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欧姆定律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物理 欧姆定律 复习

在物理复习的整个知识体系中,电学知识板块儿尤为重要。一是:它占整个三式合一理化试题物理部分的40%左右,即70分中的近30分属于物理电学试题。二是:电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已凸显出来。而要学生全面掌握、领会初中阶段电学知识,对于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难度。从教以来我听过一些初中电学复习课:有的先把所要用到的电学公式板书在黑板上,再讲典型例题,接着练习;有的则通过学生作题中所反馈的问题对知识进行补充强调,再练习;有的直接强调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多看教材,然后讲例题等。复习中讲例题没错,但选择的例题过多,又无代表性,既延长了复习时间,又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久而久之,学生疲劳,老师厌烦。要使复习课在短时间内生动、奏效,应选择恰当的例题,在讲例题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归纳和升华。

复习课,一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学方式多样化等新课程理念;二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三要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把学到的知识归纳起来,从而便于提练和记忆。所以对电学的复习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电器起步,从典型例题入手进行归纳总结。

例1:如图-1是一个玩具汽车上的控制电路。小明对其进行测量和研究发现: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为1Ω,保护电阻R为4Ω。当闭合S后,两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6V和2V,则电路中的电流为?摇 ?摇?摇?摇A,电动机的功率为?摇?摇 ?摇?摇W。(这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经陕西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8年审定通过的《物理课堂练习册》中的一道题)

学生通常按下列方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

R中的电流:I=U/R=2V/4Ω=0.5A,

电动机中的电流:I=U/R=4V/1Ω=4A,

由此得第一空电路中的电流就有两个值0.5A和4A。

于是第二空的对应值为:P=UI=4V×0.5A=2W与P=UI=4V×4A=16W。这就存在两个问题:

1.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两个串联元件中的电流不相等,与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相矛盾。

2.由串联分压原理得:U:U=R∶R=1∶4,得:

①当U=2V时,U=8V,得到U+U=2V+8V=10V≠U源;

②当UM′=4V时,U′=1V。U′+U=1V+4V=5V≠U,这与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相矛盾。

对此,应找出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点间的联系,那上面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首先,应对欧姆定律有深入的理解。

例2:如图2所示电路(R≠R≠R)。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1.对电路状态的分析。

(1)当S、S、S都闭合时,R与R并联,并联后作为一个整体再与R串联。A测R中的电流,V测R或R两端电压。

(2)当S、S闭合S断开时,则由图-2演变为图-2(a)到(b)。

R与R串联,R处于断开状态,A测整个电路中的电流。

(3)当S、S闭合S断开时,则由图2演变为图-2(c)到(d)。

R与R串联,R处于断开状态,V测R两端电压。

2.欧姆定律中涉及I、U、R三个量间的关系。

(1)欧姆定律中的I、U、R三个量是针对同一个用电器或者同一部分电路而言的,即必须满足“同一性”。

当图-2中的S、S、S都闭合时,A测R中的电流为I,V测R两端电压为U。此时能否用U与I的比值来计算R或R阻值呢?(即R=U/I)。

如果R=R时,由于R与R并联,所以R两端电压U等于R两端电压U,即U=U=U。根据R=U/I得R=U/I,R=U/I。这样计算出的R2的值虽然是正确的,但属于不正确的方法得出了正确的结果,实属偶然巧合。

若R≠R时,那么R=U/I,若再按R=U/I来计算R的电阻值就没有上述的巧合了。因为电压相等是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R、R中的电流是不相等的。上述中错误地认为R、R中电流相等。这里的电压是R两端电压,而电流是R中的电流,电压与电流是两个不同电阻(或用电器,或电路)的对应量,也就违背了“同一性”。

这就告诉我们,在应用欧姆定律解题时,一定要遵循“同一性”原则,切忌“张冠李戴”,电学中的所有公式都不能违背“同一性”原则。如:W=UIt、Q=IRt、P=UI等。

(2)欧姆定律中的I、U、R三个量必须是同一状态、同一时刻存在的三个物理量,即必须满足“同时性”。

在图-2中,当S、S闭合时,R中的电流大小与S、S闭合时R中的电流大小是否相等?

在图-2中,当S、S闭合S断开时,不难看出,R与R串联:I=I=I则I=U源/(R+R);当S、S闭合S断开时,R与R串联:I=I=I,则I=U/(R+R)。因为R+R≠R+R所以U源/(R+R)≠U源/(R+R),即两次电流不相等。S、S闭合时,R中的电流大小与S、S闭合时R中的电流大小不相等,这是因为S、S闭合时与S、S闭合时电路状态不同,R是在不同的状态下工作,不是同一时间内电流的大小,电流不相等。

在利用公式计算的过程中,不能用第一状态下的量值与第二状态下的量值代入关系式计算。如:要计算R的电阻值,就不能用第一状态下R两端的电压值与第二状态下R中的电流的比值来计算R的电阻值。在计算电流、电压时,也不能这样处理。

因此在利用公式计算时,带值入式的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状态下的物理量,必须满足“同时性”。

(3)欧姆定律中的I、U、R三个量的单位必须同一到国际单位制,即I―A、U―V、R―Ω。即应满足“统一性”。

除各物理量的主单位外,还应记住常用单位及其单位换算关系,将常用单位换算为国际单位制单位,在利用其它电学公式计算时也要统一单位。

如:电功的公式W=UIt中,各物理量的对应单位:U-V、I-A、t-S;这样W的单位才是J。电热的公式Q=IRt中:I―A、R―Ω、t―S;这样Q的单位才是J。电功率的公式P=UI中:U-V、I-A,这样P的单位才是W。

我们要确定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

1.欧姆定律只对一段不含电源的导体成立,即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因此,欧姆定律又称为一段不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例1中涉及到电磁转换的知识,电动机工作时实质上也是一个发电机。电动机工作时,其闭合线圈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对流过电动机线圈中的电流有一定影响。

实际上图1相当于一个“RL”串联电路,总电压的有效值不等于各分电压有效值的代数和,即U≠U+U。但得到的电流有效值的关系I=U/Z与直流(或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相似,各元件上的分电压与该元件的阻抗(Z)成正比。

虽然电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阻抗目前初中阶段无法计算出来,但无论电动机工作时产生的阻抗为多少,电路中的电流都等于电阻R中的电流,即I=U/R=2V/4Ω=0.5A。电动机两端的实加电压等于总电压(电源电压)减去电阻R两端的电压,即U=U-U=6V-2V=4V。则电动机的功率为:P=UI=4V×0.5A=2W。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述分析说明,电阻R所在的这部分电路与电动机所在的这部分电路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电阻R所在的这部分电路是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而电动机所在的这部分电路电能只有少部分转化为热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前者属于纯电阻电路,后者属于非纯电阻电路。

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的时候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例如电熨斗、电暖气、电热毯、电饭锅、热得快等。而电动机、电风扇,等等,除了发热外,还对外做功,所以这些是非纯电阻电路,欧姆定律不再适用。由欧姆定律导出的公式也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如:W=IRt W=U/Rt Q=UIt Q=U/Rt P=IR P=U/R等。)

2.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体和通常状态下的电解质溶液;但是对于气态导体(如日光灯管中的汞蒸气)和其它一些导电元器件,欧姆定律不成立。欧姆定律对某一导体是否适用,关键是看该导体的电阻是否为常数。当导体的电阻是不随电压、电流变化的常数时,其电阻叫线性电阻或欧姆电阻,欧姆定律对它成立;当导体的电阻随电压、电流变化时,其电阻叫非线性电阻,如:电子管、晶体管、热敏电阻等,欧姆定律对它不成立。

3.欧姆定律只有在等温条件下,即导体温度保持恒定时才能成立。当导体温度变化时,欧姆定律对该导体不成立,因为电阻是温度的函数。

在讲解欧姆定律的应用时,常举白炽灯的例子,实际上白炽灯的钨丝在温度变化很大时电阻具有非线性,随着电流的增大,钨丝的温度升高很多,其电阻也随着变化。对非线性电阻,欧姆定律不成立,但是作为电阻定义的关系式R=U/I仍然成立,只不过对非线性电阻,R不再是常量。

综上所述,例1中第一空电路中的电流有两个值0.5A和4A,一个是在纯电阻电路(电阻R)中用欧姆定律算出的电流0.5A。另一个是用欧姆定律计算在非纯电阻电路(含电动机的电路)中的电流为4A,显然不对。

通过对例1的全面、透彻的分析,我们对电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升华:(1)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2)判断电表的作用;(3)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注意“三性”;(4)复习了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相关电学公式;(5)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学生能够领悟到,复习不是为了解题,而是要掌握知识的前后联系,优化知识结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发散思维,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从而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较过.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阎金铎,田世坤.初中物理教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梁绍荣等.普通物理学―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案例分析丛书,(初中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欧姆定律知识点范文第2篇

1.欧姆定律的理解问题

欧姆定律是电力计算的基础,在初中阶段我们只是简单地对欧姆定律做一些介绍,但是许多同学还是对于基本概念问题感到疑惑,如果学生在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上犯了错误的话,将会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大的错误.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段电路中,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欧姆定律逐渐被人们看重,世人也逐渐明白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在初中物理中,老师主要建立学生对于欧姆定律的根本认知,让学生了解定律中的内涵,在变换知识重点时也可以迎刃而解.欧姆定律只适用于最简单的纯电阻电路,但是这在初中范围内已经十分实用了,不考虑在工作时的损耗,电能直接转化为内能.在解决欧姆定律的问题时要使用标准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使用伏(V)、安(A)、欧(Ω).例如在题目中对于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在电流流过时改变长短、改变横截面积、改变导线的材质等方法,这些因素是否会改变导线的电流变成了学生和老师进行探讨的课题.根据公式,改变横截面积与改变导线的材质会使电流的大小改变.电阻的概念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很多同学不知道电阻其实是导体本身的属性,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质与属性,电阻值只是为了计算时方便使用的一种计量单位与外加的电压与电流并没有什么关联,所以要改正学生所想的电阻随着电压改变的错误观点,要及时在学生的脑中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2.基本概念的应用问题

欧姆定律中的基础元件其实很简单就是导线中的电阻,欧姆定律中主要讨论的就是电压、电流与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电流随着电压与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多个变量的问题要尽量将变量统一成为一个,这样方便学生对于事物的处理能力,在初中学习生活中要使学生尽量掌握这种方法帮助解决其他的物理问题,当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时,可以进一步地学习电学知识和简单的电力计算,这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在基本元件使用时,学生要注意电阻在电路中是串联还是并联,在使用情况不同的场景下,电阻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却恰恰相反.在并联的情况下,每条支路的电流总和为从电源出来的电流,这条定律在现在大学的知识中依旧使用,只是变得更加高级———在一个节点流入和流出的电流之和为零;并联电路的电压都是相同的.在串联的情况下,回路中的电阻的电流都是相同的,电压根据电阻进行分压.在使用基础式子时,学生要理清串联与并联之间的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才可以记住繁琐的知识点.在题目中我们经常看到通过改变支路的个数或者电阻的个数来讨论电流与电压的大小,经过这样的问题,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清楚准确地了解并联与串联的关系导致电流电压的不同.

3.基本元件的使用问题

在初中物理知识中,主要使用的基本元件是电流表、电压表和变阻器,这些元件是最基本的,不仅仅要在题目中能分辨出它们,还要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自在地使用这些元器件.这些内容是学生无法立即掌握的知识,要经过长时间的演示才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些仪器的使用与操作.这项工作要直接将学习的内容建立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要让学生对于这项实验有误解,不带有一丝疑问地学习下去,认真地做好演示.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选择在上述中说过的控制变量法,对于所拥有的三个变量进行限制:如固定电阻不改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固定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看清变量之间的实验关系.要直接在电源的正极开始,按照正极入、负极出的原则进行接线,要将线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电压表要并联在电阻上,这样不会使线路断路,不要忘掉电源和滑动变阻器在线路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根据真实的题目来进行连线.这时候电流表所显示出来的数为所接线路上的电流值,电压表所显现出来的数字为所并线路上的电压数值.

4.欧姆定律的变量问题

在初中物理的欧姆定律的讲解中,变化量的问题往往是难住学生与老师的一类的题型,难住学生使学生无法在知识中找到有效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难住教师是因为教师因为这类题目过于繁琐,无法将这类知识有效地、系统地将学生教会,所以找出有效的方法教给学生是解决变量问题得分少的方法.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先从一个电阻的问题讲起,再扩展到两个电阻、三个电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逐渐拓宽学生的思路,逐渐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找到学习的目标以及方法.当定值电阻接在电源两端后,电压由U1变为U2,电路中的电流由I1增大到I2,这个定值电阻是多少呢?很简单利用欧姆定律的概念就可以解出ΔU=ΔI•R,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得到电阻的值.当难度增加时,由一个电阻变为两个电阻,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电压表V1的变化量为ΔU1,电压表V2的变化量为ΔU2,电流表的示数为ΔI,在这样的问题上将变化电阻上的电压与电流之比转化为定值电阻上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将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固定的关系之间的数值,明显地简化了许多变量问题的计算.当变量变为三个电阻时,难度进一步的增大,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部分学生放弃了这类题,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我们要将三个电阻尽量化为两个电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可以恢复自信心,跨过思维障碍.通过电压表与电流表的位置,将电阻进行合并,这样不管有多少电阻都可以化简为两个电阻,这样学生会感觉题目简单多了.

5.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在碰到复杂的电路时,很难将线路在实验台上理清或是自己设计实验电路是没有思路,不了解线路是怎样的,无法在原有的知识上将思维进行发散,让自己的思维投入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中,在每做一步实验步骤时要仔细想一想,这一步会对实验线路有怎样的影响,不要只是照葫芦画瓢,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实验时会遇到许多他们无法预测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不要惊慌,仔细分析,当解决一类问题时,学生的激情就会提升上来,会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所以改变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对待问题的好奇心和决心.对待问题要举一反三,进行逻辑思维,对于电路要进行不断的猜想,这样得到的结论才是有意义的,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的阶段,即使不成功也会提供给自己不少的经验,在实验中找经验才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之间也要有沟通和交流,让彼此的思想互相交流一下,有助于电路的优化,群策群力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欧姆定律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串联电路 电表示数 判断方法

在电学知识考查中,对电表示数变化的判断是学生反映出来的一个难点,因为这类题是知识点的综合也是学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现对此类题的分析作一下知识点的汇总和方法的总结:

一、必备基础知识

首先,学生要必备如下知识点: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2.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长度越长,电阻越大。3.滑动变阻器的变阻原理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4.对串并联知识的理解梳理。

下面,笔者以串联电路为例总结一下各电表示数变化判断的几种典型方法。如右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左滑动时,分析各电表的变化情况。

二、几种常见的判断方法

法一:层层推进法。

当滑片向左滑动时,L2接入变小得R2接入变小、R1不变,由串联得R总变小、U总不变。由欧姆定律得I总变大,由串联得I1、I2接入均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R1不变,I1变大,得U1变大,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U总不变,U1变大、由串联得U2接入变小,即V2表的示数变小。

对刚学完基础知识初次跟学生研究讨论这种表头示数变化的题型,建议用这种“层层推进法”,让学生对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电流特点、电压特点以及欧姆定律能更好地熟悉并加以灵活应用。

法二:综合分析法。

综合串联知识:I1=I2

U1+U2接入=U总,为定量

欧姆定律:I=U/R

U1/U2接入=R1/R2接入

因为R1不变,R2接入变小,得R1/R2接入变大,即U1/U2接入变大,所以U1变大(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U2接入变小(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R1不变,U1变大,得I1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在学生对串联知识及欧姆定律灵活应用的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老师可以再推广综合分析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分析能力,且让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法三:极端思维法(极限法)。

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令最后滑到最左,U2接入最后变为零,这样能快速得出U2接入变小即得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而U总不变,由串联知识可得U1变大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R1不变,U1变大,得I1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若滑片P向右滑动时,令初始滑片在最左端,R2接入初始为零,得U2接入初始为零,这样能快速得出U2接入变大,即得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而U总不变,由串联知识可得U1变小,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R1不变,U1变小,得I1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学生能掌握极端思维法的要领,解决问题就会简单便捷。在力学的问题中也能得以方便使用。

示例一:小明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塑料直尺放在圆柱形水杯上,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图(a)所示。往直尺两端放不同数量的相同硬币,并调节硬币位置,使直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b)所示。若从左、右两侧各取下一枚硬币,则直尺______端将下沉。

这题各取一枚可以变通理解为各取走相同枚数,极限法以左侧枚数为标准全取掉,可快速得知右端下倾。

示例二:如右图所示,斜面长1m,高0.4m,用大小为5N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将重10N的铁块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仅使倾角θ逐渐增大,此斜面的机械效率将逐渐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欧姆定律知识点范文第4篇

七个模块共98个知识点以及单位制和实验的要求。98个知识点中包含4个必考模考的56个知识点和3个选考模块的42个知识点。对知识点的要求分Ⅰ级基本要求和Ⅱ级较高要求,将全部28个Ⅱ级要求放在4个必考模块中,其中必修1有7个,必修2有9个,3-1有9个,3-2有3个。

二、2013年高考物理试卷中试题知识点分布情况

第1题考查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第2题考查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

第3题考查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电势差。

第4题考查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第5题考查动能、动能定理。

第6题考查静电场、电场线、电势能、电势、等势面。

第7题考查抛体运动。

第8题考查理想变压器。

第9题考查弹性势能。

第10题考查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探究)。

第11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第12A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温度和内能、气体实验规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12B题考查受迫振动和共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狭义相对论时空观与经典时空观的区别。

第12C题考查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普朗克能量子假说、黑体和黑体辐射。

第13题考查电流、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第14题考查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第15题考查圆周运动、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力加速度、带点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三、2013年高考物理试卷试题特点

纵观今年的江苏物理试卷,稳中有变、感觉难度较往年稍有降低。在试题创新方面,今年试题中一部分从考生生活实际出发命题,一部分从考生熟知的甚至于反复训练过的问题中挖掘。在每部分试题中,总是首先确保考生的基本得分。而每部分题的压轴题,命题思路清晰,难度上,以保证试题的选拔功能。

1.稳中有变,部分题立意新颖

试卷结构稳定:整卷满分为120分,题量为15题,分为单项选择题5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多项选择题4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实验题两题,电学题8分,力学题10分,共占18分;选修题部分3个题,为3选2,占24分;计算题为3题,分值分别为15分、16分、16分,共计47分。这与近几年的高考几乎完全一样。

考查的内容也基本稳定:对必考部分:单项选择题3道力学题2道电学题、多项选择题2道力学题,2道电学题,实验题1道力学实验,1道电学实验,计算题1道力学题,2道电学题。力学与电学题量的分配,近几年一直相当稳定。

部分题考查手法比较智慧,立意新颖,让考生耳目一新,如第2题,以生活化的背景进行考查,“旋转秋千”可能就是学生玩过的游戏,第5题球碰撞,从图中测量,比较速度,命题思路独到,考查方向清晰。

2.覆盖面广,突出重点

试卷的考点分布面广:必修1中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质点的运动、摩擦力、力与运动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等;必修二中考查了斜抛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行星运动三定律、动能、动能定理、圆周运动、能量转化与守恒等。选修3-1中考查了场强的叠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与传感器、动态电路的结合、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等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及伏安法测小灯泡的功率P和电压U等;选修3-2中考查了变压器原理、电容、动态电路的综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与带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选修3-3涉及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阿伏伽德罗常数等核心考点;选修3-4中涉及受迫振动;相对论初步、光的折射定律等;选修3-5中考查了德布罗意波长与动量、动能、质能方程、玻尔原子结构理论、动量守恒定律等考点。实验部分有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式、实验设计、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

3.注重能力,体现方法

在试题的分析中,考生如果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会陷于泥潭而难以自拔,要想快速分析并解决问题,需要考生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单选题的第2题:对于A、B做圆周运动半径大小的确定,如果用常规的画图并进行力的分析求半径的话,本题将是十分复杂的,若采用极限分析法,即当“旋转秋千”转动的角速度很大,A、B将被甩起,易知A的半径小于B的半径;选择题的第3题在处理时得将圆环上分布的电荷等效成一点电荷,有效考查了等效思想方法等。选择题第5题的闪光照片考查考生解决原始的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新颖的一种试题面目,可以从图中得到信息,可以测量小球碰前后的位移得到速度大小关系,也可以测得角度,用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速度关系。第9题借助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的思想。

四、对选择题第5题的分析

首先要根据照片的信息,知道两球速度大小近似相等。

(1) 由图可知,碰撞后白球速度大小约减小到原来的0.6倍,灰球速度大小约是白球碰撞前速度的0.6倍。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

据此可推断,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30%。

(2)设碰撞前白球的速度大小为2v,由图看出,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速度之间的夹角约为60°,设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动量守恒得:水平方向有:m・2v=2mv′cos30°,解得 ,则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即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约占碰撞前动能的■。

五、对今后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建议

2013年试卷对新课程的实施和对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必将直到很好的引领作用,物理教学应从“题海”中跳出来,把时间多花在对物理知识的汲取和领悟上,熟读课本,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体验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加强方法教学,变式,加强举一反三,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育的本源。为此,提以下建议:

1.紧扣课本,抓“过程与方法”,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达成。

2.重视考查主干知识,计算题突出考查建构物理模型、分析物理过程。

3.研究试题特点,把握命题思路和试题难度,明确考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4.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器材的使用和选择、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试验评估。重做《高考说明》中的几个实验。

5.强化规范答题训练:

欧姆定律知识点范文第5篇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拓展教学不但与课标要求相符,也体现了现代教育新理念.

笔者以德育与实验拓展教学为例谈点体会.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拓展教学

在新课标下,重视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渗透与拓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1.把握物理学史,进行德育拓展

在初中物理中,物理原理、物理规律大多是由物理科学家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的.在教材中,有些插图与资料对一些物理科学家的科学事迹、科学贡献、学习态度等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这些都是良好的德育素材,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科学,感受物理学家为真理不断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以熏陶学生情感.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形成背景,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方法.

例如,在讲“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介绍欧姆探究“欧姆定律”的故事:因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缺乏电流测量仪器,欧姆想方设法,在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才制成了精确的电流测量仪器——电流扭秤.同时,当时电源缺乏稳定性,他又经过5年时间才找出有稳定电压的电源.这样,让学生体会欧姆的那种敢于批判自我、求实、创新的探索精神,感受其坚持不懈的毅力,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建立正确的学习情感态度.

2.善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拓展

在物理教材中,体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体现了客观存在,也体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教材知识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同时,在物理教材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并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物理拓展教学中,在教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可适时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讲“运动的概念”时,教师可渗透相关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物质是变化的、运动的.然后教授系列知识点,由微观分子热运动至宏观事物机械运动,由摸不着、看不见的电磁运动至光折射、反射与传播等,让学生明白:运动的本质即物质的运动,而方式是各式各样的,并能够相互转化.但运动也是非常复杂的,因而平时说的运动则是以某一参照物来说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又如,在物理知识中,有些物理公式、物理概念是由实验推理而得,如欧姆定律、反射定律等.因知识与经历有限,学生有时会对一些知识产生怀疑,此时教师应鼓励与引导学生不局限于书本,敢于质疑,大胆探究,以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培养学生求实务真、科学严谨的品质.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拓展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重要的学习手段.因此,在拓展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实验拓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1.开展拓展教学,凸显探究过程

过程与方法是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加强实验过程,让学生观察与体验物理知识形成过程,使其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实验原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课堂演示实验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由“看热闹”转变到“看门道”,把握所教知识,提高相关技能,这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际上,实验服务于教学,可帮助学生把握知识与概念.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展示物理过程,凸显探究过程与实验原理,让学生体验知识,构建认知结构.

例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应利用实验拓展来探究压强概念,可以突出物理过程,帮助学生由现象观察中逐渐把握压强本质,使其认识到过程的作用.

2.开展拓展教学,诱导多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