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乡建设的概念

城乡建设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建设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乡建设的概念

城乡建设的概念范文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蜻寡泽”为你整理了这篇四举措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18年以来,石林县采取有效举措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师生员工的文明素质,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贡献。

1.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石林县教体局、各学校都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石林县将创文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推进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各学校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提高了教职工思想认识,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工作。

2.健全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一是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考核机制。二是建立督导机制。三是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考评机制。四是建立各部门联常会议机制。

城乡建设的概念范文第2篇

一)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理论基础

1城乡统筹理论概述

a.城乡统筹的概念

指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城乡统筹。把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与农村存在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进行统筹解决。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协调发展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其中,城乡良性互动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内容。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结构的转变。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

b.城乡统筹的主要内容

统一规划城乡建设布局,城乡统筹一般应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统筹,实行城乡统一的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城乡财税统筹,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平税赋,实行以工补农;城乡就业统筹,实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一的用工制度和统一的劳动保障等;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实行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城乡公共资源统筹,即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教育、卫生、科技等公共资源实行城乡统筹安排,合理配置,尽可能地消除乡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资源极其匮乏的局面;城乡管理(体制)统筹,统一的户籍等管理制度。

c.城乡统筹的途径

进而逐步在体制和政策上体现城乡统筹工作的话,专家陈锡文指出:如果不能首先在观念上打破城乡分割的观念。要真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很困难的目前可以着眼做城乡统筹的方面是非常多的关键问题是要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下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正确的观念和有弊端的体制,转变观念、改革体制,才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城乡统筹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念、体制、政策的改变。

d.城乡统筹的渐进与非均衡理论

1城乡统筹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城乡统筹发展是非均衡的

e.城乡统筹的主体和运作机制

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中,城乡统筹涉及城乡两个非均质空间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向、重点等重大问题的规划、调节、引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而这些工作必须由政府来完成。专家陈锡文也认为:城乡统筹的主体主要是指党和国家,当然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方面,考虑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方面,考虑市民和农民的利益方面,能够做到城乡统筹”所以,城乡统筹的主体是政府。

2城乡建设管理理论概述

一直以来我国对城市和乡村的管理就是分开的城市和乡村的建设管理也同样是如此。直接表述的城乡建设管理理论几乎是没有的只能借鉴和引申城市化理论、城市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a.城市化理论中对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的研究b.城市管理理论的借鉴

3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综合二者形成本课题的理论认识。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城乡统筹理论和建设管理理论(即上述城市化理论和城市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

a.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含义

把城市和农村的建设管理作为整体进行统一、系统地筹划,统筹城乡建设管理是指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进行统筹解决。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方式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生产、生活环境。

b.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内容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主要指城乡规划、建设、市政环卫等三方面的管理统筹。

c.统筹的途径

改变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的体制和政策。城乡建设管理统筹的途径主要是树立城乡建设管理一体化的观念。

d.统筹的主体和机制

选择的主要机制是规划机制、政策机制、法律机制、工作机制。城乡建设管理统筹的主体依然是政府。

e.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原则、目标和手段

坚持城乡建设管理的系统性,城市管理的四条原则对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统筹城乡建设管理就是要满足城乡居民的需要。充分考虑城乡的综合效益,并且要根据城乡不同情况因地制宜。

则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城乡建设协调发展和运作,将城市管理的目标和手段引申到城乡建设管理领域。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手段是以法制为规范、以行政为主导、以社会自治为基础。

f.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的其他认识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通过前面的理论介绍可以知道:由于城市建设与乡村建设分割情况较为严重。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城市与乡村建设管理统筹是非均衡的对城乡建设管理来讲,管理主体具有与城市管理主体同样的发展趋势,即单一的政府管理主体向多元化管理主体演变。

二)市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现状

城乡建设管理分治就是二元结构在建设管理领域的具体反映。作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建设管理中不可避免的具有城乡分治的特征。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特性体现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

1市城乡建设管理体制分治现状

2城乡建设管理法律法规上的分治

3城乡建设技术标准的分治

4城乡建设管理中的具体分治情况

三)城乡建设管理分治引发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城乡建设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给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带来阻力,对城乡建设特别是乡镇(农村)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

1城乡建设管理分治中的主要问题

a.规、建、管机构分设给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

极大制约农村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b.乡镇建设管理无保障。加深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程度

出现“区中区、县中县”管理情况c.区县开发区建设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

出现新的管理法规空白d.法律法规的修订滞后于现实情况。

2原因分析

a.历史形成的二元体制结构是城乡建设管理分治的根本原因

直接引起基层建设管理混乱b.我市城乡建设管理体制不顺。

c.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转变滞后产生了建设管理实际工作中城乡差别对待

d.城乡建设量和建设复杂程度的差异导致了建设行政管理的城乡差别

e.有限的行政管理方式制约了建设行政管理向农村的延伸

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f.城乡建设管理的法规以及标准建设较慢。导致农村建设管理效力低下

四)城乡建设管理发展的趋势分析

1城乡建设管理发展的环境背景分析

a.中央的有关精神

1大的有关精神。2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精神。3十一五”规划的有关精神。

b.建设部的有关精神

建设部对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精神主要体现在全国村镇工作建设会以及《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等。

c.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建设管理的影响

该法的实施对城乡建设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

d.乡镇机构改革的趋势对乡镇建设管理的影响

随着乡镇机构的改革的推进,当前具体实施乡镇建设管理的主要机构是乡镇政府的建设部门。乡镇建设管理部门的设置、职能等也会发生变化。

城乡建设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优化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不断的进行城乡的规划建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城乡发展取得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与乡村不断地融为一体,实现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大趋势,城乡规划建设初具成效。然而要更好的实现城乡规划建设的发展,这里离不科学的方法与合理的规划策略。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城乡规划建设的优化思路。

1 我国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

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建设中,对于城乡开发建设比较随意,只是将利益放在眼前,缺乏大局观念,不能将所做的工作都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不能正真做到城乡与区域的协调发展、科学结合。在规划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较短一段时间利益的诱惑,造成缺乏科学合理的理论作指导,导致城乡建设中基础设施不完备,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性不强。例如,一些布局规划不合理会导致产业区和人口聚集区过于分散,不集中的现象。

1.2 城乡规划发展不能相互协调

在城乡的规划发展中,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资源因素等等都是在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目前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很难充分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将这些问题全部统筹协调实施起来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就目前从我国城乡规划的所开展的工作来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的。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城乡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任然将重点放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乡村的规划与发展,造成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主要针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的投资环境不断进行改善。然而对于在乡村规划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还远远不够,规划建设的力度还是向城市有所倾斜,造成了乡村基本设施的建设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引起乡村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活力。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了城乡规划出现一定的失衡,两者存在一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1.3 我国法律体制不完善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带来的影响

目前我国现行的城乡规划的法律制度是以《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为主要的法律依据。过去由于城乡二元分治,不利于统筹发展。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在经济规律的影响下,大中城市不断地取得了优越的发展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在客观的条件下以城市为导向,规划更加偏重于城市,从而进一步导致城乡差距加大。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对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律制度有深刻影响,造成城市与乡村不等的对待。由于不同的法律和法规,开展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不可避免地加剧这种二元结构,不利于城乡统筹规划发展。法律对此制度的规定还是空白,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城市规划法》有很多内容是关于编制方面的问题,然而在对规划管理方面、操作程序方面、监督检查方面、和法律责任方面存在较少的规定,不是十分细致。对于一些建设单位而言,鉴于违法的机会成本远不高于守法的机会成本,这样就产生了违法建设行为的频频发生,严重损害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对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优化思路

2.1 城乡建设问题的整体看法

我国地域广阔,在区域的整体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城乡统筹方面都存在着十分不平衡的现象。而这种不平衡会对国家的进一步现代化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城乡统筹发展,更是城乡建设的重大问题,严重影响着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就是分析如何解决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提出优化思路。

在改革开放时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到今天已经出台过很多相关的政策并取得了些许进步。但是,在我国对于城乡发展一直采用的是二元规划策略,对二者间的发展统筹与发展协调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很明显《城市规划法》只是用来规划城市建设的,而城镇及乡村规划建设用的《管理条例》与之毫无关联。而这两套政策还在影响着城乡统筹工作的实施。2007年《城乡规划法》的出台,打破城乡建设的呆板局面,把建设工作引向高速。

2.2 城乡建设问题的要求

科学整合和系统协调是城乡建设的两大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就是要在各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联络点的大规模整合,同时使小城市得到地域和交通方面的整合,目的是推动城乡、以及小城镇城乡各方面的城乡建设的整体化。系统协调是力求区域发展与城乡发展的一致协调,达到各种资源、各种基础设施的协调建设及其应用,注意水资源、土地之源、矿产之源、人力资源等在城乡建设一体化中的推动作用。

2.3 全力完善城乡建设规划的法律法规

目前,在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中建设中,我们主要依据《城乡规划法》。要想在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只靠这一部法律是不行的,我们必须有较健全的法律制度。而且我认为可以将《城乡规划法》作为这些法律的基础,其它法律在此基础上细致扩展而成。再者,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城乡规划法》。比如媒体、宣传板、活动、宣讲等。增加所有城镇乡村居民对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视程度、加深所有居民对城乡建设的政策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城乡建设人员的法律培养、纪律培养、政策认识培养、政策实施方法培养,指导工作人员要有相关的责任与法律认识,依据相关制度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政府也可以大力鼓动各界人士提出自己的建设规划策略,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系统的合理性。

2.4 完善城乡建设规划的机制与体系

城乡规划建设机制如建设保障机制、审核机制、责任深究机制等机制的加强与完善是大力推动城乡建设进程的一个有效策略。保证各种建设工作在正式实施之前都要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各种条件审核,使此建设符合国家建设的要求。调动周围人士对建设的监督,严肃追究每个非法建设的法律责任。对于城乡建设基础建设项目,国家应当提供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推动种力量对城乡建设规划工作的帮扶。

2.5 增加对城乡建设工作的投入

城乡建设的统筹一体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一件立足于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件实事。于此,立于为城乡居民服务的基础上,政府要予以重视。因此,对于城乡建设规划的各项投入必不可少,尤其是建设工作实施过程中的资金保障。国家可以通过财政拨款,也可以通过政策优惠调动社会各界力量的加入。基于,城乡统筹建设中农村建设落后与城镇的状况,政府可以适度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用以弥补乡村建设不足的问题,缩小城乡建设间的差距。

3结语

城乡建设规划工作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协调发展,是国家重要的一项建设工作。当今城乡建设要以深入的思考、充分的准备、广泛的号召、大力的推进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各个问题。做好城乡建设规划幸福的是城乡居民,幸福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建设的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但是我们选择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好每一个汇报、踏实做好每一个工程,是每一个建设者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国贤.浅析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乡村规划建设的推动作用[J].门窗,2012,08(6):78-83

[2] 杨贵庆.城乡规划学基本概念辨析及学科建设思考[J].城市规划,2013,22(10):53-54

城乡建设的概念范文第4篇

内蒙古扎赉特旗项目系棚户区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旗政府前,紧邻贯穿城市的主水系-阿敏河,是扎赉特旗政府本年度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景观形象打造项目。同时,该项目以规划为引导,结合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多专业,通力合作,以绿建一星标准打造我院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重要实践案例。

近年来,,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积极做大做强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核心业务,向建设产业的上中下游进行延伸。城市规划项目是标准院近年产业战略中比较亮眼的一环,先后完成了柬埔寨金边新首都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苏州木渎新城城市设计、饶河县发展规划等项目,有力地推动实现标准院“城乡建设领域高端技术集成服务商”的战略定位。

关于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标准院”),隶属于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56年,前身是国家建委标准设计院,原为建设部直属的科研事业单位,2000年转制为中央科技型企业,2014年5月转为股份制企业。标准院是我国建筑产业最具实力的综合性科技研发企业之一,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研究与管理、建筑工程设计与咨询、地下人防、城市规划、建筑产品应用研究及认证、建筑产品信息服务、建筑设计软件开发、建筑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科研、设计与技术服务企业, 在建筑行业享有很高声誉,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的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电气标准、人防设计标准、建筑制品与构配件标准的归口管理单位,也是国内唯一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的、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进行归口管理的单位。

构建智慧人居环境,承载产业规划梦想,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推动技术进步,成就建筑梦想”为使命,在“成为城乡建设领域高端技术集成服务商”的目标指引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打造卓越百年企业,谱写蓬勃发展新篇章!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国际2号楼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99100

城乡建设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城乡建设;增减挂钩;成本效益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19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35- 02

0 前 言

目前,我国的土地使用情况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①城市化所需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一个是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很多浪费的问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经济以及生活意识的提高,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城市也必须随之扩展来满足和适应,扩大建设来给城市人们提供生活基础。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建,很多城市目前已经将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建设用地指标用完,这就形成城市发展的瓶颈。另外由于大量的人涌入城市,也造成了农村居民点出现大量闲置用地,造成农村土地浪费状况。因此我国政府相继出台政策,在各地进行“挂钩政策”试点工作。

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效益与成本构成

1.1 经济效益与成本

经济效益体现在政府、投资者的经济效益和农户的经济效益2个方面。对政府或者投资者来说,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获得挂钩指标,通过指标的实用而达到资金回收的结构。同时通过城乡建设,政府还可以获得建厂、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税收收入。农户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失去土地所获得的相应补偿。在城乡建设的增减挂钩项目中,政府和投资者的经济成本包括项目新区的建设成本和旧区拆迁、复垦等费用。农户的经济成本则集中在搬迁费用、失去附着物和原有住房等,另外农户要重新获得房子还需要负担建房费用。

1.2 社会效益与成本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政府基本没有承担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更多是由农户来承担的。由于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环境变化、人际关系变化、就业学习变化、生活成本变化等都是农户社会成本的体现。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加耕地资源、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优化农村土地布局和利用结构、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等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1.3 生态效益与成本

生态效益和成本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生态效益是自然界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生存环境和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有益效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维护农村生态平衡和增加农村自然资源的存量2个方面。城乡建设项目通过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来获得生态效益,这种效益既是政府的效益又是农民的效益。比如,由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项目给农村带来复垦、耕种便利、交通便利、环境改善、绿化增加等效益。生态成本则相对一些,更多体现在农民的生活心理的改变,一旦搬入城镇中,他们将彻底结束传统农村生活,这对农民而言可能会是一种无形的损失。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1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开展时间较短,人们还没有充分地了解到其中的效益,并且项目缺少专业的工作人员,对政策精神的领悟不够彻底,宣传力度不大也造成农民心理存在担忧,导致工作困难重重。在试点的工作中,重指标使用轻实施管理、权属调整复杂等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对土地的整体规划不明确,对城乡建设的长远规划不清晰,造成土地优化效果不明显。对于土地的集体使用权转变为国家使用权、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等权属调整不到位都会造成农户间纠纷。另外农民的安置与权益保障、资金投资效益低、农村和城镇整体规划欠缺等问题也是摆在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工作面前的难题。

2.2 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的建议

①加大基层政府对农村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工作的重视,强化宣传力度,让农民真正理解到政策所带来的巨大效益。②建立科学严谨的工作程序,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和规划方案,放远目光,长远规划,注重农民的意愿,确保指标合理流转。③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资收益,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对项目涉及的各部门进行严格的资金监管,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审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④统筹规划,制订高标准的村庄规划方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计分析入城农民的比例和农村空置住房的比例,制订相应的方案。

2.3 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建议

①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将政策实施的流程标准化、快速化,探索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资金运转城乡建设。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土地管理相关政策,建议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由村庄整合合并带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用地的资产效益分配方案和新型农村产权的管理等问题需明确且透明化,比如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农村集体用地折股化政策等。③适当增加农民权益的保护内容,扩大农民权益的保护范围,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挂钩”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政策能够完全落实。

2.2.2 城市废弃物的消纳

钢铁企业对城市废弃物的消纳包括处理各种不同来源的废钢、废塑料、废轮胎、社会垃圾和社区废水和污水等,目前较为典型的是钢铁企业消耗社会上的废塑料。我国城市垃圾中的废塑料占垃圾总量的4%~10%,年产量为500万~600万吨,而且每年正以8%~9%的速度增长。我国废塑料的回收再利用量仅为10%,约90%被填埋。处理社会上的废塑料潜力很大,若将废塑料全部处理,则每年的市场潜力在125亿~150亿元,减少填埋土地4 500万~5 400万平方米,节约炼焦用煤500万~600万吨,同时减少因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钢铁企业可以做到处理废塑料不亏本,若在政府的优惠政策下,企业可以做到稳定运行[4]。

钢铁工业对城市废弃物的处理与应用使得钢铁工业融入更大范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随着钢铁工业循环经济技术的不断拓展,钢铁企业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钢铁企业应该融入循环经济社会,逐步实施生态化转型,创造更大的经济-生态价值。在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钢铁工业自身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既节约成本、创造价值,同时也能够减轻城市的环境负担。

2.3 钢铁产品升级替代

钢铁生产排放出的废气以CO2和CO居多,尽管减少燃料的使用量是削减废气排放的重要途径,但是钢铁产品的升级和替代也可以提供一系列CO2减排的解决方案,具体有如下3种途径:①用途转换。即在服务于同一目的时,通过钢材的一种应用代替钢材的另外一种应用,使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强度减少。如从2003-2008年,风能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5%,而利用风能取代煤炭发电,每生产1千瓦时电能减少CO2排放量高达80%[5];②材料替代。指通过利用钢铁替代其他材料来实现CO2减排目的。如与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相比,钢结构在其整个生命周期里可以减少大约20%的CO2排放量[6]。③新型钢材转换。低碳产品和技术的设计和使用本身已经减少了CO2排放,而应用新钢种也可提高钢材的经济效益。例如,一个高约70米的典型现代风力发电机塔筒的重量只有140吨。如果和10年前相比,这比传统钢铁节省大约50%的重量,也使每一座风力发电机减少了200吨的CO2排放。

3 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为保障钢铁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实现,应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企业管理机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构建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3.1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企业管理机制

要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取得实效,就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司政策和管理的重点领域,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管理水平。要建立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和信息平台、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指标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定期向社会环境公报和社会责任公报的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7]。

3.2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构建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哪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离不开工艺、装备的开发和更新。为此,企业需要不断加大有关技术研发投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大环保投入,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攻关队伍。钢铁企业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循环经济技术的研究开发,通过成立专项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创造条件,在合作中培养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使技术研发成为钢铁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环节,并逐步拓展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体系。

另外,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出发,还应逐步完善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钢铁行业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即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依照市场规律和市场经济要求进行运作;发展钢铁工业生态园区等等。

4 结 论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钢铁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循环经济技术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节约生产成本;通过将企业“三废”回收利用以及对城市废弃物消纳处理,既节约了排污费又创造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通过对钢铁产品升级换代不仅减少了CO2排放也提高了钢材的经济效益。为保障钢铁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价值创造驱动因素的实现,应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企业管理机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构建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等等。我国钢铁企业只有依据循环经济发展路径作为价值创造的重要驱动因素,不断突破自身的增长“瓶颈”,才能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和竞争形势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在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潘俊,陈志红,吕雪晶. 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创造模式创新及其评估体系构建[J].科技与经济,2011(6):42-46.

[2]殷瑞钰. 钢铁制造流程的本质、功能与钢厂未来发展模式[J]. 中国科学,2008,38(9):1365-1377.

[3]郭丽君. 循环经济成为效益增长点[N].光明日报,2011-02-01.

[4]常艳君.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效益分析[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40-41.

[5]M Cole,R Elliott,S Wu. Industrial A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An Industry-level Analysis [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3):39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