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业务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提要:商业银行积极稳定地发展中间业务,既是摆脱存贷利差日益减小,利润趋微困境的需要,也是应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冲击的理性选择。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加之重视不够、业务范围狭窄,发展受到了极大限制。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我国金融市场自2006年11月15日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本土商业银行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在坚守和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发新的业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如今,这个重担便落在了中间业务身上。其原因在于: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发展中间业务是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发展还非常滞后,在存款利息不断减少、融资证券化对银行生存空间不断挤压、传统业务经营风险日益加
大的今天,中间业务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已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中间业务品种不断增多,中间业务收入总额大幅度增长,中间业务输入比重快速上升。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银行卡、票据、电子银行等服务收益增长很快,中间业务收入50.31亿元,比2001年多10.93亿元,增长27.25%,占银行全部收入的11.35%。目前,就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而言,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则低于4%。虽然我国各商业银行开展了约260余种的中间业务,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不收费的,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水平。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中间业务指的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1、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银行是企业,以提供服务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我国商业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资产品种单一、质量低下、筹资成本高;同时,受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存贷利差越来越小,利差收益提高困难,靠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维持生存发展越来越困难。因此,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中间业务不仅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分散风险,而且通过增强服务创造效益,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收益的重要来源。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需要。
2、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需要。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本对风险资产比率达8%,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增加资本储备,这必然影响银行盈利。中间业务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风险小的优势,有助于商业银行积累大量资本,增强竞争能力,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和竞争的主要阵地。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问题
1、对发展中间业务存在认识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2、中间业务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已达260余种,但实际运用的品种很少且层次低、功能不完善,主要集中在收付结算和业务等劳动密集型品种方面,高附加值品种在我国银行业中尚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推行的中间业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涵盖、结算、担保、融资、咨询和金融衍生等众多领域。
3、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传统的银行业务,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中间业务大多属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交叉经营的领域。因此,国家的宏观金融管理政策对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限定,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开拓空间,使银行无法设计开发出跨领域、综合性、多方位的中间业务产品,难以提高业务的集约水平。
4、同业竞争不规范,中间业务收费状况混乱。现行中间业务收费依据主要有央行的《支付结算办法》、政府部门制定的有关收费标准、各行自定的收费标准以及由银行与客户协商确定等。收费标准多方制定,造成收费行为不规范,缺乏公平竞争原则。各银行为抢占市场,竞相压价,或不收费甚至“倒贴”,成本与收益不对等,非理性竞争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收益,严重威胁着中间业务的开展。
5、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够,缺乏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具有集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领域的高技术产业。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法律、国际金融、投资、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严重不足,缺乏一支具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四、发展中间业务的建议
1、转变观念,将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中间业务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对银行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应充分重视中间业务,将中间业务定位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要从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中间业务。
2、细分客户资源,加快创新步伐,开发出满足差异化需求的中间业务产品。各商业银行在选择中间业务目标市场时,应该采取差异化策略,充分注重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并按不同的消费群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大中间业务品种的创新,坚持以满足基本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以增加新品种为切入点,不断推出中间业务的新品种。
3、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逐步实现混业经营。从西方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混业经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综合经营的条件逐渐成熟,国家应对现有的分业经营框架进行修改,逐步放开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为拓展中间业务提供法律支持。
4、加强管理,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这是中间业务的关键。金融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中间业务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中间业务管理的细则,制定中间业务收费的标准,明确收费管理权属;并允许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客户、风险、成本等因素有限浮动,防止恶性竞争,同时加大违规的惩罚力度。
关键词:衢州;私人银行;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衢州地区金融环境分析及私人银行业务开展前景
衢州市地处浙西、四省临界,虽然是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但仍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及生态优势,逐年实现了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在2012年年内尽管受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劳动力缺乏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印象,但衢州市企业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发展,支撑衢州经济获得稳步高速增长,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衢州企业与其他地区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企业利润较薄,但订单量多、生产稳定,大部分产品走内销,使得产品价格紧跟国内经济发展的步伐,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衢州的富裕人群数量和平均资产拥有量的增长也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不少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有效投资,已经拥有了相当规模的财富数量。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练,这部分人群对自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财富的市场投向以及财富传承等方面有着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而我们现有的普通、单一的零售银行及理财服务再也不能满足如此全面、复杂的需求,银行的财富客户服务势必转型到更国际化、更全面化、更增值化的私人银行服务。
经统计,私人银行客户带来的利润,是大众市场零售客户平均水平的10倍。在中国,内地人口比例不到10%的富豪,为金融机构提供了90%的利润来源,这已远超过了国际通行的“二八法则”(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但是这10%的客户基本上享受的是和其他普通客户一样的服务,尽管客户是不同的,但普通的零售网点只是提供了一样的网点、一样的服务、一样的产品、一样的业务人员。因此,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争取10%的高端客户,才能更为有效地为银行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阻力及对策
目前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及人员配备等方面在贵宾理财服务及财富客户服务方面较他行已具备了一定优势,但是要顺利开展私人银行业务还存在一定的基础阻力:
1.利润分配。一旦成立私人银行中心,势必将涉及到客户的从属分配问题。就一般情况而言,私人银行客户的来源极少由私人银行中心自行开拓,通常会从各零售网点无偿划拨,而这部分客户又恰恰是零售网点优质客户里的重中之重,一旦划分给私人银行中心便会直接影响到网点的考核业绩,这一矛盾将会直接导致零售网点不愿“放人”,最终形成一个来自零售分支网点的业务开展阻力。
2.专业人才。目前我们多接触的私人银行客户都是高资产、财富高增长客户,而且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他们在短期内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在实际的工作接触中,我们发现这类客户更希望通过银行来实现财富的快速增长而非保值,而且他们更倾向于将对金融市场的机会、风险把握部分转移到银行的专业人士一方,来满足其对退休、教育、子女培养、避税、财富跨代转移、收藏等的一系列金融需求。由此可见,私人银行客户需要的绝不只是单纯的“理财师”,他们需要的是无所不能的“金融保姆”。因此,优秀、专业的客户经理已经成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竞争力,而银行目前的客户经理队伍尚在建设阶段,人员配备并不充足,而且日常业务也仅仅局限于处理业务咨询、理财产品推荐等简单的客户维护范畴,远未达到私人银行的专业人才管理要求,这也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一大阻力因素。
3.私人银行产品。纵观世界各国的私人银行,都有其独到且深厚的产品文化底蕴,如世界上最古老的私人银行瑞士隆奥达亨银行一贯遵从“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信条(即向客户提供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相关金融服务)沿袭至今;而花旗银行英文网站显示,他们的私人银行能为全球超过2万名的客户提供投资服务、房地产交易、融资及现金管理服务、法律咨询服务以及金融咨询等一系列的专业服务;而目前我们国内的中资私人银行基本只是停留在提供更便捷的零售银行服务以及信托、寿险等服务,并没有真正实现量身定做的私人银行“金融产品”,与原来的高端理财相比,我们所提品的最大区别只是在于准入门槛有所抬高,充其量只不过是较VIP客户享受更大程度的优先权而已,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由此可见,开发出更多具备创新性、差异化的银行产品来供客户自由选择、搭配是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必备要件。
三、衢州分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在分析了私人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障碍之后,便可以考虑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优化这些问题,从而制订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策略:
1.独立管理,合理分润。实行直接的垂直管理业务体系,由上级行直接执行管理、考核,形成一套标准化的运行模式,是私人银行拥有独立的工作团队、独立的服务体系、独立的运作机制和独立的考核机制。与各零售网点的绩效分配实行内部价格转移机制,以内部的影子账户形式来实现私人银行客户的迁移,有效杜绝零售网点的资源自留现象。
2.知人善用,组建专业团队。通过市场化的劳动用工与薪酬分配制度来吸引、留住高端人才,调动高端人才的营销积极性。向社会各界广范围招贤纳士,迅速扩大优秀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队伍,与此同时,在行内则应加快、完善理财专家团队建设进程,除了基础的理财技能培训之外,还应注重客户维护技巧方面的技能提升。通过内训与外训、国内培训与境外培训、制度培训与产品培训、服务培训与技能培训、传统方式培训与现代方式培训相结合,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能打硬仗的营销团队。
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服务于高端个人客户的专属部门。如,工商银行称为私人银行部,于2008年成立,是同业界较早设立并取得银监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成为首家持牌经营私人银行业务专营机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通过不断优化业务经营与管理机制,完善业务运行系统,提高经销效力和管理水平,建立重点市场精准化营销模式,加快创新金融资产服务,丰富产品体系,提供跨市场、跨机构、跨产品的投资机会,丰富金融资产服务,构建私人银行专业团队与人才培育机制等多项举措,业务发展快速。
二、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面临的问题
(一)私人银行产品价值有待提升
产品和服务在私人化、个性化、针对化方面还有待加强,产品同质性较为明显。而且私人银行专享理财收益无明显优势,虽冠以“专享”标识,但实际上从投资策略、投资领域、风险偏好等方面差异并不大,从丰富性上看更无优势,并未体现私人银行客户的专享性。目前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银行同业中,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7家银行{2}均设计了私人专属银行卡,工行的私人银行客户无专属介质,私人银行客户的身份尊享性未得到充分体现。
(二)人员结构和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
私人银行客户单位贡献度较高,其直接或间接影响力以及融资需求、忠实度、可扩展度、综合中间业务贡献度等都远高于普通客户,这对私人银行服务专业性、私密性、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工行为例,签约客户近4万户,服务的客户经理不足千人,具体工作的财富顾问人员更少。财富顾问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体,既要承担日常维护和个性化服务,又要发展和开拓新客户和业务,很难面面俱到,不利于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私密化的“一对一,面对面”式的服务,容易引起客户资源的流失。
(三)客户潜力尚需进一步挖掘
分析同业数据,如招商银行,准入门槛高,客户数量较少,民生银行的客户数量及管理资产均较少,交通银行客均管理资产较低。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质量以及管理资产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私人银行”特色的绩效考核需进一步探索
私人银行客户与普通客户相比较具有“影响力大、贡献度高、服务要求强”的特色,需要银行提供的一对一的私人化、定制化、专业化的服务态度、服务手段和专业知识,更需要一套开拓员工潜力和热忱的绩效考核体系。因为对私人银行客户的服务,多以主动上门的“行商”服务为主,员工要到行外与客户服务交流,这与传统银行的“座商”服务差别较大,应制定针对其特点、适应业务发展的制度流程、风险防控、奖惩机制,探索建立一套符合私人银行发展的即能短时激励,又能长效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
三、应对措施
(一)完善私人银行专属产品质量
使作为塔尖的私人银行客户专享“拳头”产品,丰富并优化私人银行专属个人贷款融资品种,提高类产品的竞争力,完善加强私人银行客户个人融资综合名义授信,并可根据综合信用等级,在额度、优惠、时效上满足客户融资需求;整合私人银行客户银行卡,提升私人银行客户尊享服务,与合作机构实现系统互联互通,私人银行客户可在签约合作单位、商家、医院、4S店等凭卡尊享各类服务。
(二)建立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和非金融服务差异供给的机制
各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对私人银行业务品牌的培育和宣传力度,强化品牌效应,获得客户的认同感。同时,在高端场所、会所、社区、CBD等加强工银私人银行广告和宣传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充实和灵活服务项目,实现金融资产服务+非金融特色服务,实行动态管理。
(三)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提高各层级积极性
建立影子考核机制,采用簿记式将一定比例计入总行利润中心,提高基层分行开展该业务的积极性;将私人银行业务纳入各层级分行行长经营绩效考核。
(四)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加大对有专业背景的人才选拔和储备,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持续培训,鼓励员工取得相关资质,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扩充财富顾问队伍,每个财富顾问管理客户30~50户,随着客户星级升高,财富顾问管理人数依次减少,真正实现一对一、点对点的专属服务。
(五)优化系统功能
建议私人银行部优化现有系统功能,重组部分流程,强化其与行内各系统的端口互联,按照私人银行业务现有组织架构重设统计功能,从而使客户流程准入简洁、信息自动化推送、与其他系统的兼容性增强、各层级经营管理统计功能进一步完善。
(六)确立全面协同联动机制
一是加强公私协同联动,确保对公业务条线有私人银行客户在融资需求上额度保障、效率优先、价格优惠等绿色通道;二是加强各层级协同联动,建立“1+1+N”(理财员+财富顾问+专家团队)式的三重服务模式,由理财员提供基本金融服务,财富顾问重点解决客户较复杂、个性化的资产配置需求,财富顾问可充分依托专家团队的智力支持为客户提供服务;三是加强各部门协同联动,上级为下级提供业务指导培训,其他专业部门做好内部的产品、服务和智力支持工作,电子银行渠道快捷离柜、在线服务;四是加强外部机构协同联动,在证券、基金、保险等机构和资本利得者、胡润排行榜、已上市、拟上市高管、香港马会会员等团体中选取优质目标客户;五是加强境内外协同联动,境内私人银行客户在国外营业机构尊享同质服务,境外高端客户到境内后,境内私人银行分支机构提供便捷服务。
注释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
1.关于私人银行的定义以及内涵相关方面的研究
较早对私人银行业务具体定义的是国外学者Lyn Bicker,他在《Private Banking in Europe》(1996)一文中指出私人银行是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维护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的银行业务。
在私人银行的服务内容上,Lassar(2000)认为私人银行业务不仅是银行服务,还是包括保险、资产管理、财产计划与商业计划等各项金融服务的全方位集合。
在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上,维基百科将私人银行定义为一种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银行服务,为其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并结合了信托、投资、银行、税务咨询等多种金融服务。
David Maude(2006)在其经典著作《Global Private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 The New Realities》一书中指出现代私人银行竞争在加剧,带来了私人银行业务的新的特征,产品上,产品的覆盖面越来越大,银行业者在不断修正产品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定价上,为了减少给予客户折扣带来的收入流失,私人银行采取了多元化的定价策略。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5 年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也提到了私人银行业务是为客户投资和进行资金管理的综合服务业务。这是我国官方对私人银行业务的定义,通过对比,官方定义与学术界所作的定义是基本一致的。
2.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前景研究
在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可行性的研究上,蔡粤屏(2000)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一直维持很高的储蓄率,使得中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私人银行市场,高额净值人群的增加推动了私人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康承东(2007)认为我国庞大的市场有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巨大潜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不断积累,我国的富裕阶层的人口基数不断变大,而且富裕阶层比较密集,这都具备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外部市场条件。梁兴远(2005)同样分析国内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不良资产比率高、受外资银行冲击等不利因素,指出了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可行性和紧迫性。
虽然我国有着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充分理由和条件,但是不少学者对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前景应当保持理性认识。李怡(2004)在《新加坡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启示》一文中认为,由于中国的富裕阶层大多利用转轨过程中体制不完善致富的,决定了私人银行业务以离岸方式为主。因此,私人银行业务在我国虽然有广阔的前景,但离成熟尚早。
3.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研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只有几年时间,和国外私人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分析存在的问题时,学者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外部因素存在的问题。
在分析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时,学者王君丽、徐颖丽(2006)指出我国金融产品单一、人力资源匾乏制约了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提出可以通过准确的目标客户定位、加快人才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等途径积极开展我国私人银行业务。
在分析外部因素存在的问题时,代涛,肖红建(2007)认为束缚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开展的因素如下: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力度不足,私密性差;金融分业经营,投资品种单一;资本项目完全自由兑换尚未放开,外汇管制严格。陆磊(2008)认为我国现有监管体系存在问题是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目前没有针对私人银行监管规定,监管主体多元化,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缺乏风险监管,监管能力和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4.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战略选择以及对策研究
对于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应当采取的发展模式,连建辉,孙焕民(2007)在《走进私人银行》一书中提出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要采取总分结合的方式,即在集团内部设立单独的私人银行分部,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的整体方针,同时在银行的各个分行建立相应的私人银行服务中心,负责具体的业务。卜银伟(201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成熟经验,建立符合国情和地域特征的私人银行发展模式:构建以目标客户群为核心的私人银行服务体系,明确目标客户定位,拓展目标客户渠道;选择适宜的私人银行营销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这些措施迅速做大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私人银行金融服务机构。龙安芳、温波能(2010)将金融危机后中资私人银行进行了比较,并从管理学角度提出私人银行发展思路:立足本土人才建设,借鉴中信、平安、光大等集团管理模式,探索与外资银行进行合作或合资。
参考文献:
[1]Lyn Bicker,Private Banking in Europe: Serious Wealth [M].Routledge, 2002
[2]史其禄;喻军, 汇丰如何开展私人银行业务[J].中国城市金融,2003,8: 022.
[3]朱军林,卢森堡金融业发展的若干经验及启示[J].南方金融, 2005, 9: 021.
[4]康承东,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潜力及其发展策略[J].济南金融,2007, 10:45-47.
[5]李怡, 新加坡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 亚太经济, 2004, 6: 25-27.
一、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缺乏必要的电子规划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普遍缺乏必要的电子规划,这是影响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获得良好发展的重大问题。具体来看,缺乏必要的电子规划使得我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的整体水平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不利于电子银行业务在我国农村信用社中的良好发展。总而言之,缺乏必要的电子规划是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重要问题。
2、地区差异过大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和不适当,我国的部分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在地区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在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不符合相关的规划设计,存在着盲目加快的现象;在一些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速度比较快,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存在地区差异较大的现象,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总而言之,地区差异过大是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发展策略,促进农村信用社电子业务的良好健康发展。
1、积极拓展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渠道,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为了促进农村信用社电子业务的良好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积极拓展电子银行业务的相关渠道。首先,促进相关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使之与网络催生的相关商业模式相适应。其次,不断促进相关技术的转变,并努力发掘当前网络生活中所蕴含的商机。第三,仔细留意国家新出台的各种政策,并以此为根据,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来促进系统的改革和创新。最后,积极加强与第三方的相关的跨界服务,促进传统银行业务的协调发展。当前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产品研发效率制约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业务需求、研发之间的衔接上。笔者认为,应当借助不同途径保证研发质量。第一,从产品需求表明、验证和开发以及普及环节之内,采纳客户建议,加快研发;第二,为维持良好关系,营造有效的沟通配合体系,业务机构需结合科技机构需求,对业务需求进行搜寻;第三,从研发形式入手,制定统一的系统与项目,合理调配现有资源,确保研发质量;第四,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采纳专业企业优势,确保项目研发效率;第五,统筹考虑柜面、电子银行等渠道办理业务需要,科学建设、统筹规划,努力进行“一次开发,多渠道部署”,以免浪费资源。
2、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不断完善为了促进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的良好健康发展,必须要使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的种类更加丰富,不断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具体来看,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应当以农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为中小型的相关企业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理财产品和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不断研发出更多的相关理财产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3、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宣传,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必须要加强相关的宣传,做好销售工作,才能真正促进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的良好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通过贴海报、挂条幅等方式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当地宣传,并在此过程中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站来对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进行有效宣传。农村信用社作为企业,经营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有效的成本管控显得尤为重要。在结算手段不畅通的年代,农村信用社依靠人多、网点多赢得了一部分客户,但是也付出了成本过高的代价。据统计数据显示,柜面单笔业务的平均成为约为3.06元,ATM单笔业务的平均成本约为0.78元,而网上银行的单笔业务成本仅为0.49元。从这一点来看,电子银行业务开发所需成本远远低于传统柜台业务。目前来看,农村信用社已具备了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硬件条件,所以从成本控制角度看,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是大势所趋。只要反复不断的向内部员工贯穿上述理念和意识,才能促使信用社员工在日常工作主动引导和培植客户的消费习惯向电子银行渠道转移。
4、强化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监控,细化市场、锁定目标群体强化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监控是促进农村信用社的电子银行业务的良好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首先,农村信用社要加强对相关风险的防范,并不断创新相关的安全技术,做好事前防范的工作。其次,农村信用社要明确相关的风险责任,将具体的责任划分到相应的责任人身上。第三,要加强对内部操控风险的相关控制,同时注意对相关的参数进行规范管理,促进电子银行业务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宜主攻社区、渗透城区,发展校区与商圈。根据企业经营、居民消费特点,针对性的推广电子银行业务。比如,针对汽车城低端消费特点,推广系统内POS机,借此来带动对公开户、网上银行、工资等业务拓展推广;信用社主动为10万元以上贷款或授信开立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短信通,建议其根据业务需要开通POS机,为10万元以下贷款用户开立银行卡。其次,采取粮食补贴折变卡,拓展业务。学生是现实和潜在的消费群体,结合大学生管理特点推出电子银行业务;针对中小学生压税钱、零花钱较多,引导家长为孩子办理电子银行业务,保留现实客户,发展潜在社会群体。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