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城市电网规划;电网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 U66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有安全可靠的电力满足生活用电的需要, 又不能因为电力设施影响周围的环境。但因早期在电网规划建设中对电力设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考虑不足, 致使居民对电力设施给环境造成影响的投诉非常多。另外, 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也是困扰着城市电网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现状
1.1.1 电力负荷高速增长, 城市电网规划用地日益减少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电力负荷不断攀升。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电力负荷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 有些地方甚至年增长速度超过20%。按照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和形势, 以及到2020年经济总量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的经济发展蓝图, 即使国家调整产业结构, 走集约型经济发展的道路, 电力需求的增长也不会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因为在我国除了工农业、第三产业的用电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居民用电需求的增长将会是电力负荷增长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 与经济高速发展相对应的却是电网规划缺乏整体性与前瞻性。往往是等哪些地方的电力负荷增长了, 需要进行电网建设时, 才将电网建设用地的需求报到城市建设规划部门, 而此时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可支配的空地已经十分有限, 造成电网建设迟滞。
1.2 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时有冲突
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基础建设最突出的矛盾是与城市道路改扩建之间的矛盾。目前来看, 电力企业线路走廊建设与城市道路建设(包括改扩建)不能同步进行, 往往会在已有的线路走廊上进行新建或者改扩建道路, 或者在已经建好的道路上需要新增线路走廊(通常是电缆沟、排管或者直埋)。无论是哪一个问题都会涉及到大笔的基建投资,而这笔费用由供电部门还是市政建设部门来出就成为一个争议问题,给双方的工作开展都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1.3 城市电网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
由于城市电网规划没有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结合, 使城市电网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突出, 线路走廊以及室外变电站毕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前些年, 由于成本方面的原因, 城市电网 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走廊一般是以架空线为主,而如果在用地许可的情况下都是建成室外变电站的, 这就导致了电网对环境有如下影响:
a)架空线在市区频繁穿越, 居民楼前架空线屡现, 这有碍观瞻, 而且安全风险较大;
b)电网运行时必然会有电磁辐射, 虽然比起其它高频辐射危害小, 但它毕竟存在;
c)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如果室外变电站建在居民楼附近, 对居民生活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d)由于周围都是高压线路及电力设备, 令老百姓多少有些畏惧。所以, 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尤其是在沿海较为发达的城市, 因电网建设对环境影响, 造成民众将规划部门和供电企业告上法庭或集体上访阻挠电网建设。这些都给当地政府部门、供电企业带来了不少麻烦。
2 城市规划中解决电网规划建设的思路
2.1高瞻远瞩, 将电网规划与城市远景规划相结合
目前, 我国的能源主要是以化石能源为主、其它能源为补充的能源结构形式, 即主要还是以煤、油、气作为一次能源, 水能、核能以及新开发的风能、太阳能等作为补充能源。虽然将来水能、核能、风能等一次能源可能会超过化石能源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能源, 但无论哪种形式的能源, 其输送过程主要还是以电能为主。
城市的发展给电力部门重新进行变电站布点及新增线路走廊的空间十分有限, 即使勉强安排了新的电源点以及线路走廊, 也会因约束因素太多使布局不合理。况且越是到后来, 在市区进行开挖建设电缆沟的代价会越大, 并且会对市容造成影响, 从而增大了建设线路走廊的难度。
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及电力企业必须把眼光放得更长远。除非遇到毁灭性的灾难, 城市的发展将永远不会间断, 而随着城市繁荣程度的加深以及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 除非将来有可以替代电能的其它形式的能源被有效地采用, 否则, 城市的用电密度只会越来越大。
目前, 在有些城市的繁华区域其电力负荷密度已超过40MW/k㎡, 考虑到将来城市发展与控制的平衡结果, 城市电网的远景规划可按 50MW/k㎡的电力负荷密度来考虑, 如果每个110kV 变电站按3台主变压器、每台主变压器容量为63MVA的远景目标来考虑, 则3台主变电站的总容量约为190MVA, 那么, 每个110kV 变电站所覆盖的供电区域面积应该约在4k㎡左右, 也就是每个110kV 变电站的间隔应该大约为2 km。220kV变电站主变容量按240 MVA 考虑, 则每个220kV变电站约供给4个110kV 变电站, 由此估算, 大约每8~10k㎡的范围内应规划一个220kV 变电站。电力企业应该与城市规划部门一起提前做好这些变电站的选址及线路走廊的规划工作, 在郊区城市化之前就规划好变电站红线以及线路走廊。做好这些远景规划后, 建设进度可根据实际的电力负荷发展状况有计划地分步进行, 电缆沟型的线路走廊可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
2.2 统筹兼顾, 使公共事业健康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 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道路建设同属公共事业。为了解决道路改扩建与城市电网建设之间的矛盾,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规划局应该把好关, 将道路规划与输配电线路走廊规划(主要指电缆走廊)进行统筹安排。同时, 政府应该牵头使供电部门和市政建设部门就道路改扩建与城市电网建设问题签订协议, 明确以下一些内容:
a)对于没有输配电线路迁改需求的改扩建或新建道路工程, 在规划时市政建设部门有责任知照供电部门, 先了解供电部门在新建道路上是否有建设输配电线路走廊(主要是电缆沟)的需要。如有需要,则由供电部门提出具体的建设需求与设计, 将线路走廊规划与道路建设规划同时报规划部门审批, 并由市政建设部门在道路建设时同时进行线路走廊的敷设。建电缆沟所需费用按双方的约定由供电部门支付, 电缆沟的资产所有权归供电部门所有。
b)对于有输配电线路迁改需求的改扩建或新建道路工程, 在规划时市政建设部门应联系供电部门落实线路迁改方案。对于架空线路需要以电缆下地的, 由市政建设部门按供电部门提出的要求, 在道路建设时同时建好电缆沟, 建议建设电缆沟的费用由市政部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承担, 而对于电缆本身的投入以及迁改的工程费用则由供电部门承担; 而在已经是电缆走廊上的道路改扩新建工程,建议市政部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承担建设电缆沟的费用, 而迁改的工程费用则由供电部门承担。
2.3 注重人文关怀, 减少电网对环境的影响
要减少电网对环境的影响, 必须将电网规划完全纳入城市规划中。目前, 我国许多城市环城高速公路高压线路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有些市内火车轨道也会横亘在繁华的市区。这些不但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协调性, 而且由于火车在运行中的噪音很大, 环城高速公路不但噪音大而且汽车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也非常严重, 而高压线路走廊则因为其高电压的安全问题及所谓的电磁辐射等问题使居民产生本能的畏惧心理, 因此,这些公共设施都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 这些不协调的因素并没有相对进行集中, 而是随意遍布在整个城市之中。
为了减少高压架空线路、环城高速公路以及火车线路等对环境的影响, 应尽可能将500kV, 220kV,110 kV甚至10kV高压架空线路走廊与火车轨道线、环城高速路线等集中在一起并行排列, 努力将它们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变电站尽可能建在靠近铁路、公路等本身噪音污染比较重的地方, 可建成室外变电站。此外, 为了节约用地,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其它地方布点的变电站应该优先采用室内变电站。
由于500kV 的高压线路一般都在城市的, 500kV的电缆成本过高, 因此该电压等级的线路走廊以架空线为宜, 但应尽可能避开人群聚居区。 市内其它高压线路走廊包括220 kV, 110 kV,10kV/20kV等电压等级的线路建设, 除了在铁路沿线、公路沿线可采用架空线路外, 在其它地方应先考虑电缆线路,将电缆走廊的建设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进行考虑。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谐融合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和谐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发展中,有绝大部分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彼此脱节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有碍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总结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和谐融合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概念解析
1.1城市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布局的前瞻性、综合性思考,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城市管理的依据。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是保证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把控城市发展方向和实现预想中的城市发展目标,从而达到现代化城市发展应有的城市布局和质量要求。从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划效果来看,城市规划的质量和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到2030年,南京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迈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都会”, [1]其城市必当呈现出由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城市架构、古城保护、住宅建设、商业发展等城市职能组成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1.2建筑设计概念
通俗的“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学”范围内的本职工作。广义上讲,“建筑设计”是指一切与建筑物或者建筑群体相关的设计工作。其中涉及建筑学、结构学、给排水、园林绿化、自动化控制、内外部城市景观效果等等。[2]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内外部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各个细节构件的构造方式,建筑技术设备的功能需求以及以最低成本实现最优化的经济利益。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使得城市建设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经济性、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等多元化需求,并且能够对城市建筑工程施以相关要求。例如《2007-203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公众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提出了对建筑环保功能设计和建筑外立面景观设计的相关要求,[3]同时还指出要将建筑的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进行良好的应用。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建筑功能、建筑经济利益等建筑本身所需要具备特有价值要求,充分满足开发商对建筑经济利益或者利润空间的最大化之外,还要满足城市规划中对建筑所在区域、街道以及特定的点的相关要求。[4]这就使得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经济产物,也是城市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实践发展来看,城市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施工条件和区域环境,而建筑设计需要根据施工的成本、施工环境和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运作,使得建筑设计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从结构功能上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生活的必然需求。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化需求,在建筑设计中也要充分满足城市经济、文化、环境、艺术等各方面的要求,二者相互依赖,互为前提,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性和谐发展
3.1在城市规划中采用多选择性的强制性指标组合
借鉴先进发达城市的城市规划经验,形成一套或者多套控制目标组合,使得建筑用地的功能性更加灵活,预防建筑用地过于死板,实现城市的多元化发展需求。[5]同时,还能够通过预防建设用地等方式促进建设工程的良好发展。
3.2建筑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各种可行方案的论证研究来最优化建筑设计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这一方面能够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对于城市规划相当完善的城市。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体系,对设计要求、施工重点进行进一步细化。
3.3加强城市规划的时效性
从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来看,短的三两年长的几十年。这就使得城市规划会出现某一时间出现不适应城市实际发展需求的问题。[6]因此,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特殊性和城市的独特性来实时补充、完善、变更城市规划,使得城市规划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城市建设、更具有操作性。同时,使得建筑空间和城市功能都得到最优化的处理。
3.4完善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体系
建筑设计一门艺术,是科学与创新思维的融合。因此,其评判标准不一,需要采取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来协调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问题。即除了建筑本身的功能之外,还需要考虑建筑艺术的呈现。这就要求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时不仅要组织建筑设计专家进行建筑自身功能的评审,还需要组织城市规划专家从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来对其进行评判。只有建立系统的评审标准,才能满足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和谐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要从专业的角度对二者进行协调,而且要注重二者人文性、社会化的发展需求。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姜治年.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关系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11(7):79.
[2]王红.论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1(10):142.
[3]刘学华,孟颖,王艳.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31.
[4]解建秀.试论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及解决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1(4):42.
[5]海米旦・吾甫尔.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65.
关键词:城市规划;编制;效仿性;紧凑性
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快速的增长,建设用地也随之扩大,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城市景观和建筑特色、风貌得以提高和改变,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城市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和环境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现在的城市已基本改变了过去的旧面貌,更加现代、更加美丽的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辉煌壮丽。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忘乎所以,更应冷静思考,因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尚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学习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使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向着更高目标和更高要求不断地向前发展,使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以下就当前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城市规划的编制
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现在已基本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城乡规划法》已实施多年,城市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到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都有法定的组织、编制单位的确定以及规划的审核审批程序,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轻易改动,若有修改变动必须经法定程序报审报批。但在现实工作中,规划的变化和修改过于频繁,有些程序上也不够严格,这使得规划的严肃性和法律效力得不到保证。比如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是远期二十年,近期五年,但在实际工作中,城市总体规划不到五年就需修编一次,近期建设规划更得不到保证,变化频繁。在实际工作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变化更多,有时变化过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进行和开展,有些造成无味的浪费,有些工程刚建好,过不了几年就变成了拆迁对象,耗费了无数的资金、人力和资源。在现代城市的辉煌壮丽的背后,留下了些许遗憾和痛惜。有些变化或变更可能是为了满足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为了满足更加现代、亮丽的辉煌,但却造成了多少负面影响,损失了资源和人心。如果城市规划的编制更具前瞻性、更具说服力、更加科学合理,则就少了多少次的修编、修改和变更,也就避免了更多的拆了建,建了拆的现象,为我们的后续发展节约出更多资源和资金,也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不可抹灭的贡献。
二、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仿效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通过多种渠道被“国产化”,随着出国考察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国外或外省市看到的一些景观、建筑、设计手法,被搬到各个城市,模仿成了较普遍的现象。比如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建有高塔,我们的大城市也都建标志性建筑高塔;国外的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壮观,我们的城市也蜂拥而上;上海南京路建了步行街,外滩建了游园,一些中小城市也效仿建设步行街,开避滨水游园。好像国外有的、大城市有的,不结合所在城市的实际,不结合本市的特色和特点,一味仿效,也要照样建设,使我们具有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自然资源、不同特色的城市同样化,没有各自的特色风貌,有的甚至和本地风貌格格不入。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决不能看到大城市或国外大都市的“好东西”,千遍一律地搬到自己的城市,一定要结合各自的优点、特点加以引进,一定要保持地方特色和风貌,规划建设好我们的城市。平遥、丽江、西递、宏村正是完整保存了历史风貌和建筑,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村。我们的城市不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但也决不能没有特色,杂乱无章。今天效仿这个城市,明天效仿那个城市,把我们的城市建乱了。用我们有限的资金和力量打造自己的城市,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三、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自然条件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有许多因素和制约条件的。城市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我国的六百多座城市都有各自的类型,有滨江城市、、工矿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等,不管哪种类型的城市都必须由其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其中主要是自然条件,它包括气象、水文、矿藏等,一个没有水供给或供给量不够的城市是难以形成和发展得。比如北京现在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虽然经过引滦入京工程,但收效甚微,甚至是无功浪费。正在实施南水北调,但工程浩大,尚未取得明显功效。长三角地区拥有长江、钱塘江、黄浦江等水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流,但随着水体污染的加剧,用水问题日显突出,尤其是饮用水水源问题一直困扰着长三角的工业、经济和生活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增多,水体污染已使该地区城市成为水质缺水型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越来越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曾使上海地面下沉,给城市建筑和设施带来威胁,现限制开采地下水。地表水污染严重,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得不到保证,使该地区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变成水质缺水型城市。为了给城市提供合格的、达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在取水工程和水处理工程上花费巨大代价,改善取水资源,增加处理工艺,确保城市供水。可想而知,那些水量缺水型城市会遇到多大困难。因此,水是一个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备条件,没有水资源可靠保证的城市是无法繁荣发展的。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到水资源的保证。同样,气候恶劣地区也会给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带来莫大的困难,甚至形成无人区。在有丰富矿藏和开采条件的地区才能形成工矿城市,在有旅游资源的地区才会形成旅游型城市,并得以发展。因此,城市规划一定要着重考虑所在城市的自然和发展条件,区域、流域和城镇体系规划尤应注重自然和发展条件,以便在性质、规模、功能、作用、空间位置上加以规定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
四、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紧凑性
随着我国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发展迅猛,使城市的性质和城市的规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城市的框架越拉越大,建成区面积成倍增加,土地占有严重。相反,原有城区的建设相应减弱,使得原有城区的建设紧凑度严重不足,甚至在中心城区也暴露出这一问题。我们的城市建设出了成品,但缺乏精品,无论是城市景观、建筑风貌,还是基础设施,都不尽如人意,甚至破烂不堪,无论进行多少次的整治,市容市貌都无法改变,城市形象无法提升。特别是一些旅游城市,风景区自然景观很美,都是四A或五A级景区,但城市面貌跟不上,使人感到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建设的紧凑度严重不足。但,香港的城市建设用地非常少,寸土寸金,而且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非常大,城市和生活井然有序,从城市的风貌上可看出它的历史岁月,但却看不到它的杂乱无章,城市建设的紧凑度非常高,甚至超出上海,它的精细、文明、有序让人惊叹。而我们内地城市的建设用地和标准远远高于香港,但城市面貌、环境、景观差得甚远。当然香港有它的特殊性,有它的自然条件和特色,我们有我们的特点,有区别,但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上我们的力气花的不够,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这篇文章没做好,我们的城市不是要做大,而是要做精。
五、结束语
当然,以上只是作者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意在抛砖引玉,和同仁们做些探讨,当然还有更多想法和思考限于本人的水平,不再予以表述,有不对之处望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节约土地;实用;潜力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大到整个城市的规模控制、功能分区、道路及各种建筑物的布局,小到施工过程中各种地下管道的统筹铺设,都要经过大量的设计论证、组织实施、监督管理,才能最终为公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和从事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
如何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尽可能地节约土地、充分利用每寸土地,笔者认为今后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城市建设规划不仅要“量力而行”,而且要“量地而行”
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常常有一个口号,即“量力而行”。这里的“力”指的是财政能力,也可以说是经济实力。按照这个口号,无论是老城的扩展、改造,还是新城镇的建立,其建设规划都要根据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钱城市建设规划可以搞得大一些,钱少则搞得小一些,没钱则不搞。这种口号有实事求是、强调按客观经济条件建设和发展城市的一面,但在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之后,只强调按财政能力、经济实力搞城市建设规划,往往会引起人们、尤其是地方政府对节约土地的忽视。一些地方政府,一旦财政收入增多,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城市建设,摊子越大、规划设计的规模越壮观越好。只要是有钱投资,也就是能“量力而行”,至于要占多少土地、毁掉多少良田,符不符合现阶段和未来城市发展的用地限度常常不去考虑。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城镇近年来发展规模过大,占地过多,以至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
在今天我国土地资源紧缺、耕地形势十分严峻之时,今后的城市建设规划不仅要以“量力而行”为口号,而且更应该坚决地“量地而行”。各级政府要把“量地而行”制定成为城市建设规划的政策并使其具体化,切切实实地作为城市建设规划必须遵循的准则,作为衡量城市建设规划成功与否和各级政府政绩的标准。
2城市建设规划要注重城市建设的实用性
从我国近些年城市建设规划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地区存在着贪大求洋的趋势。从发展的角度而言,“大”有“大”的必要性,“洋”有“洋”的先进性。城市化率要提高,城市规模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就必须扩大。不适当扩大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适当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势必会阻碍城市化的进程,使新时期的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水平上,无法体现现代化的城市气息。因此,根据地方城市化进程、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作出城市建设用地增量规划,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城市建设土地的增量必须适度,这个“度”就是城市建设的实用性。城市建设如脱离了自身发展规律的超前,会造成土地的极大浪费,也会影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项对城市规划建设意见的调查中,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土地资源本来就十分紧张,但城市建设规划中为了贪大求洋,大量耕地良田被征用为开发高尔夫球场和高档休闲场所。而提供给普通市民百姓的休息、锻炼的绿地却非常稀缺,甚至城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两边都没有像样的绿化。虽然城市像“摊煎饼”一样越滚越大,城市形象表面上越来越“洋气”,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而言,生活、休息的空间却似乎越来越狭窄,而脚下的土地也似乎越来越少。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要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考虑土地作为有限资源的承受能力。要认识到一个城市的真正魅力所在是它适合人类生活、工作和居住。贪大求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也给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3城市建设规划不但要在宏观上控制土地用量,而且要尽可能挖掘土地潜力
在目前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城市建设规划不但要在宏观上控制土地用量,土地挖潜工作也应该成为制订或修改城市规划和进行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在城市的分区、道路系统、园林绿化、建筑群布局等方面,都应该着眼于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城市土地,节约用地面积。
这是因为:第一,现在我国许多中小城市内仍有许多长期闲置不用,或者是利用率很低的土地。有大批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国有企业,有的还是大型国有企业建在城区。除厂房外,企业附属的学校、医院等社会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占用了大量城区土地。这些企业的车间和社会服务设施多建设于上世纪60或70年代,大多为一层或低层建筑,占地面积很大,尤其是仓库不少为露天,占用面积更大。近些年,大城市中的这类企业已经纷纷迁移或改造,它们的土地变性为城市住宅或绿化用地,挖掘了这类土地在城市建设中的潜力。但不少中小城市,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区,由于经济或其他原因,这类企业土地的改造利用还不尽如意。从城市规划和旧城改造的角度讲,中小城市的这些土地应该充分利用。此外,我国城市中至今还有很多单门独户的机关大院,高耸的围墙不仅把政府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隔离开来,而且圈占了相当数量的土地。最近几年许多地方政府拆掉围墙建绿地,搞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改变了政府机关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还美化了城市。但仍有部分城市不仅没有拆除高墙,相反在新建办公楼时继续建起大院。因此,应该从节约土地、优化环境的角度立法或制定政策鼓励拆除高墙大院的行为。
第二,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的住宅建筑群、尤其是中小城市的住宅建筑群较为分散。这种分散的布局必然要增加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同时也必然增加城市建设占地规模。虽然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开始注重住宅小区的集中建设,并视其为城市建设中节约土地的一个方向,然而,在我国许多中、小城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住宅群建筑分散化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率低问题,还没有引起地方政府和城市建设规划人员的重视。对此,应该加大注重住宅小区集中建设的宣传,使一座城市中的居民居住区建筑群相对集中,争取在有限的地域可以“挤”出空地作为城市园林绿地或其他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城市未来发展的后备土地。
第三,在我国城市具体的建筑物设计上应重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尤其在住宅设计上,应该借鉴近年来国外流行的在高密度下又尽可能增加室外空地的阶梯式住宅建筑模式,适当加大房室进深,尽可能降低建筑面宽,还可多采取天井的办法争取更高的密度。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联系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如何很好的与建筑设计之间紧密的衔接,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大重点。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一)标志性的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每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彰显着一座城市的魅力,有时也会成为城市的代名词,从而使得家喻户晓。有些城市标志性建筑是传承历史留下来的建筑,见证了城市的整体变迁,在旧城新建时又发挥了其历史传承功能,例如北京的紫禁城;有些标志性建筑是在后来的规划中新增的,极富现代气息,又能成为经典,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诞生于争议中,却最终成为巴黎的标志。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设计主要考虑的是其对城市文化精神的彰显度,以及要规划在交通便利处,以方便人们游览、观赏。
(二)城市规划过程中历史建筑的设计
城市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建筑是无声的记录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应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保存与维护。古建筑凝聚了勤劳的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有些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有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有些可观民风民俗,有些可赏古典建筑风貌。而且,根据不同的地域,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融合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中,更能代表现代建筑事业的“兼容并包”之心。妥善处理历史建筑或特色建筑与群体建筑的融合是促进城市规划设计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城市居住建筑的规划设计
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居住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我们所说的居住建筑一般是指小区,其需要配建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而且各个方面的协调度也是比较高的。居住建筑设计的主要要求包括:一要方便,生活设施齐全;二要居住舒适,功能适宜、设计合理、绿化良好,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觉得舒适;三要卫生,保证充足的室外绿地,活动场地要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日照条件;四要安全,增强防震减灾能力。居住建筑的设计还要遵循发展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共享社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同时优化城市规划设计。
(四)两者之间的差异
城市规划设计比较注重面与线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注重的是点与线的构成。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城市的整体性布局,而建筑设计比较注重城市局域性的发展,这是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不同点。在层次设计上,城市建筑设计要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城市设计的层次感比建筑设计要强烈,建筑设计更重视建筑群的审美和完整性。
从广义上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没有城市设计发展全面。但是,建筑设计上所讲的层次感比较细腻,像建筑的艺术性、建筑的形体美学、建筑的色泽等。两者除了在层次上存在比较大差异,在设计效果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城市设计更注重城市的成熟性发展,在对城市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随着时间的推进城市的视觉效果最终会形成什么样子,通过一定的考核和实地考察,再来制定城市的设计方案,因为城市设计在短时间内,根本看不到具体的效果,一座城市的变化时循序渐进的,人们很难感受到城市设计初期的艺术和城市文化的特色。建筑设计相对于城市设计来说,艺术表现力更加直观,完成时间相对短暂,而且更加灵活,能够让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进而有效的展现了建筑的艺术性。由此可见,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在设计效果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协调性
建筑设计是以城市规划前提进行的,首先城市规划设计要把城市的基础的组成要素合理的规划出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类似于点与面的这种关系,就像舞台剧中舞台主题和每个舞者道具的关系,要在城市规划的大前提下,根据其中的任务要求和各方面的工程技术条件以及城市环境进行初步设想,然后根据建筑本身的功能需求,确定建筑空间的具体组合形式和具体的细部尺寸、所需材料以及细部做法。但是建筑作为类似城市灵魂的存在,不能脱离城市环境而独立存在,就如同没有躯壳的精神物品,是无法合理存在的,必须和城市环境相融合,才能真正打造出和谐的人居环境,也才能更好地体现一个城市所应有的风貌。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 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三、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建议
(一)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可以说,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现阶段,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规划设计方法的包容性更强,已逐渐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造型、色彩、材料以及空间等。
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建筑物以及其它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通常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通常要执行十年以上,因而,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必须要采取科学、谨慎、认真的态度。
(二)建筑设计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的建筑设计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建筑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也就是说,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过程中既要展现城市的生活风貌,还要展现城市与社会的地域文化,由此可见,建筑设计是实现城市规划的必要手段,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必要依据,二者和谐共存,对城市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冬冬.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竞争力协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