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和方法

0.引言

全寿命周期管理,即Life Cycle Management,LCM。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方法,被广泛用于我国各大型企业或者行业中,其主要管理对象是项目,对其从策划、施工、运营到最后回收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而涉及到管理的因素包含时间因素、成本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等等,对于清洁能源项目来说,它既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也符合降低企业成本消耗的重要需求。而笔者将通过本文,研究全寿命周期管理运用于清洁能源发电工程的管理理论以及方法。

1.目前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国内外运用现状

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或者欧洲国家,我国电力行业项目中的全寿命周期管理运用较少。就美国而言,全寿命周期管理不但被广泛用于军事方面,电力方面也渐渐普及。即像在一些发电机、大型变压装备以及仪器等,特别在一些变电站和核电站中的运用。而对我国来说,全寿命周期管理管理办法主要在一些民用和军用方面得到广泛的运用。以民用方面有公路项目建设以及设计的成本管理等。而随着我国电力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迫切需要一个完整的理念进行管理和参考,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的效果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就目前我国电力行业运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案例有:2008年于华东电网公司落实的“华东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就是以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为基础,分析项目的风险以及各类因素,提出全寿命周期管理电网黑启动的理念,同时将ERP和资产维护管理相结合,完成公司管理的一体化改革[1]。

2.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原则

2.1 减少成本,提升收益的原则

项目开发就是一个成本投入与收益的过程,而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过程中谋求到最大的效益,就需要考虑成本的投入,得到的效益是否超过成本的投入。就成本来说,包含建设所需的成本、规划资源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以及报废时期的报废成本;而效益也具有整体性,涵盖项目寿命、环境效益等等。这也是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全寿命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2 协调统一,保证完整的原则

全寿命周期管理不仅仅是一个管理方法,同样也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所以系统中的任何环节都是都要与项目相契合与匹配,既需要保证两者的独立性,也要保证两者的整体性,而对于政策规划方面,需要将国家法则、行业规则以及地方需求作为参考的标准,从而让政策能够对全寿命周期管理在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中得到落实,保证项目顺利开展。

2.3 切实制定,理论实践结合原则

现实状况是理论制定的基础,理论并不仅仅是空口白话,异想天开,更需要以现实需求作为基础,而对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政策制定,也需要遵循这类原则,在政策实行前,需要通过切实调查,并根据实际资料进行分析,从而保证理论政策不会脱离实际状况[2]。

2.4 公开透明,体现民主的原则

监督和管理是一个项目开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政策成功的基础。而对于清洁能源项目来说,其最终的利益目标是广大群众,所以群众对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决策以及,相关电力部门需要在政策制定或者项目规划的流程中寻找合适的机会,让群众参与决策以及讨论,一方面能够保证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体现社会的公平性。

3.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

对于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主要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决策设计方面,成本管理方面、施工方面以及运行方面。其中决策阶段是项目开展的重要基础,在这个阶段,相关企业要拟定项目结构以及地点的选择方案,考察项目的可行性,同时分析项目对企业、社会以及环境带来的效益,对于各种设计的方案进行对比和评估,选择合适的设计方面,并进行科学的改进;而成本管理方面,成本主要包含设计成本以及建设成本,对于设计成本而言,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是对整个工程的成本具有较大的潜在影响,即表现在项目使用的寿命和维护的成本方面,而对于造价成本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将会更多,例如:设备的技术要求以及性能数据,造价的分配调控还有工程场地的地貌、环境、气候以及人口分布等,造价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节约环保的技术和设备运用到其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施工是方案和设计落实的阶段,需要保证规范性以及价值性。而将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用于施工过程中,其优点体现在以下几点:(1)降低项目运行限制导致的影响;(2)减少风险产生,提升项目可靠性和优质性;(3)保证施工成本节约,降低投入;当项目完成后,运营阶段也是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最后阶段,而成本投入主要是在设备维护方面,这需要加强相关维修人员的素质培训,优化工作分配,同时明确管理责任和义务,保证各部门相互协调与交流,并且构建全寿命周期维护管理规则,保证项目政策的运行[3]。

4.结语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科学的理念,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而保证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需要通过节能以及再利用的手段,同时也需要将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理念作为管理的依据,即全寿命周期管理。通过全寿命周期管理,可以保证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从规划到运营的整个阶段都能够体现出总体的经济和效益,这也是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朝着经济化、科学化的路线挺进,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特别是针对目前地球能源在不断被消耗的现状,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其中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手段,特别是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科技条件下,人们开发出了很多清洁的能源,例如: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沼气等,而通过清洁能源完成发电项目,也是我国一直在落实的内容。所以研究清洁能源发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我国发电项目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燕.智能化变电站项目设计优化的全寿命周期管理[J].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1:13-21.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在强化工程实践上,除了重视专业基础实验外,加强专业实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继续强化校内外生产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针对存在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开设新技术专题讲座与工程实训,更新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内容等措施,着力培养理论基础厚、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应用与开发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依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修订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注重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2.1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2.1.1优化课程体系 彰显专业特色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及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进行优化重组,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根据课程间的逻辑性、结构上的科学性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按照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电力系统(发电、供电企业)、大型用电企业、电器装备制造企业的特点,适应行业、职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强化电路、电机学、工程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整合力度,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开设了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能源发电、电力新技术选修课、嵌入式系统双语课程等,探索形式多样的教改措施。增强了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就业针对性,凸显了专业优势和特色。

2.1.2加强学科建设 促进人才培养学科方向确定首先要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凝练研究方向,突出优势和特色,促进交叉。依据我校办学定位及本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3个学科研究方向,既体现了系统理论方法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又符合区域电力系统应用及学科发展方向,初步形成了面向区域电力系统及电气工程应用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合作的学科特色与优势。在学科研究方向的发展中,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求。

2.2强化实践教学

2.2.1坚持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才不会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才会发挥作用。一个功能完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平台。[1]坚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将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专业自身特点,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结合社会、企业的需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按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总体要求,加大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主干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力度,加强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训、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同时通过第二课堂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举办的各种科技讲座、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进一步强化能力培养,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提升。

2.2.2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中,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单元到综合应用的原则。学生从验证型、综合型实验中获取间接知识,从设计型、自主型实验中获取直接知识,通过专业实训、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未知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种模式“由面及点”,能够较好地解决了“点和面”的关系。由于不同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时间、形式不同,实施过程也有所不同。基础实验以专业基础理论分析验证和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的。基础实验是实验教学的第一环节,搞好基础实验不仅对提高实验技能,而且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大有裨益。基础实验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实验和专业基础课程实验,体现在电工电子基本技术训练模块、计算机应用训练模块和基本控制技术训练模块中。专业实验着重于学生的测试、调试、分析计算以及初步设计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满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验实践教学的建设模式,已建成电力电子实验室、电机拖动与电气控制、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以及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专业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电气工程专业实训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电气工程领域中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功能特点及电气工程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情况等,以达到学生对专业的现实状况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专业实践知识,为继续学习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打破传统的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界限,面向工程、面向现场,创建了电气工程专业实训室、光伏发电控制研究室等。课外科技活动主要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活动内容主要是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及科研课题,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结合企业和学校所拥有的工作条件、实验研究手段以及仪器设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通过“陕南并网小水电及配电网优化运行研究”“县域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等这些综合性较强的科研基本训练过程,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意识。

2.3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3.1积极开展工程实践训练作为具有较长办学历史的校级特色专业,通过与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大唐发电公司等电力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定期邀请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丰富现场经验的专家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举行学术讲座及工程实践培训。建立与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体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实践环节,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例如电气工程创新性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与资格与技能认证等课外学术活动、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机器人竞赛等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3.2实施本科专业导师制为提高培养质量,实施本科专业导师制,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方向、选择设计题目,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活动及毕业设计等。在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学习阶段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入大学三、四年级后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师需要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为学生学习、实践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及专业实践活动中。近五年,电气工程相关本科专业的学生在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智能汽车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科技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22人次,省级奖励151人次,在陕西省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3结束语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47-0080-02

作者简介:李俊(1976-),男,河南省省直住宅小区服务中心,工程师,工学学士,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变配电站和配电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李晓峰(1971-),男,武汉理工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高级工程师,工学学士

当今,电气工程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既能保证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更是维持社会稳定秩序的先决条件。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在电气工程中有效融合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对优化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分配资源能源,提升电气工程整体水平具备关键作用。

1电气自动化设计

1.1实现电气工程设备的集控

电气工程的处理器系统负责全部电力工程安全运行的处理工作,总体来看,电力系统需采取监控的部分较多,直接增加了运行人员的任务量,太多的监控点同样提升了电缆的使用量,增加了施工成本,最终影响电力公司的效益。此外,线缆太长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精度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输配电负荷的提升也会造成系统出现安全事故。所以,需通过电气和自动化对电气工程的设备实行集控,进而提升电气系统的运行成效。

1.2应用远程控制模式

电气工程包括的内容多,涵盖的范围较广,工程中需使用很多电缆,而输电距离越长,采取集控方式越难,这是电力产业亟需解决的难点。当前,电力公司多应用自动化设计方式,应用远程控制的模式,其一方面减少了运行人员和设备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降低了电缆的使用量,压缩了投入成本,提高了运行和管理成效,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3应用现场总线模式

当前,电气工程中更多的采用现场总线监控模式,由于其监控具备优良的针对性,可以运用合理的应对方案针对工程现场距离的差异。所以,现场总线监控方式在降低设备使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成本投入。此外,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也具备远程监控功能,使用更少的电缆,对工程中全部装置实行工程现场安装,且利用信息通信模式对电气装置实行整合,以实现对电气系统运行的全程进行监控。该方式切实降低了投入成本,提升了运行成效,很大程度提升了电气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

2.1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和继电保护设备的融合方式

电气工程的继电保护设备通常是在供电出现突然断电或者其他突发异常状况的时候,第一时间向控制中心进行告警,自主断开电路,确保电气装置的安全,防止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而保护装置发生问题,一般表现为保护拒动与误动两种方式。拒动问题通常是当电气系统出现问题或方式其他突发状况的时候,继电保护设备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断电措施,不能有效起到保护线路的功能;误动问题就是电力系统运行正常,线路未出现任何故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设备本身出现错误的判断,采取了错误的保护动作或是传达不正确的告警信号,导致电气系统发生整体混乱。

2.2变电所的自动化系统

电气和自动化与变电所系统有效融合,能够使其成为全面的综合计算机监测系统,可以把自动化设备、信号监管、继电保护设备以及测量设备实行全方位的内容整合、重组以及完善,合理革新技术,确保其跟上时代步伐与用电客户的用电需求。此外,变电所综合性自动化系统能够针对变电所内部的通讯、线路、装置和计算机系统应用新式的科学技术,进而实行全方位的检测,充分发挥适时监控、电力检测以及通讯控制性能,推进变电所综合性自动化系统向着集成化与智能化方向迈进,并且确保了变电所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电气和自动化设计与电厂分散控制系统的融合方式

把电气和自动化技术与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有效融合,能够对各类电力装置工作中的有关参数采取实时报备方式,实时检测各类电气装置的工作状态,满足电厂对发电过程中的监控与监测要求,从根本上确保发电质量和发电效率,以保证电力系统工作稳定。

3电气和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的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稳定的发展依靠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若要切实有效的进行该项工作,则需使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在电力工程中有效融合,以先进科技为基础,使电气系统的所有性能充分的发挥。电气和自动化技术消除了原有电气设备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息技术确保运行的精度和效率。但任何事情均有双面性,尽管电气和自动化技术可以保证电气工程安全稳定,确保电气系统稳定工作方面具备先进的技术,可目前电气和自动化技术依然不够健全,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电气工程中的运用还不够成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技术不够全面或电力系统本身的问题。比如,继电保护设备发生问题,不能达到变电系统的任务要求、电网系统超出负荷值、计算机系统的内外电压标准高、工作成效无法满足人工服务指标等各类情况,导致目前电气和自动化技术无法确保速度和质量的同时提高,对电气工程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4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和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是目前电气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有关技术与装置进步的重要指标,它能切实满足电气工程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要求,优化电气工程的规划与施工环节,提升生产成效,减少生产周期与生产运营成本,并消除专业差异的人员共同工作时发生的问题,确保电气工程质量。所以,有关工作人员需提高重视程度,持续研发创新,最终促进我国电气工程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晟.电气和自动化设计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J].科技展望,2015(14):163.

[2]彭杰.浅谈电气与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J].民营科技,2013(11):200~201.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基本原则;思路;综合化;智能化;核心竞争力

前言

在技术迭代步伐愈来愈快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与市场发展趋势相契合,并以其系统化、智能化、经济化的优势,取得了普遍的推广和普及,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具有极大的竞争力与凝聚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电气工程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为提高国民生产生活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电气工程主要以人工操作为基础,无论是在生产效率还是生产质量方面都存在缺陷,极大地阻碍了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电气工程自动化应运而生,并受到热烈的欢迎。同时,电气工程自动化是集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电气自动化的应用是电气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电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基础。

1 电气自动化的概述

1.1 电气自动化的概念

随着现代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步,传统电气工程的运行方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观念,因此电气自动化的产生备受关注。所谓电气工程自动化,主要就是指在电洽工程中融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电工科技等先进技术元素,从而为电气工程的健康、有效发展指明了方向。电气自动化的普及和应用,为工业行业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是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资源。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出现大大地增强了电气工程行业乃至国家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2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原则

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要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传统的电气工程由于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活动的稳定运行,运行效率大大降低,削弱了电气工程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于此,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出现备受人们的青睐,以其特有的优势有效消除了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故障出现的可能性。电气自动化在应用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具体包括:(1)控制性原则。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以及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控制性原则,科学合理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以此为目标,从而为实现生产优质产品的目标提供保障。(2)可靠性原则。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的过程中,电气工程自动化只有坚持可靠性原则,才能达到提高质量,扩大应用范围的目的,进而为电气自动化的建设提供原则保障。

1.3 电气自动化的基本思路

电气自动化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活动水平迈向了更高的阶层,在今后的生产领域、生活领域,以及服务领域中值得推广和应用。电气自动化在应用的不同环节要坚持不同的思路,首先,在监控环节中,应该坚持集中控制的基本思路,在电气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采用集中监控的方式,能够清晰地掌握产品的质量,有助于提高电气工程的生产水平。另外,还极大地方便了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应用与维护。其次,在处理环节中坚持远程监控的思路,通过远程监控的模式可以很好地节约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远程监控模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以及很高的可靠性,可以为电气行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和社会效益。最后,在现场总线环节坚持系统性思路,现场总线环节要应用到计算机等先进的网络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适用于变电站等综合性较强的系统中,并在使用和设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技术。

2 电气自动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为了匹配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电气自动化应运而生。电气自动化是在传统电气工程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创新理念的电气工程新模式。在电气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施,严格把好电气自动化发展关,为建设电气自动化提供有利保障。

2.1 实现电气自动化建设的综合化发展方向

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国家乃至社会现代文明发展程度的关键标志,同时也是具有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的生活生产方式的重要表现,在极大水平上促进现代电气工程的华美蜕变,更是一切现代化建设程序的前提和原动力。在电气自动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实现综合化的发展方向,要不断拓展领域,积极开拓创新,为满足各种行业的千差万别的需求做出努力,发挥电气自动化独有的优势,并积极将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引进来,从多个层面以及角度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从而保障电气自动化建设向着综合化发展方向前进。

2.2 突出电气自动化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信息科技的全面普及与发展,各行各业均实现了科技融合与交叉。对于电气工程而言,运行流程及生产方式也逐步向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方向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为不断推进电气工程的良好进程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电气自动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建设应该向着突出核心竞争力的目标迈进,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自动化技术,努力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电气自动化水平的差距,使电气自动化建设更加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开拓性,发挥其基石作用,并使电气自动化在市场经济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突出自身竞争优势,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国家。

2.3 坚持电气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方向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自动化在各个领域中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无论从微观还是宏观方面而言,电气自动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紧密相连、与社会发展相生相伴。电气自动化就是在原有的电气工程中融入了现代信息元素,为人们的日常活动以及社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坚持电气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是实现我国以及民族整体性发展目标的基础前提。

3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生产力时代,先进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手段优化了各个领域的生产工作。电气自动化的产生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电气自动化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未来的电气自动化发展过程中,要以科技信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系统为基石,并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开拓具有独特特色的发展道路,不断改进先阶段电气自动化中的不足,提高电气自动化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适合电气自动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思路,最终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何贤义.浅谈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实验室;研究

1 “递进式”实验的内涵与特征

“递进式”实验是指从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室结构的调整,将原来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成三大模块,将本专业实验室分成三个层次:①基础性实验,就是把本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室整合到一起,满足各门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②综合式实验,就是实验项目不局限于某门单一的课程,通过实验室结构的整合和调整,将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建立在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室,支持开出将几门课程综合运用的实验项目,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了一个平台;③创新式实验,就是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开发性实验室。创新性实验是在指导师指导下,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老师选定的学科方向,针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实验,是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2 “递进式”实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电气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学院建设较早的实验室,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实验教学一直是学校进行改革的重点。六年来,按照基本原理、基础应用、综合实践、应用设计四个层次来规划和改善实验条件;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强化管理、培养队伍素质来确保实验教学的改革。

2.1 整合专业实验教学设施 围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升本以来,根据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在实验室的改革与建设中也依据两个专业方向的要求整合。将原来按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整合为反映课程体系的基础实验、突出应用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设计性实验和探索研究性科研项目,形成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强调了学生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具体运作上,两个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相同,因此,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基础性实验平台和专业综合性实验平台,这样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专业方向实验教学的需要,起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专业方向实验平台的建设,是根据本专业开设的两个专业方向的需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分室是以发电、配电及其自动化控制为目标的实验教学基地,工业自动化实验分室是以工业生产的过程自动化控制为目标的实验教学基地。

建立两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室,不仅是目前两个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为今后两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有利于两个专业方向今后的发展。

2.2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针对学院原来实验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科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并不断探讨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彻底改变原来单一课程开设单一实验的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递进式”的整合。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以老师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基础性实验教师作技术指导,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于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学生需填写课题项目申请书(课题来源、课题研究目的、具备的实验条件、拟采取的方法、预期的实验效果),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行因材施教,加强过程监控,通过学生自查、教师中期检查、递交结题报告并进行结题答辩等形式,加强全部实验过程的管理,这样,较好地实现了“递进式”实验的预期效果,也适应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2.3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措施作保证。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和其他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交流和学习,再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反映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实行开放,实现了“递进式”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因素,是确保实践教学的前提和条件。近年来,通过引进和培养两种方法来提高实验队伍的素质。对实验队伍先从学历上进行提高,采用派遣教师到工厂企业进行培训和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实验技能,强化队伍建设。实现了学历上达标,年龄结构、学员结构及职称结构合理,实验技能提升的实验团队,使每个指导教师具备辅导两门实验课程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将在实验室工作评优、实验室建设工作量计算、实验室工作人员职称晋级、待遇等方面采取一些稳定队伍的措施,让优秀实验教学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3 结束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递进式”实验教学改革中,以专业培养为目标,通过整合内容形成了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构成了基础实验平台、专业综合实验平台和专业方向实验平台;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完善管理,建立了先进的实验运行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还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金兵.开放式实验室条件下机制专业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4):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