、营造精品的原则

园区建设必须在创新思维引领下,充分发挥前瞻性和先导性,满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高效益”的要求,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和服务为先导,以引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园区整体科技含量,促进园区的发展,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达到品种最新、品质最优、技术最精、功能最全、结构最佳、效益最好的现代农业标准。

2、引进创新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核心区创新需要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业技术缺陷的攻克,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创新、展示和推广,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提升核心区的农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增加科技推广应用的力度,创新和完善金融模式,把核心区现代农民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因地制宜原则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科学配置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韶关市区域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韶关市特色,优化配置农业资源、工业资源等现状要素,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按照区域特点,围绕现代农业特点,使产业向高产、高效区域转移,并合理配置相关配套区域,实现韶关市现代农业持续有效的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握地方农户种植的传统习俗,结合现代农业的建设,有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进农业生产手段,提高核心区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园区及周边地区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促进园区的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民就业,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5、生态保护原则

规划区建设在对自然环境充分保护的前提下,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循环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使传统高消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方向转变。

6、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园区规划建设遵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己任,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开发,促进和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并且通过园区内的农业建设、土地改良,改善周边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布局上,保证功能区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将加工、流通、服务配套。科学合理布局,并发挥各自特色,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要素及农业生产等特色景观要素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环境,并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宝清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600亩。其中建设用地约40亩。

该核心园区将按照江苏绿港的统一规划要求,建设五大内容:

1、高科技蔬菜瓜果蔬菜生产区:建设15万平方米双模大拱棚温室;20万平方米双膜双拱日光温室,满足周年生产需求

2、分拣、包装、冷藏冷链加工物流区:建设6000平方米的冷链物流加工区,实现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就地配送

3、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和都市园艺观赏区20000平方米,引进和展示各种世界上最先进的栽培技术和优良品种

4、工厂化种苗生产中心40000平方米,为带动农民发展提供种苗生产的同时,提供技术服务和管理培训

5、研学、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体验及农耕文化体验区20000平方米

由此做到产业为主,三产融合,生态发展。园区建设完成后,可成为双鸭山市现代农业的一个标杆企业,为当地城乡融合、美丽乡村建设做贡献,同时也起到了农业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示范带头作用。

该核心园区同时将吸引合作社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加盟或入股经营带动X个小园区的发展,旨在为家庭农场、合作社、小企业提供现代农业生产设施。核心园区无偿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带动当地农民,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共同发展,按照江苏绿港提供的标准化技术服务,统一园区规划建设,统一管理制度,统一蔬菜销售,品牌化运作理念,实现生产方式革新,实现合作社和农户增收创收。

小园区每个面积50亩到200亩不等,由核心园区设立发展基金,提供部分资金支持,建设专业化生产温室20000 - 100000平方米的双膜保温温室,投资500-2000万元,每年可生产优质蔬菜60-300万公斤,产值150-1200万元,利润30-200万元。X园区产品定位为绿色有机蔬菜,统一品牌化销售,发展订单销售模式。

四.合作模式

方案一

甲方:

乙方: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双方均本着“发展地方现代农业、长期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确定投资合作关系。就乙方在韶关市内投资合作事宜达成以下条款:

1、甲方同意乙方在韶关市韶关市合作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额约为15000万元人民币,设计规划面积约600亩,建设期为11个月。

2、甲乙双方在双鸭山市宝清县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总投资的20%即3000万元,乙方资金投入1200万,占项目公司40%的股份,甲方资金投入1800万,占项目公司60%的股份。

3、分红比例:园区每年盈利部分优先偿还融资贷款本息,其余部分按所占股份制比例分红。

4、合作期限:合作期限为20年

甲方义务

1、鉴于该项目具有科技推广、三产融合、辐射带动、示范展示和精准扶贫等准公益性性质,甲方确定该项目合作模式为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合作模式。

2、甲方应积极协助合资公司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和财政补贴争取等工作。依托本项目争取的各级财政补贴,归属于合资公司所有。

3、协助“合资公司”进行土地租赁使用手续工作。

4、负责落实“合资公司”60%注册资本金的货币投入。

5、协助“合资公司”的项目总投资除注册资本金以外的融资,实际以融资到位资金为准。

6、负责协调“合资公司”项目建设所需建设用地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为项目公司运营提供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乙方义务

鉴于该项目具有科技推广、三产融合、辐射带动、示范展示和精准扶贫等准公益性性质,乙方接受该项目合作模式为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合作模式。

1、积极协助“合资公司”提供关于本项目建设内容的投资概算和收入概算等财务预测数据。

2、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3、负责该项目的生产运营,做好成本控制,使该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负责落实“合资公司”40%注册资本金的货币投入。

5、积极提供相关材料,协助“合资公司”办理所需的工商注册手续以及其他相关手续。

6、负责本项目的负责本项目的建设,且建设内容应符合总体规划。

方案二

甲方:

乙方: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合作双方均本着“发展地方现代农业、长期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确定投资合作关系。就乙方在宝清县市内投资合作事宜达成以下条款:

一、甲方在宝清县市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额约为15000万元人民币,设计规划面积约600亩,建设期为11个月。

二、双方合作的基本权利义务

1、项目规模:甲方规划并提供土地约600亩,作为项目的运营土地。

2、项目投资:甲方提供项目的建设资金约为15000万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该项目的产权归属甲方所有。

3、规划设计:项目建设由甲方组织提出初步设计规划,由乙方负责组织协调本项目前期规划设计,经甲方审査确认后方可实施。

4、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按照乙方设计要求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乙方不中标该协议作废。

5、项目运营:该项目框架形成的前提是乙方具有现代农业“1+X”标准生产方式的运营技术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项目建成后,乙方通过租赁方式接管经营该项目,租赁期限不低于15年,项目经营前五年,乙方每年付给甲方租金额为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6%;项目经营的六至十年期间,乙方每年付给甲方租金额为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7%;项目经营十ー年以后,乙方每年付给甲方租金额为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8%;届时正式的租赁运营合同另行签订。

6、运营保障:为保证合作项目运营目的的实现,乙方应向甲方交纳运营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额为本项目甲方投资额(约15000万元)的8%。

7、项目奖补:双方利用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各项政策性补贴。

8、补贴归属:建设类奖补归甲方所有,运营及种植技术类奖补归乙方所有。

9、支持保障:需甲乙双方共同努力,甲方发挥地方优势优化地方经营环境,促使合作项目的顺利运行;乙方发挥技术、市场优势促使合作项目良性发展。

三、其它事项

1、如甲方投资不到位或者投资不足,双方可进一步协商减小规模、或者更改设计、或者终止合作,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甲方负责。

2、项目建成后,如乙方不按照本协议要求通过租赁方式接管该项目,乙方承担建设费用(约15000万元)的50%赔偿给甲方。

3、在正式运营协议签订后十个工作日内,乙方应将运营保证金全部打入甲方指定的账户。

4、甲方于双方签订本框架协议后,立即启动合作项目的土地征用及地上附着物的赔偿等前期工作,双方共同争取年内合作项目投入运营。

5、租赁期内,合作项目资产维护、维修费用、土地租金由乙方承担,乙方对合作项目建设的资产做到整体完好;租賃期间运营所需的生产经营设备、原料、人工及易损耗物品的配置等一切所需资金由乙方自魚;租赁期内乙方所添置的设备机械、车辆等资产所有权归乙妨。

6、本框架协议订立后,双方不得擅自终止本协议,如方无故终止本协议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负有赔偿的义务,不可抗因素除外。

农业项目投资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农业;外资规模偏低;原因及对策

一、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现状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尽管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农业外资利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技术含量低,农产品对外贸易额占农业总产值和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都偏低,相对中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很不相适应。现阶段,我国农业所能利用的外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由国际组织发起的无偿援助、金融贷款和外来投资等。我国主要的外资便是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分析统计资料,例如,在2007年,外资投资农业的项目主要为309个,项目合同资金为10.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为1.7亿美元,在同一年外资投资我国资金共达到617.33亿美元,农业利用率仅为2.75%。农业占据外资资金的利用效率普遍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同时,现阶段的农业项目而言,普遍在50万美元以下,导致整体规模较小,无法利用良好的外资环境发展农业本身。在此种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的情况下,直接体现的便是农业应用规模较小,该项数据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也不能满足我国发展农业的迫切需求。

二、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其内部自身原因,主要原因如下:

1.在农业竞争中缺乏绝对优势

针对农业自身的特性,其需要遵从市场基本规律,进而当外来投资者投资农业时,很难形成垄断优势,同样投资者无法获得垄断收益。投资者无法获得丰富的利润回报,因此,农业往往难以获得投资者青睐,减少了具体的投资份额,长此以往,少者更少。同时现阶段外来投资者主要投资方式为两种:技术投资和资金投资。对于我国农业而言,资金的投资需求并不大,更多需要的便是农业先进技术,不过农业技术存在一定地域性,进而因为所处具体经纬不同和气候不同,外国的一些农业技术并不适宜我国生产,所谓据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因此农业的先天局限性便已经决定技术引进的困难。即使引入先进技术,由于室外工作,保密工作程度较低,很容易被他人模仿,并不能形成技术优势。种种困难导致农业投资力度较小,导致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程度较低。另外,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耕地数量较少,基础较差且农业技术落后,在同期竞争中处于绝对劣势地位,多方面的问题共同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现状,同时导致我国的农业外资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2.外资配套的资金不足

现阶段,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是外部官方资本,其单一的形式不能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而且很多属于签订合同项目,资金需要逐年发过来,造成我国的农业利用外资情况比较紧张。落实到本土资金,很多农业银行贷款指标实现不了,使得资金供给匮乏。配套的资金不足恶化了农业整体发展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同时导致后期发展速度较慢。

3.外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就现阶段的外资布局而言,一些省份占据的外资比重较大,例如我国的沿海城市等,此类城市对外交流频繁,获得外资的可能性同样较大。我国的基本农业布局而言,一些农业基地分布在内陆,该地区所占据外资份额相对而言较少。此种外资结构的不合理使得倾斜力度不同,同样带来具体生产效果不同,很多农业省份无法获得外资,进而无法提升整体利用效率。并且外资合作的多数为我国中小企业,投资规模比较小,在大形势不足的情况下,很多省份“回天乏术”,进而影响了整体的利用效率。

4.产业政策缺失

农业投资中,一些例如荒地等的投资往往风险较大,此类投资前期投入较大,而且回收期比较慢,进而比较难以吸引到外资投资,未能形成产业布局。而且我国在针对此类投资时,产业政策并未形成有利局面,帮助外来资金有效利用,而且一部分外商对农业研发项目并不存在投资兴趣,使得我国的农业利用外资进步的心思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此类产业政策的缺少导致现阶段投资项目普遍为小项目,比较局限,无法推动农业进步,并且提升了交易成本,长此以往,将形成恶性循环,势必带来农业的新瓶颈。

5.农业投资环境不利

我国仍然采用家庭作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模式,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工劳动,相对的便是缺少高机械化作业。当外来投资者想要投资农业时,其首先接触的农业生产为国外先进的机械化的生产模式,一旦产生农业对接,需要我国农业内部存在良好的环境带来有利的农业生产,当该“载体”缺失,使得外资投资很难管理投资资金的运作,进而使得很多外来资金选择其他行业投资,放弃农业投资。

三、促进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对策

伴随着我国加大对农业的重视,值此大好之际,创造对外引资的良好环境。我国重点引入外资的行业为服务业和工业,农业与其相比所占份额十分稀少。虽然现阶段仍然存在困难,但是前景大好,通过我国政府政策的不断调整,不断的增加农业引资支持力度,使得我国农业利用外资成为新的局面。

1.通过改善农业投资环境提升农业投资竞争力

我国应该将外资投资体系完善,使其多元化和多渠道,当外商前来投资时,拥有较好的客观条件,不断的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实际工作中,我国可通过政策调整实现宏观调控,将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商三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作为利益驱动者的农民群体同样会拥有高度热情,使得农业领域中的外资应用与投入形式更加多样,在现有的农业项目中不断引入新项目,建立基础农业设施,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当我国的农业基础环境比较优良,自然会有资金前来投入。通过投资环境的改善,提升农业竞争力,吸引外资投资。

2.拓宽资金引入方法,扩大资金规模

我国现阶段的外资主要类型为一些国际项目的无偿援助等,首先应该做的便是利用好该部分资金,同时应该有效的拓展外来资金渠道,适当情况下,可以开拓民间资本和国际商业资本。根据统计资料,我国现阶段的很大部分外来投资方向为东南亚方向,巩固该部分资金,同时增加针对例如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资金吸纳,吸引大量优秀资金进入中国。除去资金的吸引外,针对一应的农业开发项目,可以采取跨国采购和项目融资等方式来吸纳,尤其是针对一些高科技量和高附加值的具体项目,积极的引入此类项目。而例如一类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项目,一旦项目存在经济效益,以BOT方式吸引外来资金投入。笔者认为可建立项目库,定期公布对外招商项目名单,尤其针对一些重点招商项目,扩大整体规模。多方拓宽资金引入方法,扩大资金规模以更有效吸收和利用外资。

3.加强产业引导,改善投资结构

通过产业引导,一方面帮助外来资金做好项目选择,另外一方面实现农业发展。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特点,首先应该鼓励外来资金投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例如开辟荒地等,尤其是一些盐碱地等自身环境比较恶劣的土地,该地区的农业投资更加应该多元化,将养殖业等和农业结合起来,进而实现配套创收;地方政府介入项目引导,适当的包装地方农业项目,一旦外来投资农业,做好资金利用规划工作,并且不断的通过媒体等增加资金引入渠道。产业引导并不是一种概念,其需要地方政府不断的努力。

4.建立保障机制保护产业

建立保障机制保护产业,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效果。农业很多项目的投入成效并不会短时间见效,因此,项目竣工后,不断的增加力量投入,做好后续的推广工作和治理范围,保证项目的具体成果,通过单项目影响其他项目开展。此种做法便属于保障机制的一种,将项目的整体影响扩大,进而形成辐射反应,并且可以促进地区区域内的良性竞争。保障机制的引入,可以给外资投资者以有力的信息保证,同时可保障制度优良,有利于后续的外资投入不断进入中国。

5.建立外资投资配套政策

建立外资投资配套政策,优化投资基础环境。农业发展至今日,其自身的发展诉求同样发生了现代变化,我国的农业政策调整等应该适宜此种投向与布局。将农业生产落后的原因总结,可以得出农业结构不合理属于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保证农业外资利用效率提升,应优化外资投向,改变我国整体农业布局,可以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发挥农业自身的优势,尤其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的农业采取“区别对待”,将农业布局整体提升至合理状态。实际工作中,首先优化全面布局,采取比较完整的规划案,然后分布实施各步骤,例如首先将资源集中建设农业产业品牌地区,通过品牌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最后达成的目的便是整体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我国在近些年推动“农业合作社”发展,便是基于此目的,通过组织闲散农民联合,进而提升农业整体工作环境。

6.改善我国农业基本产业结构,引进外国先进农业技术

广泛建设我国现代农业基础环境,提升农业生产基础部门与外商对接的能力,一方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另外一方面提升农业基本生产单位对外资引入的认识。尤其需要明确的是,当项目建设至后期,仍然需要大量资金巩固效果,因此,做好合作关系,有利于项目后期和整体的提升效果。通过良好的合作,势必会带来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新局面。

四、结束语

外资引入对于农业发展比较重要,虽然存在一定问题,但我们不可因噎废食,明确引入外资对发展农业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自己,突破困境,形成农业引资新局面。通过中外企业界的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努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定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且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从而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希望文中的分析为农业外资管理人员带来启发,创造我国农业利用外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常晓兰.宁夏农业利用外资投入的路径分析[J].农业科学研究,2015(2):39-41.

[2]丁玉,孔祥智.外资进入对我国农业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影响[J].现代管理科学, 2014(03):12-14.

[3]涂成悦,滕玉华.我国中、东部地区农业利用FDI的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2003-2009年省际数据的相关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2(02):6-10.

[4]Yusaf H. Akbar,J.Brad McBrid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strateg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the Hungarian bank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03 (1) .

农业项目投资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资金金融

农村是泛指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要素、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广大区域,包括小城镇和乡村,在这一范围内的资金的融通便构成了农村资金运行的主要内容。农村资金运动是整个社会资金运动的源头。资金运动产生于最初的极少剩余产品的交换,在工业革命后,随着产品的极大丰富,资金运动也伴随着产品交易场所的变换而转移到以城市为主的资金运行上。但农村资金运行的作用对整体社会资金动作依旧不可忽视。

一、农村资金运行的特点

首先,农村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具有季节性。农村主要以经营农业为主,所以资金的运行亦依靠农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次,资金供给与需求具有稳定性;再次,农村资金运行的封闭性要求。农村资金运动虽是有融合于社会总体资金运动的趋势,但在目前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牢、建设不力的形势下,农村资金仍需封闭运行,以维护农业资金的正常需求;最后,资金运行中的外逸性和剩余资金的高沉淀性。由于农业利润率较低,造成了资金的逃逸;资金运用方向单一,引起了剩余资金的相对沉淀。

二、农村资金运行中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仍占绝对比重的形势下,强调农村资金运动的效率具有现实性,通过发现资金运行中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对加速资金运行速度、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并最终加快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以农哺工的资金运行模式对控制农村资金外流有弊而无益,严重限制了农村资金在量上的增长在建国初期,由于工业基础的薄弱和当时的特殊国情,国家将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工业建设上,农业的基础地位出现动摇,农业所生产的产品通过计划分配主要用于支持工业建设,以农哺工的模式对当时的工业基础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然而,农业是很脆弱的产业,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产业,因此急需大量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大量资金;另外一方面,农村的城市化建设亦需资金支持。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种以农哺工的局面却未得改观,这突出的表现在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上。这种定价倒挂的以农哺工的资金运行模式导致了大量农村资金的外流,使得原本脆弱的农村资金运行系统更加脆弱,难以维持农业的基础地位。

(二)“费改税”后的税收制度不完善,造成资金的继续外流国务院决定自2000年起开始在安徽省进行“费改税”试点,试点已经有一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依旧不够理想,仍存在着随意增加税种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严重遏制了“费改税”效用的发挥。

“费改税”后的税制的不完善,让税收负担难以减下来,农民负担依旧过重,农业利润率很难提高,使得本来少之又少的农村资金纷纷逃离,因此,必须完善税制,稳定税收,以便让农村资金能固定在农村范围内,并通过优惠税率吸引外部资金来支持农业及农村相关产业。

(三)资金的运用缺乏正确引导

农村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如何开发农村市场方面,理论界与实业界均以投入资金来试图开发出其潜力,但投资者在实际投资时,资金的运用缺乏正确的、有力的引导,资金运用失误较多,运作效率低下。

第一,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片面注重城镇商业职能水平的提升。的确,商业职能是小城镇的主要职能,以便发挥小城镇聚集商品、交换商品而提供场所的作用,但过分注重小城镇商业作用,必然会淡化其他城镇职能水平的提升,如文化职能、信息职能等。

第二,重复建设,不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资金运用的项目效益和社会效益低下。由于在农村的投资受到信息等方面的限制,资金运用时,缺乏合理的自然市场配置和政府的调控引导,在投资方向上容易出现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的单一化趋势。

第三,不注重加强信息设施建设、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造成了农村产业发展中的瓶预产业的出现,严重压缩了农业相关产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空间。

(四)投资项目的投资与投资项目所需环境的投资在选择中出现矛盾

任何一个项目,均需要有合理完善的投资环境,但不同的投资项目所需的项目建设环境是不同的,对环境建设的投资量也同样不等。如对传统农业的投资所需的基本投资环境的投资量与城镇商业街建设所需投资环境的投资量便不同。一般的,传统产业所需环境的营造投资量较少,但同时传统产业的利润率也相对较低,而资金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本身的增值,即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因此,投资项目本身的投资和投资环境营造所派生出的项目投资便产生了矛盾。

在上述两者出现矛盾的情况下,投资者会根据利润率的高低而选择项目,而放弃项目投资环境营造的投资。目前,农村资金量有限,农民负担虽在“费改税”后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但若将投资环境的营造所需投资转嫁给农民,又势必增加农民的负担。

(五)农村信用社及驻农村各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效率低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行难以封闭

农村资金运行有着特殊的规律性,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也有着区别于城市金融体系的特点。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主检是中国农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组成,即通常所说的“三匹马拉一辆马车”。农村资金运行的季节性强、周期稳定,相对于城市金融机构而言,资金运用的风险较小,但同时资金的利润亦较低。这就要求农村各金融机构必须注重资金的投向,努力提高资金的利润率。但在人员素质、可选投资项目、投资条件等不利条件的限制下,资金运用的总效益低下,甚至出现了社会效益和项目效益为负的情况。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用按规定应采取封闭运行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资金漏损率较高,本应投向农业的各专项资金不能到位,造成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资产年年增加,从而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出现农村资金需求与农发行的资金供给脱节现象,同时还导致了各种非法高利借贷现象的出现。

(六)不注重对人为资本的投资,进入“人员素质下降——社会经济发展滞缓”的死循环危险区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亚当·斯密早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就有所提及,但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单独研究人力资本还没有太大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作为对培养知识载体的各环节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便显得很有必要。但在农村,由于人力资本投资被误认为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投资,所以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各环节的资金量很难到位。

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一单位的投资将会产生数倍于原始投资量的投资总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将对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本身有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与其他产业投资相比,人力资本投资有着更广的相关产业,从而产生更大的投资总量。但农村不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的现实,将严重滞缓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并最终制约农村城市化进程。

三、针对出现的上述问题的几点对策

发现问题的木的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笔者在提出以上六点农村资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拟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全面分析农产品定价因素,提高对农业投资的回报率,从根本上阻止农村资金的外流

在工业品的定价过程中,主要考虑到的是两点:一是生产成本(主要采用机会成本进行预算);二是适当的利润。农产品的定价也可采用类似的定价模式。但在我国,农产品具有区别于工业品的特殊性。第一,农产品的生产所依托的土地资源在我国比较稀缺,土地成本较高;第二,农产品生产的效率较低。由于技术水平、劳动者素质等的限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显得较为低下;第三,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因此有必要降低其对外依存度;第四,目前我国农业资金流动的单向性,迫使农业回流资金的使用成本上升;第五,农业生产的主体在目前其他行业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从事农业生产有着较高的机会成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来我国农产品在定价上单纯偏向与国际价格接轨的做法是存在重大失误的,所有有必要重新确立农产品的定价模型。笔者认为在重新定价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首先是较高的土地成本,应与价格成正比;其次是生产效率,其高低应能平衡农产品的价格,在定价模型中作用不具体体现;再次是农业生产者的机会成本,与价格成正比;再其次是返流回农业的资金使用成本,与价格成正比;最后是对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应与农产品价格成反比。模型如下:P=α(L+C+K)(1-β)。其中P为农产品价格,α为系数,L为土地使用成本,C为机会成本,K为资金成本,β为对外依存度。

(二)完善并稳定“费改税”后的税收体系

“费改税”的推行,正如前面所说的,的确降低了农民的负担,但是仍有不少税种应予取消或降低税率(见前表1),税收体系的完善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对基层政府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税收项目的增加和税额的增长;第二,提高基层干部对税费改革的认知度,避免出现税种和税额的随意增减,切实达到减负的目的;第三,加强群众的舆论监督,设立省级直接举报制,真正做到“有举必查、有错必纠”。做到以上三点的同时,还要稳定完善了的税制,以提高投资者对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最终实现农村资金在总量上的增长。

(三)加强政府对资金投向的引导力度,尤其是基层政府的引导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实现投资后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

资金运作的目的即是能取得最大利润,实现自身的增值,而传统农业利润率较低的现状,对资金的外引能力很低,因此,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应予引导。首先,政府可以采取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来填补农业利润率与平均利润率的级差,以确保对农投资能获取至少最低社会平均利润,实现遏制农业资金的外流倾向;其次,采取政府直接投资的办法,降低投资者对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所具有的不安全感;最后,政府可采取行政干预的办法,确保产业结构的优化,防止项目的重复建设。

(四)全面分析投资与产出关系,提高投资质量,增加产出量

投资与经济增长间并不是单纯的函数关系,并非投资量的增长就一定会实现经济总量的增长或产出的增加。我国经济学研究者们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经济运行中的多重因素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模型,即Y=I(1+d-q)(1+f)(1+j)(1+m)(1+e)。式中的V表示社会平均的资本——产出比率,d为重置投资与净投资的比例,q为重置投资时资本质量的提高率,f是投资形式的改变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m表示区域分配资金合理化的作用程度,e是其他对经济增长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投资项目的选择等。

上面的经济增长模型,尽管是针对社会总体经济增长而提出的,但它同样适应农村的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笔者认为对农村追加投资必须注重以下几点,以提高投资——产出比。第一,提高重置投资在净投资中的比重,实现原有投资项目的升级;第二,实现投资的多样化,避免重复建设,破除单纯的追求规模的意向;第三,注重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第四,合理选择投资区域,避免出现产业发展过于集中在小城镇的现象;第五,合理选择投资项目。

(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农村金融机构除了应首先提高职员素质外,还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合理规范,加强监管。农村信用社应充分体现其服务社员的作用,加强民主管理意识,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加快畅通的结算渠道建设;商业银行应以利润为中心,以其雄厚的资本支持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并支持大中城市夕阳产业的转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用一定要封闭,确保投资于农业的资金能及时收回,以充分体现其资金运行的政策性。

另外,农村资金运用还要把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摆在首位。因为只有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农村资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得到最后的真实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敦富.《投资环境评价与投资决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杜两省.《投资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3]李玉江等著.《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区域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4]庞晓鹏.《中国农村民间合作服务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