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药品市场需求

药品市场需求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品市场需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品市场需求

药品市场需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形势;制药企业;药品销售;推广模式

近些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社会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医药行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制药企业积极改革,不断创新药品推广模式,规范企业管理模式。药品的销售推广是市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制药企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销售模式,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一、制药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我国是人口大国,市场需求量较大,所以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西方医药市场呈饱和趋势发展,因此,外国企业不断涌进中国。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医疗体制也积极革新,不断完善保障制度。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增加了医药行业的需求。

纵观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普遍存在药品销售观念落后问题。药品的销售和管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要保障药品总局对药品进行统一化管理,并且药店需征得上级同意后才能购买药品,国家统一管理药品流通渠道和销售渠道。

目前我国有超过一万多家公司从事药品分销工作,药品分销的集中度不高,因此,我国政府正加大宣传力度,希望制药企业重视分销集中度问题,适当增加药品分销集中度。

二、新形势下的制药企业药品销售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实施医疗机制改革的时间相对较短,一些制度还没落实到位,部分制药企业仍坚持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也没有认识到药品推广模式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部分制药企业没有结合市场需求,仍将重点放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此外,部分制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管理相对混乱,缺乏销售渠道合作意识,这样保守的思想观念不利于制药企业的长远发展。

目前,部分制药企业在没有结合销售终端情况下一味地制造药品,使得先进的医药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总的来说,中国绝大多数的制药企业规模还不具备引进大型设备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这降低了隐形药品的产量和质量。与此同时,部分规模较小且生产工艺水平较低的制药企业不能获得认证资格,也不能获得药品的订单,在很大程度上,这也影响了药品的生产。

就企业发展而言,零售终端是产品在市场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纵观我国制药企业的发展,零售终端的发展跟不上时展和市场需求,部分中小型制药企业忽略了互联网销售和电话销售的重要性,仍坚守传统的连锁店销售模式。此外,制药企业要把握好生产药品、集中分销和购买药品的关系,考虑到药品总部和个制药企业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如果不能保持畅通的交流与沟通,制药企业的需求就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当制药企业的药品库存不足时,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当制药企业的药品库存过多时,就会影响企业成本。

三、新形势下的制药企业药品销售推广模式的转变

就制药企业而言,药品定价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关乎着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断降低部分进口药的关税,但制药企业进口药的价格并未降低,这对国内医药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部分价格合理、疗效较好的药品,慢慢地抢占国药市场,因此,制药企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合理定价,争取在市场药品价格战中处于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开展学术宣传和学术活动,借此机会宣传并推广药品,可以提高药品销售量。因此,制药企业要聘请专业的学术人才和销售人才,定期安排他们参加制药行业的研讨会和医疗技术交流会,充分发挥学术会的作用,积极宣传自家企业的药品。

制药企业在药品推广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分析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药品需求,确保消费者信息真实可靠,有针对性地向消费者推销药品,着重介绍药品优势。此外,制药企业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普及基本的医药知识,让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安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市场营销也积极转变营销模式,部分制药企业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线上销售,建立企业营销网站。相比于传统营销模式,数字化营销模式不仅节约了企业成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心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地服务。

优秀的营销团队能够为制药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制药企业要聘请优秀人才,组建营销团队,并定期安排医药专家进行授课,不断强化团队人员的专业知识,确保在药品销售的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让消费者安心购买药品。

制药企业进入市场时,首先要确定目标市场,其次要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让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可以发挥其最大价值,最后,定期考察市场需求,及时处理滞后药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有发展前景的药品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我国制药企业要与时俱进,为企业某长久发展。因此,制药企业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创新药品销售的推广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从而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规范医药市场活动,提升制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药品市场需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 DTC营销模式 DFC营销模式 医药企业 医药营销

医药市场营销模式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竞争的变化及人们对市场营销理念理解的不断加深而处于不断变化与创新的过程中,了解目前医药市场营销新进展的主要领域与形式,合理运用医药市场营销发展的新模式,对医药企业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有重要意义。

一、DTC与DFC营销模式

DTC(Direct-To-Consumer)是指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它包括任何以终端消费者为目标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对医药市场而言,终端消费者可能是患者本人、患者的朋友或亲属,也可能是医疗服务人员或公众。

在我国,在DTC营销模式中,DTC广告是影响OTC(非处方药)市场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处方药自2002年12月起禁止在大众媒体上宣传。OTC药品可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广告,可以进行品牌宣传、培育品牌忠诚度,从而极大地刺激消费者对OTC药品的购买量。此外,消费者教育活动的普及增强了人们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消费者对轻微病症进行自我诊治的能力。同时,消费者对药品及其价格的高度关注必将引发OTC药品市场的价格竞争。

DFC(Direct-From-Consumer)是与DTC相对应的市场研究方式,是指企业直接向药品的最终用户收集信息的营销模式,企业通过DFC方式,了解患者偏好、需求、反应等心理和生理信息,及时得到患者的反馈和建议,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市场定位,与患者建立更长久的关系。

这类DTC与DTC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实际上是一般商品的普通营销策略,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在药品营销特别是处方药营销中的应用。由于药品不能简单等同一般商品,它关系国民生命安全,因此营销方式也就受到国家政策、法律更强有力的控制,许多针对最终消费者的营销行为受到限制。所以在其他普通商品营销看来普通的DTC与DTC模式也就变的不普通。因此,本节讨论的DTC与DTC模式内容主要是国际上盛行的药品营销方式,希望对制药企业的药品营销有所裨益。

二、国外DTC与DFC营销产生与发展现状

美国的药品D TC营销应该是目前全球发展得最为成熟的。1983年,美国出现第一个DTC处方药广告, 1985年,FDA取消了禁止直接而向消费者作处方药广告的禁令。1997年8月,FDA宣布放松对药品广告促销的限制,颁布了《工业指南: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广播电视广告(草案)》,规定媒体广告应包括有关药品有效性、副作用、禁忌证等的简要说明,或者提供可获得这些信息的途径。进入21世纪后,DTC营销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如今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品牌药,无论销售额大小,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已成为其成功上市或品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策略之一,并且对DTC营销也加大了投入。其他欧洲和亚洲的药品消费市场,对药品营销的限制比美国更严格。由于近年来消费者自主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医疗支出不断上涨等压力,欧洲各国对DTC营销的态度也正在逐渐发生转变。在日本,目前其DTC营销也在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在新西兰,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处方药广告是被允许的。加拿大现在仍然禁止处方药的DTC广告,但由于其毗邻美国,通过电视、广播、杂志以及其它英文媒介,美国的DTC广告已跨越国界来到加拿大。目前,加拿大的一些政府官员也逐渐开始支持允许处方药作DTC广告。

三、DTC与DFC营销模式产生的必然性

1.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全球因特网的大规模普及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获得大量医疗保健及药品信息的途径,为DTC营销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发展载体。

2.消费者对医疗保健信息的需要。随着自我医疗保健意识和有效治疗意识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病理及治疗方法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得消费者参与自我健康决策的要求大大增强,消费者已经由过去有病才会去看病买药的“被动型”转变为无病亦要确保健康的“保健型”,DTC营销成为了针对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咨询服务工具,了解新药基本信息的途径;还可以自由选择各类医生及各种药品并主动参与自身的保健和治疗。另外,消费者已经开始对关注药品的零售价格感,DTC营销正好可以满意消费者的需求。

3.制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制药企业纷纷增加DTC药品广告的投入并把DTC药品广告作为抢滩医疗保健市场和扩大知名度的手段,确保产品现有生产份额,扩大本企业在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

4.各国政府态度的转变。医疗保健费用的持续攀升,对于各国政府来说正成为其沉重的负担。DTC广告为“买方”的购买决策提供信息;治疗药品的数量繁多,DTC营销竞争会给患者带来实惠,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信息选择和参与平台是必要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对DTC营销的态度逐渐有所松动。

四、DTC与DFC营销模式在药品营销中的应用

1.通过DTC广告让消费者提高对该产品认知度和忠诚度

DTC广告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其形式包括电视、广播、印刷品、电话、邮寄广告等,但广告的作用是教育,但关键是在广告中将产品的名称、生产企业、用途、用药风险等消费者所关注的信息反映出来,使消费者对该药品及生产企业产生一定认识,达到一定的认知度,努力与消费者建立感情联系。DTC广告一定要抓住消费者心理,突出产品的特点,制药公司增加药品的DTC广告投放,可以让消费者熟悉自己产品并且对该产品有个认知,树立企业形象,从而提高消费者读该产品的忠诚度。

2.通过DTC网站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医药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络直接面对消费者,为消费者提品信息及其经销动态,为群众提供医药咨询服务,同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医师和患者的反馈意见等。我国医药企业应当充分借鉴外企的经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搞好DTC网站建设。许多制药公司在网站上为消费者制作了高度互动、朋友式的网页,网页的内容包括常见病的全套教育材料、医疗服务人员的信息、自我诊断的方法等。患者在网上搜索到该网站,了解疾病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Internet为制药公司提供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机会,一些DTC网站还具有广告的功能。此外,DTC营销组合还包括消费者教育、口碑营销等传播模式。

3.现场销售是终端促销的主要推广方式

现场销售是OTC药品在前期市场启动阶段的主要推广方式,OTC药品的销售大部分是在零售药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药店不仅是药品的购买场所,更是获得用药咨询的地方。所以,可以在药店进行现场咨询,通过宣传诱导,促进销售,为消费者提供相关的药品信息,使终端销售走向专业化、多元化。同时可利用海报、POP售点广告、挂旗等在药店内进行宣传和教育,并加强对药店店员的教育和药品的陈列理货工作。

4.知识营销提高市民的科学健康理念促进市场需求

知识营销指针对医药商品目标消费者的需要以及潜在消费者的需要,通过互动形式进行医药商品知识的传播,达到由品牌宣传和商品知识传播来促进销售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开展科普活动,举办社区居民设立健康课堂、科普讲座、建立健康卡、赠送科学书籍,与媒体合作举办科普知识竞赛,虽然这些活动不夹杂产品的促销,也不要求参加者购买产品,但通过提高市民的科学健康理念,拉动了市场需求。

5.运用DFC模式进行患者信息收集

DFC营销模式,弥补了传统医患关系下信息收集不足的缺陷,它可以同时满足患者、医生和企业的需求,从而实现医药市场“三方共赢”的局面[1]。按照DFC模式,企业可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收集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反馈给医生,这些直接来自患者的数据为医生提供了便捷、及时和有效的帮助,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费用,也减轻了疾病痛苦;另外,企业通过DFC模式,可以更好地掌握患者偏好、需求、反应等心理和生理信息,就能更好地进行市场细分、选择与定位,与患者建立更长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汤少梁主编.医药市场营销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药品市场需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医药制造业 产业安全 内涵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7 【文献标识码】A

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内涵

自1980年日本大冢在天津创建中国第一家合资药厂起,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市场已有30多年的历程。随着自贸区的推开,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增加及外资企业准入的相对自由化,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将面临严峻考验。

医药制造业作为产业集合的元素之一,具有产业安全特征及影响因素的一般性。根据产业安全的一般性及医药产业安全的特殊性,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是指在市场开放条件下,中国医药制造业现有实力能够确保自身抵御外来干扰或威胁,同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并在国际市场中逐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最终确保中国医药制造业能够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具体而言,主要内涵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医药制造业现有实力可以抵御外来干扰和威胁,避免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中被淘汰;二是医药制造业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保障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进而逐步增强国际竞争力,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医药制造产业安全现状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中国的医药产业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强烈冲击,目前,我国的医药制造业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受外资的影响依然很大。同时,由于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国外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的存在,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医药制造业对外依存度分析。第一,产业进出口依存度。近年来,中国医药制造业进出口发展迅猛,进出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11年,医药品进出口总额达2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18.33亿美元,进口额113.08亿美元。

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全球制药业布局加速转移,部分特色原料药采购转向中国,高端医药品出口大幅提升,2011年由此带来的出口增量约为25亿美元,占总增量的26%;二是我国传统医药品市场份额继续提升,2011年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增量达28亿美元,新兴市场增量达35亿美元规模,合计占增量的63%;三是部分国产诊疗设备出口向中高端发展,有效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①

中国医药制造业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也隐含着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产业安全风险。事实上,这种风险已经逐步变为现实。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针对中国医药品出口的国际贸易摩擦已经常态化,表现为如下特点:数量不断增多,2011年,中国医药产品遭遇的贸易救济案件总量超过2009年和2010年发案量的总和②;贸易案件总体涉案产品出口金额较高,调查对象集中于长期竞争激烈的产品,波及多家国内领头企业;主要贸易救济手段从保障措施、反倾销,升级到反补贴和337调查(禁止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贸易保护主义由欧美传统市场扩散至印度、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国家。由此可见,由于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贸易摩擦阻碍我国医药品出口的情况已愈演愈烈。这给中国药品制造业产业安全带来一定威胁。

第二,外资品牌和技术对外依存度。目前外资医药制造企业在中国国内占据相当的技术垄断地位。据统计,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从2000年的45441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54310.5万元,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③我国医药制造企业相比国外跨国企业,技术水平仍较为落后,对外资企业存在一定的技术依存。

医药制造业受FDI影响力分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资对医药制造业的投资也在迅速增加和膨胀,2000年至2011年,外资对中国建成或投产项目由46个增加至93个,投资额由18.75亿元增加至121.51亿元。④

目前,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是医药制造业利用外资的两种主要形式。从利用外资合同项目的角度来看,两者所占份额均为45%左右;从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角度来看,利用外资情况呈现非常明显的独资化趋势:外商独资企业所占份额由2001年的37.8%上升到2011年的81.2%。⑤与总体规模相对应,医药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各项指标在全国所占比重较小。2006年~2011年,医药制造业外资合同项目占全国的比重从1%左右下降至0.5%以下,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始终处于0.7%~1%之间。2011年,医药制造业外资合同项目数继续减少,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加,医药制造业外商投资合同项目119个,较上年同期减少10个,占全国的比重为0.43%,比重较上年同期缩小0.04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738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891万美元,占比较上年同期扩大0.04个百分点⑥。

尽管医药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各项指标在全国所占比重较小,但其外资实力不可小觑。《财富》杂志2011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十家医药企业目前已在华投资建厂,平均资产利润率达到16.8%。2001年医药行业外资企业按不变价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占整个医药行业总产值的16.07%,但出货值仅占全部医药行业出货值的26.72%,这一指标在2000年仅为7.65%⑦。可见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的主要目的已经从开发市场逐步转向作为制造业基地。

医药制造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产业安全涉及的影响因素可简要归为要素禀赋、市场需求、政府行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

要素禀赋。产业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条件、技术能力以及资本等,任何一个产业所在区域的要素条件,决定着产业体量的增减,进而也对区域内产业发展前景、产业安全及竞争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当然,因产业不同,产业要素间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例如,中国传统民族医药产业更依赖于中国的自然条件要素,中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复杂、生物物种丰富等有利的自然条件使得中国在传统民族医药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而偏重于化学药品的西药制造业,更倚重于技术能力和强大的资本来提高竞争能力,扩大竞争优势。

市场需求。对于医药制造业来说,市场需求可以分为本土需求和国际需求。技术差距贸易理论认为,国内市场需求影响着创新产品初期比较利益,新产品的出现一般是在国内销售之后,在一定的销量和生产规模基础上,以出口方式打入国际市场。因此,本土需求对于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来说,是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和动力,而国际需求则是未来医药制造业腾飞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本土市场空白时期,本土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更早地占领市场,进而保障相关产业安全。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通过进入国际市场来扩大销量和生产规模,进而可取得更大的发展。

政府行为。在钻石模型等众多市场分析模型中,政府常常被视为外生变量参与分析。但由于中国特定的市场经济情况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政府行为对于产业安全的影响十分重大。在中国,政府部门作为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其任何微小政策变化都严重影响着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对产业安全产生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政府更加重视产业政策的制定,从而保障本国产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谋求新的发展。就医药制造业而言,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于本身的公共产品属性,该行业必然会存在市场失灵情况,因此政府宏观调控必不可少。而跨国公司因其技术优势和市场控制能力,对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不言自明。因此,当国际跨国医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或市场话语权的过程中无所不用其极时,中国政府行为对于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产业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使得产业竞争无疆界,一个国家的产业不再是一个封闭、稳定的市场,产业下的各个企业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国家的相关企业展开竞争。而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竞争,不仅决定于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市场需求和政府行为,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其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升级能力。政府对于国内市场的政策性保护固然能够保障国内医药制造业暂时安全,但从长远来看,过多的政策性保护很有可能导致国内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下降、发展速度缓慢,最终与国际医药制造业发展进程脱节,进而导致产业竞争力丧失,从而威胁产业安全。因此,要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则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就会显著提高,也就保障了产业安全。因此,在强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中国医药制造业的自身研发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和本土创新能力。

我国医药制造产业安全对策建议

优化医药制造业发展环境。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医药制造业是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卫生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的产业。目前而言,国家对于医药制造业的扶持力度仍需加大,医药制造业的市场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也亟待提高。

规范药品层级,完善招标政策,建立公平、良性发展环境。中国医药制造业由于起步晚、发展慢,造成了中国医药市场对药品层级认识固化,市场对于国外药品和合资药品的认可程度远远高于国内产品,这就造成了在药品招标过程中,药品分层情况明显,国外药品和合资药品所在层级高于国内药品。由于国内市场对于原研药品的推崇,原研药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同品种同剂型的产品。这种不公平会极大限制国内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应该对市场药品层级进行明确规定,对于药品招标等政策制定方面加以完善,使得国产药品企业能够得到公平对待,得到良性发展。

完善税收政策,健全税收体系,促进医药制造业发展。从税收方面来看,应当扩大国家高技术性质医药制造企业15%优惠所得税率的范围,对于制药技术转让所得税施行免征或减征,增强中国医药制造业技术水平。完善医药产品出口税收政策,适当提高国内医药企业医药领域产品出口退税税率,增强中国医药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对主要投资于医药制造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方式,促进中国医药制造业融资环境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提高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医药制造业自身核心技术的多寡决定着制药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成败。医药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积累,需要提高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而医药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依托人才的积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中国医药技术的创新,大多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以研究为目的,缺乏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其成果常常出现规模化推广难度大等诸多问题,与国际、国内市场严重脱节。中国医药制造企业应以优良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吸引国内外医药人才的加盟,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合作,以联合培养等方式为自身企业发展培育优秀人才,实现完整科研队伍的打造和科研人才的积累,改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在增强自身科研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沟通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建设。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发展医药制造业的必备基础,也是医药产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加入WTO之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所成就,但以国际标准来看,仍存在与国际惯例相违背、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以及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提高医药产业的经济效益,增强医药企业国际话语权,需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进而推动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维护医药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

提升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除了自主创新能力以外,还包括医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聚集度以及重点医药品种的开发及推广。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医药制造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产业聚集度较低,很少形成规模化经营。医药制造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形成产业集聚有利于资金和技术的高效利用,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利用,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产业集群则是产业集聚的进一步丰富发展,以医药制造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可以包含科研院所、大学、金融机构、投融资型企业及政府等诸多相关要素,这种产业集群可以实现中心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带动相关要素的进步。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政府应在市场化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根据各地区医药制造业发展现状,实现医药制造业产业的整体布局,调整医药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整合,促进产业集聚。因地制宜的在相关地区建立相应的医药工业园区及产业基地,加大产业资源整合,实现医药产业的优化与重组。同时,政府应当高度重视产业集群的培育,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及金融企业等配套要素加入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综合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医药制造业产业链招商引资、投融资环境和创新能力将有更进一步的飞跃。

发挥医药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支持力度。中国生物工程技术目前发展迅速,生物制药有较好的发展基础,部分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中国应以生物医药为中国医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加大资金等要素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建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生物医药创新成果向生物医药产品转化。与此同时,以生物制药技术带动化学制药和中药技术改造,实现跨越式发展。

突出特色,加大对传统中药领域的开发力度。随着传统中药文化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传统医药越来越受到欧美国家的重视和认可。中国的针灸、中药等中国传统医药开始取得一定国际市场,中医诊所逐渐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医药制造业要重视中国传统医药的推动和发展,发挥中国在传统中药和民族医药方面的优势,结合西方医学,实现具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提升中国医药制造业的竞争力,从而维护中国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安全。

(作者分别为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产业安全与发现研究基地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注释】

①数据来源:海关信息网。

②代晓霞:“中国药企迎来空前战略机遇期需关注三大挑战”,《望》,2012年10月22日。

药品市场需求范文第4篇

让我们听行家们聊一聊药包市场的这些年、这些事。

“药品及药包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已经过去”,山东鲁信天一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立和

鲁信天一以药包业务为主,这几年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2007年我们的销售额刚刚过亿,2012年的数据是2.6亿元,翻了一大番。

近几年,随着进军药包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过去“北有环球、中有天一、南有九星”的三足鼎立局面已经被打破。有的企业业务形态比较混杂,既做药包也做其他业务,当然也有一些企业是专做药包的。说实话,我对目前行业发展的格局也掌握得不是那么透彻,由于全行业缺乏直接有效的信息汇集和沟通渠道,因此很难得到准确的一手数据。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济南、天津等地是药包企业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竞争比较激烈。这一方面表现在产品质量上。低档的药品纸盒用的是灰板纸,有的甚至还是手包盒,药包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可能都差不多,价格竞争就会更激烈;但在高档药包领域,不同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以机包盒为例,过机通过率和过机速度是判断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那些设备好、技术强的药包企业无疑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还表现在服务水平上。以前我们主做药盒,说明书也做,但做得很少。现在根据市场需要,我们加强了说明书的生产能力,希望为医药企业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务。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自身的专业形象,希望业界人士提到鲁信天一的第一印象就是“做药包最专业”。

现在许多商业印刷、出版印刷企业开始转型做药包,主要是由于药包行业的门槛比较低。相比而言,烟包行业的垄断性强、不好进入,食品包装在安全方面有特殊要求,化妆品包装在量上又受限。这样一比较,虽然药包行业的产能也趋于过剩,药包企业也觉得这块蛋糕不会永远鲜美,但那些转型过来的企业可能觉得还是要比商务印刷的日子好过。

坦白地讲,药包行业并非大家想象中那样有巨大潜力,我感觉药品及药包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已经过去。医药行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这既带来了促进药品生产销售增长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降低销量的一面。

一方面,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率的提升使就医的患者多了,药品销量肯定也会随之上升,医保报销标准的提高也促进了药品销售。但另一方面,国家正在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政策。“以药养医”应该讲是一个害人的政策,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药品被当作商品进行买卖,关系到很多环节的商业利益。关于这一点大家都深有体会,以前去医院随便看个感冒都要拿一大包药,由此带来的药品消费很明显是不理性的。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药养医”的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我相信这对药品销售量会有很大影响。

此外,目前我们使用的药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抗生素类药物,现在国家严格控制使用抗生素,势必会导致这类药品的销量降低。市场需求决定医药行业的产量,而市场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随着政策限制的加深和深度改革的到位,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肯定要降下来,不会像前几年那样保持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药包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势必会随之放缓。

“药品的需求和药包的需求量之间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深圳九星印刷包装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企划部部长金娟

在新技术的推波助澜下,印刷行业产能无序扩张的问题逐步暴露,竞争可谓惨烈。部分企业已经无法在固有的细分领域争夺足够市场,有的商业印刷企业开始转行做包装印刷,这其中有特别大的企业,也有中小企业。很多原本做商业印刷转投包装印刷并积极涉猎药品包装的同行常跟我们交流转型的苦衷。

表面上看,药包的印刷技术不比其他包装复杂,但也不是说能做好其他包装就做得好药包,药包生产除有其自身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之外,还有一些行业特性的东西。比如说,药监局对药品包装的文字、图案等都进行了细致具体的规定,这是药包企业需要特别注意和熟悉了解的。先不论新进企业在技术上能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单纯是了解特有的政策法规可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药包的批量、利润率又谈不上极具吸引力,一些企业与医药客户合作后,往往半途而废,难以持续。也正是出于这些原因,规模较大的医药企业一般不会选择非专业的供应商为其提供包装。

药包业务是九星印刷的主要方向,我们始终坚持“高端防伪、全面配套”的理念,主要为国内的百强药企和外资药企提供服务。在“全面配套”上,早在十多年前我们就提出“告诉我您的想法,剩下的一切由我们来做!”我们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纸盒、标签、软管、纸箱等在内的多样化包装产品,也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和售后一条龙服务。在“高端防伪”方面,中国医药包装研发中心就设置在九星印刷,我们还拥有一个高端防伪包装工程实验室,在高速机包盒、防混装技术、综合防伪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举例来说,我们成立了机包盒小组,对国内外知名药品包装机械的参数进行整理归纳,并有机包盒工程师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来巩固企业在药包领域的领先地位。总体来说,我认为国内的药包市场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现在国内医药企业对包装的重视度不够,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但医药行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十分明显,如果政府出台政策要求药品降价,医药企业的利润开始下降,那么客户肯定会考虑在简化包装方面多下功夫。因此我们认为,药品的需求量和药品包装的需求量之间不是一一对等的关系。即使药品的需求量上涨,也可以通过简化包装的方式压缩药品包装的需求量。作为配套企业,我们不可能自己衍生出市场,而且药品毕竟不是日常消费品,不是说包装做得好看一点或是产品好一点,就能卖得多一点。

从整个包装行业来看,份额最大的不是药品包装,而是电子、日化、食品等包装。药包市场本身的容量并不是很大,如果还有更多的企业持续地涌入,未来几年这块蛋糕够不够分,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考虑。可以预见,未来1~2年,药包市场的竞争会非常激烈,两级分化的现象可能也会更加明显。小型医药企业可能会因成本问题,就近选择能够为其提供低价药包的供应商,但中高端客户还是会集中在知名的专业药包企业进行包装采购。

“医药行业聚化趋势明显,同时影响药包行业。”济南众发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

济南众发是2003年由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和华泰集团投资建立的。当时集团希望能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成立一家包装企业,利用这个平台扩展业务,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抵消报纸印量下滑带来的影响。我们的主营业务是药包,目前在药包市场已经打拼了近十年。

我认为,我国医药行业近几年主要呈现以下两个发展态势。

一是集聚化程度加剧。新版GMP颁布之后,一些实力不强的小药厂迅速倒闭,这对促进我国医药企业提档升级、扩大规模,同时提高技术含量和竞争实力有很大的作用。大药厂越做越大,小药厂慢慢被收购、淘汰,这样的马太效应也传导到药包领域,药包企业也面临新一轮的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

二是中药市场前景看好。目前国家财政对中医药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再者中药本来就是中国的强项。现在国内医药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仿制药,利润也比较低,而且产品标准都由国外企业掌握。我国医药行业未来的希望和出路主要依赖中药和生物制药。据我了解,现在很多大型医药企业都在设法收购中药品牌,这就决定了未来药包的中药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在图形设计和色彩搭配上会更有中药特色,比如进补养生的药品用暖色系包装,清热解毒的用冷色系等。

医药行业的特点就是有人就有市场,不存在周期性。未来五年,我认为这个行业还会有比较好的发展,这个从一些大型医药企业制定的每年20%的增长目标就可见端倪。现在有那么多企业涌入药包领域,也是看中了这一点。但这并不代表进入这个行业就没有风险,要想在竞争白热化的药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做不到区域内的前三名,就无法摆脱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命运。对刚刚进入这个市场的新企业来说,最紧急的任务就是市场开拓和内部管理。我接触过很多试图往包装领域转型的企业,他们大多都有国企背景,人员没问题,资金、设备也没问题,但在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认为可能还是要在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方面有所改善。

“药包企业的成本压力日益攀升。”兰州华宇包装彩印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毓全

华宇包装从1995年开始涉足药包市场,目前药包业务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面向西北市场。

现在药包企业承担的成本压力越来越重了。医药企业选择包装供应商时都要招标,目的就是压价。在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里,企业在确定标的价格时会给供应商留有一定的余地,用合适的中间价而非最低价作为标的价,最后应该是最接近标的价的企业中标。举个例子,一个药盒的成本是1毛钱,如果企业核算之后认为加上50%的毛利,供应商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生产,那企业就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标的价。从我们接触的客户来看,高档品牌一般会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其产品本身的利润好,客户更看重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包装的价格好谈。但很多中低端的客户只想把价格压到最低,在所有报价中他只选最低价。这样对药包企业是很不利的,企业不能盈利或是利润不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此外,现在药监码的订单越来越多了,药监码的生产是要成本的,而且由此还会带来损耗率上升、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但很多客户都不愿意承担这个费用,在价格压得特别低的时候会加一点,但加的也不多。

现在医药企业普遍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来付款,拖欠货款的现象很严重,这无形中又给我们增加了负担,现在好多企业接订单都是为了维持而维持,日子都不好过。今后我们还是想多做一点社会包装,如食品包装、饮料包装等,酒包这块也打算进入。

“市场竞争的加剧,倒逼药包企业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石家庄建东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建东

现在出版物印刷不大好做,特别是沿海地区一些企业这两年出口受阻现象比较明显,加上北方确实也没有几家大型的药包企业,因此南方一些出版印刷企业开始向这个领域转型,主要的手段还是价格战。这对原有的市场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市场变得更不规范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客户对我们的要求也相当苛刻,因此我认为药包行业现在很不好做,甚至比书刊印刷行业更难做。毕竟药包生产也不是什么尖端科技,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我们现在的做法是用质量和品牌去创造影响力,引进了一些高端的生产设备,同时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希望能以此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吧。

药品市场需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原料药行业;SWOT分析;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0503

目前,国内尚无对原料药的权威定义,一般认为原料药是可以直接用来制备制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原料药按来源可将分为化学原料药、生物原料药、植物提取物等,由于化学原料药占据了原料药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狭义上的原料药指的就是化学原料药。本文所指原料药即为化学原料药。在国际上,一般将原料药和中间体一起统称为药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API或Drug Substance)。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我国每年生产的原料药90%用于出口,其中欧盟是我国原料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其次为印度和美国。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11年我国原料药的出口额为220亿美元,占医药保健品总出口额的49%以上,可以说原料药是代表我国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但是,众所周知,我国的原料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随着我国人力、原料和环保成本的上升,原料药出口的利润越来越低。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欧债危机愈演愈烈,“通胀”压力不断增大,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我国的原料药市场无疑于雪上加霜。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国的原料药行业该如何选择?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中国原料药行业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综合分析(即SWOT分析),给国内的原料药企业提供策略选择支持。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1国际方面

(1)全球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预测,至2015年,全球医药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6%,同年全球销售额预计将超过11000亿美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居全球药品消费的主导地位,但是市场增速放缓。与此同时,以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市场崛起,成为拉动全球药品消费的主力。

(2)仿制药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化学制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2011-2015年,全球将有130多个专利药物陆续专利到期,总销售额在1000亿美元以上。专利到期后同一种药物将由四五家医药企业生产,仿制药市场扩容,对原料药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此外,各国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控制医药费用支出,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仿制药的开发和使用,也将极大地促进仿制药销售的增长。例如,在欧盟仿制药经常作为一线药品成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标准;此外,欧盟政府还出台政策给仿制药企业提供拨款或低利率的贷款、给出口药品企业减税等。

(3)产业整合呈现新趋势。合同研发和合同生产发展迅速,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临床资源丰富、综合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全球合同研发和合同生产的重要基地。并购重组活跃,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不断涌现,专利药公司通过并购和联盟等方式大力发展仿制药。去年以来,辉瑞公司与海正药业、先声药业与美国默克、复星医药与瑞士龙沙等纷纷成立合资公司,瞄准专利即将到期的仿制药品;今年初,阿斯利康仿制药战略新投资,将在江苏泰州投资2.3亿美元打造其在全球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

总体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助于稳步提高医药出口和加快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跨国医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主导专利药市场的同时,大举进入仿制药物领域,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国医药工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1.2国内方面

(1)医药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对医药保健品的需求升高,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药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2010年10月1日,新版药典实施,2011年3月1日,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施以及药品电子监管体系的逐步建立,均对药品生产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优胜劣汰。

(3)环境和资源约束更趋强化。原料药行业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点,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化学原料药生产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能源成本上升以及国家节能要求的提高,对医药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总体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内环境,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不断健全,有利于医药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资源约束加强,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药品价格仍有降价趋势,医药工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2我国原料药企业的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分析

(1)产业规模大,生产成本低。目前我国约有3600家医药工业企业,能生产原料药近1500余种、24大类,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具有规模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源、原材料以及环保成本较低,我国的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成本和价格优势。

(2)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制药企业国际化速度加快,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熟悉国际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获得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认证,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2009年9月12日,我国原料药获得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颁发的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COS)206个;截至2011年1月12日,我国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登记的原料药药物管理档案(DMF)数量达到674个。

(3)以规模小、种类多、附加值高为特征的特色原料药崭露头角,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大宗原料药相比,特色原料药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市场需求大,是原料药行业新的发展方向,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利益。据了解,海正药业生产的他汀类系列特色原料药,其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同类产品1/3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两年海正药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主要就是受益于辛伐他汀等专利药的专利过期影响。截止到2012年6月,我特色原料药出口量同比增幅为46.71%,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4.18%,比较优势明显。

2.2劣势(Weakness)分析

(1)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原料药的利润率及增长速度不如制剂,但与一般化工产品相比,仍然要高出许多,而且原料药生产投资小,其生产过程与化工过程基本相同,因此国内不少精细化工企业纷纷投入到原料药的生产中,从而使我国的原料药企业呈现出“多而不优”的状态。大宗原料药的产能过剩所引发的低价竞争,使我国原料药出口陷入两难境地。发改委、工信部的VC行业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VC总需求量不过12万吨左右,中国总产能已接近18万吨;国内VC出口11万吨,而国际市场需求约8万吨左右,产能过剩使近3年VC价格跌幅近70%。

(2)产品质量标准未与世界接轨。我国生产的原料药90%主要供应国际市场,这就要求我们从产品质量到体系认证方面都必须与世界接轨。但是,虽然中国新版GMP已经实施,但其在软件管理等诸多方面仍与欧美GMP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并不被国际市场认可。在体系认证方面,我国的原料药必须取得欧盟的COS认证或美国DMF文件方可“合法地”进入欧美市场。原料药生产的环境保护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标准。

2.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经济增长和政策保障将继续促进医药消费的快速增长,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基本药物制度广泛实施,药品价格进一步下调以及“以药养医”体制有望得到改革等都将促进原料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国际市场对我国原料药仍存在刚性需求,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短期内其他国家无法取代;以维生素C、青霉素盐为代表的大宗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特色原料药将依靠技术优势继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全球范围内原料药的生产转移。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五个原料药生产区域: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和印度。近年来,跨国制药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结构大调整,纷纷把原料药的生产逐步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或是直接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药,这一趋势为中国的原料药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制剂工艺水平带来新机遇。

2.4威胁(Threat)分析

(1)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医药市场增长放缓。2008年爆发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今年以来的欧债危机接连重创世界经济,目前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国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不容乐观,我国原料药出口风险加大;

(2)原料药竞争优势被削弱。原料药生产工序多,原材料利用率低,产生大量的“三废”,且排放物成分复杂,污染治理难度大。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强制实施,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加上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我国原料药的生产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被削弱;印度等主要竞争对手货币贬值严重,而人民币却仍面临升值压力,我国原料药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削弱;

(3)贸易摩擦频发及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原料药出口构成严峻挑战。以欧盟为例,新指令2011/62/EU出台,要求出口到欧盟的原料药不仅要通过严格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现场检查,还需要我国的药监部门对出口的原料药产品出具书面证明,实际操作难度很大,相当于对我国的原料药出口增加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3我国原料药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原料药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下面采用SWOT矩阵(见表1),寻找适合我国原料药行业的发展战略。

4结语与建议

(1)加强原料药产品质量管理,优化产业结构。这样既可以优胜劣汰,减少原料药企业内部间的恶性竞争,又可以提升我国原料药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原料药行业的良性发展。

(2)应进一步巩固大宗原料药的国际竞争优势,提高特色原料药出口比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原料药出口大国,我们必须坚持巩固如抗生素、维生素传统优势产品的地位,也要开拓创新,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特色原料药的开发和生产上。接下来几年内,专利药到期和仿制药物市场的到期为特色原料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的原料药企业应把握机会,注重原料药生产的技术投入,提高特色原料药的出口比重。

(3)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药品国际注册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推动EHS管理体系及其他各项标准与国际接轨,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宗原料药行业概况及投资机会分析[EB/OL].,20120621.

[2]IMS 2009 Pharmaceutical market forecast[R].Diana Conmy,Corporate Director,Market Insight,2008,(10).

[3]“十二五”规划原料药市场呈现新特点[EB/OL].,20101008.

[4]特色原料药如沐春风[J].医药中间体及其化工原料,2004,(4).

[5]国内特色原料药市场:赚足未来眼球[EB/OL].http://.cn/Industry/201112/yuanliaoyao131605.htm,20111213.

[6]原料药结构调整需要国家“一把尺子量到底”[EB/OL].http:///20110531/n308939311.shtml,201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