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基础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status of "Embedded System Foundation & Application" course, improvement teaching method is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level.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ARM;教学方法
Key words: embedded system; ARM;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233-01
0 引言
这几年,随着嵌入式系统在通信、电子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已经成为各高校电子信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应用非常灵活,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嵌入式系统要求同时掌握软硬件知识,所以该课程十分锻炼学生软硬件综合能力,这对增强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探索,针对课程自身的特点,尝试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教学方法
1.1 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嵌入式系统的教学中涉及许多的图表,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精力进行内容讲解。而且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通过图表对比、照片录像实例、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方法可以更清晰明了地反应教学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各硬件厂商提供的芯片手册、开发参考、示例程序源代码及相应软件使用手册是最好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把一些新的内容添加到多媒体课件和教案中,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减少教师备课工作量,提高了备课效率。
1.2 与实际结合、拓宽知识面 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相关的基本概念、ARM体系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结构、软件编程等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系统软硬件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比如常见的ARM芯片和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对照讲解,这样即使学生对ARM系统有了直观的印象,加深了他们对ARM系统的感性认识,又通过举例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此外由于嵌入式系统是一门软硬件知识高度综合的课程,所以理论教学要与实验相结合,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可以深入理解课堂上所学内容,并把所有知识融会贯通。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1.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开设独立的嵌入式实验课程,安排学生做一些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具体项目,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实践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实验具体过程和方法的说明,应让学生自行收集的资料、设计解决方案,最终自己动手操作来完成实验。
2 结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首先可以更清晰直观的反应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其次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积累一定的工程设计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林,刘辉,孙启龙,等.嵌入式系统教学方法改革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4).
[2]王平.嵌入式系统教学及实验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3).
关键词: 传统教学法 独立学院 基础英语 应用和创新
引言
独立学院是新生事物,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全国目前已经有300多所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支重要力量。独立学院招生对象一般是高考B线学生,那就意味着这些学生一般是考不上普通公办本科A线才会考虑就读独立学院。他们无论是英语基础、学习自主性还是学习动机都比普通公办A线的学生弱。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独立学院无论在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都应和普通公办院校区别开来。但就作者所知,现尚无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英语教材或教学模式。各独立学院在教学方法上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加之各学院师资水平不一,教师多为公办学校派教师兼课或退休教授发挥余热又或刚毕业研究生乃至本科生。但无论出身如何,大多是“科班”出身,即经过正规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成材,所以他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必会留下深深的传统教学烙印。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正如穿了一双不合脚的鞋子,吃了一道不合口味的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008年全国独立学院专业四级通过率为47.23%,比普通高校的61.83%低了14个百分点,有些独立学院专业四级过级率仅仅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因此,独立学院专业英语教学如何做到“独立”、“有效”?如何利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优势并扬长避短?笔者从事独立学院基础英语教学多年,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吸收传统英语教学法的优势,深入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他们的特点,设计一套适合他们的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传统英语教学法
最初是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即通过传授英语的语法结构,培养初学者的语法结构意识来掌握语言。在现代高等教育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出现了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形式。讲授法至今仍是传统教学方法最主要的一种,它在语法―翻译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以教师“授”、学生“受”为主要教学形式。传统英语教学法与当代英语教学法相结合。具体到教学中,主要采用精泛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中的大量语言材料进行区别处理,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详细讲解。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则担当学习指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在需要时给学生以具体的知道与帮助。在使用该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继续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培养外,还应特别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增加各类参考书中的相关内容,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成为高素质、高品位、全面发展的英语学习者。
二、基础英语课程简介
基础英语课程是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指定教材为《现代大学英语英语》(杨利民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本课程以传授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和语言功能等语言知识为手段,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分析欣赏能力、逻辑思维、独立思辨及自我创新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课文,掌握教材以及教材所涉及的一切语言现象,并能大量加以模仿应用,从有控制、有指导的语言活动过渡到自然的交际行为;同时通过大量语言文化知识的摄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社会、文化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为本专业其它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独立学院学生情况
1.学生英语基础参次不齐
独立学院也列入全国高校年度招生计划,并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一般在本科B线或专科B线进行录取。多数学生由于实力不济或偏科不得不选择独立学院接受高等教育,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常而进入独立学院。本院学生主要来自广东各地,也有部分海南、湖南、湖北的学生,但占的比例很小。英语学习基础受到地区教育水平、教师个人素质等影响而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英语知识的掌握方面相差悬殊。有的学生偏科较为厉害,英语可以达到本科重点线,有的英语水平其实只有初中水平甚至更差,而独立学院为争取生源,往往也将其录入英语专业就读。这就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2.学生英语基础差
由于录取分数较一般本科低,而且相当一部分独立院校在招生及分专业时未对学生的英语单科成绩给出限定标准,因此,独立学院基础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的现象。以本人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讲授基础英语的班级为例,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差度竟可达到200分(标准分)。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作文作业中,将近2/3的学生出现较多词汇拼写、应用及基本语法知识错误。在进行全英文教学时,虽然教师使用的词汇及表达的语句十分简单,语速也较为缓慢,但部分学生无法接受。
3.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差
笔者曾经走访省内多家重点大学,发现这些大学英语气氛较为浓厚,各类英语活动、比赛、沙龙层出不穷,图书馆自修室坐得满满的,连周末也不例外。走廊上、草地上大声读英语的学生随处可见。而独立学院的这些学习场所都不缺,但却显得冷清多了。所以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很多独立学院不得不下令,强制学生早读晚自习,这些措举在讲究学生自主学习的大学,未免显得有点无奈。而且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认为只要将老师给的重点背下来就完成了任务,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独立学院的学生受生源因素的影响,更是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上表现出严重的依赖倾向。
四、传统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本人从“水土不服”到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作用。本人在授课中结合传统教学法,根据授课内容,从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基础阶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并不“笨”,相反,他们悟性很好,比一般公办本科A线学生更为灵活,也很有创造性思维。但主要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原因是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差,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学习非常被动。因此,在教学当中,尤其是大学一、二年级基础阶段,我非常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学会使用工具书。大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摆脱高中英语那种“填鸭式”教学和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影响,而大学英语课堂几乎是全英教学,很多学生无所适从,在讲到重点句子或单词的英文解释时,除非老师提醒,否则不知道要做笔记或不知道用英笔记。只有当老师翻译某一个句子或单词又或讲到某个语法点才会有意识地做笔记。大部分学生不会自主使用工具书,而是等待老师上课解释。就算查工具书,也只是查查音标或中文意思就了事。殊不知这是造成误解课文及作文翻译出现大量中式英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拿heroism这一词为例,课文词汇表解释为“英雄行为,英雄事迹”。学生就理所当然地理解为英雄所做的“事,壮举”。所以课文中的句子:A good biography illuminate the spring of their heroism.学生就理解为:一本写得好的传记揭示了他们英雄行为的来源。但查字典(《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heroism指的是the quality of being a hero(英雄气概,英勇)或者great courage(大勇气)。所以这里应该理解为英雄巨大勇气的来源。“-ism”可作名词后缀,意为the ideas,principles,or teaching of(主义,学说,教义)。如果学生不认真查工具书,就很容易误解且不会去总结其他有相同后缀的词的意思,词汇量难以得到扩展。这样的例子在教学当中数不胜数。再如ambition,中文意思为“雄心,野心,志向,抱负”等,但这些词在中文里是有语体色彩的,有褒有贬,但在英文中却是一个中性词。这些语言知识都需细细翻查词典,先理解英文解释再看中文翻译,然后再看例句、搭配、语体色彩、及物还是不及物、是否用于被动、近义反义,等等,同时还要看不同词性,自己再造几个句子看是否已经掌握,这才算是完完全全掌握了一个单词。当然在每一课都有大量生词的情况下,这样查字典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我每课都划一些重点词汇,让学生课前查,上课时每人还需带一本厚厚的英汉双解词典。不仅课前查,上课也查,而且我一般不主动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查,然后通过揣摩、讨论,最后自己真正地理解课文。有必要时,我才讲解,但不会一味“灌”给学生。两节课下来,都是学生自己在寻找答案,我在旁指引。同时,我还列出相关或相近或相反词汇,给学生课后加餐。但并不作强制要求。刚开始,学生怨声载道:每天背着重重的字典上课不说,还要完成大量的查词任务,上课老师居然还不讲,还是要自己查。但一学期下来,不需要我反复强调,学生很自觉地带字典上课,有时还在课堂上拿着字典和我争辩一番,因为他们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查词变得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学习习惯,学生慢慢开始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
2.以兴趣激励为出发点的任务型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原因在于初学时未能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且学习目标不明确。没兴趣自然学不好,学不好就更加没兴趣,逐渐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很多学生选择英语专业,是因为觉得英语专业就业前景较好。有些甚至是因为家里人要求学。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就变成一种任务,根本就没动力。尤其在传统翻译语法教学方法影响下,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要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意义,课堂教学的百分之九十九要致力于保持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Chomsky,1988,转引自Arnold & Brown,1999)。在基础英语教学中,有必要设计一些有意义、有一定挑战性的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学习者越是认识到完成或参与某一任务的价值,就越能够激发其参与的动力和努力完成这一任务的决心(Williams & Burden,1997)。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任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之主动参与任务的完成,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1激发兴趣的听写任务
听写(dictation)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考查英语专业学生全面语言技能的重要形式。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词汇量小、听力、语音技能薄弱的情况,容易对这样一种新的考查形式“知难而退”。为激发学生的听写兴趣,培养其听写能力,我将一些曲调优美、主题健康、发音清晰、语速较慢的英文歌曲引入基础英语课堂。以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听写部分的考查形式训练学生的听写能力,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听写兴趣,有效地完成了听写训练任务。
2.2具有挑战性的口语表达任务
在多年应试型英语教育的浸泡下,口语成为了大多数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弱项。为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我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些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口语任务。具体形式包括课前展示(presentation)、情景对话(dialogue)、小组辩论赛(debate)、英文短剧(short play)等。这些任务内容设计紧扣课文内容。在强烈的表达创造性设想和参与竞争、决策及表现的欲望支配下,学生忽视了“说”英语而带来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而在参与“表达”的同时得到了自我肯定和满足感,由此不仅促进了英语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动力,而且自然地完成了以英语进行表达和交际的任务。
2.3结合课文主题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外阅读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增强英文的语感,提高英文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除了向学生推荐英文报纸、期刊杂志、小说名著外,可就课文主题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例如“College English”第一册第六单元涉及能源的主题。在学习这篇课文前,我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搜索与能源有关的英文资料。并在课上将自己的阅读材料内容和阅读后的体会与同学们分享。通过这种课外阅读任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就某一主题展开主动阅读的意识。
2.4鼓励自由表达为主的写作任务
命题式的写作任务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达不到全面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效果。因此,我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了形式自由的定期写作任务,内容可以是生活随感、新闻见闻、诗歌剧本甚至故事童话。我还选出一些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让学生应用以上所学知识编写一个故事。通过完成这些形式的写作任务,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写作兴趣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技巧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生更在写作过程中学会了对课本中出现的知识点的应用,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
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是语言教学的目标,即在既定教学大纲、相对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师介入指导的前提下,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Littlewood,1999)。要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学习依赖性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习惯,就要在课堂上改变“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如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做客串教师,讲解特定的内容,由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结语
经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我对传统教学法的应用与创新适合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体会到,对传统教学法的应用与创新的具体形式远不止这些,由于受到教学经验尚浅及教学环境比较单一的影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待作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Arnold,J. & Brown,H.D.A map of the terrain.In J.Arnold (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Benson,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3]Littlewood,W.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Applied Linguistics,1999,20/1.
[4]Moskowitz,G.Enhancing Personal Development:Humanistic Activities at Work.In J.Arnold(e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干预;初次捐献机;血小板献血;负性情绪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到2014年6月来我站进行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员104例,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29.3±4.5岁;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使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并对两组献血员的心里状态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两组献血员在献血前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且无不良疾病的病史。
1.2 方法
(1)对照组在献血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
(2)观察组在献血过程中使用系统性干预护理[1],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和献血员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②献血前和献血员详细介绍仪器和流程,镇定献血员的情绪;③机采献血过程中,积极配合献血员调整舒适的位置,通过沟通镇定和转移献血员的注意力;④献血后帮助献血员包扎止血,交代注意事项;⑤准备葡萄糖口服液和牛奶等及时补充献血员的体力等。
1.3 临床观察指标
献血员的负面情况包括焦虑、恐惧和紧张,负面情绪发生率=(焦虑+恐惧+紧张)/总数×100%。
献血员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轻度+中度+重度)/总数×100%。
轻度:出现面色苍白和手脚冰凉等。
中度:出现胸闷、恶心和心慌等。
重度:出现重度眩晕[2]和意识不清等。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计算机统计学数据处理,若P < 0.05则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员心理状态情况对比
由表1可知,对照组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焦虑8例,恐惧5例,紧张6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36.54%;观察组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焦虑1例,恐惧1例,紧张4例,负面情绪发生率为11.54%,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使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献血员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负面情况出现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表1 两组献血员心理状态情况对比
组别分类
N(例)
焦虑(例)
恐惧(例)
紧张(例)
负面情绪发生率(%)
观察组
52
1
1
4
11.54
对照组
52
8
5
6
36.54
2.2 两组献血员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由表2可知,对照组在献血过程中轻度不良反应3例,中度不良反应2例,重度不良反应0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观察组在献血过程中轻度不良反应1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重度不良反应0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3.85%,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使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献血员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表2 两组献血员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组别分类
N(例)
轻度(例)
中度(例)
重度(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52
1
1
3.85
对照组
52
3
2
9.62
3 结论
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过程较长,且操作程序略复杂[3],容易造成献血员负面情绪的发生。使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献血员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出现率明显降低,使用系统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献血员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缓解献血员的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徐桂秋. 护理干预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员心理状态及献血反应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18(32): 3045-3046.
安全科学是研究技术应用导致的安全与危险这对矛盾的运动规律,以采取对策将技术危害控制在允许限度内,促进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达到保护人员身心健康和安全、避免物质财产损失和保护环境的目标的跨学科综合叉科学。安全统计学是安全科学发展的结果,与安全科学息息相关,以安全科学为本体,下面将结合安全科学的内容对安全统计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安全统计学定义
对安全科学进行研究就必须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把握事物间的联系,进行抽象与概括,以求认识事物的本质,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得出本质和规律。安全统计学是以安全科学为基础,是安全科学和统计学的交叉学科,以收集与安全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等统计技术为手段,对所研究的对象和数据资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分析出与安全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找到其规律性。基于统计学理论与安全科学学的原理,并参考有关文献[2-5],安全统计学定义为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们在生活、生产、生存领域与安全问题有关数据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揭示安全问题的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对安全生产规律进行预测和决策,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的一门方法论学科。
2安全统计学研究对象
安全统计学所研究的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生存领域的安全问题,不同于其他安全学科的以“统计”为研究手段,研究事故现象和过程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等问题,这种数量关系既包括安全生产领域的安全现象,也包括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安全现象,以及各种安全现象与社会、经济相互影响的数量关系,其范围几乎涉及安全科学体系中的各门学科,从大安全观出发,从社会各领域相互联系的角度入手,对社会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描述、分析和评价。
二、安全统计学的知识体系
1安全统计学学科基础
安全统计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新兴交叉学科,广泛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客观事实的大量观察来分析事故特征和变化规律,是在实现总目标前提下的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知识综合体,与安全学、社会科学、统计学密切相关,既有哲学、安全科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部分,也包括数量理论的知识。基于安全学的理论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关系,将其学科基础大致划分为以下三部分[8-10]:(1)安全统计学的指导科学唯物辩证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最一般的方法论科学,它为一切科学提供方法论基础,安全统计学当然也不例外,哲学是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根本,为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提供指导思想与哲学方法,其理所当然成为安全统计学的指导科学。唯物辩证主义是安全统计学的指导思想,处于安全统计学体系的最高层次,其理所当然成为安全统计学的指导科学。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安全统计学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反对弄虚作假。哲学中质和量辩证统一的原理又要求我们在质和量的密切联系中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哲学还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认识过程都是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安全统计学正是依照这个原理,从对大量个别事物的观察中,总结出现象的总体特征。另外,哲学关于认识论及事物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发展的原理,都是指导安全统计学认识事物的方法。(2)安全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安全统计学的基础学科是由一些安全科学和统计学的基础学科所构成的,它们是安全统计学的基础体系。这些学科包括统计学、数学、数理统计学、政治经济学、安全科学、系统科学、科学方法学、社会学等,为安全统计学实践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并将这些基础学科的基本原理、知识体系与方法等理论广泛应用于其安全统计学自身特殊活动与规律研究中,满足安全统计学交叉与综合学科属性对理论基础的广泛要求。(3)安全统计学的工程技术理论学科工程技术科学着重研究应用的基本理论、原理与方法,是指导生产技术的直接理论基础,同时又是联系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纽带。这些学科包括安全信息工程、职业卫生工程、矿业安全工程、石油化工安全工程以及冶金、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各种安全工程技术、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经济、系统可靠性、系统危险分析技术等均是安全统计学必须与之紧密协同的学科。
2安全统计学主要内容
一个学科的构成及其研究内容都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安全统计主要是对安全生产领域和社会、经济领域中大量事故现象的数量表现进行搜集、整理、描述、分析和开发利用,就是对事故现象的数量表现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或认识活动。安全统计学研究的是与安全有关的统计问题,运用到统计学原理与方法、安全学原理与方法、经济学原理与方法等。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把安全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两大部分。
(1)基础理论部分
安全统计学的基础理论是安全统计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如下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安全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如数理统计学理论、统计物理学理论、信息论、灰色预测理论等。二是安全统计学的方法理论,如统计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趋势预测方法等。三是安全统计学的体系理论,如体系结构、指标设置、相互衔接理论等。它们作为安全统计学的基础理论,是使安全统计学成为一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基本保证。
(2)应用理论部分
包括如下内容:一是安全统计工作的程序与操作规则,如统计时间要求、安全统计报表的填报、安全统计法规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安全统计数据的获取与等。二是计算方式,如各统计指标的计算公式等,即是安全统计学应用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三是安全损失评估方法,它主要用于对各种具体灾害的危害后果进行价值评价与估算。主要实际运用如下: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的方法是否正确和全面,决定着统计分析的结果准确性,主要包括原始记录、安全统计台账和安全统计报表等。安全统计资料的整理是将搜集的事故资料进行审核、汇总,然后将汇总的资料根据安全统计的需要编制成表,如按事故类别、事故原因和事故时间等分组。统计指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安全工作的不断加强,随着全社会对安全的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显得重要,已成为安全工作的重要信息支持和决策依据。安全生产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包括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安全生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行政执法统计指标体系、职业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煤炭工业统计指标体系。统计组织体系统计组织体系,是指为了使有关各方尤其是统计组织系统及其内部的有关各方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而建立的一种统计组织结构网络,如图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以后,对生产安全统计报告制度进行了改革,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了生产安全综合统计分析制度。有关行业事故由各相关部门统计后,以在安监系统内逐级上报为统计路径,即由事故发生地的区县安监局上报至省市安监局,再由省市安监局上报至国家安监总局;以事故发生的墓本情况为统计内容,由国家安监总局在第二年的第一季度通过官方媒体向社会统计结果。安监系统和煤监机构所进行的统计,不仅有工作对象状况的统计,还有监督、监察工作的统计,不仅有简单统计,还有统计分析以及综合分析。安全统计推断,就是以“安全数据库”为基础,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应用工程数学及时对数据进行统计推断,进而充分定性、定量分析评定比较系统的“安全度”,以便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或将隐患降至最小程度。安全统计推断的最大特点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用分析结果来推断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状况,监视系统危险的动态变化。事故损失评估事故损失[14],是各种外事故灾害造成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物质财产的损毁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时间的损失等方面的总称,此外事故损失还有人员伤害与财产或利益损失、经济损失与非经济损失等种类划分。所谓损失统计是指对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害后果进行统计,包括事故发生前的损失预测评估统计、事故发生时的跟踪快速评估统计和事故发生后的实际损害后果的统计,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两部分,事故经济损失可由直接经济损失与间接经济损失之和求出。
3学科建设
根据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事故类别,结合安全统计学的属性和内容,安全统计学与其他安全科学技术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间存在交叉,见表1。安全统计学的研究也是安全科学技术各个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与统计学交叉部分的研究[2,15]
三、安全统计学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科的高度分化与学科之间的高度综合。学科的综合化主要表现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地带生长出一系列新生学科,从而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的交叉学科群。其中有一类是由一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另一门科学的研究内容相结合而生成的交叉学科,安全统计学即属此类。它是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与安全有关问题的一门交叉科学,特点是研究方法属统计学。安全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如下:
1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就是通过对大量同类客观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去认识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社会客体中的现象更多地遵循统计规律,安全生产领域也不例外。统计调查中有许多方法,如安全统计台账、安全统计报表、安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
2统计图表法
统计表法是将事故资料数字变成表格,利用表中的统计指标来表示各类事故统计数字的表示关系,一般是根据统计表的资料,用点、线、面或立体图像鲜明地表达其数量或变化动态,事故常用的统计图有趋势图、柱状图、饼图。
3统计分组法
由于事故现象具有多层次性和多各类性,通过统计分组,将事故现象进行分类,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按事故发生的单位所在行业、事故发生所在的地区进行分组汇总统计事故数据。
4数量分析法
数量分析法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反映风险的各项指标进行整理分析,编制出各种指数,或者建立数学模型,揭示与安全有关的现象和事故过程中反映规律性的数量联系,揭示其发展变化中反映质的数量规定和界限的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可分为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
(1)静态分析方法
静态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等。安全统计学中的数量分析方法都是在可比的条件下,运用数学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规律性,所以统计工作就要借助于统计指标。作为安全情况衡量指标通常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绝对指标是反映一定历史条件下现象的规模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反映的是安全事故的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反应的是总体水平,如死亡人数、重轻伤人数、死亡事故起数、损失的工作日、经济损失量等。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有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将安全事件的总体组成和其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相对指标是绝对指标的比值,如百万吨死亡率、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其可以很明确地反映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安全管理发展情况和同期各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情况。平均指标是将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数量差异抽象化,它反映的是某单位在某一时间段、某个范围内的总体安全管理水平,如每起火灾平均损失折款数。抽样推断是根据随机原则,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总体某一现象的数量性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判断。抽样推断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概率论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
(2)动态分析法
安全生产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仅仅依靠静态指标来分析并指导生产显然是不够的。安全统计工作也不只是填写报表、累计数据,还必须对安全生产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描述。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事故现象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预测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动态分析主要采用时间数列、相关分析等方法。时间数列是将某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以时间数列为基础,计算现象发展的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分析现象发展变动的影响因素和趋势。在安全统计研究中,通过时间序列资料分析,可以在对时间序列的各种变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安全生产过去和现在所呈现出来的趋势和规律进行类推或延伸,利用一定的数量模型预测在未来可能达到的安全水平;可以通过计算各种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了解和分析安全生产的发展变化历程;可以利用有关时间序列的解析模型,通过长期趋势分析、循环变动分析等了解事故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相关与回归分析均属研究及度量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的方法,回归分析即被用来探讨诸影响因子与受动因子间在满足理论检验要求时存在的影响过程,选择的自变量将全部进入建立的模型中。在相关系数中,是通过对数据的x和y的综合平均离中程度来衡量x和y的线性相关程度的。生产工艺水平、安全投资能力、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政策、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行为等因素都对安全生产构成一定的影响,探索安全问题的数量关系能大致地说明这些安全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能够认识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机理,可以揭示安全生产领域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其规律性,可以预测下一时期事故变化趋势,并指导下一步的安全工作[16-19]。各种指数编制的基本方法是将需分析的不同时间或空间的数据组进行算术加权平均,分别得到各时间或空间的平均水平后,再进行比较。在动态数列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最小平方法、季节指数法等方法。当前统计实践中常用的有总量指标两因素和多因素指数及其体系,平均指标两因素指数及其体系。运用统计指数来分析复杂安全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分析安全现象总体的长期变化趋势,借助连续编制的动态指数形成的指数数列,也可以反映安全现象在长时间的动态特征。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统计学;实践教学
《统计学原理》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宏地、直观地、有条理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统计学原理》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几个概念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加大分析、判断力度,突出实用特色,注重统计工作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本质上创造了一种模拟实践的环境和过程,在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又称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或体验模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课程中的要点和难点。基本的知识点是案例教学的支撑点,一个案例可能涉及到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因此,案例和知识点之间应该做到明确对应。例如高职《统计学原理》课程的讲授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采集方法;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方法;统计数据的描述;时间序列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简单统计推算方法等。教师在编写和讲解具体案例时,应根据课程的章节与内容要求,紧密结合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知识点,提出问题,收集数据,使每一个案例尽可能包含本所章节所有知识点。
2.以现实环境为背景。
案例教学以现实环境为背景,案例多取材于现实问题,是实际存在或曾经发生过的典型事例,通过研究现实世界中群体现象数量表现出的内在规律,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统计学原理和定理取材于丰富的现实世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真实而典型的素材分析研究和总结规律,从而能够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高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选取合适的统计案例
选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统计案例应将统计理论知识融于具体实例之中,并且与课本知识点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构建案例教学的基础。首先,从教学功能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适合内容比较复杂、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其次,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来看,案例要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脱离了教材内容,偏离了教学主题,就无法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目的。同时,案例选择一定要有现实性和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活生生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思考。例如对于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基本思想,可以选择控制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案例来讲解,从而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外,统计学的案例教学中要明确问题,案例选取应当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通过统计分析做出明确的判断。
(二)适当应用统计分析软件
在进行统计调查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大量的实际数据,适当地在高职统计案例教学中辅助以统计分析软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案例实践教学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统计软件,比如Excel、SPPS、SAS等应用较广的统计软件。这些统计软件功能非常强大、普及程度很高、而且本身拥有完整的统计分析工具,如描述统计分析工具,方差分析工具,回归分析工具等,这些分析工具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现有数据进行处理;另外,上述统计软件都带有很强的模拟工具。大多数概率统计公式都比较抽象,如果需要生动地展示其原理,就可以进行各种数据模拟和试验,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案例数据。
(三)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活动
应用性和实践性是高职统计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学生运用统计学中所学基本知识点,通过亲自搜集数据,亲自尝试编写案例,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案例,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途径之一。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本地大型超市和电器商场进行大型的统计调查实践,通过搜集有关消费者数据和产品数据,对当地的消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这些调查都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的设计、分发、回收和数据的汇总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而教师负责指导和整体把关。教师则根据每个同学的兴趣,成立学习小组,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完成数据的整理工作和统计案例的编写。除了鼓励学生组织研究合作小组之外,还可以由任课教师牵头,组织大型的统计调查活动,就他们所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内容可以涉及校内和校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大学生网恋情况调查研究,大学贫困生生活现状调查等。
(四)注重与所学专业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