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地域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依据。方法方便选取重庆市某未教所少年犯198名和某中学学生170名,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及敌意归因偏向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各个变
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少年犯的攻击和敌意归因偏向得分显著高于普通中学生;采用回归分析,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和生源地影响的基础
上,不同类型的被试对攻击行为具有独立预测作用;去除中学生样本,敌意归因偏向对攻击行为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少
年犯拥有较高的攻击性和敌意归因偏向。应更多地关注青少年攻击性的敌意归因偏向。
【关键词】攻击;敌意;精神卫生;青少年犯罪;学生
【中图分类号】R395.6 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7(2012)05-0550-03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最为迫切的社会问题之一。青少年
攻击行为和犯罪成因复杂,涉及个体、社会环境和遗传等多种
因素,不良的社会认知将会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增加和犯罪
率的升高。Dodge在攻击行为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社会信
息加工模型(soe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SIP),详细描述了认
知过程是如何导致攻击行为的,提出了对社会线索的编码、解
释、目标澄清、反映的评估、决策、行为实施等影响社会行为的
加工阶段。敌意归因偏向是指攻击者在模棱两可的情境中,
对环境中的线索做出敌意性的解释。
国外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高攻击性的儿童青少年会出现高
敌意归因偏向,并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国外对特殊人
群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论,即犯罪者具有敌意归因偏向。
有调查显示,工读生对意图不明的伤害倾向于敌意性归因和攻
击性反应,主动攻击的男童具有较多的敌意归因偏向。
本研究拟通过对比少年犯与普通中学生,进一步探讨攻击与敌
意归因偏向的关系,寻找可以降低个体攻击性的可控因素,以
利于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的攻击及违法犯罪行为,更好地辅
助犯罪者改造,也为青少年的人格和谐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
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重庆市某少管所198名少年
犯(男生173名,女生25名)和某中学170名学生(男生148
名,女生22名)。年龄范围在14~18岁,其中少年犯平均年龄
为16.39岁,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5.75岁。
1.2 方法 问卷主要由2个部分组成:(1)攻击行为问卷
(self-Rep0rt of Aggression&Social Behavior Measure)。问卷包
括56个题目,由于研究所需,选取其中的28道题目。其中
11道题目用来测量关系攻击,6道题目用来测量身体攻击,还
有11道亲社会行为的题目。采用7点评分法,从完全符合到
完全不符合。将得分进行相加,得分越高,越具有攻击性。国
外有研究显示,身体攻击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0,关系攻
击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2,重测信度分别为0.87和
0.86t。本研究问卷整体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9,
0.80,0.86。(2)敌意归因偏向问卷(Assessment of Intent Attri-
butions-Revised)。采用修编的敌意归因偏向问卷,由10种
假想情境组成,8种假想的挑衅情境都是模棱两可的,其中有4
种情境是身体性的挑衅情境,4种情境是关系性的挑衅情境,还
有2种情景是亲社会性的场景。对每一种情境都要求儿童回
答2个问题,反映儿童的意图归因。研究表明,关系攻击的敌
意归因偏向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身体攻击的敌意归因偏向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本研究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
0.76和0.76。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重庆市少年犯与中学生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现状 少年
犯在攻击的各个维度及敌意归因偏向各个维度中得分均显著
高于中学生,中学生亲社会性得分显著高于少年犯,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JP值均
2.2 各变量的相关及被试类型对攻击性的独立预测作用 对
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攻击行为与敌意归因偏向存在显著
相关。采用回归分析,控制了性别(1=男,2=女)、年龄
(1=14岁,2=15岁,3=16岁,4=17岁,5=18岁)和生源地(1=
城市,2=农村)之后,被试类型仍然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关
系攻击、身体攻击和攻击性总分。也就是说,即使控制了上述
因素的影响,少年犯的关系攻击、身体攻击和攻击性总分仍高
于普通中学生。
2.3 少年犯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 以198名少年犯计算敌意
归因偏向各维度与攻击性各维度的相关,见表4。敌意归因偏
向总分和身体攻击敌意归因偏向与其攻击性呈现了较高的相
关,并达到了统计学水平。使用多元回归法考察敌意归因偏向
对攻击性的影响,对于攻击总分、身体攻击、关系攻击和亲社会
性均为身体攻击敌意归因偏向进入了回归方程,如表5所示。
即身体攻击敌意归因偏向可以较好的预测整体攻击性、身体攻
击、关系攻击和亲社会性。
1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
近十年来,笔者亲历和感受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越来越突出学生的听说能力,听说的学时安排也越来越加强,大学四六级听力分值比例也越来越大,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的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的障碍性因素,明确学生的愿望与诉求,为大学英语的听说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笔者于2012年9~10月对所从教的11、12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大学二年级学生134人,大学一年级学生236人,共计发放问卷370份,回收问卷370份,有效问卷363份,占总问卷的98.11%。此次问卷调查涵盖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6个专业,涉及文、理、工、管等学科,共8个班级。
根据调查的目的与内容,按照社会学调查问卷的原理与方法,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表》,问卷分为封闭式的选择题和开放式的简答题共22道,包含了个人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听说学习的影响因素、教师教学的方式等内容。问卷初稿由笔者形成,聘请了有经验的老教授进行修改完善。对于不易通过问卷体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学生访谈,以求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选择部分问题进行分析,其他另文撰述。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大学入学前的英语听说水平
了解学生大学入学前的英语听说水平,对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策略的采用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进行了入学前英语听说水平差异调查(见表1、表2)。
由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在进入丽水学院以前,大部分学生听说训练较少,两周开一节课或未开设的占到78.78%,大部分学生听说水平不高,自己认为不大好或差的占到68.05%。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听说能力有相当水平,因此,教师采取“巩固基础、填平补齐、加深拓宽”的教学策略非常重要。
2.2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是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一种对学习的需要,学习态度反映学生学习付诸的行动和努力的程度。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十分必要(见表3、表4)。
上述统计说明,部分学生英语听说的学习动机还不端正,存在较为严重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听说练习普遍较少,听力练习平均每天在半个小时左右或基本没训练的占到73.28%,特别是说话练习平均每周1小时及以下的竟达到92.84%。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训练,成为教师紧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2.3听说学习的障碍性因素
作为大学英语课老师,笔者期望听说课教学能够兑现知识和能力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熟练使用英语交流、会话。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发现了这仅仅是教师的一相情愿,学生在听说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障碍性因素,制约着以上目标的实现(见表5)。
从表5分析,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障碍性因素可归纳为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存在语言方面的词汇、语法和语音因素障碍的同学有60.32%,存在非语言方面的听说技巧、心理等因素障碍的同学占78.52%。笔者对障碍性因素的调查进一步采取了访谈,总结访谈情况,补充以下信息:学生由于受母语及方言影响,发音不准;由于缺乏必要的语音基础知识,对连读、重音、弱读、失去爆破音的省略及语音的同化不适应;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听说缺乏信心,甚至是心理“恐惧”。上述的实际因素分析,为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奠定了基础。
2.4教师教学方式
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调查的是笔者执教的学生,因此,在问卷题目是:你入大学前,老师英语听说教学主要采取的方式(见表6)?
上述统计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听说练习都变成了“考试”,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在上听说课总感觉是在考试,教师对听说的知识与基本的能力技巧培养较少;学生希望听说教学能够形式更为丰富,课堂设计可以结合情景模拟,使得课堂氛围更为活泼,更为贴近实际。
3思考与对策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既需要补偿中学听说教学的“欠债”,又需要完成大学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生源基础本身就不理想,教学不仅需要“爬坡”,也需要“赶趟”,让学生毕业走上社会能与其他的高校学生有同样的水平,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英语听说教学“任重道远”,必须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改革。
3.1系统化专题化教学,加强英语听说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如何有效、快速地让学生掌握英语听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何扎实地“补上”中学亏欠的知识?笔者经过近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系统化开设专题的讲授与练习有积极的效果。笔者的主要做法是: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内,首先开设以下专题:容易混淆的音素、单词和句子结构的辨认;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数字、时间和日期强训;连读、弱读、变音、失音以及英关发音差异;语法概念知识;听力速记等。笔者对所从教的2012级大一新生两个班级进行了效果验证性实验,实验数据令人满意(见表7)。
3.2借助 多媒体等新技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
放磁带、听录音的教学模式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陈旧教法,其缺陷是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做到视听结合,寓教于乐。当前,多媒体已经成为学校常规的教学仪器,多媒体的特点是将图形、文字、音频和视频复合于一体,直观生动,情景逼真,可以立体呈现语言自然交流时的情景、情态,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英语的语言交流,有助于领会听说材料的真实含义。教师应当积极地选择使用先进的教学仪器,改变教学方法和方式。由于多媒体可实现的功能,可以为情景模拟教学提供必要的音效、背景,为学生模拟了一个比较良好的语感和实践环境,因此,教师应更多采取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实践锻炼和教师的实践教学。
3.3建立听说学习“合作小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支配教学过程,学生无条件地服从,学生个体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没有合作的学习氛围,听不懂的依然听不懂,不会讲的依然不会讲,学生学习兴趣日渐低落,学习积极性匮乏。
建立听说学习“合作小组”,能把课堂有限的教学延伸到课外。同时,通过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促进和监督,创设良好的听说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交流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教师把学生分成4~6人小组,每一组学生优势互补。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对听说材料进行多方位的训练:主要内容的复述、相关问题的讨论、相关话题的探讨等,通过互相补充和提示,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基础不好的学生从最初的听到逐渐的参与,而基础好的同学通过更多的合作更加进步。另外教师积极参与,并能通过课前任务和课后任务,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对英文歌曲、英文电影、英文报刊等学生感兴趣的原版材料进行合作学习,从而拓宽学生语言学习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参考文献: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23-02
“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区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地理必修三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该部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本文以该部分内容为例,对中图版(2007年6月第2版)、人教版(2009年4月第3版)、湘教版(2004年6月第1版)和鲁教版(2004年6月第1版)四个版本的案例选取、教学内容选择、教材栏目编排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教学启示。
一、教材栏目的设置
四种版本的教材在栏目设置和编排等方面各具特色。总体上来说,中图版包括正文、阅读材料、思考题、复习题、课题、图片、探索、学习指南等8个栏目,人教版包括正文、阅读材料、图片、活动、思考题等5个栏目,湘教版包括正文、阅读材料、图片、活动等4个栏目,鲁教版包括正文、阅读材料、知识窗、图片、活动等5个栏目。
对上述栏目进行统计后,发现中图版正文文字18段,阅读材料3个,思考题1个,复习题2个,课题2个,图片10幅,探索1个,学习指南1个。人教版正文文字21段,阅读材料3个,图片10幅,活动3个,思考题1个。湘教版正文文字9段,阅读材料5个,图片4幅,活动5个。鲁教版正文文字16段,阅读材料2个,知识窗2个,图片6幅,活动1个。
二、教材案例的选取
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四个版本的教材都以“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并且,四个版本的教材都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编写教材。四个版本教材在案例选取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比如,从整体上来说,中图版把整个江苏省作为教学案例,而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三个版本教材都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具体来看,中图版教材在阅读材料中融入了“苏南模式”“美国密歇根州复苏”和“无锡市港下镇的兴起”等案例。人教版教材选取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深圳的出路何在?”等案例,在活动栏目中融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这一案例。湘教版在阅读材料中融入“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深圳―― 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汹涌的民工潮”“珠江三角洲城市问题”等案例,在活动中融入“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三来一补”等案例。鲁教版教材则在知识窗中融入“前店后厂 ―― 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合作模式”“侨乡”等案例,在活动栏目中融入“是什么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这一案例。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
四个版本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从整体上来说,中图版先对工业化与城市化进行了概述,然后,以江苏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为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人教版突出了珠江三角洲的对外开放;湘教版突出了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鲁教版突出了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
具体来看,中图版首先对工业化与城市化进行了描述,然后,详细叙述了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现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前景与主要措施。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包括“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问题与对策”等。湘教版的教学内容包括“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等。鲁教版的教学内容包括“珠江三角洲中经济发展快”“城市化水平高”“问题与对策”等。
四、基于教材分析的教学建议
对四个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后,在栏目设置、教学案例、教学内容等方面得到以下四点教学启示。
(一)深研教学栏目,充分发挥作用。四种版本的教材在栏目呈现上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教材单向传送知识的倾向,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对教材分析时应把握各教学栏目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如阅读材料是对本节内容的补充或拓展,在教学中通过教材中阅读材料所补充的案例或信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区域的发展问题,开拓学生思维空间。通过对四个版本的教材分析可知配图栏目在教材中渗透了“学会正确使用地图,分析(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23页)地理现象”的理念,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像资源,引导学生加强看图、读图和解图基本能力的培养。活动栏目使得教材在内容上能紧密衔接,同时也是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活动栏目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展开教学。
(二)优化教学内容,融入乡土案例。四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该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针对该类问题的对策等三部分内容展开。在案例选取上都参照了课标要求,选取珠三角和江苏省这样的经济发达且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典型区域为例。但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优化教学内容,适当结合乡土资源,拓展教学案例。例如结合学生所在地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情况,分析当地工业化与城市化形成的原因、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如在分析当地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时引导学生从自身直接经验出发展开思考,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所融入的乡土案例来自学生生活,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又能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深刻了解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给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从而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整合图像资源,培养学生析图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四个版本教材的特点整合教材中图片资源。人教版多为地图和柱状图以及折线图,湘教版以人文景观图居多,中图版则注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例如整合人教版中的数据图,如人教版“图4.20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图4.22珠江三角洲产业的升级”,利用这两幅数据图的直观性、精准性等特点让学生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条件,研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存在的问题,锻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整合湘教版的人文景观图,如“图2-34珠海市”和“图2-37珠江三角洲某地街道市场”,这些人文景观图可拉近珠三角地区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学习积极性;或借鉴中图版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在配图的同时加以解释说明图片,如“图2-5-6江苏省城市群发展总体要求”,不仅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江苏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理解。
(四)丰富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在教学中可结合四个版本教材在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这一节中的活动形式的特点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教学建议”指出“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可以参照新课标中对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活动建议,开展社区或家庭附近地区的务工人员调查;对城市或农村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让学生自主安排小组分工,主动收集相关资料,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调查成果。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又能使得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主动参与调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