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云计算技术研究

云计算技术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云计算技术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云计算技术研究

云计算技术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 云计算甄别标准 云计算体系架构 云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081-02

1 引言

云计算是自1980年以来,从大型计算机转换到客户端服务器的过程。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 Computer)、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其特点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机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上,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2 云计算的概念界定

对云计算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提供以下定义供读者参考。百科名片上的定义: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上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经常关系到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易扩展且通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狭义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把工厂的基础设备交付和使用模式以需求、易扩展的方法获取所需资源;在广义上来讲,云计算指的是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按需、易扩展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它的这种服务于IT、软件互联网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它意味着可以把计算能力看做是一种商品,目前云计算商业化产品主要四大类:(1)基础设施服务产品;(2)平台服务产品;(3)软件服务产品;(4)云软件产品。

本人认为云计算就是把存储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在极大的规模上可扩展信息技术能力,向外部客户作为服务来提供的一种计算方式。

3 云计算的体系架构

目前业界普遍共识认为云计算包括三层服务架构体系:

(1)共有云端:共有云端服务提供者只是逻辑和法律上拥有和管理的权利。服务器和用户可以完全脱离,用户可以按需灵活的购买服务;

(2)专(私)有云端:专(私)有云端用户仍然需要进行IT基础设施建设,独立拥有和管理服务的能力,但是用户开发和使用应用的效率更高;

(3)混合云端:混合云端综合了共有云端和专(私)有云端共同优点,当然在建置步骤上会先从私有云端开始,待一切运作稳定后在对外开放,企业不断可提升内部IT使用效率,也可籍由对外的公共云端服务获利。

基础设施虚拟化:构造真正的云计算。真正的云计算:与底层硬件无关,没有固定CPU概念,也没有固定或静态的RAM概念的服务器实体。这就是在调动水平上与管理程序紧密结合,但与处理器,NUMA(非一致存储访问)优化或RAM运行无关的操作系统。

笔者认为甄别(判断)是不是云计算有三条标准:

(1)用户所需的资源不再客户端而来自网络;

(2)服务能力具有分钟级或秒级的伸缩能力;

(3)具有较之传统模式5倍以上的性能价格比优势。

4 云计算模式分析

云计算的服务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2)平台即服务(Paas);(3)软件即服务(SaaS)。

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SaaS(Infrastructure-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基础设施,利用Internet获得所需的服务。

PaaS:平台即服务;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以软件研发平台作为核心理念来操作的服务,以SaaS的模式服务于所需用户,所以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同时PaaS形式促进着aaS的发展,尤其是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的加快。

SaaS:软件即服务;

SaaS(Sa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由Internet系统提供的软件模式。

5 云计算存储技术原理分析

云存储与云计算一样,必须经由网络来提供随机分派的储存资源,重要是网络必须要有具备良好的QoS机制才行,对于用户来说具备弹性扩展与随使用需求弹性配置的云存储,可节省大笔的存储设备采购及管理成本,甚至因存储设备损坏所造成数据遗失的风险,也可因此避免,总之,不论是端点使用者将数据备份到云端,抑或企业基于法规遵循,或基他目的数据归档和保存,云存端皆可满足不同需求。

云存储操作执行的运作机制如下:

(1)客户端透过CDMI接口创建一个CDMI容器,并将其转换成一个OCCI导出型态,CDMI容器Object ID会回报结果。

(2)客户端接着透过OCCI接口创建一个虚拟机,并藉由该Object ID附加一个CDMI类型之储存容量。OCCI虚拟机ID会回报结果。

(3)接着客户端以OCCI虚拟机ID进行CDMI容器对象导出信息的更新作业,如此才能让虚拟机存取该容器。

6 云计算安全问题与策略

云计算安全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他们的网络存储安全如何,会否造成数据泄密。

(2)客户在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时的安全性。

(3)客户要保管好自己的帐户,防止他人盗取你帐号而让你埋单。

(4)用户隐私保护问题。

在“云”计算机环境下,网络犯罪人员利用租用的虚拟机以隐瞒犯罪行为,为公安司法机关犯罪取证带来困难。

恶意软件,恶意代码能够抢先控制恶意硬件,防病毒软件失效。

云计算安全技术隐忧:

(1)在特定的服务中,不同客户之间的数据溢出

(2)供应商系统遭到大量恶意软件攻击

(3)恶意人群操作“导致的资料外泄”

(4)共享信息的不安全

(5)黑客盗取供应商系统的数据

囿鉴如此,云计算安全管理应采用如下策略:

应采用身份验证策略、网络安全策略、内容安全策略、数据安全策略、状态事件监控策略、安全管理策略等,前四个是云安全重点关注方向,是今后云计算应用对现代密码学、信息与信息处理、软件开发提出了新课题,开辟了科研新方向。

7 云计算应用前景展望

在云计算产业发展前景广泛被看好,数据中心专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如何“化云为雨”,寻找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使云计算这一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发展紧密结合,切实促进产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重视云计算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我们有望扭转现在我国软件产业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和产品被国外所垄断的局面,取得信息技术上的主导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国目前云计算应用呈现三大发展趋势:(1)发动驱动力从“政策引导”转为“市场拉动”(2)业务创新源从“技术导向”转为“应用导向”。(3)竞争聚焦点从“单一应用”转为“平台构建”

从我国云计算应用总体实施环境看,呈现出三大特点:(1)即国家提升云计算战略定位,加快统筹推进;(2)地方谋求云计算先发优势,纷纷抢位布局;(3)应用需求进入集中爆发期,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云计算研究发展迅速,IDC报告显示未来四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7%,2012年将从目前的160亿美元增长至420亿美元。政府、企业、科教等部门纷纷推出相关政策,开展具体布局和研究。

云计算技术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软件测试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065-03

1.云计算

1.1 云计算定义

目前关于云计算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但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定义[1]是业内认可度较高的:即云计算是一个模型,通过这个模型用户可以方便地运用网络按需访问公共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池(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程序及服务等),这些资源可以被快速地提供并,同时可以最小化管理成本、减少用户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交互过程。通过云计算,可将所有的软件和硬件化为公共资源池,存储在云服务器上,用户只需在本地客户端通过互联网发送请求信息,远程云服务器就会按需提供资源和服务,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

1.2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云计算提供三种服务[2]: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云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其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

1)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服务类型主要为大量服务器组成的云端基础设施资源形成的各类虚拟资源池,并提供标准统一的资源服务接口,通过调用这些接口为用户提供云计算特有的强大存储和计算能力等服务。

2)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将开发和运行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给用户,用户在云计算平台基础上,按照平台规定和要求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也可以托管自己开发和运营的应用到云平台中,为用户提供研发平台。

3)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将所有的应用软件都部署在云计算环境中,用户可以按需租用或者订购相应的软件资源,并按照计费标准通过使用数量、次数、时间等方式收取费用,客户只需按需使用。

2 云测试

2.1云测试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把在云计算环境上进行的测试称为“云测试”,顾名思义,云测试由测试和云计算两者组成,测试主要是指软件测试。通过将与测试相关的测试工具及测试环境部署在云端,用户在本地便可以进行测试工作。云测试按需服务,并针对使用收费,可以提供比如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和Web应用测试,以及在云中托管的测试环境[3]。

2.1测试即服务(TaaS)

由于云计算技术的推动,软件测试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受到云测试提供的三种服务模式的影响,云计算在测试领域的应用催生了测试即服务的模式(Test as a Service, TaaS)[4]。测试服务提供商通过云测试平台向用户提供多种测试服务,用户通过制定测试方案,云测试平台按需分配测试资源,为用户返回测试结果。

3 云测试平台原型设计

云测试平台是云计算技术提供测试服务提供的载体,测试提供者将可调用的测试资源部署在服务器上,并向用户提供调用接口,用户通过云测试平台的前端创建测试项目,制订测试计划,上传测试脚本,执行测试过程,查看测试结果等[5]。为了更加深入地研究云测试的理论,我们进行了云测试平台的原型设计。

3.1云测试平台整体架构

在我们的方案中,云测试平台包含三层架构,最底层为IaaS层,该层中实现了物理资源的虚拟化、云平台的管理和测试框架的管理;中间为TaaS层,该层实现了测试项目管理及测试代码的分析与预处理,并与数据库进行交互,保存上传的测试脚本及测试项目;最上层为用户层,该层面向用户使用,用户通过网络调用云测试平台的服务。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3.2云测试平台的硬件环境

在搭建云测试平台时为了节省研究成本,保证平台的经济性,我们采用了三台x86 架构的单个服务器作为搭建云测试平台的硬件设备,它们可以满足当前的需要,有必要时可以对硬盘和内存等资源进行动态扩展。其具体配置如表1所示:

在云测试平台中,我们使用三台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其中一台作为云测试平台的控制和存储节点,另外两台作为计算节点,在两台计算节点中,一台作为测试过程的控制节点,另一台作为测试过程的执行节点。

3.2云测试平台的软件环境

搭建云测试平台时,首先应当是云环境的选择。由于本文中的云测试平台仅供研究使用,因此我们并没有采用商业云方案,其中一个原因是商业化的云平台和服务的使用需按需支付费用,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云测试平台解决方案的底层设计牢牢把控在提供商手里,并不对外开放,因此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开源软件显然是更好的选择。一方面,开源软件在使用时无需商业授权,因此可将云计算软件测试的研究和应用实践控制在较低的成本下;另一方面,开源的项目可提供源代码的下载,使研究人员能够深入地进行底层设计架构的研究。

目前使用最多的开源云有CloudStack和OpenStack。CloudStack 前身为商业化产品,并于2011年以超过两亿美金的价格被 Ctrix公司收购,随后被捐献给了Apache 基金会,变为了开源软件。OpenStack 是由 Rackspace 和 NASA 主导开发的一个基础云[6],拥有包括 HP,IBM,Dell 和 Redhat 等大公司在内的庞大用户群。两者各有优势,它们的比较如表2所示。

由于CloudStack曾经为商业软件,已经被证明为可以可靠的用于生产系统,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CloudStack作为云平台,并采用了KVM作为虚拟化软件。

CentOS操作系统是RedHat的非商业化版本,对CloudStack的支持度非常好,也是官方推荐的操作系统,因此我们选择CentOS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关系数据库我们选择了MySQL。构造云测试平台使用的软件配置如表3所示。

3.3测试工具的选择

首先,在云测试平台上实现的测试应是自动化测试,因此我们选择了自动化测试工具作为云测试平台的测试环境。在开源的测试工具中Junit和TestNG均可作为自动化测试框架[7],相对于Junit只适用于单元测试的劣势,TestNG则可做单元测试到集成测试的所有工作,因此我们选择TestNG作为单元测试到集成测试的自动化测试框架。

其次,测试的过程的并行执行由Selenium框架控制[8]。Selenium是一系列基于Web的自动化测试工具。Selenium体系主要由三个工具构成:Selenium IDE,Selenium RC和Selenium Grid,其中Selenium Grid允许Selenium RC针对大规模的测试用例集或者需要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测试。通过Selenium Grid,多个Selenium RC实例可以在不同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环境中运行。启动时,每一个Selenium RC向Hub注册。当测试用例被分发到Hub时,测试用例将重新被指定到一个可用的Selenium RC上,由RC启动浏览器来执行测试用例。如此,测试用例就可以并行地运行。

3.4云测试平台的搭建

云测试平台整体上包括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的搭建。前台的主要功能是与用户进行交互,包括用户的注册与登录、项目的增删改查、脚本的增删改查、测试结果的查询与下载,如图2所示。前台环境搭建包括网站设计、数据库设计、项目开发等过程。

后台的主要功能为测试脚本的下载、分发和执行以及测试结果的返回。后台环境搭建主要包括CloudStack环境的安装与配置、Selenium框架的集成和调用等过程,云平台搭建完成后可用CloudStack自带的管理界面进行虚拟机的添加和删除。前台和后台的交互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将会极大地改变人们应用信息的方式,使得软件服务企业的交付模式、研发模式和软件测试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迫于成本压力,市场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云模式所能带来的价值。目前市场上已经有部分云测试企业以及应用,但是云测试的标准和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云测试还处于稳步发展之中,伴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快速发展期[8]。

参考文献:

[1] Peter Mell, Timothy Grance.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R]. USA: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145, 2011:1-3.

[2] 王佳隽, 吕智慧, 吴杰,等. 云计算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应用探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0(3).

[3] Yu L, Tsai W T, Chen X, et al. Testing as a service over cloud[C]//Service Oriented System Engineering (SOSE), 2010 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Nanjing: IEEEPress, 2010: 181-188.

[4] 钟华. 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 东华大学, 2011.

[5] 生桂勇. 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系统设计[J]. 福建电脑,2012(9):95-97.

[6] 彭红. 基于CloudStack云管理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3.

云计算技术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云计算;图书馆;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386-02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云计算,并在技术方面迅速超越了他们。云计算是在大型计算机向客户端-服务端转变后的又一重大转变。国内外IT巨头如微软、阿里巴巴、Google、亚马逊等纷纷采用云计算技术,云计算平台也达到几十万至上百万台计算机的规模,性能也是传统模式的几十倍[1]。

云计算受到IT行业推崇的同时也在图书馆界得到了广泛关注、应用和普及。图书馆资源丰富却不能实现多种资源的全面共享,不能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图书馆自动化信息服务系统平台,读者就可以实现随身携带图书馆了,在实现图书馆自身管理、业务需求的同时,也节省了图书馆对购置服务器、软件和管理硬件设施的费用。

1 云计算概述

1.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在发展阶段,人们对云计算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给出的定义是: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运用云计算技术较成熟的Google公司则用简洁的方式定义云计算为通过互联网方式,以公开的标准、服务为基础,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格计算服务[2]。虽然理解方式不同,不过大家都赞同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在未来互联网发展中将发挥举重轻重的作用。

1.2 云计算的模式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提供了虚拟化的三个层次的服务包括以下: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这种云计算服务架构示意图可表示为如下图1:

云计算模式是从电厂模式、效用计算、网格计算发展起来的,本身具有前三个发展阶段的特色。云计算模式好比是电厂采用集体供电模式,用户按需获取电量并支付所使用部分的费用,不需要自身购买和维护任何发电设备。云计算模式除了提供丰富的存储资源给用户使用外,还提供计算能力供用户按需调遣。这样借助终端在云计算平台上可以使用强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不再考虑资源的建设和维护,不仅节约了成本,更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1.3 云计算原理

云计算是继客户端-服务端又一重大转变,与客户端-服务端相似又具有更强大的构建模式和功能。云计算原理是PC机上百万台配合服务器连接成“云”,“云”一般指网络设施,并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任何一个终端设备都可以通过“云”即网络服务实现自由按需的存储资源和计算资源,这种过程借助的是非本地资源。众多PC机构成了集群服务器的分布式计算机进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成本较低的计算、存储和软硬件服务,提升了软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

2 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模式

2.1 图书馆目前面临的挑战

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信息资源巨大对数据存储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硬件更新造成的成本增高也是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日益严重的问题。

2)信息用户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对信息服务个性化要求的提升,迫切需要图书馆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3)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化造成容易被外界网络攻击和数据修改等,这就对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 图书馆使用云计算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资源的利用率普遍提高,图书馆也开始进行数字化工作,从省市图书馆到县级图书馆也逐步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建立了数字信息资源。这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资源的共享度和方便快捷地服务了读者,但是因为安全和服务终端、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图书馆资源整合能力较差,很多资源还是只能通过复印邮寄和互借方式进行。

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也有了充分的应用,但是快速发展的软硬件技术也使得图书馆资源共享显现出混乱和盲目,给工作者带来了不便和高强度工作。另外图书馆较低的待遇无法吸引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致使内部人员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

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各级从省市到县级可以建立共享平台来共享宝贵资源,基层条件差的加入共享平台就可以享受这些宝贵资源;另外云计算有着强大的存储资源和强计算能力,不需要图书馆管理软硬件设施,也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大大降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面的难题。

2.3 图书馆使用云计算的特点

2.3.1 快捷及共享

因为云计算对用户端设备的要求不高,可以使用户很容易使用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相关的数据存储“云”中,安全方便地提供给用户。用户只需要在安装有所在云支持的浏览器,就可以方便获得相关信息服务。

在云计算应用模式中,因为数据存储的唯一性实现了图书馆数字化信息的数据共享且不必担心用户信息的丢失和损坏。

2.3.2 低代价和高回报

在云计算中,用户正如使用水、电一样,只需要付费给供应商自己使用到资源的那一部分的费用,不必担心过多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费用。

云计算能够利用集群服务器的分布式计算机提供给用户超强计算能力,也为用户使用网络资源提供了强大支撑。

2.3 云计算三个服务层次运用探索

1)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计算借助虚拟化技术的延缩性和灵活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方式就是基于硬件层级的虚拟化技术,提供商负责硬件层级的服务,这就避免数字图书馆因为海量数据导致硬件购置和维护费用增加的问题。

2)平台即服务

平台即服务已经成为实践云计算的重点之一,它提供应用系统所需的IT资源和基础设施。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商的开发平台快速搭建部署应用运行环境,减低了环境搭建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图书馆自身需求动态调整应用环境,实现了应用平台的弹性扩展。所以平台即服务是目前最适合在图书馆推广的一个云服务方式。

3)软件即服务

软件即服务也成为软件运营服务模式,需要提供商负责软硬件的统一服务平台,虽然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图书馆不在对软硬件进行维护,但是由于图书馆软件的专业性使得这种方式很难实现。

3 图书馆应用云计算的前景和注意问题

云计算的应用前景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阶段,相关的技术和实现方式也在不断完善中,云计算的最终目标是使得用户使用云服务就如同使用水电服务一样快捷、方便和安全高效。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初期都会出现一些问题,也会让很多人难以接受,这些都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基于云计算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探索也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安全风险和技术完成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改进。通过本文可以看到未来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云计算技术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随着时间的增长,一些陈旧的网络设施不断的被淘汰,开始进行更新换代,换代的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不断的被广大的人们所熟知,互联网技术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对网络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就是数据的存储,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设备的成本也随之降低,这也促使互联网的用户不断的提高。人们慢慢的都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使得当今社会也变的越来越信息化,同时也有很多的数据要进行处理,使得传统的一些数据的计算方法不再适合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因此传统的一些数据中心也满足不了当今的需求。本文主要结合当今云计算的发展状况,研究了云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后,深入分析了云计算的基本架构。

1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概述

1.1 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的定义比较多,与之关联的理论也比较多,但是总体来讲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分布式计算;第二信息海量计算;第三,并行数据计算。这些概念基本上都是美国标准语技术研究中心提出的,是国际上通用的概念。云计算并不是无偿的服务,它是需要收取一定费用的,收取费用的计算主要是客户使用网络流量的费用。目前移动网络也不断的发展已经从2G发展到了4G网络,互联网时代开始更新换代。这也使得云计算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访问面来获取自己想要的数据服务,或者计算的结果,并且获取的过程是简单而轻松的。与此同时工业的生产也不断的运用云计算技术开展生产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云计算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不断的扩大和普及,也越来越成熟,涉及的工业领域也越来越多。

1.2 云计算的原理。云计算的原理和云计算涉及理论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些领域我们可以看出云计算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将需要处理的数据在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计算。而对于企业的一些数据中心来讲,云计算的运行原理和和网络上的一些原理是相似的。唯一不同的就是企业的数据是根据需求来定的,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速度的加快,移动客户端数据也不断的发展,云计算的服务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利用手机进行购物等都是云计算衍生的产品。这些技术与以往传统的网络相比变的越来越开放,不像以往使用单机进行数据处理,如今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这样也使得互联网在一定的程度上越来越普及。

2 ITIL架构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架构就是ITIL架构,这种架构主要分为6个不同的模块这些模块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很大的联系,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相互作用的,这样才能完成各自的任务,下面分开介绍这6个不同的模块:

2.1 服务支持。该部分主要是对执行某项任务时,都由哪些人员参与,他们分别扮演何种角色,以及整个任务执行的具体细节进行描述,将联系用户以及细节的“服务台”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义。服务支持在整个云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是,IT组织是如何按照SLA标准向具体客户提供IT服务的。

2.2 服务交付。该部分主要是用来对客户开展某项业务所需要的服务,主要的服务内容就是对客户的要求进行任务分工以及IT组织在提供这项服务时所需要具备的资源进行描述。在服务的过程中一些不同的人员要执行不同的工作内容,服务交付在整个云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是,IT组织如何与客户签订具体的SLA等级协定,并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SLA目标实施监控。

2.3 安全管理。安全就是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此模块记录很多用户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一些具体的规划和管理信息及IT服务所达到的安全流程水平,用以评估和控制所存在的风险,同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解决。进行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整个服务过程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

2.4 IT基础设施管理。IT基础设施的管理十分重要,其关系到业务成本的问题,只有合理的对基础设施进行管理才能保证最大的业务需求,创造更大的利润,这个模块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证IT架构的运行效率,以最小的运行成本保证最大的运行效率是其最主要的任务,可以有效的保证IT基础设施的稳定建设。

2.5 应用管理。应用管理就是对客户端上的应用进行管理,这个模块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各个应用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且对客户进行管理的指导,以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服务管理的角度对整个应用系统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

2.6 服务管理规划与实施。该部分主要是对服务的组织、实施以及改善服务管理流程,对整个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任务进行再规划、设计,帮助客户确立远景目标,同时对服务改进方案进行全面的、持续的指导。

2.7 业务视角。所谓业务视角,是用来强调服务的开展应该从业务的角度触犯,而不是只关注服务的交付者,让IT服务人员明白其主要工作是为了实现具体的商业目标,是为了给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做出最大的贡献。

3 ITIL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理念

对于目前面向服务的数据中心架构来讲,如果要是这些架构能够稳定的、可靠的运行就必须有一些合理的管理模式,通过强大的管理模式把服务层的每个架构进行联系起来,才能够使得系统的运算结构有效的运行,也能使得网络的基本结构得到很好的改善,目前面向服务的数据中心架构能够最大的优化系统资源的配置。上一章详细的讲了ITIL的数据架构,这些架构在理论上是比较成熟的,也能够经得住长期的实践考验,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还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设计的标准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结果要能实施、对总体的需求能够准确的表达,既然主要是面向客户的架构,那么所有的设计都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这样才能满足客户需要的功能。

4 云计算资源的管理

4.1 云计算管理模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被动式部件一个是主动式的部件,这两种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层级的结构,其中主动式的部件就是系统的各种资源,就是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反复的利用,作用的内容就是系统结构的内容,通俗的说就是执行传统以及非传统计算过程。而作业是整个层次结构的实体,调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吧任务映像到资源,而不是将作业映像到资源。

4.2 云计算的资源调度。云计算中关键的系统就是云计算的资源调度系统,它直接影响着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然而云计算的动态性能以及云计算的结构性能又直接影响着云计算资源的调度,直接影响云计算的系统复杂性。云计算资源的调度系统设计可分为3类,主要有集中式、分布式以及层次式等,在这3中调度的类型中,集中调度最为常见,它主要是通过一个中央的调度中心进行数据的交换,这种调度方式主要是通过一个程序进行的,其中所有能够使用的信息都能够在数据的中心体现。分布调度的原理主要是进行交互式的作业,主要把数据传送到远程的存储器中,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这个服务器从而获得相关的数据,这种操作并没有中心的系统进行操作。

5 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越来越流行,都归功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与日俱增,如今这种需求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和领域,不仅在企业中有所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都与人们息息相关,本文全面的接受了云计算的一些基本架构,分析了云计算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初步了解云计算技术有一定的作用,作者水平有限,没能在云计算的硬件和软件上深入分析,希望这以后的生活中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07):3-21.

[2]张亚娟.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管理软件设计[J].无线互联科技,2014(04):90+94.

[3]罗兴宇.浅析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资源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5):40-41.

云计算技术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城管系统;云计算;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政务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cloud computation

CHEN Cheng-kui,CAI Yan-guang,LIU Hui-ling,HUANG He-lie

(School of Autom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system is to build on the network and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platform of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System mainly contains the basic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the system platform,core platform of digital urban management,urban management basic business application,the urban management public service platform,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management,urban management extension access application platform,data center and exchange,meshing and census data,etc. Will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urban management mechanism innovation,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services,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Digital urban management system;cloud computation;information system;public service platform;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引言

城市数字城管的建设目标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等多种数字城市技术,实现城市部件与事件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1~3],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处置和监督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城市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建立数字城管系统本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新形势要求,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创新之举,同时,又是一个有力抓手,以此为契机,将提高城市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推动城市管理机制创新,改善行政管理和行政服务[4~5]。

1.平台功能分析

1.1 构建数字城市管理支撑服务平台

建设数字化城管系统,搭建数字城管系统基础平台。作为数字城管业务支撑平台和对外服务的接入点,系统平台充分实现数据服务共享、完成业务协同联动,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空间可视化,建立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处理城市管理问题。

1.2 综合管理执法协同平台

数字城管支撑平台同时也是综合执法协同平台。数字城管系统在监督员主动发现城管问题、进行任务快速派遣和监督问题处理等方面提供了较好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但是在执行处置环节缺乏信息平台的支撑,通过建设案件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可进一步拓展“数字城管”系统的内涵和广度,并为实现城市的“大城管”以及“数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1.3 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平台

整合共享全市基础电子地图、遥感影像、视频监控与共享系统、规划信息、法人基本信息、行政许可信息、行政执法信息,为城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网络互联提供数据交换接口,为管理、监督、执行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1.4 自动考核综合评价服务平台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自动评价机制,通过内评价和外评价两个方面,对城市管理的各个相关责任主体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1.5 数据普查

1.5.1 电子地图及地理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三维仿真规划于2014年进行主城区建设:地下管线已由规划局普查建设与维护,已经完成全市273平方公里管线数据;关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由城市国土局建设和维护。

1.5.2 基础数据普查需求分析

开展网格划分和城市管理设施普查,结合实地调查和相关部门的要求,对单元网格进行精细划分和编码、对部件进行普查,建立覆盖全市的全面、准确、完整的城市管理部件基础数据库。同时,为了区分各个区的部件,在编码方式上采用行政区划代码进行区别。结合MMS技术发展,对城市普查采用空间化可视可量测需求进行城市化精细管理。城市地理空间测量采用实景影像模式进行数据普查。

2.系统架构

城市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是围绕城市管理的业务流程而建立的大型信息化工作平台,系统借助应用支撑软件提供的基础服务,建立与城管业务相关的数字信息,实现城管问题的协同管理。本项目总体架构全面贯彻国家住建部数字城管总体框架,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系统总体架构包括门户层、应用层、应用支撑层、系统支撑层、以及硬件和网络层(IT基础平台),以及三个支撑体系(标准、安全、维护)、第三方系统等。

3.技术路线

3.1 3G移动通信技术

依托移动通信网络,建立移动终端与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无线互连,实现语音、数据、短信、定位等业务协同运作。

3.2 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计算机电信集成(ComputerTelecommunicationIntegration,CTI)技术集呼叫处理、语音处理、网络通信等各项新技术于一体,为城市管理呼叫中心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基于CTI技术,建设一体化的城市管理呼叫中心。

3.3 云计算技术应用

建立私有云(或部分公有云)通过云计算技术应用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使用网络IT资源服务,为数字城管的IT运行环境带来更多的价值。云计算可描述在从硬件到应用程序的任何传统层级提供的服务。

3.4 空间信息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是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为代表的处理地理空间位置相关数据的信息技术。

3.5 移动测量系统和城市实景影像处理技术

移动测量系统代表着当今世界最尖端的测绘科技,它是在移动载体(机动车、铁路机车、飞机或无人机)上装配GPS(全球定位系统)、CCD(摄影测量系统)、惯性导航系统(INS)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在载体的高速行进之中,通过摄影测量的方式快速采集地物的空间位置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同步存储在系统计算机中,经专门软件编辑处理,形成多种有用的专题数据成果。

3.6 智能客户端技术

智能客户端(SmartClient)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瘦客户端(B/S模式)和胖客户端(C/S模式)长处、易于部署和管理的新一代客户端软件技术,通过统筹本地资源与分布式数据资源的智能连接,使得交互操作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3.7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建设,采用VPN、CA认证系统、网闸隔离、网络防火墙、防病毒系统、容灾备份、UPS等全方位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充分保障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3.8 科学合理的架构技术

J2EE与.NET均为较流行的开发架构,但基于现WINDOWS用户群的大量应用,基于.net架构开发有较大优势,在微软企业的强有力技术支持与发展下,其扩展性、兼容能力强,减免了J2EE的繁杂的中间件应用开发程序。

4.结语

通过实施数字化城管,通过高科技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建立城市全民城管格局,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使数字城管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侯宇红.基于全景真三维斜射影像的数字城管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1):106-110.

[2]陈平.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1):142-148.

[3]陈观林,李圣权,周鲁耀.杭州市“数字城管”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43-45.

[4]程锋.“数字城管”基础数据普查关键技术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2):159-161.

[5]周迪民,段国云.地理信息系统属性数据不确定性的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9(12):174-17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074147,61074185)。

作者简介:

陈骋逵(1991―),男,江西赣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合优化研究。

蔡延光(1963―),男,湖北咸宁人,博士,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组合优化、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的研究。

相关期刊更多

计测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与试验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