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前景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范文第1篇

一、项目概述

1、项目提出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2、攻关目标和内容

3、项目形成成果、知识产权及完成时间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2、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1、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和国内现有的工作基础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四、项目计划项目及主要研究内容

1、主要目标

2、研究与开发内容

3、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

五、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市场风险分析、推广应用前景及产业化可行性)

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产业化可行性)

3、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含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

六、计划实施年限、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1、年度计划

2、经费预算

3、经费来源

七、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措施及实施方案

1、必要支撑条件

2、组织管理的措施

3、组织实施方案

八、其它说明

九、行政主管部门(县、区)意见(并加盖公章)

项目实施方案(一)

根据自治县民委“马民经(**)19号”项目合同书内容和四川省民族两金管理相关规定,现就2007年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具体实施制定如下方案:

一、项目实施总体要求

通过对劳动乡、老河坝乡、民建镇三个乡镇部分老化茶园采取换种、深修剪、追施肥料等技术措施,实施低产茶园技术改造,通过改造大幅度提高项目区茶园生产性能,增加产量,提高茶叶品质,达到较大幅度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同时通过项目实施引进优良高产品种、推广适用先进改造技术,对广大茶农进行技术培训,达到科技推广宣传,带动全县茶叶生产科技含量稳步提高,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项目实施地和工作量

㈠劳动乡柏林村1500亩(其中换种500亩、深修剪1000亩);井池村深修剪1800亩。技术培训1000人次。

㈡老河坝乡永红村1000亩(其中换种400亩、深修剪600亩)。技术培训500人次。

㈢民建镇天星村600亩(其中换种100亩、深修剪500亩)。技术培训500人次。

三、项目实施单位和项目组织

县科技局、劳动乡人民政府、老河坝乡人民政府、民建镇人民政府。由县科技局负责统一协调相关工作、技术支持和补助资金筹措;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发动村组干部群众,并组织具体实施。

四、主要技术措施

㈠换种。对茶树树龄长,树势严重衰弱,产量低,品质差,生产性能无法恢复的茶园,选用现在最优品种,如名山131、福选九号、福鼎大白等进行换种。此项工作于2007年11月上旬完成。

㈡深修剪。对茶树树龄在十年左右,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树势有所减弱,出现减产,但生物经济年限还很长的茶园,采取深修剪、追施肥料、防治病虫等技术措施,恢复茶园生产能力,增加产量,提高品质。此项工作于2008年6月完成。

⒈树冠更新。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剪去树冠上部5——8寸的细弱枝条,再用整枝剪清除茶蓬中的弱枝、病枝、枯枝及下垂枝,保留分生力强的骨干枝。

⒉根系更新。在根系旺盛生长来临之前进行深耕,结合施有机肥。耕作深度应增加到9——16寸。

⒊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对土壤瘠薄的茶园,在茶树行间沿树冠边缘垂直掘出深40厘米,宽50厘米的沟,取出地土放置在行间熟化,新土填入沟中,实行土壤局部更换;对茶园进行改梯、建梯,并按新茶园的要求,修建排蓄水系统,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深耕施有机肥,通过深耕结合施有机肥来逐步加厚耕作层,一般深耕30厘米以上,尽量做到表土与底土互换。

⒋强化改造后的管理

增施养料:包括增施基肥、追肥及根外肥。

修剪养蓬:低产茶园树冠,不论采用何种修剪改造,在初期都要按照新茶园培养树冠的要求,采用修剪和打顶养蓬方式培养树冠,直至茶树树冠养成后才能正式投产开采。

合理采摘:树冠改造后的1——2年,要贯彻“以养为主”的原则,在茶树高度未达到70厘米,树幅未超过1米时,只能采用打顶培养树冠,要采高留低,采中留顶,采密留稀,抑制主枝生长,增加分枝密度,提高生长枝数量。

病虫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五、资金安排。本着茶农投入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开展该项目实施。项目资金初步安排如下:

㈠劳动乡柏林村换种500亩,需茶苗款27万元(300万株),项目资金补助10万元;深修剪改造茶园1000亩需肥料款15万元,项目资金补助5万元。

㈡劳动乡井池村深修剪改造茶园1800亩需肥料款27万元,项目资金补助15万元。

㈢老河坝乡永红村换种400亩,需茶苗款21.6万元(240万侏),项目资金补助12万元;深修剪改造600亩需肥料款9万元,项目资金补助3万元。

㈣民建镇天星村换种100亩需茶苗款5.4万元,项目资金补助3万元;深修剪改造500亩需肥料款7.5万元,项目资金补助2万元。

以上四项合计项目补助资金:50万元。

六、项目要求

㈠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为了扎实抓好项目实施,保质保量,对项目区参与项目实施的茶农实行实物补助形式,即由乡镇人民政府对农户直接补助苗和肥料,不补助现金。同时确保茶苗品种纯度和肥料质量;

㈡通过项目实施起到带动项目区茶叶生产产量和产值大幅增加,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㈢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激发广大群众用科技、学技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技能,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技术推广打下良好基础;

㈣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党和政府的政策不折不扣惠及群众。

项目实施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依靠科技,建设示范基地;品牌经营,实施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创新经营机制;注重与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聚集、转化,推进农业园区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现代畜牧业发展、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支撑和农民增收跃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

(一)优势产业原则。立足我市产业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在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二)科技先导原则。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三整合”、“三集中”原则。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科技,推进农业资源聚集,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资源要素约束难题。土地向业主大户集中,促进规模化发展;农民向园区集中,促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项目向园区集中,促进投入整合。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范文第2篇

作者:唐文芳 崔加华 单位: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汪清县分校 吉林省汪清县东光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由于应用这一技术无污染,与绿色生态环保农业的发展要求相符,因而在农业生产中值得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借助声波助长仪的音箱所发出的声音,将频率声波施加给植物,达到植物的生理系统频率与声波频率一致而共振,从而提升植物内部活细胞的电子流的活动速度,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产。此外,还能帮助植物提升呼吸性能,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提升,提高植物成熟时间,提高植物的含糖量等作用米范围内的瓦斯浓度小于等于0.5%,则表示局部通风机能正常启动。农业生产中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的应用浅谈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等离子种子处理技术,主要是在自由落体中的种子,接受来自等离子处理机的等离子的照射与交变电磁的作用,迅速提升种子活力,提升种子的病虫害抵御能力,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该技术适用于大量农作物,除了增产增收,还能有效改善农作物质量,同样是一种无污染无化学物质的现代物理农业生态技术。尤其是等离子处理机的使用简单,能极大的降低种子处理成本,尤其具有十分可靠的技术性能,因而在现代生态环保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业生产中电子杀虫技术的应用浅谈电子式杀虫灯是利用病虫害的趋光性、趋波性、雌雄飞蛾趋性等特点,采用具有特定光谱的特殊光源和灭杀装置,在夜间开启光源将害虫引诱飞来,在飞扑光源过程中,使之触到设在光源的高压电网,高压电网瞬间放电将其击杀死亡,达到有效地阻断害虫的生殖繁育链,降低危害农作物的虫口密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目的。可诱杀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粮食害虫、森林害虫等多种害虫。市场上还有一种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其原理是:当杀虫灯需要工作时,开启高压电极网,系统根据光照亮度自动亮灯。利用黑光灯特定波长和筒体颜色,针对昆虫具有较强的趋光、趋波、趋色的特性,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白天用颜色,诱导害虫产生趋光趋色兴奋效应,引诱害虫扑向杀虫灯,杀虫灯外配置高压网杀死害虫,使害虫落入专用的接虫盘,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农业生产中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的应用浅谈该技术是根据直流电流土壤消毒原理、土壤微水分电处理原理以及脉冲电解原理合成的土壤电化学消毒技术原理,在直流脉冲作用下离子发生移动,使负脉冲PH值增高,正脉冲H+增高,土壤酸度增加,进而有效杀灭土壤传播的病源微生物。该技术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这一难题,避免作物连作减产、品质下降、土传病害猖獗等问题,适用于农田土传病害、根结线虫、韭蛆等微小害虫、根系有害分泌物、土壤物理性缺素症等连作障碍的克服处理及土壤改良等。对土传病害防治率可达90%,根结线虫防治率达93%。

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发展前景分析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有效的利用农业物理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污染,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最终到达增产的目的。现代农业物理的推广及应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环保指标和作物本身的品质,加强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大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在我国是一门新生事物,通过依靠科技的进步,在推广和应用现代物理农业这项农业科技新技术上提高大农业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是摆在我们农业战线上所有工作人员面前尤为重要的课题。

总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现代物理农业技术是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无害化、生态化、环保化的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作为农业技术人员应紧跟时展的需要,着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为我国的农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优质稻米基地;立项依据;建设目标;管理方式;技术方案;效益;大中农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093-01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外市场对优质稻米的迫切需求,水稻生产目标由保面积、攻单产向保优质、创高产转变。大中农场坐落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大丰市境内,中心位置东经120°39′8″,北纬33°8′4″,土壤发源于江淮冲击母质,质地砂壤-轻壤,有机质含量2.02%,是国家大型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有机大米生产基地、江苏省无公害畜禽生产基地、江苏省第2批科技型企业。近年来,大中农场紧紧围绕“优化品质、提高单产、开发品牌、壮大产业、增加效益”的思路,重视优质稻的生产和开发,努力发展优质高产、安全高效、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优质稻米“产—加—销”模式[1],以提高经济效益。

1 立项依据

根据国家关于优质稻米产业政策,结合《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精神,以及“江苏省优势农(渔)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0—2015)”中提出的优质稻米产量、品质等发展要求,大中农场在2010—2020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利用5~10年时间建成666.67 hm2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稻米质量全面达国标二级以上,产量水平全省领先。

2 建设目标

面积指标:项目区优质稻连片种植666.67 hm2以上。产量指标:确保项目区水稻单产达到10.5 t/hm2以上,力争实现11.25 t/hm2。品质指标: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以上。效益指标:水稻效益达1.95万元/hm2以上。技术指标:绿色无公害普及率达100%,药物残留低于国家标准。

3 管理方式

大中农场集体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实现“六统一”管理体制,即统一产品经营、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作物布局、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劳动定额。

4 技术优势

近年来,大中农场推行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统防统治技术以及水稻生产全程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现有农业技术人员126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8人),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得大中农场稻麦生产水平名列江苏省前茅。

5 技术方案

一是选择优势品种。选择迟熟中粳品种淮稻13号、宁粳5号、武运粳24号等为项目区主栽品种;二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和生物有机肥;三是制定优质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运用新型无公害基质培育壮秧,秧苗期全程用无纺布覆盖;四是大田做好移栽前封闭化除,分蘖期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五是进行干湿交替水管,促根壮苗,少施农药和化肥,收割前30 d禁止施药;六是适期收割,利用新型3518收割机收割,保全稻粒完整;七是启用粮食烘干线,快速烘干,防止霉变;八是适度仓储,及时生产,尽快销售。

6 效益分析

6.1 经济效益

一期规划面积666.67 hm2,按照水稻产量10.5 t/hm2、出米率70%、大米单价5元/kg、稻壳单价0.26元/kg、麸糠单价2元/kg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为2 565万元。减去水稻成本1.2万元/hm2,稻米加工销售成本0.2元/kg,销售利润可达1 625万元,效益24 375元/hm2。

6.2 社会效益

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要求相一致,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独特的示范带动作用,对周边地区优质水稻种植具有显著的辐射作用,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培训等手段,提高周边农户、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促进周边农村的水稻种植水平,提高水稻单产和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6.3 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依靠种植优势品种,依托科学的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通过促进水稻植株个体的健壮夺取高产,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有机肥,避免了生化农药和肥料的滥用,显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了农产品的药物残留,避免了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2]。

7 结论

大中农场地处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大丰市,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自然条件;年产粮7万t,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农业利润超8 000万元,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经济条件;承建了江苏省沿海地区良种繁育与推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先进的精米加工流水线,配套的烘干仓储设施,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技术条件;实现水稻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3],水稻全程绿色无公害管理,日常管理实现“六统一”,生产过程绩效管理,稻麦种植机械化率100%,秸秆还田率100%,水稻优质化率100%,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管理条件。“碧绿”牌精米为盐城知名商标、盐城名牌产品、中国粮食协会放心米,在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具备建设优质稻米基地的市场条件。综上所述,大中农场完全有能力建设好万亩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基地[4-8]。

8 参考文献

[1] 胡坤,项喜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模式分析[J].农产品加工刊,2011(1):100-103.

[2] 曾洪玉,唐宝国,蔡建华,等.秸秆还田对耕地质量及稻麦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4):499-501.

[3] 张燕.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4

[4] 于新民,刘德还.大中农场农科所常规粳稻生产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2(4):133,135.

[5] 苏祖芳.加强水稻种植基地建设,发展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J].耕作与栽培,2004(5):6.

[6] 许立,金连登,朱智伟,等.有机稻米基地建设及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简述[J].中国稻米,2003(6):41-42.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化苗木;生产现状;供需余缺分析;市场前景;江苏金坛

绿化苗木的生产是发展林业的前提,其供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林业生态建设及园林绿化的速度和质量[1,2]。绿化苗木的生产与供应除了受林木资源、气候条件、社会因素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之外,还涉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及城市建设等多个行业发展的需要,往往绿化苗木生产的超前性与当前生态造林、城乡绿化等规划的滞后性相悖而不能同步,如何解决苗木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绿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3]。因此,做好近期的绿化苗木供需形势分析与预测是缓解当前种苗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4]。

1金坛市自然概况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为宁、沪、杭三角地带之中枢。境内水陆交通方便,沿江高速公路东西穿越,扬溧高速公路横跨南北。金坛市地处中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沛,年日照1 862.3h,无霜期220d。全年平均气温15.4℃左右,个别年份极端低温在-10℃以下,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181.4mm。区域内西部为丘陵山区,茅山山脉绵旦南北,掌状丘陵岗地起伏东西,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和黄土缓岗区两部分。东部为高亢平原,适合种植花卉苗木;中部为低洼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西部为丘陵岗地,适宜栽植乡土树种,适合发展生态林业。

2绿化苗木生产现状

2000年以后金坛市对山区造林、生态林、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以及镇村绿化的种苗有较大需求,森林覆盖率每年递增1.2%以上。2005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乡道路绿化规格档次,境内高速公路每侧的绿化宽度为50m,省级一级公路每侧绿化宽度达到20m,市(县)、镇公路每侧绿化宽度为10m。绿化乔灌结合、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观叶与观花树相结合,初步形成一年四季常绿、一年四季有花的生态绿化格局。山区造林和生态林营造对树种需求发生变化,从以前偏重用材性树种,到目前树种多元化,国外引进树种有湿地松、火炬松,乡土树种有榉树、朴树、乌桕、枫香、女贞、红果冬青等,防火树种木荷,经济林主要有良种茶、葡萄、桃、梨等;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主要树种是杨树、水杉、中山杉、落羽杉等。现在绿化品种发展到236种及变种、栽培种,分属于82科,177属。目前金坛市绿化造林树种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上,新增加96个品种。引进乔木目前栽植繁育成功的有大叶樟、金合欢、北美鹅掌楸、中山杉、栾树、红花玉兰、金丝垂柳、紫叶李、红枫、无患子、多花紫薇等;竹类有金镶玉竹、早园竹、茶杆竹、乌哺鸡竹、佛肚竹等;灌木类有红叶小檗、红花继木、红叶石楠、火棘、金钟、连翘、金叶女贞等;藤本有藤本月季、凌霄、木香等。目前全市风景绿化苗圃面积7 052hm2。

3种苗供需余缺分析

金坛市全年总产苗量1.6亿株左右,2010年新增苗木845万株。预测总量供应充足,大部分树种尤其是绿化乔木类供大于求,小部分树种例如山区生态造林树种榉树、朴树、乌桕等苗木短缺;经济林中的白茶苗以及时令水果、部分灌木、色块、地被类种苗可能供应不足。经分析,2010年春季全市种苗供应总量将大于需求总量。其中城乡绿化树种(如香樟、女贞等)供应有余,部分生态造林、稀有园林树种的种子供应欠缺;用于城镇绿化的大中规格苗木、部分经济林苗木供应有余,用于生态造林的容器苗、乡村绿化的乡土树种苗木供应不足。

4种苗市场前景分析

目前种苗市场大规格风景绿化苗(一般胸径在20cm以上)紧俏,中小规格的苗木滞销。随着大中规格苗木的增加,从事小苗培育的育苗农户因苗木难于销售而逐步退出苗木产业,造成小规格苗木无人繁育。近几年来,除了榉树、朴树、乌桕之外,其他城乡绿化树种的中小规格苗木,例如雪松、香樟、杜英、含笑类、青桐、马褂木、广玉兰、白玉兰、七叶树、大叶女贞及一些灌木类常见苗木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目前金坛市苗木保有量为5亿株,生产能力已经过剩。规模较大、经济实力雄厚的经营户将风景绿化苗木场改成休闲度假山庄(农庄):一是城郊结合型。如白龙山庄在不影响苗木经营的前提下,在原来苗木场基础上进行扩建,开挖鱼池、新建餐馆及休闲场所,采用现有的生态资源,利用地处城郊的区域优势,发展节假日垂钓、休闲、观光旅游。二是乡村观光型。利用山区苗圃地资源和鸟类品种较

多的优势,再人工饲养孔雀,为节假日儿童游乐提供了方便,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孔雀园,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今后种苗生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5参考文献

[1] 徐华龙.建设大苗基地 培育大苗市场——朗溪县绿化苗木生产经营的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09(3):26-27,30.

[2] 张雯雯.绿化苗木发展迎来黄金期[j].农家致富,2009(18):17.

[3] 田少会,祝万新,韩健.河南省绿化苗木产业发展优势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01,203.

现代农业前景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基地建设;效益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73-02

依据《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和《河南省林业厅关于编制县级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012年―2015年)》的通知要求,结合马道林场森林资源状况,引导职工和家属在经营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拓展林区发展空间,增加职工收入,使广大职工和家属认识到发展林下经济不仅是实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的要求,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的必然要求,也是不砍树能致富、实现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更是山区、林区新的致富门路,促进贫困地区增收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河南省国有泌阳马道林场涌现出了一批有经济头脑的职工在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林下经济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也为大规模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参考。

随着林副产品价格的不断提高,规模化种植、养殖和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现有的传统林业经营模式已满足不了林场职工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于是,不断有一些职工在林下进行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1]。

1 发展林下经济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维护生态安全为前提,以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林业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森林和林荫空间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标,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规划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协同推进,确保职工得实惠;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确保生态资源得保护;坚持科学规划,分类实施,确保符合当地实际;坚持科技支撑,示范引导,确保提高综合效益;坚持龙头带动,合作共赢,确保职工广泛参与。

1.3 发展目标

一是发展规模。林下经济面积由目前的520 hm2发展到2015年的6 293.33 hm2,年产值达到193万元,年增长率25%。二是社会效益。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职工达到260户,年增加就业人数150人,户均年增收2 500元。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职工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占总收入的20%。

2 建设任务

根据总体布局,科学规划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不同类型的建设任务。

2.1 林下种植

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环境,在郁闭的林下选择“林―菌”种植模式,在幼林区林下选择“林―药”种植模式。

2.2 林下养殖

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杂草多和空间大的特点选择“林―禽”养殖模式,利用林下杂草多、空间大和野果多的特点选择“林―畜”养殖模式[2]。

2.3 森林景观利用

在铜山湖国家森林公园这块金字招牌原开发基础上,充分利用泌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森林旅游开发。2013年在转山林区铜山湖南岸以景区门票及食宿、游乐产品收入、农家乐为主建立铜山湖森林旅游基地,规模333.33 hm2,年产值50万元。2015年在原岩生植物园基础上建成以休闲度假(以提供休闲食宿、疗养服务收入为主)、生态服务(以提供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服务收入为主)为主的休闲、科普旅游基地,规模66.67 hm2,年产值10万元。

3 示范基地建设

3.1 林下种植产业基地

依托泌阳县食用菌产业这根链条,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麻栎、马尾松和土地资源,2012―2015年在义和寨、黑石山、马道、庙街4个林区建成4个规模33.33 hm2的林菌种植基地;在转山、义和寨、庙街、条山4个林区建成4个规模33.33 hm2林药种植基地。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480万元,安排就业人数640人。

3.2 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物流和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组建专业的行业协会,为林下种养户提供市场信息、种植技术、产品营销等一系列服务,逐步形成于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相适应的完善的配套服务平台体系[4]。建立豫南山区示范旅游基地。

4 效益测算

投资估算:2012―2015年林下经济建设根据规划预计投资5 444万元。资金来源:根据规划项目预计总投资5 444万元,其中项目投资3 812万元,占70%,县级财政扶持1 632万元,占30%。

5 效益预测与分析

5.1 经济效益分析

林下经济建设是一项富场富职工的工作,项目建成后,既可锻炼职工,又能有效改变林场职工收入低的历史[3]。到期预计年产值193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5.2 社会效益分析

林下经济建设工作的实施,标志着林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是基础林业发展的重要机遇。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提高职工护林的积极性,具有一定社会效益。

5.3 生态效益分析

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变林木生长环境,林下种植改变土壤结构,林下养殖产生的粪便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了林地生产力,改变了林木生长环境,为发展高效林业、碳汇林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6 参考文献

[1] 尹伟娜.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J].现代农村科技,2011(24):67.

[2]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1-7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