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运动 体育审美 研究

近年来,对体育与美的表现形式,已有了不少的探索研究,这无疑丰富了体育美学的内容。进一步研究体育运动的美,对于推动现代体育发展,提高体育运动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运动与美水融

体育运动的美是借于人的自然实体来表现的。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前苏联的马雅可夫斯基也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如健美运动,当运动员在比赛时,根据音乐节奏把自己强健肌肉进行充分展现。他们那隆起的肌肉群,雕塑般的身躯,匀称的线条,优美的造型无不是体育美的展现,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几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因此说体育运动与美水融。

二、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

体育运动是人们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作观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观赏体育比赛,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从认识观看,它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是在活动的直观形式中演化到理性内容。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的社会功利价值。中国女排和田径“马家军”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促进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与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这是体育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显著区别之处。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和传播体育美的。观赏者既是感受的主体,又是参与的客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获得体育运动的美感。首先,观赏者必须具备体育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即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和客体发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奋和激励;其次,观赏者必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即对观赏的运动项目的特点、结构、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体验,才能对审美客体作出一种稳定不变的情感反应。

体育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功利的,尤其是竞技体育,它是以比赛取胜为目的,是和团体,民族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体育运动是运动员用身心体能这一特殊的物质和心理手段去战胜对手。人类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必然要在运动中、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人在运动中要拥有最大的空间,达到最高速度,显示最大力量,是对人体极限的冲击,是人的自我超越。人体始终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的法则运动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它给人和谐愉快的感觉。

三、体育美和艺术美的联系

总的来说,体育美和艺术美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它们在美的创造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以及人在审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异的。

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强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艺术美的创造不仅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概括、加工、取舍提炼而成,而且融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塑造一些非现实性的艺术形象。而体育美却不同。体育美的创造虽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其中也包含了教师(教练员)对自己的行为客体的一种审美态度,它和艺术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全是现实形象的反映,它的主要本质在于解决美的有机构成。也就是说它必须直接接受竞技性的要求,并且现实性地尊重人体科学规律,研究如何花费最少的体力,使人的天赋体力、技能和运动速度发展到最高境界。体育美不仅有抽象概括,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形式。任何虚伪和过分夸张都构不成体育美。

人在艺术作品中和体育运动中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人在艺术作品中是被塑造、被表现的对象,而体育运动中人是表现的主体。前者作为间接美出现在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后者作为直接的形象进入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在体育运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表现的内容,又是表现的形式。文学艺术美需要一种无生命的物质(文字、声音、色彩)作为艺术美的媒介,而体育美的媒介就是运动着的人体。文字艺术美侧重于人们的审美想象,体育美则更重于人们审美感知。文学艺术美通过艺术媒介固定下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静止性,而体育则表现在人体运动的全过程中,有着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感。因此说体育美是一种流动的美,动态的美。

四、体育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现,它像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给人美的享受。

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做波浪动作时所表现出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优美给人以强烈美的感染。在观看竞技体操比赛中,运动员那稳健、准确、高难、优美的动作更给人以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回味,使人进入梦幻般的境地。在观看球类比赛时,球场上那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的争夺,熟练默契的配合,更是迭起,精彩纷呈,把人带入神话般的世界。更有跳高运动员的腾空飞越横杆;帆船运动员博击惊涛骇浪;击剑运动员敏捷灵活的姿态;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千姿百态的舞姿;棋类运动员统帅千军万马的气概等。这些诗情画意无不使人陶醉于体育美之中,激励人们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世界观;生态性;复合性需要

在绿色思潮的推动下,生物生态学也开始引进体育领域,人们开始用生态学的眼光来审视体育本身,发起了“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等运动。人类一方面面临着生态系统的外环境危机,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人类自身健康和道德情感的内环境危机。从人类生命的生态对体育进行审视,对体育的生命意蕴进行学理性的研究。

一、体育运动生成的生态性

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的生态世界观揭示了人的生态生成性。体育的生态生成也正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在自然向人的生成过程中,体育运动不但是人类能量的开发和释放,从根本上说,体育是通过人和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人的“复归过程”(马克思语)。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同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创造环境一样,体育也改造和创造着环境——只是这一环境并非外在的自然环境,而是人类自我的个体生理、心理环境,乃至群体的生理、心理环境,体育在不断地、永恒地创造和赋予这一环境新的意义和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论犹太人的问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

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体育活动孕育于高等动物的嬉戏活动中,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类的艺术创造等其它非物质生产活动一样,乃是人类奔向“自由王国”、争取实现人的最高价值——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直接行动。

二、体育运动的生命表现性和体验性

体育的生命本质主要在实践中展开。通过实践,人的本质得以对象化,从而得到现实的表现。表现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和确证。但是,人的生命水平不只在于外在的表现,它还依凭于人对自己生命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才是他对自己生命本质的价值和意义的真实感受。体育运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不仅在运动中表现出人的本质,同时也使人从中得到乐趣和享受。运动行为通过身体技巧达到吸引的目的,借助肢体动作和复杂的运动形式来表现人的体力和体能,展示人的身体力量和形体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但这些外在的动作表现乃至单纯的动作表现,都需要人的思想及贯穿在运动中的情绪,这些都蕴含着对生命的体验——体验自己的生命力量。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显示出体育对生命生态的这种追求。东方体育曾只求在内心体验这种事实上的满足,而西方体育却只追求表现身体的力量和健美等外在表现形式。本世纪东西方体育的交流与融合,互补相待的动向,正是体育的表现性与体验性互济更生的体育生态关联的表现。

三、体育生态分析的切入点——体育需要

需要是人类活动的直接出发点。对于人类体育活动来说,直接出发点则是体育需要。在人类形成初期,原始人就花费很大的精力从事体育性活动,如动作技能教育活动、医疗保健活动、祭祀中的竞技活动等,这是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他们需要健体强身,需要宣泄情感,需要祈求神灵和祖先的保护。体育需要不仅有发生学上的生态根源,其具体内涵也受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其本身还有特定的生态结构,在人的生态关联中具有特殊的生态机制。

在人本生态观看来,人类的体育活动是生命体本能的节律感应进行生态调节的生命活动形式发展起来的。通过体育活动的节律感应,人自身的生命节律得到激发和调节,同时也得到生命的体验。这种本源性的生态需要,作为本能和直觉的存在,构成人的重要天性。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这种调节作用一方面变成相对独立的生活目的,另一方面又把它有意当作维护和优化生存质量的手段。最早的利用是在劳动和巫术活动中,后来逐步从中分离出来,体育需要也就从中凸现出来。

从生态构成上看,体育需要是一种复合性需要。这一需要的复合性突出体现在它同人类其他需要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上。人类其他领域的需要,如宗教、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需要借助体育活动形式得以满足,这样一来,体育需要内涵中就掺进了各种功利性的冲动和欲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体育史就是体育需要内涵的演变史。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范文第3篇

体育运动的目的,除强身健体外,更以运动美的形式给人们展示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给人予美的陶醉,美的享受。关键词

体育审美、体育美学、人体美、艺术美欣赏。

近年来,在体育学术论坛中,对体育本质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已有了不少的探索研究,这无疑是丰富体育美学的内容。进一步研究体育运动的美,对于推动现代体育发展,提高体育运动的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就体育运动美进行探索。

一、体育运动与美水融

体育运动美是借于人的自然实体来表现的。马克思曾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体更美”,苏联的马雅可夫斯也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这些观点精辟地指出人体与健康美的关系。体育运动是以人体美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和创造美的。如健美运动,当运动员在比赛时,根据音乐节奏把自己那强健肌肉进行充分展现。他们那隆起的肌肉群,雕塑般的身躯,匀称的线条,优美的造型无不不是体育美的展现,不能不使人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几乎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灵巧、耐力和青春活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心灵美。因此说体育运动与美是水融。

二、体育运动与体育审美

体育运动是人们有计划地向着一定的目标前进的创造过程。一方面,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可作观赏,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观赏体育比赛,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从认识观看,它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直接统一的直观认识,它不借助抽象概念,而是在活动的直观形式中演化到理性内容。从论理实践看,它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理性目的的社会功利价值。中国女排和田径“马家军”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体育审美和艺术审美不同,体育运动美感建立在一种双重的基础上。首先是以运动者运动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关,其次则产生于经历情感体验与竞赛过程中非常实际的感受。这是体育审美与艺术审美的显著区别之处。体育观众是直接参与体育创造和传播的。观赏者既是感受的主体,又是参与的客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获得体育运动的美感。首先,观赏者必须具备体育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即主体的意识能够通过感知和客体发生交流,以引起心理的振奋和激励;其次,观赏者必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即对观赏的运动项目的特点、结构、力量和幅度都有一定的体验,才能对审美客体作出一种稳定不变的情感反应。

体育运动的直接目的是功利的,尤其是竞技体育,它是以比赛胜负为目的,是和团体,民族和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体育竞争是运动员用身心体能这一特殊的物质和心理手段去战胜对手。人类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必然要在运动中,在观众面前展现出来。人在运动中要拥有最大的空间,达到最高速度,显示最大力量,是对人体极限的冲击,是人的自我超越。人体始终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这样的法则运动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它给人和谐愉快的感觉。体育审美是以直接参予为基本特征的。由于各个运动项目的规律、特点、力度不同,因此它给人的审美感觉是不同的。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各种运动美,同时,体育服装、体育建筑、体育场地、体育器械,和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等均能满足审美的需要。

三、体育美和艺术美

总的来说,体育美和艺术美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它们在美的创造方法和表现形式上,以及人在审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是有很大差异的。

艺术美是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它充分、强烈、典型地反映出生活的美丑。艺术美的创造不仅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概据,加工、取舍提炼而成,而且溶进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评价,塑造一些非现实性的艺术形象。而体育美却不同。体育美的创造虽然也要遵循美的规律,其中也包含了教师(教练员)对自己的行为客体的一种审美态度,它和艺术创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不全是现实形象反映,它的主要本质在于解决美的有机构成。也就是说它必须直接接受竞技性的要求,并且现实性地尊重人体科学规律,在于研究如何花费最少的体力,使人的天赋体力,技能和运动速度发展到最高境界。体育美不仅有抽象概括,重要的是要有具体的可感形式。任何虚伪和过分夸张都构不成体育美。

人在艺术作品中和体育运动中所处的地位也是不同的,人在艺术作品中是被塑造、被表现的对象,而体育运动中人是表现的主体。前者作为间接美出现在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后者作为直接的形象进入审美关系中,成为审美对象。在体育运动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对象,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既是表现的内容,又是表现的形式。文学艺术美需要一种无生命的物质(文字、声音、色彩)作为艺术美的媒介,而体育美的媒介就是运动着的人体。文字艺术美侧重于人们的审美想象。体育美则更重于人们审美感知。文学艺术美通过艺术媒介固定下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静止性,而体育则表现在人体运动的全过程中,有着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感。因此说体育美是一种流动的美,动态的美。

四、体育美的欣赏

体育运动给人展现的是一个绚丽多姿美的艺术世界,它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及美的享受。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艺术,是体育运动中美的体现,它象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给人予美的享受。

当人们在观看艺术体操比赛时,运动员做波浪动作时所表现出的柔动连绵特色;做转体时表现出来的身体轻盈高飘;做平衡动作时表现出的稳健,优美给人予强烈美的感染。在观看竞技体操比赛中,运动员那稳健、准确、高难、优美的动作更给人以精彩、动人、魅力无穷的回味,使人进入梦幻般的境地。在观看球类比赛时,球场上那快速多变的战术,紧张激烈地争夺,熟练默契的配合,更是迭起,精彩纷呈,把人带入精湛神话般的世界。更有跳高运动员的腾空飞越横杆;帆船运动员博击惊涛骇浪;击剑运动员敏捷灵活的雄姿;花样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的千姿百态的舞姿;棋类运动员统帅的千军万马的气概等。这些诗情画意无不使人陶醉于体育美的享受之中,去激励人们对体育美更高、更深的追求。

五、真善是体育美的重要特征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范文第4篇

(一)课程设置的社会性

处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体育教育,在保持其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受到了现代社会教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这种体育教育课程系统教学的过程中,具有自身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双重特征。所以,体育课堂也就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每种活动都包括主客体,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客体包括体育教育过程中的种种活动和手段方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要考虑其社会性特点,满足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获得基本的体育技能和素养,同时维持一定的仪容仪表,从而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优秀人才。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将学生与体育活动之间相互融合,可以推动体育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学生与体育活动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了中职教育明显的社会特性。

(二)教学内容的运动性

体育教育的一般是通过竞技运动为内容来开展教学的,需要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重复运动。在这种竞技中,不断的重复运动,训练基本功和竞技技巧,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的主要手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内容项目多,体育锻炼方法丰富的特征,对于学生开展有选择性,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主动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三)教学过程的集体性

体育教育与一般的学习不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独立完成其学习内容,但在体育运动中,教师教学演示、传授训练技巧和规则、学生练习和训练,包括在课堂中进行的游戏与运动竞赛等都需要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和配合,可见体育是一种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在学习和训练中,学生既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配合队友,相互支持,共同协作,又要自觉遵守相应的规则,同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竞争对抗,取得胜利。这种社会性群体活动的环境与气氛可以帮助同学形成协作和集体意识,从而顺利成长成为社会人。

2中职体育教育对中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教育中有很多体育运动和游戏是以团队形式存在的,比如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和一些接力的体育游戏。在一个团队当中,团队的胜利和失利会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情绪,团队荣誉感会使得每个人都聚集在整体之中,协同合作,拧成一股绳来完成任务。体育教育中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了包容、谅解;学会了在危险的时刻首先顾忌他人;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忍让,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锻炼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实践锻炼养成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克服困难和障碍来培养。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还要克服身体上的障碍。例如,体育运动中的长跑可以锻炼学生意志的坚韧性;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斗争的意志品质;体育中的集体项目可以锻炼学生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经过长期的体育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让学生在坚持和努力下取得成功。

(三)提高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调控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一个人处于青少年之时,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释放负面情绪,从而变得开朗和外向。在体育教育中,学生存在的负面情绪能够随着运动而得到进一步的宣泄,从而避免负面情绪的压抑和堆积,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有效提高。其次,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竞技体育运动过程中,个人的情绪对于体育运动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双方水平相当的情况之下,影响比赛结果的就是学生的情绪。因此,很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理智和认真地处理体育运动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

(四)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除能体验游戏、运动的乐趣外,还能体验胜败、输赢带来的荣誉感和挫败感。尽管体育活动没有竞技体育的残酷,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也会产生输赢。因而,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荣誉感和挫败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成功不骄傲,对失败不气馁,会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培养出自强、自信的优良品格。

3结语

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范文第5篇

【摘 要 题】社会体育

在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向生态世界观寻求学理性支持,于是七十年代兴起的绿色思潮愈来愈深入人心,并首先进入政治领域,产生了“绿色政治”“绿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运动。在绿色思潮的推动下,生物生态学也开始引进体育领域,人们开始用生态学的眼光来审视体育本身,发起了“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等运动。人类一方面面临着生态系统的外环境危机,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人类自身健康和道德情感的内环境危机。本文以的人本生成的生态观为理论基础,从人类生命的生态对体育进行审视,对体育的生命意蕴进行学理性的研究。

1 体育运动的生态本性

1.1 体育运动生成的生态性

马克思的“自然向人生成”的生态世界观揭示了人的生态生成性。体育的生态生成也正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在自然向人的生成过程中,体育运动不但是人类能量的开发和释放,从根本上说,体育是通过人和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即人的)人的“复归过程”(马克思语)。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和现象的伟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同人类通过劳动改造和创造环境一样,体育也改造和创造着环境——只是这一环境并非外在的自然环境,而是人类自我的个体生理、心理环境,乃至群体的生理、心理环境,体育在不断地永恒地创造和赋予这一环境新的意义和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论犹太人的问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的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与统一。

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看,体育活动孕育于高等动物的嬉戏活动中,从它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类的艺术创造等其它非物质生产活动一样,乃是人类奔向“自由王国”、争取实现人的最高价值一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直接行动。

1.2 体育运动的生命节律感应性

自然向人生成是一个生成性的生态过程。在人的生态生成中,不仅有物质和能量变换的生态关联,还存在着信息的关联。而在信息关联中,根源于运动本性的节律感应最为原始。这种节律感应的生命活动方式,作为生命体的一种普遍的生态调试方式,正是体育活动的生态本源所在。

生命必定具有节律,节律感应是生命存在和活动的一种生态基础和生态机制。节律感应作为生物的生态调适活动是生物的本能产生对节律形式的选择,以优化生命,体育运动正是这种“本能选择”的产物。体育运动以自身所具有的运动节奏形式,通过生理和心理的节律感应达到对生命节律的影响和调试。

运动节奏是运动在时空中的结构表现,包括运动中的力度、气势、节奏、韵律和张力结构。它以人体为载体,既是信息也具有能量。作为能量,运动节奏通过“力”—“运动负荷”作用于人体引起人的生理节律(心率、脉搏、呼吸等的节律变化)和心理节律(情绪、情感、心境等的变化)的对应变化来传递和激发生命能量,调节和引导生命运动的节律。体育作为一种生命节律活动,通过自身的节律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节律以改造和优化人类的生命生态。体育活动以节律为中介调适生命还表现在内外的相互转化上,当人体的内在节律发生不适的变化时可以借助体育的节律性达到调节。体育运动可以宜泄人内心的情感、净化内心的烦恼和愤懑、释放压力以调节生命的节律。另一方面,在体育活动中,人们所掌握的多种活动技能和快速活动方式,有利于人们准确、协调、敏捷地完成各种生产、生活动作,既可避免多余动作,又不会力不胜任。体育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锻炼,更可以提高人体对快速节奏生活的应变能力和耐受能力。此外,体育活动和娱乐消遣,更可以克服快节奏的生活带给人们的压力。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几天不活动就感觉不舒服,感觉不舒服时参加体育运动,身心就会得以改变。参加体育活动会使人焕发生命的活力,这就是体育的节奏和生命的节律性感应内外对应的表现,这也是体育产生发展和越来越昌盛的生态根源。

1.3 体育运动的生命表现性和体验性

人的生命本质主要在实践中展开。通过实践,人的本质得以对象化从而得到现实的表现。表现形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和确证。但是,人的生命水平不只在于外在的表现,它还依凭于人对自己生命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才是他对自己生命本质的价值和意义的真实感受。体育运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不仅在运动中表现出人的本质,同时也使人从中得到乐趣和享受。运动行为通过身体技巧达到吸引的目的,借助肢体动作和复杂的运动形式来表现人的体力和体能,展示人的身体力量和形体美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但这些外在的动作表现乃至单纯的动作表现,都需要人的思想及贯穿在运动中的情绪,这些都蕴含着对生命的体验,体验自己的生命力量。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显示出体育对生命生态的这种追求。东方体育曾只求在内心体验这种事实上的满足,而西方体育却只追求表现身体的力量和健美等外在表现形式。本世纪东西方体育的交流与融合,互补相待的动向,正是体育的表现性与体验性互济更生的体育生态关联的表现。

1.4 体育运动生命生态平衡调节的竞争性

竞争不仅是生之表现而且是创生和优生的有力机制,竞争源与各生态因素自发的生命本能,是生命本质的表现。竞争是体育的灵魂。运动场上激烈的角逐、顽强的拼搏是竞争,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靠竞争,每一项纪录的创造是竞争……这是人与人的竞争,是人与自身的竞争,是出自人类本能的好胜心、自尊心和臻美心的竞争。竞争是生命的本性,也是生态优化的需要。体育场给人提供了竞争本能表现的最好舞台,体育运动是最好的竞争形式。在体育运动中,人们以竞争的生态形式激发生命力,发挥生命智慧。运动场上的竞争激活人们生命的激情,竞争者脸上流露的自信和盈盈的汗珠焕发着生命的活力。所以有人说“体育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

2 体育运动生态分析的主要对象

2.1 体育生态分析的切入点——体育需要

需要是人类活动的直接出发点。对于人类体育活动来说,直接出发点则是体育需要。在人类形成初期,原始人就花费很大的精力从事体育性活动,如动作技能教育活动、医疗保健活动、祭祀中的竞技活动等,这是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强烈需要。他们需要健体强身,需要宣泄情感,需要祈求神灵和祖先的保护。体育需要不仅有发生学上的生态根源,其具体内涵也受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而且其本身还有特定的生态结构,在人的生态关联中具有特殊的生态机制。

在人本生态观看来,人类的体育活动是生命体本能的节律感应这种进行生态调节的生命活动形式发展起来的。通过体育活动的节律感应,人自身的生命节律得到激发和调节,同时得到生命的体验。这种本源性的生态需要,作为本能和直觉的存在,构成人的重要天性。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这种调节作用一方面变成相对独立的生活目的,另一方面又把它有意当作维护和优化生存质量的手段。最早的利用是在劳动和巫术活动中,后来逐步从中分离出来,体育需要也就从中凸现出来。

从生态构成上看,体育需要是一种复合性需要。这一需要的复合性突出体现在它同人类其他需要的交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上。人类其他领域的需要如宗教、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需要借助体育活动形式得以满足,这样一来,体育需要内涵中就掺进了各种功利性的冲动和欲望。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体育史就是体育需要内涵的演变史。

先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成为体育需要的主轴,这种需要是自发的自然性需要,是原始人生存和宣泄情感的需要。接着是战争需要成为核心,体育因其特有的强身健体的功能而成为训练士兵的工具,军事体育应运而生。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军事体育,德国、瑞士军操等。西方体育正是以军国民体育的面貌传入我国的,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近代以来,体育又成为政治的工具,体育为国争光、体育外交、体育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等,都体现了体育的政治功利性。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伊始,就被视为“强国强种”的工具。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体育的角色定位仍然振奋民族精神、让世界了解和认同中国。体育的职业化和商业化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人类开始利用体育赚钱。刚刚要摆脱政治工具阴影的体育又沦入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工具的“魔掌中”。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无不把体育作为一种工具为自己服务,使得体育的功利性需要占据主体地位。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体育的审美性需要才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主导性需要。体育也开始由工具主体向人文主体转变,从理性向感性转化。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注人的生活和生命,人们主动的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体育开始关注人的生命;这也正是体育最本真的生态需要。

2.2 体育生态思维的落脚点——体育的生态功能

由体育活动的生态生成本性所决定,主要通过节律感应影响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命质量的体育活动,其功能也理应是生态性的。体育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创生、护生和优生三个方面。

1)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体育的“创生功能”表现在体育促进了自然向人的生成,并在这一生成过程中将继续发挥作用。对于自然向人生成的运动来说,体育既在第一次伟大飞跃即“人从自然中生成”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也是第二次伟大飞跃即“社会化的人”得以生成的动力之一。体育的最终意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真正的人是肉体与精神和谐发展的人。总之,促使人由自然生物生命转化为社会意义生命,由低层次生命转化为高层次的意义生命,逐步促使个体个性化和社会化,形成健康的生命个性,这是体育的首要生态功能。

2)体育的生态功能的第二个方面是体育的护生功能。体育的护生功能体现在:体育能强身健体,增强人的体能和技能;抵御和治疗疾病,修复人体能力;满足宣泄情绪、释放压力的欲望。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节律失调会引发人的生态危机,从而导致生命危机。而体育活动可以通过自身的节律感应对情感进行调节,保护人类的生命状态。体育作为人体和自然界的中介,用节律的形式进行调节,修复生命本质。体育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文明病”的一剂良药,是保护生命的最好形式之一。

3)第三是体育的优生生态功能。体育的优生功能是指体育通过人类自身的行为,改变自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主体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体育一方面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塑造健美的身体;另一方面体育可以培养人的精神力量,人们在体育中感受生命的力量追求生命价值和意义。新世纪体育的追求目标是健康和娱乐,健康表示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娱乐是满足人们心理欲望和精神需求的重要渠道,使我们的身心达到平衡。塑造完美的生命,追求完美的生命,体现完美的生命是体育的终极目标。

3 结束语

以人为本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新世纪体育的追求,是体育的生态意识觉醒的体现。我们对体育的重新认识应从人本生态观的视角审视体育需要,优化体育生态功能,运用生态观指导体育,让体育沿着绿色人文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胡小明.新世纪体育的走向[J].体育与科学,2001(4)

[3] 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4] 曾永成.文艺生态学引论[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2000

[5] 杨四耕.当代新基础教育的生命美学观及其方法论意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