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工程的出路

电气工程的出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工程的出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气工程的出路

电气工程的出路范文第1篇

1 设计工作 

1.1 设计现状 

高速公路包含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房建、机电、安全设施、绿化等工程,设计上一般采用联合体中标分专业各自设计的原则,并没有建立起相互沟通的联合设计机制,这样不但容易造成重复设计,并且由于设计标准的不一致,导致机电工程不能正常实施。 

1.2 改进措施 

由于机电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提高设计质量是做好机电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首要。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划清各专业的设计范围。从项目整体出发,并结合工程实施时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各单位工程设计范围,例如隧道工程中就不需要设计洞内机电设施预埋,在机电工程中进行统一设计。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了土建预埋与设备安装之间矛盾。二是机电工程由于涉及预埋较多,设计必须前置且与相关单位工程进行联合设计。在桥梁中央带内缘防撞护栏内需要预埋过桥管线托架,预埋形式、间距需要同机电相结合;房建工程中需要同机电工程结合主要有以下内容:(1)各收费站设备机房室内平面布置、使用面积、室内环境、设备专用电源和防雷接地要求,以及电缆引入室内人井,电缆爬架、专用配电箱位置、各机房间线缆连接所需沟、槽、管、洞尺寸和材料等详细要求;(2)机电设计单位应提供机电工程场区管道通用示意图。通用示意图必须明确从收费广场边井到机房大楼局前井、广场边井到配电房及局前井到配电房的管孔数量、规格和材料要求,并明确人手孔的几何尺寸、防水和设置要求,管道具体路由及人手孔设置的位置和数量;(3)收费广场土建工程的收费岛上预埋管道及设备基础、收费亭以及收费广场下横穿管道和人手孔等收费土建工程。 

2 合理安排机电工程招标工作 

机电工程一般做法是待施工单位进场后,要会同区域联网中心、运营单位、设计单位进行联合设计,其目的性是结合实际情况,完善施工图设计。因此就需要机电施工单位及早进场,抓紧时间进行联合设计,对发生变更之处,结合相关单位及时进行修改。 

机电工程工期一般较短,根据工程实际规模,大约在三至五个月左右。施工的重点虽然为设备的规模化购置与后期的安装调试,但通信管道工程敷设等前期土建工程施工进度对机电设备安装能否按期展开,或能否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留有合理的施工周期影响很大。实际上,这种影响在以往的高速公路项目中几乎都存在。因此,为了实现土建工程与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有效衔接,必须严格控制通信管道工程敷设等前期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考虑到上述因素,机电工程招投标时间最好安排路基、房建工程已实施过半情况下进行,待招标结束施工单位进场后,可以有充足时间进行联合设计,同时与主体、房建工程提早结合,准备通信管道工程敷设等前期土建工程。如果招标安排过早,受政策变化因素影响容易产生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如果安排过晚,通信管道工程敷设等前期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就不能得到保证,同时联合设计也会很仓促,不能起到完善设计的作用。 

3 施工前期阶段 

3.1 依据公路项目实施整体安排,编制机电工程施工计划 

由于路基工程、房建工程中涉及机电土建内容,如中央分隔带管道、结构物中央分隔带桥架及过路横管、房建工程中的通信设备室及监控室的设置及线路的布设等。应在项目开工前,就站在整个项目实施和实现项目总工期目标的高度,依据土建和机电紧密衔接的原则,结合机电工程的特点,及时编制机电工程施工计划。合理划分机电与土建和房建工程的界面很有必要。根据机电系统的规模,机电系统实际的安装调试工期一般为三个月左右,但前提是所有的预留预埋件和施工界面都能够为机电系统及时提供。因此,机电工程的顺利施工离不开主体、房建等工程为其提供良好的施工界面和路由的前提。 

3.2 中央分隔带内通信管道预埋一般做法 

通信管道主要为路基中央分隔带内通信硅芯管。一般路面结构层厚度为72CM左右,为防止通信硅管受冻和绿化植物影响,埋置深度不小于80CM,这样就需要将通信硅管路床范围之内。为确保路基工程刚度路床均为灰土,一般情况下都是做完路基灰土后机电施工单位再用小型挖掘机开挖通信硅管,由于灰土强度高挖掘进度非常慢,而且容易破坏已做好的灰土层。 

3.3 紧急电话和监控横穿线路预埋一般做法 

机电工程中在路基边缘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紧急电话和监控设备,需在设备与中央分隔带之间横穿路基预埋通信硅管,一般情况下由机电施工单位待路面刚性基层完成后进行开挖基层再预埋,由于基层强度较高开挖时很费力,而且对路面整体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有的工程直接变更为顶管方法,无形中大大增加了工程费用。 

3.4 改进措施 

为解决一般做法中的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深公路(承唐界至南小营段)高速公路做法,笔者提出在路床施工时,提前直接预埋中央分隔带内通信硅管。这样可以避免二次开挖灰土层,同时也加快了工程进度;同时在路面摊铺基层前先行完成横穿管道的铺设,这样做不但不会路面工程整体质量和进展,而且能够节约预埋成本,加快机电工程的施工进度。只有通过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土建工程与机电工程的无缝衔接。 

3.5 提前考虑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和收费站的外电接入问题 

及时提供有效电源,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的前提和基础,以往的许多高速公路项目都因供电不及时而造成机电设备和系统加电调试不及时,甚至有的根本来不及进行系统联调就仓促开通,留下不少安全隐患。 

4 结语 

电气工程的出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安装;困境;出路

国家经济建设与电气工程存在紧密联系,只有实现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才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近些年来,我国机械设备更新速度较快,但与之相对应而存在的电气工程安装技术则难以实现短期的提升,电气工程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1电气工程安装现状

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发现,现阶段电气工程安装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我国电气安装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还有可能为电梯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具体来说,近期工程安装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电气工程安装材料质量不高。众所周知,工程材料是电气安装工程的主要安装对象,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电气安装工程材料市场却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很多供应商为了自身利益,为用户提供假冒伪劣产品或是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安装材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气工程安装质量不高的现状。不仅如此,受时间条件的影响,为了能够在约定期间内完成工作,承包商往往偷工减料或是将工程层层分包,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提升。其次,监督管理不到位。在电气工程安装施工过程中,必须对相关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否则很有可能会给施工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气工程系艺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别。而通过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电气工程安装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工程专业知识,导致施工管理效率偏低,工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标准。最后,安装现场比较混乱。想要安装电梯工程材料,管理人员必须投放大量的人员,而在人员短缺时,承包商往往通过雇佣临时工来解决人员短缺问题。由于临时雇佣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导致施工现场经常发生混乱。不仅如此,电气施工现场专用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由于缺少质量检测资料的保障,往往会出现部分材料不合格等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能导致施工进度的延后,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不高等问题。

2电气工程安装对策

为了实现电气工程材料安装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并将近期工程材料安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掉,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应当在深入了解电气工程材料安装面临难题的基础上,实现对症下药,这样做才可以实现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电气工程安装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把关电气工程的安装材料质量。电气工程安装是以相关材料为基础的,它是决定电气工程安装质量的物质基础,也是确保电气工程材料安装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必须对电气工程的安装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从材料的筛选到材料的使用,整个流程实现全面监管,一旦发现材料出现问题,立刻用其他后备材料进行补充。与此同时,还应当对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材料的基本性质进行全面把控,做足准备工作。电气工程安装管理人员应当设立专门的材料检验部门,避免工作人员在检验过程中,由于马虎等原因将劣质材料应用到电气安装活动中。除此之外,电气工程安装管理人员还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使其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2)加强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想要进一步提高电气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之前,应当对管理条例进行深入的研读,并以管理条例为依据,实现电气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严格把关材料安装的高度和距离等问题,避免由于工作失误导致的材料浪费现象的发生。(3)加强电气材料安装质量的把控。电气工程材料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把握不当,就很有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近些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对电气安装所应用材料的质量把握,对于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绝对不能对其进行安装。与此同时,还应当以难度系数为依据,对电气工程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与此同时,针对技术要求较高和施工难度较大的电气施工材料,还应当在施工前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培训,尤其在具体的安装活动中,严格按照施工标准来开展工作,以此来不断提升员工的材料安装技能,避免安装过程中出现问题。

电气工程的出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BIM实施;要点

正文:电气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存在问题,不仅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造成严重的电气安全事故,严重的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重要性。通过BIM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中的应用,为建筑工程复杂的电气设计找到了有效的出路,对提高电气设计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BIM在建筑专业上的逐渐成熟。现阶段,BIM在建筑电气专业上的运用究竟是怎样一种发展水平,值得认真分析和研究。

一、BIM在电气设计中的主要内容

BIM在电气设计中的主要内容:执行全面的设计分析,在进行电气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对电气设计进行分析,同时还对建筑的整体结构可靠性以及建筑的其他性能(例如气候、视线、人流、气流、热、光、声、环保、节能、绿色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多专业协同,通过利用BIM的信息共享功能,能够有效的改善传统设计流程,多专业、多人在同一模型中进行设计,便于设计人员进行交流。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电气设计,能够更加快捷的创建建筑电气设计的三维制图,同时采用参数化设计,能够自动更新设计人员新添加的内容,进而自动生成图纸所需要的电气元件的明细表,便于电气施工人员理解,为建筑工程的电气施工带来很大的便利。与2D的CAD 技术相比,BIM 技术具有以下优点:BIM是数字化数据库的设计模式,更强调绘图前的基础设置过程;BIM提供项目参与方3D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多种专业设计人员更有效的互动;BIM可实现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信息构建;BIM能够为建设项目全寿命期各参与方提供相应的分布式模型。

二、以实例概括BIM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实施要点

工程概况:该建筑工程的总建筑面积:10213.3O。地上5层,总建筑高度为21.2m。该建筑工程的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建筑的电气设计也相对复杂,主要包括消防、弱电、电气、照明等,尤其是公共区域的电气管线分布非常复杂。

实施要点分析:(1)电气族库的创建应该根据电气专业的工作流程,以及上游、下游数据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每一个电气族库的属性。创建电气族库之前,应该先制定族库的相关标准,三维模型外观的编制应该为通用尺寸与象形; 二维模型外观编制应该根据《建筑电气制图标准》GB/T50786 -2012 进行,参考图集为《电气常用图形符号与技术资料》09BD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09DX001 等。此外,不同的生产厂家、不同的规格型号,尺寸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族库。

(2)该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中采用Revit2013 软件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雷接地保护系统、动力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的电气平面设计,通过上一步骤创建的电气族库,能够将相应的族按照相关的设计规范录入到 Revit2013 软件中,进行建筑工程电气平面的设计工作。利用专业的软件对 CAD 设计中的电气设备进行布置,布置的方式包括阵列、靠墙设计等,因为 Revit2013 软件不是专业的电气绘图软件,在进行电气设备布置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缺陷,为了能够更加精确的进行电气设备定位,在Revit2013 软件绘图布置完成之后,还应该由专业的电气施工人员进行手动调整,然后再进行电气线路的连接。该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中采用的电缆桥架、穿线管、导线都是参数化的,因此在 Revit2013 软件中电缆桥架、穿线管、导线等应该根据相应的族库分别进行绘制,其中导线属于逻辑系统族,在创建的三维制图中是不可见的,通常采用电缆桥架和线管的物理连接方式表示导线及其行走的方式。因此,在绘制电气平面设计图时,应该对电缆桥架的各种连接架,例如垂直下弯通、水平四通、水平弯通等的尺寸以及连接方式进行熟悉,否则在绘制电气平面的过程中不能够有效的将相关的电缆桥架族连接起来。同时,在电气平面设计时,还应该明确的标出灯具型号、导线数量、回路标号等,制成相应的标记族,这样在进行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楚的辨识,如果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进行修改。当完成了电气平面设计之后,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的质量,还应该利用 BIM 技术进行管线碰撞检测。

(3)管线碰撞检测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与暖通专业管道、给排水管道的碰撞检测,通过对暖通专业管道、给排水管道等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管道与那些部分发生了碰撞,当检测出碰撞之后,各个专业应该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行协同设计,采取避让的原则,例如有压管避让无压管、单管避让排管、小管避让大管等原则,对管线进行重新调整与设计,在满足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解决管线的碰撞问题;②与结构梁的碰撞检测,由于结构梁的电气支路都采用板内暗敷设的方式,导致管线与结构梁发生冲突,通过采用 Autodesk Navisworks软件对结构梁进行碰撞检测,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管线的冲突位置,然后进行调整。

三、BIM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发展趋势

Revit MEP 作为未来的主流设计工具,通过参数化建模,实现设计可视化的三维图形,有许多先进的理念。不过,现阶段由于软件的成熟度还不够,目前在电气专业仅能够实现桥架、箱体等体积较大的设备的建模与管线综合碰撞检测,而末端细节的表现仍较为困难,且效率仍然较低,无法满足当前繁重的工程设计任务。Revit MEP 现在尚无法实现作为唯一的工具进行电气专业施工图设计,仍然需要使用 CAD 作为辅助。当前Revit MEP 软件的一些不足,如: 族库小、绘图辅助工具少、专业间配合兼容性还不够等问题,是因为目前在 Re-vit MEP 平台基础上的专业辅助软件,如 CAD 平台上的天正、鸿业、博超等软件目前仍然较少,且不完善。相信随着 RevitMEP 平台的成熟和推广,各种专业辅助软件也会逐渐丰富起来,这些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建议现阶段,电气专业可以先从管线综合、变电所、消防安防控制中心等主干线路入手,实现电气专业主干部分BIM化。随着软件应用的逐渐成熟,再逐步实现建筑电气专业各个部分 BIM化。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中充分的利用BIM技术协同设计、参数化设计、可视化设计、三维设计等方面的优势,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的质量,为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保障,进而使建筑电气工程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在建筑领域实现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毛菊英.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2

[2]孔嵩.建筑信息模型 BIM 研究[J]. 建筑电气,2013,(4):27-31.

电气工程的出路范文第4篇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及其逐渐显现出的大众化、普及化特征,面对强校如林的上海高等教育体系,校长夏建国一直强调,“准确定位,增强定力,特色强校,是学校发展的唯一出路”。升本以来,上海电机学院校领导带领师生员工认真分析研究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逐步探索出了如何办好本科大学的路子,理清了学校性质、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探索出了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最终确立了“建设一所符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上海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技术本科内涵实质和产业大学属性特征的教学型特色高等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并将“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确定为办学方略。

升本9年来,学校在“技术立校、应用为本”办学方略指引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育人工作为根本,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学校明确了以装备制造技术学科群为重点,生产服务学科群和技术文化学科群联动发展的学科专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被纳入“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监测范围。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致力于培养国家亟需的风电工程硕士人才,开始在更高层面上开展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升本以来,上海电机学院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建立的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中心打破了国外对大型锻件制造工艺技术的封锁,预期5年累计新增大锻件产值超过100亿元。建立了“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培养的第一批86名毕业生创造了100%的就业率,而学校普通毕业生就业率则连续19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评价“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评估中心对学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基本完成从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的转型。

人才培养理念升级

明确了办学定位,如何将培养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落到实处?《上海电机学院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实践路径,“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理想道德素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素质的国际化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为此,学校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一是定“性”在技术,主要任务是实现技术的转化、实施和创新,申请专利并获得专利许可;二是定“向”在行业,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三是定“格”在复合,培养在通才基础上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四是定“点”在实践,以掌握理论技术为主,并兼有一定的技术经验。这些人才培养原则不单纯是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从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特区”试点、校企产学研合作三条途径落到了实处。

2011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项目,实现内涵建设水平新提升。2012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个新专业又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也被列为上海市本科质量工程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打造“双结构”师资

教师队伍是学校办出特色、实现定位目标的首要条件,对于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结构型”教师才能胜任技术教育的教育教学任务。“双结构”师资队伍是指兼有学术背景和企业工程背景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打破政策壁垒,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出以东方学者、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上海市模范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及上海市育才奖教师等一批具有良好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优秀教师为代表的师资队伍,培育出一支技术应用型“双结构”师资品牌。目前,学校的“双结构”型教师已经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以上。

如今的高校教师多拥有高学历,但是却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学校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锻炼,引导学术与企业工作背景并重。从2007年起,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1~2年,让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在办学经费并不宽裕的条件下,学校每年拿出100万元的专项经费作为挂职津贴,同时将挂职与专业职务晋升有机结合。教师产学研践习工作开展7年来,先后有100多名青年教师赴企业和科研院所挂职。通过到企业挂职,教师们接触了工程一线的生产设备,了解了市场对人才的真正需求,积累了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回到学校还将企业生产、产品研发的案例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学校和企业还建立了双向柔性人才流动机制,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的技术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聘任学校大锻件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带头人任运来教授担任副总工程师,负责企业大锻件成形工艺技术开发与管理。任运来教授活跃在忙碌的车间、炙烤的熔炉旁、铺满精密图纸的办公桌上,不仅真正分管工厂里的项目研发,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也从工厂里真正了解了实践需求、最新的核心技术,找到了鲜活的教学案例和科研课题。同时,学校不断从合作企业中遴选工程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工作、教材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课程改革,为学校发展助力。学校聘用上海重型机器厂的11名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知识服务团队核心成员,还在各企业聘任41名企业教师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带教老师。

2012年9月,学校迎来首批专业硕士研究生,并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全过程“双导师”制,除配备校内导师,学校还专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业人员作为专业导师,目前共有39名企业导师参与学校专业硕士培养。

校企合作共建产学研平台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紧贴行业和企业需求。为此,学校采取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共建研究基地和共建科技工作站等措施,将企业的实践经验和需求“引进”教学,也将学校的科技创新技术“送入”企业。

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学校聘请企业科技专家进入二级学院学科专业发展委员会。比如,机械学院聘请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5位企业专家任名誉院长、兼职副院长;电气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聘请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上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厂等企业的专家担任学术带头人。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一起制定与落实学科专业定位规划,推进科研建设和专业建设,学校则根据企业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调节教学环节和进度,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实习,有效缩短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例如,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与上海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阿尔斯通公司联合办班,为企业定向培养紧缺的风电设备调试人才和轨道交通人才;国际贸易专业与上海电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共同设计课程,企业界人士将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带进课堂。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基础实验室建在学校,专业实验室建在企业,校企共享实验实训资源。

校企合作的另一形式是共建产学研研发中心,在将企业实践经验“引进来”的同时,使学校的科研创新“走出去”。 学校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有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分院、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共性技术专业服务平台数控技术服务中心、风力发电技术研究中心、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中心等一系列特色明显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与大锻件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结成“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产学研合作中心”战略联盟。目前为止,共有24家企业先后与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

为更好的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上海电机学院还先后在江苏省靖江市、浙江省临安市、安徽省芜湖市等地建立了科技工作站,并常年派遣1名科技特派员驻守当地工作。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车间进行观察指导,并把企业的技术需求带回学校,把校企合作引向深入。

产学研合作开花结果,学校90%以上科研项目选题均结合企业的关键技术。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电气中央研究院、上海重工集团联合承担的“十一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多机器人系统”获得了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奖。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并跻身国家“863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等多类高等级科研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科技进步奖……对于一所升本不到十年的学校来说,这样的成果可谓丰硕。

技术本科 “试验区”

通过在企业的走访调研,学校发现,企业普遍希望技术本科人才能进一步增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2008年起,学校特辟技术本科教育“试验区”,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中试点。

试验区有三个特点:一是加强面向技术和实践前沿的各类课程建设,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二是突出强调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适当提高实践课程比重,特别开设与行业深度合作实施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三是建立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主的本科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毕业设计选题多源于企业实际。

与非试验区相比,试验区在学分、课时方面结构明显不同,非试点班实践教学占整体教学比例三成,而试点班这一比例超过了四成。在“试验区”,学生每年完成“综合实验”项目所占课时少则一两周,多达六七周。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学生到了大三,老师会要求他们制造一个复杂零件,学生运用软件进行设计、工业仿真,再到学校的机床上加工装配,由此学生的综合应用技术能力得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校还为“试验区”的学生建立了专业导师制,一个班级分6个小组,有6位专业知识能力突出的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规划,每个教师科研团队都要吸纳几个本科生作为“科研人员”,教师向学生展示学科发展前沿动态,指导他们查阅国内外研究资料,带着他们跑企业,激发学生科研创新潜力。

试点的成果非常显著,电气学院试点班41人中,共有22人申请专利,班上还出现了作为第一完成人已获专利授权11项的“发明达人”。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在创新试验区,学校也尽量为全校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和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论坛活动。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150余项,获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330项。2013年学校获批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项目92项,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37项。为营造校内科技创新氛围,学校连续7年举办“自强杯”大学生技能大赛,连续5年举办“卓越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

立德树人

党的十报告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致力于认真发掘教学工作中所蕴涵的健全人格教育资源。校长夏建国说,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每个教师都应该把学生放在心中,学生有所求,我们必有呼应。从2005年起,学校每一位校领导和中层干部都与学校的困难学生结对,有300多名学生得到了切实帮助。从2009年起,校长向全校学生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建立了校长短信平台,每年都会收到1000余条学生短信,通过短信平台了解并解决了许多管理问题。

电气工程的出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建筑电气;设备

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令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将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邮寄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 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产生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它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这一定义对于我们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智能建筑,有很大帮助。而在国外,关于智能建筑的记载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楼,是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设备,采用楼宇自动化技术高度综合管理的大楼。

2建筑电气智能化的优势

1. 传统的自动控制是建立在确定的模型基础上的,而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则存在模型严重的不确定性,即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比如工业过程的病态结构问题、某些干扰的无法预测,致使无法建立其模型,这些问题对基于模型的传统自动控制来说很难解决。

2.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设备与人及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换很不方便,希望制造出能接受印刷体、图形甚至手写体和口头命令等形式的信息输入装置,能够更加深入而灵活地和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要扩大输出装置的能力,能够用文字、图纸、立体形象、语言等形式输出信息. 另外,通常的自动装置不能接受、分析和感知各种看得见、听得着的形象、声音的组合以及外界其它的情况. 为扩大信息通道,就必须给自动装置安上能够以机械方式模拟各种感觉的精确的送音器,即文字、声音、物体识别装置. 可喜的是,近几年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能控制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使智能控制变成了多方位“立体”的控制系统。

3.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控制任务的要求要么使输出量为定值(调节系统) ,要么使输出量跟随期望的运动轨迹(跟随系统) ,因此具有控制任务单一性的特点,而智能控制系统的控制任务可比较复杂,例如在智能机器人系统中,它要求系统对一个复杂的任务具有自动规划和决策的能力,有自动躲避障碍物运动到某一预期目标位置的能力等. 对于这些具有复杂的任务要求的系统,采用智能控制的方式便可以满足。

4. 传统的控制理论对线性问题有较成熟的理论,而对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虽然有一些非线性方法可以利用,但不尽人意. 而智能控制为解决这类复杂的非线性问题找到了一个出路,成为解决这类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工业过程智能控制系统除具有上述几个特点外,又有另外一些特点,如被控对象往往是动态的,而且控制系统在线运动,一般要求有较高的实时响应速度等,恰恰是这些特点又决定了它与其它智能控制系统如智能机器人系统、航空航天控制系统、交通运输控制系统等的区别,决定了它的控制方法以及形式的独特之处。

3 建筑电气系统

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那么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实施。建筑电气系统是现代建筑实行智能化的核心,它对整个建筑物功能的发挥、建筑布局和结构的选择、建筑艺术的体现、建筑的灵活性以及建筑安全的保证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电气信号系统是建筑电气系统中专门用于传输各类信号的弱电系统。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众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建筑电气信号系统主要有:消防监测系统、闭路监视系统、电脑管理系统、共用电视天线系统、广播系统和无线呼叫系统等。

4 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是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城市广场,仅仅几十年里,美国现已有上万座智能建筑。目前,日本新建的大型建筑,大概 60%都是属于智能型建筑;在我国,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起,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已建和在建几十座高楼大厦都采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人们已经认识到并开始享受到智能建筑带来的方便、安全、便捷和效益。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至 2001 年底,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 2300 幢。目前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厦已转向大型公共建筑,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据相关数据预测,21 世纪以后中国的智能化建筑将达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在我国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现代建筑作为城市的信息单元,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它的高速发展是必然趋势。

5建筑电气智能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参差不齐,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具有完善的建筑设备自动化(BA)、通讯自动化(AC)和办公自动化(OA),简称3A系统。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发展不平衡

(2)、 智能化技术和产品依赖进口,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发成套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产品。

(3)、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

6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趋势

1、智能化小区及数字化社区。

2、智能建筑的节能和绿色环保。如何采用高科技的手段,节约能源和降低污染应成为智能建筑永恒的话题。

3、开放式的智能化建筑。必须采用标准的通信协议,而且该协议必须是主流的,要被各厂家接受认可。智能建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开放式系统的智能大厦能够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化系统设施运行得更好。

4、智能建筑的个性化。个性化设计就是坚持以大系统、动态运行的角度进行建筑对象和使用对象的系统分析,针对特定建筑的具体需求,根据系统运行状态,深入到特定细节的设计。以大系统的角度进行个性化设计就是贴近环境条件的差异性,贴近用户能力的差异性,贴近应用需要的差异性,还要贴近管理的差异性,对不同管理模式采取不同设计,还应该细化到对同一幢建筑里不同功能区域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1]陈志新,李英姿,张少军,周渡海,王亚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

[2]吴成东.国内外智能大厦与智能化住宅的发展[j].城市建筑智能系统,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