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

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

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比分析;病历;质控水平

【中图分类号】R1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71-02

病历质量一直都是反映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方面,如何保障和提高病历质量也一直是每个医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每一份病房病历在出科前质控员都要进行检查,因此把好出科前病历质量关是确保终末病历质量的重要关口,所以质控员的病历质控水平直接影响终末病历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质控员病历质控水平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医务科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申请院级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的实施,依据统计学数据结论说明课题方法能有效提高质控员病历质控水平,保障病历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方法

每月病案室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终末病历随机抽取8份,1个病房1份,医务科和八位病房质控员逐一对8份病历进行检查,即每份病历都经过医务科和每位质控员的检查,每月进行病历检查得分差异原因对比分析研讨会,历经1年时间,最终选取研讨会前后两个月每份病历医务科得分与质控员病历评分均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对比。

1.2 样本病历纳入标准:

上个月每个病房符合优势病种的出院病历,患者年龄在70±10,住院时间1周以上,除外抢救病历和死亡病历。

1.3 病历检查标准

全部采用《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2010年版)》及《北京市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指南》进行病历检查。

1.4 统计分析

应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录入,均以=0.05作为检验标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应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同一份病历质控员检查平均分与医务科检查得分差值见表1。从表1分析看出,差值原因分析研讨会前后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4.97±1.81、3.62±1.1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差值原因分析研讨会前后质控员病历检查平均分与医务科检查得分差异显著变小,质控员病历质控水平显著提高。

表1 同一份病历质控员检查平均分与医务科检查得分差值比较(单位:分)

组别 第一份 第二份 第三份 第四份 第五份 第六份 第七份 第八份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 3.71 5.19 1.88 8.5 5.38 6.13 3.94 5.06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后 2.84 4.17 1.90 4.5 4.0 5.3 4.0 2.3

2.2 研讨前后每份病历得分最大差值见表2。从表2分析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S分别等于9.38±1.51、6.38±1.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差值原因分析研讨会前后同一份病历所有检查者打分最大差值显著变小,质控水平逐渐接近。

2.3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后病历首页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比较见表3。从图表3 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32.14±23.78、8.93±9.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研讨前后病历首页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显著减少。

2.4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后入院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比较见表4。从图表4 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41.01±17.25、23.21±19.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研讨前后入院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显著减少。

2.5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后首次病程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比较见表5。从图表5 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26.07±14.88、17.19±17.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研讨前后首次病程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显著减少。

2.6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后病程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比较见表6。从图表6 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39.28±28.34、23.44±23.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研讨前后病程记录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显著减少。

2.7 差值原因分析研讨前后病历其他部分出现错误项目病历份数比例比较见表7。从图表7可以看出,两组样本个数均为n=8, ±S分别等于25±11.58、12.5±9.4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研讨前后病历其他部分出现错误项目份数比例显著减少。

3 讨论

3.1 质控员检查病历情况讨论

各病房质控员对于同一份病历的检查表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个月检查相同病历得分情况差距较大,个别病历不同人员检查得分相差最大可以达到10分以上,说明质控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或对于病历书写个别细节标准掌握不清。经过每月将医务科和质控员检查病历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讨,其中包括晾晒两者检查的病历照片、一起讨论某处是否应该扣分等,统一了病历某些细节的书写标准和扣分程度,并在最后一个月的检查中类似扣分点未在出现或明显减少出现频率。说明例举病历中出现的错误细节并进行实例对比分析研讨,统一标准,可有效提高质控员病历质控水平。

3.2 病历存在问题讨论

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粘结技术  牙科  正畸术  应用

        在临床当中,牙科正畸术之后,通常要进行结扎固定。伴随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在错位牙患者中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本文对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以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结扎固定方法治疗的错位牙患者临床相关资料予以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以此探讨牙科正畸术当中粘结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7月期间我科室76例(共155颗牙)错位牙患者,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龄为18~40岁,平均年龄为37.1岁;155颗牙当中,148颗为上前牙,7颗为下前牙;86颗牙齿采取结扎固定方法,以此作为观察组,69颗牙采取玻璃离子粘合剂固定方法,以此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术前

        摄根尖牙片,建立上[牙合]与下[牙合]模型。

        1.2.2术中

        手术侧牙唇、腭侧行浸润麻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眶下孔传导麻醉。手术侧牙唇靠远中牙间上粘膜处做一切口,至骨膜下,切口延至前庭沟底。以薄骨凿于切口处断开牙槽间隔,至腭侧粘膜下,通过粘骨衣瓣方法于牙根尖上约0.5㎝部位断开牙槽突,构成腭侧、唇侧同时存在粘骨衣瓣连接的牙骨块。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移动牙骨块至相应的部位[2]。

        1.2.3术后

        手术结束之后,合理应用抗生素约7天。手术后1周左右拆线,依照患者具体的错牙合情况,8~40周后除去粘合剂[3],及时复诊。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8.1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范文第3篇

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非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各70例,分为糖梗组和非糖梗组,对于两组的心脏有关数据的变化进行测量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根据数据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梗组AMI高危因素数据低于非糖梗组,糖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要低于非糖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对比分析

作者单位:450007郑州市中医院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地提高,由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引起的并发心肌梗死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由并发心肌梗死引起的患者死亡人数也在逐年快速增长[1]。我院通过对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后,决定根据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强调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并做好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降低发心肌梗死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死亡率,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非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各70例,分为糖梗组和非糖梗组,糖梗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46~72岁,平均586岁,病程27~81年。非糖梗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45~71岁,平均583岁,病程24~83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AMI高危因素的评判标准:至少要满足以下三条中的两条[2]。

121 患者本身患有严重的心绞痛疾病,且采用硝酸甘油等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以20 min以上为较长时间。患者平时临床主要表现有心衰、心率失常等的患者。

122 患者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AMI地改变具有典型性。

123 血清心肌酶学、肌钙蛋白数值异常升高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及动态演变过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糖梗组AMI高危因素数据低于非糖梗组,糖梗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也要低于非糖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葡萄糖堆积过多而引起的疾病,以目前的医学治疗技术还没有科学方法能够完全治愈糖尿病[3]。而由糖尿病导致的并发心肌梗死对患者危害性更大,并发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跳过快导致血流量减少,血压降低产生心率失常,极易导致患者死亡,与此同时由非糖尿病导致的并发心肌梗死都没有得到患者和医生的足够重视,导致由并发心肌梗死而致死的患者数量在急剧上升。我院为根据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死亡率,采用对比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讨论,非梗糖组在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都要高于梗糖组,更应引起医生的关注,要求患者对自身血压、血糖等高危数据地控制,定期对患者的常规血糖进行监测,护理人员要重视对于非梗糖组患者临床表现地观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评估,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对医生进行报告。对于病情较重患者延长住院时间,这样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死亡率[4]。

参 考 文 献

[1] 翁志远,李宇红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分析及治疗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9,13(18):245246.

[2] Sara EC Dereck H, Klas M, et al Stress hyperglycarenia and incre as ed risk of patienges with and without diabetes:asystem atic over view L ANCET,2009,355(11):733778.

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肝素锂抗凝血浆;血清标本;生化检验;可行性

目前在临床上,生化检测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使得该检测项目在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疗效评价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有研究证实,传统的血清标本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肝素锂抗凝血浆的出现对血清标本进行了代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标本进行生化检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需接受生化检测的临床患者病例分别采取不同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需接受生化检测的临床患病例,抽取其中的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有男102例,女84例,年龄16-78岁,平均(51.4±12.7)岁。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肝素锂抗凝血浆和常规血清进行生化检验,而后对比分析以上两种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对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血清标本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1.2.2检验方法研究中所用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用试剂为设备配套的生化检验试剂。抽取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10ml,肝素锂抗凝管中5ml,轻轻振摇,使抗凝充分,及时分离血浆;正常生化管中5ml,在血液凝固后在37℃的恒温水浴箱中进行保存,约15-30分钟后展开离心操作[3]。以上两种方法的离心操作均是在3000r/min的条件下离心15分钟,并在同一条件下对另种标本展开生化检验[4]。本组研究对象共接受15项生化检验,其中包括有AST、ALT、ALP、TBIL、DBIL、BUN、CK、CK-MB、Alb、Crea、Ca3+、Cl-、GGT、TP、GLu。

1.3数据处理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生化检验指标检测结果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进行表示,分别展开t检验和X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得知,本组患者AST、ALT、ALP、TBIL、DBIL、BUN、CK、CK-MB、Alb、Crea、Ca2+、Cl-12项生化检测指标肝素锂抗凝血浆检测结果和常规血清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GGT、TP、GLu3项检测指标两种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

3讨论

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分析肝素锂抗凝血浆标本和常规血清标本15项常规生化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我们发现,有12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另种标本处理方法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仅GGT、TP、GLu3项检测指标两种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玛启玲,杨里福,时立新,等.血浆与血清标本中血糖测定值的比较[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6(02):23-24.

[2]覃仕锋.肝素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及自动生化检验的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12(02):252-253.

[3]楼许柏,高伟英,楼芳.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可行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1,23(20):182-184.

统计学对比分析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子宫肌腺症;B超;子宫肌瘤;诊断;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00-01

临床上子宫腺肌症就是指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其为一种常见且高发病,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表现以痛经、月经量增多、月经紊乱以及阴道不规则流血等为主,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孕症状。目前B超检查为对子宫腺肌症进行诊断的一种快捷、有效、无创的手段,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B超在子宫肌腺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临床患者病例展开B超检查,并对比分析了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临床患者病例,分别抽取42例和38例作为研究对象,子宫肌瘤组中患者年龄在23-49岁,平均(37.4±12.7)岁,均存在孕产和人工流产史;子宫腺肌症组中患者年龄在24-50岁,平均(38.2±13.5)岁,均存在孕产和人工流产史。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性别和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得到临床病理得以证实。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以上所统计的研究对象展开B超检查,将各组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同病理结果进对比,统计符合率,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并总结两组患者的超声特征。

1.2.2检查方法:在患者膀胱充盈后在耻骨联合上方展开纵、横、斜扫查,对子宫进行清晰显示,并对子宫前后径、横径、长径展开常规测量,而后对子宫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进行仔细观察,并对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前后壁厚度、宫腔线的形态有无变化予以注意,同时对子宫周围是否存在包块及其与子宫的关系进行密切的观察[2]。

1.3子宫肌腺症B超诊断标准:研究中子宫肌腺症的超声诊断标准为:①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②因病灶侵犯部位不同,子宫形态也存在明显差异,多数情况下呈现出球形、弓形、宫底圆钝;③有一部分患者的子宫内膜线发生了明显的前移;④子宫发生了轻、中度的均匀增大表现,能够发现轮廓线基本上呈现出规则状态;⑤能够发现子宫肌层呈现局限性或者是弥漫性增厚征象,后壁增厚相对比较明显,存在明显的不均匀肌壁回声,且村爱颗粒状的粗糙回声增强征象,还会出现小无回声区[3]。

1.4数据处理: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在P

2结果

2.1诊断符合率:经统计发现,子宫肌瘤患者的B超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者41例,符合率为97.62%,子宫腺肌症的B超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者36例,符合率为94.74%。显然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超声特征:经统计发现,两组患者在超声特征如子宫增大、长径、横径、有团块回声、团块直径等方面比较差异存在比较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研究中我们发现,在采取B超检查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进行鉴别诊断的过程中,两种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让对于超声特征方面的比较发现,两种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子宫增大、长径、横径、有团块回声、团块直径等几个方面。由此可知,采用B超检查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进展鉴别诊断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意义,该方法操作简单,无创,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艳红.B超诊断子宫肌腺症105 例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