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地消防安全方案

工地消防安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地消防安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地消防安全方案

工地消防安全方案范文第1篇

一、着力构建社会化火灾防控格局

(一)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县政府将消防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政府综合目标管理、文明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内容,与各乡镇(办事处、管委会,下同)、各部门逐级签定目标责任书,对消防工作实施量化管理,半年督导,年终考评。县政府定期召开消防专题会议,研究消防工作面临形势,提出应对措施,推动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将消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重特大火灾及亡人火灾事故问责制。

(二)强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估制度,针对重要节点、重大活动,以及影响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和区域性火灾隐患,及时部署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健全完善“96119”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投诉机制。

(三)深化社会消防宣传培训。认真贯彻《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和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在新闻媒体广泛开设消防专题专栏,普及消防常识。深化“五进”宣传和“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建成一条“消防安全示范街”。

二、深入推进消防管理规范化建设

(一)严格实施源头管控。规划、住建、消防等部门联合加强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强化建筑工地、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消防安全管理,适时开展专项治理。落实消防安全不良行为公布制度,每月公布消防安全不良行为。

(二)加强社会单位标准化管理。深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和“三会三化”建设,督促落实商场市场、宾馆饭店等11类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地方标准。推动社会单位建立落实员工岗前培训和每天提示、每月考核、每季度演练制度。

(三)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督促社会单位落实建筑消防设施每月维护保养和年度检测制度,确保消防设施完好率大幅提升。开展消防控制室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活动,推行自动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单位责任卡和建筑消防设施检测合格证、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资格证“一卡两证”制度。

三、持续深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一)完善火灾隐患排查机制。落实乡镇、街道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规定,规范火灾隐患排查、督办、移交、处理工作流程。完善落实乡镇、街道每月,行政村(社区)每周,巡防保安队员每天防火巡查检查制度,每季度对辖区全面检查一遍。

(二)健全网格化管理运行模式。实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逐级备案登记制度,按照“三级网格”划分,逐级建立管理人员台账。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网格化分包联系制度,定期蹲点指导。将乡镇、街道消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四、全面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一)突出灭火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推动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消防部队配齐应急救援装备,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年内组织一次联合实战演练。

(二)发展壮大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立完善政府专职队员招收、调派机制,年内招收政府专职队员不少于15人。督促符合《消防法》规定的企事业单位整合或建立专职消防队。按照《乡镇消防队标准》,对乡镇政府消防队进行升级改造,年内30%的乡镇达到相应建队标准。

(三)健全完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省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建立消防经费分类保障机制,确保消防部门业务经费达到基本支出保障标准。

工地消防安全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地下建筑 消防设计 耐火性能防火分区防烟分区 地面建筑 自动喷水系统疏散出口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利用地下建筑的势头是非常繁忙的,地下建筑火灾已经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如出现了大量的地下旅馆,餐厅,商场,集贸市场,网吧等地犹如雨后春笋,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地下建筑已开发利用三种类型:

第一,原来的地下战备建设的防空洞,隧道。

第二,原有的地下建筑。

第三,在新的高层建筑的地下室。

地下建筑比地面建筑的消防安全,存在更大的火灾危险性。相同的地面建筑,内部可燃物多材料,而且用火,用电频繁,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如在1992年,浙江省人防工程安全检查不完全统计,该省已开发利用的地下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其中杭州市投入使用的七十多个,居浙江省发展之首。尤其是像宝石大型地下工程施工,这整个大面积在国家都是是数一数二的。与地面建设有区别的是地下建筑只存在内部空间,没有外部空间。所以在发生火灾时,大量的热量不能够透过窗户和别的空隙排出建筑并且吸收进新的空气以降低温度。因而,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比在地面上的建筑火灾疏散更困难,扑救难度更大,时间更长了,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从国内外多次火灾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如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皇十字”地铁车站火灾,死30人,伤10人;1988年9月巧日,南昌市福山地下贺易中心发生特大火灾,扑救了17个小时,直接经济损失148万余元;1987年4月14日,湖州市城南人防工程因违章存放电石而发生爆炸,死3人,伤4人,损失30万元。我国人防工程消防安全检查情况表明,目前国家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要求的仅占少数。存在的主要消防安全问题有:一是内部装饰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材料。大部分地下公共活动场所,尤其是对外营业的餐厅、歌舞厅、商城都采用大量的可燃材料进行装修,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杂,大大增加了地下建筑的火灾因素。二是安全疏散出口少、距离长,且无应急疏散的指示。一些地下公共娱乐场所只有一个安全出日。如某市一个地下歌舞厅,花了近二百万元作了装修,室内吊顶、墙壁采用木料装饰,地面铺设晴纶地毯,舞池周围均用了三夹板分隔包厢,占地2田多平方米,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且通向室外的长达100多米的走道上也没有设置安全疏散指示灯.三是没有防火分区。一些地下建筑不仅延伸距离长于1《X助米,且面积大于80以)平方米,加上内部又是由一个个小空间相连、没有防火分区;有的虽名义上作了一些防火分隔,但分隔物的耐火性能差,一旦着火,也很难控制火势的蔓延。四是电力线路敷设不规范,消防电源没有可靠保证。一些地下建筑的照明电源不落实,电线乱接乱拉,部份潮湿场所选用的电线及敷设方法不符合防火要求,极易发生电器火灾。五是防排烟设施不配套,自救能力十分薄弱。现使用的地下建筑大都仅有空气调节的通气系统,防排烟的功能.基本上没有。一些新开发的地下建筑,使用大量的塑料泡沫墙纸、墙布和晴纶、羊毛等装饰面料,火灾时的发烟量及毒性会明显增加,加之多数地下建筑没有设置和固定灭火系统,一且发生火灾很难扑救处理。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下建筑在设计、改造、施工中没有按照《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执行,没有严格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对此,对地下建筑进行消防安全设计十分有必要。

1、控制可燃装饰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耐火性能。地下建筑从本身结构而言,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一般能够满足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要求,但人为的大量可燃物装饰直接影响了建筑物整体的耐火性能。

2、有阻火措施的,也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

3、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

4、设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烟具有使人中毒、缺氧、高温灼伤、降低视线等危害,是火灾中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木材在3的度时,其发烟量为较高。地下建筑中可燃物平均重量多达2(X)千克/平方米以上,而本身的排烟能力又很差,因此防排烟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在限制可燃材料数量的同时,严禁采用燃烧时发烟量大、毒性大、氧指数低的材料;二是要根据使用面积,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或利用工程通风及空调系统进行排烟;三是要提高建筑筑的消防安全由此可见,内部可燃材料装修增多,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出口及路线。首先要保证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经常有人的场所,每个防火分区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一些地下电影院虽有多个疏散门,但疏散出来的人员只有从一个走道通向室外,这是不妥的.其次,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要保证,并禁止在通道上设置镜子玻璃等,以免受热破裂伤人。三是要提高疏散路线的安全系数。路线应尽量短捷,设置避难通道的位置、避难引导系统以及事故的照明、疏散指示。时.

5、严格防火防烟分区。除影剧院、丙类以下的库房其防火分区有特殊规定外,一般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使用面积不应超过中以)平方米,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可扩大一倍。一些地下建筑内大空间连通几个小空间的,应视为一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之间,分隔物耐火极限达不到要求或穿越防火分区的通风系统没结构、构造及设施的防排烟效果,准确计算排烟量。

6、提高地下建筑的自救能力。根据规范要求,使用面积大于3的平方米的商场、旅馆、医院等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使用面积超过1平方米的应分别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城区中的地下建筑消防给水可直接利用市政给水管网,但水压应满足建筑中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不少于10米,否则要增设临时加压设备。室内消防用水流量计算应为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及水幕系统的流量之和.按每个10一15升/秒流量设置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自动报替系统的选型应适应不同的场所,尤其要注意地下防潮的要求,一般宜选用离子感烟或光电感烟探测器。与此同时,还应根据地下建筑的使用性质和可嫩的类别,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在不同部位配置轻便灭火器,以满足扑灭初起火灾的需要。

在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过程中,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少,城市建设者已经把目光转向地下空间开发,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但是一旦发生火灾,复杂的地下公共建筑,通风不畅,疏散困难,火灾扑救难度大,决定了火灾发生时很容易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消防安全系统并且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地下建筑火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地下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应用和制定方面发展的比较缓慢,现行规范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各类地下建筑的迅速发展。在目前形势下,我们的文献记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地下建筑实际需要的许多功能,地下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建立我们系统的性能化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建筑设计人员会采取更科学合理,并符合成本效益的消防安全战略,更有利的保证了地下工程施工和消防安全,从而更加有力的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自己的工作要求,作为建筑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建筑消防设计上的困难,研究更好的防火设计,因为地下建筑火灾的安全设计是最重要的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党的思想,而对人员的安全的漠视。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努力的基础上的规范,良好的设计,设计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曹登峰,浅谈商住楼的消防安全设计,《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工地消防安全方案范文第3篇

在通过我们严格的面试和认真挑选,经学生科审核,最后确定了68位同学和特勤队02级31名队员作为第三期安全消防队队员。该期队员的思想和素质都较高,从而为消防队注入了新鲜、健康的血液,有利于日后的培训和开展工作。这一期的消防队队员共分为十组,每组有一个组长和一名指导员,组长从消防队员中选出,而指导员则由我们特勤队第四批队员担任。

培训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理论和实操。理论课包括各种事故人员受伤的急救常识,其中包括中毒、窒息、烧伤、休克、骨折、脱位、溺水处理方法以及人工胸外挤压术还有各种止血技巧,灭火器材的使用和保养。实践课就针对以上各种情况进行急救、水龙头和灭火器操作,其中灭火器材的使用较为主要,因为队员要对学校的消防安全负责,所以在上实践课时,同学们都懂得利用时间与机会,认真地学习各种技巧,把理论课的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上,基本做到学以致用。

在课程培训结束后,我们举办了一次与课程紧密结合的消防知识竞赛。竞赛以组为单位,每组派三名队员作代表。竞赛分为理论知识问答与实操两部分,其中理论又细分为必答、抢答和选答三个环节;实操分为水龙带抛卷接合、伤口包扎和心肺复苏。在理论知识问答中,消防队员们反应迅速,把课程中所学到的积极响应主持人的问题。在实操的环节中,同学们熟练的包扎技术、准确的动作和快速灵敏的抛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比赛中间还插入了现场观众问答,同学们积极的抢答,大大活跃了现场气氛。总的说来,这次消防活动举办得比较成功。

通过这次消防培训与竞赛,不仅提高了同学的消防意识,宣传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保障了学院师生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理论课的意义和收益,在我们的实操过程中得到了体现,队员们也充分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更加理解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政策,时刻准备着为学院、同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工地消防安全方案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fire safety responsibility is major, every link, every process must make assurance doubly sure. To establish a perfect,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afety assurance system,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risk elements, and strive to create a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safe construction.

关键词: 建筑工地;消防安全;隐患;预防

Key words: construction;fire safety;hazard;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TU99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104-02

0 引言

建筑工地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建筑施工单位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重要体现。然而现在的很多施工队只片面追求进度和工程质量,对建筑工地的的安全管理漠然置之,尤其对消防安全工作做得不到位,长期的存在着安全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施工安全事故或者火灾事故的隐患。

1 建筑工地存在的火灾隐患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1 施工现场设施不太合理

①临时建筑物布置过于密集。由于场地有限,工地办公室和民工宿舍及仓库等紧挨在一起,有些宿舍甚至跟存放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仓库挤在一起。另外,这些建筑大都是价格便宜、安装方便的活动板房,耐火等级很低,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②工地存放的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有些仓库存放物品非常杂乱,可燃性材料如板材等与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于同一库房,如果失火,即使初期火势不大,但很快就会蔓延起来,扑救效果不会理想。③施工工地的消防设施不完善,条件差。有些施工现场没有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也没有消防用水;有的施工现场没有专门的消防通道,施工材料到处堆放,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进入。

1.2 建筑工地的生产与生活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①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安全意识不高,另外,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多,且电气线路较杂乱,如果不按规程胡乱操作也会引起电气火灾事故。②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的现象。在堆放易燃、可燃材料的场地进行明火作业,如果疏忽大意,极易引起火灾。另外,规模大的工地设备多、施工技术复杂,料场的各种金属件、支架及钢管等一般都要靠电焊焊接。然而工作人员未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证”就擅自进行电焊、气焊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这样他们还不遵循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时也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处飞溅的电火花很容易引燃施工现场的各种可燃性材料。③随处丢烟头的危险。在建筑工地中,堆放的建筑材料很多都是易燃易爆的物品,而施工队伍中很多的民工吸烟多,随地乱丢,这很容易造成火灾。④民工宿舍存在乱接电线,擅自使用大功率用电设备的现象,同时人走不断电的情况时有发生。⑤忽视意外火灾。主要是管理不够人性化,民工存在不满情绪,有可能纵火发泄。

2 消防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

2.1 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施工单位雇佣的民工流动性较大,给工地消防安全带来了很大难度,大多数民工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技能训练,消防安全知识匮乏,不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不会使用灭火器进行火灾初期的扑救,在疏散过程中自防自救能力差、逃生慌乱而形成踩踏事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2.2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部分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素质较低,认识不到自身的责任。在进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时,大部分都是敷衍了事,存在一种侥幸心理。大多数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仅仅是文字的东西,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个别的工地连基本的消防安全制度也没有,何谈消防安全管理。

3 消防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

施工现场存在的火灾隐患,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要杜绝或减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

3.1 消防部门要严把审批关,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严格执法、依法监督,避免在源头留下火灾隐患。消防部门在依法实施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未经审批而擅自施工的情况要责令停工,待补办完相关手续后方可复工。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进行严厉的监督管理,将火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2 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布局要合理规划,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首先针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形,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场、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隔离、通风等防范措施。其次是临时建筑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减低火灾荷载。还有需要注意的是生产区与生活区应分开或分隔设置,民工宿舍附近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做到布局合理。大规模建筑工地应设置消防水池以及必要的消防通讯、报警装置。

3.3 强化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工作要立足于预防,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项目经理应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级职能部门及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安全生产责任人人有责。

①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及时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落实整改措施,防止施工伤害。安全检查小组负责日常防火巡查工作和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同时指定专门的安全员在工地不间断进行安全巡视检查,重点查看有无遗留烟头、明火等火种,另外对民工宿舍进行严格督查,不准使用电炉和乱接电源等,要做到人走断电。②对雇佣的临时民工必须经过正规的消防知识培训与演习,使其熟知基本的消防常识,会使用灭火器材等扑救初期火灾,特别要加强对电焊、气焊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必须持有上岗证方可施工。③设立消防装置。施工现场设消防水源、灭火器及砂箱等,并指定专人维护管理、定期更新,确保灭火器材能有效使用。④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要严格落实工地动火签证制度,针对不同动火作业等级制定不同施工方案。焊接作业时要指派监护人,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清理干净焊接周围的可燃物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防止焊珠四处喷溅、散落。动火完毕必须确认无火源后方可离开现场。⑤在民工宿舍、木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等火灾危险处设立醒目的“严禁吸烟”等消防安全标志,设置专门的吸烟室或指定安全的吸烟地点是比较好的方法。⑥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电器设备的使用不应超过线路的安全荷载,并配上保险装置。施工单位安排合格的电工,使其通过正规的消防安全培训后进行电气线路、设备的安装及维修,勤检查电气线路及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重点查看线路接头是否完好,是否有短路、发热和绝缘损坏等情况并及时处理。⑦设置临时消防车道。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便于消防车辆出入的临时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得小于四米,并保证临时消防车道的畅通和地面承载能力,严禁在临时消防车道上堆物、堆料或挤占临时消防车道。

4 结语

建筑工地的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安全部门的督促检查,还需要每一位施工人员时刻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施工安全,人人有责,只要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为实现工程的安全目标做好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生洪.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的探讨[J].建筑安全,2001,(7):27-28.

[2]张伟华.探讨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问题[J].广东科技,2010,(5):30-31.

[3]李学东.浅谈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J].商品与质量,2009,(8):200-201.

工地消防安全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地 民工宿舍 消防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相应配套的公共、居住、生产等标志性建筑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地建筑工地火灾发生率不断攀升,特别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火灾时有发生。据统计,在近年来发生建筑工地火灾中,民工宿舍火灾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不规范、施工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安全常识而导致的火灾,已经成为引发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突出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笔者就当前建筑工地民工宿舍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做好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1、建筑工地民工宿舍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建筑工地民工宿舍火灾的灾害成因,结合对大庆市200余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监督检查,建筑工地民工宿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消防安全问题:

1.1 整体布局不合理,耐火等级低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多数场地有限,而施工人员多,现场内的临时建造的办公室、民工宿舍、食堂、仓库等建筑多为相互毗邻或者成“一”字型排列,没有形成有效的防火分隔,甚至部分工地民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毗连,相互间隔只是用三合板等材料简易隔开。施工现场民工宿舍大都为临时建筑,结构简易,耐火等级低,大部分采用夹芯泡沫板材作为墙体和分隔材料,承重构件采用未经防火处理的钢结构,基本属于三、四级耐火等级简易结构的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将迅速蔓延。

1.2 缺少安全出口,疏散逃生难

目前,相当一部分施工现场的民工宿舍只有一个安全出口,在宿舍设置防盗窗、铁制栅栏,占用疏散通道、堵塞消防安全出口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而民工宿舍内居住的人员十分密集,一旦失火,势必造成群死群伤火灾发生。2010年5月3日22时30分左右,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二道河村、承担集宁铁路二道河1号隧道施工的中铁十九局民工居住的工棚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320平方米,造成10人死亡、14人受伤。

1.3 违章用火用电,火灾隐患多

建筑工地要施工离不开电,但由于建筑工地用电是临时性的,导致安装极不规范,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特别是在民工宿舍和食堂,电线接头随处可见,由于电线移动频繁,致使绝缘层破损,易引起短路引起火灾,更为严重的是许多配电箱安装随意,都是安在木版上,有的甚至用木箱。农民工在宿舍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电气线路线径与用电负荷不匹配,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电线接头处理不当而引发的火灾时有发生。图省事节约,农民工在宿舍做饭,违章使用电炉、电暖器等大功率电器现象司空见惯。尤其到了冬季,室内使用电暖器、电褥子取暖,用电炉子做饭等,在用火用电方面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

1.4 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

在调查的一些工地中,除了少数较大的施工工地在民工宿舍配备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外,在一些中、小型工地,根本未配置任何消防器材,不少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生产,消防器材设施配备严重不足或没有,将废弃的灭火器放在工地滥竽充,消防器材设施配备不符合要求等。有的现场不配置灭火器或配置型号不当或数量不足。有些施工单位为防止灭火器被盗,将灭火锁在库房里,致使发生火灾时,不能及时使用灭火器材。

2、建筑工地民工宿舍消防安全问题的成因

2.1 主管部门与监管部门未形成有效的协同

联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安消防之间缺少完善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得不到落实,有些地方在建筑工地火灾频发后,当地公安消防部门也制定了一些具体的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未能及时将这些规定吸收到平时的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工作中,在一些建筑工程的“安全文明工地”评比中,很难见到消防安全管理的要求,这其中可能也有部门利益的驱使,因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许可是按工程量的比例收费的,导致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似乎不愿意其它部门参与其中。

2.2 消防安全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施工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意识淡薄是建筑工地民工宿舍消防安全问题突出主要因素。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施工企业单位应负责建筑工地的防火安全工作。但是在实际中,虽然大部分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但也只是挂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个别的工地连消防安全制度也没有,更谈不上消防安全管理了,许多施工企业单位只注重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极度漠视。

2.3 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谈薄

据调查,建筑工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上是不了解,不掌握,在消防安全问题上,绝大多数工人有侥幸心理,认为无所谓,就是烧起来,也无大问题,由于工人从事重体力活,下班疲劳睡觉不易醒,一旦发生火灾,发现不及时,极易酿成大灾。加之工人流动性较大,尤其是外来民工,往往是工程完后就走人,给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增添难度。

3、加强建筑工地民工宿舍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