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统计学概念

体育统计学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统计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统计学概念

体育统计学概念范文第1篇

摘 要 《体育统计学》属于基础应用学科,在很多体育院校中开设,此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用科学方法研究、解释体育领域中各种问题的能力。但很多学生对《体育统计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熟悉,甚至对此课程的开设必要性存在一定偏见。体育运动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体育统计学》的理论支撑,所以有必要对其教学方法、方式进行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学习建议。

关键词 体育统计学 教学

一、引言

体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规律性进行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体育领域中许多问题都需要运用统计学原理、方法来解决。体育系的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有助于提高他们科学地研究或解释体育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但大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机会较少,运用统计知识的实践机会也很少,造成他们对《体育统计学》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且存在一定的偏见。所以,有必要对《体育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思考与研究,以提高体育系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积极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山西体育职业学院09级的全体学生,共6个班级,237人。

(二)研究方法

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中的随机数表法随机在每个班抽取10名学生,共60名学生进行座谈,并做好访谈记录。访谈内容包括对体育统计学的学习目的及意义、学习方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教学的建议等。

三、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对《体育统计学》课程开设的误解

经访谈发现山西体育职业学院没有学生认为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非常必要,仅18%的学生认为开设此课程很有必要,82%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开设是没有必要的,认为上体育统计学课就像是在上数学课,学习计算一些统计指标,计算步骤及过程,觉得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运用不到。

(二)大学生在学习《体育统计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体育统计学》是应用性学科,属方法论范畴,重点是掌握方法,但经过与学生访谈后,发现学生在这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偏重教科书中列举的各个指标的计算过程和统计推断的计算步骤,也仅限学习书中的例题,不会灵活运用到其他类同的实际教学、训练及科研问题中。学体育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导致学习兴趣低落。

(三)大学生对《体育统计学》教材的看法

《体育统计学》课程在体育院校开设已有二十几年,体育统计教材多达几十本,但适合于教学的却较少。经访谈后,学生认为教材中的例题比较空,且与实际相差较远;还认为教材中统计理论知识较多,介绍的多是统计方法的推导、计算与步骤,太抽象,不是很符合体育院校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

四、对大学生学习《体育统计学》的建议

(一)摆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不管学什么课程首先要摆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学校开设《体育统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领会体育统计的基本思想、概念、基本思路,并能把体育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统计思想及方法进行定量解决,并为将来毕业论文设计或从事体育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熟悉常见的基本概念及其统计学意义

体育统计中常见的基本概念有正态分布、平均数、方差、标准差、标准误、误差、相关系数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及统计指标的统计学意义,而不是去弄清每一个指标的计算步骤,计算过程能看明白即可不需要记忆。

(三)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统计假设有两个类型H0和HA。在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样本统计量之间或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一般是存在偏差的,这种偏差存在的原因有两种: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四)熟知常用假设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

体育统计学中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正态性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不同的检验方法适用的条件是不同的,在进行数据统计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适用条件选择正确的统计推断方法。

(五)熟练掌握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过程

1.在SPSS软件中的数据输入与编辑

SPSS软件是以数据为操作对象,按统计方法要求整理数据格式,是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前首先要进行的工作。数据的输入格式要严格按照相对应的统计方法要求进行编辑,不同的统计方法数据的录入格式不同,如果数据录入错误,就不能进行统计分析,甚至统计出错误的结果。

2.在SPSS软件中的统计方法选择及处理步骤

在SPSS软件中提供了很多统计方法,大部分的统计方法在数据编辑窗“Analyze”的下拉菜单中。在保证数据录入正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在打开的窗口中导入相对应变量,并在复选框中选择想要的统计指标,再点击 “ok”,即可得到统计分析结果。

3.正确解释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结果

对于统计结果的分析,首先要按照假设检验思想进行分析,用小概率水平来控制,其次要联系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统计结果去估计发生某种体育事件的原因,进而来反映实验或调查的科学性、实践性、合理性,并根据研究结果的实用性投入实践。

参考文献:

[1] 孙芝娟.正确选用体育统计方法的若干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2):49-50.

体育统计学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体育和训练;自我概念;Meta分析;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9-0842-03

Meta-analysis About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to Body Esteem/ZHU Li*, CHEN Guo-qiu. Physical Education. * Department of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745000),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to body esteem,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further intervention of body esteem. Methods Meta-analysis about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body esteem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of CNKI. Results Taking physical exercise had positive effect to body esteem, but the degree was moderate.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intervention time, bu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sports events was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body esteem,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further experimental intervention research about different sports events and different intervention time.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Self concept;Meta-analysis;Student health services

身体自尊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1],是整体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走向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有资料表明,自尊发生改变是由于假,如与身体锻炼相互联系的积极期待效应[2]。Fox将整体自尊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不一致性解释为缺少共同性的心理生理学或心理生物化学作用。然而,这种不一致更可能是由于缺乏定量性质的文献综述[3]。有研究发现,锻炼可以在短期内改变身体自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造成了总体自尊的明显变化[4]。胡善云[5]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某些方面的改变效果不是很明显,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持续时间长的锻炼对身体自尊有更积极的影响尚待进一步探讨[6]。还有研究指出,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能够促使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改变,但是低强度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不显著[7];中、低强度的身体锻炼在身体自尊得分上没有显著差异[6]。

为对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关系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进而为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提供依据,笔者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关于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相关研究进行定量分析。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样本确定 研究样本来自CNKI数据库中1999-2008年发表的文章以及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2004-2008年发表的文章,入选的资料必须以“体育锻炼”和“身体自尊”为关键词,共收集到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69项。根据研究目的和元分析的要求,拟定以下的纳入标准:(1)采用我国学者徐霞等修订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2)同时报告了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依据标准从69项研究中筛选了22项研究成果。

1.2 样本的编码 对研究特征进行编码是对研究特征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前提[10],本研究主要对以下研究特征进行编码:(1)不同项目。其中篮球5项,健美操6项,拉丁舞1项,网球1项,常规体育课为6项,减肥训练1项,太极拳1项。(2)体育锻炼干预的时间。锻炼干预的时间最长为2 a,最短为1个月。(3)锻炼的强度。一般为中等强度。(4)样本特征。最大样本量为428人,最小样本量为28人。

1.3 统计分析方法 在Meta分析中,要对多个研究成果进行定量综合,首先要计算每一项研究成果的效应值,然后根据权重计算出平均效应值。效应值d是元分析中的重要指标,是指实验组与控制组平均数之差再除以2组的联合标准差。联合标准差是总体方差未知时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加权平均值。

本研究将分别计算22项研究中5个分因子和1个主因子效应值,再将22项研究根据权重计算出6个因子的平均效应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Me为实验组平均数,Mc为控制组平均数,Sp为联合标准差[11]。

Hedges在1982年提出了平均效应值的齐性检验方法。他专门设计了齐性检验的统计量H,用来检验零假设:H0:ES1=ES2=……ESi,即受到检验的所有ES均来自于ES的相同总体。统计量H是ES的加权离均差平方和。其中的均数也是加权均数,权重系数是ES的方差倒数,用公式表示:

在零假设的情况下,H有着自由度为N-1的χ2分布(N代表ES的数量)。

2 结果

2.1 各研究的效果量值 根据公式,将22篇报告中的平均值转化为效果量,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1项研究中各效应量值在-3.83~1.24之间。依据Cohen(1977)提出的对效应大小的经验解释[12],21项研究中,6个因子得分的平均效应值分别为0.39,-0.02,0.08,0.01,0.08,-0.12。其中只有PSPP有较高的效应值,其他的分量表都为低效应。总平均效应为0.25,属于中等[13]。

2.2 H统计量检验结果 根据效果量的计算公式,对控制组与实验组对比的效果量平均值进行了H统计量的齐性检验,结果显示,6个因子的H统计量值分别为173.60,890.01,1 073.81,1 210.80,1 024.43,1 19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对研究特征的分析 由于H统计量呈显著性,通过方差分析对研究特征与研究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特征对网球、篮球、拉丁舞、健美操、其他一共5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类项目在身体自尊的各个量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对不同锻炼时间的分析中发现,不同时间的锻炼干预在身体自尊和身体素质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个量表上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重比较发现,锻炼时间越长被试的身体自尊也越积极,且被试的干预时间长于8周对锻炼的影响更积极;但研究中发现,有锻炼干预2 a的被试却没有积极的身体自尊表现。

3 讨论

一般认为,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能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和身体自尊水平[14]。本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的意义,但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效果量只有0.25,属于低效应。

有研究者指出,个体要改变整体自尊水平,就必须先改变处于最低点具体领域的自我效能[15]。身体自尊作为整体自尊的一个具体的领域,是影响青少年整体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而身体活动是改善身体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所以身体活动可以提高身体自尊,进而提高个体的整体自尊。由于青少年对身体能力的重视程度具有个体差异,所以在检验身体活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尤其是自尊的影响的时候,有必要考虑“重视程度”这一变量。在本研究中选择的项目有些是针对体育专业学生,这些被试多接受过运动专项的训练,在身体外形、能力素质上一致性较高,且对身体能力很重视[16],因此有积极的效应。但有些研究仅仅针对大众或者一般的体育锻炼人群,这些人对身体能力的重视与否无法考证,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察对身体能力重视程度不一样的人群,在体育锻炼干预之后是否存在身体自尊或整体自尊上的显著差异。因此,如果条件允许,应在考察范围、考察力度以及被试的选取方面作出进一步的改进[16]。

关于身体锻炼对自尊的影响存在显著性,但效果量不显著。笔者认为: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关系可能还受到第三变量的影响[17],在探讨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关系的同时,关注第三变量,探究其内在机制。在弄清楚了第三变量的作用机制后,效果量不显著的原因有可能得到阐明;在运动领域,年龄、性别、健康水平、锻炼性质、锻炼时间可能会对身体锻炼与自尊的关系产生影响,但其影响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解决这一问题不但有利于对锻炼者进行具体指导,而且有利于揭示身体锻炼与自尊之间关系的边界条件。

有研究者指出,身体锻炼对与受试者身体有关的自我概念提高得最明显。锻炼时间越长,被试的生理学变化越明显,自尊改变效果越好[4]。因此,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说明受试者的身体自尊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所改变[18]。本研究统计的文献基本上证实了长时间的锻炼对身体自尊有积极的影响,但研究中出现了2 a的锻炼干预对身体自尊没有积极的影响,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没有进行持续2 a的锻炼干预,可能会影响到干预的效果;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该研究被试主要为参加大学生网球协会的会员,在这2 a期间,被试是否认真执行锻炼的相关要求,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在研究综述中发现,有很多长时间锻炼对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并非是实验干预,而只是对进行锻炼人群的一种调查,这种调查是否能对锻炼与身体自尊的关系做一个明确的说明,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4 参考文献

[1] 李京诚.身体锻炼心理某些领域的研究综述.北京体育师范学报,1999(3):42-47.

[2] DESHARNIS R, JOBIN J, COTE C, et al. Aerobic exercise and the placebo effect: A controlled study. Psychosom Med, 1993,55:149-154.

[3] 毛志雄,高亚娟.大众锻炼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二).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11):34-43.

[4] 何颖,季浏.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对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及验证中介模型.体育与科学,2003,7(24):58-60.

[5] 胡善云.不同的运动技能类型项目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35-42.

[6] 朱风书.中小强度篮球和健美操选修课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心境及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江苏:扬州大学,2005:24-32.

[7] 邱达明.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及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5:25-27.

[8] 郭伯良,张雷.近20年儿童亲社会与同伴关系相关研究结果的元分析. Chinese J Clin Psychol, 2003(11):86-88.

[9] HOX JJ. Mutilevel Analysi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Lawrence Erlbaum, 2002:139-155.

[10]杜晓新.单一被试实验与元分析技术.心理科学,2003(26):1 011-1 014.

[11]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13-519.

[12]夏凌翔.元分析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5):55-58.

[13]范会勇,张进辅.过去10年中学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心理科学,2005,28(6):1 424-1 426.

[14]叶东惠.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研究述评.浙江体育科技,2007,29(4):110-113.

[15]陈红.身体活动提高青少年自尊水平机制的分析.体育学刊,2003,10(1):130-132.

[16]陈荔,张力为.不同方法测量的身体意向与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76-81.

[17]李晓东,张力为.自尊及其与体育运动关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20-622.

体育统计学概念范文第3篇

    一、平移的性质归纳

    通过几何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 ,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 , 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 , 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教材中《平移》这个内容,恰恰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过程,与数学科的严谨性相违背,应当及时更正,让学生真正体会几何内容的研究过程。教材的第 28 页:归纳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这是对平移的性质的总结,第 2 点中的“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不够全面。如下图: ABC 沿射线 AB 的方向平移 5cm 后,得到 A′ B′ C′。其中连接对应点 A、A′与 B、B′的线段 AA′与 BB′不是平行的位置关系,而是在同一直线上。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不止这两种。“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的位置关系,应归结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因此,应改为“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二、“各”与“分别”的区别

    教材的第 101 页:例 4、2 台大收割机和 5 台小收割机均工作 2 小时共收割小麦 3.6 公顷 ,3 台大收割机和 2 台小收割机均工作 5 小时共收割小麦 8 公顷 .1 台大收割机和 1 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解 : 设 1 台大收割机和 1 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 x公顷和 y 公顷。在《现在汉语字典》中,“各”的解释为:副词,表示不止一人或一物同时做某事或同有某种属性。“分别”的解释为:分头。其中,“各”侧重于“同”,而“分别”侧重于“不同”。本题问了两个未知数 , 在问题中“各”应为副词,表示两个未知数是平等关系 , 可以用“各”这个词来表达。但是在设的时候 , 它们要用不同的未知数 x、y 来表示,就要用“分别”这个词来表达。此题的设应改为:“设 1 台大收割机和 1 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分别收割小麦 x 公顷和 y 公顷”,或改为“设 1 台大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 x 公顷,1 台小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 y公顷”。并且,在教材第105页“探究1”,分析的设也有类似的问题。应改为“设每只大牛和每只小牛 1 天分别约用饲料 xkg和 ykg”或改为“设每只大牛 1 天约用饲料 xkg, 每只小牛 1天约用饲料 ykg”。

体育统计学概念范文第4篇

1问题的提出

在西方,自凡勃伦(Veblen,1899)以来,休闲一直被当作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加以研究。在中国,把休闲产业作为一门学问研究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于光远先生最早提倡要对休闲进行研究。现在,随着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对休闲产业进行统计已经开始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已经在着手建立各自的休闲产业统计框架,它们的统计年鉴中已有专门的休闲消费统计分类,英国更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即开始每年出版《休闲统计年鉴》。我国也有学者已提出了要建立我国休闲产业统计学的设想。但是,要建立休闲产业统计学,并使所建立的休闲产业统计体系在统计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须对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明确的界定,否则有关休闲消费、供给、产值、就业、投资、贸易等所有统计指标的建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学界定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已成为目前休闲产业研究领域所遇到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休闲产业的不同理解

休闲产业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大的兴趣,迄今为止学术界发表了对休闲产业许多不同的理解,如布朗和威尔(Brown&Veal,1988)认为,休闲产业主要是指那些为满足人们在闲暇时间里的消费而向他们提供物品、服务和设施的组织和个人的集合。杰弗瑞·戈比(2000)曾把休闲业定义为与旅游、疗养、娱乐及游园等休闲行为有关的职业和团体组织。

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对休闲产业的定义及范围的界定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于光远先生(2004)曾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的休闲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它是休闲得以实现的条件。这一定义虽然具有较高的概括性,但这里存在的问题是:这里的“休闲需要”是指直接的休闲需要还是包括了间接的休闲需要?定义的模糊使得休闲产业的外延变得很不明确。实际上,于光远先生也并没有给出休闲产业一个明确的外延。

马惠娣是国内较早研究休闲产业的学者,她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统计学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她还认为:“休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边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间都有交叉与渗透,界定不同,称谓不同。如在我国,过去统称第三产业,经合组织称服务业,在美国休闲产业被划定一个范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_她这一关于休闲产业的概念目前为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但很明显,她指的其实只是休闲服务业,而对第一和第二产业中的那些休闲产业部门则没有提及。而且,她将休闲产业等同于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还有一部分学者也认为休闲产业只存在于服务业中,他们甚至将教育产业、消费品零售业等一些不属于休闲产业的服务业也纳入了休闲产业的范畴。如李再永(1999)认为,所谓休闲产业是指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而兴起的产业,它主要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美、感、游、创”等心理需求为主,主要包括旅游业、美容业、文化娱乐业、居民服务业、体育产业、教育产业等。宋成立(2001)则认为休闲产业是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各种行业和产业的统称,它包括传统的消费品零售业、生活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娱乐及旅游业、文化、体育、继续教育等产业。这类定义将一些因消费者的休闲消费而引发对非休闲服务的需求也纳入了休闲产业的范畴,明显存在外延过大的问题。

3休闲产业界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目前国内外学者所提出的有关休闲产业的概念中,存在的一个共同缺陷就是:没有对休闲产业的范围作出一个较为严格的、合理的界定。因此,休闲产业到底应该包括哪些行业或部门?这~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出现对休闲产业的范围无法达成共识的原因有四:

一是人们对休闲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什么是休闲?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休闲的理解至今仍是莫衷一是。因为不同的人对休闲有不同的理解,而休闲产业概念又是建立在休闲概念基础上的,如果哪些活动属于休闲都不能明确,又如何对休闲产业进行明确界定?

二是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方式和统计方法,我们很难准确划定休闲产业的界限。正如美国学者所认为的,很难对休闲产业的范围有一个全面的统计,因为几乎所有的产业,包括国防,都有一些与休闲相关的工作。加拿大休闲学会在其的休闲白皮书中也指出,休闲活动渗透在包括军队在内的几乎所有部门之中,很难确定其产业边界。

三是大多数学者还没有将休闲产业与休闲服务业区分开来,而将休闲产业等同于休闲服务业。因此在对休闲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时,只列出了那些提供休闲服务的行业或部门,其中主要是旅游业、体育业、文化娱乐业等,而没有将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消费提供有形产品如休闲食品、休闲用品和休闲器械的行业或部门包括其中,但又觉得这样处理不科学,因此在进行具体界定时模棱两可,陷入混乱。

四是对休闲服务业本身的范围也把握不准。有些学者虽然将休闲产业等同于休闲服务业,将休闲产业限定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界定,但对于服务业中到底哪些行业或部门应该归入休闲产业,他们仍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典型的如休闲用品零售服务,是零售服务还是休闲服务?这些棘手的问题,都有可能使我们陷入模糊。

4界定休闲产业的原则

4.1从“休闲”的经济学概念出发的原则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术界之所以在休闲产业的范围界定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主要是缘于对“休闲”这一概念理解的多样化。目前学术界对休闲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既有来自哲学和社会学的定义,又有来自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定义,而且即使是来自同一学科领域的学者,他们所定义的休闲也大多是互不相同的。而我们知道,同一概念,如果内涵不同,那么外延也将不同。

那么,在界定休闲产业的范围时应该从哪一类“休闲”的定义出发?笔者认为,休闲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学的研究范畴,首先应该遵循经济学的定义方法,从“休闲”的经济学概念出发来对休闲产业进行定义。而在经济学那里,“休闲”被定义为“消费者在闲暇时间里的活动”,它首先是一种消费活动,隐藏在这一活动背后的是消费者对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消费需求。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休闲产业首先应该被定义为国民经济中所有“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部门”。

4.2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

既然休闲产业是指所有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行业,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哪些产品属于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定义的难题,那就是:如果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那些为大型游乐场所提供游乐设备的行业将被排除在休闲产业的范围之外,因为这些游乐设施并不是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它们只是游乐服务企业生产休闲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游乐服务企业生产的休闲游乐服务才是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但根据常识,这些生产游乐设施的企业显然应该归入休闲产业。因此,如果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休闲产业的范围将过窄。相反,如果以消费者的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则因消费者的休闲引致需求而引发的所有产业活动也都将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如那些为游乐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行业如钢铁行业、塑料行业、电力行业等,都将属于休闲产业,这样无疑会导致休闲产业的范围宽泛无边。

因此,我们既不能以消费者的直接休闲需要也不能以消费者的间接休闲需要定义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而应该遵从“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即如果某产品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由消费者直接使用和消费”的,是“用于休闲的”,则这样的产品就是休闲物品或休闲服务,生产这类产品的行业就属于休闲产业。比如游乐场向游人提供的游乐服务是游客的直接休闲需要,而游乐场的游乐设施是游客的间接休闲需要,这些游乐设施虽然只是游乐场生产游乐服务的中间投入,但由于许多服务尤其是休闲类服务的生产具有生产的特殊性,即要求消费者利用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设施进行自我服务,因此这类游乐设施仍是供游客“直接使用”的,故生产这类游乐设施的企业仍应被归入休闲产业,而其他那些为生产休闲物品(用品)和休闲服务的企业提供中间产品的企业,由于它们所提供的中间产品不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直接使用”的,因此不能被纳入到休闲产业的范围。所以,对休闲产业的界定应遵循“消费者直接使用”的原则,而不是“直接需要”的原则。

4.3和市场相关的原则

人们的休闲活动多种多样,有些要通过市场,有些不通过市场,那些不通过市场的休闲活动属于自我休闲服务消费,消费者在进行这类休闲服务消费时没有相应的产业活动发生,在GDP的计算中就没有计入,因此虽然这类休闲活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存在,但不能计入休闲产业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休闲产业定义为:由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发的、国民经济中那些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的行业总称,它广泛存在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中。我们将存在于三大产业中的休闲产业部门分别称为休闲第一产业、休闲第二产业和休闲第三产业,对称简称为休闲农业(广义)、休闲工业和建筑业、休闲服务业。在现代社会中,休闲服务业是休闲产业的主体产业部门。

5休闲产业的行业范围界定

下面,笔者从上述休闲产业的定义出发,结合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划分法和2002年新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对休闲产业所包括的行业范围进行界定,其中:

休闲第一产业。包括了第一产业中那些提供休闲物品的行业或部门,如农业中的花卉和园艺作物种植业、林业中的观光林营造业、畜牧业中的宠物养殖业、渔业中的观赏鱼养殖业等,我们分别称为休闲农业、休闲林业、休闲畜牧业和休闲渔业。

休闲第二产业。包括了第二产业中那些提供休闲物品和休闲场馆的行业或部门,如休闲食品加工、休闲饮料制造、休闲用具和器(械)材制造、各类公园、游乐园、体育场馆、城市休闲广场等的建筑等,我们将其分为三类,即休闲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休闲用具(器械、器材)制造业和休闲建筑业。

休闲第三产业。又称休闲服务业,包括了第三产业中那些为人们的休闲消费需要提供休闲服务的行业或部门,如公园提供的游览服务、健身馆提供的健身服务、美容院提供的美容服务、桑拿馆提供的沐浴服务、博物馆提供的展览服务、电视台和KTV等场所提供的文化娱乐服务等。我们大致可以根据这类休闲服务的属性将休闲服务业划分为旅游休闲业、健体和美容休闲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业、餐饮休闲业以及其他休闲服务业共5类。

6其他几个需进一步澄清的问题

6.1休闲用品批发零售业是休闲产业吗?

休闲用品批发零售业只是直接“销售”而非直接“生产”休闲用品,它直接生产的是批发零售服务而不是休闲服务,这类批发零售服务并不是供“消费者在休闲时使用的”,因而不是休闲服务,不能纳入休闲产业的范围。同样的情况还存在于休闲用品运输、仓储、邮递、保险等行业中。可见,美国学者穆森将发送和销售娱乐设备的行业,以及我国学者李再永和宋成立将零售业、教育业、社区服务业等都纳入休闲产业,是值得商榷的。

6.2休闲教育业为什么不能纳入休闲产业的范围?

王琪延(2000)认为,人们在业余时间里进行的学习和研究活动是休闲活动,由此所引发的产业活动属于休闲教育业,应纳入休闲产业的范围。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休闲是指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活动,而业余时间是指非工作时间,非工作时间并不都是闲暇时间,它还包括业余学习时间、生活必需时间、家务(义务)劳动时间等。而在业余时间里进行的学习和研究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工作技能,这一活动并不是休闲活动,作为这一活动载体的时间也不是闲暇时间而是学习时间,即使人们此时学习的是休闲技能类课程,他也只不过是为了通过学习掌握休闲的知识和技能而已,但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并不是休闲。因此为人们在业余时间里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如业余大学等,应该归属于教育业而不是休闲业。实际上,按国外学者的观点,休闲教育是指以学习和掌握休闲知识和休闲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而不是指在业余时间里进行的受教育活动。它既可以在业余时间里进行,也可以在专门的学习时间里进行,如国外许多大学就开设有专门的休闲技能课程。

体育统计学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海口市琼山区 体育人口 现状

1.前言

本研究拟以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为个案,试图深入调查、了解海南省海口市体育人口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探索其基本特点和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海口市琼山区部分居民。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于体育社会学、社会学、社会发展、体育人口等方面的论著和相关的研究文献。这些论文和文献为本研究指标的筛选、确立和分析框架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表》,按照科学定量和抽样原则,对琼山区部分居民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9份,回收率达86%。

2.2.3数理统计法

将数据进行统计,然后采用计算器进行常规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琼山区体育人口现状调查。

国家体育总局给体育人口下的定义是指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以体育锻炼为重要特征,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社会特定类型的亚人口。我国在进行“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时,吸纳了社会体育专家的意见,采用如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使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它们是:(1)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及以上;(2)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及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及以上。这是判断体育人口的三要素。

调查数据显示:参加体育锻炼的有63人,占总人数的48.8%;每周锻炼在3次及以上的有36人,占总人数的27.9%;每次锻炼的时间30分钟及以上的有44人,与总人数的34.1%;每次锻炼强度在中等强度及以上的有54人,占总人数的41.8%。同时满足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有26人,占总人数的20.2%。因此推断,琼山区体育人口比例为20.2%。

3.2琼山区体育人口的基本结构。

3.2.1琼山区体育人口的性别结构

调查数据显示:男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为69%,女性为31%,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高于女性,从一个侧面反映男性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要强于女性。

3.2.2琼山区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

调查数据显示:琼山区体育人口目前的情况是“两头热、中间冷”。16―30岁这一年龄段人群,参加锻炼的比例比较高;30―5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很多人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甚至不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健康状况不是很在意;56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育锻炼的参与率较高。

3.2.3琼山区体育人口的文化结构

调查数据显示:体育人口中学历排序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与同类型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之比从高到低为:高中、中专、大学、高中以下、大学以上。可知:琼山区体育人口接受高等和中等文化程度的占总人口比重较高,中等教育的比重尤其突出。

3.3琼山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3.3.1琼山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形式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琼山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上主要以与朋友、同事一起,个人锻炼,与家人一起为主,其他形式并存。调查表明:人们参与有组织的锻炼不多,社会参与性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体性偏低,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海口市社会体育组织化程度不高。这种体育锻炼组织的单一形式与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结构矛盾较为突出。在调查访谈中大部分居民都渴望改变缺乏组织、缺乏指导的体育锻炼的现状。

3.3.2琼山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动机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为了健身”是首要动机,为了“消遣娱乐”与“调整情绪”等心理原因占有较大的比重。可知人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都从自己健康出发,与家人接触,陪伴子女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运动能力的影响因素较少。由此不难看出,人们还只是把体育当作一种健身的手段,对体育的娱乐价值、亲和价值、教育价值和自我价值等方面价值的认识不深。因此,必须扩大宣传,使人们更多地认识到体育诸多价值,而不仅仅是一种健身手段,让体育融入到生活当中,为营造和谐社会增添动力。

3.3.3影响琼山区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影响琼山区体育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中,没有时间占42.5%,经济不足占38.2%,场地器材占23.1%,这都远远高于其他因素。表明在场地器材充足的情况下,经济收入较高的人口比闲暇时间较多的人口参加锻炼的比例高。

4.结论

4.1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明显。

琼山区体育人口的特点: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高于女性;有固定职业的远比职业相对不稳定的人参与性高;老年人口参与锻炼的人数成上升趋势。此外,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表明学校体育对体育意识的培养积极作用。

4.2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形式多样性。

琼山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主要以与朋友同事一起,个人锻炼,与家人一起为主,而人们参与有组织的锻炼不多,社会参与性少,说明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体性偏低。

4.3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动机的多元化。

琼山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因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其中“为了健身”是首要动机,为了“消遣娱乐”与“调整情绪”等心理原因占有较大的比重。

5.建议

5.1抓住契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体育健身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体育在满足人民的体育需求,增进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宣传要由职能部门统一规划,通过多方参与协同配合,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读书讲座为媒介,以交通要道、高层建筑、特色景观为载体,组织强有力的群众体育宣传工作。开展健身成果展示会、全民健身培训班等,提高广大市民的锻炼热情和健身意识。

5.2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体育指导体系。

政府应尽快落实体育社会指导员制度,加大对专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和培训的力度,发挥体育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加强对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引导群众科学地锻炼,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要。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修订本)[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